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个问题女性的21次自救-第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能培养出一种细密的心思和宽广的胸怀
  布克·特·华盛顿曾说:“我认为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不完全是以他在生活中所得到的地位为标准的,而是由他在努力通往成功的路上越过的障碍多少作为尺度的。”
  安东尼·罗宾认为:成功源自正确的判断,正确的判断源自经验,而经验又源自错误的判断。人生中那些看似错误或痛苦的经验,有时候却是最宝贵的。
  成功滋生成功,不断产生新的成功,而每一次的成功,就让你产生更多的信心,并有冲劲去追求更上一层的成功。
  尊重是一切建议的前提
  家安在桂林的姐姐是个热心肠的人,什么事都爱管,只要一回到柳州母亲家,总能找出一些毛病来,用“眼明嘴快”来形容她再合适不过了。
  这不,她又发现厨房走道边上的那个用铁丝悬挂著的大碗柜碍眼了。
  “妈,你怎么把一个这么大这么老土的碗柜放在这呢,这多难看!看你整天瞎忙,也没见忙出个什么名堂来。”姐姐说话向来直白。
  母亲刚刚浮起的笑容霎时间僵住了,她没有吱声。
  姐姐没有注意到母亲的不悦,在母亲的房间里,她又找出了几处急需改进的脏乱之处。
  我示意姐姐别说了。
  “不说能改进吗?10多年都是这个老样子!”这回轮到姐姐愤愤不平了。
  母亲整个脸色黯淡下来。
  姐姐连著催促了几天,母亲就是没有动静。姐姐心里很不痛快,可也奈何不了,这毕竟是母亲的家。所以当时姐姐是带著一丝不快返回桂林的。
  我觉得姐姐说的确实有道理,可她说话的态度和语气也的确不容易让人接受,何况母亲也是一个挺要强的人,这么直冲著说只能增加彼此的不快,而对于改进却无济于事,要知道,谁也不愿意别人否定自己的价值。
  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既把那大碗柜移了,又不伤害彼此的感情。
  我寻思起来……有了!以前我的一位同事不是说过“人就图个愿意”吗?
  这一天,我回家看到母亲蹲在地上,用手拿著抹布在擦地板,满头大汗的,衣服背后全湿了。我赶紧从卧室里找来一条干净的毛巾,从背后塞到母亲衣服里,以免著凉。
  “为什么不用拖把?这样蹲著多辛苦呀!”我问她。
  母亲说拖把拖不干净,这样累是累一点,但干净。
  我仔细查看母亲用抹布擦过的地方。
  “的确比拖把拖的干净!”我忍不住夸赞了一句。
  母亲额眉间露出浅浅的笑容。
  我瞟了一眼依然“巍然屹立”在走道上的那个大碗柜,它在母亲收拾过的屋里显得更突兀了。我尽量放缓我的语速:
  “妈,你这么爱干净,要是把姐说的那个吊柜挪到一个隐蔽点的位置,家里不是更显宽敞、整洁了吗?”
  妈妈脸上露出了释怀的微笑,她抬头望了望那个大碗柜,问:“你看移到哪里呢?”
  母亲这么快就松口啦?我竟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了。
  我忙进厨房里“侦察”了一番,找到了一个我认为合适的位置,和母亲一商量,母亲马上就和我一起行动了。
  后来姐姐看到那个碍眼的大吊柜移了位置,很是惊奇,她问我是什么原因让母亲改变主意的。
  我告诉她:哪怕是家庭成员,说话、做事也要讲究艺术,而尊重是一切建议的前提。
  上一篇
  幸亏你不是医生
  苏菁
  幸亏你不是医生
  我的中耳炎已有十多年了。我去过几家权威大医院,有一位医生说:只能靠吃药和滴药水控制,你这太严重了,不可能根治的;还有一位医生说必须动手术,但痊愈的几率只有几成;又有一位医生说必须靠打青霉素和地米来控制,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我从来没有放弃过对中耳炎的治疗,我买来几大本厚厚的中药医书研读,希望从中找出哪怕只言片语对我的耳疾可能有帮助的方法。我把消炎中草药熬成汤,吃到肚里,滴到耳朵里,可只能解决一时半会,没几天就又复发了……
  我试了很多民间药方也都不奏效:什么露天蜘蛛泡醋,什么豆豉汁,什么盐水腌鲜薄荷,什么芭蕉叶汁,什么叫不出名的据说很灵验的祖传秘方,该想到的方法听说的方法能试的都试过了。
  看著我日渐严重的中耳炎,母亲很担忧地说:该不是得耳癌了吧。
  母亲说的当然不对,但医生说如果不治好的话,长年不断地溢出分泌物,会造成面瘫,这可是我不敢想像的。
  如果是过去,我可能又往绝望处想了,但现在不了,我已经不相信“听天由命”这个词了,我想总会有办法的。
  中耳炎又一次严重复发了,我不得不去医院打点滴。坐在我旁边的一位女士问我用的是什么药水,我说是地米,她一惊,说:“用这药水,看来你是很严重了,这种药水的消炎作用是很大的。”
  “这种药水的消炎作用是很大的!”她的最后一句话提醒了我。
  消炎再大的药水靠打点滴的方法也只能是对我整个身体进行消炎,那么对局部的耳朵来说,作用显然已经微乎其微了,如果把这药水直接滴到耳朵里,效果会怎么样呢?
  我还注意到以前医生是用地米配上其他药水才给我滴耳朵的,效果也不明显,估计是浓度不够,如果不配其他药水,直接滴入耳朵效果会不会出来呢?
  一个新的尝试念头涌向我的脑海,我激动起来,忙让母亲托人买来地米药水,往发炎的左耳滴去,几分钟之后左耳就停止流分泌物了。我连续滴了7天,中耳炎居然没有再犯。
  一年后,我去医院做体检,那位医治我多年的医生用仪器仔细查看我的内耳,发现耳蜗的孔已长起了新肉,惊奇地说:“竟然痊愈了!”又问我用了什么药。
  我如实相告,她如释重负地叹了一句:“幸亏你不是医生,医生是不允许那样用药的。”
  可我庆幸的是,当初没有征求医生的意见,否则我就给自己设限了,就再也不敢突破一步,也就没有办法根治了。
  从此我更相信了:不管别人怎么肯定地给你下结论,给你判“死刑”,哪怕他是那方面的权威,你自己都永远不能放弃对自己的希望,因为你的命运是操纵在你自己的手中。
  上一篇
  妈妈,你真有影响力
  苏菁
  妈妈,你真有影响力
  也正是因为这件事,我养成了有病自己医的习惯。
  我经常感冒,感冒药吃多了就有很多不良反应,精神萎靡不振,对药物也有明显的依赖。
  一看到我吃药,丈夫就要皱眉头:看,又吃药了,说你是“东亚病夫”一点都不过分!
  丈夫的话惊醒了我:是啊,我这么下去不是把自己给毁了吗?
  我开始查找各种医药书,有一天看到有关芦荟的功用,让我兴奋不已,原来芦荟可以治很多疾病:感冒、胃痛、便秘、鼻炎……
  其中有一句话提醒了我:芦荟有很强的杀菌消毒作用,它能把进入鼻腔的多种细菌、病毒杀死。而引发感冒的很多细菌或病毒不就是通过鼻腔侵入人体的吗?如果把这个途径切断,不就可以减少患感冒的机会了吗?既然如此,我何不把芦荟切细,直接放到鼻子里?
  有了这个想法,我就去市场买来芦荟,按自己的方法尝试,没几分钟,就接连打了几个喷嚏,整个鼻子一会工夫就通畅了,感冒症状也明显减轻了。以后一些小感冒我就用这简便的方法,吃药次数明显减少。
  过了几天,我看到母亲满脸愁容,我没有像从前那样避开。
  “妈,是不是身体不舒服?”我问她。
  她吃惊地看著我,点点头,眼圈竟有些红了。
  我接著问:“吃药了吗?”
  她说吃了总不见好,说著说著竟哽咽了。
  我心头一颤,没料到一句简单的问话竟让母亲如此动情。
  我把芦荟推荐给常年药物不断的母亲,母亲也尝试起来,结果越用越出效果,居然一年多不吃感冒药了。后来她自己索性用花盆种起了芦荟。
  我想芦荟的作用未必有我们感受的那样神奇,但它却让我们产生了康复的强烈信念。
  由于共同的“嗜好”,芦荟竟使我们母女以前的紧张关系渐渐缓和了,话题也渐渐多了起来。
  回丈夫老家,我又向身体不好的婆婆推荐芦荟。可能是我的诚心感动了她,婆婆当即把我带给她的芦荟吃了,并说:感觉舒服多了。
  再回老家的时候,婆婆的二层楼台居然也种起了鲜绿的芦荟。
  儿子对我感慨:
  “妈妈,你真有影响力!”
  丈夫感兴趣地问:“为什么这么说?”
  儿子回答:“你看,妈妈说芦荟有用,阿婆和奶奶就都种了芦荟,这不是影响力是什么?!”
  原来以身作则、尊重关心别人就会自然而然对别人产生影响力,这是儿子提醒我的一个简单的生活哲理。
  上一篇
  我学会了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响力
  苏菁
  我学会了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
  记得上级单位通知我参加全区的市政知识抢答赛时,我是兴冲冲地拿著通知单找单位领导签字的,因为十几个单位就3个名额,而我代表我们单位居然也得了一个,单位领导会因我而自豪的,我想。
  一跨进领导办公室,我就把通知单递给了他。
  他瞟了一眼通知单,忽然不冷不热地来了一句:“你去就去口罗。”然后就把我晾在一边,不再搭理我。
  一时间我站也不是,坐也不是。我纳闷他凭什么对我用这种态度?我做错什么啦?我心里有些不平,如果是以往,我就会一走了之,管他签不签字,谁受得了这份窝囊气?可理智一再提醒我,我再也不能把自己当成受害者了,赌气一走了之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而且也是最无能的表现。我对自己说:没有人能打倒你,只有你自己!想想心情居然平静下来。
  单位的同事一个一个来找他签字盖章,他们都用一种非常同情的目光瞅我:八成又犯什么错误了,等著受批评呢!
  自己想通了,就不在乎同事们怎么看我了。我找了一张离门口不远的凳子坐下,在领导的办公室耐心地等著,心里琢磨著:他怎么这个态度啊?可能和我没有关系,那是怎么回事呢?哦,我想起来了,原来上级单位事先没有和我们单位领导打招呼,越过单位领导直接通知我了,人之常情,单位领导不高兴了。
  我终于明白了他不高兴不是冲著我来的,是冲这件事来的,我不能计较他对我的态度。
  我对自己说:一定要冷静,既不能把自己扯进领导之间的矛盾中去,又不能让领导误以为我不尊重他,那么我该怎么处理这件事呢?
  同事们签了字,一个一个走开了,他终于忙完了手头的事,转身看了我一眼,看我这么稳当地坐著还不走,挺诧异的。
  他不解地问:“你怎么还不走?”
  他没给我签字还好意思问我为什么不走。我顿了顿,尽量放缓语气说道:“我不参加比赛了!”
  他一惊,忙问:“为什么?”
  我迟疑著答道:“他们事先都不跟您说一声。”
  单位领导听我这么一说,突然不好意思地笑起来:“哦,这……他们后来也说了,你还是去吧,争取拿个好名次。”
  他把我手中的通知单要过去,在上面龙飞凤舞起来。
  原来单位领导以为我是自己到上级单位要求去参加比赛的,认为我和上级单位领导都没把他放在眼里,所以很是恼火,经我一解释才知是我们单位其他同事推荐的,并不是我越权越位什么的。
  虽然我这次比赛没有拿到好名次,但我学到了人生的重要一课。
  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你就会发现,对方的所思所想、所喜所忌都进入了你的视线中,在各种交往中,你就可以从容应对。任何人都需要尊重,任何人都不愿意被忽视。
  也正是因为这件事,领导改变了以往对我一意孤行、从不顾及别人感受的看法,我的工作也变得不再阻力重重。
  正是我学会了从他人角度看问题,我的人际关系才得到了极大改善,我的工作越来越顺畅,我已由部门领导不愿意接受变为部门领导和科室领导开会抢著要的人。
  上一篇
  你怎么像变了一个人呢
  苏菁
  你怎么像变了一个人呢
  为了扩大我的社会活动范围,我想到何不组织一次同学聚会?那么选择什么阶段的同学最能开阔我的社会视野呢?
  小学的?当时都是按地区划分的,来源过于单一,且那时年纪太小互相之间也没什么印象;高中的吧?当时个个都忙著应付高考,且又有文理分科阶段,相处在一起还不足三年,有的互相之间连名字都叫不上;大学的就甭提了,分散在各城镇,同学都是同一专业,知识素养等差异不大。
  看来选择初中阶段的最合适,因为那时还没有实行文理分科,同学文化素养参差不齐,最有利于我的社会实践。
  可我以前很少和初中同学来往,所以几经周折才找到了我的初中女班长的电话。
  我建议她:怎么我们同学都不聚聚呢?
  她说没时间召集,有些同学很久没联系了,很难找,有的甚至不知道后来分配到哪了,比如你的同桌杨晓春。总之,她提出了种种困难。
  但我想只要有心召集,就不会办不成的。我当天就开始打听同桌的下落。
  记得她当时读的是清华大学,会不会分在北京?我打电话给了几位同学,他们都说不知道。
  以前和她关系好的还有谁?我细细琢磨,寻找一切可能的线索……
  终于在一位同学那儿得知她好像在深圳。我问了她学的专业,她说好像是建筑设计一类的。
  她劝我别找了,深圳那么大,那不是大海捞针吗?
  我还是那句话,只要想,就没有办不成的事。
  我就打深圳114,查找规划局及建筑设计院两个单位的电话。
  有了电话,我就这么傻问:“你们认识一个叫杨晓春的女同志吗?我是她的初中同学,我有
  急事要找她。”
  也许是我的诚恳和执著,接电话的先生或女士在说不认识的时候,都能帮著问旁边的同事。
  在我打第6个电话的时候,终于听到对方电话边上有一个声音了:“哦,我知道,她的电话是……”
  当我把电话打过去给我的同桌杨晓春,告诉她我是苏菁时,她当时的惊愕程度我实在形容不出来。
  她很激动:我一定回来参加聚会,你这份热忱我实在找不出什么理由来拒绝。
  最让我感动的是,现在北京工作的医学博士唐志辉接到我的聚会通知,第二天就订了回柳州的机票。
  原初中男班长刘奎说:就凭苏菁这份热心,我就是有天大的事也不能缺席。
  我就靠著这份诚心和傻劲,居然召集了30多人的初中同学聚会。
  班主任莫老师很惊讶:“苏菁,我记得你以前是一个喜欢躲到角落里不说话的女孩呀,你怎么像变了一个人呢?”
  “我记得我读初中的时候没有和苏菁说过一句话,真是女大十八变!”旁边一位男生附和。
  我从此相信了“心想事成”,思考中若带有坚定的目标和不屈不挠的决心,其力量之大,真如排山倒海,势不可挡,尤其当你有一种深切的渴望,要把目标和决心转化为实质性的行动时。
  上一篇
  你成熟了
  苏菁
  你成熟了
  我很少一个人到外地,更别说签协议了,可有一回我居然成功地办成了这件事,且不像人们说的要请吃请喝的。
  事情是这样的。
  我们全区考上全国造价工程师的都要集中到南宁参加上岗培训,可培训时间一再拖延,所以等到真正开始培训时,学友们纷纷抱怨主办单位。负责人是一位60来岁的女士,她很委屈地说:
  “希望大家也能体谅体谅我,整个庞大的筹备工作就我一人,把时间耽误了,敬请大家谅解。”
  可学友们没有理会她,还在七嘴八舌地议论著,发著各自的牢骚:什么领导不批假啦,什么扣发奖金啦,什么同事眼热啦……仿佛自己身边所有的不公所有的琐事都源自这次迟到的培训学习。
  那位女士一个劲地喊:“静一静,静一静!”
  可大家没有理会她,嘈杂的声音始终没有停下来。
  那位女士一时间有点窘,她慢慢地从讲台边上走了下来,当她走到我的旁边时,我忍不住对她说:“老师,我理解您!”
  “谢谢你!”她感激地伸出右手,使劲握了我一下,“你叫什么名字?”
  “苏菁!”我轻声说。
  “哦,我记住了。”她朝我点点头。
  培训学习一直是在大家的抱怨不满声中进行和结束的。
  很巧的是,半个月后,我急需签订一份协议,找的有关负责人就是她。
  她一见我就叫出了我的名字,真让人感到振奋。
  她和我竟像聊家常一样聊了起来。
  她教育孩子的确有一套,两个儿子先后上了北大,现在都已工作、结婚生子,且家庭都很美满。
  我发自内心地向她请教,她越聊越欢,还传授给我如何和丈夫相处,如何经营婚姻等等。
  我们聊得很愉快,我不仅学到了生活的智慧,我的一份三年协议也很顺利地签下了。其实我当时的方法很简单,就是倾听,全身心投入地倾听。
  当我拿著那份协议回来时,丈夫简直不敢相信,那神情仿佛我弄回一款他心仪已久的豪华轿车,因为长这么大我可从来没有接触过什么“外交事务”啊。
  丈夫对著协议左看右挑的,居然找不出一丁点漏洞,最后他说:这份协议的确很正规。
  “你是用什么办法让别人那么心甘情愿帮你的?”丈夫惊喜地问。
  “发自内心地欣赏别人呗,别老以为自己什么都懂!”我轻描淡写地说。
  就凭这,丈夫很欣慰地说:“你成熟了!”
  我终于明白了,女人的成熟靠的是悟,不是年龄。
  上一篇
  你把“江山易改,禀性难移”这句话改写了
  苏菁
  你把“江山易改,禀性难移”这句话改写了
  正如伊泽德所说:只有你的行动,决定了你的价值。
  当我诚实地面对自己,不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时,就很容易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
  每遇到一个问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