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末高顺-第17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州牧府后院,高顺见完妹妹和万年长公主,她俩在这里过的很不错,心情很好,特别是万年长公主,气色好了许多,他便放心了。

    随后,周飞又与高顺独处一阵,对郭嘉提出的策略表达了他的个人意见。

    周飞支持高顺先占四周,后进中原的战略,徐州刺史陶谦已是自己人,徐州地盘已是盘中之物,占领兖州也不困难,成廉已暗中投靠,只是暂时不能公开,否则让中原诸侯感觉恐惧而联合。

    周飞希望以广陵郡为基地,趁袁术与刘表发生战争的时候,突袭袁术后路,抢占九江郡和庐江郡,提前在中原布局,达到围困豫州的目的。

    周飞建议把秦关秘密派往扬州江东地区,以黄巾军的形式抢占地盘,且能起到锻炼水军的目的。

    高顺心中暗喜,感觉周飞的建议非常好,若是他占领益州,暗中控制扬州,让董卓抢占荆州的部分地盘,打通南下的通道,若是将来他挟持朝廷南下,可打着黄巾军的旗号将他们和朝廷一网打尽,罪责由黄巾军背负,一切皆顺理成章了。

    想到这里,高顺会心的一笑,办法不错,就是太腹黑了。

第462章高顺的计划() 
晚宴是高顺、周飞、沮授和郭嘉四人一起吃的,算是为郭嘉的接风,四人边吃边谈。

    早在晚饭前,沮授和郭嘉暗中达成协议,力劝高顺进军中原。

    高顺也听从周飞的建议,暗自打定主意。

    酒过三巡,沮授主动问道:“主公下一步有何计划?”

    高顺知道沮授还想继续下午的话题,便推脱道:“各郡县还有大量的事情要做,州学、郡学和县学还没完善,还有大量隐匿人口需要核实,耕地面积不实,郡县道路需要继续建设,水利灌溉渠等需要维护,流民的安置等,这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去处理。”

    沮授道:“主公心怀天下事,当看到还有万千百姓遭受战乱之苦,遭受军阀诸侯的盘剥,快速结束战争,平定天下才是重中之重啊。”

    高顺也不兜圈子,决定道:“以己之力抗衡天下实为不智,需小心谨慎,统筹安排,我意已决,未平定益州前,不要妄言平定天下。”

    沮授不解的问道:“主公,益州战略不是已经定好了吗?等子龙稳定武都郡后会进军汉中郡,然后夺取整个益州,这需要的时间比较长。”

    高顺笑道:“哈哈,需要时间的长短在于军师,就看你们凉州如何支援了,若是加大支援力度,明年便能拿下汉中郡,随后进军巴蜀。”

    沮授和郭嘉开始仔细思索高顺的话,当时的历史观下,占领巴蜀,兼有关中,便王天下的资本。

    根据当时已有的战例,不管是从关中占领巴蜀,还是从益州夺取关中,汉中郡的地理位置都至关重要,谁占领了,谁便掌握了主动权,进可攻,退可守。

    沮授认为,汉中郡地盘巨大,户出十万,财富土沃,四面险固;若以凉州之力,战之不难,若让赵云凭借武都郡之力占领,则需要至少需要两年以上的时间准备。

    赵云乃主公的妹夫,高顺如此说,便是希望把入巴蜀的战功让给赵云。

    不过攻打益州却非靠凉州之力不可,单凭武都郡和汉中郡的实力,绝难撼动益州。

    郭嘉认为,现在高顺据有凉、并、幽、冀、青等五州,间具兖州和徐州的部分地盘,百姓富庶,带甲百万,铁骑南下,瞬间踏平兖、豫,控制中原;若是再占领益州,整顿水军,顺江而下,则荆、扬可得;若此,天下可定。

    他认为高顺的计划更宏伟,先抢占战略至高点,后统一中原,更便于实施!

    于是,郭嘉建议道:“主公,既然您意在益州,理应先派出大量斥候和密探,侦查益州军事情报,勘察地形,联络当地豪族,减少进军巴蜀的难度;同时,派人提前进入汉中郡,密切监视张鲁的动向,避免张鲁与益州结盟。”

    高顺感觉这个建议非常及时,决定道:“奉孝的建议和好,此事由沮军师负责。”

    “是,主公!”沮授立即应下,心中暗喜,看主公的意思,进军巴蜀还是以凉州军为主。

    高顺不急于进军中原,所以也就没有为沮授和周飞定下进军益州的时间限制,由他们根据形势,自由把握。

    郭嘉又道:“主公,进军巴蜀至少需要一年的时间筹划安排,此前主公还有何计划?”

    “哈哈,参考奉孝和志才的意见,我决定了,既然董太师意在荆州,那咱们就放眼扬州,到时候偷袭袁术后路,抢占九江郡和庐江郡,战略上围困豫州。”

    郭嘉大喜,赞道:“主公意在画龙点睛,此计甚好,既不惊动董卓和朝廷,也不惊扰中原诸侯,悄悄在中原布局,甚妙,非嘉可及。”这样的话,不仅便于将来占领兖州和豫州,也方便对荆州和扬州用兵,还能提前建设水军和码头、港口等,接应从益州顺江而下的大军,便于统一全国。

    九江郡和庐江郡乃四战之地,不过背靠徐州,有高顺背后支持,郭嘉并不担心鲁肃会失败,对计划充满了信心。

    沮授建议道:“主公与徐州关系密切,若是如此,天下之人轻易便知此乃主公所为,不若到时候鲁肃宣布独立,并与陶刺史结盟,迷惑外人。”

    高顺决定道:“不错,此举既能撇清鲁肃与咱们的关系,还能通过陶先生对鲁肃进行援助,且子敬本身就是徐州豪族,独霸当地合情合理,不为外人所疑。这件事情交由青州牧子正和军师仲德负责,返回冀州后,奉孝去次一青州,向他们详细交代一番。”

    “是,主公!”郭嘉高兴的接下这个任务。

    “奉孝和志才两人,此后主要关注洛阳局势和董太师的动向,为解救朝廷做准备。”

    “是,主公!”

    至于扬州江东的布局,高顺暂不准备对外公开,甚至以后都不会公开,只能由他亲自操作。

    这样,高顺的战略暂时定了下来,郭嘉和沮授都能接受;受当时知识的局限,郭嘉和沮授等智者视野中的天下,仅指十三州的地盘,至于中原地区,那就更狭小了。

    而高顺的目光却不受局限,站的更高,看的更远,谋划中的地盘更广阔,否则,系统何以再升级?

    沮授建议道:“主公,既然如此,是不是该全部停掉对朝廷缴纳的赋税了呢?否则,养虎为患,后悔莫及啊。”

    高顺感觉现在是时候停止缴纳朝廷税赋的时候了,于是说道:“好,等返回冀州与志才沟通后便派正南出使洛阳。”

    沮授又建议道:“主公,已封麹义为杀虏将军,为了便于节制,授建议封远航亦为将军。”

    郭嘉建议道:“主公,若此,嘉建议任命凉州牧兼职将军之职,主持凉州、雍州和三辅地区军务,并负责对益州用兵之事;任命青州牧也兼职将军之职,除主持青州、兖州的军政事务外,兼顾兖州三郡、豫州和徐州的军务,并负责对扬州用兵之事;将军府直辖冀州、并州、幽州、平州和安州军政事务。”

    沮授很支持郭嘉的建议,这样的话,他的权力将大增,便于防御和用兵益州。

    高顺当即表示道:“好,这样的话能对当地事务快速的做出反应,不必远距离请示将军府,以免贻误战机;远航为监军将军,青州牧子正为安军将军。”

    高顺非常乐意加强周飞和房良的权限,且凉州有沮授,青州有程立,足以协助他们处理当地事务,将军府仅需在战略上给予指导便可,可节省他大量的精力;要是分别封周飞和房良为征西将军和征东将军的话更为合理,不过那样需要向朝廷请封,极为麻烦,为了省事,高顺只能任命他们为杂号将军。

    沮授和郭嘉没想到高顺除了对挟天子之威,灭不令之臣这件事极力反对外,对其它之事竟然如此通情达理;高顺主动提出抢占九江郡和庐江郡,已达到他们劝谏高顺进军中原的目的了。

    随后的闲聊中,周飞汇报了潼关的建设,进度很快,再有一月便建设成功,明年可对城池包砖,加强防御能力;又提到华阴县大族杨家,已搬至洛阳。

    高顺对此没有在意,他本身并不看重这些士家大族,而这些士族也不看好他高顺。

    在高顺等人密切关注天下大事,积极筹划,暗中布局的时候,董卓和全国的诸侯也没闲着,皆为他们的将来出路做着积极的准备,谁都想在乱世获得立身之本。

第463章益州使者() 
随后的几天时间,高顺与众人继续完善益州用兵计划,并象征性的接见了三辅地区的名士,对愿意出仕者做了安排,当然,很多人不喜欢高顺的处事风格而没有前来。

    九月底,高顺与郭嘉启程返回冀州;万年长公主和高凤暂留长安城。

    军师沮授开始忙于安排前往益州的斥候和密探。

    凉州百姓迁移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着,估计要明年夏天能全部迁移完毕;收编的凉州官兵逐渐稳定下来,马腾、庞德等人对当前安排甚为高兴。

    由于凉州人在经济和文化上遭遇边缘化,被藐视为“边鄙之人”,进行打压和排斥,这也是当初马腾先反叛袁家和再叛朝廷的最根本原因;现在高顺对他们与中原人一视同仁,毫无偏见,让他们看到了希望,希望借助高顺的势力,逐渐融入主流阶层。

    此时,益州内部却是暗潮涌动,因州牧刘焉打击地方豪强,巩固自身势力,搞的人心惶惶;凉州叛军被平定,大军进入武都郡,让益州牧刘焉、汉中郡太守张鲁等人皆感觉到了很大的危险,但是有些人却认为这是机会。

    犍为太守任岐和贾龙等人对刘焉的统治感到恐惧,为求自保,便有起事的打算。

    不过现在的状况与历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贾龙等人没有贸然行动,而是积极联络士人商量对策。

    有些士人希望益州人治益州,不希望受到外部力量的控制。

    然而,贾龙等人却认为,天下大乱,益州难以独存,必须需一强力依靠。他内心认为,蜀地封闭而富庶,民风“溺于逸乐”,比较软弱,喜好享受,不尚武,所以大姓雄张,而外来政权只能安于现状,与州大姓共同自守而已;刘焉靠益州世家大族的支持在益州站稳脚跟,却出尔反尔,以其他事为藉口杀了州内的巴郡太守王咸﹑李权等十多个豪强,其必不能长存。

    众人支持贾龙的意见,同意引进外力,否则难以对付州牧刘焉。而当时能引进的力量有三,首先是近在咫尺的荆州牧刘表,其次是远在洛阳的董卓,其三是凉州牧周飞,也就是车骑将军高顺势力。

    刘焉在益州站稳脚跟后,为巩固统治,积极发展民生,吸纳流民,时南阳、三辅民数万家避地入蜀,刘焉恣饶之,引为党与,号“东州士”。

    刘焉因得罪益州大姓,不思缓和矛盾,而是更加依赖东州人这支外来力量以为爪牙,对抗益州豪族,导致双方矛盾不可调和。

    这一时期外来户与本土大姓之间的主客矛盾是极其尖锐的,他们与州牧刘焉是相互利用的关系,若是不依附州牧,恐怕在主客矛盾的怒火下,身处异乡的东州人下场会十分凄惨。

    刘焉还积极安抚州内蛮夷势力,为己所用,双方亦是互惠互利。

    赵韪,巴郡人,原为太仓令,辞官追随刘焉,同赴益州,欲图进行政治投资;他对中原了解颇多,对高顺势力并不陌生,虽然高顺对士族并不重用,却无打压之意。

    刘焉杀巴郡太守王咸等豪强之后,巴人便对州牧离心离德,赵韪也不例外,得贾龙等人联络,赵韪极力支持引进外部力量推翻州牧刘焉的统治,而凉州便是最便捷的、最安全的力量;至少凉州大族就是例子,虽然失去了部分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却未受损,且在稳定的环境下,更有利于家族的长远发展。

    众人主意已决,暂且隐忍,并派从事陈超出使长安,迎凉州军助战。

    现在高顺稳居六州之地,兵强马壮,有识之士皆能看出,高顺为将来平叛天下、结束乱世的最终人选,提前抱大腿是他们最明智的选择。

    经过近三个月的行程,绕道荆州,经武关,从事陈超于十月中旬到达长安。

    对于陈超的到来,周飞和沮授极为高兴,真是天降及时雨,盼什么便来什么,立即热情招待,并举行秘密会谈。

    陈超先讲述益州情况,表达对刘焉的不满,且其隔断与朝廷的联系,实质已是反叛,希望广年侯派军平叛,接管益州。

    会谈以沮授为主,他希望了解清楚益州之事才能决断,首先考虑的便是入益州的道路选择,汉中郡是必经之地。

    陈超解释道:“君侯,军师,汉中郡张鲁对外宣称独立,实则是州牧刘焉控制的棋子,以达到他独霸益州的目的,若是贵军愿意进入益州,我们会先拿下汉中郡以迎大军。”

    沮授道:“陈从事,即便占领汉中郡,从南郑到成都,经过重重险关,道路且阻且长,后勤辎重难以到达,大军无法展开,短时间内难以成功。”

    陈超笑道:“军师毋忧,我等已有良策,若是从汉中郡经金牛道入成都,确实困难重重,若是有我等配合就简单多了,我方只有提前抢占米仓道,才能进军汉中郡;贵军可从米仓道,穿越米仓山,进入巴郡汉昌县,此后便是一路坦途,再无高山险阻;至于后勤辎重军师就更不用担心,巴蜀未经战乱扰袭,平稳百年,富庶天下,些许钱粮,何须挂齿?我等必会为大军提供一切开支。”

    沮授又问道:“汉中张鲁兵力如何?”

    “回军师,经过斥候和密探的打听,张鲁大约有两万兵力,不过他与羌、氐关系密切,若是我等独自进攻汉中郡,张鲁必会邀请羌、氐助战,若是凉州大军前来,羌、氐必不敢出兵,汉中郡可一鼓而下。”

    周飞和沮授极为意动,若是有益州大族接应,兵进益州就提前几年,且顺利许多;不过沮授对这种天降馅饼之事半信半疑,于是问道:“陈从事,我等如何信任汝等?”

    “军师,若是同意我等方案,我等众人可派家族嫡子来长安为质;且凉州铁骑,天下闻名,何人可敌?”这也是他们的自保之策,为家人预留的后路,万一兵败,尚能为家族留下一线香火。

    周飞道:“陈从事,平叛刘焉后你们希望获得何种好处?”

    陈超对周飞一礼道:“君侯,我等别无他求,只希望善待益州百姓,一切可如凉州之事便可。”

    周飞决定道:“质子之事毋须再提,既然是双方合作,便不需留下芥蒂,若是家人有愿意来凉州安家者,凉州必会善待入己。”

    “超谢过君侯之恩。”

    周飞承诺道:“对于在迎接大军入益州的过程中立下功劳者,到时候会不吝奖赏,对立功的家族,将会大力扶持,州郡官员会择优从中录用,不过不会降低条件,德才必须兼备。”

    陈超内心暗喜,这比他们预期的要好,不仅不会打压他们这些豪族,还会大力扶持,有周飞的这些承诺他们就满足了;从他进入三辅地区,便发现这里的富庶远超他的想象,若是益州如此,肯定更有利于他们家族的发展和成长。

    剩下的事情便由沮授和陈超仔细合计,特别就出兵时间、出动兵力数量、进军路线、情报共享、双方如何配合等问题达成一致意见。

    陈超高兴的返回,与其同行的还有周飞派出的五位高级武将,五位高级文官,以及百位中级和初级文武官员,由他们协助贾龙、任岐等人整顿军队,加强对地方的管理,以及夺取米仓道和进攻汉中郡,为迎接大军到来做准备。

第464章董卓以退为进() 
周飞和沮授一面向高顺汇报与益州陈超达成的协议,一面从陇西郡收编的步兵中调一万人去武都郡,归赵云指挥、训练;汉中郡多山,道路崎岖、狭窄,步兵比骑兵有更大的优势。

    赵云的沮授信件后,顾不上清缴辖区内的白马羌和青羌,以及武都氐王造反之事情,全力练兵,图谋汉中。

    随后,沮授依然不放心,该派去益州的斥候依然派出;他与陈超约定的时间很充足,等斥候传回消息,确认事情的真实性后,再发动对汉中郡的进攻也不迟。

    张鲁与刘焉秘密联络,确认凉州对益州的意图,为防患于未然,张鲁加强对阳平关的防御,必要的时候他可撤回益州;刘焉加强金牛道一路关城的防御。

    此时,袁术和刘表都忙着调兵遣将,战争一触即发;双方准备日久,皆准备的非常充足,力求毕其功于一役,取得辉煌的战果。

    高顺势力依然如故,不干涉朝廷和中原事务。

    豫州诸位军阀相互对峙,谁都无力发动新的战争,处于短暂的和平期。

    而在洛阳的董卓接受李儒的建议,已完成军事部署,就等着南下抢夺荆州了。

    现在,董卓的孙女成为皇后,他成为名副其实的外戚,掌握朝廷大权名正言顺,皇帝和重臣皆无力反对,敢怒不敢言,董卓更是跋扈;而高顺果然没有干涉他成为外戚,而是忙于对蛮夷的战争,让他对高顺更加放心。

    而李儒却不这么想,若是高顺平定了四方蛮夷,他如此多的军队会做何用?肯定是南下中原;高顺有五州百姓提供钱粮,兵强马壮,他们岂能是对手?

    经过近一年的思索,李儒设计出一宏伟的长远规划:现在扬州刘繇实力弱小,仅能以长江天险自保,若是他们夺下荆州,便可轻松战领扬州江东地区,到时候把朝廷南迁,进可攻,退可守,永立不败之地。

    与董卓进行了一次长谈,董卓对洛阳极其不舍,经过李儒的耐心劝说,他最终意识到,在必要的时候将朝廷南迁,回避冠军侯的锋芒,确实是妙计。

    董卓也不傻,他认为,必须等占领荆州,并在江南立足根基之后才能搬迁朝廷,否则,冠军侯必会乘虚袭其后,到时候将是“进屈于敌,退无所归”的尴尬局面,那样的话,他宁愿与冠军侯拼死一战。

    董卓和他的凉州铁骑常年生活在西北,估计对南方气候会很不适应,所以严令李儒必须把困难考虑周全,并做充充分的准备。

    李儒陈述了高顺的实力,董卓更是担心,感觉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