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孙成留守冀州,典韦的陷阵营协助守城,又调张辽和、麹民和徐晃带兵回冀州驻守邺城。
为了加强向荣的力量,又调张猛归向荣管辖;调周泰至扬州,为水军中郎将。
入选为两军的军官极为高兴,也许这是他们最后一次建功立业的机会了,皆对所辖官兵进行精挑细选。
戏志才也看出了高顺的打算,问道:“主公,您是不是想两线出击?”
高顺也不隐瞒,说道:“不错,由孟珍出击西域,孟文出击漠北。”
戏志才建议道:“主公,不若先集中兵力于漠北,待扫荡完漠北的鲜卑人后,可再进军西域,则西域战事便简单许多。”
高顺的计划是对鲜卑人的打击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出击阴山之外的鲜卑人,将他们驱逐到漠北,切断鲜卑人与西域诸部的联系,并孤立平州外围的慕容部、宇文部和段部等,根据记忆,这几个部落是高顺最为忌惮的部落。
戏志才建议道:“主公,不若西域军先出击,整合西域诸国之后再出击漠北,则能对漠北鲜卑实行合围”
高顺反对道:“此举不妥,若是西域军先出击,很容易被鲜卑人切断归途,导致全军覆没;若是两线出击,则鲜卑人首尾不能顾。”
“那主公出击漠北之时,宇文等部落侧击主公侧后翼,也会出现类似情况。”
高顺笑道:“若是如此,汉升可出兵直接占领他们的老巢,这也是我一直没有减少平州驻军的原因。”
“哈哈,主公太谨慎了,慕容等部远在高寒之地,实力能自保已是不错。”
高顺却不这么认为,蛮夷的生存能力非常强,连远在贝加尔湖以北的地区都能生存,何况是东北地区了,那里已是非常难得的好牧场了,且有大山的阻隔,东北并没有贝加尔湖那边那么寒冷,这令高顺不得不小心谨慎。
高顺想亲自带马贵出征漠北,所以说道:“无妨,到时候我会带领两万大军与孟文一起出征漠北,五万大军足够扫平漠北鲜卑人了。”
这时,不仅戏志才和贾诩等看出了高顺的动机,那些大族也看到了机会,出击异族与内战不同,那可是青史留名之战,且现在高顺兵强马壮,仅仅出动少部分官兵就能打败蛮夷,这可是取得战功的最佳机会,否则此后短时间内很难有立功的机遇了。
通过几年的调整,一批老一辈的太守已退下,被系统高级文官垄断了太守职位,世家大族的人能做到县令或者州郡曹吏已非常难得,若是没有大的功劳,很难取得太守之位。
比如此前非常火红的郭家,在三位老人退下后,后辈没有成长起来,便出现了断层,这令他们非常焦急,所以,还在世的郭典便亲自到邺城,为后辈争取机会。
因病去职的公孙度不能前去邺城,便写信给高顺,为儿子争取机会。
家族已有曹仁入选西域军了,曹操已非常满意了,不过丁夫人极力让曹操出面,恳请高顺允许曹昂出征。
曹操反对道:“留守邺城是魏公对他的看重,比出征更加重要。”
丁夫人不允,曹操只得写信恳求高顺。
曹昂为长子,生母早丧,由丁夫人抚养,现在曹昂为了家族在邺城为质,她心有愧疚,感觉委屈了曹昂,所以丁夫人尽力为曹昂争取机会。
卢植也向高顺推荐了多位弟子。
诸葛玄虽没有退下,不过后辈的位置却不高,两个侄子仅为县令,此次也写信给高顺,向高顺推荐侄子。
高顺不厌其烦,只得令诸葛玄之侄诸葛亮、郭典之侄郭淮、沮授之子沮鹄等人皆为李强的参军;中郎将公孙康和阎柔各带领五千骑兵,归李强指挥。
曹昂为武猛都尉,携两千百骑兵归马贵指挥;并责令曹人务必保护好曹昂;此举也是满足曹操年轻时欲做征西将军的愿望。
高顺考虑后,为了省去麻烦,他决定连儿子高瑞、高祥以及褚燕的儿子褚方、典韦的儿子典满、关羽的儿子关平,以及房良、周飞、赵雄等人的儿子、颜良、文丑、韩当等人的儿子,皆一起跟随。
后来又扩大了范围,只要职位在刺史、太守或者中郎将之上者的长子,且年龄在15岁以上,20岁以下者,皆可根据个人意愿参加漠北青年军。
关羽等文臣武将自是非常高兴,他们认为,若是这次他们的后辈被高顺或者世子看重,则此后定会获得飞黄腾达的机会。
高顺此举也是为儿子机会,让给他与文臣武将的后辈建立良好的关系,为以后的接班做准备;也是为安抚那些没有机会出征者,比如薛银、韩当、程普、武安国等人。
戏志才笑称高顺这不是去打仗,而是去郊游。
高顺却不担心他们的安全,现在他的系统内又合成了两千陷阵营官兵,高级骑兵近万,初级骑兵达到四万,还有几万高级步兵和初级步兵,且积分充足,绝不缺少后勤辎重,那怕遇到几十万的鲜卑骑兵他也不惧,甚至会将他们全部歼灭。
见高顺对出征如此重视,那些一直未出仕的家族,也积极寻找机会,找门路,拖关系,向高顺推荐家族后辈,抓住这最后的机会。
孔融、蔡邕等高顺认可的大儒,各地的军师、州牧、刺史等皆成为大家族主动拉拢的对象,通过他们推荐,成功的几率会高很多,更容易获得高顺的信任。
孔融推荐了司马朗和司马懿两人;鲁肃推荐了周瑜;刘晔推荐了陆逊,至于其他的推荐者,皆未引起高顺的注意。
高顺对司马家族没有好感,仅仅令司马朗和司马懿两人为县吏,把他们放在明处,比让给他们处于暗处更让人放心。
对周瑜和陆逊两人,高顺非常重视,任命周瑜做了扬州水军中郎将周泰的军师,令陆逊担任鲁肃的参军;虽然他们没有获得跟随出征的机会,不过高顺如此安排,已令他们非常满意了,这比跟随出征后因战功获得的职位都要好许多了。
第566章结亲孔融()
蔡琰现在也是高顺的夫人之一,已生下一子一女;蔡邕便是高顺的岳父了,他一直在邺城负责教授高顺的儿子们以及众高官的子嗣;这次借机推荐他的弟子顾雍和王粲出仕为官。
顾雍少时受学于蔡邕,弱冠即任合肥县长,历任娄、曲阿、上虞县长,所在之处皆有治绩;后被秦关驱逐北上,只得投奔蔡邕,做蔡邕的助手。
王粲更是以文采著称。
蔡邕很少求高顺办事,这是第一次,高顺不好推辞,且这两人皆非常优秀,便欣然应允,任命顾雍为豫州合肥郡太守,接替庞德的位置;王粲为将军府主薄,为军师祭酒戏志才的副手,主要负责起草书檄、军令等文字。
蔡邕对高顺的安排非常满意,认为高顺有知人善任之能,如此安排能发挥二人的特长。
自古人们皆有攀比之心,大儒也不例外。高顺对顾雍和王粲的任命,却引起了孔融的不满,他推荐的两位才子司马朗和司马懿仅被高顺任命为县吏,而蔡邕推荐的人却为太守和主薄,差距太大了,这是抽他的脸,影响他在士族中的威望,让外人认为他无识人之能,便亲至邺城寻高顺理论。
这也是众多士家大族不满高顺行为的表现形式之一,孔融只是大族推出的代表而已。
今世青州环境比较稳定,孔融生活比较安逸,所以子嗣年龄比历史上出生要早,现在已有两女一子;前妻生一女,续妻生一子一女,儿子15岁,女儿13岁,长女已与泰山郡羊家成婚。
高顺同意其子参加青年军,孔融方消气。
随后高顺设宴招待孔融,蔡邕作陪。
蔡邕与孔融、泰山郡羊家皆有很亲密的关系;蔡邕的小女已与羊家定亲。
宴会后,蔡邕向孔融提议,不若与高顺结为亲家,这样的话,对儒学的发展极为有利;他俩都意识到高顺打压儒学之意。
这对孔融来说是求之不得的好事,世子得蔡邕亲授,才情不下高顺,体魄健壮,外表更是俊秀,便问道:“不知魏公何意?”
蔡邕笑道:“哈哈,邕为其师,岂能无做主之权?”
孔融认为蔡邕想当然耳,没有在意。
第二天蔡邕便以此事咨询高顺意见。
高顺感觉世子比孔融之女仅大一岁,年龄相当,孔融家世也很好,内心非常同意,他还想起孔融子女关于“倾巢之下安有完卵”的典故,两个幼儿竟然令曹操恐惧,杀之而后快,认为她定是非常聪慧,只是不知其外表如何,若是世子不喜欢也白搭。
于是便令孔融子、女一起来邺城,待见过面后确定;孔融本来是兴师问罪的,现在与世子联姻,对他来说是意外之喜。
天下大势已定,这些文人看的更加明白,高顺称帝是早晚的事情,世子将来也是皇帝,那他的女儿便是皇后;对于孔家来说,即便忠汉,也无力改变当前结局,不若接受,保持家族和儒学昌盛。
事后,高顺咨询许婷的意见。
许婷知道儿子与兄长许林家的女儿一起长大,关系很好,有意促成此事,现在高顺咨询,她不能隐瞒了,否则将错失机会,便直言相告。
这样的话,对许家的发展极为有利。
这个时代,表亲之间成婚者不在少数,高顺却知道其中的危害,坚决拒绝了许婷的意见。
许婷认为高顺的态度过于蛮横,是对许家的不满,便又阻梗道:“孟文、孟珍等人的女儿皆非常聪慧、美貌,且从小一起长大,知根知底,性情脾气相投,他们也有意与世子成亲,何必选择一位外人?”
许婷的话令高顺无从反驳,与李强、马贵等人成为亲家也许是最好的选择;不过他已令孔融之女前来了,只好声言见过面后再确定。
许婷的话也引起了高顺的注意,随后魏公府发出告示,严禁男女血亲三代之内成亲,男方的血亲即便五代之内都没有结亲的,难的是女方的亲戚,高顺明白,在科学不发达的年代,单凭一张禁令是无法阻止民间近亲联姻的,所以他只定三代,便是为了减少阻力。
许婷见高顺发布此令,认为是故意与她赌气,心中更是不满。
高顺仔细解释几次,方打消许婷的疑虑。
月后,孔融之子女到达邺城,高顺亲自接见,先是审查其子,属性令高顺大为动容,年龄仅16岁,智力已达86,政治到达84,统帅65,真是妖孽。
再查看其女,属性令高顺为之变色,年龄仅13岁,智力已达88,政治77,智力比其兄更高。
再仔细查看两人外表,更令高顺喜欢,当即决定,婚事就这么定了。
为了安抚许婷,高顺突然想到一策,令许林之女嫁给孔融之子。
许婷欣然同意,并高兴的接纳孔融之女为世子妻。
后事自然又需要蔡邕去与孔融商讨;孔融是看不上许林之女的,家世太差,不过考虑到许林与高顺的关系,并为了女儿和家族,还是委屈同意了这门亲事。
为了安定李强等人的心,高顺许婷所生长女许配给李强的儿子为妻。
李强的女儿与马贵的儿子结亲,周飞的女儿与高顺的二子结亲,赵雄的儿子与张飞的女儿结亲,马贵又与房良成为亲家,向荣与周飞也是亲家,曹山和孙成等人的子女与众人也有联姻。。。。。。
一张庞大的关系网悄然形成,子女基本都是现有高官之间联姻,成为新的既得利益者,受益最大的还是合成人,士族已被边缘化,能进入这个圈子的人少之又少。
高顺打破常规,借夫人许婷喜欢为由,将孔融之女留在魏公府小住,并令世子暗中观察一番。
通过接触,许婷也喜欢上了这位女孩,感觉还是夫君的眼光好,判断力准。
世子没有提出异议。
在蔡邕操持下,为世子举办了隆重的定亲仪式,此举也算是稳定了一部分士族忐忑不安的心,并交好了诸多大儒,连郑玄都被从青州接来观礼。
孔家立即借此成为炙手可热的家族,成为众人羡慕的对象。
随后,高顺二子与周飞的女儿定亲,稳定了现有皇室宗亲,连朝廷都派来使者。
除了合成人子女之间的联姻,其他高管之间也进行联姻,比如赵云的妹妹嫁给了黄忠的儿子,而黄忠的女儿成了高顺的夫人之一,通过这种联姻,高顺更信任他们,放心的让他们独当一面。
赵风任兖州刺史,黄忠驻军兖州,两人工作上相互配合,自然促成了他们之间的联姻。
后辈出色也是众人相互联姻的基础,合成人的子女,不管男女,外表皆非常俊秀,男子有人偏向武艺,有人偏向智谋或者政治,皆有所擅长,女子皆聪慧漂亮;就是这些文臣武将的后人也都不差,比如黄忠的子女,张飞的子女,关羽的子女、典韦的子女等,以及沮授、程立、戏志才和郭嘉等人的子女等,皆非常优秀,各有所长。
第567章班超后人()
朝廷为高顺世子和次子订婚,接连派来两位使者,第一位是董承,第二位是是伏完。
董承的心偏重于李儒一方,而伏完则是站在皇帝一方,两人在担任使者之外,还各自承担着不同的任务,需要与高顺面谈。
高顺忙于出征事务,一直没顾得上他们,半月后,才有时间接待他们。
首先接见董承。
董承的姑姑为董太后,汉灵帝之母,其女为董贵人,现皇帝刘协的嫔妃;董卓为了自提身家才承认与董承有家族关系,并为董太后报仇,杀死何太后;董承认可与董卓的家族关系,也是为了自保;现在继续攀附李儒,是因为李儒势大。
现在他们也很矛盾,即便高顺击败了李儒,皇帝也无处可去;即便高顺承认皇帝,还权于朝廷,高顺的手下能答应?朝廷人才凋零,能管理好天下?所以,维持现状也是不错的选择。
这次他与高顺面谈的目的,李儒早已交代清楚,就是咨询高顺意见。
在高顺的书房,双方礼毕,坐定,董承首先发问道:“魏公何时发兵荆南?”
这话问的高顺一愣,反问道:“吾何曾言要发兵荆南?”由于在非正式场合,高顺自称为“吾”,而不是“孤”,也是有意拉近与董承的心理距离。
董承长叹一声道:“开弓已无回头箭,既已称公,离称王还远吗?”
高顺也感叹道:“形式逼迫,非顺之愿耳,当初顺承诺先帝,志在边疆,不干涉朝廷事务,不干涉中原事务,然天下大乱,诸侯混战,民不聊生,赤地千里,顺于心何忍?”
董承心想,志在边疆倒是不假,现状朝廷便被其包围,仅剩荆南几郡之地,其它的则是虚言。
高顺接着说道:“吾欲发大军于西域、漠北,恢复大汉荣光,一切待吾归来后再言,若是朝廷有意,吾可归隐山林。”
董承脸色变得蜡黄,心想,待高顺平定西域,马踏漠北,必将声震天下,至时定会携大胜之威,威逼朝廷,如之奈何?那时候他们必将人头落地。
见其表情,高顺估计他想差了,便承诺道:“吾绝不会主动攻击朝廷,请文优和陛下安心。”
董承听高顺所言,又把李儒放在陛下之前,内心稍稍安定,暂且回去禀告李儒。
随后,高顺又接见伏完,他也带着皇帝刘协的命令前来。
刘协非常聪明,天下已定,大汉朝廷再无回天之力,他的生死在高顺一念之间,高顺之所以没有进攻朝廷,一是顾念先帝的知遇之恩;二是不知如何安置他刘协;而刘协却不愿意继续过被李儒当做玩偶、随意欺凌的日子,与其这样,不若过普通人的生活。
所以他派伏完前来,就是要告知高顺,只要除去李儒,灭族董卓,他便禅让帝位。
历史上的刘协意志非常坚韧,即便董卓杀董贵人,杀伏皇后,杀皇子,他依然没有屈服,并不断与操持进行斗争,那是因为操持没有统一天下,还有江东和巴蜀势力,以及凉州势力存在,他还抱有幻想;今世高顺已统一天下,仅剩荆南一隅,旦夕可下,与历史上的形势不可同日而语了,他的心态也转变了。
不其侯伏完直接问道:“魏公得天下后,欲如何安置当今陛下?”
这话令高顺非常惊讶,沉思一阵,反问道:“君侯以为如何安置为宜呢?”既然对方挑明了,高顺便不再藏着掖着了。
对于高顺的直接,伏完也是一惊,便把陛下的意思传达一番,只要灭除董卓、李儒势力,陛下愿意禅让帝位。
高顺摇摇头,否决了这个意思,现在还不是时候,他想再缓上几年,逐渐冷处理。
伏完恳求道:“李儒势力对陛下百般欺凌,卑劣行径令人发指,陛下欲做一普通百姓而不得,请魏公维护朝廷尊严,这也是为您的子孙后代着想,勿令后世乱臣贼子效仿。”
高顺没想到伏完会看的如此长远,他就是担心被后世乱臣效仿禅让之事,所以才一直犹豫未决。
这弄的高顺心情非常低落,以他的智商,竟然想不出合理的解决之道。
于是双方谈判不欢而散,留待以后再议。
第二日,却有一件令高顺振奋的事情,有人前来自荐,声言是班定侯的后人,于是高顺立即召见。
来人八尺身高,身材魁梧,面色黝黑,与班定侯的形象完全不沾边。
“班智拜见魏公!”
“哈哈,毋须多礼,这边坐!”高顺非常客气。
“谢魏公!”
待人上茶,退出后,高顺说道:“请自我介绍一下好吗?”
来人道:“先祖定远侯有二子,长子继承爵位,次子官至西域长吏,后因阴城公主之事,班家被灭门;我们这支是定远侯次子遗留下的一支,躲过了杀身之祸,后定居边郡,一直低调;再后朝廷放弃西域,我们更失去了机会;今魏公志在平定西域,家族特派智前来为魏公效力。”
高顺问道:“汝有何擅长?”
“班家后辈,以武传世,否则也不能在边郡立足,西域风情、地域,世代相传,兵法战策,辈辈不忘;武可提刀上马冲锋陷阵,又可指挥千军万马,攻城拔寨;文可出谋划策,决胜千里之外。”
高顺心中暗笑,有这么自夸的吗?立即查看其属性,智力86,武力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