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黛玉于是也不多问,只是道,“那我们也不用急,宝姐姐可是要比我们远多了。”
青玉见黛玉这模样,也慢慢的镇静下来。
果然,虽黛玉和青玉两个是慢慢走去贾母房间的,但她们到时,宝钗还没有到,甚至连王夫人也不在。
两姐妹陪着贾母说了一会儿话,王夫人和宝钗才先后到了。
青玉这会儿也有感觉——贾母对她自然还远比不上对黛玉那般亲近,可和初见时相比,却也是亲熟太多了。而且,还是慢慢亲熟起来的。如今,至少绝不会说将她忽略,或者待她和待黛玉差异明显……
若是和宝钗相比,只怕贾母待她还要亲熟一点。
但宝钗对此却显然是没什么怨言。她来了以后,安安静静的朝贾母请了安,就端坐到了一边。
王夫人则似乎对自己被叫来有些不满。见宝钗一来,就问了她一些梨香院的事。
宝钗一一平稳的答了。
可贾母和司棋却也似乎都不是太着急。又过了一会儿,王夫人才明白了原因——自从有孕后便被勒令修养的熙凤,也出现在了贾母房里!
熙凤如今孕相已显,人是远不如之前那么张扬肆意了。她向贾母请安时,竟似乎也多了两分符合她身份的稳重。却是让人大为惊奇。
贾母对她倒是一如往常,语气温和的让她坐了。又命平儿小心看顾。这才对司棋道,“你且出来,将庄子上发生的事情详细的说说。”
听其语气,便是对贾母不很熟悉的青玉。也听出了两分欣赏来。
只是贾母似乎没注意到李纨还没来——当然,李纨是被请到宁国府帮忙去了。因熙凤有孕,李纨也不好推脱。
而司棋被贾母这么一点名,很快就站到了贾母房中的正中央,也不顾王夫人皱眉,脸上的神采飞扬,倒是让黛玉看到了几分“原本的司棋”的影子。
“是,老太太。”
司棋脆生生的应了一声,就道。“因老太太之前已经吩咐了。奴婢和二姑娘到庄子上的时候,人已经到了大半。虽还有那么十几人借口说东西郎伉笨重迟到的,多亏了老太太派的云嬷嬷帮忙,帮着二姑娘惩处了她们,又有二姑娘调度。等当天晚上,二姑娘说的那些工序,就已经各安其位了。”
贾家那些家仆的情形,在场有谁不知道的?
偷懒躲闲的、仗着年资脸面、亲戚而小觑主子的……真是不一而足。
司棋这番话说起来简单,可迎春做时……谁也知道不可能简单!
而司棋明明得了“细说”的命令,却这么几句话带了过去,可见这些话说的竟还都是小事!
熙凤就皱了皱眉,在椅子上的身子坐直了一点儿。熟悉她的黛玉光看她的眼神就知道,素来自诩才干的熙凤只怕是觉得,她受到了挑战。
司棋的声音,却在此时带出了两分紧张。
“本来二姑娘说,明日里让大家照常上工,晚上可以休息一晚。谁知到半夜时,庄子就叫人给围了。说是五城兵马司的人,疑心逃犯韩奇潜藏回京,在追击下藏到了我们庄子里。”
这么说,也就是昨天夜里的事。
而这件事……
听着也就让人觉得惊心动魄!
青玉更是不由自主的看向了黛玉——黛玉之前就说过了,一旦动用了朝堂或者军队,那就是大手笔了!
果然,黛玉的脸色也有两分凝重。
就连王夫人,她是对贾母的担忧颇有些不以为然的,此时也紧紧皱了眉,满是被冒犯的不满。
熙凤比她更明显。
她忍不住的就插了句嘴,“这五城兵马司真是好大的胆子!难道竟不知那是老祖宗的庄子?”
司棋闻言,朝熙凤行了一礼,道,“回二奶奶,当时就有人说了。可那位指挥使说,追缉钦犯,只要不是皇庄,就都不能免了搜查。”
熙凤大怒,“东西南北中,是哪边的指挥?”
贾母却挥手道,“且不说这个,司棋,你说下去。”
司棋就道,“听见那么说,奴婢们都慌了。二姑娘想了一会,却说总不可能有太多兵马。然后让奴婢们帮着简单的收拾了,自己走到庄园门内去问,开口就问指挥带了多少兵马。”
王夫人听了又皱眉。
司棋却隐有骄傲之意,继续道,“那指挥使说带了两百余人,又说庄子里既然有千金小姐,必然约束兵马,不使人冲撞。姑娘小声和我们说‘果然如此’,随即道,这庄中的人手如今便少说有三百,两百余人,连围庄的人手也显不足,若是进庄搜索,郊外黑灯瞎火的,如何保证那钦犯不趁机逃走?”
也怨不得司棋骄傲。
便是荣府的家仆,又有几个见过真刀实枪的?被切切实实的兵马一围,再被恐吓一番,倘若是普通的姑娘,便是不被吓坏,只怕也是进退失据。
就是问起“是否有公文”之类的。或者申辩,或者要求证据一类,只怕都无济于事。
可迎春却镇定若恒,竟一下子就抓住了重点,反过来那样诘问。
就是自视甚高的熙凤也不得不承认,便是自己在那儿,只怕也不能做得更好。当然。她更可能选择的做法是仗着贾家的势来恐吓。而不是立刻就想到。在天子脚下,就算是动用兵马干私活,但凡不是谋反,就不可能动太多人。
但听听这几天发生的事情吧!她虽在修养。却也不是一无所知。
所以……仗势恐吓要是不起作用呢?
司棋继续道,“姑娘那话,说得外面的指挥使也无言可答。姑娘就又说,既然说钦犯逃进了庄子,非要搜索不可,想来是有证据的。既如此,就请兵马点明灯火,在外围庄。 到天明时,再请找刑部的人到庄子里来分辨。若是一定要趁夜进庄搜查。又让钦犯趁机逃走。那她就只好请家人到刑部递状子,并问私闯官宅、纵逃钦犯等罪了。”
黛玉听见,倒是一笑。
旁的不说,那跑去围庄的人一开始就弄错了一件事——钦犯也不只是韩奇一个,为什么非要用韩奇的名头?
想来是因为那韩奇一案发生不久、闹得太大。又沾染了羽林郎的人命等事,天下知名、又容易让姑娘们害怕心慌吧?
若是那样想,也实在是有些道理。
可问题是,如果没有害怕心慌呢?
这迎春果然是个有本事的。
她以最快的速度抓住了这里最大的破绽——韩奇此人,又不是什么传说中的人物,认识他的人也实在是多!这就让人很难胡乱抓人冒充!
只是……
贾母忽然开口道,“迎丫头也算是胆大了,更难得的是明白事理。可这世上有那么一起子小人,反而是听不得‘道理’二字的。那指挥使就没有狗急跳墙?”
贾母虽看着没有什么怒气,可是这词儿用的,实在是又粗俗又刻薄。
司棋听着也不由得一笑,“奴婢也不知道,但二姑娘想来也想到了。二姑娘那么说了以后,外面好一阵子没什么声音。二姑娘又道,为防那韩奇狗急跳墙,在庄子里闹起来,庄子里也该有些举措。便命奴婢们跟着她回屋,先将姑娘的屋里查探一番。然后,一等丫鬟和教引嬷嬷陪着她在屋里,二等、三等丫鬟围在外屋。庄丁再将女眷围起。又说请云嬷嬷拿着名册,自己先对对人,即免得女眷受冲撞,也免得那韩奇害了人还不知……姑娘还说,就是那韩奇真已经害了人,贾家也要将帮助朝廷捉拿钦犯作为头等大事,不可自己慌乱,让钦犯逃走。凡是受害的,贾家必然厚待家人。”
贾母听了,就又叹道,“倒是难得,这般行事有度有节,深明大义。我以往竟是小看迎丫头了。”
司棋一脸的扬眉吐气、与有荣焉。
只因她们这些丫鬟的名节,也是和姑娘们联系在一起的。
黛玉宝钗等也暗暗点头。
迎春那般丝毫不慌乱的布置一番,只要那命令能被执行个六成,就是那五城兵马司的人真的闯庄,也很难坏女眷的名节了。
何况,迎春早有一番整治,又先用道理噎住了那指挥使,再一番恩威并用,厚抚之言隐藏威胁……
想来那命令被执行个**成,也是可能的。
而五城兵马司那边,兵员都是附近的人丁,家眷等俱在京城。被迎春那么一说,就是指挥使依然不依不饶,又有几个兵丁能不害怕的?
倒是迎春若是一开始畏缩着不出头……
想到那样的可能,黛玉宝钗就暗暗摇头。
青玉更是听得十分起劲。她如今觉得,只要学好了,贾府如今的情势,倒不用担心深闺无聊了。
当下就忍不住问了一句,“那后来呢?那指挥使后来怎么说的?真找到了韩奇不成?”
“当然没有。”司棋忙道,“姑娘领着我们回房照章行事后,外面很是闹了一阵。然后那指挥使就听见消息,说追查到了韩奇的踪迹,并不在那儿。”
熙凤轻哼一声,忽地问,“说了这么多,如今你都回来报信了。别的不谈,那指挥使到底是谁,知道不知道?”
ps:
今天是三八妇女节,不知道有多少位读者过了这个节日?
祝大家节日快乐!
第一百零一章 心气自高()
熙凤是个不肯吃亏的。
虽迎春的表现让熙凤有些忌惮,但这到底是庶妹。与迎春的才干相比,熙凤更在乎欺上门来的人。
尽管那人已经被迎春“击退”,可光凭人敢领着兵马围庄,熙凤就能想到背后深深的恶意。
可是,这事情一结束,天一亮,司棋就被派回来禀告了,她哪里知道指挥使是谁?
迎春之前怕多生枝节,甚至根本就没敢问!
因此,原本还是一脸飞扬的司棋听熙凤这么一问,就稍微有些苦了脸,“奴婢不知。只是二姑娘说,虽人不是很多,可既然连五城兵马司都用了,怕家里出什么事。要奴婢赶紧回来。”
贾母则忽然笑道,“你也莫要追问这丫头了。凤丫头,你可敢和我打个赌?”
熙凤一愣,忙也笑了,“瞧老祖宗说得这话。孙媳妇什么时候能赢得过老祖宗?老祖宗这莫不是往孙媳妇的钱袋子招手呢!”
贾母的脸上,却全不是开玩笑的笑意,只道,“谁说要和你赌钱了?我就是和你赌,昨儿那疯马撞车的事,查出来的结果,必然和昨晚上围庄的那个有关。”
熙凤一愣,随即倒有两分懊恼。
这身孕是她期盼已久的。可如今因这肚子,真是有太多事做不了了。而贾家现在这情势,有多少能做的事儿啊?
不过,懊恼也就是一会儿的事。
熙凤还是迅速反应过来,笑道,“那事儿孙媳妇不清楚,可不敢和老祖宗赌。不过我也是傻了,这事儿还追问司棋做什么?去递个帖子,问问那钦犯的事情也就得了。我们家的姑娘受了惊吓,难道还连问一声也不成么?”
这倒是事实。
贾母就朝一边道。“去东府那边,把琏哥儿叫回来,这事儿让他去办就是了。东府那边的事情,也不用他总守在那里,事情还是要有人去做的。”
司棋就没大听明白这其中的机锋。
但等贾母说到这儿了,她还是忍不住问了声,“老太太。二姑娘那儿……”
贾母笑道。“她不是做得很好么?你也别为你姑娘担心,这事儿可一不可再,不会再有了。至少短时间内是。不过,我还是多让几个家丁跟着你去就是了。还有。云嬷嬷即已经回来了,也让她休息一会儿,我让朱嬷嬷陪你回去。”
司棋一听,顿时大喜,忙替迎春谢过了。
毕竟,谁不知朱嬷嬷才是贾母身边第一人?有她帮忙,自家姑娘做起事来更得心应手不说,再有什么意外之事,朱嬷嬷也肯定比云嬷嬷更能镇得住人。
本来她还以为能多派些家丁就是极限了。更何况。东府那边还出了事……
看来。果然老太太是更看重她们姑娘了!
司棋也不掩饰自己的喜形于色,但很快还是问了句,“老太太,东府那边,二姑娘是不是……”
似乎连大老爷也去过了……
贾母却摇了摇头。“过几天再回来就是了。”
——想来这次,已经出过手的太孙不会再不闻不问了。
&
待得司棋离开了,贾母才对着几个姑娘感叹道,“我还说你们年纪小,如今却是一个个都能顶起事来了,可见祖宗还是庇佑贾家的。”
王夫人欲言又止。
按说,如今的姑娘们该是都算她教养的。
但要说迎春的那番举动是她的教养之功,哪怕是王夫人也没那个脸皮。再说了,刚听见司棋叙述时,她一听迎春亲自应对,可就有些不快。
再想想之前的事……
王夫人觉得很有些意兴阑珊。
长子早逝,剩下的一儿一女都更亲近祖母。如今,似乎所有贾家姑娘都又要往贾母那边靠过去了。
可要她来说,姑娘们若是谨守闺阁,和其他大家闺秀一样足不出户或者出门带够人,再或者不要单独出门,哪里会有那么些要姑娘家抛头露面的事发生?
只是如今到底不好明面上顶撞贾母。她忍了那么些年,做姑娘时的响快性子近乎全改了,哪能功亏一篑?
王夫人既然不乐意再听贾母的赞许等言,就干脆借口家事告辞。
贾母看她两眼,倒也不挽留。
等王夫人走了,才又对着外孙女等说道,“这几日东府那里忙乱,你们大嫂子少不得去帮忙。你们也没了领着做针线的,便自己找事情打发时间罢。到时候我让云嬷嬷教你们些东西。你们年纪小小的,那边又毕竟是白事,也不用再过去了……就是你们三妹妹四妹妹,本就受了伤,我也不让她们去。”
贾母到底近乎明示了。
黛玉觉得,这话儿多半是冲着自己说的。
不过她也确实是不打算去趟东府的浑水了。至少她没那个兴趣去追究,东府那边真正的邪祟,倘若不是事先安排的话,到底是谁动的手?
因此,黛玉和宝钗青玉一样没吭声。
&
既然被叫来了,连着宝钗在内,几个姑娘也就都陪着贾母用了午膳,这才一起告辞离开。单留了一个熙凤,仍在贾母那儿。
待得出了贾母的门,宝钗就道,“我想去看看三妹妹、四妹妹,两位妹妹是否同去?”
探春惜春都在半真半假的养病修养,为了把面子做足,贾母自然没叫上她们两个。
不过,看贾母叫她们来听就知道,这事儿迎春做得真漂亮,应该是会让她们知道的。宝钗看着是想她们去说,或者也可以讨论一番?
黛玉想想,就道,“一起去吧。往常也不知二姐姐竟有那样的胆魄。我们这儿光是想想,就很是心惊了。”
宝钗听了,不以为意。
她觉得,黛玉的胆魄也是挺惊人的。
虽面上稳重和平,但宝钗心中其实素来自傲。打小儿她见的亲朋。无论男女,若说聪明大方,沉稳广博,宝钗自觉没有哪个能比得上自己的。但到了贾府之后,黛玉迎春却是先后让她吃惊。
哪怕这其中有贾母的教养之功,也还是让宝钗的自矜之心收敛了不少。
幸而……
应该还有学习、追赶的时间。
因想着之前的事,几个姑娘们颇有些相对无言的一路到了贾府正院。正要一路往探春、惜春住的抱厦走过去。谁知却见借着家事离了贾母房中的王夫人正站在回廊之上。与一个小娃儿说话。
几人看见,都略有些诧异。
青玉更是首先说出来,“是兰哥儿。他竟然没去上学?”
黛玉笑道,“你忘了?因着东府的事。族里都去帮忙,族学暂且休课了。”
连着李纨都被请去了东府,贾兰自然也就无人看管了。至少在李纨房里,没有能自作主张的丫鬟。
小孩子好玩又是天性,无人管束,出来玩耍也十分正常。
而碰见祖母,被祖母留着说话,就更是正常了。只是,王夫人既然在外面。几个姑娘难免又上前拜见。
听见她们来“探病”。王夫人不过略点了点头。
倒是贾兰,他的年纪和惜春差不多,却全没有惜春那样的“早熟”,一双眼睛十分好奇的往黛玉三人和跟着的几个丫鬟身上转了一圈,透出一股机灵又单纯的劲儿来。随即却一板一眼的问王夫人,“三姑姑、四姑姑都病了吗?兰儿竟不知道。”
王夫人的脸色平和,“也不是什么大病。且你小孩子家家的,也不用关心这些事。”
贾兰就点点头,道,“母亲也这么说。她去了东府,也不带兰儿去。”
王夫人忙道,“那自然更不是你该去的地方!”
贾兰道,“可我听说,贾菌就能去。他和我一般大。”
王夫人近乎微不可查的一皱眉,“贾菌是谁?”一边又见黛玉等站在一边,忙挥了手让她们自去。
贾兰也不理论。
“贾菌和我一块儿上族学,我们都坐一起读书,进度也差不多……”
远远的,贾兰稚气的声音还在传来。
青玉远远地听见了,摇头笑道,“到底是差了一辈呢。宝玉和姐妹们都好,连和史大姐姐关系也好,兰哥儿听见他两个姑姑病了,却也不放在心上。”
她倒是有些可惜。
毕竟贾兰年纪小小,却似乎有着和年龄相符的天真可爱,这在贾府是十分少见的。
黛玉却蹙了蹙眉。
李纨至今都还在装木头人,迎春的胭脂铺子她有过动心,但似乎还是觉得守节的名声及儿子重要,没有怎么过问。
但黛玉记得的,是前生宁府败后,连着荣府也一片风雨飘摇时,李纨带着贾兰在稻香村里闭门不出的情形。
和惜春的决绝出家,是何等相似!
可是……
贾兰可是她二舅的嫡孙!那时候,他二舅对宝玉百般厌弃挑剔,对贾兰却是溺爱无比的。
不过,这一辈子,只怕这些事都不会发生了。
黛玉虽想起这些事,却到底没说什么,连着之前的偶遇也飞快的放到了脑后。一边算着信送出的日子,算着回家的日子,一边跟着宝钗和妹妹去找了探春和惜春,说起了之前听说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