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末高顺-第18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黄祖没有趁势杀戮,却是急令士兵后退,意欲返回山谷军营;他认为,敌人辎重已失,只需坚守城池,扬州军必会不战而退。

    半个时辰后孙坚才悠悠醒来。

    了解完情况,孙坚当机立断,命令朱然亲自率领步兵攻城,定要拿下西陵城,分三千骑兵给祖茂,去四周劫掠粮食,他亲率黄盖等四千骑兵追击黄祖,争取夺下黄祖手中的粮食,暂解燃眉之急。

    此前,扬州兵并没有劫掠四周百姓,孙坚认为,此后这些百姓将是他治下的子民,不忍伤害,现在却顾不了这么多了,能安全返回扬州已是侥幸。

    部队退回,扬州骑兵没有追击,黄祖大喜,与军队一起向回狂奔;他与四十位弓弩手护卫有战马,不好舍弃军队独行,只得骑马断后。

    一个时辰后,突然后面传来巨大的马蹄声,黄祖知道坏了,肯定是扬州骑兵追来了;他只得间组织列阵迎敌。

    跑的狂喘不已的士兵,此时已吓得脸无血色,现在体力消耗甚大,如何抵御骑兵?不过他们更知道,步兵一定跑不过骑兵,若是继续逃跑,定会被骑兵全歼;所以,众人还是乖乖的听从黄祖的命令,列阵迎敌。

    黄祖骑马在后指挥。

    孙坚此时已无退路,带领骑兵勇往直前,直冲荆州军阵。

    仓促间组织起的防御,岂是孙坚的对手?

    一阵对射后,孙坚冲进敌阵,大刀翻飞,杀的荆州兵鲜血四溅、四肢飞扬。

    两边黄祖和徐琨在左右两侧跟进,犹如一利箭,直插荆州军阵内。

    孙坚杀出一条血路,直奔最后的黄祖,他想,后边骑马指挥者必是黄祖,若是斩杀黄祖,荆州兵必会自溃。

    荆州兵像是明白了孙坚的意图,竟然向两边闪开,为孙坚让出一条通道。

    黄祖大惊,立即调转马头,带着四十位护卫加速逃奔;现在可不是要面子的时候,保命为先。

    孙坚率兵穷追不舍。

    黄祖心想,若是这样,早晚会被追上,当机立断,便带领四十护卫离开大路,向东侧缓坡、密林冲去,他估计,孙坚必不会舍弃马匹,冒险进入密林的。

    见黄祖等人放弃马匹,逃入密林,孙坚不为所动,继续追去。

    黄盖劝阻道:“主公,逢林莫入,小心埋伏。”

    孙坚恶狠狠的说道:“黄祖生性粗鲁,何以会用此计?不斩杀黄祖,难消心头之恨。”

    黄盖阻止不及,孙坚已下马,提着大刀,向密林冲去,他只得和护卫们跟上,保护孙坚的安全。

    黄祖没有走远,而是在一缓坡后躺下歇息,他实在走不动了。

    突然,负责警戒的人向前小声的汇报道:“少主,孙坚追来了?”

    “多少人?他竟敢跟进密林?”

    “仅有孙坚一人在前,其他人都落在后边。”

    黄祖心情大好,心想,这里便是孙坚的丧身之地,只要射杀孙坚,扬州兵必会退去,于是说道:“大家预备,一会乱箭齐发,射杀孙坚,否则,咱们谁都逃不掉。”这些弓弩手是黄家秘密培养的精英,战力远在丹阳兵之上,确切的说是黄家培养的死士。

    众人点点头,在弓弩队长的安排下在四周埋伏好。

    孙坚自恃武艺高强,根本没把黄祖等人放在眼里,一路冲来,把黄盖等人甩在身后。

    等他进入黄祖的埋伏圈,突然“碰”的一声巨响传来,此后巨响接连不断,孙坚估计坏了,定是中了敌人的埋伏。

    还没等他做出反应,数支弩箭已洞穿他的身体。

    黄祖果真狡猾!难道要命丧于此?大业未成,他于心不甘!这是他最后的想法。

第378章袁术的选择() 
看见孙坚连中多箭,黄祖大喜,这种弩的力道他非常清楚,孙坚绝无活命之机,于是召集众人悄悄快速离去,他怕等孙坚的手下发现孙坚毙命,肯定会发疯报复,不如提前离开为好,还是先回山间营地安全。

    弓弩队长悄悄建议道:“少主,我们可携其尸首离去,用以逼迫他们退兵!”

    “善!”黄祖采纳了这个建议,立即有两位弓弩手上前抬起孙坚尸体,一人扛着孙坚的长刀,众人快速的离去。

    这么多人交替抬着孙坚的尸体,没有拖延行军速度,翻过两座小山,走过两段长长的峡谷,众人终于返回营地。

    这时,大约有近万官兵已逃回营内,还有人陆续返回,众人正忐忑不安的等待黄祖回来,是黄祖冒着生命危险引开了扬州骑兵,使他们有逃跑的机会,所以,众官兵对黄祖感激不尽。

    黄祖心情大好,对诸人勉励几句后便让他们赶快去进食,防备扬州军来攻,他则进入大帐,命长吏起草文书,第二天明日一早派人送往扬州贼兵的营地,并速报刘表;他坚信,有孙坚的尸体在手,必能逼扬州退兵。

    黄盖等人追进密林,已失去孙坚的踪影,众人分头寻找,只发现一滩血迹,而未现打斗痕迹,且众人皆未听到呼救声,黄盖等人估计,孙坚肯定已中敌人埋伏,被劫掠而去了。

    情况紧急,黄盖留下五百骑兵继续搜索,众人返回军营协商。

    孙坚失踪,众人皆非常心急。

    由于孙贲年龄较大,且官职最高,众人便推举其暂管全部军队,待返回扬州后再由袁术安排。

    孙贲命令步兵停止攻城,暂且防守;骑兵尽快外出劫掠足够的粮食,为退军做准备。

    他认为,若是孙坚被荆州劫走,肯定会派人前来商谈退兵之事,务必提前预备,众人对孙贲的意见深以为然。

    同时,起草书信,将这里的情飞马回报袁术,令其早拿主意,做好防范。

    待到傍晚,那五百负责搜山的骑兵依然没有发现孙坚的踪影,只得返回营地。

    好在外出劫掠的骑兵返回来了,所搜刮的粮食足够他们吃两天的。

    不过他们依然没有等到前来和谈的荆州人,孙贲决定,明天骑兵继续外出搜刮粮食,若是明天还没有孙坚的消息,他们后天一早启程返回扬州,紧靠搜刮的粮食,不能支持他们久在此地等候。

    众人默默接受了孙贲的命令。

    城内黄家族长和众人皆尽惊讶,扬州贼兵竟然停止了攻城,他们猜测,定是敌人内部发生了惊天大事。

    有人估计是因粮草被烧,兵无战心,这皆归功于老族长的胆大心细的命令,也归功于丹阳兵英勇出击的战果。

    不管何种原因,他们皆认为西陵城保住了,敌人不久定会离去。

    果不其然,第二天中午,黄祖便派遣军士将书信送达扬州兵营。

    众人传阅,得知孙坚已死,皆尽大哭。

    待情绪稳定,孙贲哽咽的问道:“谁可出使敌营,迎回主公。”

    徐琨作为孙坚的外甥,站出来申请前往,孙贲允。

    人死为大,黄祖同意徐琨迎回孙坚的尸体,不过必须签订协议,扬州兵马立即撤出荆州地界,并赔偿荆州二十万石粟,两千万钱。

    徐琨皆尽应允,否则,他们很难顺利返回扬州。徐琨看的清楚,失去孙坚,部队已无凝聚力,黄盖、祖茂等老将绝不会完全听令于孙贲,若是不能团结一心,如何取胜?

    即便如此,黄祖也没有立即将孙坚的尸体归还,而是等他们的军队离开荆州地面后再派水军给他们送回去。

    徐琨只得接受这个现实,立即返回营地,督促大家启程,返回扬州。

    看着扬州军营内一片缟素,并传来阵阵哭喊声,城墙上的黄族长等人便知扬州主帅战亡,定是黄祖所为,不过黄族长又开始担心黄祖的安全。

    众官兵更是对黄家充满了敬意;西陵城内的几家大族,对黄家也是佩服不已,保全西陵城,保全他们的家族,黄家功不可没。

    此时,袁术带领大军已到达蕲春,他誓要拿下该城,使之成为扬州地盘,否则,三万荆州军在此驻守,且有强大水军的协助,他定不敢西进一步。

    孙坚战报不断传来,定要拿下西陵城,令袁术大喜,他可是对孙坚的战力非常有信心,若是如此,便能在荆州有了稳固的立足点,可逐步扩大地盘和百姓,荆州早晚都是他袁术的。

    不过还没等他高兴几天,还没等他拿下蕲春城,坏消息接连不断的传来。

    首先是荆州派来四万援军,希望袁术尽快支援;袁术无奈,现在他连蕲春城都没有攻克,敌人有三万大军守城,要想攻克,绝非一日之功,且损失不会小,他还希望等孙坚占领西陵城后,逼迫蕲春城内守军投降。

    其后,传来孙坚失踪的消息,让他大为震惊,暗暗责怪孙坚,不该亲自出马,逞一时之威。

    第二天,又传来孙坚战死的消息,更是让他呆立无语,这如同折损了他一大臂膊。

    这预示着他预备两年的荆州之战以失败收场。

    袁术心里明白,若是不能扩大地盘,增强实力,在诸侯之战中必将会逐渐被淘汰,而被淘汰后的唯一结局便是死亡,他定要奋起,绝不能坐以待毙。

    军师杨弘面如土灰,他万万没想到荆州竟然有人能力敌孙坚;既然事情已发生,那接下来该如何应对?

    令他们欣慰的是,孙坚手下控制住了局面,官兵没有溃散。

    待心情平静下来,袁术恭敬的咨询道:“杨军师,术该何去何从?”

    杨弘道:“主公,前线新败,预防内乱,务必稳定人心、军心,然后再求发展!当前,最重要的是先接回孙将军的残兵和尸首,隆重安葬,合理安排其所辖官兵,以笼络其部将。”

    袁术道:“好,一切以军师所言,术驻扎在此,等候他们归来,并将消息严密封锁,万勿外传。”

    “是,主公!”

    杨弘此前一直认为孙坚权力过大,所以才建议袁术罢免了其庐江郡太守之职,只是其所辖兵将无法调出,现在孙坚意外死亡,更有利于维持袁术各将之间的平衡关系。

    他可是对孙坚所辖的骑兵、丹阳兵以及几位大将非常看重,希望袁术在此迎接他们回来,示以隆重之礼,不仅把骑兵和丹阳兵收归袁术本部管辖,更希望那几位大将能为袁术所用。

    袁术又问道:“杨军师,那咱们下一步的目标该如何选择?”

    “扬州江东地区!”杨弘心想,柿子还是找软的捏,扬州水军虽不是荆州的对手,打击江东水军却绰绰有余。

    就在袁术和杨弘算计别人的时候,却不知道他的后院已起火,直令他雪上加霜,实力锐减。

第279章兵进荆州() 
襄阳城,荆楚门户,历来为兵家必争之水路交通要塞,城高池大防守严密。

    当初刘表定州治于襄阳城,便把董卓当成了最大的假想敌。

    襄阳失,则江陵、江夏危,江陵、江夏危;则长江之险不足恃;长江天险不再是天险,门户洞开之后,江南大片土地便为董卓政权的囊中之物。

    只有守住襄阳城,才保荆州不失;即便退守江南,凭借水军优势依长江天险自保,那也是短暂的优势;所以,刘表在樊城和襄阳布置大兵,并派最信任的文聘守城,不仅是因为这里是州治,更是防备董卓。

    牛辅大军若进荆州,有三条道路可选。

    最东部,是走桐柏山和大别山之间的关隘,著名的关口有后世的“义阳三关”,最著名的当属武胜关,缺点是后勤线拉长,且易被豫州诸侯切断后勤线,当成袁术放弃了这条路线,牛辅也同样不敢选择从这条路线进军

    中线是从随县南下,沿涢水至江夏郡,这条道路便是有名的“随枣走廊”。此条线路的缺点是必须占领襄阳城,否则,整个大后方完完整整的暴露在襄阳面前,岂有不败之礼?

    西线,沿汉水难下,必经之地还是襄阳城。

    北方打下襄阳,那整个局势就变了,唐白河水系现在完整了,整个北方的作战资源有了易守难攻的集中地,交通又是顺水而下,可以从这里发动更大规模的战争;大后方稳定了,进攻选择也多了,走随枣走廊,走汉江都可以;南方必须要分兵把守,消耗更多的资源;在这片区域的作战中,谁有襄阳,谁有优势。

    在刘表收到黄祖灭杀孙坚、逼退扬州兵时,却收到另外一令他震惊的消息,董卓派大军已从南阳宛城南下,目标直指荆州。

    刘表本想逃去江南,但是不打一仗就逃走,心有不甘,对他的品行也有影响;蔡瑁、蒯越等人家在襄阳,更是想坚守襄阳,保荆州不失。

    于是,在简单协商之后,蔡瑁立即按照与刘表商定的内容下达命令,南郡的两位官兵和支援江夏的两万官兵急行军至襄阳;张允立即率领船队返回襄阳城。

    刘磐率领水军和两万步兵驻守夏口;苏飞率领所辖官兵返回西陵城驻守;黄射继续在柴桑监视扬州动向。

    蔡瑁调回张允,是想加强他的实力,坚守襄阳;调刘磐坐镇夏口,刘表是希望便于逃亡江南,刘表和蔡瑁两人内心已出现分歧,只是大敌当前,两人心照不宣。

    蒯越向刘表建议,令黄祖送还孙坚尸体,且免除与扬州签订的二十万石粮食的战争补偿,与扬州袁术重修于好,并希望联手对战董卓;同时派人前往扬州江东,寻求刘繇的支援,否则,襄阳失守,江东必受董卓之害。

    刘表对这些建议一一采纳,并令人立即实施。

    调整完毕后,襄阳和樊城将达到八万步兵,还有两万多人的水军;江夏郡西陵城有三万守军;夏口可随时支援两地,并负责接纳江南几郡的人力和物资,为以上两地的坚守提供源源不断的支援。

    刘表、蔡瑁等人坚信,董卓即便派来二十万大军,短时间内休想赚得便宜。

    有人建议,向凉州牧周飞寻求支援,可是刘表等人皆士族出身,本与高顺势力不睦,理念不同,不相为谋,且他们更担心引狼入室。

    而南阳太守杨整一直没有闲着,在任期间,依靠当地优势,也组建了一支小水军,往来于白水和汉水之间,促进了南阳和荆州其它几郡间的贸易流通,他本人也获得了丰厚的利润;只是这支小水军与强大的荆州水军相比不值一提。

    牛辅到来,从杨整手中调走一万步兵,杨整剩余官兵负责守卫宛城,保护后路,并负责后勤运输;对这样的安排,杨整信然接受,他久居南阳,知道襄阳和樊城绝难攻克,只要不是派他强攻二城,他便心满意足了。

    牛辅知道事关重大,加强官兵军纪,严令劫掠,违令者斩。

    现在凉州的纪律性大大加强,此前的几次劫掠,都是有命令的,有计划的劫掠,收获不比私自劫掠少,且没有危险,所以,牛辅的命令并没有遇到多少阻碍。

    牛辅现在兵强马壮,仅骑兵就达六万,步兵七万,还有杨整的军队和众多的民夫,信心爆棚,对荆州兵根本没有放在眼里。

    七月中旬;到达汉江北岸,牛辅立即让官兵包围樊城,无奈樊城紧靠汉江,无法切断其水上对外的联络。

    随之,又令官兵从汉水上游过河,包围襄阳城。

    昌豨所辖三万官兵以步兵为主,骑兵仅有五千,牛辅令其负责包围樊城;成廉两万官兵,步骑各半,从南阳太守杨整处调来的一万步兵,也划归成廉指挥,负责包围襄阳城。

    荆州水军强大,在汉水上往来航行,畅通无阻,战略物资和人员源源不断的进入;虽采取诸多措施,却毫无效果,令牛辅心情焦急。

    且樊城和襄阳的守军可通过水上交通,相互支援,攻其一处,毫无意义。

    牛辅只得的命令成廉和昌豨对两城围而不攻,若是他们敢出城野战,便在城外消灭他们,以凉州铁骑的实力,牛辅可不害怕荆州步兵,他们从未实战过,比豫州诸侯兵的战斗力差远了。

    经过考虑,他决定兵出险招,先拿下江夏郡和南郡,占领荆州最富庶的两郡,并借助当地优势,组建水军,让襄阳和樊城成为孤城,其必不攻自破。

    于是,牛辅上书,为张济申请为江夏太守,为郭汜申请为南郡太守,希望两人能占领两郡,并切断外围对襄阳城的支援,并能到达就食地方,减少后勤消耗的目的。

    对于牛辅的策略,董卓和李儒都感觉不错,牛辅提高的很快,现在竟然知道利用政治优势,利用大义名分了,且这样的话,能优先获得江夏郡和南郡的大量物资,节约他们为数不多的钱粮,对战争极为有利。

    只是他们内心明白,这种所谓的大义只是对寒门、百姓和普通官兵有效,对那些士族却无任何影响;通过袁家之事,董卓不再信任士族,而那些士族更仇恨董卓,绝无合作的可能。

    于是,李儒便建议董卓通过牛辅的申请,并建议朝廷宣布刘表为叛贼,若是这样,可为袁术平反,希望联合袁术共同对付刘表,至少让袁术保持中立。

    董卓对这种翻复无常之事早就习以为常,玩政治的,心黑手辣,品德无下限,全是利益使然,便顺利采纳了李儒的建议。

    李儒对此不放心的是,若想占领两郡且围困襄阳和樊城,兵力严重不足,不能以优势兵力碾压敌人,其次是没有水军,在南方作战将极为被动,建设水军势在必行。

    只是建设水军非一日之功,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性,更难成军;若是占领江夏郡和南郡便方便多了,不仅可以招募大量熟悉水性的水兵,还能招募大量造船工匠。

    为此,李儒又建议董卓从中郎将段煨处调五千骑兵,加强给校尉王方,并从京军调三五千步兵,连同王方所辖官兵,凑够六万大军,支援牛辅,定要一鼓作气,拿下荆州。

    拿下江夏郡和南郡,便可提供大量的税赋,且方便组建水军,对未来极为有利,董卓当即应允。

第480章鲁肃出兵() 
董卓陆续增兵,刘表感觉非常害怕,蔡瑁等人也感觉董卓围而不攻,必有后策,最可能的是围困襄、樊,然后分兵南下占领江夏郡和南郡,并从陆地上进攻夏口,切断襄、樊对外联系。

    可是他们四面皆敌,西与益州牧刘焉不和,且其日益受到凉州牧周飞的威胁;江东刘繇实力太弱,自保尚且不能,如何援助荆州?豫州军阀相互攻击,根本无力对外征战。

    不过蔡瑁还是看出了其中的问题,豫州乃四战之地,四周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