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由于河内郡归高顺管辖,由褚燕带兵驻守,所以与朝廷的联系畅通无阻。
徐州别驾赵昱与青州牧房良商谈联盟事宜,房良不能做主,便将其打发到邺城,由高顺最终决定。
二月底,赵昱一行人到达邺城。
把赵昱等人安排到州舍,高顺为此专门召开一次军事会议。
高顺不想过早的介入中原局势,且他猜到公孙瓒和刘备离开魏郡,尚无落脚之处,以他们两人与陶谦的私人关系,肯定会被陶谦接纳,徐州短时间内没有外部压力,故,高顺不想与徐州结盟。
李强的观点是青州五万骑兵,由老将黄忠坐镇泰山郡,可驰援四方,威胁兖州,琅琊郡有五千骑兵,可随时驰援徐州,若是顺利结盟,方便此后顺利占领徐州,那怕不能占领徐州全境,仅仅占领北部几郡也合算,毋须担忧其他诸侯。
戏志才、马贵等人的观点是继续观望,董卓还没出手,不宜过早行动。
现在酸枣的诸侯数量逐渐增多,不过他们日夜畅饮,毫无进攻洛阳的痕迹;高顺心中明白,不过他却没有告诉众人。
其中郭嘉的鬼心眼最多,向高顺提出一大胆设想,根据形势发展,可联合董卓,将诸侯联军反包围在酸枣,将他们一网打尽,则天下可定。
李强和马贵对此非常动心,若此,则可以提前占领中原,此后,只需慢慢处理周边小势力便可。
戏志才立即反驳道:“哈哈,那将与天下为敌,与董卓何异?当前,应逼迫朝廷与关东联军拼消耗,我等只需坐收渔利便可;至于徐州牧陶谦,此后肯定停止向朝廷缴纳赋税,自成一股独立势力,若是现在与其结盟,则会影响主公与朝廷的关系,所以我建议不要与其明面结盟,可暗中相助。”
戏志才的观点是支持董卓消灭诸侯,最后再出面打败董卓,收拾残局,手掌大义,占领道德至高点。
审配对高顺任命如此年轻的军师祭酒,心中有些不服气,便反问道:“如何逼迫董相国与关东联军硬拼呢?朝廷老将军众多,难道看不出使君意图?”
戏志才笑道:“哈哈,此事易尔,只需命广年侯屯兵安邑,沮军师屯兵高奴,若是董相国有意回避关东诸侯联军,可随时抢占三辅地区,掌控函谷等关口要塞,董相国岂能不惧?”
众人深以为然,若是抢占函谷关,则洛阳便完全在高顺势力的半包围中,且洛阳周围三郡资财,不足以支撑朝廷大军的消耗;所以戏志才断言,董卓必不敢与高顺为敌。
智者的思路相差不大,戏志才的想法,李儒也早就想到了。
众人讨论不下,只好继续观望。
不想,在三月初,高顺又接到被朝廷任命为车骑将军的圣旨,并把雍州作为车骑将军的辖区,需要高顺派出雍州牧,并派官员和官兵加强对雍州的统治和管理。
戏志才和郭嘉等人大恼,这完全打乱了他俩的计划方案,张杨四万多骑兵刚刚撤回,接下来该如何应对呢?
第357章戏志才之谋(下)()
雍州异族众多,混乱不堪,这明显是董卓想甩担子,并让高顺背上一个沉重的包袱。
众人都看出来了,不过这是董卓堂堂正正的阳谋,高顺不得不接。
现在的问题是如何整顿雍州,这么远的距离如何调动军队?调动多少军队?如何保证后勤物资?
戏志才和郭嘉心烦,高顺心情也不好。
雍州所占地盘巨大,高顺不忍舍弃,且占领这里,便能对凉州形成包围和威胁;美中不足的是太偏远了,即便物资充足,也很难运达,且当中还间隔着夏郡(北地郡北部,宁夏平原)的匈奴人;派自然人去,高顺怕不好控制,派合成人去,现在又人手短缺;让他非常为难。
还有就是道路的选择,本来从夏阳城经安定郡到萧关的道路已修好,这是原先高顺计划占领河西四郡的后勤补给通道,现在让给了董卓,若是继续从这条道路补给物资,相对简单,不过易受董卓控制,万一被他卡断补给,河西四郡将非常危险。
于是高顺先找李强和马贵前来协商。
李强没有任何意见。
马贵的意见是由他前往雍州任职州牧,并建议修通从肤施经奢延县到富平县的道路;从地形上来看,这条道路基本沿河而行,比较好修,且能保证水源。
富平县故城地处黄河东岸,可以以黄河为界,黄河以西做为匈奴左贤王部的牧场,黄河以东作为北地郡的地盘,收回富平县故城作为物资中转基地。
高顺暂时没有更好的办法,只能采纳修路和收回富平县故城的建议,却不能放马贵前去雍州,这里非常需要他,不能离开。
至于选派雍州牧的人选,马贵又建议由沮授和麹义前往,由审配接替沮授现在的位置。
所调兵力,沮授可带走三万骑兵,到达雍州后可再招募,只需多派遣军官前往便可;沮授现在所管辖的五万多骑兵,皆为凉州人士,比较适应雍州气候。
高顺随后又召集戏志才、郭嘉等人协商。
戏志才虽然心情不好,不过他已经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详细的思考。
高顺首先把他与李强和马贵讨论的问题讲述一遍。
戏志才赞同修路的方案;他知道高顺财大气粗,并不差钱粮,若是修通道路,能大大加强对雍州的统治,现在不修,此后也会修的,既然如此,不若在中原大战前便修通到雍州的道路,保持边疆的稳定,且这也能满足当初高顺占领四方,围堵中原的方案。
对收回富平县故城,戏志才非常支持,富平县四周为冲积平原,可在那里安置军队和百姓,防备匈奴左贤王部威胁到交通线的安全。
至于修路地点,戏志才建议从奢延县西的盐池,直达眴卷县(后世的中宁县),避开富平县,这样的话虽然修路难度增加了,不过距离更短,且远离匈奴牧场,更加安全。
高顺点头应允,这个方案比他与马贵等人的办法要好,考虑的更周全。
对于派沮授为州牧,戏志才强烈反对,感觉大才小用,对于雍州的发展,他并不着急,只需先进驻武威郡,控制乌鞘岭,便可切断凉州金城方向羌胡叛军对河西四郡的威胁。
乌鞘(shāo)岭位于甘肃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中部,属祁连山脉北支冷龙岭的东南端;为陇中高原和河西走廊的天然分界。也是半干旱区向干旱区过渡的分界线,也是东亚季风到达的最西端。东西长约17公里,南北宽约10公里,主峰海拔3562米,年均气温…2。2℃,志书对乌鞘岭有“盛夏飞雪,寒气砭骨“的记述,是古丝绸之路上河西走廊通往长安的重要关隘。
掌控武威郡后,再慢慢的向西部三郡渗透,这样的话,既不违背朝廷命令,又不用对现在的部署做大的调整。
基于以上原因,戏志才建议,由程武做为凉州牧,各郡派驻太守和都尉,协助程武工作。
通过这么长时间的接触,戏志才对程武的能力已比较全面的了解,相信程武绝对能胜任雍州牧之职。
高顺想了一下,有程立在,程武比较容易控制,且就任雍州牧,就当做是对他锻炼,便采纳了戏志才的这个建议,派程武前往雍州。
对抽调三万骑兵,戏志才非常不满,这样的话,就无法对董卓关中地区保持兵力上的绝对压制。便建议道:“主公,不若从匈奴单于和左贤王部各抽调一万骑兵,左贤王部的骑兵跟随程州牧前往雍州,匈奴单于的一万骑兵归广年侯管辖,可驻高奴和肤施等地;这样的话,程州牧仅从沮军师处带走一万没有家口的骑兵便可,这样的话,方便他们在雍州落户安家;沮军师处也比较容易补充一万骑兵。”
高顺感觉一万骑兵兵力太少,至少要凑够两万骑兵,到达雍州后再就地招募;众人皆接受这个折中方案。
最终决定,从沮授处抽调一万五千骑兵,从田丰等处抽调五千单身的凉州籍骑兵。
根据戏志才的意见,对于行政区划,对河西四郡和两属国保持不变;对部分北地郡和安定郡的地盘,以及武威郡黄河以东的地盘,合为安北郡,郡治设在眴卷县。
眴卷县地处黄河南岸,为东西狭长的黄河冲积平原,南接同心县和三水县;占领这里,便可切断羌人和匈奴人的联系,向西可方便到达武威郡郡治姑臧城。
这个地点是戏志才精心选择的,不过,眴卷县被废弃日久,现在还是羌人的牧区,必须将羌人驱逐走,并好好的建设一番才能发挥他的巨大军事价值。
这样的话,雍州下辖五郡两属国。
基于以上原因,戏志才建议,每郡都尉先分配两千骑兵;程武亲自掌握一万骑兵和一万匈奴骑兵,至于两个属国的兵力,只能稳定武威郡、张掖郡和酒泉郡后再从当地招募。
对于中郎将、别部司马和军司马等军官的安排,戏志才和郭嘉一致建议选派年轻小将前往,作为对他们的锻炼,且雍州战局即便不利,也影响不到中原的大局。
高顺采纳这个建议,便派张辽为中郎将,高览作为他的副手,协助州牧程武管理军队。
至于战术安排,则是逐步进行,先建立安北郡,后接管武威郡,待稳定后逐渐接管其它郡国。
戏志才考虑的这么仔细、全面。高顺非常高兴,全部采纳戏志才的建议,并由戏志才、郭嘉和程武全部负责此事的调遣和运作。
雍州之事处理完毕,不过戏志才感觉被董卓算计了,心中还憋着一肚子火,决定对董卓实行小小的惩罚,给其一个深刻教训,避免其以后心存侥幸心理。
第358章讨要贾诩()
程武、张辽、高览等人,皆为年轻人,接到高顺的命令,皆非常兴奋,没有老人们的压制,且高顺没有限制他们完成任务的时间,可由他们任意发挥。
对于寒门之士,缺乏的不是能力,而是缺乏机会,每一次施展才华的机会都拟足珍贵,不容有失。
他们皆把这当成主公高顺对他们的锻炼和难得的机会,若是办砸了差事,此后将再难获得主公的信任和重视。
事后,高顺和戏志才分别对程武和张辽进行了当面核验,两人对答如流,令高顺和戏志才比较满意,放心的让他们去上任。
特别是程武,曾在收复北地郡和安定郡的南部地盘的时候,与羌胡有过亲密接触,对他们的战斗力和机动性非常熟悉;目前,仅仅北地郡和安定郡北部,便剩余四十多万的羌人,还有近十万的匈奴人,压力很大,程武小心谨慎,采取逐城推进、联合匈奴右贤王部以及联合雍州豪族等政策,让高顺大为放心。
戏志才又建议由熟悉羌胡的原北地郡主薄卫觊担任程武的别驾,调正直的闵纯担任程武的治中;剩余官员由高顺调派。
由于卫觊与程武曾经合作过,配合不错;对闵纯的高尚品德也非常放心;高顺便爽快的通过了这项任命。
为了保护程武和张辽的安全,高顺为他两人配备了强大的护卫,两个部曲的高级步兵和四个部曲的初级步兵,以及一个部曲的高级骑兵和五个部曲的初级骑兵,由两位高级武将任军司马有了这些系统官兵作为护卫,可确保他们无虞。
每个部曲皆为五屯,这等于又为两人增加了三千骑兵和三千步兵。
接下来,戏志才、郭嘉等人便与高顺讨论如何回击董卓的算计,必须给予惩罚,否则,难处心头之恨,且易让董卓存有侥幸之心。。
高顺反问道:“志才有何良策?”
“主公,这还不简单,首先,限制董卓用人口换粮食的数量,每年数额为十万人,最多不超过二十万人;其二,让广平侯房良宣布停止向朝廷缴纳税赋;其三,让朝廷解除所有会盟官员的官职;主公还有有什么要求,可一并加上。”
高顺反问道:“若是解除会盟诸侯的官职,其它地方的州郡官员迫于自保,不再支持讨伐董卓,那会盟不就一哄而散了吗?如何做到让他们相互拼消耗的目的?”
戏志才笑道:“哈哈,主公,事情要从两方面分析,其它州郡官员不参与会盟了,可是董卓离他们遥远,而盟军却近在咫尺,受到最直接的威胁,所以他们还是会暗中资助盟军,以求自保;而已参与会盟的官员,已无退路,只能一条道走到黑,与董卓硬拼下去,否则他们如何自存?”
高顺点点头,认可了戏志才的说法,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若是除去当前的十几路诸侯,则他统一中原的道路将轻松很多。
不过高顺还是否决掉了戏志才的前两个意见,现在能用人口兑换粮食,便是希望董卓减少杀戮,能多挽救一名百姓都是好的;至于让青州停掉朝廷税赋,高顺暂时不打算这么办,否则,将来还有何资格讨伐天下诸侯?
戏志才意见被否决,不过他不能不满,高顺欲以仁德治理天下,这本无对错,只是感觉过于仁慈的话不适合参与中原争霸,便反问道:“主公有何良谋?”
高顺没有直接回答戏志才的话,而是看着郭嘉,反问道:“奉孝有何意见?”
郭嘉道:“主公,若是让朝廷撤掉参加会盟诸侯的官职,则会逼迫没有参加会盟的州郡官员站队,那些原本没有参加会盟的官员,若是不参加会盟,又得不到朝廷的保护,只能被迫加入盟军,这会提前引爆中原争霸,且会使得盟军的实力更加强大,若此,必须加强对朝廷和董卓的支持;还要考虑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若是太过逼迫董卓,是非会让董卓和盟军联手对付主公呢?所以嘉建议,务必拉拢陶谦,让其倒向主公,并争取徐州、青州和冀州周边郡的太守,为他们提供援助。”
这让高顺非常为难,若是为周边郡的太守提供帮助,则会打破他不干涉中原局势的承诺,让董卓和诸侯皆不能安心争斗。
至于会盟诸侯与董卓联合的事情,高顺并不担心,现在董卓才是他们最大的敌人。
最终,大家决定,让青州牧房良对徐州提供暗中保护,并加强青州的军事实力,派太史慈率领一万骑兵加强到青州,官职提升为中郎将,驻扎琅琊郡,代替把臧霸等调走所留下的空缺,这样的话,太史慈带领一万五千骑兵驻扎琅琊郡,主要面对徐州;黄忠带领一万五千骑兵,驻泰山郡,主要面对兖州,于禁和武安国各领一万骑兵,驻扎济南国,另外一万骑兵驻扎各郡和作为房良的护卫。
太史慈乃青州人,加入主公势力这么短的时间,寸功未立,便升任中郎将之职,对高顺的任命非常感激,暗下决心,绝不负主公的信任。
由高顺亲自设宴招待徐州别驾赵昱,并把戏志才执笔,高顺签名,分别写给房良和陶谦的信件让赵昱过目,赵昱对信件的内容以及高顺的安排非常满意,高兴的返回徐州交差;并在路过济南国的时候转交高顺写给房良的信件,就细节问题与房良进行沟通协商。
此举稳定住了陶谦以及徐州众人不安的心。
随后,高顺派出审配为他的使者,前往洛阳,讨要贾诩,这是高顺几年前就既定好的政策。
高顺对贾诩最不放心,绝不任其逍遥在外,否则还不知道他将来会制造多少不可控的事端;控制了贾诩,等于少了一个祸害,可减少千百万百姓的伤亡,此举非常划算。
高顺的命令,令戏志才、郭嘉等人大为不解;不过随后便释然了,高顺有一支暗藏的情报机构,能查到国内很多隐密的事情,否则,也不会得知他们俩的事情,并绑架到桃园堡。
从魏郡前往洛阳,经过河内郡,非常方便、迅速。
董卓和李儒,因计策被高顺看穿,并派使者前来质问,表情有些尴尬。
对于高顺建议朝廷免除参加会盟诸侯官职之事,董卓和李儒早就看出倪端,现在高顺提醒,立即想明白了其中的蹊跷,便立即采纳了这个建议。
不过对高顺讨要贾诩之事,他们被弄得一头雾水,高顺目的何在?难道是故意放他们一马?好让他们与关东联军安心做战。
既然想不明白,董卓和李儒便默认了这个事实。
李儒知道贾诩,担任讨虏校尉之职,正与李傕和郭汜等人在牛辅军中效力;对于一个校尉,董卓并没有放在心上,立即派人去长安把贾诩接来,交由冠军侯处理。
至于贾诩本人,更是如云里雾里般,即便他大智若妖,他还是不明所以。
审配顺利完成任务,从京城返回,叙说京城之事,董卓和李儒非常配合,高顺非常高兴。
对于贾诩的到来,高顺设宴隆重招待,由将军府和州牧两边的要员相陪,并在宴会上任命贾诩赞为将军府长吏,随身边以备顾问。
一切准备就绪,接下来,只需安心看董卓与关东联军的大战便可。
第359章华雄发威(上)()
正月底,中郎将胡轸与校尉华雄率领五万大军到达虎牢关驻守,按照李儒的命令,只需坚守要塞便可,毋须出塞作战。
胡轸和华雄坐镇关城,不用出战,乐得逍遥。
而此时,关东联军尚未准备充分,也没有发动进攻。
随着会盟诸侯数量的增多,袁绍代替臧洪成为盟主,而袁绍为了配合叔父的计划,也不急于进攻,每日大摆筵席,奢侈无度。
到二月底,袁绍接到叔父的信息,便立即按照叔父的要求执行,并得到诸位诸侯的支持,袁绍心中非常满意。
迫于盟军的强大的军事压力,从三月初开始,便陆续有未参加会盟的太守送钱粮辎重到酸枣,令大部分会盟诸侯非常满意,对袁绍的策略大力支持;不管胜负如何,先发财要紧。
到三月中旬,终于有诸侯坐不住了,公孙瓒和刘备失去地盘,更想建功立业;而曹操和鲍信则是一心为国;王匡更想在袁绍面前表现一下他的实力。
袁术虽然很想与董卓一战,以报被辱之仇,不过他了解凉州军的战斗力,不敢贸然出击,只是纵容他人出战。
众人强烈要求进攻虎牢关,打进洛阳,解除国难。
迫于众人的压力,袁绍也想派出一支部队试探一下董卓的态度和他的军事实力,便宣布将先派一支先锋军前往虎牢关外扎营,等待后继大军的到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