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大汉军神-第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得心应手,羡煞众人。

    一路刀法演完,赢得围观的军士好一阵喝彩。

    另一边,张苞见关兴卖弄刀法,自然不甘人后,大叫到:“众人只知安国刀术精妙,看我神射。”

    言毕,嘱咐军中小校将箭靶移至150步开外,张苞提弓在手,屏住呼吸,连射三箭,均中红心。

    “好!”众军士也是一阵喝彩。

    “这有何难。”关兴指着一队南归的大雁说道:“我射此队大雁第三只。”

    言毕,开弓瞅准了一箭射去。

    嗖——

    嗖——

    关兴志在必得的笑在脸上僵住了,一支箭矢从校场上空掠过,径直撞在了他射出去的那支箭头上,直接将他的箭矢击落了下来。

    “谁?”关兴愤怒的循着箭矢发射的轨迹看去。

    只见慕容慧正望着自己得意的笑。

    关兴见是慕容慧,心中的怒气早已消了一大半。讪讪地说道:“想不到慕容姑娘有此绝技,我等自愧不如,自愧不如。。。。。。”

    关银屏乘机调侃道:“二哥平日里心高气傲,全不曾想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吧,你应该虚心一点,多向慕容妹妹请教。”

    “那是,那是。。。。。。”关兴不好意思的挠挠头,看着慕容慧,眼神中透露出一丝不宜常觉的异样柔情。

    但这一瞬却被关银屏敏锐地察觉到了,于是拉着慕容慧的手说道:“慕容妹妹,你教我二哥箭法如何?”

    慕容慧自来蜀营,伤势已然痊愈,这军营之中也只有关银屏是女性,二人早已以姐妹相称,自是亲密无间。

    “我不收男弟子,太笨。”慕容慧呵呵一笑,故意打趣的说道。引得众人一阵大笑。

    “三妹,你就别取笑你哥了。”关兴被他们两人调侃的不好意思,讪讪的道。

    “真笨,像个榆木疙瘩。”关银屏凑到关兴近前低声道。

    关银屏察觉出关兴的对慕容慧的异样神情,知道这位不善言辞的二哥对她有意,于是便有意撮合。

    然而慕容慧却意不在此,她一来到蜀营,就在暗中留意芈桓的信息,甚至心中都想好了如何整治对方。但结果却让她失望,芈桓并不在江南大营,她心中又莫名生气一股失落。

    而最近又听闻了许多芈桓与关银屏的事迹,难道说芈桓拒绝自己,就是为了她吗?慕容慧内心升起一股醋意。接下来的日子里,竟时时拿自己与之比较。

第66回 试锋芒魏吴夜袭营() 
这一日,魏王曹操开府议事。

    “前番,孙权遣使赵咨与我修好,相约发兵合击西蜀,众卿以为何如?”曹操环视众人道。

    刘烨奏道:“今次刘备倾举国之力攻吴,为关羽报仇,志在必得,前番已胜数阵,我料东吴必不长久。主公可遣一上将,将数万之众,渡江袭其后。则蜀攻其外,魏攻其内,一鼓可下。吴国亡,则蜀国势孤,主公何不乘早图之。”

    班中闪出大将乐进,进言道:“目下蜀军虽胜,然劳师远征,蜀道艰难,补给不易,必不长久,我观其已成强弩之末,况吴军主力尚在,更兼水军大小战船百余艘。若彼避其锋芒,拖延时日,待蜀军气势已竭。寻得有利战机,水陆并进,胜负未可知也。依某之见,当出兵助吴灭蜀。”

    曹操沉吟半晌,环视一周,见无人再说话,才开口说道:“孙权既以礼结好,我若攻之,是寒天下欲归附者之心。今我不助吴,也不助蜀,待看两国交兵,若灭了一国,只存一国,到时候再乘势除之,又有何难?”

    “乐进听令!”曹操看着乐进下令道,“命你领军两万进驻襄阳,协助曹仁,若蜀军有变,无需请示,速渡江击之。”

    又传令驻扎合肥的张辽、李典二将,随时待命,若吴军有变,则袭取庐江,顺江而下,进逼吴国复地。

    沉思有顷,曹操又唤过夏侯惇、曹洪二将,吩咐道:“令你二人各领五千军马,接应各处,以防不测。”

    各将具领命而去。

    且说乐进率两万人入得襄阳城,襄阳郡守曹仁,听闻乐进率两万人进驻襄阳,大喜,热情接入。襄阳尚有守军五千,合兵一处,共计得两万五千人。

    寒暄已毕,乐进问道:“江北情势如何?”

    曹仁道:“蜀军有一军在江北建左右二营,依山傍水,链接水寨,互为犄角。吴军则在夷陵建下水寨,大小舰船百余艘,声势浩大。”

    乐进叹道:“彼军果有防备,魏王令我等静观其变,可相机便宜行事。”

    曹仁抚摸着颌下浓密的长须,沉吟半晌,不解的道:“前番斥候来报,蜀军军士在荆山伐木,不知何故。”

    乐进疑惑道:“蜀军在增补舰船吗?看来吴蜀水军必有一场恶战……”

    次日,乐进登临荆山,远望蜀军营寨,但见往来兵士依令各司所职,井然有序。营寨所选位置也着实考究,依山近水,当真是易守难攻;且与主营相隔不过十余里,互为犄角。

    乐进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顾左右问道:“此处带兵之将是何人?”

    左右答道:“据说是一员叫做芈桓的小将。”

    乐进沉吟道:“芈桓,倒是从未听说过。”

    左右道:“此人乃是关羽旧部,曽统领五百校刀手解桂阳之困,又斩糜芳、傅士仁二人首,未折损一人。后又擂台手劈潘平,力举千斤闸。将军切不可小觑了此人。”

    “哦,某想起来了,原是手劈潘平,力举千斤闸的芈子轩。”乐进喃喃自语道,“我倒要看看这个芈子轩,是否有传闻中那般神奇。”

    在乐进的心中燃起了一股斗志,关羽他且不惧,又岂会将这等黄口小儿放在眼中。

    八月之望戌时,芈桓独自一人登高凭栏,远眺那滚滚东流的长江水,头顶天空那一轮皎洁明月,洒下一片银辉,泻在辽阔的江面上,微风飒飒,吹动平静的江面,波光粼粼,将那水中倒映着的玉盘扯碎了。

    在这山巅的夜晚,远离了战争的喧嚣,显得格外的安详和宁静。

    芈桓闭了眼,享受着这份难得的安静祥和。此时此刻,前世的父母、兄弟姐妹,一定都聚在一起,欢度中秋佳节吧。

    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兴盛于宋、明、清,故目前所处的这个时代,这个空间,并没有节日的欢声笑语,跟平日里的月圆之夜没什么两样。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芈桓轻声吟诵着苏轼的千古名句,他想前世的亲人了。而这一世,他惊奇的发现,自己首先想到的竟然是慕容慧,而不是关银屏。

    “小慧,你在哪里?”芈桓喃喃地自语道,一滴泪珠从眼眶滚出,在月光的照耀下,晶莹剔透,熠熠生辉。

    想不到自己原来竟也是这么的多愁善感,芈桓擦干眼泪,自嘲的笑了笑。

    芈桓不想被这种情绪所过多的左右,思绪回到了眼前的敌我局势上来。魏吴若是联手,面对数倍于己的敌军,北营这区区一万多人,该如何实施防守?芈桓的心中并没有谱。

    光凭营寨的合理布局以及先进的作战装备,所起到的作用显然是有限的。与以往历次战斗的不同,从多方了解到的信息来看,这次他面对的是实力强大的东吴水军,以及曹魏名将曹仁、乐进,绝非赵范、糜芳之流可比。

    自己还能像以前那样,凭借个人勇武,左右战局,化险为夷吗?前些天自己放出的谣言,真的能迷糊、干扰到曹仁、乐进这样的沙场老将吗?

    芈桓一时有些心烦意乱。

    。。。。。。

    约过了十余日,首战在蜀吴之间江面打响。

    吴军果然小规模派出战船,向蜀军发起了试探性的进攻。

    黄权亲率楼船两艘,其余艨艟、斗舰各十余,走柯数十,杀奔东吴水军,两军相交,各取强弓硬弩劲射。

    朱然在水军旗舰之上,见蜀军出动船舰极多,笑道:“此必倾巢而出矣。”

    朱然遂命徐盛、丁奉各领大小战船数十,从两翼冲击蜀军船只。

    徐盛、丁奉二人身先士卒,令弓弩手往蜀水军密集处齐射。瞬时,箭如雨,疾如风,蜀军将士忙用大盾遮挡,坠江而死者极多。

    吴军舰船来得快,两军船舷相交,势成接舷。徐盛、丁奉舍弃甲胄,赤身裸体,提一口短刀,率先跳上敌船,与蜀军展开肉搏战。吴军士卒纷纷效仿,如狼似虎,个个骁勇。

    自关羽战败失荆州,水军也随之损失殆尽。蜀军临时组建的水军,缺乏训练,不习水战,哪里挡得住如此猛烈攻击。

    黄权见势不妙,忙下令后撤,不想舰队已被吴军拦腰截为两段,首尾不能呼应。后军退时,前军已陷在重围之中。

    黄权率十余战船逃回水寨之时,大小船只折损大半。

    徐盛、丁奉二将得胜而归,来见朱然。吴军上下一片欢呼沸腾,

    朱然心中颇感欣慰,连日来的失败,太打击将士们的士气,他们太需要这样一场胜仗了。当下杀猪屠牛,大排筵席,犒劳三军。

    “众将士今日获胜,不可骄躁,应俞当勤勉,我与诸位共贺之。”朱然举起酒杯豪言道。

    “我观蜀军战阵军容,不过尔尔,今次胜他一阵,来日我自与徐将军寻其决战,一举荡平彼军水寨。”丁奉志得意满的说道。

    “蜀军新败,士气必然受挫,何不乘此良机夜袭敌营,彼军必不设防,一战可胜。”徐盛献策道。

    “此计甚好,然蜀军陆上分兵结为左右两寨,互为犄角,攻击左营,则右营救应,攻击右营,则左营救应。”朱然看了看二将,继续说道,“需遣人前往襄阳相约出击。我军率先袭击蜀军右营,待彼军左营来救,行至半道,魏军可乘机袭取左营,两军半道合击救援之军,可获全胜。”

    众人都称妙计,赞不绝口。

    是夜戊时,蜀军左营,芈桓在军帐之中,端详着案上的地图正陷入沉思。一切都按照计划进行,但他心下总觉得惴惴不安,总感觉今晚有事要发生。

    前日,听军中密探来报,魏国于襄阳增兵两万,领队之人乃是魏五子良将之一的名将乐进,其人凭骁勇果敢而显名,治军有方,多有战功。当年其镇守襄阳之时,关公也不曾在他手上讨到便宜。

    这次,若是是魏吴联合来攻,将如何应对呢?芈桓沉思良久,仍不得其法。

    突然,一小校撞入帐中,气踹嘘嘘,惊慌失措。

    “何事惊慌?”芈桓厉声问道。

    “将军……不……不好了,我军右营遭吴军夜袭!”小校喘着粗气,惊慌的禀道。

    “将军,赶快发兵救援吧,我军右营若失,情势危急,必然殃及水寨!”身边亲卫急叫道。

    芈桓并未急着发号施令,陷入了沉思,他心里明白,越是这种情况,自己越不能乱了阵脚。这就好比下棋,失子一着,则满盘皆输。

    “将军,再不救援,可就来不及了,水寨若失,则我军危矣!”亲卫再次催促着。

    两边的军士都焦急的只跺脚。

    突然,芈桓下令道:“各营将士,无论军阶品级,均持弓在手,各准备箭矢十支,隐藏在营帐之后。”芈桓看看不解的众人继续说道,“若敌军来攻我左营,听我号令,只管射去,需在顷刻间将所有箭矢发射完毕。”

    敌军袭击的是右营,不去救应,倒在此埋伏,众人皆面面相觑,疑惑不解,但又不敢违了将令,都各自依令去准备。

    为了达到预期的效果,就连芈桓自己也准备了一张弓,二十支箭矢。

    不多时,只听营外喊杀大振,敌军果然来袭营。众人皆心中一紧,不过芈桓料敌在先,又及早做了部署。因此他们并没有感到害怕,心中暗暗佩服之余,均屏住了呼吸,搭弓在弦,等待着芈桓的命令。

    看看敌军冲至寨前约一箭之地,芈桓大声命令道:“放箭!”

    瞬间,一阵阵箭雨,铺天盖地的朝营外敌军涌去,黑压压,如飞蝗漫天,恐怖至极。

    奉命袭营的正是魏五子良将之一的乐进,乐进带一队人马应约向蜀军左营发起袭击,原想着不废吹灰之力占领营寨的。不想营中成千上万支飞矢,在一瞬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袭来。

    不曾提防的魏军,竟被射得人仰马翻,丢盔弃甲。

    “不好,中计了!”

    乐进猛然惊醒,却不知敌军到底多少,只感觉万千箭矢铺天盖地袭来。

第67回 巧施疑兵魏军丧胆() 
乐进被突如其来的箭雨射得晕头转向,此处如何有这么多的蜀军,乐进单凭箭矢的数量做出了感官判断,这让他确信前些天蜀军主力北移的传言是真的。

    该死的吴军,糟糕的战术,竟让自己陷入了敌方大军的埋伏。乐进一边咒骂着吴军,一边下达了撤退的命令。

    蜀军众将士忠实的之行了命令,在极短的时间内将手中的箭矢全部射玩。芈桓又令军士将战鼓擂得通通作响,且不住的呐喊助威,犹如千军万马之势。

    魏军更加确信自己的判断,都被吓得魂飞天外,慌不择径。

    芈桓见时机成熟,提刀上马带头第一个冲了出去。蜀军众将士被芈桓的举动感染,一股热血涌上心头,齐声发喊,跟在后面也冲杀了出去。

    蜀军气势如虹,如排山倒海一般,乘势在后一阵掩杀,魏军死伤甚众。

    芈桓于乱军之中寻得乐进,大叫道:“无知鼠辈,你已中我家主公之计,认得武陵芈子轩呼?”

    乐进恍惚间听到芈桓的喊话,以为刘备也在彼军大寨,更加确信自己的判断,不敢大意,挺枪来刺芈桓。芈桓猜其必是乐进无疑,轮刀接战。

    枪来刀往,战二十回合,乐进暗思:不愧是力举千斤闸的芈子轩,名不虚传。又见本阵军士尽皆四散奔逃,多战无益,虚幻一枪,拔马便走。

    芈桓并不追赶,令众军士擂鼓喊杀一阵之后,急收兵回营。

    待到营寨,令军中副将好生把守营寨,魏军若再来,可用刚才之法,虚张声势,抵挡一阵。

    然后分两千精骑亲率了,火速前往右营救急。

    芈桓心急如焚,快马加鞭,不消一刻,已然赶到右营大寨。只见黄权正指挥士兵拼死抵抗,可以想见,黄权防守严密,吴将丁奉夜袭并未得手。

    丁奉恼羞成怒之际,不愿退却,誓要强攻营寨。

    芈桓心下稍安,随之怒喝一声,率两千精骑突入吴军阵中,吴军士卒正奋力攻城,不防备一支骑兵突击而来,瞬间乱了阵脚,队形被拦腰截为两段。

    寨中黄权知是芈桓来救,乃令营中军士冲出营寨,夹击吴军。

    吴军被两面夹击,乱作一团,又遭芈桓所率骑兵横冲直撞,被赶入江中淹死者大半。

    丁奉情知不妙,在组织撤退之时,撞见了芈桓。

    芈桓杀得兴起,也不搭话,挥刀便砍,丁奉略一慌神,举刀接架。二人于深夜乱军之中,双刀并举,大战了起来。

    约战十余合,终因丁奉心无战意,暗自胆怯,被芈桓奋起神威,一刀砍中顶门,击飞了头盔。

    只因芈桓力大,丁奉经此一击,虽未受伤,却被砸得昏头转向,双眼只冒金星。亏得两名心腹死士,奋力挡住了芈桓的刀势,被芈桓暴喝一声,左右两刀,砍做四段。

    丁奉才稳住身形,总算没有跌落马下,乘机得以逃脱。

    丁奉率残部十余骑,一路狂奔,看看将至自军营寨,得徐盛率队接应,心下方安。

    蜀军得胜回营,黄权忙召集众将,商议对吴作战方略。

    席间芈桓随从副将问道:“将军何以知晓魏军必袭我左营?”

    芈桓答道:“此事易知耳,吴魏早已暗中勾结,且魏军增兵襄阳,必有图我之意。吴军袭我右营,料想我必定救援,则魏军可乘机袭我左营,唾手可得。”

    黄权顿悟,惊道:“此调虎离山,围城打援二计也。”

    副将倾佩之情溢于言表,但仍有不明之处,继续问道:“魏军退却,将军疾驰救援右营,不惧怕魏军复来吗?”

    “怕,正因为怕,所以我在营帐设下埋伏,要求众人尽皆开弓射箭,在极短的时间内射光所有的箭矢,敌军必然以为我大队人马在此,然后我率军猛攻溃散的魏兵,追击数里,使敌胆寒,不敢复来。”芈桓耐心的讲解着,“且我已料定,魏军此番增兵,实则静观其变而已,蜀军败则击蜀,吴军败则击吴。敌将乐进偷袭不成,折了许多人马,自然不敢再来。”

    众将皆心服,黄权叹道:“子轩料敌先机,临危不乱,真乃将才也!”

    但芈桓说得轻松,其实只有他自己才知道,自己这场豪赌,碰到了睿智而又谨慎的乐进,算是捡了个大便宜。若是魏军来将为一员有勇无谋的匹夫,非要拼个鱼死网破,那样反倒危险了。真应该感到庆幸才对,芈桓心中暗自唏嘘不已。

    沉思片刻,黄权说道:“我军二十余艘大型战船均已装备拍杆,经士兵演练测试,装备威力惊人,性能稳定,士兵们亦能熟练操控了。”

    芈桓道:“如此甚好,可择日寻吴军主力决战。今日我军一胜一败,料想引吴军主力舰队出击,不难了。”

    黄权问道:“一胜一败当如何?”

    芈桓信心满满地说道:“适才我军于陆上杀得吴军丢盔弃甲,此谓一胜,这一胜除壮我军士气外,更让敌胆怯,使之不敢在陆上与我决战;我水军与彼初战告负,损失惨重,此谓一败,有此一败,必坚敌信心,以为己方水军船舰无敌,则其必然寻我在水上决战。”

    “有道理,届时我军拍杆战船将派上用场,此番定要叫他有来无回。”黄权信心满满的握紧了拳头。

    次日,黄权下了战书,派人向东吴投递,不消一个时辰,已然回复。

    黄权在水寨中升帐议事。

    “此番与吴水军决战,众将皆要奋力向前,力求一战歼灭吴军主力。”黄权做了战前的动员。

    “杜路、刘宁二将听令,着你二人各率走柯二十,与彼水军接战,不可恋战,利用机动强的优势,在敌主力舰队间游走,将敌引诱至我水寨西侧狭窄江面。”黄权发布了第一道命令。

    “得令!”二将领命而去。

    “陈式听令,你率全军艨艟、斗舰,多备强弓硬弩、抛石器具,隐于我军水寨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