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之逍遥王-第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粮也是最大的问题,要想活命为今之计只得攻下龙门得到充足的粮食。

    母端儿一切从农民出发,幼年父母双亡对龙门少有归属感,只是他的这种行为在城中百姓看来却是一种报复,反而惹得城中父老乡亲的集体反抗。

    “人人都说唐公李渊为人洒脱,交友广泛,闻名不如见面!没想到也是狗皇帝的屠夫,不体谅农民的苦楚!”母端儿阴鹫的看着城门上挂着‘李’字的帅旗,愤怒地说道。

    一双眼睛仿佛是要喷出火来,恨不得一口吐下站在城门上英武不凡的李渊。若不是当初自己不知敌情,如今怎么会是李渊站在城墙上高高在上的不屑地看着自己,到时候立场一定是相反的。

    母端儿见大军的粮草耗得差不多,又无法补给粮草,他不得不做下决定下令攻城,一定要在今日午时之前攻下龙门。他这边进行着猛烈地进攻,有得农民穿着破陋不堪的衣裳扛着锄头硬是搭乘着自己手工制作的云梯向城墙攀爬,云梯完全是靠绳索固定好的,每一个云梯之间清晰地看见接头。

    陈叔达当即命令所有的士兵拿出摆在己方士兵脚边的大石块一个接着一个从上面往下丢去,一块坚硬的石头砸中了义军的头颅,脑浆迸裂,‘啊’的一声从云梯上滚落下来,接连着只能听到大小不一的惨叫声,义军依然奋不顾身地往前爬去。

    母端儿更是组成一队方阵,他们从山上砍下粗壮的大树,从中间切断然后又剥掉树皮简单地处理一下就让十位壮硕的农民扛着大树干朝着城门猛地一撞,‘嘭嘭!’声络绎不绝,在城内有数十名将士用身体挡住了大门不让他们撞开攻入城内。

    “兄弟们!给我冲啊!”母端儿看见城门被撞开了,大步上前大喊道。起义军瞧见自己的首领身先士卒,也都是一往无前冲了进去,奈何城门宽度太小不能一起进入城内。

    李渊站在城墙上俯视着母端儿领兵进入城内,又看了一会,然后对身边的张平高说道:“好了!我们就来关门放狗吧!”

    “诸将听命,关上城门!”张平高大吼一声,从腰间拔出一把钢刀举了起来,“兄弟们,给我上!让他们瞧瞧我们的厉害!”

    “好!”众多将领异口同声道,犀利的眼神望着母端儿率领的起义军。

    “不好!中计了!”母端儿瞧见张平高率领将领朝自己冲过来又看见城墙上的李渊,大吼道:“我们快撤!快撤!”

    冲进城内的农民他们此刻忘记了什么军令如山,只是想着这里有自己需要的食物,能够填饱自己的肚子,眼睛死死地盯着前方一片片小麦地,嘴巴不停地吧唧着像是咀嚼着小麦,身体到了极度饥饿的状态不听使唤的朝着小麦地冲去,被一片密密麻麻的士兵挡住视线,他们便直接拿着锄头或是镰刀迎了上去。

    平民百姓终究是抵不过训练有数的隋军,不消片刻冲进去的人死伤大半,母端儿惊愕的看着站在城墙上的李渊,又瞅了一眼隋军,心中的恐惧更加深了,身体不停地后退着,不顾前方战死的农民,只想着赶快逃跑。

    张平高与身后的众将士对待平民都是一剑一人,毫不怜惜,在战场上对待敌人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残忍。虽然他们这些不是大奸大恶之辈,算得上是义军人士,在隋军眼中他们就是叛逆,绝不会手下留情。

    母端儿三番四次的反击终于打开一条通道冲出了城内,跑到城外,毕竟他的大军在城外,染血的衣裳,满脸的血渍,严肃地神情时刻显示着他在城内经过一番苦战。众多农民看见自己的匪首如此的勇敢,心中豪情一片,他们也后知后觉城内是一个陷阱。

    李渊从城墙上走了下来,望着前方横七竖八的农民的尸体,皱了一下眉头,又吩咐众人看看是否有活口,清点了一下人数有六千余人皆都死在龙门内,他们没有一跃龙门翻身,反而在此丢下性命。

    “张将军,打扫一下战场,然后命令将士把敌人的尸体垒成高冢,就在城外封土吧!”李渊凝神严肃道,他今日便效仿前人‘垒为京观’,哪怕是被世人唾弃他也要这么做,面对几万人的农民起义军,就算是身为元帅,戎马一生可是杀的是平民百姓,他是真心的不忍下手,无奈只能选择前人所用的章法,震慑敌人。

    ‘垒为京观’乃是古代将领为了炫耀武功,聚集敌人的尸体,封土而成的高冢。《左传》记载,春秋时楚庄王的军队在河南战胜了当时强大的晋军,将敌军的尸体堆放在道路两旁,盖土夯实,形成金字塔形的土堆,不一定是挖成大坑活埋战俘。

    例如:《史记》中的长平之战、项羽坑杀20万秦军战俘;《汉书》中王莽坑杀反抗者等皆有记载。这也是为了显示军威、震慑后人的一种方式。在当代来看是惨无人道的事情,在古时候却是稀疏平常之事。

    张将军面无表情地打开城门,跨马而立再次带领五万人马冲锋陷阵了,一人一马冲入敌营杀的敌军人人噤若寒蝉,母端儿再次见识到隋军将领的杀伐果断心生惧意,萌生退意,他错误的估算了敌人的实力,高估了自己的本领,下场只有一个——死。

    李渊又独自领队千人站在城墙上,每一个士兵都是军队中的神射手,一手箭术出神入化,百步穿杨之辈甚多,于是他召集在一起就是要一举歼灭匪首,容不得他撤退,否则后患无穷。

    “给我放箭!”李渊一声令下,众将士齐齐射出手中的羽箭。

    李渊的箭术当世数一数二的,作为主帅他不得不亲自出手,他也拿出自己惯使的长弓准备弯弓射敌,左手握住长弓,右手捏着一根羽箭搭在弓弦,一眼便瞄准了母端儿射了出去,羽箭就像是枪膛中发出的子弹,迅速且力道十足,从人群中疾驰而过,羽箭与空气摩擦,划破空气发出‘吱吱’的响声。

    ‘啊!’母端儿惨叫一声,发现自己的前胸不知道何时被一只冷箭穿透,鲜血直流,厚实的盔甲硬生生的被穿透了,他震惊的看着前方不知这一冷箭是何人射出来的,力道居然如此强劲。

    右手握住箭杆猛地使劲,羽箭断成两截,仔细地观看了一下发现上面刻有‘太原李渊’四个字,他惊愕的抬起头望向城头出发觉众多士兵站在一起全部都把羽箭搭在弓弦准备发射了,大喊一声:“不好,快走!”

    用力的拨动了手中的缰绳,胯下骏马立即嘶叫起来,调转方向准备逃离战场,李渊又再次射出了力道十足的羽箭朝着母端儿咽喉射去,被他侧身避过致命一击,锋利的箭刃划破了他的脸庞留下一道深深地划痕,鲜血又再次流了出来。

    “不好!”李渊见到母端儿准备骑马遁走,他立即紧张起来,大喝一声:“擒贼先擒王!”

    众人纷纷把弓箭对向了准备逃走的母端儿,数千支羽箭一起发射犹如疾风暴雨的从天空中划出一道美丽的弧线径直朝着母端儿射去,母端儿撇过头大惊失色,立即加大了手中的力道,战马跑得速度加快了,可是仍然逃不过羽箭的攻击,母端儿厚实的铠甲硬生生的被羽箭洞穿,胯下的战马的屁股也被羽箭射中疼痛感使得马儿更加的疯狂的吼叫着,母端儿直接被摔倒在地上,永远的死去了。

    “匪首已死,放下手中的武器停止反抗,本公可以担保你们没事!若是冥顽不灵,他就是你们的榜样!”

    李渊在城墙上目睹了母端儿从马上摔了下来,便知道他已经死了,立即大吼一声,连忙喝止众人,避免不必要的战斗。

    农民起义军的匪首被数千支羽箭洞穿,惨死当场,众人失去了领头人又瞧见隋军士兵的武力绝对不是自己能抵御的了的,就渐渐地放下手中的武器,全部都缴械投降了,无论接下来的命运是怎么样,他们都愿意去接受。

    龙门之乱到此才真正的结束,从匪首母端儿被万箭穿心身死当场,加之李渊‘垒为京观’使得他们深深地震撼了,他们心中胆怯了,害怕了,只能选择投降,他们不想自己也成为其中的一员。

    于是,此次在龙门以母端儿为首的农民起义军被镇压了!无论此次粘锅如何,可是这也掀起了大隋王朝反叛势力犹如雨后春笋一般遍地开发结果,宣示着大隋王朝迈入最后的阶段。

第31章 辞别() 
“大帅,匪首母端儿已死,起义军共有八万人尚有六万余人,歼敌一万六千人,其余人等逃亡!”张平高清点人数躬身禀报道,李渊瞥了一眼前方熙熙攘攘蹲形态各异的起义军,淡淡地摇摇头径直向前走去。

    六万余人的起义军心思各异,有一部分害怕自己会受到牵连而死亡,紧皱眉头的人;也有一部分舍身忘死之辈,不屑地看着李渊;还有一部分面无表情地仰望着天空,看着那盘旋的老鹰展翅高飞的英武雄姿,更有的是目光灼灼的望着李渊,恨不得用目光杀死他,若是手中有武器的话或许直接刺杀李渊也说不定。

    李渊昂首阔步,抬头挺胸的扫视一遍,大吼一声:“我知道你们有不服,也知道你们为何暴动,更加知道你们恨不得立即杀死我!但是我告诉你们,成王败寇,战争就是这么残酷!若想在混乱的时代里出人头地唯有入伍这一条道路,今日我便给你们两条路选择:一是加入太原军,成为军中一员,你们便可以从中得到想要的一切;二是立即处死,吾虽为国公却无法抹杀你们的罪行!”

    “草民选择加入太原军!”六万余人异口同声道。

    李渊虽然给了他两条路选择,实则是逼迫他们加入太原军,起义军大部分是农民可是他们发动暴动,直接危害了大隋王朝的统治力,不得不处死。无论是农民还是官商都想继续活下去,他们谋反只不过是为了混的一口饭吃,不至于饿死累死就好。现在李渊给了他们机会,不仅仅免除他们犯上谋逆之罪,更是让他们靠自己的本事闯出自己的一片天,争取自己想要的一切。

    其实李渊如此做也是冒着极大地风险,若是一个不好被有心人上书参奏他一本,他不仅仅官爵被剥夺,更有可能连累整个李府。只不过李渊的心不够残忍,只能选择这一条路,既是给他们又是给自己的。

    再说他们这些人虽然是平民百姓,不畏惧死亡,这让李渊很是佩服。若是六万人全部加入太原军,那他的太原军实力将暴涨,是一个质的飞跃,不惧任何人的挑唆,哪怕是面对大隋军队他亦是不再胆怯。

    李渊接二连三的征战使得他的心发生了变化,尤其是自己一家人的性命掌握在别人手中的感觉,那真是非常的憋屈。于是,他便暗暗地决定要增强自己的实力,在混乱时期莫过于强大的兵力。

    母端儿作为匪首已经身死,残余的六万人军队很重要,最重要的是母端儿手中占有着河东州县也全都被李渊接受了。如今的河东州县犹如一块铁饼,牢不可破。又有大隋朝的唐国公李渊坐镇河东,麾下猛将如云,兵力强大地军队,他已经牢牢地把河东拽在自己的手中,现在任何人想动他,还得看他的脸色才行。

    李渊听见六万余人同时说出的答案,满意的点点头,再次扫视了一遍,发觉所有人的目光都望着自己,渴求生的希望迫使他们的态度发生了改变,惊愕、兴奋在他们的脸上显示出来。

    “既然你们愿意加入太原军,即日起你们便是我的麾下,若是你们之中有人真才实学便可以得到相应的职位,到时候领兵征战天下都有可能!”

    李渊兴奋地大笑道,他又吩咐张平高把这支军队所有的人登记入册,建立宗卷,然后让张平高领兵先行回到太原与赵文恪汇合,又命令他们不准把这十几万兵力与隋军在一起训练,完全是分开练习,独立于大隋只属于李渊的私人军队。

    李渊统帅十五万大军浩浩荡荡的朝着太原进发,一路上李渊的心情都是非常的好,毕竟此时打了一个大大的胜仗,并且太原军的实力又大大的增加了,假以时日必可成为一支冲锋陷阵的部队。

    “父亲,我有一件事想跟你说!”

    李逍遥骑马与李渊齐头并进,转过身严肃地说道。这件事他可是想了很久,因为这件事涉及到历史,若是泄露了,很有可能会影响整个历史的进程,可是又不得不说。

    “哦!你说吧,究竟是什么事!”

    经过刚刚的大胜,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他心情大好转头笑眯眯的回道。

    “前几****观测星象,帝星黯淡!依孩儿的预测大隋王朝气数已尽,不出五年时间大隋必将亡国!”李逍遥不顾李渊惊愕的神色,继续说道:“大隋王朝的气数应当还有几年,可是当今圣上决定南巡,耗费了资金百万计数,民不聊生,加快了隋朝亡国的时间。孩儿只想提醒父亲早作打算,免得天下纷争,群雄割据毫无准备!”

    李渊愉悦的心情被李逍遥的一句话打乱了,其实他早就知道大隋王朝亡国之期不远,也猜测到天下农民起义会更加的多,不然他也不会私自召集六万士兵没有上报给朝廷,算作自己的私军。

    李渊沉默片刻,凝重的看着幼子,郑重其事地问道:“逍遥,你确定推算的没有错吗?”

    “绝对没有错,希望父亲早作打算,否则将来我们李家又将会面临新一轮的危机,到时候局势更加的动荡不安!”李逍遥认真地看着父亲的眼睛,没有丝毫的退怯,心中又暗暗地加上了一句,“历史早有记载隋朝将会亡国的,而且还是我们李家夺得天下。”

    李逍遥知道有关于历史发展轨迹暂时不能告知李渊,口风不紧稍一泄露,李家还未夺得天下便成为隋炀帝杨广的眼中钉肉中刺。虽然杨广的命令不像登基时言听计从,可是谁也不知道杨广是否有后续手段。

    一时大意便会断绝李家争夺天下的资本,受到杨广重点‘照顾’,那么李家可能整个的被击倒,那以后哪来的大唐盛世呢。

    “如果正如你所言,大隋将灭亡!那我们李家该如何安身立命?”

    李渊愁云惨淡的脸色,瞟了一眼李逍遥,忧心忡忡地注视着前方那条弯弯曲曲的道路,他可不想再次经历李家的命运掌握在其他人手里,可是应该如何做,才能避免李家遭受的危机。

    “若想李家能在以后的局势中生存下去,必须强大自身,唯有自己拥有实力才不会受到他人的欺负。因此,孩儿建议父亲以后若是隋炀帝召见,父亲可以借病请辞,暗地里继续培养士兵,争取让他们这几年有着长足的进步才行,我们必须保证自己的实力才会无惧任何势力。”

    李渊听见李逍遥说的话,总感觉有点怪怪的,他疑惑的看了一眼幼子,发觉他跟平常没有什么区别,也就不插嘴打断,直到李逍遥说完了,他才知道自己的感觉没有错误,那是一种儿子要远行嘱咐所有应该注意的点。

    他诧异道:“难道你要离开……”

    “是的,我决定暂时离开李府在外面游荡,同时也是为了考察一下风土人情,这对我非常的重要!”

    李逍遥瞥见李渊惊疑的眼神,惊讶地表情坚定不移的道出了自己心中藏着的事情,他是真的想要出去看看,毕竟那里才是自己的天下。若是一辈子都呆在太原郡,不能见识诸多英雄人物,他一定会非常的后悔,再说也是为了找寻能够继承鬼谷门的传人,收为弟子,这件事他必须要做到。

    “可是你此次随我出征,南达东都,又到龙门征战四方,离家已经有数月有余,怕是你母亲在家会担忧你的安全。即使你想要离开,也得跟你母亲禀明一下,免得你母亲担心你的安全。再说,你离家十年刚刚回来不久,如今再次踏足江湖,而且这次是为父带你出征的,若是被你母亲得知你又离家远行,那我回去该如何向你母亲交代?”

    李渊拐弯抹角地说道,其实他是不想李逍遥一人远行,只能借助自己妻子窦氏的力量希望能阻止李逍遥的想法。他屏声息气望眼欲穿地等待着李逍遥的回答,他是真的不舍。

    当初分别十年,李府中最想李逍遥的乃是他的父亲,毕竟李逍遥从降生都受到李渊的宠爱,甚至有点溺爱,只要李逍遥想要的东西,他无论如何都要帮他拿到。李逍遥不爱武术,不爱玩耍,除了有点顽劣不听劝告之外,唯一的爱好便是喜欢看书,什么书籍都要看,为此李渊不惜花费巨资为幼子建造一座书楼,把能买得到的书籍全部都买了回来。

    李逍遥儿时除了跟李玄霸出去游玩之外,大多数时间就呆在这座书楼中,就连李玄霸都受到书楼的影响还认得些许文字,否则目不识丁说出去实在是丢李渊的脸面。李逍遥离开家里随时学艺十年,李渊每每想到幼子便会走进书楼看一下,或者是李逍遥的房间,每天都会派人打扫干净,为了就是以防哪天幼子回来了没有地方住。作为一位父亲,他又不能将自己的父爱表达出来,作为将军他又是众人的首领,有时候又不得不顾及自己的身份。

    李逍遥膛目结舌的看着自己的父亲,他从未想到过历史上唐朝的开国帝王,现在的领军大元帅居然会如此的慈祥,嘴上没有说出来可是神色之间那股父爱真的让他非常的惊讶。

    他惊愕片刻后很快又清醒过来,语气略带柔和,且斩钉截铁地说道:“日后父亲定会明白今日孩儿的决定是对是错,再说我此行准备带上伍氏兄弟以及四哥,让他们三人与我同行,不知父亲同意否?”

    “伍氏兄弟原本就属于你的家将,为父无权过问太多,而且他们两人武艺不错,有他们两人在侧,吾儿在外就多了一分安全;至于四郎,为父不同意他与你一同前往!”

    李渊非常赞成伍氏兄弟跟随在幼子身边,有他们两人在,多少比较安全点,他低下头沉思片刻解释道:“四郎经过玄感之乱,我相信不消片刻他便名扬四海了。无论是江湖还是武将都知晓他的威名,再说玄霸的脾气你又不是不知道。虽然为父猜不透你到底想干什么,可是有四郎在你身边,你的身份不言而喻,因此我不赞成四郎随你前去。”

    李逍遥暗暗想道:“不愧是姜还是老的辣!父亲说得是,若真的让四哥与自己同行,我想不出一天周边州郡练武之人便会找上他们的!到时候自己行事还真是不太方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