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嬷嬷一一应了。
而听见贾母这么明确的一说,迎春和宝钗两个却是几乎同时在心中灵光一闪,联系起了前后。
贾母却没再多说此事,反而道,“得了,你们稀奇也看了,该去哪儿就去哪儿吧。清之,你也不用总陪着我这老婆子,不妨出去走走。”
她到底年老,虽喜欢热闹,喜欢身边儿孙陪伴,却也禁不得总是热闹。
女孩子们都知道这个,纷纷站起来告辞。
待得一起结伴走出门,迎春就笑着问黛玉,“之前在祖母那儿,怕她伤心便不敢问,听说两位妹妹要回家过节,也不知还有多少时候?若还有几日,我这做姐姐的倒想做个东,请一请两位妹妹。”
和黛玉的前生记忆相比,如今的贾家姑娘真不知手头宽裕了多少。故此黛玉不以为奇,只是看了看墨玉。
墨玉笑道,“总也不急在这一两日。想来三五日内动身也就罢了。”
迎春笑道,“那还有时间,我恰好要去看看嫂子……她如今虽已不怎么管事了,也和她说说这事。”
迎春还住在王夫人身边,但原本那种将王夫人视作嫡母侍奉的情形显然已经不再。
否则,她回到家中,怎么都该去看看王夫人的。
探春对此颇为羡慕——可王夫人真是她嫡母啊!她却不能学得和迎春一样。
倒是惜春,她略想了想,竟也道,“二姐姐,我和你一起去看看琏二嫂子。”她很是干脆,一说完就拉着迎春往一边走了——那和去王夫人的正院完全不是一条路!
探春于是更无奈。
尤其是,她注意到,青玉用一种怜悯的眼神看着她。
探春于是看向宝钗。
宝钗抱歉笑笑,“我也要先去看母亲了。”
说完行了一礼,宝钗也客客气气但毫不犹豫的走了。
墨玉倒是看着奇怪。他不大明白这些女孩子们之间的机锋,但至少明白了一件事,小声问青玉,“我瞅着你们这是都不想去二舅母那里?”
青玉眼中露出幸灾乐祸的笑意,“哥哥你不觉得,你来了这么大半天,少见了一个人?”
少见了一个人?
墨玉想了想——想来不会是说宝玉或者王夫人那些本来就很可能无法在这时候于贾母房中见到的,而是说本来应该在贾母房中出现的……
他到底是聪明灵敏之辈,“……珠大嫂子?我记得,当初是说由她领着你们做针线女红之类的。”
青玉甜甜的笑道,“可不是?可如今琏二嫂子身子重了,越发不能管事,二太太身子又不是太好,有些力不从心,就找了珠大嫂子帮忙。如今珠大嫂子是没空带我们啦。”
墨玉直觉青玉的态度有些怪异,却也不愿意再多问。
林如海说过,会帮贾家,不是因为他们是亲戚,而是因为他们也选择了太孙。在同阵营中,只有他们是亲戚。
可墨玉并不觉得这门亲戚能有大用。
是以,贾家后宅的这些纷乱,他不是很有兴趣理会。之所以会愿意等个三五天,其实是想看看,贾宝玉能不能给他一点帮助。
之前上京那次,宝玉还是向他透露过他穿越前的身份的。
据说是个喜欢游戏和动漫的技术型宅男。他对这个“技术型”抱有一定疑问,但一人计短,他穿越前可没什么过目不忘的能力,如今想要先在技术上动点手脚,他记得的东西还差得远。
况且还有一些别的问题……
不过,虽墨玉不再问,青玉却有自己的打算。虽她怜悯的去看探春,似乎觉得探春要去拜见嫡母是件很倒霉的事,可墨玉不再问了,她却转眼就拉住了探春,“三姐姐,哥哥这次来还没见过二舅母呢。我们和你一起去见二舅母吧。”
她倒是擅自替墨玉做了决定!
可是,虽有人一起去,探春瞅瞅青玉那没太掩饰的眼神,却是笑得更苦涩了。
墨玉挑挑眉,没直接驳了青玉的面子,却还是问了更靠谱却也更不多话的黛玉一声,“到底是怎么回事?”
黛玉想想,也就小声的回答了他。
第一百零八章 两人计长()
王夫人想要抚养贾兰,其实也就是秦氏大办丧事时起的念头。那时候正值贾家意外频发之时,王夫人连续几次受到贾母排揎也就罢了,主要还是宝玉对她从“疏远”到“明着顶撞”的态度变化伤了她的心。
且恰好熙凤有孕,宁府事忙,尤氏别说躲懒了,还只得请了李纨去帮忙处理些家事,等实在忙时,李纨直接住到宁府的事情也有。
偏贾家家塾又放了假,没人看顾的贾兰,就不免在贾府里多走动了几次,落进了王夫人的眼里……
接下来的事情就顺理成章了。
王夫人记起了这个丈夫十分喜欢,但不怎么出现在自己面前的孙子,且又见贾兰乖巧听话……
等李纨跟着宁府出殡回来,愕然发现自己儿子居然和王夫人相当亲近起来,又哪里乐意?
“……所以说啊,一开始我们那二舅母是想强抢的,可兰哥儿都已经懂些事了,哪里乐意?二舅母也不是傻的,倒是很快就明白过来,干脆拘了珠大嫂子在她身边做事,就是珠大嫂子不乐意,也不能让兰哥儿避着二舅母了。否则,年节那段时候,二舅母都一个人忙过来了,如今事闲,哪里真要珠大嫂子帮忙?”
青玉事后是这么绘声绘色的对墨玉说因果的。
不再装木头人的李纨和王夫人之间暗潮汹涌的情形,是被青玉当做大戏来看了。
可惜,即使是她这么明确的形容了一番,墨玉也依然不感兴趣。虽说他觉得李纨颇有些变化。但这种抢孩子的戏码,墨玉无意关心。
至于贾兰的前途是不是会受到影响?墨玉更不在意。
他不过就是尽了面子情,在王夫人那里坐了一会儿而已。等到晚间宝玉回来,墨玉才真正提起了精神,拉了宝玉到他的外书房说话。
&
“这次是我们家欠了个大人情。”一旦遣开下人,宝玉就先行道谢,“我虽然也考虑过弄些发明什么的。但倒是没想到这方面去,况且……”
宝玉摇头苦笑,“没钱。”
“这是我父亲的意思。”墨玉却也没有受这一谢,“而且我这次来,有些事情要向你打听。有些事情要找你商量,这些倒也没有什么。”
宝玉的精神顿时一振。
虽他最初和墨玉相见时,便透过“不如联手”的意思,但他身在贾家,却还没什么能帮到墨玉的,反宗族得了一个大好处。
要是不能回报。他还真会心里不安。
“有什么事尽管说。”宝玉十分大方。
“第一,我是代父亲问的。”墨玉十分郑重,“现在那个老皇帝的身体。是不是已经不行了?”
问题是林如海的问题,措辞却绝对是墨玉自己的措辞,
宝玉也不在意,“……我隐约听见有这样的传闻。尤其是三月初的时候,连续几天早朝不升,颇有些传言出来。但宫里放出来的消息,却不说皇帝身体不好,反说是梁贵妃身体不好——就是原太子生母那位。且后来早朝重开,据说皇帝看着也没什么大碍。”
墨玉皱眉摇头。
“……怕只怕真是皇帝身体不好,如果真是那样。自然整个后宫帮忙瞒着。太孙继位和被忠顺篡位,那情形能一样么?三皇子的生母也死了。”
宝玉无奈道,“这个,我们暂时也管不着。我也确实是没确切消息,连我师傅都没有。但是看我祖母和师傅的意思,忠顺应该是不大可能篡位成功。否则那连续几次早朝不上,他们早就该大动干戈了,应该也是怕陷阱而不敢去试,是不是空城计吧。”
话虽这么说,他和墨玉却都知道,就算是不能篡位成功,引起大动荡,只怕却是切切实实的。
只因如今的情况,坐在位子上的皇帝太孙必然要尽可能的维持朝局平稳。
忠顺和皇帝太孙斗了这么多年,败则无葬身之地,却几乎可以肯定会狗急跳墙、疯狂反击不顾后果!
墨玉想想,先带过这个话题,又道,“我这里倒是有个确切的消息——那韩奇你还记得吧?我可以肯定的告诉你,他到了南方广州一带,投靠了号称‘海王’的孙觉,似乎已经得到了重用,就是不知道当初到底是谁帮了他……不过我怀疑,他的天赋应该在练武上,因为据说他能得到重用,就是因为武功奇高。”
“‘海王’孙觉?韩奇武功很高?”听见这个消息,宝玉的眉头一跳一跳的。
“看来你也听过这个‘海王’?”
宝玉摇摇头,“哪怕在京城,在某个圈子里,这也是个传奇人物。但我倒是不知道,那些传奇故事里有多少真,多少假。”
墨玉看他道,“我告诉过你,在后世我是个特种兵吧?虽然是技术型的,但也看过不少东西,我可以肯定,在这个世界能学到的武功,肯定比后世更强。至于具体是什么原因就难说了……如果你能学到,又大个几岁的话,我建议你往那边走走。沿海一带的情况……”
说起这个,墨玉苦笑道,“我想你已经知道,这个楚朝的时代近于明朝,很多困扰也是。北方有鞑靼,南方有倭寇。但倭寇的情况,又比北方的情况要复杂得多。就比如说那个孙觉,我就比你肯定,他是一边和倭寇打仗,一边又和倭寇有所勾结!”
听到这里,宝玉沉默了一下,却似乎并不惊奇。
过了一会儿,他才也苦笑道,“我在后世就知道了。明朝的倭寇,有时候根本就是沿海的某些大家族自己假扮的,或者自己引进来的。如果那‘海王’也这样,也不算稀奇。京城里同样有类似的猜测。”
——如今的他的交际圈。当然和原本的贾宝玉全然不同。
至少,薛蟠几乎从不和他往来,红楼原著里贾宝玉的好友,如秦钟、柳湘莲等,现在的宝玉连见都没见过。他现在所在的圈子,一样十分关注时局。
“只不过对京城来说,鞑靼几乎可以说是近在咫尺的威胁。南边的倭寇却远在天边。”墨玉颇有些不屑的接了一句。
宝玉有些锁眉的点头,无奈道,“是这样。其实我会关注这些,一来是因为以后的见识,二来也是因为我妹妹探春。南安郡王是太孙的人。现在就在南边领军……哎,我研究过,那孙觉只怕是和倭寇大战胜负的关键。那本书里,探春是要远嫁的……可朝廷又绝对不可能和日本那样的国家和亲,和亲这样的大事,也不是南安郡王能做主的。所以。要是按照原本的命运,探春有相当的可能,会被送给那个孙觉!”
说到后面。宝玉的语气已经变得相当之厌恶。
可墨玉的重点本来是在韩奇身上。
不料稍稍偏题之后,宝玉居然直接就给离题万里了,直接扯到了探春的身上去!
一时间,墨玉都有些哑然。
他倒是没有想到。宝玉除了自身的野心外,对贾家的几个妹妹,居然也颇有责任心。但他转念一想,却是觉得这未必不是好事。
对宝玉这个人来说如此,对他之前的想法来说,也是如此。
于是,在沉默一会儿之后。他拉回正题,“既然你有研究,我就不用多说了——那你觉得,要是当初有人帮了韩奇,并且指使他去投靠孙觉。这个人到底是谁,是什么打算?”
墨玉意味深长的道,“我不知道,你原本是打算进南军还是北军,就是想提醒你一句,有些功劳,可比单纯的军功要大。”
宝玉愣了一愣。
这才明白,墨玉说起韩奇来的真正用意。
“……你这是在帮我出谋划策?”宝玉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就算是联手,墨玉也未免太主动了一点。要说他是利用或者说想要害死他,宝玉都觉得合理一点。
可是,穿越者又不只是他们两个。
更重要的是,他完全感觉不到,墨玉有害他的意思,在他的身上,他虽然没感觉到福气,却也没感觉到祸患。
墨玉颇有些不以为然,“很奇怪?这还多亏了今天,现在这个贾迎春告诉了我一个事实。”
“什么”宝玉更奇怪了。
“你没看出来?”这一次,墨玉直接从座位上站起身来,挑起双眉,看着英气勃勃,他的语气却是嘲弄的,并且“大逆不道”,“来自后世的,有野心有抱负的灵魂,绝不会甘于被操纵。如果是男人,难道能甘于被皇权戏弄?……当然,你很可能还没想到这个问题。”
宝玉默然。
不错,红楼中贾家的覆灭,和近年来他看到的那些东西,就像是悬在头顶的利剑。他被逼着不得不奋起,能想到的,却也不过是避免贾家的悲剧结局。
他没办法像衣食无忧、前途无忧的墨玉那样,想得那么远。
不……如果他衣食无忧、前途无忧了,根本就不会有什么努力奋进的野心了吧?
可现在,或者野心已经在日复一日的努力的被培养起来了。
只是,现在虽然注意到了这一点,宝玉却是自己都有些不敢相信……
墨玉见宝玉一时沉默,却也不觉得奇怪。他知道,在这件事上,宝玉需要更多的时间思考。不过这不重要……
“这件事你可以先不考虑。之前你说了,你也想弄出点发明出来吧?只是没钱。恰好林家是有钱的。”
墨玉的表现,说明他已经完全接受了和宝玉联手的事实。
哪怕他一开始曾有不快。
“不管这世上是不是还有玄异,但科学法则依然在起作用……就算只是我的私心吧,有些东西,我想它们先在中国出现……你应该知道,如果外面的世界一如历史,那现在该在什么阶段。”
第一百零九章 一路同行(二更)()
对于墨玉几乎没有掩饰的雄心勃勃,宝玉几乎不知该作何反应。
但墨玉的问题,他在自己的心里确实是有答案的。
在这个时代,穆斯林帝国依然占据着世界上的最多的土地且还会继续扩张,华夏依然可以说是整个世界的经济中心。
然而……欧洲的文艺复兴即将开始,伴随而来的是科学的发展、工具的进步,大航海、工业革命……
如果撇开《红楼梦》这本书来看,置身于这个时代,置身于这个有条件可以领先世界一步的时代,一个男人,会没有想做的事情吗?
“……在《红楼梦》这本书里,玻璃镜、自鸣钟、西洋船模型,这些东西都出现了,似乎连老花镜也是,这个我倒不大记得清。”宝玉道,“但自我来到这个时代,这些东西我还都没见过、听过。大航海时代还没有开始,而且在欧洲,这些东西,应该也都还没有被发明。”
墨玉听他这么说,倒是笑了,“不过是作者的自我代入罢了。要是他在清朝见到的东西出现在这个世界里,我保不定倒是要想着出家去研究了。”
墨玉少开玩笑,宝玉不由一笑,倒没再分辨,红楼作者可能是有易混淆朝代。
之前的那些话,让他们真正的达成了某些共识,和第一次相见时相互试探的情形大为不同。
南边,韩奇和孙觉的事情,他们如今也多半是猜想,宝玉存了去看看的心思,但如今年纪尚小,却没什么好多说的。倒是说起技术方面的事情来,两人倒投了缘。
哪些东西是只要推动一下就能出现的?
哪些东西可能是需要长期投资、需要慢慢打基础的?
因宝玉自己没钱去弄。而墨玉又是个不大在乎钱的,两人倒是都没考虑商业价值,还真是只顾着技术上的问题和可能对科学发展的推动上去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嘛!
一时间,两人倒是说得极晚。倒是叫宝玉的小厮茗烟、锄药两个守在外面守得惊异异常(墨玉却是一个人来的,没带上小厮)。
期间珍珠见宝玉晚晚不归,不由得担心的来了一趟,可惜,茗烟锄药知道,宝玉虽然怜香惜玉,但在“正事”上十分严厉。却也不敢让珍珠进去。
珍珠确认了只有墨玉和宝玉在书房中说话,虽仍有些担忧,却也只得去了。
&
转眼间,已经到了黛玉姐妹离京回家的日子。
黛玉这几天几乎就是在数着回家的日子。虽她也知道。这次回去多半也不能待太久。且她们最好只在离开的前一天再来收拾行李——几乎收拾路上的也就好了。
但大部分的时间里,她确实都在琢磨这个。
往常知道回家的日子还远时也就罢了,她还能按捺得住不去想。可等到上路的日子已经近在眼前,她却忍不住时刻惦记起来。
在她的心里,总是转着前生时相隔半年的情形。
那时候听说父亲病重。仓皇上路,身边跟着的是贾琏——那时候她每日里惶惶不安,却什么也不可能和不相熟的贾琏倾述。且贾琏离了京,就和出笼的鸟儿一般,虽不敢耽搁行程。但有一日靠岸半天,他就领了两个歌妓回来。
她忍不住的使人去责问时,贾琏却漫不禁心的说,她父亲又不会出事,不用大惊小怪……
当然,那两个歌妓贾琏还是送走了。只因在确认了她父亲当真沉珂难起后,他有许多事要做……
而等到那时,她也已经再顾不上他。
她的父亲在那时惦记的东西太多,她也不得不为之尽力,只希望他能好一些……
幸而,这辈子也许有些事情依然会发生,最重要的事,却到底有了扭转的余地。
相比之下,贾家内宅的事情……
青玉还有看好戏的心理,黛玉却几乎是淡然处之。她和李纨本就是泛泛之交,对她后来自扫门前雪的行径也有些心寒,李纨和王夫人相争,谁胜谁负,她都不关心。从前生开始,她就没兴趣和王夫人在贾家后宅为了后宅的事情而争斗。死亡一次,并不足以让她改变本性。
不过,这一次出行的阵仗,却比黛玉初时预料的要大得多。
却是宝玉,不知如何说服了他师傅,又靠着他师傅说服了贾母,让贾母放了他出行——到南方游学。
贾母虽想着墨玉年纪已长,一人北上也没出什么问题,应该可以照看宝玉,但若不是广法大师说话,又哪里忍心同意?
宝玉白日里虽要习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