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末高顺-第4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军师。”三人回答道。

    顾同又建议道:“军师,已经两个月未发各官吏和官兵的薪俸了,最近能否补发?”

    “明天先补发所欠薪俸。所有官兵家属内迁后,可以从当地购买廉价粮食,每石三百文。”

    “谢谢军师。”两人非常感动,这样的话军人家属的日子将好过很多。

    第二天,高顺等人对骑兵和步兵进行了淘汰,

    共选出合格的骑兵560多人,又从步兵中选出200多人加入骑兵;高顺非常满意,比代郡边军的素质好多了;与许林的三队骑兵混编,组建了9屯骑兵,全部归许林率领。

    步兵最后剩余900多人,组建了9个步兵屯,归万鸿率领。

    万鸿和许林开始疯狂练兵。

    由于官兵的待遇大幅度的提高,武器装备等也进行了更换,饮食条件得到改善,士兵的训练热情高涨,特别是步兵,大部分人都希望努力训练,有朝一日能加入到骑兵行列,享受更好的待遇。

    顾同也在努力工作,安排汉民、官兵家属和淘汰下来的官兵南迁。

    高顺现在不缺乏钱粮,给所有对南迁的人提供了很好的物资保障,同时要求上谷郡把这些人分散到各县乡分别安置,安排荒地让他们开垦,官府提供他们到明年8月份秋收之前的粮食,并免3年的税收。

    他们也要自力更生,相互帮助建设房屋居住。

    马城和广宁县也采取统一的措施,好在两地的人口本就不多。县长、县尉和县丞全部来宁县接受审查,审查合格的另行安排工作。

    其中一位县长雷安,字仲平,被安排为上谷郡督邮,负责监督迁移之民的安置工作;一位县长广超,字子逸,被任命为校尉府吏员,负责联络乌桓各部落的外事专员;此二人享受四百石俸禄。

    两个县尉改任军候,受万鸿军司马直接管辖,各带领200步兵返回本县守卫,原有的县兵进行选拔淘汰,不合格的一起南迁为民;此二人享受四百石俸禄。

    两位县丞被安排到两县,担任军候的吏员,负责文案和物资等管理;享受三百石俸禄。

第107章乌桓使者() 
这段时间,高顺通过顾同等人,逐渐了解到更多乌桓人的信息。

    乌桓人自从内迁之后,得到大汉朝廷的庇护,可是他们并没有感激,反而是借助大汉的力量扩充自身的实力,成为类似雇佣军的职业军人,靠发动战争为部落上层贵族获得利益。

    大汉的赏赐少了,他们会联合鲜卑和匈奴对大汉进行劫掠,大汉的赏赐多了,他们又纵容、鼓动大汉进攻匈奴和鲜卑,为自身部落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反正只要有战争,他们便能获得他们想要的东西。

    不过让高顺有点欣慰的是乌桓人没有组成统一的整体,上层贵族分为东部三郡乌桓和西部三郡乌桓,各自为政,且在每部乌桓内部又存在众多的小部落。

    东部三郡乌桓还处于分散状态,西部三郡乌桓却在鲜卑人的压迫下逐渐团结在难楼的周围,形成了一个较为松散的整体,成为单独的上谷乌桓,在四部乌桓中实力最强,比东三郡乌桓加起来的实力都强,达到9000多落,十万多部民。

    难楼大王靠自身强横的实力,不断从大汉获得好处,而其联合的十多位小部落获得的好处也比单打独斗多很多。

    难楼大王的乌桓部落主要分布在上谷郡、代郡和雁门郡的东部地区;云中郡和定襄郡的乌桓人被鲜卑人完全赶了出来,成了难楼的部民。

    高顺感觉护乌桓校尉府的军事力量经过整合,暂时有自保之力了,准备离开,前往上谷郡。这时候,九月二十五日,乌桓难楼大王的使者来到宁城,他只好又留下来与之周旋。

    难楼使者的神情非常高傲,其来索取当年朝廷的赏赐,却没有一点大汉朝附属力量的觉悟,在校尉府大声的呵斥道:“朝廷的赏赐,逐年减少,我们的部民怎么生活?是不是你们这些贪官贪墨了朝廷赏赐给我们的钱粮?”

    高顺非常生气,说道:“汝等本是天朝藩属,面对朝廷官员何以如此跋扈?”

    “呵呵,既然军师感觉某的话刺耳,那某就不说了;难楼大王有令,两千万钱,万石粟米,务必在一月内送达,否则我们将派人自取。”

    高顺更加生气,说道:“大汉子民万万千,何惧尔等胡蛮?尽管放马过来。”

    本来高顺没有招惹乌桓的想法,准备等明年再说,现在先去上谷郡,然后去幽州和冀州招兵,既然乌桓人不安分,那就借机修理他们一番,空出土地,好安置明年俘虏的黄巾民众。

    那乌桓使者也得到情报,护乌桓校尉府已经把代郡和上谷郡的子民南迁,即便掠夺也掠夺不到多少物资,除非与大汉全面开战,可他们现在还没有这个胆量,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小打小闹的劫掠一些,双方都愿意息事宁人,若全面开战,汉人一人一口唾沫就能把乌桓人淹死;当然了,只要乌桓人做的不太过分,大汉朝廷是不会兴师动众的来打压乌桓人的。

    于是,乌桓使者缓和了一下口气说道:“呵呵,军师,乌桓人少丁稀,全赖天朝供养,每年朝廷的赏赐逐渐减少,且近几年天气大旱,牧草枯萎,牲畜死伤无数,部民的日子实在难过,请军师发发善心,看在乌桓人为朝廷侦守边境的份上,多拨一些钱粮,让我等度日;否则,饥饿的部民什么事情都能做的出来,大汉边境如此漫长,若出动军队,则钱粮消耗甚巨,得不偿失。”

    “其它郡县不归我们管辖,我们只守护好代郡、上谷郡便可,汝若执意与大汉为敌,请便!汝部在大汉疆域放牧,根本没有起到侦守的作用,鲜卑年中劫掠我大汉边境,汝部不仅没有阻拦,连消息都没有传递,如此作为,要汝等何用?”

    “呵呵,军师息怒,那定是小股鲜卑偷偷入境,微恙,不足论也。”

    高顺被他的无赖行径逗乐了,“呵呵,小股鲜卑不足论,大股鲜卑尔等又无力对抗,那要尔等何用?”

    乌桓使者被说的恼羞成怒,愤怒的说道:“军师,几部乌桓合力,小小宁城瞬间便被夷为平地,希望您不要逼人太甚。”

    “哈哈,使者莫要恼怒,鲜卑大王檀石槐已死,其部落四分五裂,已不足为惧,况乌桓乎?若汝部想以卵击石,我等又有何惧?”

    “我等若与鲜卑合流,军师以何拒之?”

    乌桓与鲜卑同出东胡,他们在草原上既是合作伙伴关系,又是竞争关系,高顺笑道:“呵呵,鲜卑部落众多,绝非铁板一块,若选择合作,你认为他们是愿意与大汉合作打击乌桓还是愿意与乌桓合作打击大汉?乌桓左右逢源的行径到此为止吧。”

    使者心想,这军师果然不愧为军师,竟然把乌桓人多年来的战术吃透了,要是大汉联合鲜卑,则鲜卑中的部分部落肯定会采取当年乌桓人的策略,联手大汉打压乌桓,为他们的部落扩张生存空间,则乌桓人危矣;且鲜卑实力衰落,对大汉的威胁减小,乌桓人的地位则没有以前那么重要了;于是问道:“军师何意?”

    “朝廷已明令停止对乌桓部落的赏赐,若尔等选择为友,则可以继续与大汉贸易;若选择与鲜卑为伍,则歼灭之。”高顺心里也捏着一把汗,赌乌桓人不敢冒险;反正已经与乌桓停止贸易近一各月的时间了,继续停止贸易,且停止了对其赏赐,则乌桓人连这个冬天都过不去,两郡平民已搬迁完毕,他们就是来劫掠也抢不到多少东西,到时候肯定会饿死很多人口、牲畜,实力衰弱,定会被其它部落兼并,以难楼的雄才大略,肯定选择和平解决。

    大汉选择硬碰硬的方式,让使者拿不定主意,且他在城门处看到执勤的官兵,不管是装备还是精神面貌,皆有精兵的样子,这更让他犹豫不决。

    于是问道:“军师,那以后如何贸易呢?”

    高顺也不想与乌桓开战,最好能和平一段时间,好集聚力量,于是想了一下后说道:“考虑到双方的友谊,我们决定,低价与汝部贸易,百斤以上的羊可换上等粟米或大豆3石,或者换小麦4石,犍牛和上等战马每匹换40石粟米或者黄豆。”

    此处说的上等战马,现实中是指肩高超过130厘米的战马,而系统认定为中等马匹。

    使者考虑了一下,感觉这个价格非常便宜,若能大批量交易的话,即便没有赏赐,也比以前生活的更好,于是问道:“军师,还有其它限制条件吗?”

    “百只羊与两头牛和两匹马为一交易单位,每季度交易一次,每次提前3个月将交易清单送达校尉府,每次不得超过一百交易单位。”

    “此非在下能做主,容在下回去禀报大王定夺。”

    “可!”高顺轻哼一声。

    使者识趣的匆匆离去。

第108章长吏献策() 
使者走后,周飞问道:“主公,何以对胡蛮如此客气?”

    “和平相处对我等大有益处,我们目前实力太过弱小,朝廷又断了给他们赏赐,若不进行贸易,则乌桓人必会被逼的狗急跳墙。”

    长吏顾同心里叫苦,这校尉就一战争狂人,这还叫客气?于是向前一步,建议道:“高军师,周校尉,此刻我等兵力过少,不宜与之正面为敌,可以逐渐瓦解乌桓各部落。”

    “呵呵,子非有何良策,请快快道来。”

    “高军师,第一、可派负责外事的广子逸联络难楼的下属各部落,由校尉府与他们单独贸易,离间各部落与难楼的关系;没有了朝廷赏赐,各部落对难楼的依赖减弱,要是再单独贸易,则他们的关系将更加疏远;第二,抽调他们的骑兵,质押他们的家属,减少各部落的实力。”

    高顺说道:“第一条可取,第二条不可取,若他们里应外合,则危险旦夕而至;若失去了宁县这个屏障,他们的骑兵可直下代郡、上谷郡,轻松解救出质押的家属。”

    周飞恶狠狠的说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早晚要将他们全部消灭干净。”

    万鸿军司马说道:“高军师,没有了朝廷赏赐,他们日子难过,会不会逼迫他们各部更加向难楼靠拢,一起前来劫掠呢?”

    高顺说道:“雁门郡、代郡和上谷郡南部的乌桓各部落肯定得知汉民南迁,即便劫掠也劫掠不到物资,低价贸易是他们唯一的活路,他们肯定不会傻到以硬碰硬。”

    万鸿却说道:“高军师,若过于逼迫难楼,其与三郡乌桓联合,则我等危矣。”

    高顺道:“这可不符合你的性格啊。所以我才离间难楼与三郡乌桓的关系,我准备只与上谷郡的乌桓做贸易,三郡乌桓再通过难楼贸易,难楼为了自身利益,肯定不会让三郡乌桓来攻击咱们,且失去了朝廷赏赐,他们实力必然受到很大的打击,这对难楼来说,也是吞并其它部落的好机会。”

    高顺心想,即便继续给他们赏赐,明年黄巾起义到来,乌桓人也会趁机作乱劫掠;等解决完黄巾起义的事情之后,要全力解决蛮夷,否则,等乱世到来,蛮夷各部肯定会与内陆诸侯联系,寻找靠山,则他将受到内外两方的打击,像历史上的公孙瓒一样;必须稳定好后方,才能全力争霸中原,幸亏这期间还有4年多的缓冲时间。

    顾同反驳道:“高军师,那难楼实力强大了,咱们的压力岂不更大?以后将更难解决。”

    万鸿问道:“军师,如此的话我担心东部三郡乌桓会作乱。”

    “所以,对内要趁短暂的和平时期,招兵买马,壮大自身;对外要离间难楼与三郡乌桓和难楼下属各部落的关系,让其逐渐被孤立。至于东部三郡乌桓作乱的事情,那就由当地的太守去处理吧。”

    顾同又建议道:“军师,既然要分化瓦解难楼下属各部落,不若我等从中招收一批骑兵,他们既然疏远了难楼,且军师能提供好的待遇,他们参与叛乱的几率非常小,况且质押了他们的家人,骑兵更不会放弃眼前的利益;而这些部落的青壮被抽走,部分部民被迁移走,实力衰弱,对校尉府更加依赖;这将严重削弱难楼的实力,使其孤立;而校尉府的实力增强,难楼更不敢反叛。”

    高顺想了一下,他有系统能鉴别这些人是否有反叛之心,招收少量的义从能离间各部与难楼的关系,削弱各部实力,将来不愿意使用了,则直接将他们解散为民便可。

    于是说道:“我有几个意见,第一,每个部落招收的骑兵不可过多,且都都伯、屯长以及以上军官必须由汉人担任;第二,可以让他们与我们的骑兵享受同样的薪俸和饮食等待遇,其家属必须迁移到代郡或者上谷郡指定县乡居住,他们每年可以见面一次,每月允许一个屯的官兵与家属见面;第三,最多招收十二屯,高柳城和道人县各驻扎两屯,剩下的八屯由万司马统领,驻扎广宁城,万司马以后不再管辖步兵,步兵由周校尉亲自带领;由许司马拔一屯骑兵暂归万司马带领,协助万司马组建义从;第四、马匹武器等由他们自备,箭支等消耗品可由校尉府提供。大家还有何异议?”

    万鸿非常高兴,带8屯骑兵与带8屯步兵的感觉可不一样。他建议道:“高军师,即便招收1200名乌桓骑兵,其家属也有近万,要是全部迁移到内陆,将是一步安定因素,鸿有一建议,愿意内迁的可以内迁,不愿意内迁的,则以什为单位,把他们的家属组成一个新的邑落,每邑落十户家庭,让他们在代郡治水以北,和上谷郡鸡鸣山以北的空旷地区放牧,每个邑落的人数都不多,便于控制,且未了加强对其控制,鸿建议任命一长吏专管各邑落钱粮等薪俸的发放和贸易事务,只要他们生活富足,肯定不会反叛;另外,鸿建议汉人担任屯长便可,若连都伯都让汉人担任了,我怕乌桓人的积极性不高。”

    顾长吏建议道:“既然如此,不如取消都伯之职,只设屯长,为百人将便可。”

    “哈哈,好,两位的建议很好。”高顺又安排到:“这件事情由子非、公正和子逸三人协商后决定,子逸全权负责与乌桓各部贸易事宜;下午便任命专管各邑落事务的吏员,你们要相互配合,起到分化瓦解各部落的作用,同时,要把乌桓义从仅仅的掌握牢固。”

    “是,军师!”

    顾同又疑问道:“军师,这样的话分化瓦解的痕迹太过明显,各部落肯定不会同意。”

    “此时易尔,只需承诺,税收和上贡依然归各部落管辖便可。”高顺心想,就让他们再赚一年便宜,等明年便将他们全部消灭。

    “是,军师。”

    组建乌桓义从,有违高顺的本心,不过目前实力太弱,这是无奈的选择。

    周飞也有些气馁,等大家散去后,问道:“主公,咱们何不把代郡和雁门郡的几个乌桓部落全部歼灭,这样的话难楼的实力便大减,其便不会如此蛮横了。”

    高顺解释道:“呵呵,我也想将他们全部歼灭,只是我要尽快去幽州和冀州招兵,且黄巾起义马上到来,时间非常紧张,目前只能先稳定乌桓人,争取时间。”

    周飞明白了高顺的想法,便不再计较。

    当天下午,高顺将一初级文官丁晖,字子君,担任专门管理乌桓邑落的吏员;又派出12位初级武官担任义从骑兵的屯长。

第109章难楼狂喜() 
使者以最快的速度返回难楼的营地,向难楼汇报道:“大王,大汉朝廷停了每年对咱们的赏赐。”

    “是只停了咱们上谷郡乌桓部落的赏赐还是所有乌桓部落的赏赐都停了?”难楼关切的问道。

    “大王,所有乌桓部落的赏赐全部都停了。”使者回答道。

    难楼非常愤怒,若没有了大汉朝廷的赏赐,则他部民的日子将更加艰难,很可能分崩离析,咬牙切齿的问道:“他们这叫自作孽,难道他们想与乌桓为敌?”

    使者忙劝慰道:“大王切莫冲动,他们早有准备,代郡和上谷郡北部的汉民全部南迁,咱们就是发动战争也抢不到多少物资。”

    难楼挥挥手,止住使者的话说道:“在代郡和上谷郡抢不到物资,咱们便联合东部三郡乌桓,劫掠右北平郡、渔阳郡、广阳郡和涿郡等地,那里肯定没有防备。”

    “大王,据我观察,他们现在的兵马非常强壮,就是不知道数量有多少;与东部三郡乌桓联合,若咱们不能攻占居庸关,而是从东部入关的话,路途太过遥远,对我们非常不利,且秋冬季节。还必须留下足够的兵马,防备鲜卑人从背后偷袭;所以我建议还是暂且观察一段时间再做定夺。”

    “就是因为冬季来临,我才急着去掠夺,否则部民如何过冬?”

    使者忙解释道:“大王,他们允许咱们与之进行贸易,且定的粮食价格非常便宜。”

    “哼,那也不如赏赐来的容易;把具体情况说给我听。”难楼非常苦闷,这是他担任大王十五年来遇到的最大难题,若不给他们一点厉害,大汉朝廷肯定会得寸进尺。

    “大王,他们为了交好咱们,承诺每只羊换3石粮食,牛、马各换40石粮食,每百只羊、两头牛和两匹马为一个交易单位,每季节的交易量为100交易单位,足够咱们部落渡过难关了,甚至可以用剩余的粮食与鲜卑做贸易,咱们白得的粮食数量,比赏赐的还要多,要知道,现在每只羊仅换一石粮食,且数目还非常少。”

    “啊,这么便宜?”难楼不由吃了一惊,要知道他们以前从宁县买粮食,每石至少需要500多文钱,一只羊还换不了一石粮食。

    “是的,大王,就是数量过少,每季交易一次,每次仅一百交易单位,不到五万石粮食;要是全部交易出去,则会获利一千多万钱,比赏赐合算多了。”

    “哈哈,我就想,大汉肯定不敢与我等为敌,此乃为交好我等的变通办法。”难楼听完使者的分析后,心情大好。

    考虑了一下,难楼又说道:“此事要快,争取更大的交易数量,你马上再去与他们协商,尽快把事情定好,本王授你全权做主。”

    “是,大王。”

    难楼心想,他只是得知新的护乌桓校尉上任,派使者去为难他一下,没想到有这么大的收获;要是这样的话,他每年能获得近五千万钱的利润,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