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国崛起1857-第26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三,大明军队在越南期间的粮草供应由越南筹集,而联军的武器装备则由大明供给,双方不计一时之得失,一切以大局为重。

    这三条提出之后,越南君臣松了口气,当场盛赞大明真乃仁义之国,礼仪大邦,一切皆是堂堂大国风度,不像法夷张口利益,闭口得失,以分毫之损益也要梗脖相争,实在可笑。

    显然苏杰生的外交态度,让文官士大夫出身的越南官员十分适应,这才是东方式的外交礼仪。

    但之后越南朝堂讨论却不能接受,倒不是出于利益之争,而是礼仪之争。越南大臣认为,大明兴仁义之师援救越南,导致本国也陷入战火,对越南有大恩。且大明是大国,越南是小国,岂敢跟大明互称兄弟。

    苏杰生认为,当今世界讲究平等,大明愿与东方友邦结为平等之盟国,既然平等,当是兄弟。

    越南大臣则说,大明天子年长,越南君主年幼,叙齿越南君主也不敢跟大明天子互称兄弟,在多番虚来虚往之后,苏杰生接受了越南人提出的互相以叔侄相称,后代君主则依旧叙齿。

    其实最后达成的,跟当年南宋赵构与金国达成的协议差不多,不过当时的南宋任金国皇帝为叔父,后世叙齿,也就是看年龄和辈分。

    苏杰生最后提出,为了加强两国之亲厚,替大明太子求取一越南公主,这更是让越南君臣感到莫大的幸事,只可惜由于皇帝和个别大臣逃出顺化,越南宗室大多陷于法国人之手,一切只能夺回顺化之后才能决定,但越南人一口答应了这门亲事。

    之后两国共同焚表祭天,签订盟约,走完所有的程序后,通告列国。

    东方各国第一时间就明白这是什么盟约,不过是先秦时期盛行的会盟之约罢了,只不过是临时性的,一旦结束某件事,就等于作废,没准两国过几年相互掐起来都不奇怪,至于婚姻嫁娶,女人嘛谁会当回事,满清的公主格格一堆堆的往蒙古塞,不过是怀柔罢了。

    西方人则消化了一番后,认定这是一份军事同盟条约,大明跟越南结盟,事实上就是大明给越南提供了军事担保,以后想欺负越南,恐怕得问问大明同不同意。西方人倒是认为这是一份永久性的条约,因为他们从字里行间没有看到时间限制。

    只是西方人很奇怪,条约中大明并没有索取到足够的利益,为什么肯为越南做这种军事担保。

    条约签订之后,大明的第一个大型军事行动很快就展开了,不是发动顺化战役,而是打算攻取越南北方的海防。这里是法国建设的军事和商业两用的北部湾最大港口,各种设施都齐全。

    大明攻占这里,不但能将法国的海上力量从这里驱逐出去,解除法军对北部湾大明沿海的威胁,还能以这里为基地,向南驰援顺化,可以说这里应该算作是顺化会战的附属战役。(。。)

第六百九十八节 海防战役(1)() 
法国1874年取得越南北部的管辖权之后,就开始经营海防港,根深蒂固,设施齐全,军事设施尤其齐全,不是一个轻易能攻取的地方。

    法军从河内退守的部队,全部都退到了海防,显然他们不打算让出这个战略要地。

    而从法国本土增援到越南的法国海军主力,也大半进驻了海防。

    由于法国占住了海防,就掐断了红河的龙口,断绝了红河出口,但却还没有断绝红河航运,从河内到云南的几百艘船只依然络绎不绝,送来各种补给,运走各种商品。

    大明加固了海防的防御,修复了当初法国修建的各种工事,安装了大量火炮,法**舰还无法朔河而上威胁这里,因此红河现在是一个半通航的河流,而且通航之利都掌握在大明手里,法国人占领的海防,已经成为一座孤岛,甚至海防附近的海阳、太平等省,就是乡绅起义的重灾区。

    法国人将海防当作阻挡大明海军南下的战略要塞,也作为法国海军北上的前进基地,这让大明海军极为痛苦,但一时间无力南下与法军决战。

    因为大明这几年持续的扩军备战,法国人其实也没有闲着,法国人心里清楚,大明扩军备战就是冲着法国的,他们不可能没有相应的对策。

    法国的总体实力,尤其是经济实力更强,经济实力中的金融资本又最强,所以法国政府的融资能力相当恐怖,大明在扩建海军,法国也大肆扩建海军,大明新建了三十艘铁甲舰,法国则新建了二十艘,有旧有的三十八艘铁甲舰,他们的主力舰依然接近大明一倍,在这样的优势下,法国海军没有道理不采取主动,而大明海军则变得十分谨慎。

    因此海防战役,海军需要陆军的帮助,率先由陆军向海防港发起进攻,在陆军取得一定的成果,甚至打下海防港之后,海军配合陆军夹攻法国海军,或者在法国海军撤退途中进行拦截,则要视情况而定,但陆军将率先发起进攻,这一点则没有争议。

    大明陆军持续从国内通过铁路进入河内,然后沿着红河向河口进发。

    此时大明展现出了强大的暴兵能力,或者说将这几年的准备工作的能量释放了出来,沿途法国无论如何增调兵力,都无法与大明在兵力上相较,几乎每一次战斗大明都是以两倍甚至四五倍的兵力和火力在进攻法军,这让法军完全无法抵敌,只能一路向海防要塞回收。

    到了五月份,只用了一个月时间,大明陆军就将法军赶紧了海防要塞之中,接着包围了海防,这次是彻底的包围,沿着海防要塞,在四周修建筑垒工事,一边绕涂山到大海,一边通达下龙湾,形成了一个长度八十多公里的半环形包围圈,将海防彻底割裂成孤岛。

    修筑防御工事,依然动用了数以十万计的越南劳工,不止是越南的,还有当地华人的,因为老实说,越南此时还算不上是一个人口稠密的国度,法国交趾支那殖民地建成的时候,也才一千两百万人口,那可是包括柬埔寨和老挝的。

    越南即便在三国中人口最多,就算占**成,撑死也不过一千万人口,越南河内是前朝首都,北方也是前朝核心区,但灭亡前朝的战争死伤太多,加上这些年北方接连受到灾荒、战争和疾病的洗礼,饿死病死了不少人,北圻地区的总人口,不超过三百多万,不可能征发太多。

    而华人移民大概占了其中的五分之一,所以不可能不调动华人劳工的力量,不止是华工,连当地的瑶人,白苗人,侬英人等少数族群也都被官府征调而来,相对来说可能有强迫,但是怨言不大。

    在越北地区,华越杂居,接近的文化背景让大家关系相对来说融洽。不过一开始也不是这样的,两广天地会武装二十年前刚开始进入越南的时候,跟越南当地人之间的关系主要还是以冲突为主。

    责任在天地会武装的滥杀和好杀,同时在大的意义上来讲,天地会农民武装南下,是挤占了越南人的生存空间的,斗争当然在所难免。

    在斗争中,天地会武装的优势是不言而喻的,别说越南百姓了,他们连当地官府都打的抱头鼠窜。四处攻城掠地、袭击官府、屠杀越南地方官员,就好像他们屠杀满清地方官员一样,有记载的大战就有多次,1868年天地会武装进入越南,在边境地带的谅山大败前来阻截的越军,斩杀副提督阮日成。1870年,苏国汉武装夜袭谅山,杀死领兵官黎文迟,当地官员武仲平、邓算以及当时还只是地方官的权臣阮文祥逃走。

    而后来进入越南的,满清正规副将出身的李扬才武装,进入越南的目的就不单纯,李扬才在满清活动未果,丢掉了副将的官职,结果散尽家财招募兵勇,借口入越攻打天地会,结果进入越南后,就号称要夺取越南江山,开始疯狂的攻城略地。

    李扬才、黄崇英之前的两广人初到越北时,没少被当地苗人杀,当地的白苗人,瑶人和侬英人都有自己有城寨和枪支,当李扬才、黄崇英等人率领有战斗经验的天地会武装进入这里后,结果就开始反过来屠戮不肯合作的当地人。

    据记载,有1872年,黄崇英率众攻打距山西百余里一村寨,“此处悉避难民众,故居民多至数十万,黄部万余人既至,在附近立营后即进攻掘地道以通土人寨栅,纵火药炸轰之”,申报也刊登过入越人民攻杀越民的事件,“太原有一险要地,名龙眼洞。为越南着名之大村落,烟户数万家,颇称殷富。前经黄黑旗攻之月余不下,李逆李扬才即到,村民不肯假道,悉力相拒。李逆怒率党躬冒险环攻四昼夜,夺而守之”等记载。

    其他小股农民武装,发扬他们在国内那一套抢劫勒索的风格,也没留下好印象。比如,入越武装黄二、何亚木、许晚等,率众300余人攻打越北当地的山瑶村栅,勒索“限某日送银数百”。王士林武装,“每抵一地,即纵兵大掠,惟各墟贫户多富户少,甚至掳人勒索,亦无所得”。逆匪吴亚终因粮食不继,分党潜于中外交界一带掳掠粮草,“畜物尽陷贼中”。

    后来负责帮助越南镇压天地会武装的满清四川总督丁宝桢向皇帝奏报过相关情况,称:“臣闻从前发逆自扑灭后,余党散入越南,尚以万数千记,率皆剽掠为生,越南深受其害。”

    由于天地武装刚刚入越的时候,没有根基,只能劫掠为生,因此跟当地百姓攻杀不断,相互之间不可能融洽。

    后来越南官府开始招抚这些悍勇的农民武装,给他们划地安置,甚至拨付粮草、耕牛,有的吃完了粮食后会继续反叛,比如黄崇英以及继任者叶成林部,但也有的老老实实的拿着越南人给的资助就地开荒,比如刘永福黑旗军部。

    1875年之后,越北地区的华人和当地百姓关系才开始变得融洽起来,像刘永福这种比较安分的移民首领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他不但招抚汉人百姓垦荒,也收留越南流民垦荒,在他手下华人和越人和睦相处,都给他当兵。另外还有华人开始跟当地人通婚,刘永福手下的光棍都娶了越南媳妇。越南媳妇非常彪悍,还出现过两个女子都是华人士兵妻子,丈夫抗法战死后,俩人竟然招募士兵起兵要报夫仇,越南女人的这种悍勇后来自卫反击战的时候,中国士兵也领教过。

    杂居、通婚是改善关系的最好办法,但需要的时间太长,真正起到速效作用的,其实还是法国人对北圻的侵略,1873年法军侵入北圻,激起了当地人的反抗,这时候华人、越人、瑶人等民族联合起来对抗法军,这种战争中的凝聚力,短期内就改善了关系。

    有记载,刘永福攻打法军在下龙湾的海中炮台的时候,攻不下来,苗人中的悍勇谙熟水性的勇士,驾驶小船拼死杀上了炮台,打死了法国炮兵攻占了炮台。法国人炸毁堤坝水淹抗法华人的时候,越南人驾驶小船,往来救助救了不少人。白苗人不当兵,但是负责运送粮食很卖力气。

    正是因为法国的入侵,导致了越北地区民族关系的融合,可以说华越关系靠法国。

    有了十年前的合作,这一次法国人卷土重来,华人农民武装,越南乡绅势力,瑶人、苗人的山寨首领们,已经能够提前互相联络,一起抗敌了。所以越南政府通过这些乡下组织征募的劳工给明军干活,他们是理解的。尤其是明军还坚持发给他们现银工资,更是调动了这些劳工的积极性。

    一个月之后,简易壕沟完工,之后还深入包围圈之内修建了坚固的要塞炮台,距离进到可以跟法军要塞上的大炮可以进行对轰,但总体来说明军是吃亏的,因为法军依然占据着地势,所有的高地基本上都在法军手中控制。

    完成包围之后,大明才开始谋求改变这种状况,经过认真的侦查,陆军决定攻取深入大海的海防南方的涂山口,这里跟北面的吉婆岛如同拥抱海防的两个臂膀一般,一旦能够攻陷涂山,虽然火炮的射程还达不到二十六公里外的海防城中,但是已经可以封锁涂山弯海面,让法国舰队无法在海防中停留,否则就有被聚歼的可能。(。。)

第六百九十九节 海防战役(2)() 
负责指挥这次战斗的是陆军上将张开山,他也是入越明军总兵,他认为这场战役至关重要,所以他决定亲自指挥。

    之所以是他作为总兵,是因为对日战争之后,他被兵部发配到法国做了几年武官,对法军的近况最为了解,不过当初他并不是留学法国的,而是在丹麦留学。

    对日战争之后,明军也引进了军衔制,虽然兵部将文鸢等一帮少壮派军官发配了出去,但却给没人都封了一个高高的军衔,文鸢、张开山、陈济世和邓世才都是上将军。同时兵部废除了军区制,也就没有了各军区总兵,总兵改为非常设职务,回到了明初朱元璋时代,兵部文官的考虑,跟明朝皇帝一样,那就是防止武将做大。

    常备兵不再以军区划分,而是归兵部直辖,各省设军镇,只作为预备军机构。

    常备兵以军为单位,不再以地名命名,而是以数字,从第一军到第六十军为常备军,士兵来源也不再以地方为单位,而是由新兵抽签决定归属。预备军编号则与常备军相一致,从第一预备军到第六零预备军。

    常备军正常编制一万人,预备军为两万人,预备军组织不以作战为主要目的,而是以补充常备军兵员为目的。

    通过这样的改制,兵部瓦解了陆军中的小团体和地方势力,这显然就是他们的初衷,类似宋代军区轮换制度,目的就是不让军队军阀化。

    这种改制思想也许文官能想出来,但是具体在技术上的操作,显然一定是一个专业人员操刀的,负责执行的,主要是更为服从兵部管理的总参谋部,同时军队将领中,则是邓世才这个元老在配合。

    至于该知道的其他意义,什么论调军官,调整级别等,几乎重新翻新了整个军队结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限制武将的权力。

    而军官集团肯定不满意,邓世才背了这个黑锅,被整个陆军少壮派视作叛徒,一时间众叛亲离,但兵部给了他一个好职位,兵部下设陆军司主事,挂侍郎衔,显然他已经从军职,转为为文职了,兵部也希望通过他,更加牢固的控制陆军,兵部的文官需要一个内行人。

    陆军的大改制,让朱敬伦不无担心,担心影响力军队的战斗力,一只完全被文臣压制的军队,在中国史上,往往都没什么战斗力,宋代的军队和明代中晚期的军队,都是如此。

    可兵部的态度十分坚决,他们认为不改变这种以地方为单位的军制,就无法压制住军队的自行其是,他们认为军区制是最大的隐忧,朱敬伦也担心军队军阀化,最后不得已答应。

    现在的陆军是否还有当初的战斗力,就看这一仗了,到目前为止,军队表现优异,没有犯什么大错误。毕竟基层的军并没有变动,只是重新进行了命名,借此大范围调整了军官,理论上来讲,在军官是专业军官,士兵是职业士兵的情况下,应该不会影响战斗力。至于宋代的士兵为什么衰弱,恐怕还有其他的原因。

    由于打破了军区制,也就瓦解了文鸢他们当初一手打造的大军团,大规模战斗,必须进行临时重组,两个军以上组成临时军团,设一临时职务总兵统辖,但这种长期缺乏配合的大兵团,能发挥出多少战斗力,真的很难预料。

    目前跟法国人战斗中没表现出来颓势,跟之前充分的准备有莫大的关系,因为在准备期间,就组建了入越部队,并且在张开山的指挥下经过多次配合演习,如果这种方式有效的话,将会形成常例,唯一需要担心的是,临时爆发的战争是否会让军队猝不及防,比如外敌偷袭式的入侵。

    这些情况还得继续摸索,一只军队的风格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

    张开山统领入越军三十个军,全都按照战时编制,一个军扩充为两万人,总兵力达六十万人,进入越南之后,三十万人在副总兵,曾经留学法国的陈济世率领下,奉命南下,张开山则率领其他三十万人,在北圻作战。

    陈济世那里,将以防御为主,等待主力南下。张开山这里,则要进行海防战役,彻底将法军赶出整个北圻地区,收复整个越南北方。

    由于法军占据了所有的战略要地和高点,导致陆军连个优良位置的观察哨都找不到,张开山却非常认真,决定亲自侦查一下战场,没有制高点就只能飞到天上了。

    拿破仑时代就在欧洲设立的气球兵,明军不可能不引进,制作的材料也主要是丝绸,质地紧密的丝织品,密闭效果在橡胶产品普及之前,应该算是最优质的材料。

    张开山不是一个人上气球侦查的,跟他在一起的还有一个军官,穿着天蓝色军上衣,黑色军裤。

    这显然不是陆军军装,而是海军军装。海军主要军官留学英国,并且每年仍旧大规模向西方派遣留学生,海军将英军的攻势理念,作战方式和思想都继承了过来,唯独不能接受英式的白色军装,办丧事才穿白衣服呢,太不吉利。

    陆军军装则是深蓝色军装,红裤子,这时代还没兴起迷彩色的概念呢,各**装大多数都讲究鲜明,就是要让人一眼认出来,认为鲜明的色彩,能够提高军人的士气,激发荣誉感。至于被敌人提前发现,在这个讲究骑士精神的时代,偷袭是会被鄙视的。

    “怎么样?你们能保证堵住法国海军吗?”

    放下望远镜,张开山询问身旁的海军军官,气球不大,两个人在气球上,都只能自己操作。

    海军军官道:“堵住法国海军不难,我军可以在涂山到吉婆岛之间列阵,对方只能与我在白藤河口决战。但如果陆军无法提前控制住涂山要塞,对方舰队数量占优,我军即便能够战胜法军,也很难全歼。一旦对方突围而出,再想将他们困住,可就难了。”

    张开山道:“海军不能提前封锁吗?”

    海军军官摇摇头:“白藤河口不是封闭海湾,对方一旦发现我军封锁,还能从下龙湾一侧出海。我军舰队本就数量少于对方,如果分头封锁,没有任何胜率。”

    张开山又道:“那么塞港呢,将对方堵死在港口?”

    海军军官道:“这里港阔水深,塞不住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