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若是宝玉,也不会说这“可惜”二字……有些事情他不如我,有些事情,他只怕倒比我想得透彻些。只是也不知他如今现在何处……
&
虽黛玉、墨玉两个和自家的父亲有那样的一番谈论,但等到一夜过去,倒似乎什么也没有发生。
墨玉回了扬州,要么领着宝玉四处走走,要么跟在父亲身边学习,有时还会到扬州的书院去看看。至少黛玉没再见着他问父亲之前的事。
而黛玉呢?
黛玉第二日起来,也就将那些事情暂时抛到了一边。
她自己的那个能力,按林如海的说法,本来就还要等一等。
而她父亲的事情呢?
本就不是一日两日的事。黛玉觉得该说的已经说了,之后父亲再有什么决定,也就不是她能干涉的。
就是父亲最终决定上密折,难道她还能忤逆不成?
而皇帝那边,黛玉不怎么恭敬的觉得,既然他前生能撑那么些时间,这辈子应该也能。二十多年的皇帝了,如今又不曾老得无用,难道还会在皇宫里被害了?
至于青玉,她知道黛玉和墨玉在那天晚上都去了父亲的书房,并且待了有一段时间,但要说她们说了什么,她却不知。也不是太过关心。
且到了第二日,黛玉就找了她,说起桃红柳绿的婚事来。
“虽父亲把我们接了回来,也不过暂时。在家的时间最多也不过就是两月罢了。”黛玉如此告诉青玉,“日后终究还要去外祖母那边待上几年,除非父亲被调去京城。我身边朱鹭朱鹮,你身边桃红柳绿的年纪却大了……京城如今正是多事之秋,且我们不过仗着紫鹃蓝雀两家,外面的事知道得少。若要在那边让她们婚配,只怕耽误了人。还是趁着如今先办了此事才好。”
朱鹭朱鹮是到年纪了。但桃红柳绿其实还可以再留那么一两年。
不过,青玉却没反驳黛玉,只是想了想,说。“她们两个都是在开封买的,我也早问过了,她们固然都有家,却都有好些兄弟姐妹。原是养不起了,这才卖了女儿。若是放还回家,回到家中,只怕也只能配些乡野村汉。要妹妹的想法,以她们的品貌学识,不说富贵之家,那些城中的小商贩总是配得起的,也能过得好些。若真是回了乡村,只怕还过不惯呢。”
听见青玉竟已经想过这些了。黛玉倒是觉得奇异。
不过。听她这番话。她也一样明白,这姑娘其实一直也没真把“士农工商”的四民之分放在心上!
虽那些话也是实情。
她们这么一路回南,路上也见了些乡野之地。与道听途说时的感触又大为不同。如今已经很是知道些世情了——朱鹭这些贴身大丫鬟在林府中的吃用。只怕比乡村里地主家的姑娘还要强些呢。
真要是去从农桑,哪里能习惯?
黛玉想想就道。“你回去和你姨娘说,我这儿也吩咐吩咐李姨娘。打发人打听打听。且我们家这两年只有放人的,没有进人的。各处产业里却还有些人。先问问那些人里,不曾婚配的,谁愿意求娶,品性又如何。”
青玉一一应了。
因没有嫡母,两个姨娘又难放开手脚,她们少不得也得做起主来。
不过,青玉在贾家看了那么些时候,也有问题。
“若是朱鹭她们都出去了,我和姐姐的身边就不添人了么?之前在外祖母那儿,我们因大丫鬟多了,二等、三等的丫鬟便减了。便是这儿不添,去了京城也是要添的。”
黛玉点点头,“等过些时候,让两位姨娘找相熟的牙婆带人进来相看一番就是。”
她的心中还有些别的打算,却是不好现在就和青玉说。毕竟青玉有许多事情不知道。
青玉就又问,“姐姐,我听说林家的规矩,但凡买来的奴婢放出去时,就是配了自家的人,也都要发还卖身契的。但我看有些人倒不喜欢这样呢……”
黛玉这次却打断了她,“这是规矩。即放出了门去,自然就不是我们家里人了,也莫要想着我们家的声势。我们林家,就是投靠文书也不是随便收的。”
见青玉那张圆圆的小脸都皱了起来,就又道,“我也知道,这样做也有弊处,可外祖家那样的做法不也一样?依我看,还是两权相害取其轻的好。”
&
等青玉再无问题的走了,黛玉一边喝茶,一边略略蹙眉思量——
不管原本来自何处,这青玉看来倒是适应良好。倒是与迎春全然相反了。
正想着,朱鹭过来添水,也道,“二姑娘如今真是懂事许多。”
听朱鹭说“懂事”,黛玉心知也该是如此,却不知为何有些怅然。忙先藏了这份心思,对朱鹭道,“如今你回来了,我身边人手也够。你倒不妨回家里看看去。你父母两个也知你情形,只怕早为你打听好了。”
朱鹭便是平日里再沉稳,听见这么说,也还是不好意思。
紫鹃和雪雁却都笑道,“想来不久就要贺姐姐大喜了!也不知能不能喝到姐姐的喜酒?”
雪雁又问黛玉,“姑娘,朱鹭姐姐还有她父母,可朱鹮姐姐的家又不在此处,是不是就该姑娘你帮着定夺?难不成还把朱鹮姐姐送回她家去?”
朱鹮心中早惦记着这事了。
故此这段时间,便是笑容也少了许多。只是她自己又不好开口的。亏得雪雁提起此事,竟忙到黛玉身前跪下,道,“姑娘可千万别送奴婢回家!奴婢只盼着能服侍姑娘一辈子,望姑娘做主!”
ps:
黛玉终究是叛逆的,哪怕受到教育影响,也会慢慢走出一些礼法的桎梏。
第一百二十九章 女儿心事()
朱鹮最近有些反常,黛玉心中其实也不是不知。
且那还是说起要把她们放出去以后就开始了的。不过黛玉想来,这世上的女子闻听得要嫁人了,心中忐忑也是常理,故此并不理论。
谁知朱鹮竟是这样恐慌!
——因着林家家风,黛玉平日里并不要丫鬟们自称“奴婢”,可朱鹮如今却也如此自称了。
黛玉实在是心中有些惊诧,忙回想起朱鹮的事情来。
朱鹮如今也快要十九岁了。却是林夫人贾敏和林如海两个回乡祭祖时买来的。而那时候正是林夫人怀了黛玉的时候,专为黛玉准备的。
黛玉也知道,朱鹮的家境并不好,似乎乃是自卖自身。不过她性子比朱鹭活泼许多, 黛玉倒也没有想过,她的过去会太糟。
不过她现在想来,前生她回扬州,须臾不得离开父亲身边,之后处境又不大好,听得的有关朱鹭朱鹮的只言片语是,她们两个都嫁了商户。朱鹭跟着丈夫行商在外,而朱鹮嫁的丈夫固然是在扬州,却与林家的产业没有关联。
于是她也就未做理论了。
说到底,前世朱鹭朱鹮离开时,她虽早慧,却也还没怎么认真想过嫁娶之事。而等她回扬州,又开始自顾不暇了。
她们两人在那时候过得好不好,她是没有印象的。
可朱鹮没有回家乡,而是自己嫁了……这一点倒是极明显的。可自己嫁出去……
黛玉倒是第一次想起此事,不由得怪异。便忙问朱鹮,“你家里可是有什么为难之处?”
一边又让几个大丫鬟外,其他的小丫鬟并嬷嬷们都离开房间。
朱鹮心中更是感激,等人走了。这才回道,“有些事,奴婢本不想说,但如今少不得一一告诉姑娘。其实。奴婢家中,当日里并未穷困到非要卖女的地步。奴婢家里原本也有几十亩田,有大屋子,只是,和奴婢一母同胞的唯有三个姐妹,奴婢是最小的。母亲有了三个女儿后,父亲也是怕香火无继,就从同宗的兄弟那儿过继了个刚出生的孩子。为了这事,就先送了二十亩田。家里也清贫起来。
“本来香火有继。也是喜事。虽奴婢出生后。家中又多了一份口粮,但总归不是过不下去。只是家里没有多少劳力,父亲又钟爱哥哥。说他聪明伶俐,一心盼着他读书举业。并不让他学农活。地里忙不过来,宗族之力又有限,家中就一日日穷下去。为了把哥哥送去书院,父亲就将大姐送到了本村的财主家做二房。为了哥哥考童生,父亲又将二姐嫁到了县里,给县里一个年过四十的书记官做继室。等到哥哥议亲时,因父亲一意为哥哥谋一门好亲,日后好有助力,偏两位姐姐得来的聘礼已是不足,就又把三姐嫁到县里,给一个身有残疾的富家子做了继室——人都说,那富家子的原配妻子,是被他打死的!奴婢那时也记了事,见了几位姐姐出嫁后的模样,心里害怕,就宁可自卖自身,想着就是到了好人家做奴婢,只怕都还好些。父亲说,哥哥日后要做官,不能有个做奴婢的妹妹。不过,若是当做奴婢死了,卖家出的价又足够,也就无妨。”
朱鹮的这番过去,显然不曾和任何一人说过。
便是朱鹭听了,也不由得目瞪口呆。
雪雁更是不可思议道,“这天底下竟有这样狠心的父亲!”
黛玉更是想起她自己前一天晚上才说过的话来——父若不仁,夫若不义,女则何解?
她自己的父亲对她十分溺爱,一心为她打算,就是到了贾家,那王夫人有千百般的不是,对宝玉也是钟爱非常的。熙凤也不过只有一女,又哪里不钟爱了?
而等到熙凤贾琏夫妻分崩,贾琏对自家的女儿也一样是宠爱的……
故此,她竟是不曾在亲、熟之人的身上,看到那样对亲女狠心的长辈!何况还不是为了亲子,而是为了一个继子。
不过,便只是以黛玉所知的世情来看,这事情竟似乎也不用奇怪。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上辈子就没机会操心身边丫鬟身世及婚配的黛玉,还是第一次这么深刻的觉得——若是圣人之言无差,那么,这话该也在“权也”之列吧。便是父亲做官,不也一样有“通权达变”之言么?只要立身无愧即可。
原有相当一部分是为了在父亲面前争取些东西,但这会儿,黛玉倒觉得那道理再正确不过。
放在她身上,倘若摊到个这个不仁的父亲,也只好自寻出路了。
幸而她的父亲又有抱负,又讲情理。
这么想着,黛玉便道,“我原不知你家的境况竟是如此。既如此,你的事由我来考量也就罢了。我即是你的姑娘,想来也可以比得上父母之命。”
朱鹮大喜。
虽她早知道自家姑娘是个心善,应该不会撇了她不管。但事情不定,她就放不下心……
朱鹮就忙忙的磕头道谢。还是朱鹭在黛玉的示意下,强着将她扶了起来。
只是喜欢过后,朱鹮和朱鹭对视一眼,却又都从彼此的眼中看到了相同的担忧。却是婚龄女子共同的忐忑。
可是,难道能说不嫁吗?确实是到年龄了。
或者也只能祈祷,祈祷嫁得良人吧。朱鹭想了想,到底拉着朱鹮悄悄的道,“我回去了,让我爹娘也为你打听打听。”
朱鹮就垂下头,小小声的应了一声。
紫鹃和雪雁虽都窥见情形,但想到之前朱鹮的那些话,一时间倒是不好出言取笑。而她们两个又是自忖必然陪着黛玉一起出嫁的,到时候也该由黛玉安排了,于婚嫁之事上,也没有多少感想。
当然,在黛玉的前生时,紫鹃和雪雁两个都当黛玉必然嫁宝玉。这会儿,哪家长辈都没有相关的示意,黛玉和如今这宝玉的关系也并不亲密。她们却是想不到这些事上去。
&
朱鹮诉了衷肠,虽心中对未来的婚事还有些担忧,却到底是大体恢复了原样,重新活泼起来。
而朱鹭,却是很快被黛玉打发回家了。
不说越姨娘和李姨娘两个也遣人打听,黛玉还特地去问了墨玉,问林家在扬州这些产业里,有哪些出息的子弟不曾婚配的。
墨玉对此虽然有些不以为然,但宝玉却是很热心的应了,还说会帮着黛玉督促墨玉。
撇开这等婚嫁的琐事,又难免还有买人等琐事。不过,黛玉倒是没有多管这方面的事,反而在向宝玉打听到鸿雁标行的人还不曾离开扬州后,请了云萝到林家来做客。
这样的邀请,让暂时留在扬州的鸿雁标行大为惊诧。
他们虽已经在路上见识过了那位林家大小姐的诸多不同寻常之处,却没料到,身为大家千金,她居然会请云萝到家里去做客。
虽说是孝期,虽说有“救命之恩”这样无可指摘的理由,但这依然让人有些难以置信。
不过,标行留在扬州,一来是为了拉生意,不至于空走,二来也是担心京城可能会有的风暴,想避避风头。
扬州盐政千金的邀请,自然没法拒绝。
故此,在黛玉邀约的时间,云萝准时坐着林家派出的马车进了林府。她虽颇有些见识,性格也可说爽快,但到底不曾出入仕宦勋贵之家。
进了官宅里,看到那被布置得雅致十分的园林,精细名贵的装饰,并往来媳妇嬷嬷不同于路上时的精细装扮,云萝却也不免有些拘手拘脚。
等黛玉亲自迎出,又拉着说了些家常话,她才渐渐有些放开,小声抱怨道,“我以往可不曾坐过那迎客的马车,倒叫我浑身不自在。何况天气又热,十分憋气。”
黛玉知她大体回复如常,便笑应道,“这样的日头,若不在车里,反去骑马晒太阳,难道就不难受了?我也怕热,故此早让人在水榭里布了茶果,那边又荫凉,又有凉风,视线也好,倒是家里待人最好的去处。”
云萝虽不很知大家礼仪,但客随主便,自然无有异议。
且她见黛玉过来招待,做庶妹的青玉反不见踪影,晃过神来后,就知道黛玉只怕不只是想请她说话那么简单。
——这件事还是很容易看明白的。
在林家的两个姐妹里,林大姑娘更年少老成,也更有主意,更能做主。
那林墨玉也好,贾宝玉也罢,都挺重视这个妹妹(表妹)的意见。
不过,云萝到底是个在标行、江湖里长大的姑娘。她此时虽已经重新灵敏起来,行止上却依然有些不自在。
只觉得在这样的园林之中,便是把自己放在那些嬷嬷群里,也是格格不入。因此,不免在心下抱怨——
要是她絮絮叨叨个半天不说正事,那也烦人得紧。
幸而,黛玉本就不是个唠叨的。若非亲熟之人,有兴之时,她的话其实不多。不过等云萝用了些茶果,她就问她,“虽是一路同行,但要说标行之事,其实我还所知不多。云萝你也只说些行标的事。我却不知,除了护送财物之外,标行还会接些别的任务么?”
第一百三十章 未雨绸缪()
既然是有事相商……
云萝到底是个年纪不大的姑娘。她眨眨眼,看着立刻就自在不少,连话也是,“又不是时时都有标可行。况且,标行里几十个标师呢。许多标都用不了那许多人的。所以当然也接些零散的活计。但凡有能力办的,又不违反法度的,什么都接。可是,姑娘能有什么事要委托标行的?”
黛玉自己反沉吟半晌,才道,“要说事情,倒真是很有一些——这扬州有三个牙婆,一个姓闫,一个姓马,一个姓常,都常为大户人家买卖人口的。只是我们家几年不曾买人了,终究不知这些牙婆秉性。有心遣人去打听一番详细。当然,这样的小事,本也不该劳烦你,但是,我却是想请云萝姑娘你顺带看看,哪个牙婆的手里,能有身世简单,又能习练武艺的丫头、小子?”
其实,就是打探情报的事,标行人手有余裕的时候,也一样会接的。
在这一行里讨生活也不是那么容易。
只是大家子有自己的人手,平民家又没钱,这样的事情极少极少。
而黛玉后面的问题,就更是从不曾有过了!
云萝很惊讶,“大姑娘,你想让自己的丫鬟还有家里的小厮习武?”
黛玉想想,“也不用多么精通。只是,若再遇着李兰娘那样的,总有些自保之力才好。”
云萝顿时恍然。
虽要她来说,李兰娘那样的事,如黛玉这样的大家闺秀。一辈子能遇上一次就已经是奇事了,哪还能总遇上的?可既然遇上了,心生惊惧,想要防范于未然。也是正常的道理。
略想了想,云萝就道,“要认真习武,我看是不行的。想要有身好武艺。非得自小打熬筋骨不可。少说也要个十年、八年的,才能有成效呢。且穷文富武,便不像那位贾公子那样想要成个马上的将军,也要有大鱼大肉养着才好。就是想学些粗略的功夫,怕也要一两年的时间……不过,倒也还有别的法子。”
黛玉虽不曾听过这些,但由事及理,却也不觉得太过惊奇。就忙问。
云萝道,“姑娘可还记得在东昌那儿见到的两个江湖女子?”
黛玉点了点头。
云萝就道。“这世上通晓武艺的女子虽不多。却也不算太少。如我这样的。就是极幸运的了。故此,颇有些过得落魄的。抛头露面、风吹日晒,若如男子。还能投效官府,既是女子。却是为难。婚嫁上往往为人所轻,想要自食其力,却又被人另眼相看,往往被认为不如男子。只怕是很有些宁可卖身,在姑娘这样的家里谋得一席之地的。”
黛玉微微蹙眉。
云萝瞥见,笑着摇头,“也是,姑娘这样的人家,可是不愿那样的女子近了姑娘的身的。”
其实,黛玉倒是不在乎这个。
她已经意识到,哪怕是自己个人,只怕也被卷进了一个漩涡之中。李兰娘的事情,在她的眼里,不见得就一定不会发生第二次。甚至,若是发生了类似的事,只怕那情形会更糟糕!
可是,能这么相信云萝,或者说云家吗?
这毕竟是京城的势力。
而且对“江湖”这样的存在,她也实在是不够了解。就算是云萝可信,要说招揽江湖女子……天知道可信不可信!
她本来出门时就会带上许多人手,家丁怎么也有些武力。若自己先让有功夫的女子近了身……
黛玉想想,还是道,“云萝姑娘,还是先帮我看看,能不能有‘一二年’的吧。”
云萝这次爽快的点了点头,“这个行。反正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