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末高顺-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逐渐消耗他们的有生力量;第三是把匈奴人吸引到桃源堡,他们停留就不断骚扰,他们撤退或者到别的地方劫掠咱们就从后边追击,他们返回来打咱们,咱们就逃跑,总之是拖住他们,不让其祸害其它地方;诸位还有其它办法吗?”

    见大家不说话,都在沉思,高顺继续说道:“我个人比较倾向于第三个办法,总结来说就是: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马贵一拍桌子,大声说道:“哈哈,将军大才,就这样对付蛮夷,而且我希望把将军提出的第1条和第3条合成一条执行。”

    “说说你的详细想法。”高顺对马贵的意见很感兴趣。

    马贵考虑了一会后说道:“将军,我是这样想的,由许林、许福、戈虎、徐震共同守卫城堡,所有的部队留在城堡内,咱们7人驻守在三岔口,利于优势地形不断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直到把他们打疼、打到愤怒为止,然后我们在逃亡中不断射杀他们追击的骑兵,反正咱们的马更优秀,他们追不上咱们,咱们就吊着他们,边跑边打,一直到咱们返回城堡为止,这样他们不得不攻城,在他们攻城的时候再消耗一部分匈奴人,最后咱们再出击,将他们全部消灭。”

    李强听马贵说完,立即反对道:“后面的我没意见,前面的的安排不行,城堡内没有咱们的人坐镇,我不放心,可不能把咱们的基业拱手让人,我建议继续由马伍长坐镇桃源堡。”

    大家都支持李强的观点,基业不容有失,对外人还不能完全放心。

    马贵却说道:“我的武力值高,上战场杀敌的效率更高,要不留下赵雄坐镇城堡。”

    赵雄反对道:“上次就是我坐镇碧波堡,别说上战场了,连热闹都没看到,这次我不留守。”

    李强反对道:“赵雄的武力值仅有87,不能完全压制许林、许福等人,我不放心。”

    “不是有戈虎协助吗?谁敢翻天?”马贵说道。

    李强生气了,大声的说道:“那也有风险,这是基业,不容有一点马虎。”

    见李强生气了,马贵只好无奈的说道:“那好吧,我留守!”

    高顺说道:“都是为了工作,何必如此?我个人感觉马伍长熟悉各部的情况,是最好的留守人选;大家再想一下,还有什么需要补充的?”

    连高顺都如此说了,马贵只能留守,他又说道:“我建议,首先把修路队调回来,城外不安全了,暂停施工;路上不安全,运粮队也暂停;其次派骑兵出去通知城外各村,匈奴人要大规模来袭,要么去县城躲避,要么来桃源堡躲避,绝对不能继续留在家中;第三,通知县长,做好匈奴来袭的应对准备。”

    高顺说道:“好,派魏巍去通知县长,他与县长打过交道;派耿利和许福带领骑射屯的人去通知各村尽快撤离,耿利是当地人,熟悉各村情况,许福更稳重一些;各村村民到来之后全都住在步兵营训练场,不许在堡内随意走动,调一队长枪兵把守军营、监督村民;调老村长和高健来管理各村民,负责上传下达;由马伍长落实、执行。”

    “是,将军!”

    不让赵雄继续留守,他非常高兴,提出一个建议:“将军,我建议每人戒指内都装满大块的乱石,在撤退的时候,随意扔在地上,肯定给追击的敌人造成不小的麻烦。”

    李强笑道:“哈哈,这个点子不错,肯定能绊他们一个人仰马翻。大家还有类似的点子吗?都开动脑筋。”

    孙成说道:“乱石不如原木,要是有粗大的原木,效果会更好,更容易绊倒敌人骑兵。”

    曹山说道:“临时到哪找这么多原木,细了还不行,必须要粗大的,还是乱石省事。”

    高顺说道:“这个不急,时间多的是,大家回去后慢慢想,咱们明天早上启程,前往三岔口做好迎战准备。”

    “是,将军。”

    安排完所有的事情后,高顺问李强:“这两天许林表现如何?”

    高顺的话引来大家的一阵大笑,李强说道:“哈哈,将军,您算问着了,这小子受到的打击不轻,回来之后发疯的训练,训练部队的事情都交给许福,每天都找我对练两次,被我修理了几次后不敢再找我了,就找戈虎,马伍长,以及孙成他们对练。”

    马贵说道:“标准一个武痴,打起来不要命,我也是怕了。”

    高顺笑道:“哈哈,这是一个有故事的人,马伍长以后多关注一下,别让他走上歧途。”

    “是,将军。”

第36章严阵以待() 
当天下午,李强向戈虎交代,他要外出几天,这几天要紧随马贵,不得离开,并听从其调遣。

    戈虎对李强非常佩服,言听计从,对师傅的安排没有任何异议。

    第2天一早,众人悄悄出城。

    过了赵庄,李强指着前边狭窄的道路说道:“将军,我观察此处多时了,感觉应该在这里建设一座堡垒,北边是河沟,再向北是悬崖和管涔山区,向南是丘陵和芦芽山余脉,把堡垒建在这里比建在太平村更合适。”

    “现在哪有这么多精力同时开工这么的工程,慢慢来吧。”

    过了赵村之后,他们6人转向西南方向行走,到达清涟河之后又折向北,到下午的时候才到达三岔口,高顺咨询了当地情况之后,决定让他们明早返回桃源堡。

    当晚,在此地驻守的什长和伍长又给大家详细讲解了当地的地形和防守意见。

    什长说道:“将军,这里非常好防守,匈奴人的骑兵只能从河谷通过,我们只需站在河岸上就能射杀大量的匈奴兵,不过我们现在人数太少,他们可能会派步兵从其它地方爬上河谷的对岸,绕开这里,然后包围咱们。”

    高顺对此不以为意,他又不想把匈奴人阻挡在这里,只想在此消耗一些匈奴人罢了,等他们派出步兵后就可以撤退了,在撤退中再逐渐消耗其有生力量。

    李强有点遗憾的说道:“要是早建设一座堡垒就好了。”

    什长说道:“将军,三岔口北部是管涔山脉支脉,东部是山,我们起名为架笔山,西部是黄土丘陵,只有向南是平地,两河在此相遇,河低地高,落差很大,建立城堡的话非常便于防守,不过也很容易被堵在这里,成为孤军,所以在这里建城堡的风险很高,除非建立一系列的堡垒。”

    伍长建议道:“将军,我们在此驻扎的几个月内,仔细考察过周围的情况,虽说这里是平原,不过却被高山和河流分割的支离破碎,总体来看,四周皆山,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通道,要是在各个通道口皆建立堡垒,则这上千平方公里的土地皆为我们所有,且便于防守。”

    “你们说说在在哪里建设堡垒比较好呢?”高顺问道,他对这个话题很感兴趣,如果有了上千平方公里稳固的土地,他就可以再升一级。

    伍长说道:“首先在三岔口建设一座堡垒,这里落差很大,三个岔口处皆为高山,建立堡垒易守难攻,且这是匈奴东下的主要通道;其次在清莲河山口,芦芽山北的位置,建设一堡垒,切断匈奴翻越芦芽山间小路过来的可能;第三,是在这两座堡垒之间修筑一座堡垒,相互联通、相互支援,且预防匈奴从西部丘陵地带过来的可能;第四是在架笔山与芦芽山之间的狭窄地区修筑一座堡垒;最后是在管涔山脉和芦芽山之间的狭窄地区修筑一座堡垒,这样的话这些破碎的平原就能成为咱们的产粮区,能安置几万人居住。”

    什长说道:“将军,其它几处堡垒的位置我没意见,选择的位置非常好,我只是建议把三岔口的堡垒西迁,建立在落差更大,地势更险要的地方,效果会更好。”

    建设5个堡垒,投资很大,收益却小,不过对急需底盘升级的高顺来说非常重要,对什长和伍长的建议非常重视,说道:“你们俩提的建议非常好,看来你们这段时间动脑子了,我非常满意,战后我会仔细考虑的。”

    得到高顺的夸奖,两人非常高兴,什长又建议道:“将军,我们不想明天一早就撤离,我们在此等候,并照顾将军诸人的生活起居和负责警戒,等匈奴人来后,我们再回桃源堡,传达将军的命令,让基地做好战斗准备。”

    高顺对这两位有心的士兵非常满意,说道:“好,你们考虑的很好,我接受你们的意见。”

    “谢谢将军夸奖。”

    李强问道:“以前你们是如何监控匈奴的?”

    什长说道:“将军,我们分别在西部丘陵地带和架笔山上设立瞭望哨,白天都要安排人值守。”

    李强说道:“那好,明天的继续执勤。”

    “是,将军。”

    等两人告退之后,李强说道:“将军,其实投资也没有你想的那么大,那么多,咱们可以分步建设,比如,先建设赵村西的堡垒,然后建设三岔口的堡垒,有了这两个堡垒,这块谷底平原就是咱们的底盘了,然后再建设清涟河口的堡垒,其它两个堡垒可以以后再建设;而且先期也没有必要建设的很大,以后可以逐渐扩大。”

    “呵呵,你的建议很好,战后咱们就开始行动,我现在对升级可是非常渴望啊。”

    李强继续说道:“既然如此的话,我建议将军继续合成长枪兵和刀盾兵,他们可以参与建设城堡,也是将来驻守城堡的主力;同时要多合成一些石匠。”

    高顺点点头,部分认可了李强的意见,暗自决定,不合成长枪兵,合成部分刀盾兵还是有些用处的,先把刀盾兵扩张到3个屯。

    同一天,整个楼烦县因匈奴来袭的消息震动起来。

    上午,西乡三老等人在乡舍接待了耿利和许福。

    耿利向大家传达了匈奴来袭的消息,建议三老等人动员乡民搬迁,要么搬到桃源堡,要么搬迁到县城,要是搬到桃源堡的话,护村队提供饮食,不过要接受护村队的管理。

    三老愤怒的说道:“这都是你们惹下的祸,难道你们准备龟缩在城堡内?我们的家园在这里,即便搬走了,这里也会被毁坏一空,以后怎么生活?”

    “这是军事机密,不能相告;你们阻止搬迁,后果由你们承担;我们来通知,已经尽到义务了。”耿利年轻气盛,对三老的指责非常反感。

    许福和杜边等人立即出来打圆场,先以大事为重,不能意气用事。

    最后决定,大家分头行动,把消息传达到各个里正,动员乡民尽快撤离。

    村民有自己的选择,大部分都选择暂时搬迁到桃源堡躲避,毕竟护村队提供饮食,减少了流离失所的可能,这可比县衙更负责任了,再说了护村队可比在县城驻守的那些边军更有战斗力,在桃源堡更加安全。

    只有三老等不看好护村队的人才决定去县城躲避;不过游徼杜边却选择带领家人去桃源堡避难,让三老等人非常不理解。

    谁都不知道匈奴什么时候来袭,任何人都不敢大意,当天上午,村民把家中值钱的东西找地方埋藏好,下午就牵着牲畜、带着铺盖衣物和碗筷等向桃源堡搬迁。

    中午,魏巍到达县衙,王轩非常客气的将其迎到后堂。

    听完传来的消息,王轩问道:“难道你们护村队还阻止不了匈奴人的劫掠?”

    魏巍客气的说道:“县长,具体问题我也不清楚,不过您也知道,护村队成立的时间尚短,人员少,再说了匈奴人都是骑兵,而我们的骑兵不足200人;他们要是分兵行动,我们根本无力阻止,我们能拖住一路,但是其它匈奴兵也会造成很大的破坏;不过我听队长说,我们会尽量拖住匈奴兵,尽量阻止他们去其它地方劫掠,但是就怕出现意外。”

    县长对魏巍的回答非常满意,护村队已经尽力了。于是说道:“好,我知道了,我会动员各乡民搬迁,并做好县城的防御准备,同时派人通知太守,争取援兵。”

    不过他内心却在想,必须尽快调离这是非之地,护村队与匈奴人的矛盾逐渐升级,战争规模越来越大,这对他来说可不是好消息。

第37章再战匈奴() 
第二天没有发现匈奴人的踪迹,高顺等人查看了三岔口周围的地形,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李强和高顺商定了以后建设堡垒的位置。

    赵雄等人则是在朱家川河道内堆积了几堆乱石,阻挡匈奴人通过,让他们只能沿清涟河河道上行;而且在沿河东岸修了几段一米多高的胸墙,方便保护自己,打击敌人。

    第三天,五月初十,高顺等人刚刚吃完早饭,西部丘陵高处传来阵阵刺耳的铜锣声,这是匈奴骑兵来袭的信号。

    李强兴奋的喊道:“哈哈哈,这些蛮夷终于来了,让我好等啊。”

    什长说道:“将军,匈奴骑兵至少还在20里之外,至少要2个时辰才能到达这里。”

    李强不满的说道:“那你们敲什么破锣,让我白激动一场。”

    高顺对李强说道:“别为难他们了。”

    “嘿嘿!将军,我这不是想着杀敌嘛。”李强尴尬的说道。

    高顺没有理他,而是对什长说道:“好,你们做的很好,你现在集中士兵,尽快返回桃源堡,并向马队长汇报这里的情况,让他们做好战斗准备。”

    “是,将军。”什长行礼后立即去安排回撤。

    一个时辰后,驻守西部丘陵的2位士兵返回,向高顺汇报道:“将军,敌人全是骑兵,行程很快,估计没有携带大量的辎重,大约午时便可到达这里。”

    “好,你们做的很好,立即跟随你们的什长返回桃源堡休整。”

    “是,将军。”

    到中午,“轰隆隆”的马蹄声越来越近,高顺等人早就饱餐后等候匈奴骑兵的到来了。

    12点半,匈奴人沿朱家川河河谷前行,与在三岔口等候的高顺等人不足百米。

    每人都提弓挂箭,做好战斗准备。

    高顺躲在胸墙后说道:“都不要动,放近到10米内再射击。”

    胸墙正对匈奴骑兵来的方向;河谷深达三十多米,居高临下,必将箭无虚发,而敌人弓箭很难射这么高,到时候只能被动挨打。

    李强不时汇报敌人的行踪,“将军,还有50米的距离!”

    “继续等待!”

    “还有三十米!”

    “还有二十米!”

    “过了十米线了!”

    高顺站起身来,拿出弓箭,做好射击准备,喊道:“杀敌!”

    6人快速射箭,“嗖、嗖、嗖”,每人发射3支箭,走在前沿的10多位匈奴骑兵立即被射于马下。

    “敌袭!敌袭!”匈奴人不断的大喊。

    近前的匈奴人见前边部队遭到袭击,知道他们被埋伏了,立即停住脚步,可是后边的人却没有立即止住,人马挤在一起,非常混乱。弓箭射程之内的匈奴骑兵,拼命的往后挤,现场更加拥挤。

    有些匈奴骑兵开弓还击,无奈他们的箭的射高有限,根本不能对高顺等人造成威胁,只能气的“哇哇”乱叫。

    射了一阵,感觉弓箭的效果不大了,匈奴人已退的弓箭射程之外,留下一地的尸体,这时高顺等人拿出强弩,对着敌人密集的地方发射,又有更多的匈奴人被射杀。

    匈奴骑兵后退的并不顺畅;而高顺等人不紧不慢的张弦、装箭,通过望山瞄准目标,然后往后扳动悬刀,弩箭高速射出,“噗”的一声,弩箭巨大的冲击力,直接穿透一匈奴骑兵的胸腔,带出一阵血雾,处于其后的倒霉者非死即伤,对匈奴骑兵造成二次杀伤。由于高顺等人使用的是9石脚踏弩,射速虽慢,但是射程却远,命中率高,每次都能命中拥挤的匈奴骑兵。

    那些拥挤的匈奴骑兵,就像待宰的羔羊,只能被动挨打。

    10分钟,射程之内已无能站立的匈奴骑兵了。

    匈奴人逐渐缩了回去,远离强弩的射程,高顺等人停止射击。

    “哈哈,这样射杀真好、真爽。”李强对战果大为满意。

    高顺估计,他们这一阵射杀,至少有百多名匈奴人丧命,受伤者更多。

    以前都是近距离作战,没有留意劲弩的射程,这次居高临下,弩的射程非常远,估计有200米以上,匈奴人估计不足,连连后退,依然在弩的射程之内,这使得他们的伤亡人数超出预计。

    曹山说道:“什长,也就现在能方便杀敌,要是等他们爬上来后,咱们的射杀效果就没有这么好了。”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高顺瞬间想到了马镫,暂时实力低下,不方便暴露马镫,那就用根绳子代替,于是从空间戒指内取出一根拇指粗的麻绳,在马鞍比划了几下,调整好长度,然后固定好,并在两头打结,使之成为两个固定的套环。

    “将军,你这是做什么?”

    “哈哈,这可是杀敌的利器;这两个环是放脚的,我给它们起了个名字叫马镫,这样诸位就能在奔马上反身射箭杀敌了。”高顺自豪的说道:“大家都要学我的办法办理。”

    “是,将军。”大家对高顺的话虽有疑虑,不过还是分头行动。

    “绳头先不要割去,要留出调节脚环高度的余量。”高顺又嘱咐道。

    众人速度很快,仅十多分钟,就按照高顺的手法安装好绳式马镫,高顺说道:“大家上马试验一下效果,然后再调整脚环的高低。”

    除了还在监视匈奴人的孙成,众人都骑上马,把脚踏在脚环里,在营地内先是行走,后是小跑,还做了几个转身回射的动作。

    一会后,大家都返回下马。

    高顺只是看他们兴奋的表情,就知道效果不错。

    李强说道:“将军,方便是方便,就是勒的脚痛。”

    高顺看了一下他的脚环说道:“就你不够仔细,你看我打的是死结,而你打的是活结,当然勒的脚疼了;大家仔细观察我打的绳结,调整后再试。”

    众人相互观察了一下,就曹山学的仔细,只有他打的是死结。曹山说道:“将军,你真厉害,这样的话就能轻松反身射箭了,这次一定要杀匈奴一个落花流水。”

    “呵呵,我们人数少,杀不了多少敌人,给他们一个深刻的教训便足够了,希望他们吸取教训,以后不要再打咱们的坏主意了。”高顺现在还不想与匈奴人全面对抗,否则只会便宜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