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紧接着,最前面的十几条船全都遭了秧,李本深当然是在船队的中间,但是他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手下被战船拖着去江中“旅游”去了。
“快,打白旗。”李本深汗水直流,在这江面上跟水师打?那是活腻了。
脸色吓的惨白的李本深,刚刚打出白旗,岸边就抬出来很多小船,一个个坐满了士兵,拼命的划向运兵船而去。
小船上的兵分别上了运兵船,然后尽然有序的下锚,固定住运兵船,又有序的按照顺序靠岸。
长江岸边,早已经站满了黑旗军的士兵,李成栋都不用细看,就目所能及之处,都远远超过他的手下。
“王承恩恭迎李大都统来南京啊!”李成栋上了岸,被四个黑旗军士兵驾着来到王承恩跟前,王承恩剔着牙,坐在椅子上淡淡的说:
“咱家的席面早就准备好了,李大人这是嫌弃我准备的菜不好,酒不够吗?”
李成栋看了一眼,旁边的王之纲,吴兆胜满脸的赔笑。他们的兵早就不知道被送到哪个旮旯去了。
第136章 有好处坐不住()
“王公公,我等所犯何罪,何故擒杀我等?”
李成栋心里很明白,自己没有动手,对方是找不出理由杀自己的,除非朱由检不要声誉了。
“李将军言重了,咱家奉命迎接将军,又恰好看到船只遭难,企有不出手相救之理?”
论睁眼说瞎话,李成栋完全不是王承恩的对手。两人你来我往,把一处纷争的好戏硬是说成老朋友聚会一般。
“不知公公准备把我的部下如何安置?”李成栋大概也知道自己没有性命之忧,如果朱由检想杀他,根本不会这么客气。
“将军莫要担心,你们都将成为黑旗军的一员,成为皇上的禁军。”
邓之容插话到,他虽然带兵半年了,可惜黑旗军除纪律之外,战术进展缓慢,究其原因,还是部队生手太多,根本没有老兵传授战斗经验。
一支纯粹由新兵组成的军队,也就是样子货,真实的战力并不高。
朱由检其实早就瞄准了高杰手下的这支强军。三万老兵掺和进七万新兵之中,才能成为真正的战斗力量。
“我还能领兵?”李成栋不相信,以为自己听错了。这可不是一般的招安,这是朱由检早就设计好的坑,他不知道在失去兵权之后,自己还能有什么价值。
“当然,李将军可是皇上亲封的京营都统,任何人都无权解除你的职务。”王承恩背书了,而且还确认了李成栋的位置。
“那我要带我的兵去上任。”既然什么都没变,李成栋又拽了起来。
“那恐怕不行,皇上有旨:新京营有新的军队组建,过几天自然会交给将军统领。”
开玩笑,好不容易到手的精兵,原封不动的还回去?你李成栋在大白天做梦吧。
“对了,咱家通知李将军一下。按照朝廷制度,京营都统是可以参加朝政的。将军远来辛苦,就请后日准时上朝吧!”
王承恩说完,转身离开了,留着李成栋在原地发呆。上朝,这可是他想都没想过的问题。
南京城里对高杰的死是充满复杂心情的,一方面是因为高杰曾经因为想进扬州城杀过人;另一方面,毕竟高杰是为大明捐躯的。
读书人私下里很高兴,左不过死了一个粗俗的武人,他们只当看热闹。
让他们不爽的是一个武夫进了朝堂,堂而皇之的议论起朝政来,这事大伙很不爽。
朝臣不爽,不愿意跟李成栋打招呼,李成栋也一个人都没有不认识,只能孤零零的站在大殿之内。
“瞧见没,那就是高杰的手下。”
“咦,长得好难看,一点都不儒雅。”
……
就算李成栋再没吱声,今日也是大伙议论的焦点。
实权没了,还被皇帝打扮成了一个漂亮的高级官员,放在朝堂上供人参观。
李成栋总算是明白为什么朱由检不杀他,还给大官做了。
其实,这是大明朝廷对武将的一贯做法,只要武将立功后,就会被夺了兵权,然后安上一个勋爵束之高阁,远远的供养了起来,大多数再也不用了。
一代代的勋贵早就被养成了废物,平白的拿钱不干事,成了朝廷财政的负担。
“听说了吗?皇上在淮泗布置重兵,北面立功的机会甚多啊。你们看看这个李成栋这几位,仅仅是高杰手下的一员偏将,就因为参于了剿杀许定国,如今却身居高位,和你我等平起平坐。”
“是啊,如今大明危难之际,我们这些人如果再不设法捞点功劳,恐怕这爵位就不值钱了。”
“哪有那么容易,战场上不是儿戏,太危险了,小心小命不保。”
“最好是找一个稳妥的地方,既能捞军功,又不会有性命攸关的。”
“听说河南不错,高杰那厮,就是想去河南占便宜,才中了许定国的道。”
“如今许定国已经被杀了,河南仍旧空虚,不管是谁,现在只要敢走一趟河南,那就是妥妥的收复失地的功劳啊!”
一堆勋贵们凑到一起,窃窃私语。谁都不傻,都在削尖了脑袋设法捞好处。
李成栋来南京带给这些人的冲击不小,他们不想当黄得功,高杰。他们早就有爵位在身了,已经失去了继续奋斗的想法,他们只想当李成栋,捞点好处巩固一下自己的爵位。
“我还听说皇上现在手上人手不够,河南任然是空虚的,那个什么新建立的毫州军,完全就是一个空壳呢。”
“要不,咱们哥几个想办法去走一趟?”
“能行吗?皇上会同意?”
“咱们一起跟皇上上奏,没准总会走几个。也比守在这南京城强吧?早点去,一旦接收了,就早点跟朝廷报功。也能早点回来。”
“这主意不错,到时候哥几个互相帮衬一把,谁要真遇上麻烦,还有个照应。”
“对,反正都在河南,离得不远,真遇上事,还能凑到一起,要跑也一起跑。”
李成栋只觉得这些人对着他又是指指点点,又是不断点头的,浑然不知到底是何意思。这朝堂上的气氛,完全跟他心里想的不一样。
“不知李将军可否赏光,一起吃个便饭?”几个勋贵走到李成栋身边,恭敬的施礼道。
李成栋受宠若惊,没想到第一次露面就有饭局,还是一堆人请他。
“诸位太客气了,某今日正好无事。”抛弃刚刚的不爽,此刻李成栋的心痒难耐,巴巴的就等着快速混入官场呢。
“爽快!中午状元楼,不醉不归。”勋贵们一阵高兴,正好跟李成栋打探一下北面的局势。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说了一堆无聊的话之后,有人安奈不住了。
“李将军,听说河南一带很空虚,不知是真是假?”
李成栋刚刚陪着这些人说了一堆自己插不进嘴的话,心里正觉得无聊,一听有人说起河南的战事,立刻来了精神。
“是啊,整个河南,现在都无兵无将。要不是皇上调我入南京,我肯定会带兵收复河南了。”
“没有闯军和鞑子吗?”
“没有,那些瓜怂一个个都跑了。唯一的一支鞑子兵,早就被我们打的屁滚尿流,跑他娘的了。”
喝得几分醉意的李成栋,话特别多,失去了之前的谨慎,一张口就把自己在北面的战绩抖了出来。
“既然如此,那皇上为何还要调你入南京呢?”
“唉!还不是咱家手上的兵厉害嘛。这南京城是皇上的家,得要有精兵保护不是。”
喝醉的人喜欢吹牛,李成栋也不想让别人看扁,索性吹了起来。
他的自吹自擂不要紧,可话里话外却把这些人馋得不行,原来北面还有这么大的好处,今天这顿酒就没白请。
众人相互望了望,其实大伙心里早就定好了主意,一定要去北面走一遭。
跟原本的历史有些偏差,这一次,朱由检对后金军的打击,无疑让一些人看到了机会。
身在徐州的朱由检,正打算去迎接远道而来的李岩夫妇,却意外的接到南京送过来的大量奏折,一时脱不开身,只得翻开来看。
“好啊,一个个有心为大明出力,也免得每个月白白拿那么多俸禄。”
朱由检看着奏折,心里暗笑,这些勋贵把河南当馅饼了。他正愁不好找理由再对这些人下手呢,上次诈得还不够,一点银子不足以让这些人伤筋动骨。
“传朕旨意:大明境内的勋贵,如果想报国,都可以去毫州军中领一份差事。不过,毫州军不派部属,着他们自己带家将或者就地招募。”
第137章 祝你一路顺风()
好几个月没见面的李岩,稍微长胖了点。
鲁中那点事,看来根本难不到他,加上红娘子的悉心照料,李岩的小日子过的不错。
这一次,奉旨南下,红娘子也跟着来的。
一改当初在鲁中对朱由检的些许冷淡,红娘子反而豁达了不少。
“民女见过皇上!”见了面,红娘子羞答答的,微微侧身半蹲,一个标准的女人见面礼。
“哟!嫂夫人脸红了。让我猜猜,有喜了,对吗?”
李岩可以说是朱由检在江北最信赖的将军,朱由检自然也不见外,见面就调侃起来。
这一句话,把红娘子闹了一个大红脸,李岩跟着也微微一笑,看来是被朱由检说中了。
“正好,我有打算让江北的部队军属到江南躲避战火,嫂夫人可以去江浙安心养胎。”
江淮的大规模移民是不可能的,耗费巨大,时间上也来不及,但是这不代表一些重要的人不南撤。这一次的南撤,可不是作为人质,而是朱由检对部下的关心。
初听朱由检要家属南下,谁都会朝人质上面想,可是皇帝说的很明白,是去江浙,那就是另一回事了,明显皇帝是为了红娘子着想。
“红娘子谢过皇上。”这样的安排,足以看出朱由检对李岩的重视,红娘子哪里还有不满意的,赶紧谢恩。
“山东局势如何?”寒暄过后,朱由检直奔主题,山东的局势想来也不容乐观,只是李岩部躲在鲁中,没有直面后金主力而已。
“德州已经降了,整个胶东全部沦陷。我们派出去的部队也多次遭遇后金的小股部队过,打过十几仗,胜少败多啊。”
鲁中军的底子就是李岩的部下,本身也算不上闯军的精锐,无非是有点战斗经验。加上后来新加入的矿工,根本就是一群新兵。
要不是朱由检亲自强化过军官培训,加上刘泽清灭掉之后的收缴的充足的后勤供给,恐怕都不敢待在山东了。
“我把南京工匠营半年的火药都拨给你,关键时候能挡一下。”
“都给我们了,江北一点不留?”李岩真没想到朱由检会这么大方。
“从这个月开始,他们有更好的。”朱由检一笑,顺嘴就说漏了。
“皇上这是拿我们鲁中军当收破烂的了?”李岩开起了玩笑。
“你们战场面积大,需要的用量也大,之前南京工匠营生产的火药质量不好,正好给你们拿去当地雷用。”
大明的火器里,是有地雷的,只是体积巨大,发火装置落后,装药量大,不利于大规模使用。
朱由检的意思是李岩可以不用省,放开了用。在火器装备落后,弓箭手又训练不出来的情况下,要是还省那点火药钱,难道是指望士兵顶着枪林弹雨拿着大刀冲锋吗?
“单单鲁中恐怕养不活八万士兵,还得有一个补充的地方。”李岩若有所思,这几个月,他玩命的练兵,最后总算组建了一支八万人的常驻军,另外学郑位的办法,在鲁中各县组建民团,建立联防机制。
“从徐州向东,一直到海州。徐州不丢,你们的补给就不会断。”
朱由检亲自动手,从盘子里抓了一把山东大枣,不客气的在炭炉上烤热了,然后丢几颗在开水了,泡茶喝。
这个时候,山东既没有烟台苹果,也没有章丘的大葱,唯有这沂蒙的大枣最馋人。这可都是李岩守在鲁中,才有一些供应南面。
PS:苹果是十九世纪才从欧洲传入。)
“吃了你的枣子,我送你一些江南的蜜橘。”“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山东想吃橘子,也很难得。
“橘子我要吃,你的新式火铳我也想早点要。嘿嘿!”李岩接过一个大橘子,轻轻的剥开外皮,忍不住咬了一口,甜死个人。
“美得你,橘子是送你媳妇吃的。你不能多吃,只准吃这一个。”朱由检一把夺下李岩手上另外一个橘子,他发现这个家伙吃橘子不是一瓣瓣儿掰开吃的,而是一口一个。
那张嘴不知是如何一口包下这么大的橘子的,还硬生生的吞了下去,不带嚼的。
“小气鬼,你的吃相也比我强不了多少。”李岩发现朱由检吃大枣不光是泡水喝,而且还用竹签串起来烤。一个不小的炭炉上,已经摆满了成串的大枣。
“听说你收了个义子?”李岩沉默了一会,有些欲言又止,但是还是开了口。
“别以为你的心思我不晓得,你给我好好活着。万一撑不下去了,记得南撤。”
朱由检哪里听不出李岩的话外之音,这家伙居然在为自己安排后事了。这让朱由检的心情很承重,这一次徐州相聚,李岩这样的人精都明白以后可能相见不多了。
听朱由检的话,李岩一笑,心里很舒服,起码自己选择的这个君王是对的。他觉得此生没有什么遗憾的。
气氛有些压抑,天气虽然在转暖,可是依旧有些冷,两个人守着炭炉,一时无话。
李岩低着头,不知道在想什么,手里拿着一支火钳,轻轻的敲击着炉壁,声音又轻又慢。
朱由检则心不在焉的翻动这炉子上的大枣,一股烤焦的糊味弥漫开来,他依旧继续翻动着,似乎没有察觉。
纪彪来到门外,瞅了一眼屋里的情形,犹豫了好一阵,愣是没有进去。实在熬不过门外的人的催促了,纪彪硬着头皮轻轻地走了进去。
没有惊动二人,纪彪只是默默的手势这地上的残局,还顺手夹走了烤糊的大枣,屋里的气味才慢慢好一些。
“嗯?外面有什么事吗?”过了好一会,纪彪都已经收拾的差不多了,朱由检才发现屋里多了一个人。
“内阁的几位大人到了,正在院子外面候着。”纪彪悄悄的瞥了一眼李岩,他发现李岩用手擦了一下鼻子,似乎刚刚有些心酸。
“先安排他们歇息一天。今晚李司令就住这个小院了,旁边的厢房,留给他。”朱由检指了指旁边的厢房。
能让皇上主动留下的客人,可是不多。纪彪跟他几个月了,也就李岩有过这种待遇,尤其是当初在莱州军营中,两个人几夜同眠不休,让人记忆深刻。
李岩和朱由检的感情,跟方以智当初秉烛夜谈的情形完全不一样。如果说方以智当时的谈话,像是一种挖空心思的求知欲望;
那么李岩和朱由检之间,却像是分别多年的情人似的,有点如漆似胶。要不是纪彪确定这二人清白,他甚至怀疑皇帝有龙阳之好。
李岩听到朱由检的安排,没有出声,完全是默认。这可为难住纪彪了,要知道,李岩夫人可是跟着一起来的,总不能把红娘子也安排进这个院子里吧。
一个年轻女人住在皇上的院子里,哪怕是有她丈夫陪伴,这可不符合规矩。
纪彪退出院子,正愁如何跟红娘子交代,迎头就碰到了她。
“夫人,李司令他。。。。。。”纪彪的话没有说完,就被红娘子打断了。
“今晚我住另外一个院子,给我备两个丫鬟就行。”红娘子一笑,不容纪彪拒绝,转身就去了她说的那个小院,远远的离开了这里。
当夜,一轮弯月挂在半空。朱由检和李岩对酒当歌,就在院子中间摆了几碟小菜,足足喝到半夜。
时哭时笑,还唱着一些好听,但是又怪异的小曲。
纪彪只记得其中有一句:“。。。。。。当你背上行囊卸下那份荣耀,我只能让眼泪留在心底。。。。。。”
第138章 钱谦益的学生叫郑森()
来徐州的人很多,朱由检当然不可能在众人面前只单独对李岩告别。
所以,这一夜,朱由检借助留宿李岩的机会,表达自己的心声,提前向李岩做一个告别。
昨晚宿醉,但是二人依然起的很早。
朱由检领着李岩,一身正装的出现在徐州将军府,这里已经改成了皇帝的临时行在了。
远远的,史可法和马士英分别各自带领着一群人迎了上来。这次来徐州的,不光是内阁,还有一些随从,应该算是众人身边最值得信赖的亲信了。
“皇上,这是我新收的义子:史德威。”史可法有些脸红的介绍了自己才认的干儿子,之前死活不同意高元爵当义子,后来看到朱由检站了出来,如今也学会认干儿子了。
“嗯,不错,是员猛将。”朱由检看了看,欣赏史可法的眼光,这个人一看就不是奸猾之辈。
“皇上,这是我的内弟:杨文骢。”马士英也介绍了一下自己身边人。
“杨爱卿的山水佳作,朕早有耳闻过。甚好!”
能让皇上知道名字的人,可不简单,马士英脸上很有光,自觉压了史可法一头。
“启禀皇上,这是臣的劣徒:郑森。”钱谦益微微一笑,走了一步,闪开了身子,露出了藏在身后的一个二十来岁的年轻人,上前说道。
朱由检身子一震,强忍住自己心里的震惊,仔细的打量着年轻人。
郑森个子不高,二十来岁偏瘦,小鼻子小眼睛的面庞,却又不像福建人那样小脸。
眼睛不大,眼窝有点深,眉眼之间的距离偏短,内外眼角都是开放式的。尤其是鼻梁,比一般人要高一些。
“南安伯身体康泰否?”朱由检冷不丁的冒了一句。钱谦益本以为朱由检不晓得郑森的身世,还准备当众炫耀一番的,没想到皇上居然一口就说了出来。
南安伯就是郑芝龙,大明水军最大的拥有着,而郑森,就是郑成功。
“家父无恙,多谢皇上记挂。”郑森很有礼节,说话不卑不亢,气度非凡,一看就是颗好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