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士族大量出仕,土豪们也感觉到了压力,于是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从政机会,大部分人皆能兢兢业业的工作,获得了郡县的一致好评。
当然,也有人不甘寂寞,想靠奉承、巴结或者特殊手段上位,满宠,担任县令之后立即在公开场合声明,应支持高顺接受朝廷封王,并积极联络其他人,形成一个小圈子,并迅速壮大,华歆、毛阶、董昭等人加入;他们认为,只要高顺敢称王,便有可能会称帝,他们这些人便有从龙之功,就有迅速上位的机会;甚至有人支持高顺直接称帝,一步到位。
高顺头脑清明,认为这都是他们的私心在作怪,对类似的事情一笑置之,不过高顺深深明白士族的危害,必须打压,时刻不能放松,稍有不慎,他们在政治上把持中央和地方政权,经济上兼并土地,经营田庄,最终形成官僚、商人、地主三位一体的世家大族,渐成割据之势。
特别是现行的推荐制度,若是把握不好,便又会形成汉末那种门生故吏相互依存的庞大政治集团。
更重要的是,当时的舆论掌握在士族手中,若是不加限制,将带来非常大的危害。
这时,周飞汇报,汉中郡杨家利用手中权力和家族在当地的影响力,在修整故道的时候克扣百姓粮食,数量之大,令人咋舌。
本来由张鲁的弟弟张卫负责修筑故道,张鲁等人奉高顺之命前去冀州,被接见之后,允许他们在泰山修筑道观,这令他们喜出望外,便不再担任官职,全力从事道教事务。
张卫离开后,杨松接任功曹从事之职,负责继续修复故道;杨松大权在握,便有贪污之机会,加上其贪婪的性格,最终为自身和家族带来了杀身之祸。
这等于是让高顺抓住了修理士族和土豪的把柄,最先的目的是杀鸡儆猴,下令将杨松以及参与人员全部捉拿归案,上下两代之内的人皆受牵连,包括家人全部被杀,家族资财全部归公,并将此事公布天下。
杨松、杨柏一家被灭族,令天下震动,这是高顺崛起后第一次对土豪光明正大的动手,不仅令士族紧张,那些出仕的土豪也都非常紧张,先例一开,不知此后会有多少人倒霉。
杨松一家被杀,不仅是因为他贪污巨大,更重要的原因是汉中郡地缘位置太过重要,高顺不希望在汉中郡有实力过于强大的士族或者土豪存在,必须完全掌握在手中,避免发生变故;而且这也是敲打士族和土豪的一次机会,他不过是恰逢其时罢了;当然,也有平民愤,树立高顺权威的意图;可谓是一举多得,杨松死得其所。
当然了,并不是所有的士族皆有出仕的打算,他们自恃清高,不与寒门为伍,及其看不清形势,看不起高顺这群草莽之人。
他们不出仕也就罢了,高顺绝不强求,但是他们在乡野影响一方,造成很坏的影响。
高顺不可能采取历史上曹操的手段,将他们斩杀,导致后来的陈宫等人的背叛,而是利用经济手段对他们进行打压。
有了土豪和百姓的支持,有了部分士族的支持,高顺便无后顾之忧,全力发展军事,为打击董卓做准备。
第516章装备连弩()
&bp;&bp;&bp;&bp;发展到现在,高顺最大的敌人不再是士族,而是董卓和朝廷,他必须消灭董卓,完成统一。
&bp;&bp;&bp;&bp;北方稳固,开始对付董卓,而与董卓有四年之约,不便于直接出手,高顺便准备让扬州的秦关和鲁肃对付董卓,相信有他在背后支持,鲁肃和秦关必会有所作为。
&bp;&bp;&bp;&bp;董卓有实力强大的骑兵,相比而言,秦关和鲁肃的骑兵部队却很弱小,为此,必须先克制其骑兵部队才能获得更多的战果。
&bp;&bp;&bp;&bp;这时,高顺想起了连弩,工匠已开发出能三连射的连弩,经过多年的改进,技术已非常成熟,威力极大,且便于再次安装箭支,有持续作战的能力,非常实用。
&bp;&bp;&bp;&bp;这种连弩,可以单支射,命中率最佳,也可以连射,三箭齐发;八十步内能洞穿皮甲,威力无比;更重要的优点是省力,一人能轻松操作,不会像弓箭一样,连射十多支便影响持续作战的水平;最让高顺看重的是使用连弩的士兵极易培训,不需要像弓箭手一样需要多年的刻苦训练;且能批量制作,制作周期短,成品率高,这比弓箭更加有优势。
&bp;&bp;&bp;&bp;这种连弩的优点也是缺点,那就是极易被仿造,若是落入游牧民族手中,则会给农耕民族带来极大的危害,所以高顺对技术和连弩控制的极其严格,避免外泄。
&bp;&bp;&bp;&bp;高顺准备先把连弩装备给秦关的军队。
&bp;&bp;&bp;&bp;为此,高顺专门合成了五千初级步兵,由一位高级武官任军司马,十位中级武将任军侯,初级武将担任屯长,这绝对是高配的步兵。
&bp;&bp;&bp;&bp;其中两千人配备战马,便于远距离快速移动。
&bp;&bp;&bp;&bp;每位士兵除配备连弩外,还配备弓箭、腰刀;骑兵加配小盾、弓箭和长矛。
&bp;&bp;&bp;&bp;由李强秘密培训,待培训合格后再派去江东地区。
&bp;&bp;&bp;&bp;戏志才、郭嘉、审配、逢纪等人已成高顺近身主谋,此时也在谋划荆州战略。
&bp;&bp;&bp;&bp;戏志才的观点是鲁肃保持不动,待董卓和朝廷过江之后,再发动收复荆州江北四郡的战争;当前的重点是江东,秦关必须在董卓主力部队尚未南下,且与刘磐对战的时机,消灭袁术和孙策势力,统一江东诸郡,做好迎战董卓的准备。
&bp;&bp;&bp;&bp;现在秦关为扬州牧,且手中有消灭袁术和孙策的圣旨,消灭这两股势力,师出有名。
&bp;&bp;&bp;&bp;贾诩接替郭嘉的位置,掌管情报工作,对江东情况了如指掌,反对道:“孙策虽年轻,但是他接管父亲旧部,武将众多,官兵也是接受过实战的老兵,综合实力强大,且其个人勇武,江东无人能敌,必须加强江东的力量,不能贸然开战而被太师捡便宜。”
&bp;&bp;&bp;&bp;逢纪得知连扬州的鲁肃和秦关都是高顺暗中布置的棋子,感觉袁绍败的不冤,放下心中介怀,准备全力辅佐高顺。于是出言建议道:“孙策虽勇,然其底蕴不足,财力不足以养活如此多的军队,横征暴敛,百姓苦不堪言,若是秦关大军前往,百姓必会箪食壶浆迎义师,人心所向孰能敌?但是对战太师就力有不逮了。”
&bp;&bp;&bp;&bp;高顺听出他们两人的意见,都希望增加秦关的力量,不过高级武将没法派去江东,否则更惹人生疑,高顺相信,有了连弩部队,对付孙策很容易,但是董卓的骑兵数量更多,战力更强,五千连弩兵防守有余,进攻不足,且刘烨,于是赞道:“江东形势很好,这皆为子扬的功劳,采取安抚之策,招纳山越百姓,并招募山越勇士从军,战胜孙策不难,难以对付的是太师的凉州铁骑,所以,秦关暂时交好太师,稳定江东。”
&bp;&bp;&bp;&bp;戏志才对江东的局势非常满意,赞道:“子扬乃谋国之士,有治国之才,现在江东兵强马壮,百姓富足,收复豫州郡和新安郡轻松之极,主公尽管放心。”
&bp;&bp;&bp;&bp;贾诩却提醒道:“刘子扬乃仁人君子,非李儒对手,主公宜早做决断。”
&bp;&bp;&bp;&bp;这让高顺非常为难,刘晔乃汉室宗亲,为挽救朝廷,其必会全力与董卓一战,那怕惨败也在所不惜;且刘晔的谋略怎会是李儒的对手?其必大败,这可不符合高顺的利益。
&bp;&bp;&bp;&bp;只是目前无人能代替刘晔的位置,让人无奈。
&bp;&bp;&bp;&bp;逢纪道:“主公,此事易尔,待太师主力过江后,鲁子敬可袭取江北四郡,牵制太师兵马;待子扬与太师开启战端后,可让子敬投靠江东,谋略以子敬为主,相信他们二人之智足以对抗李儒。”
&bp;&bp;&bp;&bp;高顺想了一下,感觉逢纪的办法不错;为了不一次性暴露了实力,高顺决定第一批只给秦关送去三千连弩兵,只针对孙策和袁术,完成对江东的统一。
&bp;&bp;&bp;&bp;于是,命令戏志才下达命令,让鲁肃自守,勿要进攻董卓,令其放心南下;给秦关和刘晔传令,命他们击败袁术和孙策,统一江东诸郡,为对抗董卓做准备,同时,短时间内继续与董卓保持友好关系,迷惑董卓。
&bp;&bp;&bp;&bp;为了不暴露与江东秦关的关系,连弩部队没有配给其他军队,连守卫邺城的部队都没有配备。
&bp;&bp;&bp;&bp;鲁肃接到命令,有些失望,只得发展内政。
&bp;&bp;&bp;&bp;秦关非常兴奋,他就喜欢打仗。
&bp;&bp;&bp;&bp;刘晔内心暗喜,完成江东地区的统一,他便可借助高顺的力量对抗董卓,最好能击败董卓,解救朝廷,这是他作为皇室宗亲的使命。
&bp;&bp;&bp;&bp;高顺援助来的三千连弩兵更令他们两人兴奋,有了这支秘密部队,作为杀手锏,必会给孙坚,甚至董卓,致命的一击。
&bp;&bp;&bp;&bp;现在江东几郡的武将,若想提升军职,完全看战功,让大家跃跃欲试,早有进攻袁术的想法了。
&bp;&bp;&bp;&bp;现在江北大部分地区都很稳定,百姓没有南下的欲望,为了补充百姓,刘晔积极招抚山越人和闽人,把他们接出山区,教授他们先进的耕作方法,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补充了人口;即便是留在山区的山越人和闽人,刘晔也积极与他们进行贸易,招募他们从军,让他们获得丰厚薪俸,逐渐消除与汉人的矛盾,那些勇敢强壮的山越人的到来,也加强了江东的军事实力,同时,这也是让山越人和闽人了解汉人生活,促进双方交流,让他们逐渐接受汉人的生活方式,便于此后招抚。
&bp;&bp;&bp;&bp;幸好此前秦关已驱逐江南的土豪和士族,没有了制约,且有大量的土地安置这些山越人和闽人。
&bp;&bp;&bp;&bp;再说了,笮融现在已完全投靠秦关,暂时放弃宗教矛盾,共同对付袁术,否则,他早就被袁术消灭掉了。
&bp;&bp;&bp;&bp;高顺对他们取得的成绩大加赞扬。
&bp;&bp;&bp;&bp;秦关和刘晔非常高兴,很有成就感,现在消灭袁术的时机已成熟。
第517章兵围袁术()
高顺打败袁绍,也算帮助董卓除去了一块心病;随后公孙瓒投靠高顺,又让董卓惊出已身冷汗,暗呼侥幸,幸亏提前与高顺有了四年之约。
不过,高顺随后就停止了进攻,并没有为难曹操势力,又让董卓把悬着的心放回肚子里。
为了放心南下,董卓采纳李儒的建议,封曹操为阳城县侯,任命曹操为颖川郡太守,希望颍川郡成为他与高顺势力的缓冲区,曹操即便不投靠他,也不能投降高顺。
并把原颍川郡太守魏续调往长江以南做战。
年底,朝廷收到高顺送来的百万石粮食税赋,令其更有了南下的底气,心想,高顺果然是守信之人。
南方进展顺利,牛辅在众人的辅佐下连连胜利,已收复江夏郡和南郡在长江以南的地盘,正向长沙郡推进。
刘磐、刘度不得不收缩占线,并采纳高顺的建议,花重金,请来五溪蛮参战。
这时,又有好消息传来,令董卓心花怒放,原来,扬州牧秦关回信,遵守朝廷命令,坚决为朝廷平定叛乱,必为朝廷除去乱党袁术和孙策。
李儒也感觉不可思议,这黄巾军投降朝廷之后,竟然对朝廷有如此忠心,不仅送来粮食,还准备出动兵力,为朝廷平叛;不管结果如何,事情的发展趋势是好的,只需黄巾军与袁术和孙策相拼,最终获益的都是朝廷;且有黄巾军牵制孙策,让董卓省心不少,不用担心孙策制造事端。
秦关早就希望灭除袁术,占领新安郡了,只是以前高顺没有同意,现在有了命令,立即出兵;实力弱小的袁术他还没看在眼里,只有孙策的势力,还稍稍有点难度。
袁术开始有五万多大军,不过新安郡却无法养活这么多人,袁术只得加大搜刮力度,即便如此,官兵的生活也非常艰难,再加上袁术生活奢侈无度,更加剧了经济困难。
后果是百姓大量逃离,官兵大量逃离,全被秦关接纳,安置为民。
现在袁术兵力不足两万,如何抵挡秦关大军?
秦关不准备出动连弩部队,连正规部队都不准备出动,而是把对袁术的战争当成一次练兵,出动的都是新编的部队;新编的部队战斗力也不低,里边编有大量的山越人和闽人,他们的身体素质和作战水平远超汉人,只是相互配合和战阵还有些生疏。
江南汉人的身体素质相比北方人来说柔弱了许多,若是没有这些山越人的加入,秦关绝无对抗孙策的底气,毕竟孙策率领的官兵大都是身经百战的老兵;高顺留下的系统兵马数量太少,且还要驻防各郡;若是山越兵得到锻炼,加上丹阳兵、骑兵、连弩兵和陷阵营,秦关方有击败孙策,占领豫章郡的把握。
战前,军师刘晔想亲自带兵出征,尽快消灭袁术和孙策,做好对抗董卓的准备,被秦关否决了,并承诺道:“军师,袁公路已穷途末路,让几路将军练练手吧,略有损伤,能促进他们提高;待稳定新安郡后,再由军师亲自出马,消灭孙策。”。
刘晔感觉这样也不错,便同意了秦关的建议,不过他还是交代凌操,占领新安郡后立即除去笮融。
凌操欣然领命,笮融的人品太差,令人不耻,除去后能免除后患。
部队兵分两路,一路从故鄣县出兵,直逼新安郡郡治宛陵城,此路以凌操为主帅;一路从芜湖出发,先占领近在咫尺的春谷县,切断袁术从水上逃跑的路线,随之进军宛陵城,该路大军以张英为守,董袭坐镇芜湖,为两路大军提供后勤辎重,这也是秦关对张英的考核。
秦关感觉在刘繇的几位降将中,张英的水平还算不错,比之于糜和樊能等人更有利用价值,便给其发挥的舞台,待其立下战功再提拔。
再加上笮融的一万六千大军从西而来,对付袁术一点困难都没有。
笮融早已收复黝县,占据两县之地;这次从黝县出兵,直逼陵阳县。
笮融现在对秦关言听计从,他是朝廷任命的新安郡太守,他渴望秦关协助他收复新安郡,他这个太守才名符其实,所以,笮融的部队作战非常卖力,使得袁术不得不逐渐收缩占线,陵阳县和泾县相继被笮融占领。
仅一个月的时间,三路大军在宛陵城外会师,完成对袁术的包围。
笮融守在西门外,凌操坐镇东门,张英坐镇北门,刘辟、粪都、廖化等人驻守南门外,把宛陵城围的水泄不通。
在大战初期,军师杨弘建议向豫章郡孙策求援,可是袁术自恃清高,直接拒绝了这条建议;孙策等人原为他的家将,他岂能自降身份向叛徒孙策求援?
被拒绝后,军师杨弘已无计策。
投靠朝廷已不可能,是袁家挑起的诸侯混战,导致天下战乱,董卓和朝廷岂能容得下袁术?
袁术身份显赫,更不可能投靠其他人,比如江东的秦关乃黄巾军,卑贱无比,江北的鲁肃乃小土豪出身,不入士族之眼,荆南的刘磐自身难保,皆不是可投靠的理想人员,否则便是对袁术身份的侮辱,其定会宁死不从。
别部司马凌操为攻城总指挥,率领五万四千人围城;其中有凌操率领的一万新兵和五千本部兵马,别部司马张英率领一万新兵和五千本部兵马;笮融在此有一万两千兵马,他另外的八千兵马驻守西部四县。
先后前来投奔的黄巾军将领也跟随出征,比如刘辟、粪都、何曼、廖化等人,皆任军司马之职,每人率领三千步兵,共计一万两千人。当初中原地区的黄巾起义失败,他们要么被俘虏后安置为民,要么隐藏起来了,等秦关在江南再次拉起黄巾军大旗后,发展迅速,他们得知消息后,为了信念,争相来投,秦关将他们皆安排在军中任职。
凌操的策略是围而不攻;笮融却很心急,连续攻城几次,皆遭猛烈的抵抗,导致损兵折将、伤亡惨重。
袁术的几位武将还是非常忠心的,即便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他们依然没有放弃;甚至几次出城,连败笮融,若不是凌操及时救援,笮融早死在乱军之中了。
大将纪灵亲自布置城防,并不时巡视城墙,督促众人坚守岗位,宛陵城被防守的非常牢固。
袁术还有近两万官兵,有纪灵等武艺高强的武将,依靠坚固的城墙保护,宛陵城很难攻克。
东、北、南三门一直没有发动攻击,让城内之人稍稍缓心。
围城三月,宛陵城内的粮食已消耗的差不多了,众武将甚是心急,于是寻杨弘、袁唤、阎象等人协商对策。
第518章袁术之死()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就算杨弘智谋再高,这时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甚至有人提出突围进入山区,与山越人汇合;有人提议突围后去投奔孙策;但是,皆因为各种理由而被否决。
时间已到兴平四年四月,宛陵城内米不足白石,战马都宰杀殆尽,这时的袁军连突围的想法都没有了,士气低落到低点,熬一天算一天。
城内妇女儿童皆被宰杀当成口粮,连同饿死的,百姓百不存一。
袁术众叛亲离,目前无一诸侯来助,只能坐地等死;他每日痛骂孙策等人为反贼,背叛汉室,大逆不道,以至于绕过他流落到今日局面。
他绝无反思为什么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五月初一,城内士众绝粮,军中仅有麦屑三十斛。时盛暑酷热,袁术欲得蜜浆解渴,又无蜜;叹息良久,乃大咤曰:“袁术至于此乎!”最后呕血斗余而死。
对袁术之死,众人已无悲伤的心思,只为未来考虑。
在袁术的灵堂,文武分列两侧,西侧文官,以军师杨弘为首;东侧是武将,以纪灵为首;还有梁刚、李丰、陈纪、乐就四人,余者皆已逃离。
纪灵首先代表武将问道:“我等无能,未保主公安危,以至于此;此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