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国崛起1857-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姓林?林福祥也姓林,莫非是林家亲族?那样倒也值得信任,也只能信任他了。

    但从事外交工作多年的朱敬伦养成了小心谨慎的习惯,眼光撇向了马老三。

    壮汉倒也是一个懂得察言观色的人,喊了一声“马老三,你过来。”

    马老三跟几个家丁一直在大门旁边,听人叫唤,立刻小跑了过来。

    “二爷,您叫我?”

    到得跟前,马老三点头哈腰。

    二爷?林福祥的弟弟?

    朱敬伦知道林福祥有个弟弟,一直没有见过。

    “你是林家二爷?林福勇?”

    马老三好奇的看了朱二一眼,奇怪朱二怎么敢直呼林家二爷的名号,他这一瞥,让朱敬伦立刻就放心了,确定眼前此人就是林家二爷。

    林福勇不动声色,只对马老三道“你回去吧,好好守门。”

    马老三唉了一声又小跑走了,临走又奇怪的看了一眼朱二,心里好生奇怪,几天没见,这个小兄弟好像跟以前不一样了。

    “现在你可以说了吧?”

    林福勇这才对朱敬伦说话,口气中有一种上位者的优越感。

    朱敬伦也不在意,他的气势也不弱“二爷,话我只说一遍,请你一定给林大人带到。他如果想要拿下广州城,就派人去城里跟朱二联系,告诉他我在巡抚衙门,现在给洋人做通译。”

    “给洋人当通译?”

    林福勇眼神一冷,狠狠的盯着朱敬伦。

    朱敬伦毫不相让,盯着他的眼睛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道理二爷该懂得!”

    俩人对视许久,就像两头狭路相逢的猛兽,最后二爷冷笑了起来。

    “你最好不要骗我!否则我会让你死的很难看。”

    朱敬伦哼道“要不要信我,那就看林大人想不想要广州城了。再会!”

    说完拱拱手转身就走。

    “别忘了你老娘还在香山。”

    背后传来林福勇冰冷的声音,朱敬伦的脚步顿了顿。

    这是一个狠角色,朱敬伦心中一冷,同时不由浮现出一个老人的模样,朱敬伦这个身份唯一的亲人就是那个老娘了,本来朱敬伦还有一个哥哥,所以他才叫朱二,但哥哥在十八岁那年就病死了,老爹更是没见过,所以老娘就是他唯一的亲人。

    朱敬伦对这个老娘并没有太深的感情,只有一些让人感到哀伤的记忆,但是也很难接受别人利用老娘来威胁他。

    这个林福勇用他娘威胁他,诚然是一个狠角色,但是也很下作,朱敬伦心中顿时生出了不齿之感。

    他没有理会林福勇,径直走向大门,在马老三身边停下来。

    “老三,我这里有十两银子,烦劳你带回去给我娘。告诉我娘,我有大事要做,等做完了就回去看她老人家。”

    朱敬伦身上带着二十多两银子,五两给了门卫,还剩下十多两。

    马老三却不收,摆手道“你娘不要钱,你要有时间,就赶快回去看看你娘吧。你娘说你死了!”

第十五节 行动(3)() 
原来是这样的。

    当日朱敬伦和侯进、马老三在城外破庙分别,朱敬伦将张家大小姐给的五两盘缠直接就给了马老三二人。

    这年头的人还是比较诚信的,尤其是本乡本土的,那是相当帮忙,全国各地的同乡会,老乡死了大家凑钱都会把尸体抬回老家安葬,别说中国了,就是去美洲淘金的,去澳大利亚淘金的死了,往往都能把骨灰带回家安葬,这年头的乡情还是相当可靠的东西。

    侯进和马老三俩人也很可靠,他们回乡后第一时间就去了朱敬伦家,但是当他们拿出银子,说是朱敬伦托他们捎回来的,结果老母亲没有要银子,而是再三逼问他们,是不是她儿子已经死了。

    尽管侯进和马老三再三保证朱二没有死,可老太太就是不信,认定他儿子已经死了,坚决不肯要那钱,说是那是卖命的钱,她受用不起。反而恳求马老三和侯进想办法把她儿子的尸首带回来,这些钱就当是脚程,如果不够她老婆子想办法再凑。反正不能让儿子死了,还当孤魂野鬼。

    马老三和侯进俩人死活说不动老人,但坚持告诉老人朱二还活着。

    之后马老三回家养伤,他本是林家长工,他爹也是林家长工,他家住的房子都是林家的,所以很快就联系上了林家人,等他伤好后,就跟着林家二爷到了县城,暂时帮着看家护院。

    “侯进呢?”

    朱敬伦不由问道。

    侯进在林家也打过短工,但却不是地地道道的长工,他算是一个流民,常年游荡在街头巷尾,偷鸡摸狗的事情也干。

    “别提他了,二爷让他到府里吃口饭,他不落人管,身上又有几个钱,跑去河上赌钱了,不然你快去找他,我怕你上回给的钱都被他输光了。”

    朱敬伦哪有时间耽搁,叮嘱马老三道“三哥,劳烦你一下,找一找侯进,告诉他到广州城找我。到巡抚衙门,就说找朱通译。”

    侯进这个人虽说有很多臭毛病,但是却也有些手段,最重要的是讲点江湖义气,但更关键的是,朱敬伦现在手里没有可用之人,如果这次他手里有人的话,也就不会亲自跑一趟,广州城的局势随时都会变化,他更想一直待在广州静观其变。

    如今广州城中的英法联军兵力单薄,是最有机会拿下的,一旦他们攻破了北京,或者他们的援军到达,可就不那么容易了,机会稍纵即逝。朱敬伦在英法联军哪里虽然没有看到明确的情报,但是不时能听到不安的军官和士兵谈论,英国政府派出了一只八千士兵的军队,正在赶来增援。

    如果这八千人赶到广州,恐怕什么机会也都没有了。

    但是夺回广州后又如何呢,这八千人一旦登陆,势必引起更大规模的战斗,能不能守住广州还是两说,其他地方就更顾及不到了,比如这香山县,香山县靠近香港,英法联军如果兵力充足,没准也会打这里。

    想到自己老娘在城外,这处境就很危险了,虽然城里也不是绝对安全,但只要英法联军不屠城,那么活下来的概率就比城外大,毕竟城外还要面对溃兵和盗贼的威胁。

    想到这里,朱敬伦突然转身向林福勇道“在下此去广州,家中老母无人奉养,怕是要劳烦二爷帮着照看了。”

    林福勇一愣,当即应承下来“你放心,令堂我马上就派人接过来,一定当自己老母一样安心奉养。”

    朱敬伦这才一拱手“再会!”

    他这次真的走了。

    却不知林福勇看向他背影的目光充满了鄙夷,林福勇知道自己用朱敬伦的老母威胁朱敬伦很下作,但是他大哥干的是杀头的买卖,洋人想方设法都想要林福祥的项上人头,他不敢冒险,一个曾经在林家当过长工的小乡勇,就凭几句话凭什么让林家相信?

    可是当朱敬伦说让自己照看他老母的时候,林福勇心中那丝愧疚顿时荡然无存,反而对朱敬伦这个人充满了鄙夷,因为他理解为朱敬伦是在拿自己母亲做人质,来博取林家信任,林福勇见过太多穷疯了的亡命徒了,但连自己父母都能出卖的家伙,还真不多见。

    刚才朱敬伦觉得林福勇是个狠角色,但是却很下作,有些心生不齿这次林福勇则是先觉得朱敬伦是一个卑鄙之徒,接着也觉得朱敬伦是一个狠角色了,一个连亲生母亲都能出卖的人,还有什么事情干不出来?

    不知不觉间,俩人对对方都有些误读。

    朱敬伦很快赶回广州,他虽然冒险出城,做了一番布局,但是局势依然不在他控制之中,他现在能做的,只能等,等林二爷派人联系上林福祥,等林福祥派人来找他。

    但是跟以前不一样的是,朱敬伦借口衙门里的事情已经不像过去那么忙碌,所以他晚上开始每天回张千总家睡觉了,这并不引人注意,因为在洋人的卷宗上,朱敬伦是张家的亲戚。

    只是洋人不知道的是,朱敬伦这时候天天回张家,不过是想将自己一半时间放在洋人控制之外,方便自由行动。

    一直过了十日,朱敬伦每天天亮上工,天黑回家。

    回张家有条近路,就是当初朱敬伦他们躲避洋人追击逃入的那条巷子,巷子白天都黑,晚上更黑,适合做一些见不得人的事情。

    这天朱敬伦刚刚走入巷中,突然听得有人喊了一句“朱通译。”

    他刚答应了一声,突然头顶一黑,一个袋子就把自己套了进去。

    朱敬伦一路沉默,不挣扎也不闹腾,因为他猜测有八成可能,这些人是林福祥派来的。

    他一路在麻袋中,被人抬着走动,感觉到绕了很多路,也许是为了躲避街上的巡逻兵,也许是为了混淆朱敬伦的感觉,总之是为了安全起见。

    很快停了下来,接着感觉到轻轻摇晃,伴着哗哗的水声,显然朱敬伦被带到了一条河上,置身于一条小船。

    许久,终于靠岸,朱敬伦被抬到了一个地方,当头上的麻袋被摘下来的时候。

    朱敬伦立刻就看清楚,自己又来到了当初跟侯进和马老三分别的庙里。

    还没仔细观察,突然旁边就有声音响起,从那不似中国人的神像后面,走出了一个人。

    “朱二,你还认得我吗?”

    一个被洋人最为忌惮的反抗军头领,却以洋人最想想不到的装扮出现,一个穿着青衫的读书人模样。

    朱敬伦立刻行礼

    “小人朱二,见过林大人!”

    来人不是林福祥还能是谁?

第十六节 行动(4)() 
林福祥与其说是一个将军,不如说是一个书生,一个中年书生,甚至有些大腹便便。

    嘴唇上,下巴上都留着胡须,此时正抚须看着朱敬伦。

    “朱二,本官问你,为何卖祖求荣,投靠洋夷?。”

    朱敬伦刚刚起身,林福祥突然一声断喝。

    林福祥显然是在向朱敬伦施压,先给他一个下马威,文人的御人之道,无非恩威并举两样,都是从书里读的。

    朱敬伦不徐不疾“大人明鉴,小人非是真心投靠洋人。那日小人转身进城,本是想寻机杀几个洋兵,给死难的兄弟们报仇。不想碰到洋人在招通译,小人心想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若能打入洋人内部,岂非更好做事。”

    林福祥再哼道“你为何会说夷语?”

    朱敬伦道“小人幼年时,镇上来了一个洋和尚,小人年少不懂事,贪那洋和尚手里的糖豆,与一群孩童整日间听那洋和尚念经,那和尚也有心,教了我们多日,是以能说几句洋话。但也说不利索,不想洋人缺通译的紧,竟真的招纳了小人。”

    朱敬伦一番话说的天衣无缝,因为他早就想过该如何跟林福祥解释了,虽然没有想到林福祥竟然亲自来了,但是那一套说辞依然可以拿来直接用,说完之后,林福祥也确实听不出什么破绽。

    林福祥哼道“好。你做洋夷通译一事,本官暂且给你按下,你且说说你要如何帮助本官夺回广州?若真能立功,本官就绕了你,若敢诓骗本官,朗朗乾坤本官定会拿你问罪。”

    一听这话,朱敬伦明白,林福祥至少有五成接受了自己的说辞,但要说完全相信,那也是不可能的。只是林福祥愿意试一试,从他能在庙宇中跟朱敬伦见面,其实就已经说明,他什么机会都不愿意错过了。

    当然,林福祥的出现,确实让朱敬伦有些意外,没想到林福祥竟然冒险潜入离城这么近的地方,要知道这庙就在码头边上,而码头不远处,就是英法联军的海军营房。

    这只能说明一个道理,那就是林福祥确实非常想要广州城,尤其是把广州城从洋人手里夺回来。是为了升迁攀爬的功绩,还是为了读书人的一股抱负,亦或者只因为胸中一口不平之气,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确实很想要广州城。

    所以朱敬伦有些意外,却也有些欣喜,林福祥有多渴望广州城,那就敢冒多大的风险,自己就更有机会实现计划。

    不过现在他得先抓住机会让林福祥信任自己,这样林福祥才会配合自己,否则凭什么让林福祥去攻打广州城?就凭给林福祥当了两年兵,或者曾在林家当过长工?而且现在还在给洋人做翻译,就更难让林福祥信任自己了。

    朱敬伦道“大人容禀,小人找大人,是想向大人要一个人。”

    林福祥抚须道“什么人?”

    朱敬伦道“小人想要被大人抓走的那个洋兵!”

    那个印度兵,不过这年头的中国人,未必能分辨印度人跟洋人的区别来,一概都认作夷人了。

    不想林福祥抚须的手突然甩了下来,怒喝一声“你果然是给洋人做事的!”

    此时庙里可不止林福祥和朱敬伦俩人,即便俩人谈话的时候,林福祥身边也站着侍卫,显然到距离英兵这么近的地方,林福祥也不敢大意。不但他身边站着人,四处还伏着暗桩,随时观察着远近的动向。

    此时听到林福祥的断喝,林福祥身边的几个人立刻打起了精神,眼睛都盯上了朱敬伦,大有一副一声令下就要就地拿下朱敬伦的架势。

    朱敬伦依然不徐不疾“大人明鉴,小人讨要这洋兵乃是为了取信洋人,方便大人夺城。不过口说无凭,小人也不白要,小人跟大人换人。”

    林福祥不动声色,显然他刚才依然在装腔作势,但也说明他确实还不信任朱敬伦。

    “换人?你拿什么换?”

    朱敬伦道“当然是以人换人,小人用四个红毛洋兵,换大人手里那个白头兵。”

    红毛是从明朝开始,中国给对西方白种人的叫法了,白头兵则是印度兵的称呼,因为很多印度士兵都缠着白头巾。

    林福祥顿了顿,或许一般人分不清印度兵跟英国白人士兵的区别,但是林福祥生在在澳门,却知道印度,也就是古书中的天竺,已经被英国红毛鬼子给占了。虽然他的世界观还不能完全理解西方人的宗主国跟殖民地制度关系,但是却不妨他用中国的制度来对比。林福祥认为那红毛洋兵就相当于八旗兵,而白头印度兵就类似于绿营,八旗自然比绿营金贵。而且还是一换四,所以这笔买卖很划算。

    可问题是朱敬伦凭什么给自己弄来四个红毛兵呢?

    朱敬伦不等他问紧接着就解释起来“大人有所不知,小人那日进城只为报仇,是以暗中偷袭过几个洋兵。现有四人被小人擒获,藏于城中一个朋友家中。小人愿意将这四人交与大人,还望大人能够信任小人。”

    换人,这是朱敬伦早就想到的计划,因为他知道自己不可能平白从林福祥手里得到那个印度兵。一开始听到林福祥从广州城掳走一个印度兵的时候,朱敬伦还颇为吃惊,甚至感到不解,因为这实在是太冒险了。

    后来他就分析出了道理,林福祥这么做,大概有三个动机,第一是向洋人示威,洋人不能出城,他林福祥却能进城抓走洋人的士兵第二则是提振自己手下的士气,不管怎么说,他们在广州一战中是吃了败仗的,被洋人从广州城赶了出来。

    但林福祥恐怕还有更现实的打算,那就是激怒洋人,激洋人出城攻打他们。林福祥跟洋人早在二十年前就交过手,很清楚洋人的军队的厉害,正面作战他没什么胜算,所以要诱使洋人出城,然后偷袭得手。

    所以冒险从城中掳走一个印度兵,其实是有很深的筹划的,虽然洋人没有上当,但光是鼓舞军心的作用,林福祥就不可能轻易把人交给朱敬伦。

    因此从一开始,朱敬伦就没打算过让林福祥凭空把人交给自己,而是打算换人,用张家菜窖中那四个英国兵换。所以他在得知林福祥掳走一个印度兵之后,第一时间就赶往张家,他先跟张家确定好了之后,才出城去香山县联系林福祥。

    沉默了片刻,林福祥才再次开口,不过口气坚决

    “好,本官就信你。怎么个换发,时间地点我们来定!”

    林福祥依然留有余地。

    但朱敬伦却没有答应“大人赎罪,此时事关重大,小人也要冒很大风险。所以时间地点由我来定。”

    林福祥果然面露猜疑,读书人带兵都有疑心重的毛病。

    不等林福祥考虑清楚,朱敬伦再次道“不过小人可以先交人,小人先将红毛兵送与大人,如何?”

    其实朱敬伦也是不得不这么较真,因为张家绝对不会配合的,张家人担心牵扯进来,绝对不肯按照林福祥的方法来换人,因此朱敬伦需要一个主动权。另外一个原因则是他主动为之,尽管他很希望林福祥能配合他,但事实上是现在他跟林福祥的身份不对等,林福祥始终以上位者的心态对待朱敬伦的话,配合不可能太顺畅。朱敬伦就得让林福祥知道,自己手里有他没有的资源,自己不是他能随意拿捏的。

    为了获取对手的合作,往往就要展现一下自己的本钱,这种谈判的技巧,朱敬伦还是很娴熟的。

    所以此时此刻,林福祥突然就感觉到自己有些看不懂这个过去的手下了,对方信誓旦旦手里有四个英国兵,而且要先交给自己,如果自己还不敢答应,岂不是让人笑话。

    于是沉声道“好,就按你说的做!不过要是你敢欺瞒本官,本官定不会放过你。”

    至此林福祥依然有怀疑朱敬伦的理由,比如他派去换人的手下,突然被朱敬伦带着洋兵拿下,那就是朱敬伦在帮洋人赚他林福祥。可是林福祥也有信任朱敬伦的道理,原因只有一个,也很简单,因为现在朱敬伦的母亲就在林福祥家里。所以一开始林福祥其实就是抱着信任的态度来的,否则他绝对不会亲自来跟朱敬伦见面,顶多会找人传话罢了。

    朱敬伦倒是没有想过老娘的事情,因为他从来没想过把老娘送到林家是去做人质的,只是林家兄弟自己这么认为,尤其是林勇是这么想的,他的想法又影响到了他的兄长林福祥。

    “小人不敢!”

    朱敬伦适时的示弱一下。

    虽然林福祥也多次威胁或者说吓唬过他,但他并不在意,至少林福祥没有用老娘来威胁他,这就比他那个弟弟强多了,到底是读书人,做人还是有底线的。

    谈到这里事情就算定下了,朱敬伦没必要耽误

    “既如此,小人这就告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