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汉奸臣-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别看贾诩之前讲述的时候仿佛轻而易举就靠着段颎的名头将那些氐人给吓住了,但真要设身处地的想一想的话,就会意识到事情没那么容易。

    那些氐人都是些残暴好杀之辈,他们愚昧而野蛮,冲动而残忍,或许对段颎的名头感到畏惧,但真要以为光靠一个名号就能吓住他们那显然是不可能的,必须是大智大勇之人才能在那种情况下安然脱身。

    “这就是了,朝堂上的斗争向来极为凶险,那些关东士族的手段令人防不胜防,也就是文和先生这种足智多谋而且又擅长临机应变的人,才有可能帮助父亲渡过重重危险。”

    段坤听了顿时连连点头道:“不错,老幺,果然还是你有远略,能看得如此长远,之前却是我错怪你了。”

    段增摇头道:“这有什么错不错怪的,都是自家兄弟,不必如此。而且,虽说如今已经将意思对文和先生挑明了,不过关键的一点还是要说服父亲,只有让父亲亲自出面招揽,才有可能让文和先生答应为父亲谋划。在这一点上你可要帮我。”

    “这是当然,既然文和先生的确有大才,而且咱们父亲也急需有人为他谋划,那么我当然会尽力去说服父亲。”段坤点头应道。

    有了段坤的这句话,段增顿时放心不少,至少等见到段颎后有他帮忙的话,想要说服段颎将会轻松不少。

    ……

    同一时间,段煨与贾诩在离开段府后,也密切议论起来。

    “忠明兄,你那位侄儿可非常人啊,小小年纪就如此聪慧,等将来长大了,只怕成就不在段公之下啊!”

    “文和兄过誉了,增儿或许有一些小聪明,却还当不得文和的称赞。”

    “小聪明?他可不是小聪明,别的不说,光是他对于羌人下次作乱的时间作出的判断,就足以让人耳目一新啊!”贾诩面带笑意道。

    “哦,这么说文和先生也认为他的判断是对的?”

    “他的判断是否正确我不知道,不过你有没有注意到,本朝羌人作乱时,往往以二十年为期,比如永宁元年的羌人之乱被平定后,过了二十年,到永和五年,金城郡的且冻、傅难两个部族率先作乱,引发了新的羌乱。

    而这一次羌乱被平息下去后,又过了十七年,羌人复乱,这便是最近的一次羌人之乱,前后持续了十年,最终才为段公所平。”贾诩沉声道。

    段煨听了后,仔细一思索,顿时惊讶道:“还真是如此,每次大规模的羌乱,前后相隔的时间差不多便是二十年左右,如此看来增儿所说的还真有些道理。”

    他们作为凉州人,对于羌人作乱的历史自然是极为熟悉,此时简单的进行列举后,顿时感到极为惊讶。

    “忠明,这位段小公子,他师从何人?”贾诩饶有兴趣的问道。

    “增儿目前是由他舅舅武功人苏昭在教导,并没有拜得名师。”

    “苏昭?”贾诩皱眉沉思,却想不起来有哪位大才叫这个名字的。

    “怎么?文和是觉得增儿的观点乃是听他老师所说的?”

    “嗯,是有一点怀疑。毕竟段小公子的年龄实在太小了,要说他这么小的年纪就有如此见识,这实在难以令人置信。”

    段煨听了当即笑道:“文和这就多疑了,其实增儿自小就聪慧过人,不可以常理度之,若是其他人在增儿这个年龄,或许没有这份见识,但增儿却未必没有。”

    “这话怎么说?”

    “我虽然长期在外任职,对增儿所知不多,但也知道增儿做过几件了不得的事情,每一件事都出乎常人意料。”

    “哦,愿闻其详!”贾诩顿时来了兴趣。

    “今年年中时,段府中发生了一件盗窃案,纪明兄让坤儿负责查探此案,然而过了好几天时间都没有结果,反而是增儿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迅速将此案查明,甚至连几个贼人都悉数抓获,并让他们交代罪行。而在这期间,他甚至连家里人都没有惊动,直到最后大局已定,他向纪明兄汇报此事时,大家才得知经过。”

    “还有这种事情?”贾诩惊讶道。

    “不仅如此,接下来他还做过几件大事,待我详细讲来。”

    虽说段煨长期都在外任职,对段增并不怎么了解,不过他毕竟也是段家的人,像当初段增破获府中的盗窃案,以及设棚施粥、赈济灾民等,这些事情他还是清楚的,当即就对贾诩详细讲述。

    而贾诩听完段煨的讲述后,对于段增这个年纪不大的段家小公子更加好奇起来。

第二十八章阳球() 
洛阳城南宫的文德殿乃是司隶校尉的办公之处。

    此时殿堂内,一个三十来岁、却身穿布衣的中年人正在焦急的等待着,而在他的对面坐着的是一个青年人,正是中常侍王甫的养子永乐少府王萌。

    “王大人,这都过去快小半个时辰了,为何段大人还没来,不会是出了什么乱子吧?”那中年人或许是等得久了,有些不放心的问道。

    “方正兄说哪里话?这里可是司隶校尉府,能出什么乱子?段大人公务繁忙,或许是正有要事处理,所以耽搁了。你就放心等着吧,你的事情,我义父已经同意了,想来段大人也不会为难你的。”

    与那中年人的焦急神态不同,王萌此时却显得好整以暇,他一边劝说着那中年人,一边不慌不忙的端起身前案几上的茶水喝了几口,全然没把自己当外人。

    这中年人名为阳球,渔阳泉州人,家中世代为望族并担任官职。

    阳球擅长击剑,骑马射箭的本事也很高,不过他生性严厉,手段狠辣,对于申不害、韩非子的学术尤其喜爱。

    他年少时,郡中有位官员侮辱了他的母亲,阳球便纠集了几十名少年将这个官员及其全家人都杀死,连老人和小孩都没有放过,此人的狠辣和不择手段可见一斑。

    后来阳球举孝廉出仕,逐渐做到了高唐县的县令一职,然而他在职期间太过严厉苛刻,以至于引起民怨,当地太守于是将其拘捕并向朝廷弹劾,恰好赶上大赦才被释放,不过阳球的官职也因此丢了。

    丢了官职以后,阳球不甘当个布衣,他听说中常侍王甫权倾天下,且贪慕财货,于是走通门路贿赂王甫,希望能得到官职。

    恰好在此时,段颎麾下的别驾从事一职空缺出来,所以王甫就将此官职许诺给阳球,并让王萌陪同阳球来此与段颎接洽。

    这阳球出仕多年,而且以前担任过高唐县令,若是出任别驾从事的话,资历是足够的,王甫这么安排倒也没多大问题,只要段颎点个头,这事情就能成,所以王萌也没把此事放在心上。

    这时,一身官服的段颎在几个随从的陪同下快步走进来,还未近身,便沉声道:“老夫被一些琐事给耽搁了,劳烦两位在此久侯了!”

    王萌、阳球二人连忙站起身来,拱手对段颎行礼道:“岂敢,岂敢,段大人身居要职,自然是以公务为重。”

    段颎和二人客套了一句,随即便走近来,在主位上坐下。

    “不知二位今日前来,可有何事?”

    当初王萌派人潜入段府盗取段家的宝物,此事让段颎大为不快,虽然后来王萌向段颎奉上厚礼赔罪,算是将此事揭过,但两人的关系却一直不怎么好,所以此时段颎对王萌的态度也比较冷淡。

    “段大人,我等今日前来,乃是为了大人麾下别驾一职的归属而来。”段颎的态度冷淡,王萌自然也不会与他过多客套,而是直接将来禀明。

    不过今日毕竟是来求段颎办事,所以他还是客气道:“下官听闻,大人麾下别驾从事一职空缺已久,一直找不到得力之人来担任,以至于诸多公务都要大人亲自打理。义父听说此事后,心中一直想着要找个人帮大人分担一下。”

    段颎打量了站在一旁的阳球一眼道:“原来如此,看来王大人瞩意的就是眼前此人了?”

    “正是如此,下官给大人介绍一下,这位是渔阳阳球,字方正,以前担任过高唐令。”王萌拱手对段颎道。

    阳球见王萌介绍到自己,连忙上前大礼参拜,态度恭敬的道:“阳球拜见段大人。”

    这个时代可不是后世明清时期,下官在见到上官时并不需要跪拜,所以阳球行大礼参拜,这绝对是重礼了。

    所以段颎见了后对阳球的态度顿时好了许多,他点了点头道:“方正多礼了,快快请起!”

    接着,他又猛的想起阳球的来历,“是了,当初平原郡守弹劾高唐令,说是犯了苛刻残酷之罪,所以将其下狱待罪,想来说的就是你了?”

    阳球有些尴尬道:“正是在下,段大人有所不知,有些刁民不服管教,必须施以重刑才行,可惜郡守大人却听信奸人所言,将某下狱,以至于丢了官职。”

    王萌在一旁解释道:“段大人,方正兄虽然遭到弹劾罢官,但要说他的才能却是远超常人,而且义父对他也颇为赞赏,所以还请大人酌情考虑,看能否让他担任别驾一职。”

    虽说段颎目前依附于王甫,不过不管是他的功绩、威望,还是他现在担任的官职,都远远超过王萌,便是王甫对他也要保持足够的礼遇。

    所以王萌的目的虽然是让阳球出任别驾一职,但说话的语气却比较客气,似乎真的只是向段颎推荐一个人才,而用不用此人则全由段颎来决定一般。

    段颎听了后不置可否的点了点头。

    对他来说,在担任司隶校尉后,每天都有忙不完的公务,也的确需要有人来分担一下,不然以他目前的身体可未必吃得消。

    既然王甫有意让阳球此人来担任别驾,那么给王甫一个面子也无妨,反正段颎目前也没有别的合适人选。

    至于阳球此人是不是苛刻残酷,这一点他倒不在意,毕竟武将出身的他,当年在边地屠杀羌人无数,所行之事,比起阳球来可要残酷多了。

    想到这,段颎沉声道:“既然王大人对方正如此看好,那我还有什么可说的?二位且先回去,等过几天自会有结果的。”

    王萌二人顿时一喜,虽说段颎没有明确说要任命阳球为别驾,不过这意思却已经明确了。

    王萌当即站起来道:“那就多谢段大人了。对了,如今快年底了,下官备了一份薄礼,回头就让人送到大人府上,还请大人不要见外。”

    “好说,好说!”段颎略微点了一下头。

    王甫这人能够笼络那么多人为他办事,所依靠的当然是权势和富贵,每次请段颎办事后,都会奉上一笔“薄礼”,这也是常例了,所以段颎也不感到意外。

    当然,这份“薄礼”不可能由王甫来出,真正出这份礼的人还是阳球。

    (明天开始加快更新速度,请诸位书友多多投票支持!)

第二十九章劝说() 
司隶校尉这个职位,所担负的职责比较多,不仅要监管三辅、三河、弘农七郡事物,同时还要监督百官,甚至还要负责为皇帝搜罗朝野情报等。

    正因为要担负这么多的职责,所以段颎每天都忙得不可开交。

    在打发王萌、阳球二人离去后,段颎又处理了一些公务,到天色快黑的时候才算忙完。

    回到府中后,段颎刚到后院,苏夫人便笑着走上来道:“老爷,听说你已经决定让文和来担任别驾,这样也好,至少都是同乡之人,用起来可靠,总比用那些外人要强。”

    段颎顿时愣了一下,随即奇道:“文和?你是说贾诩贾文和吗?我几时说过要让他担任别驾一职?”

    苏夫人惊讶道:“就前些天啊,此事已经在府中传开了,连那些下人都听说了。”

    “胡闹,这是谁造的谣?”段颎气急败坏的道。

    “这……难道老爷真的没说过吗?”

    “老夫当然没说过,到底是什么人在造谣生事,老夫要立即将此人找出来!”

    就在段颎怒气冲冲的想去寻找传播谣言的“真凶”时,外面却有声音传来。

    “父亲不必去找了,传出此言的正是孩儿!”说话间,一大一小两个少年走进房来,正是段坤与段增兄弟两人。

    在府上广泛传播的那个消息当然是段增派人宣扬出去的,经过大半天时间的发酵后,虽不能说府中上下都知道了,但至少大部分人已经得到消息,甚至连苏夫人也得知了。

    而段增这样做的目的当然是为了将此事先定下来,造成既成事实。

    如今贾诩和段煨两人都得知了“段颎将会任命贾诩为别驾”的消息,再加上段府中四处传播的谣言,可以说此时就算段颎想要否认,其他人也不会相信了。

    尤其是对贾诩来说,此时他已经在认真考虑自己要不要出任别架一职,若是段颎突然说没有此事,一切都只是谣传,那样一来绝对会大大得罪贾诩。

    若贾诩只是一般人也就罢了,偏偏贾诩所在的贾家和段家乃是世交,两家的关系极为亲密,甚至段煨与贾诩还是朋友。

    在这种情况下,段颎就不好轻易得罪贾诩了,更不好否认之前那句“谣言”。

    可惜段增虽然将事情考虑得非常清楚,连事后段颎的反应都想到了,但他偏偏没有想到的是,段颎在今天已经答应了将别驾一职交给阳求来担任。

    ……

    “增儿,是你派人在府中放出谣言的?能告诉我你这么做的原因吗?”对于段增,段颎还是非常喜爱的,所以虽然对他这么做感到恼火,但段颎还是忍住怒气,耐心询问。

    “父亲,孩儿这么做自然是有原因的。孩儿想问父亲,目前父亲在朝中所面临的处境到底如何?”

    “嗯?”段颎显然没想到他会问这个问题,所以脸上露出惊讶之色。

    便是苏夫人也极为吃惊,她虽然出身大户人家,但向来奉行“男主外、女主内”的行事准则,对于段颎在朝中的事情很少过问。

    此时段增突然抛出这么个问题,顿时让她吃了一惊。

    “你问这个做什么?这不是你应该关心的问题。”段颎沉声道。

    “父亲,若是孩儿所料不错的话,父亲目前在朝中的处境只怕不太好吧?父亲乃是武将出身,对朝堂上的斗争应该极为陌生,所以孩儿以为,父亲应该找一个合适之人来辅佐。”段增神色郑重答道。

    “这……”苏夫人震惊了,而段颎此时却沉默了。

    他在朝堂上的处境或许其他人不清楚,但段颎他自己又岂会不知?

    正如段增所说的那样,在离开军营到洛阳为官后,朝中的一切对他来说是那样的陌生。

    在刚刚回到朝中任职时,他四面碰壁,那些之前就对他指手画脚的人,此时更是对他大肆打压。

    原本以他平定西羌之乱,并彻底击灭东羌的大功劳,若是放到武帝或者光武时代,等他回到朝中后,肯定会受到重用,就是官居万石都不是不可能。

    然而实际中他却只担任了侍中、执金吾等官职,不管是地位还是实际掌控的权力,都与他的功劳完全不能相比。

    甚至不久之后,他还因为冯贵妃墓被盗一事受到牵连,进而被降罪贬官。

    可以说在回到朝中的头几年,他一直沉沉浮浮,虽有大功于国却不能登上高位。

    而造成这一切的,无非就是因为他出身凉州,又是武将,所以受到关东士族的各种打压。

    对段颎来说,段家的家世虽然比不上汝南袁家、弘农杨家这种豪门大族,但段家祖上担任过郡守这一级别官员的却有不少,所以仅仅执金吾这种级别的官职是远远不能让段颎满足的。

    在几经沉浮之后,段增终于领悟到,想要登上真正的高位,唯有找到一个合适的靠山才有可能。

    而那时候王甫、曹节刚刚将外戚大将军窦武、太傅陈蕃除掉,正是权倾天下的时候,所以段颎很快就开始开始向王甫他们靠拢。

    而之后的几年里,依靠王甫、曹节的权势,段颎不仅保住了自己的富贵,甚至还如愿以偿的登上了太尉这个东汉地位最高的官职,便是如今担任的司隶校尉一职,同样是权势滔天的要职。

    当然,这么做的后果就是,他如今与关东士族的关系更差了,如果说以前关东士族的人只想对段颎进行打压,双方还有缓和关系的可能,那么如今他们就恨不得将段颎除之而后快了。

    所以在听了段增的问话后,段颎一时间陷入沉默。

    段增接着劝道:“父亲乃是武将,擅长的乃是带兵打仗,而那些士人所擅长的却是朝堂上的争斗;且士人一方人多势众,朝堂上下到处都是他们的人,父亲与他们相比,就如同单枪匹马与千军万马,如何能比得过?”

    一旁段坤也道:“是啊,父亲,那些士人的手段总是令人防不胜防,孩儿觉得您应该寻找良才来辅佐,这样才能保证不被人坑了。”

    苏夫人这时也明白过来,她目光向段颎看了一眼,犹豫道:“老爷,妾身觉得坤儿和增儿所说的有些道理,您应该好好考虑一下。”

    眼见三人都在劝说,段颎终于开口道:“那以你们的想法,文和可算良才?”

    “当然。父亲有所不知,文和先生之才,纵是与张良、陈平相比也不逊色,岂能因他名声不显就轻视他呢?”

    “他能与张良、陈平相比?这未免有些言过其实了吧?”段颎依旧不信。

    段增心中有些郁闷,那可是贾诩啊!后世鼎鼎有名的毒士贾诩,不管是正史还是演义里面,都是最顶尖的牛人,走到哪都能搅动天下风云。

    若是自己能做主的话,肯定在第一时间就把贾诩招到麾下了,哪里还需要像现在这样苦口婆心的劝说段颎。

    当然,这也不能怪段颎,毕竟这个时代的人想要得到重视,要么就有显赫的家世,要么就有过人的名气。

    而贾诩为人太过低调,才华内敛,不为外人所知,在这个时代没有半点名气,更没做出什么了不得的大事,所以段颎轻视他也就不奇怪了。

    再加上他已经答应将别驾一职交给阳球来担任,所以对贾诩更加不放心上。

    “父亲别不信,孩儿所言半点都不过,文和先生名声虽然不显,但那只是因为他没有遇到展示才华的时机而已。若是时机得当,文和先生必然是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