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官场小说:省委书记和他的秘书们-第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敬怀那里。张敬怀说:“从一九三八年参加革命,到如今半个多世纪了,还不算’ 坚贞‘ ?至于有点思想毛病,更是人人难免。’ 文革‘ 中的事,是老人家亲自领导,亲自发动的。张环友同志进’ 革‘ ,一不是他的本意,二他也没有迫害老干部……这就不错了。按家属意思写上吧。”
  张敬怀一锤定音,治丧委员会和家属的矛盾解决了。
  张敬怀想了想,让吉秘书铺开宣纸,写了一幅挽联:
  金戈铁马涤旧布新功标先贤榜
  治国修身是非成败留待后人评
  张敬怀嘱咐吉秘书:让治丧委员会挂在灵堂上,吉秘书问张敬怀:“您是否亲自参加追悼会?”
  “去去去,怎么能不去呢?”张敬怀肯定地说。
  “那……”吉秘书迟疑地说“各地市宣传部长会议也是明天开幕,张书记要致开幕词呢。环友书记的追悼会,张书记不是已经送去挽联和花圈了吗?”
  停了一下又补充说:“这话不该我说,张书记在省领导层,人际关系不太好,我估计去参加追悼会的人不会很多。”
  张敬怀说:“别人可以不去,我不能不去。”
  “宣传部长会议怎么办?”
  张敬怀想了想:“你打个电话,让宣传部长会议八点就开,我去讲几句话,主要是提出一些问题要大家讨论,不会超过半小时。讲过话,就去竹节岗。”
  竹节岗就是火葬场,那里前年新建了一座灵堂,可以容纳五百多人开追悼会。
  还建有存放骨灰的灵室。像中药铺似的,每个骨灰盒一个格。有一座灵堂是专门放革命领导干部骨灰的,谁放什么位置,是分科、处、部、省级别存放的。粉碎四人帮后,张敬怀参加过多次被迫害致死的老干部的追悼会。每次他都想,我死了后,可不住这里。生前分了一辈子“级别”,很多人为了级别闹得天翻地覆,死去活来,死后可不要再在这里“论级排辈”了。而且住在这里,是定“灵魂终身”的,再也提拔不了了。每次他都这样想一遍。
  次日,张敬怀在宣传部长会议上讲完了话,匆匆驱车赶往竹节岗。一路上,一辆一辆的小桥车向竹节岗开去,每辆车前,都系着一朵大白花,显然都是去竹节岗开追悼会的。到了竹节岗一看,并不像吉秘书估计的那样“参加的人不会太多”,还没有到开会时间,在灵堂外面就来了好几百人,其中大多数都是省里厅局一级领导。人们在灵堂外面熙熙攘攘,有说有笑,完全不像来开追悼会的样子。
  只听他们互相打招呼:“你怎么也来了?”
  “我怎么不来呀!治丧委员会把我列入’ 生前友好‘ 名单,我这个’ 生前友好‘ 还能不来呀!”
  张敬怀知道,说话这位是前省委的一个部长,和张环友有矛盾,张敬怀还和他们双方谈过话,调解过两人之间的关系。
  “你呢?人家张老头一贯对你’ 恩重如山‘ ……哈哈!”
  “得了吧。我来是……很多老战友难得见一面。咱们现在是’ 无车阶级‘。来这里是公家出车。组织上给一个大家见面的机会,为何不来?”
  “你对老张头儿也不能要求太苛。人家进了革委会,在对待老干部方面可没有执行那条极左路线……人无完人嘛!”
  “那倒是……”
  灵堂内奏起哀乐,有人招呼大家:“各位领导,现在追悼会开始,请进灵堂时,各自戴上一朵白花……”
  人们这才从说东道西中醒过腔来,拉下脸,显得悲痛的样子,进了灵堂。张敬怀在前面进去之后,大家依次进入灵堂。等大家都站好,原来省委办公厅的单主任,现在的单秘书长,宣读按照事前经过多次修改家属和治丧委员会都认可的“张环友同志生平事迹”。张敬怀注意到,在宣读中间,就有人小声互相耳语,只是因为有哀乐,他们声音又小,大家听不到罢了。又因为“生平事迹”是印在三页纸上的,封面还印有带黑框的张环友的遗像,宣读时根本不用听的。张敬怀在哀乐声中,低头走过摆满鲜花的张环友的遗体旁边,抬了抬眼,见化妆师把张环友的脸描得太红了。两腮凹进去,反而显得很难看。张敬怀突然想:人这一生,自己化妆的假面具,太多了。临死,应该留下个真面孔,再化妆一下,太不值得了。张敬怀急忙刹住自己的遐思,走过遗体,和站在旁边的家属一一握手,说了几句让他们“节哀”的话,就出了灵堂。
  吉秘书也随后出来了。吉秘书给他开了车门,张敬怀进了车,即风驰电掣地往市内开去。宣传部长会议正在进行小组讨论,张敬怀要去听听情况,将来他要做会议总结呢。
  一路上,吉秘书都想说说他对一次追悼会的感想。可是他见张敬怀低着头,没有说话的意思,便没有开口。
  张敬怀多次到这里参加去世老同志的追悼会,每次都有一些感想。今天的感想就更多一些。他从张环友得了癌症想起:特别是在他最后弥留之际,那种痛苦是常人难于想像的。可是医生出于“人道主义”考虑,仍然无休无止地进行抡救,用高价购买痛苦。这不是人道主义,而是“反人道主义”他想,如果自己得了这种病,一定要求安乐死。这时的生命,对于病人,除了痛苦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
  对于家庭,对于社会,都是如此。再说这写“生平事迹”,人的一生都摆在那里,还有什么可写的。俗语说:“批判会上没优点,追悼会上没缺点”,生平事迹尽写好话,人的一生听过不少好话,再在死后,念些自己听不见的好话,有什么意思呢?可是家属总是争呀争,写得再好,念那么一通,别说人们没有听,或者听不清,即使听了,也听清楚了,一出门就忘记了,更没有意思。再说,邀请那么多“生前友好”,一个人一生,得一知己就不容易了,哪有那么多“生前友好”?许多人之来,或者出于面子,或者借机会会朋友,有几个是真正来“悼念”的呢?。
  再说这骨灰盒,论资排辈放在那里干什么?别人他不知道,自己死后是不“住”在这里的。放在家里呢?自己和夫人、女儿感情不好,无论放在什么地方,她们肯定视作眼中钉。即使感情好的夫人,最孝顺的子女,放一年半载,也就改放在阴暗的床底下了。有什么意思?人有生有死,这是自然规律,即使世界上那些帝王将相,英雄豪杰,结果还不是一捧净土?这一方面,武则天是一个大政治家的风范,她给自己立了个“无字碑”,一切让后人评说,高明之极……
  张敬怀想来想去,这一套纯系陈规陋习,该破!自己有机会应当提前把“遗嘱”写好……
  张敬怀正继续想下去,吉秘书说:“张书记,到了。您出席哪个小组讨论?”
  张敬怀把工作重点放在大型国有企业的改造有上。能否使大型国有企业复苏,是关系到全省国民经济的生死存亡的问题。他把林钢作为试点单位。只要在林钢改造中取得经验,就可以在全省推广。他把卜奎放在林钢,并让吉海岩当联络员,是因为二人能够体会和贯彻他的意图,在大型国有企业改造中,他的许多有关设想,实行起来,有了这层关系,在实践中可以畅通无阻。
  经过近两年的探索、实践,林钢的改造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在改造过程中,简直可以说是惊天动地的。原来炼钢的平炉,全部被推倒,改为先进的转炉,并且引进了“连铸”设备,新建了堪称亚洲第一的一座高炉。轧钢方面,改造了一座大型厂,新建了一座薄板厂,引进了一套“连轧”设备。过去因质量不佳,卖不出去的钢材,现在不仅在国内成了抢手货,部分产品还打入了国际市场。因为裁减和合并机构,有三万多职工下岗,处级以上干部近千人失去了官职,在这方面曾经遇到过阻力。张敬怀给卜奎的定心丸是:天塌不下来。如果塌下来了,我替你顶着。卜奎在下这个决心时,也用了一句民谚“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一咬牙,“干”!不舍弃一些人的暂时利益,就救不活企业,大家会一起死亡!在环境方面,提出的口号是“工厂花园化”……
  这两年的日月,好像不知道是怎么熬过来的,像做梦一样,一觉醒来,什么都变了!
  林钢改造的成功,很快在省报上,在国家级的大报上,在新华社的电讯中,都反映出来了。在一段时期内,报道林钢的新闻、通讯、特写、人物专访,像电波喷洒的雪花,满天飞扬。你只看那标题,就可以感到林钢在全国的影响:
  《探索,改革,前进──林钢改造的经验之一》接着是之二,之三等,连续发表了八篇。
  《敢为天下先者胜──林钢人的超前胆识》
  《置之死地而后生──记林钢人事制度的改革》
  《把成本指标分解到每一个人──简谈林钢分配制度的改革》
  《冲出国门,走向世界》──林钢是如何抓产品质量的
  《建在花园中的工厂,建在工厂中的花园》
  至于简短的新闻报道,三天两头都在报端、广播和电视中出现,例子不胜枚举。
  新闻记者不算,来参观的,学习“取经”的,考察研究的专家和学者,从国家领导人,到兄弟厂矿,越来越多。凡是来林钢的,都要求见见卜奎,请他亲自介绍经验,有的要求不高,只是见见面,握握手就行。普通参观者,可以由公关部接待,不大不小的领导,亲自接见吧,正常工作就无法进行;不亲自接待呢?又有失礼貌,闹得卜奎左右为难。
  后来,卜奎想了一个办法:凡是要听他亲自介绍经验的,他录了音。正式介绍经验之前,有一段说他如何忙,不能亲自接待,表示道歉之类的话,然后放他的讲话录音。客方索要时,还可送一盘录音带。
  张敬怀是常常来林钢的,但他一来就住在小招待所,从不露面,也不接受记者采访或向人谈什么林钢的经验。
  有一次,张敬怀到了林钢,听到卜奎给来客放录音带的事,有些生气,把他找到招待所,批评了他一顿:“你林钢有名了,在全国大大有名了。你可要过’ 出头关‘ 了。我听说你给来客放录音?”
  “我实在是抽不出时间……”卜奎为难地说。
  “你节省了时间,可是你丢掉了什么?起码失去谦虚和礼貌了吧?”
  “我也听到有些反映。”
  “越是在这个时候,越要谦虚谨慎。你怎么知道人家是来’ 取经‘ 的。你不能从来客中听听批评意见?不能向人家要点经验?”
  卜奎说:“我一定改。”
  张敬怀又补充说:“你现在很得意,一得意,就忘形,就骄傲,这就是失败的开始。人们的失败,往往不是在艰苦奋斗的时候,往往是从欢呼胜利的时候开始的。多少历史经验证明了这个真理……”
  吉海岩给张敬怀当秘书,张敬怀是满意的。但也有两次受到了张敬怀的批评。
  第一次是一个老工人,不知道从哪里打听到了张敬怀住在招待所,跑来要求见张书记。吉海岩问他有什么事。这个老工人说:“我已经退休了。我儿子也下了岗,老伴又重病缠身……”
  吉秘书明白了,是要解决他儿子的工作问题。张书记那么多大事还管不过来呢,哪有时间管这些小事?便写了个条子,说:“你拿着这个条子,去找你们公司的人事处吧。”
  老工人说,他找过人事处了,没有解决问题,他听人说,张书记来了,只要他说一句话,准能解决问题。吉海岩怎么劝说,他还是坚决要见张书记。二人争执起来。后来张敬怀从室内走出来,把这个老工人领进自己的房间,整整谈了两个小时。
  张敬怀把老工人送走后,批评了吉秘书:“你怎么把一个老工人挡在门外?”
  “他就是找张书记解决他儿子的工作问题,反正这事还得到他们人事处解决……”
  “你怎么知道他来找我只能解决儿子的工作问题?难道我不能从他那里了解点情况?研究点问题?”
  “我考虑张书记要休息……”
  “你是好心,你让我多睡了会儿午觉,可让我失去了一个工人朋友……”
  吉秘书不语。
  张敬怀说:“以后,只要是工人来找我,一律不许挡驾。”
  这是张敬怀第一次对吉秘书发脾气。
  张敬怀对吉秘书发脾气,还有一次,也是因为对来客挡架,这次不是别人,却是冯怡。
  冯怡在卜奎调到林钢不久,也调到了林钢。卜奎把她分配到教育处。在卜奎的部下,张敬怀是放心的。可是,张敬怀总是想念她。连张敬怀自己也说不清楚,自从认识了冯怡之后,他常常感到,在别的场合,包括在自己家里,他都像是在演戏。可是只有在和冯怡在一起的时候,他才觉得自己换了一个人。他和冯怡可以随便交谈,可以讨论任何问题,他没有权力向她发指示,下命令,冯怡可以和他争论,年龄上有差别,可是没有上下级差别,两人都是作为普通朋友之间交往。
  他们可以大说大笑,不要顾及说错了话会产生什么不良后果;也可以大叫大跳,不怕人家说他像个孩子。只有在这个时候,他才觉得自在,快乐,自己是真正的“我”。
  小冯调到林钢不久,卜奎就派她到教育学院进修去了,时间是两年。这一安排,张敬怀是满意的,因为冯怡说过,她最大的愿望是学习。冯怡到学校后,也曾给他写过几封信,但写得都很简单,只是说“一切都好”等等。张敬怀来林钢多次,每次也都向卜奎问起过冯怡,卜奎也没有更多的消息告诉他。他多么想见冯怡一面,像在翠谷山庄那样,随便谈天说地呀!那是人生的最高享受。
  这天中午,张敬怀刚刚午休,来了一个女同志,看样子不到三十岁,没有向任何人打招呼,就闯进了招待所。而且大声喊:“张书记在哪里?”
  吉秘书赶忙迎出来:“同志,请你小声些。你找谁?”
  因为卜奎没有向吉秘书介绍过冯怡,所以他还不认识她。吉海岩细细打量这个女来访者,模样比较漂亮,但没有修饰,态度很随便,因为天气比较热,用一本刊物扇着风,对他这个秘书的态度,也不像其他来访者那样谦恭。
  吉海岩问:“你找张书记干什么?”
  “没有什么事,就是来看看他。”
  吉海岩想:张书记的正事还忙不过来呢,说:“没有事,你就不要来。”
  “来看看你们的张书记就不行呀?”
  “不行,就是来看张书记,也得事前约定。”吉秘书的态度很坚决。
  “那么,你给通报一声行不行,就说一个叫冯怡的,来看他。”
  吉海岩想了想说:“张书记正在休息,他的活动日程安排得很紧。你等着,我向张书记汇报,他同意见你,我再安排时间。”
  “用不着的,你先去通报一声嘛!”
  “不行。”
  “看样子,你是他的秘书,你们这些秘书呀……是一堵墙!”
  “你怎么可以这么说呀?”
  “就是这么回事!”
  “请你回去吧。”
  “我可以在这里等着。”
  “您最好还是先回去,张书记今天没有时间。”
  冯怡坚持说:“我给张书记送点东西总可以吧?”
  吉海岩还是不肯,冯怡几乎是含着眼泪求他:“你放心,张书记不会因为这事埋怨你的。”
  还是一百个“不行!”冯怡又提出个理由,说是:张书记托她买了些东西,她总该送给他吧?“
  “张书记是不随便收礼的,请你注意,这对张书记会有不良影响!”
  冯怡先是一愣,接着便有些激动:“我影响老张什么了?我怎么会影响老张?还’ 不良‘ !”
  吉海岩还是第一次听人称张书记为“老张”,自知一时失言,不知道如何解释。
  这时,张敬怀从房间里走出来了,说:“小冯呀!来来来!”
  吉海岩不便再说什么,冯怡就跟张敬怀进了房间。
  张敬怀见冯怡眼泪汪汪的,问:“怎么回事。”
  冯怡微笑了一下说:“一粒灰尘迷了眼睛。”
  张敬怀说:“你别说了,我都听见了。”
  冯怡忙嘱咐:“要见你们这些高级领导,得首先通过秘书这一关,他是在把关,尽自己的责任,你可不要批评他呀!”
  张敬怀笑了:“你想得周到。”又问“你怎么回来了?毕业啦?”
  “还有半年,”冯怡说“这不是暑假嘛!我一听说你来了,就风风火火地跑来,碰运气……”
  “在学校怎么样?为什么不写信?偶然有信,也写得太简单。”
  “一切都好,没有什么可以多写的。在信上又不能谈天说地。”
  “那也该多写几句呀!”
  冯怡拿着提包,微笑着问张敬怀:“你猜我给你带了什么?”
  张敬怀说:“我猜不着,你打开看。”
  “我不,我就让你猜嘛!”
  “吃的。”
  “猜对了,什么吃的?”
  “不是肉包子吧?”
  冯怡哈哈大笑:“现在不是困难时期了,谁还送那玩意呀。况且你在这林钢招待所,什么好吃的没有呀?再猜。”
  “不猜了。你再卖关子,我就不要你的礼物了。敝人不接受贿赂!”
  “要是真的贿赂你,对不起,我也不敢送了。”说着打开一个纸盒,里面放着四五棵小胡萝卜。
  张敬怀说:“我以为是什么宝贝呢,原来是胡萝卜。靠这玩意儿,想托我办事呀,你也太小瞧我了。”
  冯怡一笑,“我看你是个植物盲,这是今年新下来的人参!”
  “人参可不敢要,如果是老山参,听说一支就得好几百元呢。”
  冯怡说:“老山参我可供不起。这新鲜园参,是四年生的人工栽培的园参,一个朋友送我的。据说这人参’ 火‘ 大。年轻人不敢吃。送给你吧。”
  “那就谢谢了。”
  冯怡一眼看见柜橱里有一只电热水杯,说:“我现在就给你熬一支,喝了汤,把人参当胡萝卜吃了就行。”说着把一支人参放进电热水杯,将插销插好。
  “我就更没法感谢了。”
  熬了一刻,水变成了淡茶色,冯怡给张敬怀倒在另一只瓷杯中,端给张敬怀,玩笑地说:“请老佛爷进参汤!”说着自己笑起来。张敬怀也开怀大笑。
  两人谈了一个多小时,吉秘书进来说:“两点半了。”吉秘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