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国崛起1857-第2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蟀诘拇橙肷虾#罄粗苯咏肼砦玻莼倌涎蠼⒍拥鹊榷颊瓜值亩宰约壕铝α康木宰孕拧

    战争之中,法国政府的战略始终都是想占领满清几处港口,逼迫满清屈服,还要求满清支付巨额赔偿,他们将满清还看作是鴉片战争时期的满清,结果激起了满清朝堂的愤怒,将通过镇压太平天国和陕甘回乱、收复新疆等战争锻炼出来的軍队派去了越南,跟法国在陆地上打的难分难解,最后法国政府垮台,也不提赔偿了。

    现在他们面对大明,虽然很清楚大明的实力比满清强得多,但当年他们战胜满清太同意了,没怎么费劲就打到了北亰,一次对比,都是相同的民族,大明能强到哪里去?

    以前是法国自己被德国占领,没有能力抽调力量跟大明在越南争夺,现在法国的軍事力量已经恢复,根本就不用考虑大明的态度。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法国虽然有一些专业的外交官,能够较为客观公正的看待大明通过学习西方建立的军事力量,但他们自己也无法摆脱白人至上的观念,认为虽然大明有进步,但肯定比不过法国。外交官的判断,影响了法国政府的判断。

    在民间,则是一浪高过一浪的战争舆论,法兰西人民已经无法容忍法国政府的任何软弱了,他们不能看到伟大的法兰西又一次在越南北方愚蠢的东方国家大明的阻挠下,放弃占领越南的计划。

    相比专业的外交官,法国人民的判断就更倾向于感性,在西方崛起的历史上,白人还从来没有在那一场战争中输给过其他种族,这种历史的证据,让人无法相信黄种人还可以抗衡白人。

    就像日俄战争时期,几乎所有的军事理论家都不看好日本,不认为日本能在一场全面战争中战胜一个白人国家,哪怕日本的士兵训练更好,战斗准备更细致,但没人能看到这些。甚至就连日本人自己,都始终抱着破釜沉舟的决心,明治天皇在战前多次想要给沙皇发电报示弱,希望能够和平。

    这时候法国的利益集团还不断在后面推波助澜,把法国人民的激愤彻底鼓舞了起来,各种抗议行动不断,让法国政府的政治选择余地很小。

    军事上的误判,加上没有政治外交的伸缩空间,让法国政府处理冲突的举措非常失败,不断的将冲突向战争的边缘推动。

    但大明也还没有采取实际行动,一方面大明的文官集团也跟日俄战争前的日本人一样,对与白人战争并没有必胜的把握,甚至大多数人还认为战败的可能性更高,因为账面上的实力,法国明显强于大明。

    法国的动员体系更完善,法国的经济实力更雄厚,法国的海军力量更强大。

    所以大明的文官政府显得很谨慎,一直都在通过外交途径解决冲突,寄希望于英国的调停。

    但大明政府的退缩空间也不大,因为越北地区现在供应了大明全部的铁矿,百分之八十的煤矿,工业时代没有煤铁怎么发展?

    因此越北地区相当于是大明经济的生命线,接受法国占领越北就等于容忍法国掐断大明的生命线,至少也是让大明的生命线握在法国手里,今后不得不仰法国人的鼻息生存。

    可是大明直接介入战争,还需要一个足够强烈的刺激,这个刺激法国人很快就提供了,法国軍队愚蠢的登陆了鸿基,占领了这个大明煤炭供应地。

    大明这次发出了最强硬的回应,一边抗议,一边再次派兵进入越南,试图逼迫法军撤出鸿基,而法军则寸步不让,在煤矿区构筑工事,战争一触即发,不过目前,大明还想要一杆极其正义的大旗。

    :。:

第六百七十九节 越南乱局() 
越南人真是走了背字,法国人再次对越南发动侵略,他们的老国王就死了,很有可能老国王就是因为受到内忧外患的刺激,才一命呜呼的。

    1883年7月,就在法国在越北地区,跟大明冲突日益加剧的时候,执政三十七年的越南国王,他们本国自称皇帝的嗣德帝阮福时死了。

    阮福时算是越南后期最倒霉的皇帝了,地位类似于满清的咸丰,摊上烂摊子了,人力已经无力回天。他在位期间,法国以保护传教士和天主教徒的名义,占领西贡(嘉定)、边和、美荻、永隆诸省,1862年越法签订壬戌条约(第一次西贡条约),越南割让边和、嘉定、定祥三省及昆仑岛,赔款2千万,允许天主教传播。法国控制越南南部。几乎所有的坏事都让他摊上了。

    而就在他继位八年前,他爷爷明命皇帝还有越南的乾隆之称,在位期间开拓进取,通过修建运河,彻底政府了湄公河三角洲地区,将越南国土向南扩展到大海。

    结果熬了阮福时,时局就急转直下,更悲催的是,他当了三十七年皇帝,硬是生不出一个继承人。结果他一死,在内忧外困的情况下,倒霉催的越南王室还爆发了权力斗争,短短两年内五个皇帝相继继位。

    先是他侄子侄育德帝阮福膺禛继位,三天后被人毒死。他弟弟协和帝阮福升继位,四个月后被毒杀。他侄子建福帝阮福昊继位,半年后驾崩。之后咸宜帝阮福明继位,倒是没有横死,却为了抗法流落荒山。法国人扶持同庆帝阮福昪即位,这才勉强做了四年,在二十五岁的时候死去。

    这一系列的国王横死,基本上不可能是正常死亡,因为大都数都是壮年驾崩,尽管没有明确死因,但大多数是自己内部倾轧而死,还有被法国人弄死的嫌疑也不小。

    由于内斗不断,所以历史上还出现了一个怪现象,那就是满清因为越南求救,最终决定跟法国开战,但是战争爆发后,越南连番换皇帝的小朝廷却突然宣布中立,他们的理由是,“我国介乎两大,于清则千年藩服,义不容绝;而于法则远水近火,势不容己,莫如中立,以俟两国进止”。

    此时在位的,正是历史上四个月就被杀的阮福升。

    时间到了8月,法国远征军4000多人分兵两路,一路沿红河进攻上游的黑旗军,一路由海上进攻越南首都顺化。进攻黑旗军的法军,屡遭黑旗军和越南军民痛击损失惨重。从海上进攻越南首都顺化的一支分舰队,于20日占领保护首都的屏障顺安要塞。

    朝廷派协办大学士陈廷肃、吏部尚书阮仲合在顺化与法军签订法越新订和约,史称第一次顺化条约。

    越南承认并接受法国的保护权,越南的外交事务,包括与中国的关系,由法国掌管;平顺省并入南圻法国直辖殖民地;法军永久占领横山山脉和顺安海口;法国派驻扎官(越南称公使)驻北圻各省,监察越吏;广南的岘港和富安的春台开放为各国通商口岸。

    这一条约的签订,让越南阮朝的疆域,被限定在南至庆和省、北至横山之间的中圻地区,完全丧失了南圻和北圻,国土面积缩减三分之二,而且最为富饶的红河三角洲和湄公河三角洲都被法国剥夺。

    这个条约的签订,让大明陷入被动之中,因为越南在法理上成为法国的保护国了。

    而越北说到底在法理上是属于越南的领土,现在法国有权力主张他们在这一地区的利益了,他们不但拒绝从鸿基撤军,而且要求大明即刻撤军。

    虽然说法国人取得的这种法理性让人难以接受,太过野蛮,但他毕竟取得了外交优势,而且越南小朝廷开始发出命令,要求各地軍队停止抗法。

    越南内部的古怪情况,让大明政府感到不解,立刻着手调查内部情况。

    这段时间,大明已经开始进行战争准备了,所有军官的休假取消,将分散在世界各国的少壮派军官召回国内,虽然这些人对文官政府有威胁,但真要打仗的话,还是这批军官的经验最丰富。

    另一方面,则持续进行外交努力,一旦战争爆发,大明不希望法国有任何盟友。所以大明的领事们,频繁活跃在西方各国的外交部门,其实主要是争取英国支持,至于其他国家,主要是希望得到他们道义上的支持,让法国陷入不利的国际舆论。

    另一方面,紧急加强军事力量,陆军虽然还没有进行动员,但常备兵力三十万人,也足足应付法国增调到越南的一万兵力,关键问题在海军上。

    此时法国海军排名世界第二,而大明海军规模虽然号称亚洲第一,但在法国人面前,还不够看。

    除了将海军集结于珠江口,岸防部队立刻进入炮台阵地加紧演习,保护大明就靠这些炮台了。

    虽然政府一直在行动着,但好像文官政府始终没有下定开战的决心,他们无法预料一旦战争开始,会如何收场,拔剑容易入鞘难,李提摩太对孙中山说的一句话很有哲理,拔剑者必死于剑下。

    大明可以向法国发起这场挑战,可要如何结束,就不是大明说了算了。结束战争,是胜利者的特权,到时候法国会任何对待大明,大明这些年的苦心经营,会不会毁于一旦,这些都是文官政府顾虑的问题。

    所以文官政府主导的外交活动,一方面是在为战争赢得最佳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也是真的希望能够通过外交手段使法国妥协。如果法国愿意将越南恢复到之前的状态,也就不用打这场仗了。甚至只要法国做出一定的让步,比如继续允许大明开发越北的矿产,大明也不至于非要保越南。

    可惜事与愿违,法国人似乎看到了文官政府的软弱,不但寸步不让,还步步紧逼。

    陈芝廷不够坚强的缺点再次暴露,他带着万分忐忑再次向朱敬伦求助。

第六百八十节 能战方能谈() 
“你我君臣很久没见了吧?”

    朱敬伦的沉稳模样让陈芝廷感到踏实,朱敬伦的话却又让陈芝廷感到羞愧。

    大明官僚集团的独立意志,最后还是会体现为相权跟皇权的博弈上。

    自从文官集团们越来越成熟,越来越自如的应付大变革时期的政治局面,他们也就越来越倾向于排斥其他方向的掣肘,哪怕是皇帝的态度,他们也觉得不如以前那么圣明了。

    陈芝廷并没有跟皇帝对抗的初衷,他每一次跟皇帝不同的政见,自认为都是秉持公心,绝没有半分私利在里面。

    可是人心是敏感的,在驳回了几次皇帝的态度之后,皇帝更加不问政事,文官政府的权力更加独立,可是陈芝廷也不知不觉的疏远了跟皇帝的距离,已经很久没有以前那种刻意找机会向皇帝汇报的行为。

    今天再次感受到压力,感受到作为臣子无法承担的压力,他再次想起了这个皇帝,但又突然为自己目无君上的行为感到愧疚,这不是臣子的本分。他并不知道,这就是政治,会让最亲的人不由自主的改变,还认为自己做的绝对正确,权力的毒药他才刚刚品尝到一点味道而已。

    看到陈芝廷的局促,朱敬伦摆摆手:

    “坐下,坐下说!”

    陈芝廷这才坐在朱敬伦旁边,侍女端来一杯浓茶后,悄然退出朱敬伦的书房,从外面关上了门。

    陈芝廷重新整理了一下思路,然后将最近发生的一切,向朱敬伦做了汇报。最后请示朱敬伦的意见。

    “这么说现在越南政局被阮文祥这个权臣把持着?”

    大明在越南顺化的探子无孔不入,同文同种不是说着玩的,越南已经有一批跟大明亲厚的官员了,这些人将越南的朝政合盘托出,并且表达了他们的态度。

    阮文祥这个人是贫农出身,而且家庭背景并不好,他父亲曾经参与过反对越南阮朝的农民起义,他虽然没有被株连,但是却被禁止参加科举。

    后来不知道怎么得到了嗣德帝阮福时的赏识,在阮福时的暗中帮助下,获得了科举的资格,而且考中了科举,入朝为官。因为有皇帝的支持,一路平步青云,四年后就当上了越南的刑部尚书。

    之后在1873年跟法国的谈判中,立下了大功,从法国手里讨回了被占领的河内。然后更加得到嗣德帝的信任,嗣德帝死前,将他委任为辅政大臣。

    “也不尽然是权臣主政,尚有阮氏之母,及二妃同持政事。不过传闻阮文祥与遗妃学妃有暧昧关系。”

    竟然还有一些边新闻。嗣德帝死后,他母亲范氏还活着,育德帝即位后,封为慈裕太后,嗣德帝留下的两个妃子庄懿、学妃,对朝政也有很大影响力,这三个女人合称三宫。

    越南官场传言,阮文祥与学妃有染,合谋害死了育德帝。因为育德帝是嗣德帝生前收养的三个养子中的长子,可是三宫并不喜欢这个育德帝,所以合谋杀了他,育德帝在位仅三天就暴毙,甚至连年号都还没定。

    育德帝死后,阮文祥等人拥立了育德帝的弟弟,协和帝继位。可协和帝阮福升不想步他哥哥的后尘,被权臣和后宫所控制,于是暗中勾结法国人,利用法国势力对抗权臣们。史上他在位只有四个月,就被毒杀,就是为此故。

    “权臣乱政,后宫干政,此亡国之象啊!”

    朱敬伦叹了口气。

    陈芝廷叹道:“当真不当人子,辅臣皆是乱臣,宫妃皆是牝鸡!”

    朱敬伦感觉越南现在就是一个烂摊子,此时插手进去,落不了什么好,还是等他们内部倾轧出一个结果再说,不管是权臣赢了,还是国王胜了,越南必须博弈出一个稳定的朝堂,才能有所作为。

    所以朱敬伦建议:“越南的事情先放一放。当务之急是加紧备战!”

    陈芝廷犹豫了下:“陛下,除了开战,还有其他办法吗?”

    朱敬伦道:“备战未必就要开战,但必须立足于能战,能战方能谈啊。”

    其实战争,也不是朱敬伦的第一选择,经济危机刚刚袭来,大明还是初级工业化国家,百废待兴,严重缺乏资本,这一仗打下去,可就又是几年的积累,政府债务必定再次增加。

    如果能谈判解决,也不是不能接受,史上法国就跟清政府谈过瓜分越南的协议,将红河以北让给满清,可是这份协议后来法国议会不同意,满清朝堂也认为瓜分属国不义,没有接受,于是双方失去了最后一次和平的机会。

    可是到现在为止,法国人竟然都没打算跟大明谈,这让朱敬伦百思不得其解,大明应该比史上的满清强大啊,怎么法国人反而更强硬。

    “占领鸿基的法军是什么情况?”

    朱敬伦询问跟大明对峙最前线的敌人情况。

    陈芝廷报告道:“收到最新的消息,听说是一个东京矿物公司力促法军占领这里。”

    还有资本家的事情,朱敬伦不由好奇:“这家公司什么来头?”

    陈芝廷道:“找人在法国查了一下,不是什么好公司,是一群投机商建的,叫什么东京(北圻)矿务公司,大把向法国政客们无偿赠送股票,想垄断越南的矿产。”

    这就清楚了,越南现在的矿产,最有利可图的,就是鸿基的煤矿。史上,法国其实一直到90年代才开始对在越南开矿有兴趣,因为煤矿在这个年代可不算什么稀缺物,连日本都大量出口煤矿呢,所以90年代之前,开发矿产根本无利可图。

    但大明工业的飞速发展,改变了这一情况,大明大批进口鸿基的煤炭,如果法国能够取得这座矿,不但能赚取丰厚的利润,还能够极大的平衡个大明的贸易,能够抵消大明生丝出口法国带来的逆差。

    看来越北的矿产,对于法国的意义,相当于印度鸦片对于英国的意义啊。

    朱敬伦明白法国人不可能让大明占领红河以北的土地了,那么战争就不可避免了。

    “全力备战吧!”

    朱敬伦叹道。

    陈芝廷说道:“已经在准备了。”

    朱敬伦摇摇头:“还不够!”

    陈芝廷皱眉:“请陛下明示。”

    朱敬伦叹道:“下令造军舰吧!”(。。)

第六百八十节 备战() 
法国海军世界第二的地位,那绝对不是吹嘘出来的,他们拥有38艘铁甲舰、9艘岸防铁甲舰、50艘巡洋舰、炮舰和60艘鱼雷艇,总吨位达五十万吨。而且士兵训练有素,拥有丰富的在殖民地的作战经验。普法战争时期,虽然陆军一败涂地,但法国海军却从始至终封锁着德国海岸,占尽了优势。

    相比而言,大明海军主力铁甲舰只有四艘,二等铁甲舰八艘,装甲巡洋舰二十艘,总吨位十万吨。这些年陷于财政困难而无法扩充海军军备,在海军兵力山,处于绝对劣势。因此一旦开战,此战将以陆战为主,海战立足于防守。

    如果想要真正让法国感觉到压力,让他们感到切身的危机感,那就必须在海军上,能够跟法国一较长短。否则这只是一场殖民地战争罢了,对法国本土没有任何损益,他们胜则扩张殖民地,败了不过是放弃罢了,于法国本土没有任何威胁。而大明胜利了,不过是保住了越南,如果败了还可能被法军侵入领土。因此由于海军上的差距,两国目前的战略态势是不对等的。

    所以作为让大明“能战”的战略考量,此时必须紧急建造军舰,哪怕就是赶不上打仗,可对于法国人的威慑作用肯定是有的。

    因此朱敬伦建议,增加海军临时预算,对海军进行紧急拨款,下令修建十艘一等铁甲舰,二十艘二等铁甲舰,将大明海军铁甲舰的数量跟法国看齐。大明这几年发展起来的造船业,有能力为修建军舰提供技术支持。

    “可是这经费从何筹措啊?”

    陈芝廷忧虑道,救灾行动,让官府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负担,而大明政府不愿意借外债,所以这几年节衣缩食在清偿外债,变卖铁路公司还债之后,又连续两年偿还了一亿大明两,现在积欠的外债已经下降到八亿大明两,折合十亿海关两。

    但主要欠的是内债,内债不但没有减少,还从五亿海关两增加到了八亿海关两,折合六亿大明两,而所欠外债,其实只剩下两亿大明两了。

    只是大明政府采取发内债还外债的做法,从大明经济体中抽走了太多的硬通货,已经到了金融体系能够承受的极限,在发行大笔债务,恐怕影响到货币的稳定。

    “向英国借钱吧!”

    朱敬伦建议道。

    陈芝廷是不想借外债的,原因跟日本政府的担心一样,看到许多国家因为欠下英法等国的阎王债,而被列强控制的结果,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