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欢乐土匪闹民国-第17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沙俄一共侵吞了中国上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加上外蒙更达到惊人的四百万平方公里。这都是吃到嘴里的肉,能够逼着苏联人承认争议,已经是外交上的极大胜利。
    如此,不枉来同江一趟,足以向国人交待。
    果然。当这份并不太长的联合声明念完之后,会场内静了一小会,突然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
    中东铁路赎回,开放黑龙江水道,边境争端再堪议…这一切已是非常完美的结果,中国记者洋溢的笑脸说明了这一点。
    “中苏双方业已达成共识。需要不断增强彼此的互信和了解,努力保持远东及东北地区的和平稳定,是双方的共同责任……”
    随着郭泰祺的声音,场内的日本人脸上神色变幻,阴晴不定。
    这些狡猾的骗子,公然愚弄整个世界,把中东路战争说成了一场军事冲突,可笑又可恶!要知道,当初开战的时候,两国可是正式断交,正正的打了一场大战,哪是简单的军事冲突。
    更令人不安的是,中苏双方竟然隐隐有合作的苗头,郭泰祺最后的一番话,其中隐隐有警告日本的意味……
    简短的签约仪式结束后,中方设下西式酒会,招待各方来宾。
    作为中国方面的最高军事长官,肖林出席酒会并致辞,在一篇热情洋溢的讲话中,对南京政府和东北当局推崇之至,绝口不提绿脚兵在这一仗中的表现。
    这就叫闷声大发财,和苏联人达成了好几项秘密协定,在军事和经济各方面都有合作的意向,绿脚兵在中东路战争中可谓满载而归。
    猪养的太肥,懒得哼哼。
    和众多宾客一一举杯叙话,苏联人、南京代表、日本关东军头面人物……肖林都报以亲切的微笑,感谢他们的莅临。
    “肖将军,您好,鄙人乃是晋省交际处长梁汝舟,能够与和肖将军见面非常荣幸。”说话的是个瘦瘦的中年人,金丝眼镜,文质彬彬。
    山西代表?梁汝舟,这个名字肖林听说过,他的心里动了一下,面上却没有带出来:“欢迎,欢迎,有梁先生代表百帅亲来,同江可谓蓬荜生辉,梁先生什么时候有空,肖林必定登门拜访,咱们好好叙一叙。”
    梁汝舟微微一躬笑道:“不敢劳肖将军大驾,本该梁某人主动拜见将军。这样吧,今晚肖将军如果没有别的安排,梁某人求与将军一晤。”
    “噢?好啊,肖某求之不得。”肖林不由得微微一愣,本来只是一句客气话,这个梁汝舟真能顺杆爬。
    梁汝舟追随阎锡山多年,是他旗下有名的纵横家,专门负责对外联系沟通。这些年军阀混战,阎锡山却一直左右逢源,其中不乏梁汝舟的功劳。
    二次北伐结束之后,山西和南京方面矛盾渐深,这个时候梁汝舟要单独求见自己,就显得颇具意味……
    正在走神的时候,身边突然响起一个沉稳的声音。
    “肖林将军,咱们又见面了。”
    抬头看,是个五十来岁的中年人,身形消瘦。鬓角花白,脸上两道深深的皱纹,平添了几分风霜之色,看上去有些眼熟。
    “你是……”
    “肖林将军怎么忘了?咱们在浑善达克沙地见过面。”这中年人笑眯眯的,脸上的神情越开越熟悉,好像一个常常想起的女人,邵菊。
    “噢——。我想起来了,您是邵菊的父亲,刘克斌!”肖林热情地伸出双手:“伯父您好。您,您怎么会来这里?”
    下意识的,肖林压低了声音。虽然和苏联人的矛盾有所缓和。但停火协定中明确规定,苏联不能继续在东北宣传**思想,所有红色报刊杂志一律停办。
    蒋中正一边和其他几位军阀巨头闹着矛盾,一边还在奋力围剿井冈山的红军,国内大环境就是如此,刘克斌身为**高级干部,在明面上是不能曝光的。
    刘克斌微微一笑,道:“肖林将军如果方便,不如咱们晚上谈一谈?”
    怎么都这么神神秘秘的?肖林刚想答应,突然想起来梁汝舟。连忙改口道:“晚上……晚上还真有个安排,今天下午行不行?”……
    当天下午,肖林前敌指挥部内的一间静室,肖林和刘克斌相对而坐。
    “当年多亏肖林将军相助,我自天津脱险后辗转抵达苏联。和组织取得了联系,这几年一直共产国际工作,最近才回到国内。”
    刘克斌简单介绍了一番自己的经历,然后说道:“我这次来,是受组织上的委托,想和肖林将军建立进一步的联系……”
    苏联在绿脚兵手底下吃了大亏。把肖林的过往经历扒了个底朝天,发现共产国际下面的刘克斌父女和这支部队渊源颇深,喜出望外之下,当即把刘克斌派回中国,负责和肖林的联络工作。
    “好,好,好事啊。咱们自己打交道总是方便些,起码省了翻译啦。”不管心里怎么想,肖林面上都显得非常热情,然后又随意地问道:“不知道伯父这次来,是代表苏俄的共产国际还是国内的**?”
    “这个没有本质区别,王明同志早就说过,中国***是国际**之中国支部,受共产国际直接领导,中国的**运动是国际**事业的一部分,根本就是一家人。”刘克斌提到一个历史课本上的名字。
    王明?此人好像掌权时间不短,差点把红军送上绝路,具体情况肖林记不清楚,但也并不关心。
    “不,必须明确身份,这个很重要。”熟归熟,到了关键问题上,肖林毫不让步。
    刘克斌只好答道:“嗯,我的组织关系还在共产国际,不过很快就要调到国内。”
    稍微好一点,但还是不对劲,肖林又问道:“这么说来,伯父代表的就是共产国际,而不是苏联政府喽?”
    “一样的,苏联以党治国,共产国际的地位很高。”
    “不一样,政府和党派本来就不同,何况共产国际并不是苏共。”
    肖林的表情转为严肃,对刘克斌说道:“共产国际的政治色彩太浓,不适合绥远的情况,伯父这一趟恐怕是要空手而归了。”
    党派之争,政治斗争,肖林一向敬而远之,但是日本强敌在侧,又不得不和红色苏联合作,跟着来的麻烦也不少。这不是,刚刚和苏联达成秘密协定,共产国际跟着就过来了。
    共产国际受到斯大林的控制,一方面支持其他国家的**,一方面却在隐隐控制操纵,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和他们打交道没有任何好处。
    “肖将军,这就是我来找你的原因。”刘克斌的声调渐高,有些激动:“你现在非常危险了,知道吗?”
    “危险?什么危险?”肖林一愣。
    “你现在所走的道路非常危险,即将堕落成一个新军阀,毫无知识,毫无功能,干预政治,只顾自身小团体的利益……”
    “北洋已经被打倒,我怎么又成了军阀啦?”肖林微怒。
    “但你继承了还是北洋那一套,以中华儒家糟粕为中心,以封建伦常为纽带,全都是过时的东西。”刘克斌的声音越来越大,激昂不已:“你手下的军队维护的是集团的私利。依靠亲族、同乡、部下的私人关系来维持掌握,割据地盘,以军治政,非文治,非武治,早晚有走向覆灭的那一天!”
    肖林却愣在了那里,心中一阵迷茫。
    私兵。地盘,以军治国,这的确是军阀最准确的描述。自己本来是个懦弱自私的宅男。什么时候变成了一个军阀?
    刚刚来到民国,肖林只想混个温饱安逸,顺手就做了黑心商人。哪顾得上道德和操守。
    作为一个沉浸在物欲中的现代人,一点点地被民国的环境改变,不知不觉中变得杀伐果断,甚至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千万人随他的一念之动而流血牺牲……这一切,到底是对是错?
    军阀,意味着人头滚滚,意味着血流成河,哪怕有抵抗外侮的遮羞布,也难以改变事情的本质。
    但是这一切难以回头。绿脚兵发展到现在,肖林身边有一个巨大的利益集团,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被这些人绑架着,肖林只能替他们的利益考虑。继续沿着这条路走下去。
    将来会怎么样,会发展到哪一步,肖林完全不知道,他如同推动了下山的石块,想停也停不下来。
    环境会改变一个人,时间会磨灭一切。别人所能看到的,只是光环照耀下的表面……
    对于共产国际抛出的橄榄枝,肖林最后还是将温言拒绝了,客客气气地送走了刘克斌。
    敬而远之,肖林还是这个态度。
    在资本主义国家,将私有财产的重要性上升到一个极高的高度,和**完全相反,而这一点恰恰和肖林的观点符合。
    从本质上来说,人类就像寄生在这颗星球上的细菌,生物个体的本性决定了人的本性,归根结底都是自私的。
    不尊重私有,就只能是一群穷光蛋混在一起,无论谁稍微发了点财,都想赶快换个地方呆着,这个问题实在不好解决。
    不过在送走刘克斌的时候,肖林终于还是忍不住,询问邵菊的下落。
    “她呀,她在莫斯科中山大学读书,将来肯定要回国参加革命工作……”刘克斌并不气馁,像肖林这样的高级军官大军阀,背后的关系错综复杂,本来就不是一两句话能说通的……
    当天晚间,山西代表梁汝舟又来到了这间静室。
    梁汝舟此次来同江,背负着说客的任务。
    绥远就是绿脚兵从晋绥军手中夺过去的,肖林和阎锡山的关系本来不怎样,看到苏联人都被绿脚兵打败,阎百帅终于放下那些陈年旧怨,准备和肖林拉拉关系。
    之所以要拉拢肖林,百帅是为了对付另一位强敌——蒋中正。
    蒋中正和阎锡山自从开始打交道那天起,矛盾和隔阂就从没有间断过。二次北伐之后,各方实力派不断发起倒蒋战争中,阎锡山在其中和反蒋势力暗通曲款,有所应求,早成了蒋中正的眼中钉。
    阎锡山和蒋中正的矛盾不断激化,俨然已经半公开,山西各地国民党党部被关闭,人员被晋军抓捕,阎锡山又派出部队进入河南,努力争抢地盘。
    明眼人都看出,双方的矛盾已经不可调和,一场大战在所难免。
    在这种情况下,阎锡山派出梁汝舟来到东北,对张学良进行了大量的工作,不过少帅这回非常冷静,也采取了两面应付,静观其变的策略。
    虽然没有把张学良拉入反蒋阵营,最起码也要让少帅保持中立,张学良能给出这么个态度,梁汝舟就算不辱使命。
    除了坐拥三十万大军的张学良,肖林也引起了阎锡山的注意,绿脚兵十万人马,战斗力强悍,也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肖林兄,二次北伐结束后,蒋中正日趋跋扈,为一己之权势置国家民族利益不顾,粤汉分裂,三全异议,理论各执一端,祸变相继不惜,令人慨然。”
    梁汝舟不愧说客出身,一旦提起政事,长篇大论,出口成章:“国家糜烂至此,百帅痛心不已,本想礼让为国,与蒋公共息仔肩,完成党事国事之决议,如有跋扈军人违抗国家命令者,再以党国元勋身份负责纠正。可惜蒋公不明百帅之苦心,贪权恋位,毫无解决时局,担负国家的诚意……”
    幸好肖林这两年苦读经史,总算听懂了梁汝舟半文半白的这番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国家羸弱,时局动荡,人心思变,这种情形下只有下野,才能维持党内团结,解决困境……
    简单来说,就是阎锡山出了一记狠招,拉着蒋中正要求一起下野,结束个人独裁和军人干政,这种政治伎俩蒋介石当然不会上当,根本就没理阎锡山这个茬。
    “为了拯救国家于水火,冯焕章、李宗仁都有联合抗蒋之意,七十万大军不日将举起义旗,一扫蒋氏新军阀,肖将军,你可有什么想法?……”
    两个月后,过了农历新年不久,原北伐军二三四集团军(就是冯玉祥、李宗仁和阎锡山的部队)将领五十七人,由鹿钟麟领衔发表联合通电,拥戴阎锡山担任中华民国陆海空军总司令,冯玉祥、李宗仁、张学良为副总司令,联军讨蒋。
    同一天,冯玉祥、李宗仁分别宣誓就任,中原大战爆发。(未完待续……)

三九一章 入沈阳

    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三大巨头联合发动中原大战,都投入了全部力量。
    因为在政治斗争败在蒋中正手下,阎、冯、李为了争取政治生存空间,不惜拼尽全力发动这场存亡之战。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早就证明,军事斗争不一定能取胜,但是坐以待毙最后必然任人宰割,中原大战实际上是国民党新军阀政治斗争的延续。
    阎、冯、李都将此战视为政治生涯的最后一战,动员了所有能够调动的战争资源,反蒋联军兵力总数高达70万,后方除了少量的保安部队,预备役已动员至极限。蒋中正也毫不退让,以中央军组成“讨逆大军”,孤注一掷,和反蒋联军在陇海、津浦、平汉线以及湖南几个战场杀的昏天黑地。
    战争初期,双方势均力敌,一时难分胜负,关外东北军的态度就显得非常重要。但耐人寻味的是,张学良一直保持着中立,除了不疼不痒地发表了几份调停通电,再没有任何动作。
    与战火连天的关内不同,1930年的关外诸省和平安定,欣欣向荣,充满了蓬勃生机。
    受到中东路战争胜利的影响,东北当局的国际形象大幅改观,原本一个落后昏聩的地方军阀集团,却因这场胜利而让英、美、日等列强刮目相看。苏俄、美国、日本,甚至英法德,都改变了对东北当局的看法,开始或深或浅的试探合作,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都有涉及。
    战争。从来就不是单一的军事问题,国战胜利带来的好处不胜枚举。
    东北地区的经济状况也大幅好转,自奉系被迫出关老帅身亡之后,奉票已贬值到一年前的十分之一,但随着中东路战争的胜利,又突然强劲反弹,短短两个月之间劲升数倍。
    纸币的坚挺意味着巨大的财富。只要开动印钞机,就有源源不断的资金流入,无论当局政府还是私人都顿觉富裕无比。开矿办厂,兴农促商,到处都是一片百废待兴的景象。
    在这种情况下。中原大战突然爆发,东北军上下明着不说什么,暗自却都是一副幸灾乐祸的心理。当初二次北伐,这帮家伙把我们逼得好惨,现在自己窝里斗起来,狗咬狗,一嘴毛,嗯,最好打个两败俱伤,东北军还有再次出关之日……
    发表通电呼吁和平的同时。东北当局低调宣布了数项人事命令,其中引人注目的是这么几条。
    免去万福麟黑龙江省主席及保安司令职务,调任东北边防军副总司令。免去高维岳兼任的察哈尔保安司令一职,继续担任察哈尔省主席,邵得彪接任察哈尔保安司令。免去肖林绥远保安司令一职。由曲南杰接任……
    这种高级官员的任免难免引人关注,市井和官场间不乏高人指点评说,分析其中的原因和道理。
    万福麟本来一肩挑两职,兼着黑龙江军政大权,是名符其实的土皇帝,在黑龙江一言九鼎。调任东北边防军副总司令名义上好听,实权上却差了不少,是典型的明升暗降。
    这还是战场上失利造成的原因,万福麟能力有限,在中东路战争初期畏战损兵,消极防御,前线指挥上犯了很多低级错误。同江、富锦、扎赉诺尔失守,以及黑龙江舰队和韩光第之第17旅覆灭,他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与之相反,绿脚兵在这一仗中战功赫赫,自然也要酬功,二十三军全军上下都有升赏,曲南杰和邵得彪更是分别出任绥远和察哈尔保安司令。
    至于高维岳辞去察哈尔保安司令,则完全是因为身体原因,随着年龄的增加,他的糖尿病越来越严重,繁忙的军务已经力不从心,趁着这个机会,正好给邵得彪腾了一个位置。
    肖林的任免却显得有些神秘,只是免去了绥远保安司令一职,后续如何安排不得而知,市井间有两种完全不同版本的传言,有人说他即将受到重用,甚至成为张学良的左右手,也有人说他功高震主,已经被少帅雪藏……
    不过在明眼人看来,这种传言就显得非常可笑,和空有贤名却无实权的杨宇霆不同,肖林的根基非常牢固,手下有军队有地盘,以绿脚兵为中坚,以一批实力派为外围,肖林集团俨然已经成为奉系中一个举足轻重的新锐派系,邵得彪、曲南杰、魏益三、李天宏、李虎臣……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更别说还有张作相作为奥援,又刚刚力挽狂澜打败苏联人,俨然成了民族英雄,张学良哪怕对他心有疑虑,又岂能轻易下手?
    奉系高层大佬都知道,肖林必将进入东北当局决策高层,只是具体如何安排,张学良还有些犹豫…………
    口外寒冷,五月末的绥远仍是十几度的天气,草原上一派早春气象。
    早晨天刚亮,刚刚八个月的小闺女就睡醒了,呜呜呀呀地嘟嘟囔囔,张思瑜喂了一回奶,肖林帮着穿戴整齐,然后抱着她走出房门,在院子里看花看鸟。
    和张思瑜成亲两年,一直光开花不结果,肖林本来还以为穿越带来了什么问题,不料无心之间却珠胎暗结,和苏联红军鏖战满洲里的时候,张思瑜生下一个可爱的胖丫头,按照旧时空的习惯,肖林为她取了一个叠字的小名,丫丫。
    刚刚回家一个多月,小丫丫和爸爸已经非常熟悉,报在怀里不哭不闹,瞪着黑溜溜的眼睛东瞧西看,还不时伸出胖嘟嘟的指头牙牙叫个不停。
    “好,好,咱们去看小狗狗。”
    明白女儿的心意,肖林抱着她走出大门,穿街过巷来到一间早点铺子。一只小黑狗早迎了出来,咬着尾巴汪汪叫个不停。
    叫上两笼包子,稀饭馒头若干,和随行的两名卫兵一起吃早餐。早点铺子的许老板早就见怪不怪,肖司令虽然是大官,却和普通百姓最是亲近,没事总来这里吃早点。还要和自己聊上两句。
    “许老板,今天生意这么好,别忘了给我留一笼素包子。”吃早点的人很多。小笼包子流水般往下减,肖林惦记着给张思瑜带些早点,特意提前嘱咐。
    许老板殷勤答道:“您老放心。早就预备好了,一直在笼屉上蒸着,保证拿回去还得热热乎乎。”
    “哎——。不是跟你说过吗?咱俩是同行,你就叫我肖老板吧。”
    “那可没了规矩啦,不行不行。”许老板连连摇头,惶恐感慨道:“您看得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