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国崛起1857-第2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门”边上的国宾“慕华馆”,也同时被更名为“独立馆”。在“独立协会”的机关报独立新闻上,号召朝鲜人向日本学习,用十年的努力建设一个富强的国家,打败中国,夺取辽东和整个东北地区,并向中国索取8亿元赔款。

    在中国、日本、俄国几个大国之间的复杂周旋下,此时的朝鲜似乎成功地实现了“以夷制夷”,不仅获得了“独立”,而且也似乎摆脱了被日本一家掌控的局面,并且开始对大陆释放出一种不合时宜的野心。

    甲午战争之后,朝鲜名义上独立,建立了大韩民国,继续开始对满洲产生野心,日俄战争后的1909年,还想借助日俄势力,侵吞满清领土,在边境上不断引发大量的流血冲突,想夺取满清的间岛,结果第二年韩国就被日本给吞并了。

    日韩合并后,朝鲜人还借用了日本在满清的治外法权,嚣张跋扈。

    朝鲜史上的角色,就是这么个玩意,如果说日本是一匹狼,而有狼子野心的话,朝鲜则以为自己是一批狼,而有狼子野心,可事实上他们只是一头羊。

    由此可见朝鲜后来的亡国,是他们自己给自己招来的,日韩合并的首倡者之一李容九,在催逼“大韩帝国”皇帝与日本合并的奏折中,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朝鲜的核心问题就是“狂妄”的评价,真的太有道理了。

    李容九说朝鲜之所以走到后来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地步,就是因为违反了“北不失礼、南不失信”的祖训。在中日甲午战争时,朝鲜本应“中正不惑”,“执北向之礼与日本绝矣”,如果因此而亡国,那也是“死于正命”,“不亦荣乎”。但是,朝鲜却在一夜间摈弃了500多年的礼义传统,“一夕忽而裂五百年礼服”,“飘乎自眩于独立之嘉号”,而听从并且跟从了日本,这是第一误。

    “独立”之后,“陆无一寨兵,海无一舰卒,此岂国之名焉哉?”此时本应听从日本,韬光养晦,“更始一新”进行变革,却又与日本“二三其德”,“独恃外交之诡变”,结果导致闵妃被杀“国母之变、山河含愤”。这是第二误。

    随即却“不国其国”,国王居然躲入俄国使馆发号施令,并且在日俄战争中再度“喜外交之巧妙”,导致日俄在议和时,“先定我所服属”,日本人首先就剥夺了朝鲜的外交权。这是第三误。

    朝鲜人看不清自己,总以为自己很能的这种性格,连他们本国的朝奸都看不过去,批评的一针见血十分中肯。

    现在朝鲜民族性格中的狂妄,在看到了日本被大明暴揍之后,又产生了不合时宜的想法,恰好俄国人跑来拉拢他们,希望在朝鲜的土地上修铁路通往釜山,朝鲜人不想要铁路,但是他们想要俄国的力量,他们希望借助俄国的力量,将日本人驱逐出朝鲜,江华岛条约签订以来,大批日本侨民进入朝鲜,不断的跟朝鲜人冲突,让朝鲜官府头痛不已。

    当然求助俄国的同时,朝鲜还在秘密跟清政府联系,希望借助宗主国的力量,如果清政府同意,朝鲜是真的敢把所有的日本侨民抓起来的。

    同时俄国还和满清在秘密磋商某些条件,总试图用新疆的利益来换取南下的机会,满清未必会一直不同意,因为俄国不但在几年前侵占了伊犁,而且逐步扩大地盘,跟洪福汗国发生了多次冲突,如果沙俄能够灭掉洪福汗国,将整个新疆都交给满清的话,满清恐怕会答应沙俄进一步的要求的,比如割让葫芦岛给俄国。

    朝鲜、满清和俄国,这三个国家之间到底会碰撞出什么样的外交变故,是一件让英国外交官完全无法预料到的情况,因为无论是清廷还是朝鲜,洋人接触起来都十分费劲。

    英美等国完全无法判断在东北亚地区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但已经能感受到,任何变化都对他们不利,因为任何变化都会助长俄国提高在这一带的影响力,俄国影响力的扩大,就是英美影响力的削弱。

    所以他们抓进游说日本政府,提出的条件越来越优厚,但只有一条,他们的贷款,日本政府必须用关税抵押,没有抵押品的贷款,列强是不接受的。

    此时日本朝堂的思想也开始转变,他们看到大明不断的增兵,谈判桌上坚决不让步,已经感受到了大明灭亡日本的决心,英法美三国也完全没有采取军事行动的打算,只希望日本让步,换取和平。日本感觉到他们是一头被剥光洗净后,被洋人摆在肉案上待出售的猪。

    横竖他们都要挨一刀。

    当大明在长崎增加的兵力达到三十万,并且在琉球也部署了二十万后备力量,国内还动员了五十万人后,日本决定接受大明和列强的要求。

    可这时候大明提出的赔款数额又升高了,因为日本又拖延了一个月,一个月的消耗是三千万两。一百万人的吃喝拉撒,运兵的费用,这都是钱,都得日本来报销。

    日本人恼恨的发现,越是拖延,代价越高,这次也不拖了,所幸一口答应下来所有的要求,要钱给钱,道歉就道歉,保证就保证,他们算是破罐子破摔了。

    英美法三国联合给予日本一亿英镑的贷款,年息降到了两厘五,以日本关税、官府开办的矿山、铁路作为抵押,分三十年偿还。

    此时西方国家普遍走出了经济危机,又进入了另一轮经济增长期,这点钱三国分担,完全不是问题,不但不是负担,还是一笔不错的生意。

    为了尽早让大明退兵,日本要求一次性付清,这笔钱将直接从三国的银行,转入大明政府的账户上。

    1880年8月,日本、大明和琉球代表在东京签订条约,明日两国保证琉球为一独立自主之主权国家,两国共同保证琉球的独立和完整,两国都不能在琉球拥有超越另一国的任何特权,不能将琉球王国的领土用作军事目的。

    大明接受了日本的这些要求,因为大明本身对琉球就没什么领土野心。

    至于一旦跟日本交恶,是不是会借用琉球的国土,那时候谁还管日本的态度。

    只要琉球独立,就是一把大明刺向日本腹部的尖刀,这是地缘决定的。

    大明所得到的,除了直接的战争财,两亿三千万两折合大明货币的黄金之外,则是完美的道义利益。一笔从明朝时候,就积攒下来的政治和文化遗产。(。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阅读。)

第六百五十七节 政治和文化遗产() 
在朱敬伦的心中,保留琉球比瓜分琉球,有更加长远和重大的利益。

    日本明治维新之后,确实摆脱了殖民地命运,成为亚洲近代史上最成功的国家,可是学习西方向四方军事扩张的战略,也让日本把邻国得罪了一个精光,如果不是新中国也遭遇了一些挫折,加入了苏联阵营,陷入了阵营对抗,否则日本在亚洲的外交形势,绝对不比中国更有利。

    日本成功的成为了一个发达国家,却失去了确立亚洲领袖的机会。

    大明与日本不同,中国人的老祖宗给子孙后代留下了足够的领土,足够的生存空间,整个亚洲大陆上,最好的一块土地就是中国。

    中国已经没有向其他方向扩张的需要,仅仅是中国大陆就足够大明折腾了,不止是现在大明控制的东南四省,包括还在太平天国和满清手里控制的土地,不止是朱敬伦,大明朝野上下都天然的认定大明将来肯定要一统江山,或者被别人一统,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个规律西方不存在,可在中国早就深入人心。

    因此朱敬伦在制定外交战略的时候,早就将整个东亚大陆算作了大明的国土来考量,拥有庞大的大陆领土的情况下,他对越南、朝鲜和琉球这样的周边小国在领土上就没野心。

    主要还是朱敬伦很清楚,东亚这几个国家,一个个都是又臭又硬,很难啃。以中华文明曾经保持的高度,用了几千年时间,都没能将这些国家彻底同化,现在同化他们,其实已经失去机会了。

    朝鲜半岛,隋唐时期,在隋炀帝和唐太宗两位强势皇帝先后攻打高丽失败后,随后的王朝基本上就不再试图直接统一朝鲜了。而越南,从秦汉到唐宋,大多数时间都被中原王朝直接统治,在这种情况下还无法同化,朱敬伦认为大明恐怕也没有条件。

    如果真的强行殖民这些国家呢,军事上完全不是问题,占领他们容易,统治他们很难,尤其是一旦极其他们的民族认同感,那就更麻烦了。二战后的法国和美国就是例子,军事上不管有多大的优势,都能被越南人拖进泥潭中不能自拔。

    在这个列强瓜分世界的高朝尚未开始的时候,海外有的是可供殖民拓展的土地,这比吞食周边华夏文明国家的成本低多了,所以朱敬伦从来没想过要直接统治这些地区。

    能让他们保持文化上的汉化,就是最大的一个利益,所谓的价值观利益。

    在价值观趋同的情况下,只要取得互信,其实就能将这些国家拉拢在大明周边。比如越南这个国家,在干隆时期跟清朝发生战争之后,就长久的保持了和平。双方的和睦程度,是后世的人难以想象的。

    到了大明崛起广东之后,朱敬伦发现,在中越边境地区,过去的军事隘口大多破败,两国之间的疆界,在大多数地方都很模煳,老百姓来去自如,迁移自由,边境地区的百姓,甚至根本不知道自己身处哪一侧。

    史上,直到1871年,因为中国内乱导致越来越多的天地会进入越南割地自雄,越南北圻统督黄佐炎等才奏称越南国王,想要要整顿边关隘口,以便加强管理。但仅仅是涉及加强隘口管理的措施,越南也未能实现。1879年的时候,越南国王致函清政府时,还称“从前中越一家,人民往来相惯,习以为常,何曾防禁”,因此继续对边境地区保持开放状态。

    史上越南跟中国其实最为亲密,比朝鲜跟中国都要亲密,因为长达一千多年的直接统治,让大量的华人进入越南,翻看越南史上的所谓独立王朝,从最早的陈朝开始,除了现在的阮朝之外,其他王朝基本都是华人建立的。

    每当中国动乱,难民也都大量往越南迁徙,蒙古人灭宋之后,大量华人入越,明清换代之后,大量华人入越,导致越南华人数量早就无法统计。后世官方统计国外华侨,经常会将在华人、华侨数据之后,估算一个带有华人血统的数据,可一般在越南不会有这种数据,因为几乎可以断定,每一个越南人身上,都带有华人的血统。

    所以与其去军事征服越南这种,蒙古人当然啃不动,明朝朱棣这种皇帝也啃不动,美帝都啃不动的国家,反不如保持现在这种民间密切交往的现状,保持民间自由往来,用不了多久,华人文化就会控制这个国家,甚至可以说,华人文化就没有失去过对这个国家的控制。

    朱敬伦对越南早就有定义,那就是加拿大对于美国的意义,文化上完全同化,人种语言上,几乎没有差别,边境完全不设防,除了政治上分开之外,几乎所有东西都融合在一起。

    而对于朝鲜,那得是一统全国之后才回去经营的地方。

    现在的越南,还没有被法国欺负狠,而且由于史原因,始终对北方的中原国家保持着警惕,因此越南对突然兴起的大明,始终保持若即若离的态度,朱敬伦在等他们主动投靠。

    目前只有琉球时机成熟了,因为琉球已经被日本给吞并了,情况遭到不能再遭的地步,如果此时大明能够帮助琉球复国,这在儒家文化中是最大的恩义,称之为“存亡继绝”。

    当年明朝帮助朝鲜赶走了丰臣秀吉,明朝灭亡多年,李氏朝鲜始终坚持使用明朝纪年,不是朝鲜人真的这么讲感情,而是这就是儒家文化的世界观,只要朝鲜国还在尊奉孔子,他们就必须讲这种事情作为最大的恩情。

    现在的琉球,也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儒道之国,大明帮助琉球复国,不敢说琉球会感恩多少年,但至少他们会承认这是一个天大的厚恩,不断的重复再重复,否则他们就是忘恩负义。

    有这样的大义在手,琉球这个国家在文化上,就等于绑死在了大明一边,北方的日本又始终对琉球是一个威胁,只要日本存在一天,琉球就不会感觉到安全,在政治上,他们也会绑死在大明身上。

    在这种情况下,大明不吞并琉球,比吞并琉球的意义更大,会给所有的东亚国家,做一个示范,让他们明白,跟着大明是安全的,在加上日后大明经济崛起,对周围国家的经济影响力,会让他们不可避免的要跟大明结成一个经济文化共同体。

    文化上其实东亚国家早就一体了,大家都认为是同文同种,这是老祖宗留下的巨大的政治遗产,朱敬伦不会白白丢掉,闹得跟周边国家一个个如同仇敌,那种外交是新中国时期特殊条件造成的。

    经济上,中国巨大的体量很容易就将周边国家绑在自己的经济链条之上。

    唯独政治上,是最大的麻烦。如果不能做到互信,即便民间和文化上的感情在亲密,也不可能让政府间的交往毫无顾忌。

    后世的新加坡之所以希望美国进驻南洋,新加坡统治者李哈利的解释是,美国更愿意跟别的国家分享利益。

    朱敬伦不会给列强向东亚国家分享利益的机会,趁着西方列强还处在到处攫取利益的原始积累阶段,通过慢慢继承祖先留下的政治和文化遗产,跟这些国家建立紧密的联系,然后慢慢建立起正常的国与国之间的友好关系,甚至在机会成熟的情况下,建立某种盟友关系,将东亚地区团结在大明周围,取得一个牢固的战略后方,这样才有条件向外扩展,在瓜分世界的狂潮中,与列强一起分食美味。

    琉球就是开启大明继承明清政治文化遗产的一把钥匙,当越南和朝鲜看到,大明为了保护琉球国的江山社稷,不惜动员百万大军的情况之后,还处在王朝政治时代的朝鲜、越南两国,会有什么感触就不言自明了。

    朝鲜目前鞭长莫及,贸然渗透进入哪里,还会激化跟俄国的矛盾,尽管也能加强英国和大明的关系,但大明没有给英国人当打手的觉悟。

    所以暂时利用俄国南下的态势,取得一个在英俄争霸的大国际格局中,一个比较超然的位置,才是对大明最为有利的。

    甚至在有必要的情况下,可以鼓励俄国南下扩张,在日本没成长起来,满清完全腐朽无能的情况下,英国会更加需要大明。

    在英国感到情况急迫到不能拖延的时刻,大明不北上向朝鲜、满洲扩张,英国都会推动大明向北扩张的。

    所以目前树立琉球这个标杆,最大的目的还是做给越南看的,如果能够一举改变越南始终对大明的警惕,会大大增强目前大明对越南的影响力,因为越南在法国的渗透下,国内矛盾已经越来越紧张了。

    一旦越南彻底的倒向大明,就是大明跟法国争越南的时候了,驱逐法国之后,大明将会以战胜一个白人国家的威势,彻底奠定在东亚的霸权,就好像日本战胜俄国后的国际态势一样。

    只是琉球国复国之后,脑子里装满宗藩体系世界观的琉球君臣感激涕零,给朱敬伦在琉球建立了生祠,而且朝野一致认为是到琉球向大明称臣的时候了。(。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阅读。)

第六百五十八节 东亚霸权() 
向德宏代表琉球王,带着丰厚的礼物,率领上百名琉球官员,跪在大明皇宫之前。

    可大明皇帝就是不接见他们,因为皇帝表示,不想再像过去那样,让大明以高过琉球的地位来确立两国关系,两国之间的关系已经很明确了,就是以国际条约保证的,平等的国与国之间的关系。

    向德宏在借兵复国之后,在琉球已经是一个传奇人物了,将来即便是中日朝越的史书,恐怕也都少不了他一篇传记,单论故事性,是可比战国时期的纵横家谋士了,至于里面的各国政治图谋,小说家是不会感兴趣的。

    这种传奇人物,更是要维护自己的传奇之名,他是力主琉球王转向大明称臣的首倡者,可是琉球传递国书向大明称臣之后,大明竟然拒绝接受,认为两国关系应该平等相待,不需要划分个高低贵贱。

    向德宏偏执的认为,琉球就应该谨遵礼仪,此乃琉球存续之道。过去五百年,琉球夹在中国和日本之间,若不是年年向两国纳贡称臣,会苟延残喘至今日吗。日本不义,发无理之兵,灭亡琉球社稷,是大明仗义借兵,帮琉球复国,如此仁义之国,又对琉球有存亡继绝之大恩,若琉球有恩不报,失了大义,还能存续吗?

    从这些话来看,虽然借用的是玄而又玄的礼仪来说事,但谁有敢说这不是小国的立身之道,后来的芬兰等小国,不也是夹在美苏两大势力之间,依靠与大国亲近来保存自己吗。

    琉球很清楚,他们靠自己早就活不下去了,所以现在继承旧有的惯例,向一个最强国称臣纳贡,才有可能继续存在下去,而大明明显要强于其他国家,至于礼仪上的障碍,向德宏也解释了过去,他认为琉球国先亡后复,已不是过去之琉球,况且琉球也不打算断绝跟满清的关系,过去他们可以在明日、清日之间两属,现在也可以在明清之间两属,这不是不义,而是大义,满清对琉球有两百年庇佑之恩,大明则有存亡继绝之恩,琉球向两国同时朝贡,那是不忘恩负义,而不是首鼠两端。

    至于日本,向德宏力主,送了日本一封绝日本书,好像古代之绝秦书一样,数日本之无信无义行径,说琉球侍奉日本,如儿子侍奉父亲,日本却屡加侵凌,以大欺小,最后竟要灭琉球之社稷,琉球于日本,无一丝之不敬,日本于琉球无半点之恩惠,琉球不愿与这样的无信无义且残暴不仁之国来往。

    琉球王本不想惹事,好容易复国了,踏踏实实过小日子不好吗,奈何向德宏威望太高,琉球王都压不住,且有一大群从福健返国的福健籍官员发声,只能迎合,给日本送去了绝交书。在日本惹起了不小的风波,许多浪人和民间愤青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