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晋颜血-第17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彦微微笑道:“这个时节,飓风已过,冬季偏北大风尚未到来,正是出海的最佳时机,崔公放心,本将不至于自寻死路。”

    崔访不再劝了,反是蒋钊蒋炎等水军将领得知要出海的消息,个个兴奋异常,摩拳擦掌,毕竟身为水军,最担心的就是窝在港口无所事事,最终被裁撤掉。

    不过在临行之前,杨彦还要把罗盘搞出来。

    杨彦向蒋钊问道:“请问蒋公,于海上行船如何辩识方向?”

    蒋钊寻思道:“一般来说,以观星定位,齐俗训(淮南王刘安著)有云:夫乘舟而惑者,不知东西,见斗极则悟矣,葛稚川对此也有研究,曾云:夫群迷乎云梦者,必须指南以知道,并乎沧海者,须仰辰极以得反,因此在茫茫大海中航行,必须熟识星象,否则会有迷航之厄。”

    杨彦又问道:“阴雨天如何定位?”

    “这”

    蒋炎无奈的两手一摊:“无法可想,要么是照着大概的方向行进,天晴重新定位,要么于原地等候,风雨消散再做启航。”

    杨彦从怀里取出张图纸,递过去道:“图中所绘为航海罗盘,蒋公请看一下,能否制造出来?”

    蒋钊接来图纸,定睛一看,不禁惊呼出声:“咦?怎与八卦盘如此相似?”

    杨彦摇摇头道:“八卦盘将天干、八卦与十二地支分为三层,所占份额不等,而图中所绘的航海罗盘,把罗盘均分为二十四等份,每一等分间,有一小缝,相当于把罗盘均分为四十八等份,中央又有指针,可用于定位。”

    航海罗盘最早出现在宋代,四十八向每向间隔七点五度,比西方同期的三十二向罗盘更加精确,一般来说,船上有针房专用于放置罗盘,闲杂人等不得入内,须由有经验的水手掌管。

    其实按照杨彦的原意,是想把六分仪也搞出来,六分仪是航海定位的利器,科学原理也很简单,即光线的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但难点在于反射玻璃,必须光线透过之后强度减少一半,显然,以目前的技术条件,不可能研制出反射玻璃,只能留待将来整体技术进步了再去摸索。

    迎上蒋钊不解的目光,杨彦解释道:“罗盘中心的指针为指南针,以磁石磨制,原理等同于司南,可凭之定住正南方位,再对照罗盘刻度,从此航海不会迷途。

    不过罗盘的刻度好画,指南针制做却颇为麻烦,针体要尽量轻巧,与罗盘中心轴承接触要尽量平滑,以减少不必要的阻力,否则,或会转不动,或是不能充分转动,影响定位精度,在这方面,要多劳蒋公费心了。”

    蒋钊沉吟道:“老夫听明白了,此图老夫还须研究一下,当尽力而为。“

    从水军营寨回来,已是深夜,巧娘和崔玲、郗璇正坐在屋中闲聊,三个小娘子并成一排,打扮的花枝招展,身形由单薄,到苗条,再到饱满,个头也矮到高,争奇斗研,各显美态,待得过个两三年,身形脸模彻底长开,皆可称为绝色。

    在这三女身后,兮香、菱香和怜香静坐着,俏面都带着些黯然。

    不过更让杨彦惊奇的是,好久不见的陆蕙芷与靳月华也坐在另一头,陆蕙芷一如往昔,见着杨彦神色非常不自然,就象背叛了深爱的情郎一样,靳月华则是美眸秋波流转,仿佛对杨彦的冷落没有任何怨愤,展现出了最美丽的笑容。

    杨彦凭着本能感觉到,这都是巧娘搞的花样,刚到就摸清了自己的底细,把所有,甚至与自己有些暧昧的女子全叫来了,这是要做啥?

    ”郎君回来啦!“

    巧娘笑吟吟的起身,替杨彦解开外套,虽然分别了很久,却依然很熟练。

    “巧娘,为何摆这般阵仗?“

    杨彦问道。

    巧娘不答,反问道:“郎君吃过了么?”

    “嗯”

    杨彦点了点头:“和蒋公用了晚膳。”

    巧娘转头道:“兮香、怜香,菱香,扶将军去沐浴,不许偷吃噢。”

    “诺!”

    三女低眉顺眼,如老鼠见了猫,以往在杨彦面前尽显的媚态全都收了起来,温驯的如同婢女,向杨彦施了一礼,便扶着去往浴堂。

    杨彦总觉得今晚有事发生,该不是巧娘想立威罢?

    别看巧娘总是笑吟吟,但是内宅的女子都怕她,也不知用的什么手段,把一个个千娇百媚的美人儿治的服服贴贴。

    果然,在洗浴的过程中,兮香、怜香和菱香均是老老实实,那些小动作不见了,洗澡就是单纯的洗澡,不片刻,杨彦换了新衣出来,发现气氛越来越不正常。

    巧娘神秘的笑了笑,便道:“把慧娘请来。”

    “诺!”

    兮香、菱香和怜香向外走去,没多久,扶来了慧娘。

    杨彦大吃一惊,慧娘头梳飞天髻,饰以鎏金穿花戏珠步摇钗,身着金黄色绣凤云烟衫,肩披碧霞罗牡丹薄雾纱,逶迤着黄色古纹双蝶云形千水裙,足踏石青缎绣凤头厚底鞋,那秀美的脸庞娥眉淡扫,绛点朱唇,既显得高贵典雅,又美艳不可方物。

    这是新娘子的装束啊。

    在宋代以前,成亲并不时兴用红色,尤其魏晋时期,很多高门士族穿着白衣成亲,东宫旧事记:太子纳妃,有白毂,白纱,白绢衫,并紫结缨。

    中国人真正尚红色,还是与蒙元有关,元朝是中国的一个黑暗时期,来自于北方,属于黑色,属水,属阴,而中国相对在南方,属于红色,属火,属阳,与明教契合,反蒙义军也称为红巾军,因此在驱逐蒙人,建立明朝之后,红色成为了吉祥色,明朝从官服到百姓婚庆礼服,皆以红色为基准。

    慧娘不敢看杨彦,玉面含羞,半低着脑袋。

    “巧娘,这是?”

    杨彦惊讶的看着巧娘。

    巧娘笑道:“郎君,大中正揽了你和慧娘的婚事,但慧娘年岁渐长,等不起,今晚你就和慧娘拜堂成亲罢,咱们这么多姊妹都作为见证。“

    杨彦连忙推辞:”婚娶事大,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匆匆行事,岂非唐突了慧娘?再说世叔又怎能同意,慧娘你放心,给我点时间,早晚我要让陆晔那家伙给我们证婚!“

    巧娘看了眼陆蕙芷,陆蕙芷不安的低下了脑袋。

    杨彦也意识到了失言,揉了揉后脑壳,尴尬的笑着。

    巧娘摇了摇头:“郎君,世叔与世叔母乃世外高人,不为俗礼所拘,妾实话和你说吧,是世叔母授意慧娘与你及早成亲,缺的礼,将来有条件再补回来就是了,抓紧吧,春宵苦短,别让慧娘久等噢!”

    慧娘俏面通红,偷偷瞥了眼杨彦。

    事己至此,杨彦还能说什么呢?

第416章 去往百济() 
(谢谢好友飞鹰狂战的月票)

    事急从简,婚礼的仪式非常简单,那时也没有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的说法,杨彦只与慧娘互相拜了拜,就由兮香和菱香把慧娘先行送入了洞房。

    众女则一一向杨彦敬酒,巧娘一副没心没肺的样子,丝毫不为慧娘成了正妻而有任何失落,杨彦清楚,巧娘是全心全意的为自己好,哪怕有时手段不大地道,却不改初心。

    崔玲冷着脸,与杨彦干了一杯。

    郗璇的面容则有些黯然,笑容一看就很勉强。

    靳月华把自己的情绪掩饰的很好,不过杨彦隐约觉察,她的心里还是有些不甘的。

    最后轮到陆蕙芷,神色异常复杂,杨彦仔细观察着,能分辩出失落,愧疚,迷茫,逃避等诸多情绪,于是笑道:“蕙芷娘子,改天我写一本红楼梦,希望你能帮我润润色。“

    ”嗯“

    陆蕙芷轻点螓道:”那我等着杨郎。“

    杨彦转头道:“怜香你也来吧,我们一起喝了这杯。”

    “嗯”

    怜香倒是没什么不适,毕竟她是姬妾,清楚自己不可能做杨彦的正妻,她们只盼望被杨彦宠爱的时间尽量久一点,最好再能为杨彦生个孩子。

    “妾恭喜将军了。”

    怜香盈盈上前,两手捧盅瞥了眼陆蕙芷,又努了努嘴,才一口饮尽盅中的酒液。

    陆蕙芷也留意到了怜香的神色,刹那之间,俏面绯红,变得极度不自然,很明显,怜香至少和她暗示过什么,端着酒盅的玉手都是一阵轻颤,晶莹的酒液泼洒了几滴。

    杨彦有些无语,尼玛的,自己就要入洞房了,这狐狸精还在撩拨自己,不过别说,自己居然心动了,接下来就看巧娘的安排吧。

    “蕙芷娘子,请!”

    杨彦一饮而尽。

    蕙芷也以袖掩面,轻轻抿了一小口。

    “好了,郎君快去吧,别让慧娘久等了。”

    巧娘嘻嘻一笑,把杨彦推出小院。

    杨彦暂时把怜香和陆蕙芷抛到了脑后,向着不远处的一座院落走去。

    “吱呀!”

    当杨彦推门入屋时候,正见慧娘坐在案前,微红着脸颊,以扇半却着面,案上放着一把酒壶和一只酒盅,杨彦突然挪不动脚步了,怔怔打量着慧娘,这个十六岁的女子,今晚将成为自己的妻子,他的心头有些沉重。

    ”郎君为何不来?“

    慧娘见着杨彦久久不动,以细如蚊蚋的声音问道。

    杨彦依然没动,脑海中,不自禁的浮现出了张宇曾唱过的一首歌,轻轻哼唱起来。

    ”她将是你的新娘

    她是别人用心托付在你手上

    你要用你一生加倍照顾对待

    苦或喜都要同享“

    莫名的,杨彦竟然有了种神圣的感觉。

    慧娘轻声道:”郎君唱的什么呢?“

    ”呵呵“

    杨彦呵呵一笑,大步迈了过去,在慧娘身前坐下,打量着自己的妻子。

    是的,虽然他与慧娘交集不多,可妻子两个字天然神圣,与别的女子不同,杨彦就觉得一种责任从天而降,压在了自己的肩头。

    “郎君,请饮合卺酒。”

    慧娘的手略有些颤抖,持着酒壶倒了大半杯,持了起来,不敢去看杨彦。

    按习俗,合卺酒要夫妻同饮,象征同心同德,不离不弃,否则不详。

    杨彦不由赞道:“新莲映多浦,迢递绿塘东,静影摇波月,寒香映水风,金尘飘落蕊,玉露洗残红,看著余芳少,无人问的中。”

    慧娘顿时一颤,那光洁的面庞现出了羞喜之色。

    杨彦也伸出手,持着酒盅的那一边,缓缓把脑袋贴前,慧娘猛一咬牙,微眯起双眸,凑上了嫣红的双唇。

    一男一女,鼻子贴着鼻子,气息彼此相连,嘴唇含着盅壁,绒毛都几乎靠贴在了一起,那清澈的酒液入喉,心灵也是阵阵悸动。

    杨彦终于忍无可忍,扳住慧娘,吻了过去。

    “唔”

    慧娘软倒在了杨彦怀里!

    天色渐渐亮了,慧娘谨记母亲的教导,虽然昨夜被折腾的浑身瘫软,恨不能一觉睡到大中午,但还是早早起来,服侍杨彦洗漱穿衣,因为对于她来说,一生中可能只有这一次,以后都会由婢女服侍,所以异常细心。

    不片刻,二人出得屋子,慧娘接受了兮香、菱香、怜香和靳月华的拜见,从此之后,她就是杨家的主母了。

    巧娘、崔玲、郗璇和陆蕙芷在名份上还不是杨彦的什么人,也没有发生过于亲密的关系,目前只是慧娘的闺蜜,不用拜见。

    待拜见完毕后,巧笑道:“慧娘,你身边没人服伺可不行,要不从前溪那些女子里,或是紫衫骑中挑两个性格温顺的跟在你身边吧?”

    “这”

    慧娘也不是那种身娇肉贵的士家女郎,从小跟在葛洪夫妇身边,诸多杂事亲力亲为,真正身边多两个尾巴,她还不习惯呢,只是杨彦已经是襄阳郡公,位极人臣,作为杨彦的发妻,自己做粗活会丢了杨彦的面子,这倒是让她有些为难。

    兮香和菱香相视一眼,双双道:“女郎,就让妾们跟在主母身边,服侍主母吧?”

    “这这怎么行?“

    慧娘心善,没把三香当作下人看待,顿时愕然。

    巧娘倒是颇有深意看了兮香和菱香一眼,这两女打的什么心思,她自然明白,无非是担心给慧娘硬塞两个婢女,将来不出意外,都得给杨彦暖床,家里本就僧多粥少,再来两个,更不够分,倒不如自己上阵,挤占这两个名额,不给外人染指的机会。

    而且慧娘心善,也不至于亏待了她俩,跟着慧娘,虽然做妾的名份没有了,但总会有另外的好处。

    巧娘点点头道:“那好吧,兮香和菱香兰心慧质,知书礼达,今后就由你们服侍主母。“

    ”妾多谢主母,多谢女郎!“

    兮香和菱香连忙向慧娘和巧娘施礼。

    杨彦自始至终在一边看着,他已经有妻了,男主外,女主内,家里的事情,轻易不再能插手,慧娘虽然面善心软,但有巧娘在,倒也不怕生出事瑞。

    “郎君,你出来一下,妾有话和你说。”

    巧娘摆了摆手,让二女跟在了慧娘身边,便把杨彦拉去一边,告之裴妃为他诞了一子之事。

    荀华生产的时候,巧娘和慧娘曾去探望,是知道内情的。

    “什么?”

    杨彦大吃一惊。

    难怪!

    难怪建康久久没有消息,原来裴妃也有了,他原打算把裴妃接来之后,调养到最佳状态再受孕呢。

    “郎君放心,王妃顺产,没吃太大的苦。”

    巧娘可不敢和杨彦说起裴妃生孩子几乎一尸两命,轻描淡写的笑着。

    “哎”

    杨彦叹了口气:“是我有负于王妃啊,那你呢,慧娘已经进了我家门,你何时进来?”

    巧娘俏面一红,细声道:“过一阵子,慧娘正是新婚燕尔之时,妾就不掺合了。“

    杨彦没在家呆太久,他还要筹备去往百济就食,这种事情必须亲自去,毕竟是出国,又是渡海,哪怕是蒋钊蒋炎这类的水军要员都未必搞得定。

    正如隋炀帝征高丽,百万大军宁可走陆路而不渡海,就充分说明了在当时渡海的危险,这不仅仅是风浪,还易于迷失方向。

    欧州人搞大航海也是被逼的,实因当时的奥斯曼土耳其太过于强势,西欧各国随时有亡国灭种的危险,不得不去往海外寻找退路。

    八日后,航海罗盘制出,经测试,灵活度还是很不错的,堪以使用,到第十五日,杨彦领水军四千,各类舰队百条,孙家商船五条,骑兵五百,步卒和弓弩手八千,亲卫四百,另有百名女亲卫,合计一万三千卒,乘船驶离了码头。

    其中百名女亲卫不再是那些紫衫骑,而是以柳兰子为首的百名女子,虽说个把月的训练很难有脱胎换骨的变化,但谁行谁不行,杨彦大体能看出,不适合的直接分配给了许杰夫妇,另还有两百余女,基本上能跟上杨彦的训练节奏,打发走又有些可惜,因此留在郯城,由出身荀府的女亲卫训练,回来再观后效。

第417章 异国冬泳() 
舰队浩大,行驶缓慢,一个月后,才出了淮水,沿着海岸线向北驶,又过数日,抵达了不其海域(今山东青岛黄岛港区),由此出海,去往朝鲜半岛只须数日,目前仍撑握在曹嶷手里。

    杨彦与曹嶷有一年不战的的协议,要想夺取不其,只能留待明年。

    孙家有五条商船跟着杨彦,孙媚也自告奋勇出海,其实杨彦还是挺钦佩她的,虽然有些势利,可这时代,愿意抛头露面,四处奔波的女子有几人?而且孙媚终将成为自己的妾,杨彦也不愿过多计较了,只求家里和和睦睦,一家人能和和气气的过日子。

    这时,孙媚便打量着那刀削一般的海岸,向杨彦道:“将军,此处可辟为良港,将来取得青州,妾斗胆为家里向将军讨要一段建造码头。“

    杨彦也在望着那海岸线,随着海浪拍击礁石的轰隆隆声,心潮有些澎湃,其实他去百济不完全是就食,主要还是看看当地的情况,为将来吞并朝鲜半岛摸摸底。

    中国自慕容氏开始,就在与高句丽作战,至北魏,隋唐,战争始终没有停竭,这说明当时的帝王都认识到了朝鲜半岛的重要性,却无一成功,每一次短暂的占据,都是对国力的一次巨大损耗,再到朱元璋,吸取历史教训,无奈的把朝鲜列为了不征之国。

    而今,杨彦想改变这一切,把朝鲜半岛永远的握在手里。

    但是要想对朝鲜施加足够的影响力,就不能定都长安洛阳,而是于幽州修建北京城,再于天津筑港口,扼塞外草原乃至东北与黄渤海一带,自宋以后,元明清皆定都于北京,不是没有道理的,实是草原东部水草肥美,太重要了,于此地繁衍的东突厥、契丹、女真、蒙古、满洲,给数百年后的华夏带来了无穷无尽的灾难。

    不过要想实施这个计划,工程量是其次,只要有决心,有实力,在北方苦寒之地筑一座城并不算什么,主要是人心,恐怕没有谁会理解在幽州荒僻之处建都的意义,也不会有谁愿意迁居于此。

    杨彦不置可否的问道:“阿媚娘子,若是我想做一件事,世人皆不理解,但是我又有不得不做的理由,你说我该如何是好?”

    孙媚瞥了眼过去,哼道:“将军将来是至尊,又何须问人,不过妾倒想问一问,将军究竟欲做何等大事?“

    杨彦毫不隐瞒道:”我欲以为幽州为都。“

    孙媚惊愕的看着杨彦:“将军果然是想法让人难以揣摩呢。”

    杨彦微微一笑:“自周秦以来,定都关中,人口暴涨,开发过度,至前汉,关中水土流失,已不堪重负,且长安时刻受陇右河西威胁,虽有四关锁门,但任意一关被破,必是大祸。

    而洛阳地处中原腹地,有八关,更难防守,相对而言,幽州虽僻远,却只须守着北方数座关口,即可护翼河北千里沃土,同时还能扼制北方草原诸族,此谓之,天子守国门是也。“

    ”好,好一个天子守国门!“

    蒋炎大叫声道:“将军此有此雄心,实乃中原百姓之福!”

    于药点头道:“不管将军于何处定都,我于药必追随到底。”

    孙媚盈盈一笑:“妾会劝说家君举族迁往幽州。”

    杨彦突然意识到,自己还是低估自己了,若是与自己的意见不符,尽管老家伙们会据理力争,但是在军中,自己一言九鼎,只要将来一个接一个的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