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滦闻言很是惭愧,但还是认命的道。“当初韩奇死前,就说以你们的秘密换命。贾二姑娘并不比韩奇……”
那是,迎春是比韩奇强多了。
倘若她下定了决心去帮忠烈亲王府,能造成的麻烦,也肯定比韩奇大得多。哪怕和韩奇比起来。迎春那算是手无缚鸡之力。
宝玉的脸色数变,再想想高人保护一词,“这是说,迎春和向怀衍本来就有私情?”
张滦有点儿奇怪的看他一眼,反问道,“你不知道?”
宝玉的脸瞬间黑了。
张滦心平气和道,“我没弄错的话。你们几个,应该都受了通灵宝玉影响,是有些特异本事的。韩奇武学天赋惊人,清之兄在国子监成绩出色,也不只是因为用功吧?那么,贾二姑娘是什么能力?我看她办事自信得很。”
墨玉默默无言——我本来还以为这是穿越必带金手指来的。现在想来。真傻。真当这是穿越居然还是受了那些东西的影响……
宝玉的脸黑得很。不过,虽他万分的不待见张滦,这会儿也只好道,“是听心……她能从别人的话里,听出这人的真实情绪。”
黛玉叹道。“原来如此。”
这就是迎春自信满满要嫁给向怀衍的根本原因!这种能力,不说旁的,用来挑夫婿,倒是合适得很。
黛玉又转头看看青玉。
青玉万分不安,“我的能力没什么用的……就是,就是能把自己想的东西用合适的语言表达出来。”
墨玉的脸也一黑。
果然是好没用的能力!不过对青玉这个笨蛋来说,还是蛮合适的。
而在书桌后的林如海又是另一种感想。黛玉那一问,真是自然而然啊!看起来,这辈子他们也见过面了?而且,从那两句话也看得出来,这如今叫做张滦的小子,明明在他面前还挺稳重得体的,被黛玉一问,竟然立刻就忐忑了。而且,似乎还有点愧疚?
不过,林如海还不至于在这种场合质问自己的女儿。他看在眼里,也只是心中叹息。再者,他找张滦来,想要确定的不过是那通灵宝玉的事情罢了。如今既然已经确定,林如海却也要好好思考一番,可没有和这些小家伙在这会儿深谈的意思。
只问如今贾家迎春的事情,林如海已经把前后两个外甥的品性给摸了大半,当下就兴致寥寥,道,“行了,你们有什么话,到外面去谈的好。黛玉你留下一会。”
墨玉和张滦都知道,林如海此时的心情必然复杂。尽管宝玉和张滦有点儿两看两相厌,这会儿却也不敢多做打扰。当下除了黛玉,几个人对望一眼,都走了出去。
墨玉走到门外,下了台阶,就笑了笑,道,“不妨到我的书房坐坐?当然,青玉你要是嫌无趣,便自己回去吧。”
青玉果然无趣的瞥了他们一眼,掉头走人了。
其实她对“新旧宝玉”还是有些兴趣的,但他们说起话来七拐八弯的,她也真是懒得听,何况墨玉还摆明了不欢迎她!
黛玉站在书房内回头看见了这一幕,却是微微摇头——她敢打赌,他们会不欢而散。
林如海轻咳一声,于是黛玉有些奇怪的转回头去。
林如海少见的欲言又止了片刻,这才摇摇头道,“你之前说,现在花苑那边,那个叫俩俩的丫头,其实才是真正的贾二姑娘?”
黛玉点头。
林如海沉吟着道,“这番话是不能对人说的。不过,既然如此,也不好折辱了她。你本来是怎么打算的?”
因之前并未直接说起迎春之事,黛玉略想了想,就将上一世迎春嫁得中山狼,一年遍被折辱而亡的事情给说了。毕竟在之前,说得都是大关节处,细处并未深谈。
等说完了,又反问林如海道,“父亲,你看,她是知道自己曾嫁了什么人的,既如此,如今可该还回那府里去?”
林如海虽也久在宦海沉浮,悲惨事也不知听了多少。
但听得黛玉所说的这一事,却依然脸色阴沉。不是说他以前不曾见过比迎春原本的夫君孙绍祖更不堪的人,而是在那个“故事”里,贾家作为娘家的不作为,实在是令人不满!
虽林如海以往便与贾赦关系称不上好,但真没料到贾赦会做到这个地步。
——若光从这个故事来看,迎春不管娘家,自己谋划婚事,简直都成了情有可原的事情!
林如海自然不至于迂腐到说俩俩还该回孙家去,甚至,他也不会觉得,俩俩该为了这份婚约守节。倒是黛玉的这一反问,让林如海深深觉得,这女儿不愧是最贴心的,只怕只有她看出了自己最在乎的是什么!
而且林如海还有点纠结,“我隐约记得你前两日说过,这俩俩如今就想平安一世?”
说起这个,黛玉也有些哭笑不得的点头,“我问过她几次了,她都说嫁个忠厚老实的丈夫就好,看来是认真的。”
林如海连连摇头,但还是道,“以往我们不在京城也就罢了,如今为父致仕后也打算在京城留上几年。既如此,将她留在贾家做管事的终究不好。莫若如此,你先把她接出来,送去朱鹮那儿,只说做工还好些。等到她自己有了中意的,你再出钱,给她盘个店。就说放我们家名下,我们不管就是了。”
黛玉应是。
林如海还是想得周到的。这京城里,抛头露面做生意的妇人倒是不少。只要让人明白了后台,也不至于吃了亏去。且终究是当家做主。只是难免还要给她配上能干的人。
黛玉自己本来也有些打算,但到底还没施为,主要就是因为她做了出来,就难免要惹得父亲怀疑。父亲自己开口,那自然是最好不过的。
林如海说了真迎春的事——虽不争气,但好歹是个可怜的。他又想了片刻,终究还是对黛玉道,“你也先出去吧。为父要拟份奏章。”
黛玉一怔。
她确实是最了解自己父亲的,一听这话就明白了,父亲已经做好了决定!
虽然她觉得他终究会这么做,可这么快……
黛玉到底也没说什么,行了一礼,便出门了。等到走出书房的门,这才伸手替父亲将书房门关上了。她看到,父亲已经亲自磨墨。黛玉轻叹一声。
走到阶下,黛玉这才对雪雁吩咐道,“你去看看兄长那儿有什么需要的没。”
雪雁见黛玉如此明目张胆的打探消息,惊诧的张开了嘴。但她听话得很,立刻就领命去了。却还没等黛玉回到房中,雪雁便也回转了。这会儿,她比黛玉吩咐她时,还要惊诧不少,“姑娘,我才去便听说,张公子和表少爷都告辞回去了。”
这可真是……
知道会不欢而散,但没想到这么快!
第三百一十六章 意外()
宝玉匆匆而来,后来又和张滦一样匆匆而去,林家的下人们也不傻的,就有不少人知道这表少爷和少爷的新朋友并不合。
而那原因似乎也不难猜——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嘛!
京城里素来是两人并称,将两人拿来比较的也不少。客观的说,宝玉年纪尚小,并未入职,能有那么诺大的名气,和张滦的关系不小。但要说因此反而闹了矛盾,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不是?
只是,知道归知道,林家的家规严厉,倒是少有下人敢在背后里议论这些杂事的。
倒是张滦事后对黛玉评价了一句,“反正这几年他们不会互相作对。等再过上几年,张清源还能不能被他找到还是个问题。”
原本的宝玉能够提供的“原本发生的事情”,自然是更多更足。虽然后来他也落魄了,但那些轰传天下的事情,他总是知道的。
比如说,他就知道,弘治帝在黛玉去世后,到底做了什么。
要说这位雄心壮志的帝王,恼羞成怒也好,一鼓作气也罢,确实是为地位、为“趁胜追击”而不要脸面了——现在从穆逸兰的事情上也可看出一二。
他在贾家败落后,至少做了两件事,是当初的宝玉也没法不知道的。
其一,他将南安郡王也给抄家后,以“安海公”的爵位,招安了海寇孙觉。
其二,他将一个父兄皆不成器,也不知道从哪里翻出来的适龄宗室女封做“安和长公主”,远嫁鞑靼!
但是,不要脸面和破坏祖制,也确实是为他争取到了时间。虽然宝玉没看到最后,但在暂时安定了南北之后,借着忠顺王叛乱的余波,应该是能将忠烈王府连根拔起的。
而这些事情就算是有所变化。墨玉也还是能认同黛玉的看法的——这一切肯定都要从对鞑靼的战争拉开序幕。而这场战争,又至少要受到国内天灾的影响。
至于国丧,这个会不会“如期发生”,倒是两说的事。
宁荣两府的命运。则也要等到忠顺忠烈做最后一搏之后,才能基本确定。对于这些可以说已经堕落的勋贵,弘治帝如果想要铲除,那么必然是会借着这个机会下手的。
那会儿若是不动手,之后就不至于轻易动手了。【s。 】除非又有哪个将领功高震主。
所以,墨玉的意思也很简单——
在贾家的命运决定之前,宝玉当然不可能彻底和张滦这个最大的援手真正反目。但在那之后……墨玉显然对宝玉的人品抱有一定疑虑!
这其实从墨玉另一句有些意味深长的评价中也看得出来。不过,这话他却没有说给黛玉听。
在张滦造访之后,林如海就称病再没有去上朝,不过。倒是拉着墨玉说了好几次话。其中一次,墨玉就这么告诉林如海——
“韩奇和宝玉,原本都肯定是小人物。不过,宝玉的见识,还是该比韩奇多些。”
这话的背后涵义是——
所以这两人都不曾修身养性。容易败给风流阵仗,都一朝得志,便易狂妄。可话说回来,这却也是墨玉最放心的地方!
韩奇不说,宝玉这个人,目前是还有个贾家的覆亡之灾在头上悬着。
一旦等他家族安康,功成名就。他的“反心”只会比他更重!
另一边,黛玉要是有了空暇,也会去听几句“父子谈心”。她知道,她父亲是谨慎之人,虽是信了墨玉的话,心里有了打算。可也正因如此,必然对墨玉所说的“后世”十分深究。不是质疑什么,而是一种治学的态度。
她自然也不急,就按部就班的坐着自己的事情。
在年前一段时间,林如海以久病为由。第一封致仕的折子已经递上去了,理所当然的被驳回。随着慰问的折子而来的,是一大堆养生的药物。
看似盛宠,然而,圣旨上先是大夸林如海的往昔之功,后是让他好好养病,早日回归朝堂效力,却一没有派太医前来诊治或者说走过场,而没有怎么表达皇帝的殷殷期盼之情……这背后的意思还要说吗?
林如海接旨的时候,都难免心中暗叹,皇帝的心胸,委实不够宽广。
——你说做臣子的都那么知情识趣了,你写圣旨写得漂亮点儿不成?写得再漂亮点、委婉点,好听的是你自己的名声!如今虽未直说,真情却也跃然纸上。对我这边幸灾乐祸的固然会有不少,但你以为你能留的名声就能好听了?
跟着接旨的墨玉则更是不屑。
结合自己所见,及黛玉张滦所说,他真是觉得,弘治帝能够在之后的纷争中取胜,仅仅因为是皇帝而已!
可因为是皇帝,哪怕心胸不广、急于求胜,还近乎卖国求稳,却依然能赢……这个年代皇权的力量,就委实强大稳固!
总之,估摸着到年后,林如海再递两三封请退的折子,也就能顺利致仕了。只是在这期间,既然称病,林如海也只好窝在家里哪里都不去。若不是有墨玉那边的信息要消化,林如海还真撑不住。
而且,他也不是对墨玉偏听偏信,墨玉的话又只是一家之言,在墨玉学习的时候,林如海有时候还会把青玉叫过去,问后世的情况的。
不管怎么样,做戏做全套。
林如海既然说自己缠绵病榻,哪怕有再多人知道事实压根儿不是那么回事,做为儿女的,也没有在这种时候出门交际的道理。
甚至因为林如海是唯一的当家人,林家这个年都少采买了不少年货。对各家的年礼都斟酌着减少了不少。
等到迎春出门的那一天,林家更是没去任何人。
不过,正旦这一天,黛玉还是还是要出门的。
这桩事,也是黛玉得了个“县主”的封号后,最为讨厌的麻烦。可惜无可避免,除非到外地去。
一大早起来,黛玉就在紫鹃和雪雁的帮助下,按品盛装。早早的坐车出了门。可宫门前依然已经远远的停了大量的马车,黛玉不过只是一个小辈,自然免不得又早早下车,带着容华步行前进。
这样的场合,自然是带容华的。
而比黛玉到得还要早的,倒是十分混杂。既有官员诰命,也有宗室命妇。黛玉粗粗的扫了一眼,品级冠服一样,难免让人花眼。不过,宗室和诰命还是很好区分的。
除了衣装上有分别之外,宗室们还要带上更为宗女,而诰命们,一般却是不能带上后辈的女儿家的。再者,他们一般也不会站在一块儿。
别看如今宗室里有实权的少,作为太祖的后代,宗室们从来都认为自己更高贵。
她们不知道,不少清流家的姑娘,想法却也是自家更为高贵!
黛玉虽然不是其中之一,却也不会去和宗室女们混在一起。是以,虽已经来了一年,那次她却是孤零零的一个。不过,黛玉这会儿略有些诧异的事情是,这一次她目光一扫,却很快就发现了异常之处。
不少诰命夫人,竟是带着女儿的!
“那不是林姑娘么?”次辅宋家的宋夫人看见黛玉,热情的招呼起来。
宋夫人是诰命夫人里始终对黛玉保持热情的唯一一个。这其中的因由,完全可以追溯到当年的群芳宴上。黛玉算是很帮了宋夫人如今带在身边的宋清涟,宋夫人也就一直都对她态度热情。
而宋清涟和她的表妹宫萱,在那一次的群芳宴里,可以说都是名节有损。被劫持的宫萱似乎很快就被她父母接走,匆匆嫁在了外地。而宋清涟,宋家当然也可以这么做。不过似乎因为宋清涟受宠的缘故,黛玉这两年并没有听说宋清涟出嫁的消息,显然是耽搁了下来,等着当初的事情淡化。
只是这么一拖好几年,能选的好对象自然也就少了。
黛玉却不知道,为何这会儿宋夫人会带着宋清涟过来——正旦朝贺,只是个过场而已啊!而且还是累死人的那种。就算是太妃皇后召见,也顶多就是见上一面的事情吧?
想虽这么想,黛玉还是顺着召唤走了过去,端正的行了一礼,又看了看道,“宋夫人这是又要两份儿一起拜了?”
这是指宋老夫人没来的事。
宋夫人点头道,“这是皇上、太妃的恩典。林姑娘的外祖,今儿不也不用来?”
黛玉的目光微闪,却点了点头——“年逾花甲,可在家休养,不参加正旦朝贺”,这样的圣旨,可是出自太上皇之手!没看从她进贾家起,贾母就年年都在家享福了?
“不过,这次可不是我两份儿一起拜。”宋夫人指指宋清涟道,“还有她呢。”
听见说起自己,宋清涟福了一福,有些复杂的道,“见过义静县主。”
因穿了冠服,黛玉只是点点头,并不掩饰自己的疑惑,“今儿的朝拜,似乎与以往不同?”
宋夫人的眼神,却也有些复杂,“可不正是如此。也难怪林姑娘你不知道,听说林大人最近都病着。这且不说,我们这些人看做是福分的事儿,林姑娘却先给回绝了呢。”
先给回绝了,太妃……
黛玉的眼睛一瞪。
难道说太妃居然真的会糊涂到,选重臣之女进宫,或者以重臣之女,联络宗室!?
第三百一十七章 陷阱?()
黛玉熟读史书,知道“祖制”这种东西,从不是真正一成不变的。其他不说,开国之初的情况,开国百年、开国二百年的情况,能一样吗?
这种东西是否能够维持,一是看有没有人想要改变,另一点,是看会有多少人反对!
召朝臣的女儿进宫,会反对的人有多少?
黛玉想想,忽地发现,朝臣之中,只怕会反对的人并不多!皇宫朝廷,当然都知道外戚若是坐大的危害。不过,这世上想着能走后宫捷径的臣子绝对不少,甚至包括许多高官显贵,遑论勋贵。而皇帝么……皇帝显然也不是什么坚持祖制的人,很难说他会怎么选择。
许是黛玉这会儿的表情太明显了,宋夫人看了出来。
当然以黛玉之前被召见时遇到的情况来看,她会有那样的疑虑是很正常的事。宋夫人就笑道,“其实也是难说的事。林姑娘你也不是不知道,当初猎赛出了事儿,后面的影响那般大,也不知道耽误了多少姑娘公子的好年华。有那么些事儿缠着,也少有人考虑那些。如今事情了了,听说太妃娘娘让我们带上姑娘们来,又说日后要在仁寿宫,召些姑娘公子办些文会,难免多些猜想罢了。”
黛玉自然点头。
那一次的猎赛,皇帝遇刺,这也就罢了,主要还是元春那边太多姑娘出事了。就算是黛玉所在的那边,也有那么几个。
撇开被掳走的,抛头露面的、丢丑的也相当不少。虽也因为法不责众的关系,除了那几个被掳走的姑娘,其他的姑娘都不好说闺誉受了多少损害。但若是细细打听起来,那些宗室、勋贵家的姑娘在猎赛时的行径,却未必不会对说亲的人家造成影响!
虽黛玉并没有怎么关心这方面的事,但如今这么一想,却立刻就有了结论。
只怕因此而被耽搁的姑娘真不会很少。
这其中甚至有不少宗室女!
如今皇帝的位置渐渐稳当。南方的事情也告一段落,是该平息影响的时候了。就和迎春的事情一样,“赐婚”实在是个好名头。
不过,太妃出面。这到底是不是皇帝的意思难说,最终会变成什么样子,只怕也难说。
黛玉想着自己在太妃面前说的那番话,心中料想这事儿与自己没太大关系,就只是笑笑,没有再就此事说下去。宋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