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是,熊槐一听重金收买,顿时头大,不由将目光看向太府尹斗由:“贤卿,不知太府还能挤出万金吗?”
斗由咬牙切齿的看了昭滑一眼,摇头道:“大王,太府现在连一千金都拿不出来,所有的钱都拿出去收购麦米了,真要挤出万金,则需要等八月份收获以后,江淮洞庭一带缴纳税收之后。”
熊槐微微颔首,对昭滑道:“现在太府没钱,八月份之后,寡人给贤卿万金,专门用来收买反越的吴人。”
“臣领命。”昭滑应着,接着,顿了顿道:“大王,越国境内河网密布,三里一河两里一沟。我楚国的舟师虽然天下第一,纵横于江没有敌手,但是攻打越国不仅需要大船,同样也需要小船,请大王早做准备。”
景翠亦赞同道:“大王,将军昭滑所言正是,江淮之地还好,吴越之地的河流,远比其他地方多,用舟船的时候远远超过用车马的时候,此不可不查。”
熊槐点头道:“可。”
接着转头看向昭鱼道:“司空,舟船的事情那就交给贤卿了。”
“臣领命。”昭鱼行礼道。
其后,熊槐再次问道:“关于越国之事,诸卿可有补充。”
群臣沉默了片刻后,昭雎进言道:“大王,司败唐昧精明强干,驻守广陵城数年,从来没有让越国占到好处。微臣以为,大王可以将唐昧召回,另选良将驻守广陵,一则向越王示好,表达楚越两国亲近之意,二则用一个名气远不如唐昧的良将驻守广陵,也可以使越国掉以轻心。”
景翠闻言精神一振,这是一条好计策,除了昭雎说出口的两个好处外,还可以将唐昧调回。
唐昧身为重臣,地位与自己跟昭雎相差无几,而且与越国交战多年,若是唐昧一直在广陵,一旦楚国攻越,主将人选有一半可能会是唐昧。
这···
还是将唐昧调回来吧。
第一百八十一章 人选()
景翠出言道:“大王,司马所言极是,唐昧乃是天下名将,有司败坐镇广陵,虽可保证我楚国的东面无忧,但也会让越王寝食难安,日夜警惕我楚国,所以臣也以为应该将司败调回。”
昭雎景翠这两个军方最高层出口,熊槐仔细思索一番,也认为此时应该是将唐昧调回的时候了。
“可。”熊槐随后咨询道:“不知诸卿以为谁可接替司败坐镇广陵,谨防越国的偷袭呢?”
景翠率先开口道:“大王,臣推荐方城守将景缺,将军景缺驻守方城多年,面对秦国与三晋能力保方城不失,想必也一定可以力保广陵不失。”
昭雎抬了抬眼皮道:“将军景缺驻守方城多年,名镇天下,威望不在司败之下,用景缺与用唐昧有什么区别。”
说完,昭雎行礼道:“大王,臣举荐将军昭应,昭应熟知兵事,久经战阵,名望不传,必定能让越国放松警惕。”
昭鱼闻言道:“大王,将军昭应虽然才干过人,但是毕竟才升任将军之位不久,恐怕难以服众,老臣以为将军昭滑出使越国成功,与越王有过交情,可以坐镇广陵城。”
熊槐看了一眼昭滑,这的确是一个很好的人选。
但是身为令尹的景鲤还没有开口,此时也不能立即下决定,否则致令尹于何地。
熊槐闻言不置可否,三个重臣全都举荐人选了,不知百官之首的令尹会选择谁呢?
景鲤:“···”
关键时刻竟然无人可用,昨天是这样,今天又是这样。
见楚王好奇的看着自己,景鲤心中大急,只是以前景氏之中景翠负责军方,自己负责外交,现在一时间真的拿不出什么好人选。
有能力有资格的,不是景氏的人,就是昭氏的人,全都不是自己的人,而屈氏这几年被打压的厉害,屈匄的部属几乎全军覆没,也找不出好的人选。
熊槐见景鲤半响无言,不由叹了口气,收回目光。
景鲤能坐上令尹的位置,不过是昭景屈三族妥协的结果,若是春秋之时,倒是完全可以胜任,但是现在这战国嘛,就有些差强人意了!
景鲤似乎察觉到楚王的失望,突然福临心至,脑海中冒出一个人选,于是赶紧开口道:“大王,广陵城至关重要,是我楚国攻击齐越的重地,不容有失,但是坐镇广陵的人选却又不能让越王感到威胁,相反还要让越王放心,所以臣以为不能选军中之人。”
熊槐一怔,景鲤竟然不打算用军中之人,那他会举荐何人!
“不知令尹有何人选?”熊槐好奇的问道。
景鲤开口道:“大王,臣举荐鄂君启。”
“鄂君?!”
景鲤疯了···
但如果抛开鄂君的身份···
熊槐脑海中浮现鄂君的身影。
鄂君算军中之人吗?
应该不算吧,鄂君从来都没有担任军职,但是鄂君打的战也不少了。
尤其是当年随昭阳攻打魏国的时候,更是立下了不小的功劳,而且之前的那一战,表明鄂君的除了会做生意,同样也会打战。
熊槐心中将昭滑和鄂君比较一番,在军事上,二者现在表现出来的水准相差不多,或者有过独自统兵经验的昭滑还要强一点,但仅仅只是防守的话,鄂君表现出来的水平倒也足够了。
至于能不能让越王放心,问题都不大,一个越王的老相识,一个大商人,做买卖的时间远远超过了打战的时间,越王应该会放心的。
至于应对齐越的外交方面,昭滑上一次的任务完成的不错,而鄂君这个大商人更是交友广阔,各国都有他的好友。
熊槐不自觉的将手抚摸起自己的胡子来,昭滑和鄂君两人坐镇广陵都是合适得。
不同的是,两人的身份有极大的不同,一个是封君,一个朝中将军,正常来说自己应该选择昭滑。
楚国的封君实力强大,尤其刚刚还发生了王室与封君的不痛快这种事,任用鄂君或许也可以拉拢一部分封君,缓和两者关系,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这件事告诉所有的封君,只要跟着楚王干,即便你是封君,也可以受到楚王的重用,前有叶公官职令尹,现在还有鄂君是榜样。
而且鄂君还有一个优势,那就是鄂君大商人的身份,对于楚国渗透越国,有着极大的便利。
只是鄂君身为封君,本身已经够富有了,若是现在再增加鄂君的势力,将重镇广陵交给鄂君,那么鄂君将会立即成为楚国最强大的封君。
现在的鄂君是很忠心,但是以后呢,或者说下一任鄂君呢···
至于昭滑,身为在朝的公室之人,本身没有封地作为根基,可以说天然就和楚王绑在一起的。
而且昭滑与昭雎矛盾重重,昭氏一族在楚国的势力太过强大,若是昭鱼昭鼠故去,而昭滑还没有得到重用,那么很显然昭氏一族就将为昭雎所用,这样的昭雎也很可怕,而且昭雎年龄比自己年轻不少,一旦自己死在昭雎前面,昭雎就是楚国一霸啊。
熊槐突然想到,昔日昭阳扶持昭滑会不会也有这种考虑呢?
昭雎见楚王迟疑,而昭应胜任的机会又太低,至于其他的三人,鄂君身为封君,肯定不会成为伐越的主将,想到这,便出言道:“大王,令尹之言甚是,鄂君启正是坐镇广陵的上上之选,臣请大王任用鄂君启。”
熊槐闻言不置可否,昭雎这是在打压昭滑。
见楚王依旧没有下定决心,斗由看了一眼昭滑,出言道:“大王,依臣之见,我楚国目前这一阶段还是以麦米为重。”
麦米!
熊槐看了斗由一眼,麦米就是做买卖,斗由同样也倾向于鄂君!
在鄂君合适的情况,令尹司马太府尹同时举荐鄂君,熊槐想了想,自己也没有反对的必要了。
熊槐将手从胡子上放下,点头道:“好,就依令尹司马所言,以鄂君启为将镇守广陵城。”
“大王英明!”群臣拜道。
“将军昭滑。”熊槐看向脸色沉重的昭滑。
“臣在。”
熊槐笑道:“将军熟于兵事,久经战阵,乃是国之良将,从明天开始,将军就去寡人亲卫军中担任统领吧。”
亲卫军!
昭滑自然也知道这一支军队,不同于宫中禁卫,这是楚王不久前从军中抽调精锐组建的军队,一共三千人,以公孙衍为将军,正在用武卒的训练办法训练。
这支亲卫军可是花费了楚王许多心血。
“臣领命。”
见昭滑领命,熊槐嘱咐道:“犀首乃是天下国士,精通秦魏韩三国兵事,将军此去亲卫营,应当多多向犀首讨教才是。”
昭滑瞬间意会,拜道:“臣明白,臣此去亲卫营必定以犀首马首是瞻,向犀首请教用兵之道。”
安排好昭滑后,熊槐开口询问道:“如今鄂君在哪里?”
第一百八十二章 惊闻()
景鲤答道:“回大王,如今鄂君正在秦国运粮。”
“秦国运粮!运什么粮?”熊槐一惊,好像自己去会盟三晋期间,发生了好多事啊!
景鲤再次答道:“回大王,如今鄂君正在将秦国的麦米运回楚国,第一批十万石麦米已经运到楚国,第二批二十万麦米快到楚国了,第三批麦米如今正在路上,鄂君正随着第三批麦米归国。”
熊槐瞪大了眼睛诧异问道:“这些麦米莫非就是秦国送给燕国的粮食。”
景鲤停顿了一下,道:“似乎好像是的。”
其余众臣闻言大吸一口冷气,面面相觑。
之前轰动天下的烧粮案,难道是我们楚国干的?
鄂君的胆子也太大了吧。
“···”熊槐瞬间觉得脑袋不够用了,话说秦国的第二批麦米不是被一把火全都烧掉了吗?
既然这批麦米快到楚国了,也就是说当时烧掉的不是麦米了。
熊槐一惊,暗道:这把火该不会是鄂君伙同燕国公子安一起烧掉的吧。
不,仅仅这两个家伙肯定还不行,还得加上秦国那边广开方便之门不可···
这些家伙干的好大的事啊!
熊槐幸灾乐祸道:“好好好,鄂君果然不负寡人之望,连秦国的粮食都弄回来了。令尹,立即传令鄂君,让其快马赶回郢都,寡人有重事相托。”
“唯。”
接下来就是关于应对灭越之后各国围攻的事情,对这种事情,群臣到时很快达成一致意见,不过是据城而守,防河守山罢了。
十余日后,鄂君回到郢都。
熊槐一见到鄂君,立即大笑道:“鄂启,卿干的好大的事啊,快与寡人说说,贤卿是怎么把秦国的粮食运回来的。”
鄂君张了张嘴巴,沉默了一下道:“大王,无他,只是一笔买卖罢了。”
“买卖?”熊槐笑道:“秦国的这些麦米可是送给燕国的,如何会卖。”
鄂君行礼道:“大王,虽然这几十年我们楚国和秦国交战多年,但是之前我们楚国和秦国可是多年姻亲,许多楚人都在秦国任职。”
熊槐点点头,不仅是以前,就是现在,秦国的客卿甘茂,不就是楚人么。
想着,熊槐询问道:“这次是谁出手相助?”
鄂君道:“回大王,这次和微臣做买卖的是秦国将军魏冉,其本是楚人,十几年前随其姐从楚入秦,其姐在秦宫中备受秦王宠爱,已经为秦王生下三个儿子。魏冉年长后,得到秦王的重用,正是这次秦国运粮的负责人。”
“臣与其家族有交情,而且愿意用菽豆换麦米,魏冉自然愿意与臣做这笔买卖了。”
熊槐微微颔首,难道焚粮就是为了掩盖鄂君他们的换粮一事?
想着,熊槐问道:“那么这一次的焚粮事情,是怎么回事?”
鄂君摇头道:“回大王,此事臣亦不知,臣的大部分人手都在秦赵边境,负责将换来的粮食从赵国运回楚国,至于燕赵边境发生的焚粮事件,臣安排帮忙运粮的人,在焚粮一事中全部被杀,没有消息传来。”
“事后我也曾询问魏冉和公子安,他们传来的消息,二人同样不知发生了何事,只是粮食到达燕国边境,众人放松了警惕,突然一股精兵杀出,杀散运粮的人后,绝大部分的粮食全都付之一炬。”
“呃!”没有从鄂君口中得知事情的真相,熊槐便翻过此事,转而问起魏冉来。
“不知卿以为魏冉此人如何?”
鄂君思考片刻后答道:“回大王,其人熟读兵书,从运粮一事来看,行事颇有章法,但是经过焚粮一事,恐怕年少得志。而且经过此事后,魏冉虽然没有被秦王免职,但是遭到秦王训斥,让其戴罪立功了。”
“魏冉在楚国还有亲族吗?”
鄂君摇头道:“回大王,魏冉在楚国没有亲族了,但是芈氏在楚国还有亲族,有一个同父的弟弟在,不过在大王废肉刑之前,因为犯罪的缘故,害怕被法律惩处,便逃到国外去了。”
“如此···”熊槐想了想道:“寡人欲在秦国扶持魏冉,不知卿以为如何。”
至于让魏冉回国的事情,熊槐想都没想,魏冉在楚国毫无根基,而在秦国却有一个姐姐做秦王的宠妃,这个选择题很容易就可以做出选择。
但是扶持魏冉则不一样,如今秦王还在,芈氏虽然受宠,但是秦王后却是魏女,秦王太子也是魏女的儿子,所以说无论是芈氏还是魏冉,在秦国都可以说的上是孤立无援,若是此时投资魏冉,必能让其偏向于楚国,成为楚国的助力。
这种事情其实各国都在做,拉拢扶持他国大臣,让其议事的时候也为本国考虑一下,免得无人为自己说话。
鄂君沉默了一下,点头道:“大王,此事可行,魏冉之所以收取微臣的重礼,也正是因为其在秦国的根基太浅,若是能得到楚国的支持,对魏冉来说正是求之不得的事情。”
熊槐吩咐道:“好,既如此,卿让人安排芈戎回国,让其去秦国活动一下。”
“唯。”
说完焚粮一事后,熊槐接着便把自己要灭亡越国的事情进行简要说明。
说完后,在鄂君目瞪口呆中道:“寡人这次把贤卿召回,主要是一件事,那就是想要让贤卿接替司败唐昧,镇守广陵城。”
鄂君闻言被吓了一跳,结结巴巴道:“大···大王要···要让微臣镇守广陵城。”
楚国的封君制施行数百年,朝中大臣成为封君到时有不少,但是成为封君后再成为朝中重臣的,那就是凤毛麟角少得可怜。
昔日叶公能担任令尹,那也是碰上楚国内乱的特殊情况。
现在这情况,明显没有特殊情况发生,楚国朝中也不是没人,怎么会轮到自己!
自己已经这么有钱了,如果手下再有广陵城这座重镇,想想,自己都怕。
难道是大王许诺的连本带利两万金不想给了,想要用广陵城守的位置打发我?
不,广陵城如此重要,岂是区区万金就可以买到的···
难道说,楚王不想还钱,想要对我下手了?
也不对,如果是这样,楚王也不会将自己放在广陵城···
一时间,鄂君思绪杂陈。
第一百八十三章 盟誓()
鄂君晃了晃脑袋,立即下拜推辞道:“大王,广陵城事关灭越重事,况且还要同时防备齐越两国,微臣才疏学浅,恐怕难担重任。如今我楚国大贤辈出,臣请大王另择贤臣。”
熊槐万万没想到,鄂君竟然拒绝了···
于是再劝道:“贤卿谦虚了,卿的忠心和本事,寡人还是知道的,我楚国贵族这么多,但是家业能壮大到贤卿这种程度,我楚国也只有贤卿一人罢了。”
鄂君讪讪笑道:“大王,微臣只是会做买卖罢了。”
熊槐赞同道:“不错,寡人纵观群臣,论做买卖,群臣大概也没有谁能比的上贤卿,而这次广陵城守的重任,不仅需要能谨守广陵城,也要会做买卖,不仅需要会做买卖,还要让周围的国家放心,对齐越两国进行渗透,贤卿的大名各国皆知,若是贤卿在广陵城做买卖,顺带向齐越宋以及泗上小国收购麦米,想来齐王和越王,等时间一长,就会放松警惕的。”
鄂君再拜道:“臣多谢大王厚爱,但是···”
熊槐一听鄂君的“但是”转折,就打断道:“贤卿,以卿之才,出将入相也足够了,如今国事艰难,寡人求贤若渴,握发吐哺,而大贤不至,卿乃我楚国少有的贤才,如今寡人有事,身边无人可用,难道贤卿也不愿意帮我?”
熊槐说完,立即期待的看着鄂君。
只是,鄂君的头更低了,全然没有注意到楚王的表演。
一个自负盈亏的大商人和一个务求获利的大掌柜,一个作威作福只有楚王管辖的封君和一个头上众多公婆,干什么都不自在的城守,怎么选择还用说么?
城守这种事,做得好,大头是楚王和朝中诸公的,小头自己拿了心里也不踏实,做得不好,说不定连自己现在已经获得的好处都得交出去。
若是楚王有事,自己在一旁敲鼓助威,好处一起拿,有锅不用背,这是可以的,若是自己独当一面,好处一起拿,有事自己抗,这就有问题了。
而且一旦成为广陵守,一年到头的利润,说不定还没有自己做一年买卖的收益高,这种事,鄂君打心眼里就不想干。
只是楚王先提出要求,自己拒绝了一次,接着再次劝说,自己又拒绝了,如今楚王第三次以情动人,现在自己应该怎么拒绝呢?
想到这,鄂君泪流满面,痛哭道:“大王信任微臣,这是微臣的荣幸,但是微臣从未担当重任,一旦城破身死事小,要是破坏了大王灭亡越国的计划,那微臣就万死难辞其咎了,所以为了避免破坏大王的计划,臣请大王另用重臣,臣愿意全力辅助。”
熊槐一懵,鄂君这是又拒绝了寡人一次,还是哭着拒绝的,广陵守的任务难道就这么艰难吗?
不过鄂君所说的另择重臣,也给熊槐提了一个醒,广陵城虽然重要,但是广陵守却并不是什么重要的职位。
百官之首的令尹可以对他下命令,统管全国调兵的司马也可以对他下令,能够统帅全军的柱国,同样也可以下令,这地位的确有些低了。
尤其是封君们,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