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打造宋帝国-第1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砀邑这样的小邑,在戴言入主睢阳以后,其已经没有反抗的能力了。然而砀邑邑守却是一个得罪过陶丘的人,当初抱睢阳的大腿,抱得太紧,故而做出了一系列出格的举动,如今想回头就难了。他还想反抗陶丘军队接受城邑,然而砀邑的贵族和官员们就不干了,他们集体起来将邑守杀死,并将砀邑交到了陶丘军手中。

    这也是陶丘军队入主睢阳以后,唯一发生流血的城邑了。至于宋国剩余的城邑,在见到戴言已经入主睢阳,并且掌握了三都,也一个个的放开城门让陶丘军队进入,并且接受陶丘的管理。

    如此,陶丘军队统一宋国的任务,就算是彻底的完成了!

    统一宋国以后,戴言也并没有接任国君之位,而是派出使者,前往魏国邀请子喜回来接任国君之位。在这样的情况下,子喜自然是不敢回国的,宋国就这样保持着一种没有国君的状态。

    在此时的天下,国家无君,简直是一件不可想象的事!在这样的情况下,一直不着急的反而不是戴言,而是睢阳的贵族了!

    他们搞不清楚,为何曹公在局势如此明朗的时候,在宋国最为需要国君的情况下,他还不接任国君?难道是我们的诚意不够?

    睢阳的贵族私下讨论了很久,也没有搞懂戴言的想法,于是他们在第一次劝进以后,又发起了一次劝进,劝说戴言接任国君之位。不出意料的是,戴言依然拒绝了他们的提议。

    这一下,非但睢阳贵族,就连陶丘军的将领,都有些不明白了。有这些想法的将领,立即串联到了一起,并且找到了军队中地位最高的唐鞅、萧相等人,想要联名一起,劝说主君登基!

    唐鞅和萧相一听到这些人的想法,当场就吓坏了。这些将领们联名一起,无论他们的想法是怎么样,光是他们的这种做法,已经算是事实上的逼宫了!在知道戴言后续计划的情况下,两人立即压住了这些人,将其斥退,并让他们切勿轻举妄动!

    而戴言在知道了两人所汇报的情况以后,也是对他们极为赞赏。

    在第二次劝进无果后不久,睢阳的贵族们还是不甘心,又一次劝说戴言接任国君之位。看到这些贵族们诚恳的表情,戴言也知道,不能让这些人太寒心,于是调整了一下节奏,接任宋国执政之位。在如今宋国无君的情况下,暂时代理国政。

    虽然依旧没有达到睢阳贵族们的心理预期,但是宋国总算是有一个头,有人管事了。而且,在睢阳贵族们看来,他们放陶丘军入城,在陶丘攻取睢阳的行动中立有大功,在这样的情况下,也应当论功行赏了!

    在通过代理人的暗示之下,作为执政的戴言也收到了睢阳贵族们的意思。他爽快的同意了,之前与睢阳贵族们所谈好的条件,他都爽快的同意了。那位亲自派出使者,前来与戴言谈判,并主导了睢阳献城事宜的贵族子洪,戴言也让他如愿成为了睢阳令。

    其他的贵族,都各有封赏,一时间,整个睢阳都洋溢着喜庆的气氛。

    然而很快,睢阳贵族们发现,情况似乎有些不对劲了。因为戴言开始制定了明确的爵位,来更改宋国之前的爵位!

    宋国,作为周的封国,其爵位系统也一直是延续着周的传统的。而且宋国国君的爵位历来很高,是公爵,在国君之下,还有着候、伯、子、男四等爵位。然而到了战国时代,爵位系统不再被人所重视,大家都开始争抢一种地位——封君。

    只有封君,才是真正有着实际地位的领主。而如今的宋国,得益于之前的内战,整个宋国除了他这么一位最大的封君外,已经没有其他的封君了。

    对于已经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的陶丘掌权者来说,戴言是万般不想再让宋国进入封建制的。然而他很清楚,在如今的宋国,他无法摆脱贵族,也无法断绝封建制的苗头!

    对付封建制,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建立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政府!如果以戴言的想法来说,仿效秦国,直接推行郡县制就是最好的办法,然而戴言却无法这么做!

    宋国与秦国不同,秦国原本就是一个高度集权的政权,地方势力本就弱小,对于国君并无多少反抗能力,因而国君可以强制性推行郡县制。然而宋国却不一样,宋国这种历史悠久的国家,贵族势力一直很强大,而民间的宗教氛围浓厚,尊崇血统,在地方都是由大大小小拥有高贵血统的豪长统治着。这些豪长虽然没有贵族的名号,然而凭着血统和自身实力统治地方,就是事实上的贵族。

    若是戴言强制推行郡县制改革,那么必然会受到这些豪长们的反对,到那个时候,宋国的改革是极有可能像楚国吴起的变法那样,面对着整个宋国豪长们的反对而以失败告终!他的兄长子喜,其实也是想推行这样的改革,然而这一次在他起兵的过程中,以大多数宋国豪长们中立的情况,就能知道他们对这种改革的意见了。

    因此,对于宋国的贵族们,他不希望用这种强迫的方式,而是以收买的方式来完成这一改革!

    很快,戴言执掌宋国之后,第一项大的政令就开始转变了。宋国之前的爵位体制,将进行变更。原本宋国所仿效周制,在国君之下的候、伯、子、男四等爵位,爵位等级不变,而名称变更为侯、甸、男、卫,并且在这四种爵位之外,另外单设一种邦伯的爵位。

    对于戴言来说,变更爵位的名称,这是理所当然的事。他所统治的宋国,将不再是周朝的国宾,而是继承了商朝传统的新宋国,因此爵位,也必须要变更为商朝的爵位名称!

    至于新添加的邦伯,则是地处如今宋国控制之外的地方强势实力派,才能拥有的爵位。好比之前发现了霓虹岛屿的金银,而一直被戴言任命为倭奴国大夫的空桐嘉,就被戴言封为倭奴邦伯,成为了能够统治倭奴国的实际领主!邦伯,这样一种新的爵位,就是应对于接下来的海外扩张而设立的!

    而对于四种候、甸、男、卫这四种爵位,戴言也是豪不吝啬,让那些原本有着爵位的贵族再进一级,如此他所得到的拥戴声,就更高了!

    在这一轮的册封中,睢阳的贵族们是很有些失落的,因为他们发现,在戴言承诺了给他们的赏赐之后,他就转而对遍布宋国全国的贵族,来了一轮普遍性的赏赐!这样一来,他们的那种爵位,就显得没有那么有突出了。爵位这种就是比较地位高贵与尊卑的东西,一旦失去了可比性,获得的成就感自然就大大降低了!

    而在此之后,戴言新建立的一个机构,以及所推行的另外一项政策,就真的是让睢阳的贵族们大吃一惊了!

    这个新的机构,名为贵族议事院,由于它位于建立的地方位于宫城左前方,后来又被称为左院。左院的成员,全部由全国甸爵以上的人组成。仔细算下来的话,左院的议员在整个宋国,一共有三十多人。这其中,宋国三都,陶丘、睢阳、彭城,分别占据了五个名额,一共就差不多占据了左院几乎一半的议员数量,而剩下的议员,则全部来自于各个小城邑,这些小城邑,每个城邑大致能分到一个名额!

    如此一来,整个左院,几乎就集中了整个宋国所有有实力的贵族。戴言随后就公示了左院的职能,左院乃是宋国的立法机构,拥有册立国君,遴选执政,制定法律等所有决定国家重大事务的权力!

    在戴言看来,左院这种由贵族所组成的议院,就是地方势力的代表。他通过这种让地方豪长分享整个宋国中枢的权力,就可以将宋国的地方豪族拉拢进来,让他能够完美的控制整个宋国!而他设立这个机构的理由也是非常充分,如今宋国没有国君,国家的重大事项,不是单单一个人能够承担的,必须由整个宋国来承担!而承担这份责任的,就是左院所有的议员们!

    这样的一种拉拢地方豪族的方式,睢阳贵族这种原来的统治者自然极力反对,然而在地方豪族的强力拥戴下,这一机构的成立不可阻挡,而地方的豪族们也都很快进入睢阳,开始享受这么一项宝贵的权力!

    左院成立以后,戴言能够明显的感觉到,他派到宋国各地的地方官员,处理起地方事务来,变得顺畅了许多!

    当然,在宋国资本主义力量已经兴起的情况下,他当然也不会让贵族的势力太过膨胀!在左院成立之后,与之相对的,完全由平民所组成的平民议事院,位于睢阳宫城外右方的右院,也随之成立了!

第三百一十章 国体转变(下)() 
右院,既然是戴言用来平衡贵族势力的机构,那么它的成员,就必然来自于平民。

    右院的议员,戴言意图通过竞选的方式筛选出来。当然,在确定选民的资格上面,戴言自然也需要来控制。

    戴言对于皿煮政治,没有任何兴趣。在他看来,皿煮必然代表着平庸。就算他在这个连耶稣都没有诞生的年代,搞皿煮搞得再好,也没有人来奖赏他。他想要的,一直都是实际的东西。

    那些实际的东西是什么?是希望能够整个宋国的精英阶层参与到政治中来,并在一个可控的范围内进行博弈,让他们不要游离于宋国的政局之外。

    在戴言看来,如今的宋国国内,除了实力雄厚,而又地位高贵的贵族外,至少还有其他几大政治势力,是游离于政局之外的。

    首先,就是名义上属于贵族阶层,然而却又失去了土地,逐步退化为平民的士阶层。这一阶层,虽然看起来是属于平民,但它却是整个国家最有活力的阶层。他们单独一个人没有实力,然而结合到一起,就是一股极为庞大的势力!在如今的天下,没有任何人能够忽视这一阶层的!

    戴言知道,他在齐国的大敌,薛公田婴之子田文,在后来之所以能够成为权倾天下的孟尝君,就是靠拉拢了大批士人才达到这一目的的。在戴言看来,士族是一个在整个天下流动的阶层,如果他不能够留住宋国之士,这些宋国的士人就必然会出走他国!卫国和魏国在这方面就是最好的例子了,商鞅、张仪这些人才,不就是因为没有受到母国的重用,才跑到秦国去,为秦国重用的吗?

    然而在拉拢士族方面,以战国四公子那种养士的方法,戴言始终不太认可。在他看来,战国四公子的做法,和一个黑社会老大养小弟的做法并没有太大的区别。用这样的方式,来拉拢士族,档次实在是太低了。

    他要通过自己的方式,来拉拢这个阶层!

    因此,戴言给选民的第一个硬性要求,就需要他们必须是有姓氏的人。在此时的天下,有姓,并不奇怪。但是拥有氏,就是比较少的了。贵者有氏,有氏的人,要么本身是贵族,要么此人祖上曾经拥有封地,也就是属于贵族的后代,天然就将士阶层包括在内了。

    在士阶层之位,戴言还希望拉拢的一个阶层,就是商人阶层。哪怕没有戴言穿越到战国时代,商人阶层在战国后期,也开始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吕不韦这样有着政治眼光的商人,为何一看到在赵国为质的子楚,就认定他奇货可居,并投入大笔资金帮助他成为秦王?还不是希望能从这种政治投机中收获丰厚的利益吗!

    而对于陶丘来说,拉拢商人则更加重要!毕竟陶丘已经转向了资本主义,商人必然是未来的主干力量,它若是不参政,那么一个如此强大的势力游离于统治阶层之外,必然会产生矛盾。所以,在这个时候,就把他们纳入到统治阶级的一部分,就是着眼于未来的布局了。

    因此,对于选民的第二个要求,戴言在和众多的学者商议过后,又给出了一个硬性的指标:每年交税税额达到120钱以上的人。120钱,算下来就是6金,拿陶丘这座宋国最为富裕的城市来说,它的税率平均算下来,大致在15%左右,缴税额在6金以上的人,年收入必然超过了40金!

    以陶丘如此富裕的城市来说,也不过只有区区10%的人拥有选举权!这些人,大部分在陶丘大部分都是做一些小生意的商人,以及部分拥有高超技艺的工匠。

    而在宋国其他的城邑,能够达到这一标准的人就更少了,几乎连3%都不到!而且这些人中,除了少部分当地的商人,其他的,就只剩下部分拥有土地的地主了。

    然而在戴言看来,这样的规定是必须做的。选举政治,是需要花费大量金钱的。哪怕是后世玩这一套制度最为熟练的英国,也不是一开始就进行全民选举,而是逐步放开的!

    拥有选举权的人,由此有了一个新的称呼:公民。在戴言看来,这些为国家缴纳着重税的人,自然应该成为国家的主人,并拥有着特殊的政治权利,这就是公民权。在刚开始的阶段,戴言只是赋予公民之政治和经济上的权利,而仅仅只是这两项权力,已经足以让整个宋国拥有公民权的人心动了。

    公民在政治上的权利,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并且包括言论在内的政治自由。而在经济上的权利,则拥有合法财产受保护,在宋国境内的经商不受限制的权利!

    在此时的天下,虽然有着礼法,乃至有着严格的法律,某些强大的国家如秦、魏等国,也号称着“依法治国”。然而在戴言看来,秦、魏等法制国家,与其说是“依法治国”,不如说是“以权治国”。

    这些国家的法律,无一不是为了维护君王的权威而存在的。秦魏的法律,全部都是君王要求臣民必须做到的,而从来没有一条是规定臣民所拥有权利的!因此,这样的法律,只是为了彰显君主的权力,并让整个国家拥有顺从的臣民而存在的!

    而唯一有权超越法律行事的人,就是君主。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在历史上从来没有实现过的根源,即在于此!戴言这样给予臣民们权利,哪怕是一小部分人权利的行为,也立即让宋人无比兴奋了!

    甚至就连那些暂时不具有公民权的平民,也是兴奋异常!因为在他们看来,选举乃至公民权的出现,无疑是给了他们这些普通人一个看得到的台阶。只要自己努力,终究会有成为享受权利的公民的一天!

    而与之相反,知道了这一消息,最为反对的,就莫过于宋国的贵族们了。只是这些人中的领头者,刚刚拥有了在左院参政的权力,暂时还没有引起强烈的反弹!

    而对这一消息,反对得最为厉害的,就莫过于儒家学者了!在这时代,虽然孟子已经成为了儒家的领袖,然而孟子的思想却还并没能受到绝大部分儒生的认同。儒生们目前最为认同的,还是孔子的学说,而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种阶层不可改变的思想了!

    宋国选举和公民权的出现,就天然的和儒家学说对立,一大批儒生甚至不顾宋国目前与楚国处于战争状态,而跑到睢阳来,极力劝说戴言放弃此种做法!

    戴言自然是不会理会儒生们的想法了。儒生原本在陶丘就不受重视,他何必去搭理这些家伙?而且以如今宋国重新拾起商朝旧制的做法,代表周礼的儒学,更是宋国天然的敌人!

    而戴言唯一需要担心的,就是公民权的不断扩大化。表面上看起来,公民权扩大,让整个国家拥有更多享有政治和经济权利的人,对于国家就越好,然而戴言却从来不会这么认为!

    罗马帝国是怎么灭亡的?固然与罗马的外患息息相关,然而在戴言看来,最大的原因,还是因为普发公民权而造成罗马帝国的衰落!

    如果他是一个普通平民,他必然极力为自己争取权利。然而他现在是一个统治者,所以他就必须严格限制公民权的扩大。因此,公民交税的额度,就必须作为一个硬性条件规定下来!想要更改,就必须达到整个左院和右院绝对多数人的同意才行!

    这样的制度设计以后,一个囊括的宋国贵族势力的左院,以及同时囊括了士族阶层、地方小地主和商人阶层的右院,就完全建立了。在左院中,贵族们可以亲自参政议政,这就令他们极为满意。而在右院,士族阶层大量的进入其中,由此成为国家政治的主力!

    地方的小地主和商人,则通过给有才能的士族捐献的方式,完成了他们参政的愿望。对于戴言来说,地主们参政,他还是认同的,毕竟地主们在地方,本身就拥有着丰富的治理经验。然而让商人参政,他并不赞同,让他们通过代理人的方式参政,其实是最好的。

    毕竟如吕不韦那样,天生横跨政治家和商人两种身份的人,还是太少了。商人以利益为先的思维方式,还是不适合以争权夺利为生的政治。

    像后世的美帝,立国两百多年以来,唯有一个大嘴巴的cp以商人的身份成为了大统领,而且还被称为黑天鹅,这并不是没有原因的!

    像美帝通过北约保护着老欧洲的一系列国家,并且独自承担了大部分的军费,在cp看来,这是美帝亏了。欧洲的小婊砸想要继续获得我大美帝的保护,就得给我老老实实的承担军费,这就是典型的只注重利益的商人思维了。他没有想到,在通过北约扩散,控制了一个国家以后,这个国家在某种程度上是受它控制的,而它所控制的这一国家,其国内的技术乃至资源都是受到它使用的!

    比如作为北约成员的瑞典,其国内的重工业极为发达。当美帝要造俄亥俄级潜艇时,需要超大型卷板机,它自己国内没有,于是它向受它保护的瑞典借用。而当苏联也想使用这东西来造潜艇时,瑞典毫不犹豫的就拒绝了!而这样一种技术所形成的资源优势,是北约那么些军费所能够代替的吗?

    而在拥有了左院和右院以后,除了作为最广大,分散于宋国各地的农民,戴言已经将整个宋国各精英阶层全部拉拢了。如今的他,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他已经获得了宋国真正有实力的人的支持!这种支持,就代表着整个宋国的民意,都是站在他这一边的!

    拥有了民意,就是最合理的理由,也是最合法的道统!在此之后,他就可以利用左院和右院的支持,名正言顺的登上宋国君位!而且,他还要用这种方式,给后来的宋国君主一个表率:只有获得左院和右院支持的君主,才能合理合法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