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残阳帝国-第2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打着火把的大军在山间穿行,立即被日本陆军航空队飞机侦察到。飞行员向15军司令部报告所见,立即被指挥部骂了个狗血喷头,要他重新确认罗盘方向。飞行员被骂懵了,花了20分钟确认自己没错,再次发报报告中国军队向南杀来了。

    浅野已经开始提前庆祝,这一晚喝的酩酊大醉,他在梦中被辻政信奋力摇醒,醒来后第一感觉,是辻参谋是急着来告知胜利。

    “怎么样中国军队逃到北面山区了吧?呵呵,完全在我预料之中啊。”他醉眼朦胧道。

    “你快醒醒,事情好像不对头了,刚才侦察机报告,中国军队调转头,向南来了。”

    “来投降?”

    “投降什么?前线山崎四郎和大须贺实大佐以四千多人死伤,敌人沿铁路杀过来了,为什么会这样。”

    浅野这才醒过酒来,一个人坐在床沿上愣神,想不出个所以然,他从未像牧野那样,考虑过其他穿越者存在的可能性,所以他不认为历史会跳出自己手掌心,即使会存在扰动,也至少会有大致脉络。并且这件事完全违法常理,即使他不懂军事,也知道这不合理,没有后方,敌人向南杀进重围,几天之内就会耗尽弹药粮食,必然是全军覆灭。

    “大佐,他们目前的位置?”

    “密支那以南地区,可能去腊戌,也可能去印度。这就是麻烦的地方,我们无法提前部署防线。只要阻拦住,相信几天内就可以消灭。这也是我急着来找你的原因。我需要知道他们会去哪儿?”

    “去腊戌。没错,一定会去腊戌。”浅野一拍大腿,再次铁口直断,“我研究过杜聿明,他是一个惟命是从的军人,他这一身从未违抗过蒋介石的命令。”

    “你确信?”辻政信口气已经大不如以往那样信服了。

    “我确定。”

    浅野再次做出决绝判断。

    巴士海峡上空,一架日本轰炸机正飞向台湾,这架飞机将在台湾停留加油,然后飞回本土。

    牧野坐在飞机上,带着他在拉包尔绘制的v1改装图纸。,这是他来到这个时代,设计的第一种武器(如果不计算磁探测器的话)。竟然还是一件自杀武器。

    这次他回本土,还有另一件事,就是观摩陆军同样以v1导弹为蓝本设计的有人驾驶飞机。岸信介希望他也能提出一些指导意见。

    德国u艇提供的导弹样品,被海陆军平分,陆军的研制单位是陆军航空本部技术部,制造工厂为小仓陆军兵器厂。如此仓促地造出样机,确实给人与海军恶性竞争的感觉。

    牧野研究过v1导弹,作为飞行器而言,是一种静稳定度为正的飞行器,翼载荷很小控制舵面又少,操作相当困难,但是这种气动外形很容易保持平飞,这是它可以适应早期自动驾驶仪的原因。总的来说改成有人飞行不难,但是在几个月内造出样机,其粗制滥造的程度可想而知。

    牧野对v1的改造首先考虑的是速度,其次是改善舵效,他不可能在短时间改动发动机和燃料,所以他倾向于将弹头减轻半吨,减到350公斤,这样航速和操控性都会改善。这当然是陆军不可能接受的。不过山本比较开明,他认为如果无法击中30节移动的目标,再大的弹头也无用。牧野回日本的另一件事,是与帝国大学的教授们碰头,看看他们对实用核武器研制的进展,另外还得未雨绸缪,提前给核武器工厂选址。

    他一直猜想有一艘中国核潜艇可能跟随来到了这个时代,所以他很抵触在本土建立工厂,那意味着敌人对本土发起核打击的可能性增加。这件事,山本不以为然,大西更是嗤之以鼻,他希望能说服岸信介支持自己的想法。

    他能想到的最简单的办法,是将一部分最关键的产能,设立到中国占领区内,意味着敌人用核武器消灭工厂时,必须掂量后果,这等同于绑架了中国人;实际上,本时代日本的化学生物武器产能,主要都在中国,也是为了防止在本国泄露。

476阻击战() 
在想出这个主意前,牧野还从未发现自己可以如此恶毒。他不知道是自己身体上日本人的部分在起作用,还是美国人的部分。当然或许只是理智在起作用。

    他目前选择的了两个地方,其一是奉天的兵工厂,其二是平壤的兵工厂,考虑到朝鲜有铀矿,加上30万千瓦的水电站,似乎也有优势,不过他更加希望在山海关以南的中国建设浓缩厂,那完全是从战略考虑,他认为这样更能制约潜在的对手,如果那个对手的存在的话。他对自己的判断,大致有了四成的把握,尚未超过一半。虽然反潜机报告了一次发现,并投下了一枚鱼雷,但是毕竟没有得到鱼雷发射后的进一步反馈。飞龙号也没有遭受到任何的攻击,目前在拉包尔简单修理,准备返回大修。

    其实他也常常问自己,关于那艘核潜艇,是否只是臆测,因为如果从反方向推测,那艘潜艇不存在的迹象更加明显,比如她从未明确的展示过威力,而这种威力是这个时代所有列强所惧怕的。但是,他的理智又告诉他,对手的机巧或许就在于,藏在暗处不动声色,因为潜艇的本质就是隐藏。所以,他们权衡之后,没有做出如同浅野那样的草包所必然做出的选择——浮出水面,耀武扬威。如果是这样,那么这伙人,简直是注定的克星。

    v1导弹只是第一步。这种粗糙的武器在纳粹德国仍然处在保密的实验状态,希特勒死也不肯提供v2的技术,但是他的科学顾问认为v1并不那么的高级,所有以送了人情,他们将所有的技术资料,图纸和发动机样机以及几枚实体弹都通过u艇送给了日本,以换取稀有金属和在印度洋上获得一个补给潜艇的立足点,不过日本许诺的立足点目前还在荷兰控制下,因为原定的攻打荷属婆罗洲的计划尉印度攻略让路了,今村均的16军目前还是空架子,原定给他的部队分拆给了新几内亚的第17军和缅甸这里的第15军,本质上这是浅野的策略。

    牧野并不考虑战略,他知道浅野这一套忽悠军部参谋特别有用,因为军部倾向于把赌注加大,所以他们必然一拍即合,但是他不相信在不改变国家实力的情况下,靠这些修改历史的歪门邪道能起决定性的作用,他觉得浅野的设想很危险,如果弄巧成拙,甚至会输的更惨。

    在牧野认为如果有一样东西可以改变历史,只能是核武器,并且不是春日文底舱里那么几颗弹头,而是完整的核工业能力。日本被美国核爆的的倒计时已经开始,他必须拖延日本军队垮掉的时间,如果美军无法在1945年推进到天宁岛,就无法袭击日本本土。所以,在帝国大学的科学家展开理论研究,他进行产业规划的时候,他还得顺手在常规武器上搞几样杀手锏,尽量拖延盟国优势形成的时间。他是工业制胜论者,所以从来不认为真正的胜败在于不一次中途岛那样的大失败,即使中途岛失败了,整个1942年,太平洋还都是日本的天下。巨大的压力来自于1943年第一季度,美国开战后开始建造的军舰的集中下水,那些埃塞克斯远比几艘约克城要强大,并且搭载着更加强大的战斗机。这不是浅野的投机取巧可能对抗的。

    v1导弹的最大缺点是航速太慢,大约是音速的一半。他参与过日本反舰导弹设计,知道可以对这个粗糙的飞行器进行有效改进,就可以将速度增加到至少750公里,继续对发动机进行改造,就可以挖掘出这种早期喷气脉冲发动机的潜力,在飞行末端将速度增加到900公里以上。

    另外,他计划在轴线位置增加外部油箱,以增加航程,这是海战中就更重要的,那样就可以实现山本的意图了。当然在他规划中,第二阶段还得增加使用舰上导轨发射的功能。到了第三阶段,增加无线电遥控功能(由轰炸机控制),改变自杀机本质。第四阶段,在自动驾驶仪,无线电高度仪和雷达技术成熟后,增加掠海飞行和自行搜索能力。把这件武器,做精了,足可以抵消美军舰队挺进日本本土的速度,当然那样势必会让美国将资源投入到中国大陆,利用那里的机场进行轰炸,加大力量武装中国军队,即使他痛恨浅野,也祈祷浅野荒诞的计划能够实现。

    牟田口接到上峰命令进行阻击,但是没有明确告诉他敌人可能的去向。他的后续部队原本停在了英多,因为觉得没必要向北,随时准备向印度去。现在抓了瞎了。

    辻政信给他发来电报,强烈建议他向东防守,防止这远征军向东部74军合股。但是牟田口毕竟是个老手,他判断敌人应该不会去东面,要去早去了。因为之前,新38师从英多附近打通了去往印度的通道,所以他们更可能是要去印度。并且,中国军队目前处在伊洛瓦底江西岸,如果去腊戌,应该占据东岸,也不知道辻参谋怎么得到那样反常识结论的。

    他将自己最后的3个大队和师团直属部队分散,只派了一个大队去收东部,其余部署在了英多,利用中国军队原来构筑的工事,稍微修整展开部队。

    果然飞机的侦察渐渐验证了他的设想,中国军队根本没有多余花招,就是一路向这里杀来,现在他面临的要点是,怎么用两千多人马拦住至少5万的敌人(他对远征军人数掌握也不准确)

    最先杀到的是第6军49师,该军的另两个师,已经在景栋附近被日军击溃,只剩下军部和一个不满员的师不到6千人。退却序列中成为了先锋,该部队立即撞到了日军精锐阻击线上,一触即溃,只丢下十来具尸体就逃回去了。

    防守日军也纳闷,都在传数万中国军队突然反击,饭田司令指挥失当,整个战局犹如天塌下来一般要翻盘,怎么一打对手就溃了。

    林秀轩躲在山上,观看从远处公路向北驰援的日军,他手握一手情报一点儿不着急,知道敌人过来的大致人数。最终形成阻击的敌人不会超过4个大队,也就是五千人。这是18师团一两天内能组织的全部家当了,其他部队还远的很。

    正看着,身后布鲁克和陶名章都过来了,都急匆匆,没他那么稳坐钓鱼台。远征军先锋刚在北面40公里处遭遇阻击,好像过不来。至于日军有多少,他们不知道。整个缅甸战场,双方至今都太没搞清楚对手的具体兵力,只有林秀轩的小组知道的最透彻。

    布鲁克在电台里刚刚找到了老丈人,知道新38师先遣部队已经过了青墩江,说明去印度是可行的,但是这里好像过不来了。显然,只要退路一堵住,四面日军很快就会赶来。那就成死局了。他与陶名章交换了意见,觉得应该立即出击,集中兵力从后面给日军来一下,这样就能把远征军大军救出来。

    他们把这个想法一说,但是林临奇不同意,他认为火候没到,他希望敌人集结起来,再打一个歼灭战,如果能一劳永逸端掉18师团总部,这样敌人一路纠缠的可能性和15军在将来一个月内进攻阿萨姆的决心,就会减到最低。一共八万人,前后夹击不到五千敌人,他当然有把握,可惜其他人不可能对敌情掌握的这么清楚。

    当然想法不能直说,因为无法解释清他的侦察来源,只能借口周有福收集汽车的任务执行不利,把责任推给了老周。

    远征军随行带着几千名伤员,如果没有足够的汽车,必然拖累队伍,所以他把这件事交给了老周,原本杜聿明后撤时在附近就丢弃了很多美英汽车,很多只是简单破坏,日本修理部队特别勤快,搜罗零件还修好了不少,老周正计划袭击修械所,抢他一批,因为不想过早暴露实力,还一直没有动。

    这边远征军换上第28师和96师轮番向第5师团防线发起进攻,可惜没有重武器,又撞上最顽强敌人,始终无法突破。下午时分,200师599团投入战斗,一度攻破敌人防线,但是牟田口迅速将师团直属部队调上来,恢复了阵地。

    塔泽的第15军指挥部内,饭田祥二郎悬在嗓子眼的心稍微放下一些,好在有第18师团这样的定海神针来力挽狂澜,要不然真让中国人翻盘了,现在南面各路援兵快到了,后面追兵也会在1天内追到。那样敌人插翅也就难飞了。

    如果这一战成了,敌人放弃密支那坚城向南逃窜的行动,可算是弄巧成拙了,这样反而节省了自己的时间,想到这里他不由得暗暗庆幸。他知道中国军队的攻坚特点,一般是一鼓作气,然后就会衰竭,更何况前方报告,敌人确实没有重武器也没坦克。只有美国飞机见缝插针过来投弹,聊胜于无。

    “总算挡住了,司令官,”饭田身旁,盐川参谋长说道,“辻参谋最近真是犯糊涂,一个劲让18师团守东面,还好牟田口中,识破了敌人声东击西的策略,现在中国军可是要后悔这么冲动向南杀过来。一旦在无地形依托地带被我们堵住,一两天,就能消灭他们。”

    “话是这么说,但是还是不能大意啊。”饭田祥二郎点头道,语气轻松了不少。

    “司令官,刚刚过去的10个小时,简直是我这辈子最紧张的时刻。”

    饭田点头不语,他不习惯在战士未定的情况下结论,但是神色颇为得意了。

    有人过来,在地图上贴上新的旗子,小野田大队赶到,目前阻击对手的兵力又增加了不少。而过去一个小时的统计,敌人发射的迫击炮弹也减少了一半。

    “看起来,缅甸这一战可以收官了,最终跑掉的,只有英军两个旅和中国军队一个师。减低数字,已经有14万人了。”盐川说道,“虽然在南洋的几个战场,我们最晚终结战斗,但是歼敌数字并不算少。”

477前后夹击1() 
15军司令部内,洋溢着轻松得气氛。虽然前线打的艰苦,但是局面大致已定。

    在中国战场,日军虽然屡战屡胜,但是要歼灭这么大股国军,仍然不易,中国军队总能从合围缝隙里逃走,但是这次似乎围歼成了定局,看不出杜聿明还有翻盘的机会。

    饭田并不急着调动兵力围攻,只要拦截住了,想象不出还有什么援兵可能救敌人,英军已经逃到印度,怒江一线的中国军队还没凑齐守军,自顾不暇,就更别提在入一次缅。这种愉快的氛围下,军参谋部的参谋们又开始跃跃欲试起来,乐观地规划下一步行动。目前有3万人的缅军,4万人的印度军队在等装备。日本国内哪儿能提供得了这么多,所以只能等着从战场上缴获。当年扶持德王筹备蒙古自制政府的时候,也是缺枪缺弹药,结果中条山一战,枪炮弹药,什么都有了。饭田也是被铃木催的烦了,他预计几天只能几万支枪就能到手,一切完美无缺。

    有人进来报告,军直属修械所上午发现敌人在附近活动。参谋不以为然,这条情报没有传达给饭田。

    参谋看来,日军猪突猛进,把不少中国军队甩在身后,后方总会有一些残敌,他们将之前的毒气泄露定义为美国飞机误打误撞,对后方敌情既不掌握,也不太关心。

    此时,周有福已经攻陷了公路附近敌人修械所,正在清点汽车,点出90辆能用的卡车,还有日本人不畏艰难,用马车拉倒这里来的大约1万公升汽油。如果加上合成团原有的卡车和半履带车,这样的运输能力,一次可以运送3000人快速机动,不过司机可能凑不够数,得与主力会师后才能把汽车都开动起来。

    北方,戴安澜的远征军与日军打成僵持,日军防线几度危急,但是每每关键时刻,后方一股援军及时赶到,稳住局面,现在牟田手握5个步兵大队,1个炮兵大队,中国军队主力新22师和200师轮番进攻,仍然无法突破。

    戴安澜在指挥部里干着急,美国飞机已经发现后方追兵在修建浮桥,准备从自己后面过来。唯一的好消息是史总部终于出现了,之前他在缅北群山里无法通讯,大概终于找到了一个制高点可以发出电报,但是并没有实质帮助。他现在面临的情况是,虽然有7万人,但是攻击正面狭窄,无法展开兵力,每次只能投入两个团。有人建议他从西部山区突出去,但是那样势必要丢下重伤员;而且部队很可能呢会乱,失去统一指挥,此去印度还有很远的路程,一旦失去组织,敌人可以迅速追上来,各个击破。

    他心里不由得埋怨褚亭长口若悬河,其实也是个没谱的,褚说公路附近有自己一支人马,齐装满员,甚至还保存着坦克和卡车,他当时没敢全信,心里打了个折扣,结果现在一个人也没来。要是有一彪人马从敌人后方来一下多好。是不是褚的散兵游勇见了大股日军躲起来不敢接应了?这会儿褚亭长带着千把骑兵,正在附近山里找其他进军路线,想找来骂一顿,也不见踪影。戴师长的心七上八下,以他的经验,靠自己正面突破怕是很难了,200师和新22师部队和后面的日本追兵一样,已经很虚弱,但是挡在前面的日军主力是18师团新庄联队,是没怎么动过的新锐部队,牟田口最困难的时候,也没有将这支人马派出去,可见是用在刀刃上的看家部队。军内部一些军官已经绝望,不断要求化整为零,各部自行选择突围去向,都被他压下来,但是杜聿明倒下后,他其实没有军权指挥全军,只是第5军较强,别人暂时听他的。

    他准备再集中几个主力团在攻击一两次,看看情况,但是美军空中侦察又发现浩浩荡荡的队伍向这里赶,美军报告至少有2万人,他疑心是美国人看花了眼,整个缅甸的日军哪里还能搜刮出2万人?

    这边,林秀轩眼见火候差不多,向陶名章建议出击,陶下令将合成团最后5辆坦克全数开出来,摆在部队最前面,全部人马摩托化行军向北方杀来。

    自南向北的铁路沿线上,确实有数万人的部队正在行军,如果那些人能够称之为部队的话。

    占据道路的,都是些缅甸独立联军、我缅人党、人民阵线的头目们,他们带着自己的人马和家属,急着向北前进抢地盘,生怕密支那被日本人抢掠一变,不给自己留下什么。稀稀拉拉的队伍,被盟军空中侦察误判所谓两万人的日军。美国飞行员大概是被日本飞机撵怕了,草草看一眼,就混乱报告了。

    缅族自古以来聚居在曼德勒以南下缅甸,很少踏足北方,他们嫉恨北方各民族世代割据,控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