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刚刚接管部队陶明章正在着手应对坂垣的进攻,他手上只有黄天仰和何必胜的部队,可以挫败日军第八师团。类似的半岛作战,没有太多花样,狭窄正面和大纵深是进攻者的噩梦,所以他们必然会想到以一次两栖登陆,来截断防御者的退路。
不过,褚亭长离开前,给他留下了秦小苏。秦小苏帮助他利用无人机观察敌人的行动。
陶明章一屁股坐到显示器前,几乎被这种技术迷住了。他以前从未想过,敌人的部署可以在自己眼前一览无余,甚至使用屏幕一侧的+号还以放大倍数。
“敌人已经登陆了一万六千人。他们在侧翼部署了战防炮,等着我们进攻。”秦小苏介绍道。
“这样我们就只能绕过去?”陶明章谦虚求教道。
“恐怕不行,你可以利用线条工具,计算敌人海上火力覆盖范围。你看,这些区域,全在敌人火力射程内。”
“太神奇了。”
“暂时,只能越过敌人,在其通道上,进行防御。”
“那就让黄师长来坚守防线”陶明章移动画面,观看密密麻麻的敌人正在搬运海滩上的物资,因为缺乏港口,所以敌人的重武器无法卸下,只能用小艇运轻武器,看上去,他们装备了大量战防炮和单兵反坦克无后坐力炮。日本人对空心装药破甲技术的掌握,比原来的时空要早,并且第八师团士兵手上有了一种超口径的,很类似rpg2的武器。不知道是日方穿越者的关系,还是从德国方面得到的技术。另外还观察到,敌人用小艇运输上岸的,还有一堆奇怪的金属箱子,箱子很大,但是带着轮子,单兵可以拖动,无法识别是什么东西,也许是工兵用的炸药。
陶明章的全面防御的命令迅速下达到黄天仰那里。要求他在预定区域利用地形建立防线,阻挡日军向西挺进。黄天仰的203师利用机动能力,挡在了敌人前。
黄天仰对于单纯的防御命令,并不太买账。尤其命令是陶明章下的。所以,他有些阳奉阴违,偷偷留着预备队,随时准备进攻。他的小九九,当然通过无人机,被看的一清二楚。
横山静雄师团长,原以为进攻会很简单,因为敌人主力远在曼谷,他占据了180公里的领先距离,但是就在他建立桥头堡,等待后续部队和物资上岸的时候,曼谷之敌开始调动。他的部队,碍于潮汐,上岸速度时快时慢,而敌人则乘着卡车,迅速运动到自己前方。
早赶慢赶,横山还是晚了一步,被中国军队抢占了进攻通道上的碍口。他亲自到前线,研究敌人草草建立的防线,希望找到突破口。
他注意到,对面的指挥官,行动颇为果断,竟然在一些关键通道,用卡车进行了堵塞,虽然脆弱,但是抵挡步兵已经足够了。他没有卡车和骡马,来迅速移动笨拙的战防炮,不过他有了一些新式的武器,可以摧毁这些简单土木防御。
他的特别分队,奉命进入前沿。第8师团士兵,好奇地看着那些奇怪的金属箱子。
特别分为每两人为一组,开始组装这种十分轻便的遥控火箭。士兵将这种导弹取出,装到发射箱上导轨上,然后连接上导线。然后导弹就可以搬上发射阵地。
发射过程并不复杂,只需在视场很大的2。5倍标准镜内找到目标,然后就可以发射,并遥控这种导弹。导弹图纸来自于前苏联的at…1反坦克导弹,当然做了一些改动,增加了弹头装药,减少了导线长度。
牧野的自动驾驶控制体系成熟后,海军和陆军同时开始着手这方面研究。但是技术路线不同,海军走了无线电指令的路线,而陆军走了更简单的线导遥控路线,但是由于线材质量不过关,所以射程被控制在了一公里内。再远,导线必然会扯断。不过陆军觉得,减少射程也不失为好事,因为可以增加弹头重量。现在,横山中将无需笨重的火力,就有把握砸开进攻通道。
黄天仰的士兵正在进行土工作业,等待敌人进攻。看上去日本人那边不紧不慢,似乎在等战防炮就位。203师渐渐打出了经验,日本人的进攻僵化、单板,很少有变化。
一辆半履带车在前沿横向移动,进行火力侦察,一般情况下,敌人的机枪火力伤不到它。半履带车上的机枪开始向日军阵地射击,引诱敌人隐秘阵地开火。
一簇橘色火焰,贴着地面晃动,如同一只乱飞的萤火虫。
目镜后面的日本射手正试图通过不断地修正,控制这团火焰,撞上敌人。这种导弹的气动布局,可以保证它基本平行与地面,但是在左右方向上,飘忽不定,这需要操纵者来修正。
导弹的速度很慢,转弯过载很小。按照陆军的实验结论,角速度过大,或者持续地转弯,都会导致导弹因为不明原因失控。所以射手不能将操纵杆压下一方,只能轻轻,间歇敲动它。导弹在每次小幅度转弯后,由于布局上的横向静稳定性,会自行修正坡度,不至于失去升力坠落。当然,对于操纵者来说,这样的,间歇施加指令的操纵体验,绝对是噩梦。
891第一条锦囊()
导弹可用的角速度非常小,要追上半履带车,就有些困难了。尤其导弹的瞄准镜放大倍率较不足,而导弹自己则一直在无规律的晃动。
后世的优秀导弹,无论是激光驾束还是半主动激光制导亦或者角度跟踪,射手都只需专注跟踪目标即可。而这种原始导弹,想要攻击移动目标,需要同时跟踪目标和导弹,并施加修正,难免要让射手手忙脚乱。
半履带车后车厢士兵注意到,那簇火光向自己靠过来,用力敲打驾驶室顶部。这是一个约定的信号,告诉驾驶室内,视野狭小的驾驶员:赶紧逃离。
驾驶员并不知道实际情况,他以为是发现了敌人战防炮出,于是按照规避战防炮方式迅速踩下油门逃离。
笨拙的导弹越过车辆,飞向纵深,但是缺乏测距的日本射手并不知道这一点,他继续跟踪导弹,试图合并目标与导弹,导弹移动时,后面的导线刮到了战车断裂,顷刻间,导弹失去控制向着中国军阵地乱飞过去,最终撞到一座山头,发生了剧烈爆炸。
这种武器,并没有使用新式的空心装药,来制造射流对付装甲目标或者坚固工事。它使用了一个15公斤的超大爆破战斗部和两种普通引信(触发引信,和导线扯断后的两秒钟定时引信)。
它的威力,比任何前沿火力——迫击炮或者战防炮厉害多了,实际上爆炸后腾起的火球让人觉得,是敌人的105以上重榴弹炮在射击。
横山中将从望远镜里看到了这一幕,漏出了微笑。虽然失的,但是他看到了这种坂垣司令官寄托巨大希望的武器的价值。
他的师团从新加坡和文莱分批上船时,第2师团的败绩已经传来,当时他本人很质疑这次进攻的意义。作为高级将领,他当然很担心一次出其不意的突击打成没完没了的添油,并且也很担心脱离港口,在滩涂登陆,很难运输重武器和车辆。也就是说,部队上岸后,将面临,既缺乏机动性,有缺乏火力的境地。
不过坂垣告诉他,会有一支驾驭新式武器的秘密部队帮助他解决机动性和火力的问题,这种武器无需车拽马拉,两个人即可部署。火力方面,它可以从一公里外,摧毁所有敌人的防御。简单说,这种武器比需要一个班操作的战防炮或者步兵炮管用得多。
在这次失败的攻击前,横山中将对新式武器的效能将信将疑,但是现在,他看到了这种新式武器,追踪目标的明显趋势,以及一个巨大的战斗部。这让他信心倍增。
第二枚导弹迅速部署,并射击,目标为黄天仰部队堵塞住通道的卡车掩体。卡车上堆积了不少沙袋,架起了机枪,可以抵挡战防炮从较远距离上的攻击。
这次攻击不负众望,导弹摇摇晃晃击中了目标,将卡车连同车厢内外,堆积的几顿土,炸上天。
两边制高点上的中国士兵,瞠目结舌地看着这一幕,他们没有听到敌人炮弹落下前,划破空气的尖锐响声。实际上,这种武器飞行时几乎没有动静。
日军后方的90毫米迫击炮和70毫米步兵炮加入了攻击。黄天仰的临时防御完全针对这两样曲射武器建立,工事的正面,夯实的堆土很厚,上方覆盖木料抵挡迫击炮,这些由土木碉堡和堆土卡车建立的支撑点,对敌人的火力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根据他的想法,只要七成支撑点,捱过敌人火力准备,待敌人冲锋时,就可以大量杀伤敌人,但是他的旧经验不管用了。他的防御支撑点,在敌人奇怪攻击中,被一一点名,然后炸上了天。那些坚固的碉堡,似乎都是被一击摧毁的。
黄天仰本人就在前沿,他看到了从敌人阵地升起的火球,摇摇晃晃飞向掩体,它们速度很慢,而且飞行轨迹变幻莫测,但是具有某种自行找到目标的能力,且威力巨大。
他疑心是某种自杀武器,日军在澳洲已经使用了自杀飞机来攻击坚固堡垒,这是敌情通报里写的,但是飞向自己阵地的那些东西显然还没大到可以坐进一个人去。
他下令预备部队填上去死守显然还没到向上级发报寻求帮助的阶段,尤其他也不认为陶明章隔着老远,会有什么方法帮自己。
不过陶明章还是从无人机视野,看到了这一幕。事实上,敌人在战线后面组装这种武器时,秦小苏就知道黄天仰将要面临巨大困境了。
“这显然是春日丸带来的穿越武器,大约是一种50年代水平的指令导弹。”秦小苏看着画面说道。
“有没有什么办法对抗?”
他边上陶明章焦急寻求计策。
“如果是无线电指令,我们会有办法,但是这是线导的没办法干扰。”
“那怎么办?”
“简单的办法么?要在阵地前,建立起几道铁丝网。可以大概率破坏贴地飞行的导弹或者其导线。”
“他的部队轻装出发,哪儿去找铁丝网?”
“另外么,这种导弹飞行速度很慢,不到100米/秒,击中目标需要大约10秒,可以用机枪扫射敌人阵地,在导弹到达前,消灭操作人员。”
“但是士兵们都不认识发射阵地,现在也很难把这种方式传达下去了。”
“让部队先顶着,争取时间建立第二道防线。陶师长,我马上绘制新的工事构筑要领,可以破坏导弹,你用联络机扔到黄师长那里。”
“但是黄天仰这个年轻人”陶明章轻轻摇头,“上次开会故意占了我的座位,开会时几次三番打断我发言,我看他刚愎自用,未必听我的。”
“就告诉他,是褚亭长的计策。老褚不是留了锦囊了吗?”
“看起来,也只能如此了。”陶明章哀叹一声,他在部队没什么威望,还得仰仗褚亭长留下的那些唬人玩意儿。
战斗持续到夜间,黄天仰靠着他预留的部队不断填上去,才顶住了日军进攻,伤亡算是相当惨重,尤其一线武器损失很大。
防御方的优势荡然无存,新建立起新的防御,很快就会被敌人消灭。前沿冲锋日军一旦被火力点压制,就会向火力点附近投掷发烟弹,然后那种慢悠悠的火球,就会飞过来,把工事解决掉。
除了佣人填,黄天仰想不出对策,他不是一个临场发挥很出色的将领,基本上,除了猛攻和死守,他并没有其他的战术可以寻求。他建立在制高点的指挥部,也被敌人猜到,莫名挨到了一发导弹,被炸塌了半边。他本人倒是没受伤,但是敌人新式武器的威力,算是真切领教到了。
正犹豫是否向上级求援,陶明章神奇的电报突然到了,告知如战况不顺,可在二线建立新的防御,同时等待褚军长预留锦囊从天儿降。
黄天仰不敢怠慢,赶紧下令修建后方防线,不多久,一架联络机飞到他头上,扔下一个小降落伞。有人把下面的金属筒子捡来给他。
打开一看,是一副图纸。精确绘制了新的防御要领。原有的筑垒防御不变,但是需要在碉堡前50米,堆垒起荆棘。荆棘高度,略低于碉堡射击线,厚度不低于5米,具体的施工方式,图纸上画的清清楚楚。
黄天仰有些迷糊,褚亭长显然通过未卜先知的本事,料到了自己将要面临的敌情,但是他为什么不早说?当然,这一点还好解释,类似褚军长这类仙人,喜欢神神叨叨。但是第二个疑惑,让他百思不得其解。通常的常识,都是在工事前,情理射界,不让一草一木遮挡己方视野,也不能留给敌人步兵藏身的屏障,但是为什么要自己在工事前,加上一堆灌木?
他本人最近也在积极汲取传统文化营养,暗自发奋想要追赶褚军长,但是五行八卦的理论中,凡战场武器的属性,要么属火,要么属金,但是木既不克金,也不克火,在阵地前堆砌灌木,就能起作用?
当然,此刻不是追问原理的时候,防线附近灌木倒是不难找,实际上到处都是。黄天仰特意下令后方部队,修筑工事时,不要按通常方式,一把火烧光前方灌木丛,留下一道5米至10米厚屏障。
子夜时,他的第一道防御摇摇欲坠,日军在反复较量中,稳稳占据上方。他只能下令部队后撤,后撤倒是很顺利,他的卡车停留在后方,迅速带上人马扬长而去。日军随即占领了梦寐以求的进攻通道。
横山中将随即勘察了敌人的工事,亲自测量了敌人的工事厚度和破坏情况。他发现敌人的筑垒地带,绝无偷工减料,有些机枪掩体甚至有1米厚的土层保护,上方覆盖了松木,但是这样的工事,仍然被轻易掀掉了,以往摧毁这样一个工事,需要迫击炮或者掷弹筒反复命中,然后在压倒性火力掩护下,由步兵抵近用炸药摧毁。但是现在,一发新式武器就解决了。
他洋洋得意地向坂垣发去了报捷电报,报告他打开了截断半岛的突破口,而且似乎发现了新的进攻办法。他高度赞扬了新式武器的优越性——部署很快,且无坚不摧。电报最后,请求优先补充新式导弹。
坂垣很痛恨自己将领在电台里谈论新式武器效能,不过现在不是指责泄密的时候,他回电横山,更多的“东西”会如期运至。
892黄天仰的三板斧()
秦小苏的防御办法,专门针对这种早期导弹,他预料导弹后方导线因为材质重量,会低于导弹飞行路线。这样设置一个简单的障碍物,就可以破坏。当然,这只是一种原始的主动防御,另外,烟雾可以作为一种干扰视线的被动防御。即使在70年后的战争中,烟雾仍然是有效的策略。
灌木丛,与机枪掩体相距五十米的距离也是精算过的。他观察了敌人导弹的飞行速度,只有80至100米/秒。而且从其神经质的抖动看,根本无法保持直线飞行,需要大量的人为干预。
不难计算出,最后0。5秒是最关键的时刻,这部分的指令修正,关乎大约9成5以上的命中率。
当然他不能把这个距离留的太大,因为观察到,有些导弹没有击中目标,但是在距离发射阵地1100至1200米距离,也发生了凌空中爆炸,估计扯断导线后,会引燃一段2秒钟左右导火索,作为简易定时爆炸方式。目的在于,不让这种新式武器落到对手手里。
工事的机枪射击略高于荆棘从,仍然可以发挥作用,虽然会给进攻的敌人步兵提供一些掩护,但是机枪可以穿透这些灌木。灌木并不连贯,只遮挡工事,还得留出反冲锋的通道。
黄天仰打开这个绣着“一”的锦囊,发现是防线构建图,虽然看不懂,但是至少可以说明一件事:褚军长离开这里前,就已经算到了敌人会用这种新式武器,并且有了应对之策。
为什么不早点儿把锦囊给自己?想来想去,只可能是陶明章心粗忘记了。不过现在不是抱怨的时候,得赶紧按照这个方案部署第二道方向,他预留的预备队起了作用,很快构筑起了一道新的防线。
而日军因为夜间不适合这种并刚刚被命令为“竜”的武器发射,而放弃了连夜发起进攻,给了203师喘息的机会。
虽然夜间没有战斗,但是敌人新式武器的阴影还是笼罩了下来。灰头土脸的203师上下,弥漫着严重的失败情绪。士兵们谈论着敌人鬼魅般的武器,像长了眼睛一样攻击碉堡。
根据看到的士兵所说,这种东西如同鬼火一样飘在空中,寻找目标,一旦找到,就会如同膏药一样贴过来。何止是攻击不会跑路的碉堡,很多人看着它追踪行进中的卡车或者半履带车,虽然好像都没有贴上,但是其追踪目标的趋势是十分明显的。
传言通常会随着时间的延续而变得神乎其神,下半夜时,升级的版本中,敌人的武器来去无影,可以长时间漂在空中,如同孔明灯一般,当它看到目标,就会化作一团烈焰劈头盖脸落下来,然后腾空而起,寻找下一个目标。
新的防御阵地,似乎与之前没有什么不同,只是在前面增加了一些灌木掩护,似乎根本起不到作用。
部队的恐惧情绪,通过各营发给黄天仰指挥部的电报可以一窥。大部分将领都在询问,如何才能有效防御敌人的“鬼火”,很多人建议放弃制高点,转入机动作战,黄天仰也对新工事不明就里,自然回答不出个所以然来。
秦小苏和陶明章通过截听电报,意识到军心不稳的问题,尤其电报中不断提到“鬼火”,这个词,显然是部队内心恐惧的直白表露。203师毕竟不是老部队,这种新兵多的部队,打顺了可以迅速成长,遇到挫折则没什么韧性。
秦小苏一时也没了应对之策,倒是陶明章有了一点主意。他从很久以前,就养成了一个好习惯,就是决策时,不断地问自己,这种情况下,褚亭长会怎么做?最终他意识到:自己的世界观底线,限制了想象力。
“我觉得,还得再扔另一个锦囊给黄天仰。”
“还有什么没交代清楚的?”
“具体部署已经足够了,但是,要稳住军心仍然嫌不够,必须得配合一套装神弄鬼的说辞,部队现在就信这个。”
“陶师长,这个办法倒是好但是谁会他那套神汉体的胡言乱语?”
“哎?我来试试吧,他神神叨叨的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