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九十二章演练()
段增笑道:“谁能说的准呢?试一试不就知道了。”
王越急忙道:“这种事情怎么能随便尝试呢?至少也要有一定的把握,才去做吧?”
倒是韩广依旧是一副风轻云淡的样子,似乎并不在意这个问题。
荀攸笑道:“放心吧,我和叔益仔细商量过,此事至少有七成把握能成,最关键的就是看你们能不能够说服他,所以这就要考验你们的口才了。”
说着,他把和连的具体情况对二人介绍了一下。
王越这才放心下来,接着又迟疑道:“若是和连与他父亲檀石槐的关系真的这么差的话,倒的确是有机会。不过,若是万一此人不答应与我等合作,那我二人此去岂不是自投罗网吗?”
“的确如此,不过在鲜卑人已经有了防备的情况下,若不借助鲜卑人自身的矛盾,靠其他的方法更加不可能做到。”
说到这里,众人对那些将消息透露给鲜卑人的人都恨得咬牙切齿,不过在不能确定究竟是谁泄露消息情况下,众人也只能坐在这里咒骂一通,却什么都做不了。
王越问道:“那涿郡王家的人,他们就与鲜卑人有往来,苏双不是说王家很有可能与鲜卑人有勾结吗?别的家族不好说,那为什么不先将这涿郡王家给查办了?”
段增苦笑道:“说的容易,但是证据呢?要是没有证据,想要查办一个大家族又哪是那么容易的事情?更别说王家在涿郡,咱们根本影响不到那里。”
荀攸也补充说道:“至于说他们与鲜卑人有贸易往来的事情,这就更不好用来对付他们了,毕竟法不责众,当今天下与鲜卑人有贸易往来的家族多得很,咱们又对付得谁来?”
法度松弛,这个问题从汉章帝时代起就有了,之后更是越来越严重,如今各大世家都骄纵不法,便是朝廷也奈何不了他们,更何况段增他们这些无权之辈。
叹息了一阵后,韩广问道:“那涿郡王家既然对付不了,那么一阵风呢?这个咱们总能对付吧?”
“这个倒是可以放心,我姐夫已经派人去对付他们了,听说已经攻破了一阵风的老巢,斩杀大量马匪,如今那些残部正在四散而逃。”段增笑着说道。
“这倒是个令人高兴的好消息。”王越等人脸上都露出笑意。
“至于说那都尉邢举,此人在军中根基较深,我姐夫也不好随便对付他。”
众人都理解的点了点头。
东汉时期的将军含金量是非常高的,一般情况下并不设立,只有在战时才会任命。
而寻常情况下,中郎将就是最高级别的将领,护羌校尉、护乌桓校尉等也属于这个层次。
像段颎当初平定羌乱时,最初领的军职就是护羌校尉;而皇甫嵩、卢植等人平定黄巾军时的官职也不过是中郎将;这都能说明“将军”头衔在这个时代的珍贵。
而都尉则是仅随其后的军职,同样是位高权重,即便是夏育也不好随意与之翻脸,更何况段增等人与邢举也没什么仇怨,就更不会与他闹翻了。
闲扯了一通后,荀攸又把话题拉了回来。
“在鲜卑人有防备的情况下,而我等又要赶时间,不能拖得太久,所以唯一的机会就是通过与和连合作来达成目的。至于该如何说服和连,你们两个回去后都要好好想想。”
“放心,事关我二人的小命,我二人自然不会掉以轻心。”王越点头道。
段增补充了一句:“过两天我会进行一次模拟测试,有我来扮做和连,你二人来负责说服我,到时候就要看你们的口才了。”
荀攸闻言眼神一亮道:“这个主意不错,是得提前演练一下!”
而韩广则皱眉道:“些许小事,还要搞得这么麻烦。”不过他嘴上虽然在嘀咕着,但实际上他也觉得提前演练一下更好。
接着,众人又开始商议行刺的具体手段,因为还不能确定行刺时到底会在何种场合,所以最后确定,由韩广主要负责用弓弩进行远程狙杀,而王越则主要负责近距离行刺,到时候视具体情况选择行刺的方式。
同样的,为了尽可能的提高行刺的把握,段增又提出对二人进行专门的训练,不仅要提高他们的远程狙杀能力,同时要训练他们的近身行刺能力。
总之,在行刺之前,段增会尽可能的做好一切准备,将可能出现的情况都尽可能的提前考虑好,如此才能更有把握。
商议完之后,一行人开始按照分工各自去做准备。
首先是韩广、王越二人要演练该如何说服和连。
为了尽可能的贴近真实,荀攸又派出大量人手去打探所有关于和连的情报,以尽可能的做到知己知彼。
而收到的消息越多,荀攸的信心反而越强,因为有足够多的消息表明和连此人性格有多么的自私自利,而且他与其父亲檀石槐的关系之恶劣,这在鲜卑人中几乎都是公开的秘密了。
更重要的是,鲜卑人还处在部落联盟的阶段,檀石槐作为部落首领,固然拥有极大的权力,但其他鲜卑头领同样拥有众多的部属。
奎头作为檀石槐最喜爱的长子,在他还活着的时候,他的部属实力可比现在的和连要强得多,而且在整个鲜卑各部中也拥有广泛的支持。
这些部属和来自其他部族的支持,如今自然是被奎头的三个儿子所继承,只是因为他们现在年纪还小,所以在鲜卑人中的影响力还不够大。
相比之下,和连不管是拥有的势力,还是在鲜卑人中的影响力,都远远无法与其兄奎头相比;他唯一的优势就在于他已经成年了,而他的三个侄儿如今却还年幼。
若是再过上几年,等他三个侄儿成长起来,那他继承人的位置也就坐不稳了。
所以只要和连不是太傻的话,说服此人的把握还是很大的。
除了演练游说和连外,段增也没忘记去请夏育找来军中巧匠,专门为这次行刺设计兵器。
在近身行刺方面,为二人设计的是一把可以拆卸组装的短剑,如此更加利于隐藏。
而在远程狙击方面,专门为二人设计的手弩就更加复杂一些,不仅要求能快速拆卸和组装,而且还要求有较高的精准度和足够的射程以及威力。
光是这些要求,就让众多工匠感到头痛了,好在这些人不愧是军中最优秀的工匠,再加上段增在一旁时不时的给他们出一两个主意,所以最终他们还是拿出了合格的手弩。
拿到专门的行刺利器后,段增和荀攸立即就开始对王越二人进行专门训练。
为了尽可能的模拟演练,段增还让人收集了弹汗山鲜卑王庭的具体情报,并专门布置了一个类似的训练场。
这一手便是荀攸也大感惊奇,夸赞段增想的周到。
而这之后,段增让一个侍卫扮做檀石槐,让典韦带着其他侍卫负责“保护”,而王越和韩广二人则分别演练近距离行刺和远距离狙杀。
考虑到实际行刺过程中,行刺时机往往是稍纵即逝,所以行刺一旦发起,就必须一击中的,不能过多的纠缠。
为此,在近身行刺时,他们的攻击就要尽可能的凌厉一些;而在远程狙击方面,也要做到以最快的速度完成瞄准、击发,并且一发即中。
为了提高杀伤力,二人所用的兵器和箭矢也要进行粹毒处理,到时候只要能击伤檀石槐,即便不能让其当场毙命,以鲜卑人落后的医疗条件,也能在随后不久让其送命。
第九十三章风起()
“蹇公公,陛下那边就拜托给你了,行刺之事,必须做好充分准备之后再发动,切不可急切。所以还请公公多劝一劝陛下。”高柳县城外的小道上,段增热情的拍着一个年轻宦官的肩膀。
“段侍郎放心,如此大事的确要慎重行事。咱家来之前,张常侍和吕常侍都给咱家打过招呼的,便是朝中诸位大人对此事也极为重视。所以段侍郎你大可放心,不会有谁在陛下那边胡言乱语的。”说话之人满脸堆笑,正是蹇硕。
自从段增提出行刺计划以来,时间也已经过去了好几个月,天子刘宏自然也不会完全放任不管,除了段增每过一段时间就要上书报告进程外,刘宏也会时不时的派个人过来询问一下进度。
而蹇硕就是在不久前被派来巡查高柳驻军的,同时顺便来过问一下行刺计划的进展。
从蹇硕的话里,段增能够感受到,天子的耐心正在逐渐消失,好在朝中大臣都是老成持重之人,在他们劝说下,天子总算没有过多催促段增。
当然,吕强和张让这两个中常侍在天子面前也为段增说了不少好话,所以刘宏对段增等人还算宽容。
将蹇硕送走后,典韦走过来,一脸厌恶的道:“公子,与那阉货有什么好说的,而且你还……”
“你是想说,我还对他这么的热情,给他那么多贿赂,对不对?”段增似笑非笑的看了典韦一眼。
对于宦官,可以说只要是正常人就会本能产生排斥心理,更何况东汉的宦官名声早就臭不可闻了。
这一次蹇硕代表天子前来巡视,荀攸就借口自己并非主事之人,所以不出面;韩广、王越两人同样不想与宦官有太多接触,所以借口要训练,躲了起来。
对此段增就只好硬着头皮出来,不仅热情招待他,而且在他临行前还送上了一大笔财物,所以蹇硕刚才脸上才会有那么多的笑容。
“你以为我想如此吗?但行刺之事如此重要,不能出半点意外。那蹇硕乃是天子宠幸的小黄门,若是他在天子面前进几句谗言,就有可能坏了咱们的大事;相比之下,送点贿赂,再说几句奉承话,又不会损失什么,何乐而不为呢?”
“这不是还有吕常侍以及伯喈先生等人吗?单凭一个蹇硕,又能坏什么大事?”典韦嘀咕道。
“吕常侍的确是个仗义执言的人,不过也正因此,他在天子心中的地位反而比不上其他中常侍;至于老师……”一提到蔡邕,段增顿时有些沉默了。
在离开洛阳之前,他还劝说过蔡邕,让他要注意进谏的方式,量力而行,不能得罪太多的人;但如今看来,蔡邕明显没有听进去。
通过夏育打听到的朝廷局势来看,蔡邕在最近几个月里就已经连续上书天子,劝谏天子要亲近贤臣,远离小人。
虽然他没直言到底谁是贤臣,谁是小人,但明眼人谁还看不出他的意思?可以说最近一段时间,蔡邕的过分活跃,已经严重激化了与宦官一党的矛盾,说不得哪一天宦官一党就要对他下手了。
然而,如今的段增位卑言轻,而且还远在边塞,更是无法帮到蔡邕,也只能在此扼腕叹息一声。
“公子,苏双回来了,已经快到府中了!”就在这时,有侍卫飞马而来,向段增禀报。
段增闻言顿时神情一震,终于回来了吗?
当初定下联手和连行刺檀石槐的计策后,众人便各自开始准备,其中苏双在养好伤势后便再次带着商队走了一趟塞北,与和连先建立起联系,如今总算是回来了。
“快,快带我过去!”段增急忙翻身上马飞奔而去。
回到夏府中,荀攸、韩广等人早已经等在那里了。
“叔益,蹇硕那边应该没问题吧?”见到段增,荀攸先问了一句。
“应该没问题,我给了此人一大笔贿赂,他应该不会在天子面前乱说的。”
荀攸闻言点头道:“如此就好。”
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得出来,荀攸是个讲求实际的人,并不会被那些条条框框的道德所约束。
否则若是换了蔡邕这种性格的人,在得知段增对蹇硕行贿后,肯定会气得当场训斥他。
简单说了一下蹇硕的事后,这时苏双也匆匆赶了过来。
“苏兄,事情办得如何了?”顾不得寒暄,段增立即就询问道。
“段公子放心,一切都进展顺利,在下这一次去了和连所在的部族,给送上一大笔财物后,便顺利见到了和连。”苏双笑着答道。
“如此甚好!”段增轻轻松了口气,接着问道:“那么,你觉得此人与传言中相比,是否一样?”
收到的情报再怎么多,也只是情报,没有信得过的人当面接触一下,段增始终不放心。
“段公子,以在下所见来看,这和连比传言中更加的贪财骄纵,肆意横行,也怪不得檀石槐对此人不喜,换做是我,我也不愿意立此人为继承人。”
“那你觉得,让韩广、王越两人单独与其谈一谈,能够做到吗?”荀攸沉声问到。
“没问题,只要我说有一笔大生意要与他密谈,再送他一大笔钱,此事定然能成。”苏双自信的道。
段增惊讶道:“难道他就不担心我们在单独会谈时对他不利吗?”
苏双笑道:“段公子有所不知,和连此人不仅骄纵,而且还很自大,他自恃勇力,一向自比为草原第一勇士,经常不带随从,单人独骑外出游猎。有一次遇到狼群,他张弓射杀了十多只狼,安然返回,自那以后便更加自大起来。所以即便与其单独会谈,他也不会担心自己安全的。”
段增听了顿时无语,草原蛮子果然是草原蛮子,虽然偶尔能出一个檀石槐这样的英雄人物,但更多时候出的还是和连这种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蛮子啊!
既然与和连单独会谈不是问题,那么接下来就是如何说服和连的问题了。
经过这一个多月的演练,韩广、王越二人对于游说和连已经有了足够的把握,相信只要不出太大的意外,那么说服此人就不是问题。
而在具体行刺方面,二人的进步也很大,在近身行刺的演练中,他们突破典韦等人的保护,将目标刺杀的成功率达到五成。
别看五成成功率不高,但要知道这是在典韦等人有足够防备的情况下做到的。
而檀石槐身边的侍卫既不知道刺客是谁,同时也不知道行刺将会在什么时候发生,要突破他们的保护将会更加容易。
不过相比于近身刺杀,远程狙击方面的成功率还要更高一些,如今韩广已经能做到在三十步外突然将手弩取出,并完成瞄准、射击的动作,而首发命中目标的成功率更是达到九成。
王越在这方面的表现要稍微差一点,但也能做到迅速完成狙击,首发命中的成功率达到七成。
若是让两人同时对目标进行狙击的话,首发的成功率基本接近十成。
所以目前来说,若是条件允许的话,王越二人会尽量采用远程狙击的方式来完成行刺。
只要能命中目标,哪怕射中的不是致命的位置,箭矢上的毒也足以要了檀石槐的命。
总之,经过周密的计划和训练,段增和荀攸有足够的把握说,只要能让王越二人接近檀石槐三十步内,那么行刺基本就能成功。
用荀攸感叹的一句话说就是:“昔日荆轲若是在行刺秦始皇前也经历过这么多的训练的话,那么历史必然会发生改变!”
……
既然一切准备都已经做好了,那么接下来就轮到付诸实践的时候了。
第九十四章行刺()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这句话完全道出了段增在与韩广、王越二人惜别时的心情。
经过这几个月的朝夕相处,段增在心里面已经将他二人当成了自己的朋友,如今要看着两位友人要踏上一条看不到归期的路,心里自然极为难受。
反而是韩广、王越二人还能看得开,他们在离别之时都在叫嚷着,等回来后一定要去对王楼好好痛饮一番。
然而谁都知道,他们两人活着回来的可能性,其实并不大。
若是行刺失败了,自不用说,两人很可能会被檀石槐的侍卫当场杀死;即便是行刺成功了,他们也难以从檀石槐的侍卫手中活命。
更何况在事成之后,和连也很有可能落井下石,杀他二人灭口,这不是不可能的事。
当然,若是和连一开始就拒绝与他们合作的话,那他们两个此去就更是自投罗网了。
不管怎么说,在段增看来,王越和韩广此次行刺能活着回来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罢了,此二人一人为利,一人为义,只要能行刺成功,纵然身死也算死得其所了。”到最后段增也只能如此安慰自己。
送别了二人之后的最初一段时间,段增一直都表现得有些焦躁不安,虽然明知道不可能这么快就有消息传回来,但他还是时不时去北城外等候着,想要在第一时间得到消息。
相比之下,荀攸就要显得从容淡定得多,他每天该读书的读书,该吃饭吃饭,似乎一点都没受影响。
这份从容淡定,也逐渐影响了段增,让他开始静下心来。
闲着的时候,或是与荀攸畅谈天下大事,或是带着典韦等侍卫去草原上纵马飞驰,偶尔也会取出纸笔,练一练书法。
时间就这么一天天的过去,草原那边一直都没有新的消息传来。
倒是段府派人来报信说,前不久段颎新纳的妾室诞下一个女婴,如此段增便多了一个妹妹。
此外,半个月前,天子因去岁天灾频发,于是下诏大赦天下,并且改元,定今年为光和元年。
不过即便如此,依旧没能改变天灾频发的现状。
二月份,发生日食;同月京师洛阳又发生地震。
四月份,再次发生地震,并且侍中寺有雌鸡化为雄的怪异事件发生,世人都以为是不祥之兆。
六月份,洛阳宫中更是发生火灾,幸好救火及时,并没有造成太大损伤。
不过这一系列的灾祸,也让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天下动荡在即,而太平道等也同样借此机会大肆传播,如今已然遍布中原各地。
……
此时,弹汗山鲜卑王庭,成片的营帐依次排列着,完全看不到尽头。
一百面纛旗由五百个赤着上身的粗壮武士围着,在核心的金帐前,一阵热烈的欢呼声突然爆发:“大汗,大汗,大汗!”
檀石槐站在高台上,俯瞰着趴在脚下黑压压的人群,心中豪情顿生。
他的父亲名叫投鹿侯,年轻时在匈奴人那里从军三年,等他回来后才发现,他的妻子居然在家中生了个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