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崇祯本科生-第6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九儿身后那两个女高手始终默不作声,好像这些话跟她们无关,矗立着纹丝不动。

    “父皇可能要走一趟湖广,需要很长一段时间。”三个便宜孩子中,朱由检最喜欢九儿,这个姑娘很懂事,又活泼可爱。

    “能不能带上我?”九儿一愣,试探着问朱由检,手捏着另一支空荡荡的水袖。

    “有点危险,恐怕。。。。。。”朱由检有些为难,看九儿的神情,估计是又想起了京城的事来。

    “我们会保护好公主的。”杨静想都没想,脱口而出。

    “嘁!师姐你不就是想跟着他身边呗。”方怡的话让朱由检和杨静都闹了一个大红脸。

    “你能不能不要这么直接好不好?”朱由检被怼得下不来台,他有些怕这个女人了。

    “我反正又不去,我还没逛够南京城呢。”这一次,方怡居然不凑热闹,让人大感意外。

    “那成吧,有她们三个陪着你,父皇还是放心的。”朱由检和杨静对望了一眼,一对儿X男女心照不宣。

    只要在南京,朱由检最关系的事情当然还是方以智这里的进度。

    “已经改进工艺的材料有哪些了?”

    朱由检看方以智手拿包子,埋头坐在一堆的文书后面,放下手中的饭盒,盛了一碗稀饭,用手扒拉开方以智面前的文件。

    “你知道的,先从火药的配料提纯着手,提纯硫磺,硝石;然后又得到硫酸,硝酸,盐酸。用你给的化学元素表,以及一些公式,弄出来都不难。

    难的是产量太少了,只够我们这里用。”

    好吧,作为化工的基础,朱由检当然知道一切都需要从三酸两碱开始,他原本以为这会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很多穿越书里都很严肃认真的写了一堆技术型的章节来阐述这些东西。

    原来,任何东西的发现和发明,都是遵循一个合理的过程的。聪明的理工学院团队们,先从改良火药着手,顺着火药的原料,一条线弄下来,就解决了三酸两碱的问题。

    当然,如果这是一条常规的发展路线,估计需要几百年。问题就在于,朱由检已经指明了方向,他们只需要沿着这条方向走就行了。

    和朱由检预期中不同的是,这帮子人找到了捷径,只是不是一样样去弄三酸两碱而已。

    “玻璃呢?玻璃能不能造?”作为穿越神器,太多的明穿作者把玻璃当做头等大事来写了。

    “皇上,你是不是弄错了?老宋说琉璃这东西根本不稀奇,内务府一直都有制造。”

    中国古代的玻璃制造工艺始于西周时期,历经绵延不绝的两千余年,至清代发展到顶峰,成为古代玻璃史上的鼎盛时期。故宫博物院藏古代玻璃器4000余件。

    康熙朝的单色玻璃是对清以前玻璃制作工艺的继承与发展。这时期的传世品,过去仅知北京故宫博物院珍藏一件透明玻璃水丞。雍正朝制作数量最多、器型最丰富的品种是单色玻璃,为当时的主流产品。单色玻璃有“涅玻璃”与“亮玻璃”之分,“涅玻璃”是指不透明玻璃,“亮玻璃”是指透明玻璃。

    “按照你说的办法,加入纯碱,试制了一些。你背后箱子里就是咯!”方以智指了一下,朱由检转身打开箱子,一堆瓶瓶罐罐露了出来。

    “你妹的。”朱由检从心底把某些人骂了一遍,真以为大明时代的科技有多落后,其实已经积累到快要迸发的时刻了,需要的只是一个指明灯而已。

    “高炉和转炉,也弄出来了?”朱由检不信了,这帮子人难道真这么逆天了不成?

第148章 花钱如流水(本章纯技术文,不喜绕过)() 
“这个倒是真有点麻烦。炸了好几次了,死了十几个。老宋的胳膊都烧掉了一层皮。”

    “啊!要不要紧?可不能让宋应星出事。”旋即,朱由检又替宋应星担心了,这家伙要是出了事,想再找一个出来可不容易。

    “应该没事,听说他第二天就又重新开工了。抹了一大罐獾油。”

    技术进步的道路上难免会有损失,像诺贝尔那样也是常识,可是一大罐獾油,着实把朱由检吓得够呛。

    “派南京的御医去给老宋看看,阿弥陀佛,老宋千万不能出事。”

    “噗!”方以智被朱由检的表情给逗乐了。

    “颗粒火药做出来没?”朱由检使劲想一些穿越小说里的情节,想找出里面的所谓“神器”来难住方以智。

    “制火药,每料用硝五斤,黄一斤,茄杆灰一斤。以上硝、黄、灰共七斤,分作三槽,定碾五千五百遭,出槽。每药三斤,用好烧酒一斤,成泥,仍下槽内,再碾百遭,出槽。

    拌成粒,如黄米大,或绿豆大,须入人手心然之不觉热,方可。——戚继光。”

    “你直接说颗粒火药早就有不就成了吗?”朱由检面子丢大了,本想拿出的所谓“神器”在方以智面前显摆的,却不想被反击了。

    “颗粒不均匀,有的黄米大,有的绿豆大。需要机械组造出合适的生产机械,能均匀的生产出大小一样的颗粒才行。”

    朱由检打趣道:“咦!你变了,怎么这么严谨了?不是经常都是一些大约,约莫之类的词吗?”

    方以智塞完最后一块包子皮,擦着手说:“咱们干的是科学,就要有严谨的态度。”

    朱由检看着方以智那得瑟的样子,心里不爽,今天一定要把面子找回来。

    “杜仲胶找到了吗?能不能当车轮用?”橡胶这东西,这个时代的大明总没有吧。网上到处都在说穿越之后用杜仲胶代替橡胶,说的有鼻子有眼的。

    “走,给你看看,那东西含量很低,几大车杜仲才提出了一盆。”

    方以智带着朱由检来到一处实验室,指着一坨黄褐色的东西说:“温水里就变软,开水里就软化,稍微高温就变硬。你确定要拿这东西当车轮子用?”

    “哈哈。。。”朱由检没有想象出轮胎,倒是想到了杜蕾斯,三四十度正好不软不硬。

    “水车能钻枪管吗?”朱由检已经没有兴趣找某些产品来挽回面子了,他要关心一下武器生产的事。

    “根本不行。要想达到枪管壁的光洁齐整,钻头转动要稳定均匀,而且还必须是高速钻头。水车带动的转轮根本达不到匀速,而且转动速度也不快。

    即使用了最新发明的轴承,也只是加强了稳定性。”

    朱由检想起了某穿越小说中,几十上百架水车钻枪管的场景。估计生产出来的一大半都是废品。

    指望在蒸汽机发明之前弄出栓动步枪是奢望了。以现有的动力带动机械,能满足一下燧发枪还是可以的,造米尼步枪都难。

    “你刚刚说轴承造出来了?”

    这是一个好详细,任何一个机器,都是先从一颗小螺丝钉组装开始。转动就需要轴承,机械部件加上轴承,再加上螺母、螺栓这些东西,就会呈现出一点工业化的迹象。

    剩下的,就是加上一个合适的动力源,朱由检脑海中已经能构想出一幅工业化的场景出来了。

    “是的,大家也没想到轴承这么好用。已经做过实验了,用上轴承的车轮,比没有用轴承的经用好几倍。而且修理起来也方便,只需要更换轴承,很快就能上路。”

    古代马车损耗最大的,就是车轴。一个人行走在官道,会经常看到车轴坏在路上的马车。如果一辆马车不带上两三个备用的车轴,都不敢走长途。

    相对于后金大量马匹的优势,朱由检只能从车辆上面想办法,来抵消后勤带来的压力。

    “机械组还造了哪些好东西?”朱由检等不及了,这都半年了,总不会就弄了这点东西吧?

    “螺母、螺栓、轴承。就这些。”

    “什么?就这点啊?”朱由检很不满意,这速度也太慢了吧?

    方以智白了朱由检一眼,说道:“这几样出来之后,原来所有的生产器械全都要重新制造。机械组就那么点人,已经忙得天昏地暗了。”

    好吧,朱由检想想也对。标准件出来了,自然要对原有的一些器具做标准化改良。

    就拿一个磨刀石来讲,后金的后勤是用马驮的,自然不会带着磨刀石行军。一场战争下来,刀开了口子,需要修理,就找一块石头上蹭一蹭。每个人都只磨自己的刀。

    现在大明的将士,使用的是安装了轴承的磨刀石,虽然不是后世的砂轮磨刀石,可是手摇动力照样带动了圆盘形的磨刀石快速转动,修复兵器的速度就能快几倍。

    一支军队的战斗力,不是吼一嗓子就变得强大起来。它就是需要从一点一滴中慢慢增强,最后完整的超越对手。

    “要打仗了,兵器局的生产不能停,否则连前线基本装备都凑不齐。”

    朱由检当然想一下子都给手下的军队更新换代,可惜这只是一种奢望。面对即将到来的战争,南京武库里存货早就空空如也。

    要是再不生产一批武器,是要吃大亏的。

    “新的生产已经在恢复了,机械组正大规模的改良生产工艺。比如头盔,按照以前的做法,一个铁匠打造一定头盔要好几天。现在用了水车带动磨具,直接锻压出来。

    目前水车能带动的最大锻压机,也就够造头盔的。不过,产量很高。一天几千个。箭头,刀剑,长枪都是这样大批量造出来的。”

    “这样造出来的武器,比不上手工锻打的吧?”朱由检能想得到,这种生产方式,以目前的技术肯定比不过千锤百炼锻打的。

    “是差一点,但是产量高啊。又不是每一个士兵都要拿着宝刀杀敌。几十万军队的装备,要都让铁匠打,估计五年都造不出来。

    就是精铁不够用,兵部积攒的那点精铁,还不够我们一个月用的。老宋就是太着急炼铁的事,才忙中出乱的。”

    以这个时代的炼铁速度,哪跟得上这种需求。工业化的威力不是吹出来的,蒸汽机还没弄出来就已经很夸张了。

    “花了多少钱了?”朱由检心跳加速,小心翼翼的问道。

    方以智伸出了一个手指,晃了晃。

    “十万两?”朱由检想,总不会真的才用了十万两吧。

    “想得美呢。整整一百万两。”

    “那不多,我还以为是一千万两呢。”朱由检长长的松了一口气。

    “发明东西很便宜,只花了一百万两。可是大规模的把这些发明用到生产中去,需要十倍的成本。我估计,得一千万两。”

    “啥?我没听错吧?”朱由检真以为自己听错了,东西都已经发明出来了,为什么花的钱比之前还多?这是什么逻辑。

    “造一个轴承出来才几个钱?你以为造一个轴承出来,所有的事情就此完结了?大规模的用上轴承,才是根本。不用上轴承,发明它有何意义?”

    弄出技术来,就是为了提升战力的。朱由检是把技术弄出来了,可惜这些技术首先受益的是大明的军队,而兵部根本就没有掏钱买这里的技术,也根本没钱买。

    所以,这些技术就转嫁到了朱由检私人财政上,别说一千万两银子,就是一百万两,要是都这样花,他也花不起。

    说到一个根本的问题上,那就是大明的财政能不能支撑大规模的技术改造。

    花钱如流水啊!

第149章() 
“这不行。内府也支撑不了这么大的开支,这应该由兵部掏钱。”

    “兵部?兵部的银子只够发军饷的,银库里都能跑耗子了。”方以智笑着说:“听说史大人正在发愁呢,左良玉又在跟他要军饷了。”

    “兵器局的改造,这钱我出了。但是装备生产出来之后,得兵部掏钱购买,可以按成本价装备,但是绝对不能免费。”

    “那你得先找史大人说清楚,不然到时候怪罪到我这里来。我每天已经很忙了,顾不过来。”

    看来生产和科研必须分开,不能以为把工匠营调到理工学院,就以为整个武器生产全成了方以智的事了。

    大明的科研和生产就是一体的,最后导致所有问题都归结到工匠身上。工匠的地位低,劳动强度大,还经常吃罪。

    “史可法疯了,我去找御医给他看病去。”

    在方以智惊愕的神情中,朱由检一溜烟的就跑出了门。

    都这个时候了,还给左良玉发军饷,史可法除非疯了,才会干这种事。

    朱由检在兵部转悠了一下,也没有找到史可法,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奔着史可法家而去。

    “史爱卿?史大人?老史?”朱由检进门也不讲究,冲着史可法家的后院就直冲进去。

    几个门子刚想阻拦,一看来人身后跟着的纪彪,瞬间了然。

    “皇,皇,皇上。您怎么来了?”进入二进到三进之间,史可法慌慌张张的出来迎接。

    “怎么?你在家藏什么人了?”朱由检看着史可法的样子,调侃到。

    “没有,没有。绝对没有!”史可法说谎是会脸红的,这人极爱名声,干不出戏精的事。

    朱由检绝对相信史可法是个大忠臣,可是看他今日的表情,这明显是有事啊。

    几个下人不敢动弹,陪着史可法跪在地上迎接朱由检,可是正对面的月亮门却忽然闪出一个小丫鬟的身影。

    一双小手扒着墙壁,半张小脸露出,悄悄的瞄了一下外面的动静,然后迅速的不见了。

    “咦!那是谁?”朱由检眼尖,一下子就看到了。

    “皇上,皇上你听我说,太子他是第一次来。。。”史可法急得满头大汗,心急如焚的解释。

    “太子?管他什么事啊。”朱由检纳闷了,怎么扯到太子身上了?

    “太子想来找臣询问朝政的事,刚刚来。”史可法心一横,觉得自己身正不怕影子歪,索性说了好。

    太子私下结交大臣,这可是忌讳。这种事,说清楚了,什么事都没有,如果说不清楚,就是皇帝心中的一个疙瘩,涉事的大臣估计没好果子吃。

    “谈事就谈事,这有什么。走,陪朕看看太子在干吗。”朱由检已经不是以前那个小心眼,猜忌心很真的朱由检了。作为对史可法的绝对行人,他压根就没觉得有什么。

    “皇上,太子他。。。正在教小女弹琴。”史可法含含糊糊的,最后半句话的声音小得几乎听不到。

    “反了这臭小子了,小小年纪不学好,这就想学撩妹了?”朱由检脱口而出,一堆新鲜的词汇飚出口。

    “呃?”众人惊愕,皇上居然斯文扫地。

    朱由检说完,抬脚就走,怒气冲冲的要闯后院。史可法赶紧上前一把拦住他说:“皇上,你听我说,太子已经十七了。”

    “十七怎么了?朕十七的时候,还在读书。。。。。。”

    呃,不对。崇祯是1611年生的,现在是1645年,他正好34岁。太子今年十七岁,岂不是说,崇祯十七岁的时候就生了太子?

    好嘛!当爹的十七岁生了儿子,反过来骂十七岁的儿子早恋,这典型的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啊。

    十七岁还在读书的,是穿越过来的朱由检,跟人家太子的亲爹半毛钱关系没有。

    “好吧!史爱卿,他俩不会有什么出格的事吧?”朱由检是羡慕嫉妒恨的,他只好找了个理由,想找太子的茬儿。

    “皇上,我这是书香门第,家教甚严。”史可法不高兴了,你皇上的儿子勾搭我女儿,难道还要指责我闺女乱来不成?

    “爱卿多心了,朕随便说说。”朱由检脸一红,翻过这一篇了。

    “走,陪着朕看看去,要是那臭小子不学好,朕当即打死他。”朱由检说完,拉起史可法的手,蹑手蹑脚的朝里走。

    这一对儿长辈也够为老不尊的,居然堂而皇之的去偷看年轻人谈恋爱,还给自己的行为找一堆大道理。

    穿过两道门厅,走到后院,远远的看到两个年轻人分别坐在亭子两边。一个美少女静静的抚琴,太子端坐,似乎听的很是认真。

    “你女儿不是亲生的吧,长得可比你漂亮多了。瞧你皮肤黑的,快赶上包龙图了。”朱由检只看到远远的一个身型,就已经确定这是个美女了。

    史可法脸一黑,心道:虽然真不是亲生的,但是你也不能这样糟蹋我吧!

    “小女是我老妻收养的养女,的确不是我亲生的。”

    “叫啥名啊?”朱由检使劲又瞅了瞅,想想自己真实年龄,狠狠的剜了太子一眼。

    “史祥云。”

    “哦,好名字。史湘云?”朱由检一惊,这名字怎么这么熟悉啊。

    “是祥云的祥。”

    “快看,那臭小子站起来了。还敢走到妹纸身边。。。。。。”朱由检一阵兴奋,他就等着想看太子接下来是准备把手搭在史祥云的肩膀上呢,还是撑在姑娘身后的柱子上。

    太子轻轻的走到史祥云的面前,然后伸出手指,对着一根琴弦拨了一下,然后又缩回了手,全程没有一点僭越。

    远远的,似乎两位年轻人正在讨论着什么,表情很正常,没有眉目传情,也没有含情脉脉。

    “史爱卿,你刚刚也在这里偷看?”朱由检冷不丁的问了一句。

    “臣没有,臣只是出来把下人们都撵走了。”史可法硬着头皮,暴露了自己同样的八卦心思。

    看了半天,那边的年轻人很是纯洁,一点过分的举动都没有,就像是幼儿园里两个小朋友在一起玩游戏。

    朱由检很是失望,了无生趣的说:“没啥可看的。走,咱们去花厅议事。”

    “唉,唉!皇上是要跟朕谈太子的婚事吗?”史可法心里一喜,还以为朱由检要提亲呢。

    “什么婚事?朕要跟你说说左良玉军饷的事。”

    在朱由检的思维里,太子和史祥云压根连手都没牵,完全还不到谈婚论嫁的程度。

    史可法一阵失望,看来这桩婚事,怕是没有那么容易。

    “朕问你,左良玉开口要多少银子?”八卦没了,朱由检坐下后直觉得口干舌燥,美美的喝了一碗茶后一本正经的开始谈事。

    “武昌有兵十二万,共需军饷二百四十万两。”(PS:南明的史料账目。)

    “左良玉不是吹他有八十万人吗?怎么成了十二万了?”朱由检隐隐约约记得,左良玉反叛的时候就是号称八十万人马的。

    “朝廷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