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楚怀王-第5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齐宣王点点头,稷下学宫的先生对其他各国全都有过分析,虽然视角的切入点不同,但是终究殊途同归,那就是秦国的威胁远远超过了其他各国。

    而对于封君的危害,齐宣王自己深有感触,齐国只有极少几个封君,但是单独一个靖郭君,就已经成为自己的心腹之患,他实在想不通拥有上百个封君的楚国,是怎么维持下来的。

    但是现在齐宣王不是想听秦国强大的原因,也不想知道楚国为什么依旧如此强大,现在就想知道楚国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

    “敢问季子,这和楚国宣传食用面粉有什么关系。”齐宣王问道。

    季真道:“大王,楚国的现状,就是屈子进献面粉、楚王大力宣传面粉的原因。”

    “嗯?”齐宣王身体微微前倾,道:“愿闻其详!”

    季真接着道:“大王,治理国家有两种人是不能治理的,这两种人一旦多了,那么国家就会积贫积弱,而楚国的百姓最多的恰恰就是这两种人。”

    “敢问季子是哪两种人?”齐宣王心中有所猜测,却没有说出来,反而配合道。

    季真摸着自己花白的胡子道:“大王,这第一种人就是对于极度贫困的人,这些人每天吃不饱穿不暖,甚至家徒四壁都是一种奢侈。如果每天任劳任怨,却连果腹都是奢望,这就是被夺取太多的缘故,这种人会对国家和国君充满怨气。无论什么王公贵族都不会放在眼中,什么礼义廉耻都不会放在心上,既然国家和国君什么也给不了他,那么他对国家的所有诏令全都不屑一顾。”

    “这种人轻则逃亡野外或他国,重则反戈一击也不是不可能,而楚国最多的人,恰恰就是这种极度穷苦的人。”

    齐宣王深以为然。

    虽然在这年代还没有陈胜吴广,那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还没有喊出来,但是逃亡的盗贼却不止是楚国的专利,其他各国全都有。

    甚至就在两百年前,鲁国的盗跖聚集了九千盗贼,在河水中下游流窜,那可是什么事都干的出来的,礼义廉耻规矩什么的全都是浮云,祸害过许多国家,让大国闻之头痛,小国闻之色变的盗贼团。

    极度贫穷和盗贼,在这个年代甚至只是白天和晚上的区别,白天是百姓,晚上就是盗贼。

    面对这种情况,各国想方设法,减少贫困人口的数量,甚至对百姓逃亡他国也都视而不见,就是担心盗贼们再次聚集,导致又出现一个盗跖。

    这些信息在齐宣王脑海中稍稍一转,就想到了一种可能。

    “季子是说,楚王的这一举动,意图减少楚国极度贫困的人。”

    此时麦米和面粉的关系瞬间就连成一条线。

    麦米是贱物,哪怕是贫民也会储存一些,就算现在没有,那么也可以种出来,但是麦米舂制的面粉却是精贵之物。

    只要百姓在农闲之时花些时间,那么就可以舂制少量面粉,如果自己不食用,而把面粉全都卖出去,那就是一笔财富。

    想到这,齐宣王感慨道:“屈子弱冠之年而被楚王赏识,短短数年被提拔到左徒高位,不是楚国无人,而是楚王慧眼识人啊。”

    季真点点头:“大王所言极是,能写出《离骚》的屈子,其进献面粉怎么可能会是谄媚楚王,而是大有深意,其目的不仅仅只是减少贫困的百姓,同时也是为了减少第二种难以治理的人,从而用无为之法到达楚国大治的目的。”

    “唉,屈子深得道家精髓啊!”

上架感言() 
五月发书到现在,历时八十二天,三十三万字,今天正式上架,只能说不容易。

    首先还是再次感谢一下起点平台,还有责备徐徐。

    自从本书签约以来,各种推荐都没有断过,尤其是三江和首页强推,这是我写书前想都没有想到过的,可以说惊喜不断,诚惶诚恐。

    接着再次感谢一下一直以来支持本书的众多书友,每一张票,每一条评论,每一次打赏都是莫大的支持,最令我没有想到的是,在上架之前竟然会有七十多个粉丝,还有一万五张推荐票,正是因为大家支持,才让这本书走到上架。

    再次感谢书友们!

    说一说剧情,最初的时候,最初就关注本书的书友知道,前十章的时候,本书是有一个很没有存在感的系统的,后来听从建议,将系统删掉了。

    关于科技书的问题,最初在写书的时候,受楚庄王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花费三年用来观看政局的虚实,打算慢慢开,结果导致面粉这个金手指现在才开,而琉璃和纸现在还没有出现成品。

    不过再怎么说,回到过去,该有的常识还是有的。

    关于改革的事情,其实从一开始就有变革,只是考虑到楚国的国情,历史悠久面积广大,变革推进的速度很慢。

    写作的时候,犯些一些错误,也得到一些经验,慢慢进步中···

    另外,关于更新,作为一个萌新,要跟大文抄相比,那是无法比的,我只能保证以后加快更新速度。

    关于加更,会根据首订月票打赏情况加更,因为第一次上架,也没什么经验,不设定目标了,首订五百起,每增加两百加更一章,当月完成加更。

    上架就是本书渡劫的时候,向大家求一下首订。

第一百五十七章 奢靡治国() 
第二种难以治理的人?

    见齐王看过来,季真没等齐王询问,自己答道:“回大王,这第二种难以治理的人就是豪商权贵之家,这些人穿着丝绸吃着精肉,出入有车马,寝居有仆妾。大王,如果一个人什么都不缺的人,敢问大王还能给他们什么,他们对大王还有什么可求的呢?”

    “如果他们对国家无欲无求,那么他们就不会把国家放在心上,如此一来大王就很难驱使他们,无法被大王驱使的人,那就不能被国家治理,也就是对国家无用的人。而楚国广置封君,以商业为上业,封君贵族豪商众多,多的恰恰就是这种难以治理的大富大贵之人。”

    如果熊槐听到这句话,肯定深以为然。

    楚国的那些封君就是啥也不缺,对楚王也没有什么追求的。

    只要每年向楚王上供一些财物,然后就在自己的独立小王国当起土皇帝,当然现在还没有皇帝这一说。

    但是总而言之,那就是不怎么鸟楚王的命令。

    楚王征集各地的士卒,如果没有必胜把握,他们就随意派出一些劳役充数,如果有便宜可占,他们就一窝蜂的蜂拥而至。

    齐宣王虽然没有楚王那么深的体会,但是同样深以为然。

    在前些年他和靖郭君闹矛盾的时候,靖郭君就曾打算在薛地修建城墙,打算关起门来自娱自乐,不再鸟自己这个齐王了。

    当时听到这个消息,齐宣王那是又惊又怒,要不是田婴没有给他借口,而他也管不到薛地内政,恐怕当时就派兵攻打薛地了。

    最后,田婴还是被门客以海中大鱼脱离大海则会被蝼蚁所制劝阻,当然为了安抚田婴,齐宣王再次召回田婴,并予以重用。

    季真见齐王眼中流露出赞同之色,继续道:“大王,以微臣之见,楚国大力宣传面粉,就是为了治理这两种难以治理的人。麦米只是寻常东西,正因为如此,所有的百姓都能接触道,也都能从中获益。”

    “号召百姓舂制面粉,以让贫困的百姓获得收益,同时通过引导富贵之人食用面粉,而间接减少他们的财富,这就是治国的上上策,不用国君三审五令,而百姓自然而然向国君所希望的方向靠拢。”

    齐宣王再次点点头,国家的百姓太穷了不行,太穷,欲望得不到满足,那么就会视国君卫仇敌。同样,太富有了也不行,太富,所有的欲望都得到了满足,那就会自我感觉良好,内心不自然将自己和国君等同起来。

    所以说太穷太富之人,都是难以驱使的人,治理国家需要同时减少这两种人,壮大中间阶层。

    季真见齐王露出赞同之色,便开始推销自己的主张:“微臣以为,节俭和奢靡,如同阴阳两面,都是可以用来治国的。”

    “国家穷困,那么就需要推行节俭来积累财富,但是国家的财富是定量的,而且国家每时每刻会向国内征税,若是国君一味的提倡节俭,国家的财富就会堆积在国库之中,这样百姓就会陷入困苦,百姓的欲望得不到满足,那么就会对国家充满怨气。”

    “所以说节俭是不能长时间施行的,好逸恶劳、趋利避害、食色性也,都是人之常情,不能一味压制百姓的欲望。”

    “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将国库中的财富散布出去。但是如果仅仅只是散布国库的财富,这就是削弱国君的力量,无法压制国内的豪强巨室。所以正确的做法,那就是提倡奢靡之策,以国君为首,在衣食住行上大力提倡奢靡,让大富之家跟风效仿,让财富在国内流通起来。”

    季真顿了顿,看着齐宣王道:“大王,虽然我们齐国的百姓没有楚国那么穷苦,但是去年波及天下的大战,同样令我齐国损失惨重,而且我齐国战败,百姓付出很多,却没有从战争中获益,已经陷入困顿之中,为了尽快能让百姓恢复元气,请大王施行奢靡之策。”

    齐宣王听到这里,一脸庄重,诚恳问道:“敢问季子这奢靡之策如何施行。”

    听到齐王询问,季真终于露出笑意,腰板直了直,低头拱手道:“大王,天下的百姓可以简单划分四种,那就是士农工商,而奢靡之策的精髓,就在于让工农两业之人获利,而让士商这两种人心甘情愿的拿出钱财。”

    “农户那里最多的就是粮食和布匹,但粮食又是国之根本,谷贱伤农谷贵亦伤农,所以若是大王欲行奢靡之策,臣请大王效仿楚国,大力宣传面粉,号召百姓舂制面粉出售,并且让贵族们购买。”

    “而对于布匹,现在我们齐国的衣服已经够宽大了,所以臣请大王每天早中晚各洗一个澡,然后换一件衣服,以此加大对布匹的消耗。”

    “至于百工之人,臣请大王修建一座宫殿,而修建宫殿的所有物资,全都向民间购买,而修建宫殿的人,同样需要聘请一半民间的能工巧匠,如此以让百工之人获利。”

    “如此一来,齐国的财富就在国内上下流通,所有人的欲望都能得到满足,民心得其所欲,必听上,听上,然后可治,上下同欲者必胜。”

    齐宣王猛然想起,好像听说楚王也在修建宫殿,难道就是这个缘故?

    修建宫殿,食用面粉,每天都换三件衣服,这奢靡之策果然简单。

    齐宣王跃跃欲试,问道:“难道仅仅这样足够了吗?”

    季真摇头道:“回大王,仅仅这样还不足,还需要严密监控边境的关市,禁止他国的面粉和布匹进入齐国境内,避免我齐国花钱而他国百姓获利。”

    齐宣王道:“此事简单,寡人准了。”

    季真迟疑许久道:“大王,奢靡之道不能随便施行,天下四败:喜怒恶欲,而奢靡之道就占据两种,所以奢靡之策不可不慎,毕竟,骄奢淫逸也是亡国之道。”

    “奢靡和节俭,都不可以长时间施行,如同阴阳变换,需要交替进行。但是由俭入奢易,而由奢入俭难,奢靡之策真正的困难之处,就是实施数年后,再次提倡节俭之时,微臣有些担心。”

    见季真看着自己,齐宣王大笑道:“季子多虑了,寡人昔日能从即位之初的奢靡之中进入节俭,日后同样也可以由奢靡转为节俭。”

第一百五十八章 楚韩一体() 
而此时函谷关外,楚国和三晋的军队已经汇聚在一起。

    关于这次会盟,熊槐是想联合三晋限制秦国。

    对于这,韩国没有什么好说的,刚刚才背叛秦国,唯恐遭到秦国的报复,而且现在秦国被重新赶回河西,现在秦国出兵东向,最好走的路就是兵出函谷关了,这些天新即位的韩襄王,吃不好睡不好,已经明显瘦了一圈。

    因此,对于楚王想要限制秦国的想法,韩国响应最积极。

    魏国的想法和楚国相同,那就是暂时不想打战了,急需休养,恢复元气,因此,楚国一提出各国结盟对抗秦国,魏国就同意了,这种事情是魏惠王在位期间,就在做的事情,只是以前楚国很难拉拢。

    这次楚国主动提出结盟的要求,魏国同意的很快,虽然楚国同样不是好鸟,但是秦国对魏国的威胁,还是要比楚国大一些。

    魏王表示,只要魏国再次练出五万魏武卒,那么无论秦齐楚那个国家打过来,自己都不怕。

    至于赵国,主要就是为了免除后顾之忧。

    赵国这些年来已经很少向外扩张了,赵武灵王之前,赵国曾把主要扩张方向瞄准了魏国的小弟卫国,因为每次攻打卫国,都会遭到魏国的插手,故而扩张全都以失败告终。

    说实话,这次赵武灵王把目光瞄准中山国,最担心的两个国家,除了齐国,剩下的那就是魏国,不仅因为魏国和赵国相连,更重要的是,中山国曾经被魏国灭国,是魏国的领土,只是后来三晋大战齐国之时,中山国复国了。

    至于秦国,已经重新获取蔺地的赵国,表示对此毫无压力,明显秦国攻打魏韩两国要比攻打赵国容易的多,更何况自己和秦国已经交好了。

    因此,对于楚王提出的结盟,赵武灵王考虑一番后就同意了,一则与魏国交好,二则也可以借此威慑齐国。

    所以,这次会盟是很顺利,虽然各怀鬼胎,但是目的都是真心要结盟的,于是,熊槐和魏襄王等人开了三天歌舞宴会后,手下的大臣就已经将细节敲定。

    这次会盟主要针对的就是秦国,然后在赵国的要求下,将齐国也划入防范之内。

    来到函谷关的第四天夜里,歌停舞歇后,公孙衍和陈轸带着一面帛书走到熊槐大营,道:“大王,幸不辱命,盟约已成。”

    熊槐接过帛书一看,很合自己心意,全都是防守条约。

    秦国的出兵方向有三点,若是兵出武关,那么楚国主防,魏韩两国协防,若是出兵函谷关,四国共同防守,如是出兵河水,三晋连防。

    熊槐放下盟约,叹道:“四国会盟,结果就是签下这么一个合约,不知道其他国家会怎么嘲笑我们,肯定会以为秦国无比强大吧,竟然吓得我楚国和三晋需要联合自保。”

    公孙衍点点了头,显示他对四国签订这么一个盟约是不满的,但是会议上没有一个国家的人提出主动进攻秦国,他只好将攻打秦国的事情放在肚子里,没有提出来。

    陈轸尴尬道:“大王,这是大王悲天悯人才召开的弥兵大会,而不是为了攻打那个国家,才召开的战争动员大会,其他国家得知大王号召各国弥兵,只会称赞大王仁君。”

    熊槐摇头道:“罢了,既然盟约已经拟定,那么就这样吧。接下来,还要劳烦两位贤卿走一遭,让三晋把麦米卖给我们。”

    “臣领命。”

    韩营。

    因为公孙衍和韩国大臣公叔曾一起上战场,一起耀武扬威,一起惨败,一起被贬,一起敌视秦国,两人关系很要好,所以公孙衍首先就找到了公叔。

    “公叔,衍冒昧来访,还望勿怪勿怪。”

    “哪里哪里,犀首大驾光临,老朽这是高兴。”

    公叔将公孙衍迎入大帐,两人坐下后,公叔问道:“犀首所为何来。”

    “唉。”公孙衍叹气道:“为今日的盟约而来,一看到今日的盟约,我就想起五年前诸国会盟的事情。”

    听到这里,公叔同样一叹。

    当年各国会盟攻秦,结果一败涂地,事后各国也打算防备秦国来者,结果秦国攻打韩国,其他各国的援兵一个也没有来。

    公孙衍的话,明显戳中了公叔的痛点。

    韩国现在最担心的事情,那就是秦国出兵函谷关,然后其他各国的援兵,再次不见踪影,然后韩国继续重复悲剧。

    跌倒不可怕,可怕的总是不可避免的在同一块石头上跌倒,这就是悲剧。

    “不知犀首何以教我。”公叔问道。

    公孙衍笑道:“公叔觉得面粉如何?”

    这几日宴会的食品,大都是楚国提供的面粉,会盟的人哪能没有听过面粉。

    “面粉?”公叔点点头,道:“味道很不错,这可比粟米美味多了。”

    公孙衍笑道:“我楚国因为不缺粮的缘故,百姓种植麦米甚少,如今楚王将郢都所有的麦米全部收购,也仅仅只能维持楚宫三月所需,楚王现在是缺麦米啊!”

    公叔看了看公孙衍,脸色恍然大悟,心中却是压根不信。

    维持楚宫需要,恐怕是楚王做包子生意没材料了吧!

    楚王因为缺钱而让军队舂米卖包子这件事,随着楚太子大婚后,楚国贵族以及各国探子从郢都离去,迅速传遍了天下,同时面粉的大名也开始在各国悄然传播。

    但是因为许多人制作不得法的缘故,导致面粉推广迟缓。

    公叔看着公孙衍问道:“犀首的意思是···”

    公孙衍点点头:“在下的意思是,何不将韩国与楚国牢牢的捆绑在一起,使楚韩两国亲密无间,共同进退,如此一旦秦国攻打韩国,楚国必然出兵救援,韩国可以无忧矣。”

    公叔问道:“如何让楚韩两国结为一体?”

    公孙衍道:“众所周知,楚国的百姓没有种植麦米的习惯,而且接下来两年里,寡君免了楚国百姓两年的税收,只能购买麦米了。而麦米在韩国却有少量种植,若是韩国能与楚国盟誓,每年卖出五十万石麦米给楚王,想必楚王一定很高兴的。”

第一百五十九章() 
楚国这也真敢想。

    公孙衍见公叔脸色一变,接着道:“当然,楚王一向仁义,并以守信为宝,绝不会让韩国吃亏的,楚国愿意以当时的市价收购。”

    公叔听到楚国愿意以市价收购,脸色这才舒缓一下,至于楚王的信誉,在公叔眼中一文不值。

    麦米不比粟米,食用起来困难重重,哪怕是制成面粉,依旧是费时费力,根本无法大规模推广。

    因此麦米舂制之法传到韩国,韩国上下在怀疑楚王用心同时,已经打定主意,国库之中留足一定量的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