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楚怀王-第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结果楚王对这个馒头依旧不满,蔡和立即请罪道:“大王,臣有罪。”

    熊槐摇了摇头,一晚上的时间,从无到有,将馒头做成这样,也算他们用心了。

    至于为什么会有这种差距,熊槐知道原因,那就是没有放酵母。

    怎么弄酵母,这个很简单,酵母和酒几乎是同时产生,很容易就能弄到。

    本想提示一下,但话到了嘴边,熊槐又咽了回去。

    酵母和面粉混在一起,会导致馒头膨胀,一份面粉可以做出两分效果,这也属于古代黑科技。

    但在楚国收购足够的小麦前,这种不容易保密的超级廉价黑科技,还是算了,晚两年再开,和石磨一样,暂时保密。

    要开,也要开昂贵的金手指。

    熊槐想起后世的另一种传说,没有酵母,用蜂蜜也可以暂代,虽然效果不好,但也勉强够用。

    而且蜂蜜价格昂贵,符合贵人的心理需求。

    熊槐想到这,道:“太官何罪之有,这个馒头做得不错,寡人很满意,有赏,赐十金,另赐所有参与此事的人员一金。”

    蔡和等人惊喜万分,立即拜谢。

    顿了顿,熊槐提示道:“这个馒头不错,但是食无肉,寡人认为还有不足,若是馒头里面有肉那就更好了。还有,这个馒头不够甘甜,若是加入蜂蜜,想必会更加可口。”

    蔡和听着楚王的话,冷汗直冒。

    楚王还是对这个馒头不满,不然不会提出这么多意见。

    接着想到刚刚楚王的赏赐,顿时感激万分。

    楚宫中人人都说楚王仁义,看来此言不虚。

    蔡和默默的在心中感慨一番,等楚王说完,立即感激道:“小臣愚钝,万万不及大王万一,只愿唯大王之命是从。”

    熊槐笑道:“好,太官去吧,可以用其他的方式试一试,蒸煮烤都可以一试,而且还可以用油炸一炸。”

    至于煎这种方式,还没有铁锅的现在,熊槐没有提及。

    “另外也不要局限于面粉,太官也可以试着加入其他东西。比如说大米粉,粟米粉之类,凡是种种,寡人都支持太官进行实验。”

    “只要太官能制作出一种面粉美食,寡人赏太官一金,赏创作美食的厨子一金。”

    熊槐相信,重赏之下,必出勇夫,不,是必出智者,群众的智慧是无限的。

    连西瓜都可以炒肉,还有什么是不能混在一起吃的。

    “谢大王。”蔡和应道:“只是面粉制作···”

    熊槐闻言道:“面粉之事你不用担心,继续让宫中的侍从舂米即可,若是侍从不足,寡人还可以让宫中的侍卫帮忙。”

    蔡和拜道:“小臣一定不负大王所托。”

    见蔡和就要离去,熊槐提醒道:“寡人不喜酒味,跟酒有关的东西就不要和面粉混在一起了。”

    如果用酒和面,做出来的东西,味道应该会很怪吧,关键是酒糟,这东西就是贫民酵母,很容易就会出事。

    蔡和闻言应道:“唯。”

    一个时辰后,陈轸来到楚宫,就见到了一个不可思议的一幕。

    众多侍从和侍卫,手里拿着一根棒槌,在这寒风依旧凛冽的春日里,汗流浃背的舂着米。

    这些人旁边,还有一些宫中侍女,手里拿着一个药臼模样的东西,正在碾磨什么。

    直到一个侍卫将自己石臼中的东西,倒入侍女身边的小鼎中,陈轸才恍然大悟。

    昨天夜里从宫中传出的消息,原来不是谣言,而是真的。

    陈轸顿时又惊又怒。

    即惊于楚王回到楚宫后,如同变了一个人一般,沉迷于美食中,消耗大量人力,只为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

    另外还对屈原十分不满,身为楚国的公室子弟,一向忧国忧民的屈原,居然会谄媚楚王。

    他献上这个面粉,竟然如此劳民伤财,让楚王连宫中侍卫都动用了,才能满足楚王所需。

    不久,陈轸就在阵阵撞击声中,走进楚王所在的宫殿。

    “拜见大王。”

    “免礼。”

    熊槐问道:“不知贤卿求见寡人有何要事?”

    陈轸答道:“大王,司败传回的消息,自柱国退兵回国后,齐国见楚国主力撤退,于半月前,举兵攻越。”

    一听齐越交战,熊槐立即精神奕奕,问道:“战况如何?”

    “回大王,据司败传回的消息称,越国初战不利,我们让给越国的淮北地区,已经有小半部分被齐国收回,越王将兵力后撤,聚集在一起,据城而守,已经暂时挡住齐军,并向司败求援了。”

    “司败如何答复越王?”

    “根据大王的要求,司败答应了越王,但是以没有大王的命令为由,正在拖延时间,准备先消耗齐越两国的国力,然后伺机居中调停。”

    熊槐点头道:“好,如此甚好,只要越国还占据齐国的淮北地区,那么齐越两国就会矛盾不断。”

    “传寡人之命,派出使者谴责齐国妄动刀兵,向齐国表达我们楚国的强烈不满,如果齐国拒不退兵,那就令司败伺机出兵调停救越。”

    “唯。”

    陈轸顿了顿道:“大王,司败还有消息传来,在齐国出兵伐越的同时。宋国得到齐国一大笔粮食支助,正式誓师伐滕,宋滕两国正在交战。”

    “而微臣收到消息,滕公已经派出使者望郢都而来,肯定是来向大王求救的。”

    “滕国!”熊槐皱起眉头。

第一百三十二章 农家许行() 
对滕国这个小国,前任有印象,而且印象很深。

    滕国是目前泗水之上的十二小国之一,也是目前天下硕果仅存的十几个小国中的一个。

    泗上十二小国,一直在泗水上充当齐楚两国的中间地带,齐国保护着几个小国,楚国也有几个跟班,还有几个小国同时交好齐楚。

    十几年前,滕文公在即位之后,曾以太子的身份到郢都拜见过前任,寻求楚国对他国君之位的认可。

    前任的印象,滕文公谦虚而有礼,是一个合格的国君,于是就同意了他的即位请求。

    但是滕文公回国后,楚滕之间发生过一件事情,曾令前任很不满。

    这件事就是滕文公推行孟子仁政,声名远扬,结果许多百姓仰慕滕文公的仁义,而后离开楚国,前去滕国定居。

    如果只是普通野人,那也没啥,反正楚国每年都有几个野人逃亡,楚国各地都已经习以为常了。

    但是,其中还有几个名气极大的名士,也离楚去滕,这在当时造成的影响巨大。

    其中最出名的,还要数号称当世圣人的许行。

    许行以神农为尊,打着神农的旗号,在楚国传播自己的农家思想,可以说得上是当今最纯正的农家宗师了。

    他在楚国号召以农为本,劝课农桑,王公贵族,应该以身作则,不是自己耕种的粮食就不吃,还有统一度量衡,统一物价,鼓励社会分工等等。

    可楚国的国情,商业排在农业之前,再加上许行号召楚王和贵族亲自耕田,遭到所有贵族以及大多数平民的抵制。

    但是,许行通过自己身体力行,通过自己的行动,影响了周围的许多人。

    尤其是楚国道家盛行,许行这种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的事迹,迅速得到道家的认可,名气远扬。

    而且许行的作风,很像儒家所极力传颂的上古圣贤尧舜的作风,每居住一地,当地的百姓就会受到影响,号称民风大治。

    于是许多儒家子弟叛门而出,其中还不乏大儒弟子,这些人自己带着锄头改投许行门下,说是要投靠当世圣人,从自己做起,用双手改变世界云云。

    也不知道孟子所说的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是不是专门批判这些改换门庭的儒家子弟的,这些人明显就是读书读出问题,被书上的表面文章给忽悠了。

    无论怎么说,许行这个代表农民利益的农家,在现在名气很大,他从楚国跑到滕国,说是仰慕滕文公仁义,特意投靠滕文公,对楚国造成的很恶劣的影响。

    这件事传到前任耳中,顿时令前任感到颜面大失,导致楚滕两国关系冰冷。

    当然,无论怎么说,滕国都是小国,哪怕楚王对滕文公不喜,滕国依旧不失礼仪,每年该给的礼仪,还是从来不缺楚国的。

    而滕国地处泗水上游,同时挨着宋国齐国,楚国最终也没把滕国怎么的。

    最后,事情不了了之。

    如今齐伐越,宋攻滕,这两个国家明显有内幕啊。

    熊槐问道:“对于滕国的求援,贤卿以为如何?”

    陈轸摇了摇头,道:“大王,如今我们楚国的目标是越国,现在齐越交战,正是消耗齐越两国实力的时候。”

    “而滕国离齐国极近,一向都是齐国的势力范围,若是我们贸然出兵救滕,必然会引起齐国的警惕,而让齐国中止与越国的大战,这对楚国的行动不利。”

    熊槐叹了口气,道:“好,就这样吧。滕国使者到来之后,就有劳贤卿直接回复,就说寡人对宋国的侵略行径很不满,先派出使者谴责宋国,然后等我们赶走侵略盟友越国的齐国,必然会救援滕国的。”

    至于弱小的滕国,能不能坚持到那个时候,只能看滕国自己了。

    陈轸点头道:“唯。”

    停顿了数息,陈轸问道:“大王,我听说昨日三闾大夫向大王献上一碗面粉,其制作的食物精美异常,不知微臣是否有此口福,能得到大王的恩赐?”

    熊槐一怔,陈轸竟然主动求赏,不应该啊?

    接着,听到从外面源源不断传来的舂米声,心思一转,就知道陈轸是什么意思,这是要劝谏啊。

    “既然贤卿想要尝尝,自无不可,只是还请贤卿不要失望才好。”熊槐面带遗憾的解释一句,对李秋道:“让太官拿一些馒头过来。”

    “唯。”

    陈轸听到楚王所说,貌似这面粉的味道并不好,顿时一愣,满腹迟疑。

    很快,蔡和就带着几个和方才熊槐所见别无二致的馒头快步走过来。

    熊槐对蔡和示意,道:“让客卿品尝一二。”

    “唯。”

    陈轸接过馒头后,仅仅只是品尝了一口,入口干硬难以下咽,心中瞬间就有结论,远远比不上长沙运来的米饭。

    难道这是楚王拿出来的残次品?

    好奇的向楚王望去,只见楚王一脸高深莫测的笑意,手中同样拿起一个一模一样的馒头,用力咬上一口,然后一幅享受的模样。

    陈轸明悟,昨晚的消息肯定是楚王散布出去的谣言,楚王肯定在算计什么,于是长拜道:“恭喜大王,贺喜大王,得此美味佳肴。”

    熊槐点了点头,陈轸果然识趣。

    已经习惯锦衣玉食的熊槐,勉强将口中的馒头咽下,再次咬上一口馒头,道:“贤卿免礼,如此美味佳肴,你我共享,同喜同喜。”

    陈轸会意,道:“谢大王赏赐。”

    接着看了看自己手中的馒头,自己挖的坑,无论如何也要吃完···

    为了快速将面粉的名气打出去,熊槐特意将手中的馒头吃完,而后摸了摸隐隐作痛的咽喉。

    暗叹,看来不能让蔡和他们瞎弄,寡人还得亲自指点,尽快赶制出面条才行。

    想着,忽然看到陈轸不自然的摸了摸喉咙,顿时忍俊不禁起来。

    陈轸察觉楚王有异,急忙将手从喉咙处移开,拱手道:“大王,馒头乃是天下美味,微臣得一品尝,深感荣幸,死而无憾了。”

    “哈哈哈···”

    听到陈轸如此违心的话,熊槐大笑道:“好好,贤卿有心了,赐水。”

    “谢大王。”

    就在喝水间,有侍从进来禀报道:“大王,国老昭鱼求见。”

    “国老!”熊槐一怔。

    和屈原一同监国的昭鱼,会有什么事需要提前求见?

    “传。”

    昭鱼走进来后,见到楚王和陈轸正襟危坐,行礼道:“臣昭鱼拜见大王。”

    “免礼,国老所来有何要事。”熊槐问道。

    昭鱼道:“大王,老臣此次面见大王,乃是为秋君而来。”

    “秋君?”

    熊槐看了看昭鱼,而后向陈轸问道:“贤卿,如果寡人没有记错,去年秋后,寡人征召了江汉湘等地二十多位封君前去与秦国交战,这秋君和哪陵君是唯二不曾出兵的封君吧!”

第一百三十三章 恩威并施() 
陈轸点头道:“大王,正是如此,我楚军与秦军进入相持后,秋君和哪陵君来报,秋君病重,哪陵君因为领地发生盗贼事件,故而不曾出兵会师。”

    昭鱼眼中闪过一丝厉色,道:“大王,此事老臣知之,故而得到消息后,曾派人前往秋地和哪陵一探虚实。”

    熊槐眯着眼睛,笑问道:“不知国老查到了什么消息?”

    昭鱼一叹:“国之不幸,据老臣所知,秋君声色犬马,其乐无穷,至国难于不顾,只是送上三千石粮食,就草草了事。而哪陵君出兵作战倒是真的,只是其作战的目标不是盗贼,而是哪陵附近的一个蛮人部落,依靠大王的声威,大获全胜满载而归。”

    熊槐眼睛瞥过陈轸,见陈轸微微颔首,顿时笑道:“秋君与哪陵君还真是寡人的忠臣,不知国老此来,与秋君有何关系。”

    昭鱼道:“大王,方才秋君世子赶到郢都,特来报丧,秋君病逝。”

    “呃···”熊槐一怔。

    刚刚还说秋君声色犬马不亦乐乎,现在秋君就死了?

    熊槐冷冷的道:“病死的吗?”

    昭鱼摇头道:“据老臣所知,并非如此。自秋君得知大王两战两胜后,惶惶不可终日,其后,得知齐国战败后,昼夜沉迷酒色,得知大王从秦国退兵后,将宠妾全都杀尽,而后自刎而死。”

    这···

    秋君这是担心寡人找他算账么···

    熊槐无语。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难道寡人同时与秦齐交战,就一定会战败吗?

    难道这么不看好寡人?

    难道以为自己死了,这件事就这么过去了?

    熊槐冷笑道:“与秦国一战,寡人都亲自上阵了,但是秋君置寡人之令与不顾,这种目无寡人的行径,岂是可以一死了之的。”

    昭鱼闻言问道:“老臣斗胆,请问大王如何处置秋君。”

    熊槐语气冰冷道:“当然是交付廷理,拒不出兵者,收回领地,诛杀封君,全宗贬为庶人,以儆效尤。”

    昭鱼道:“大王,可是秋君已死。”

    熊槐一愣,这才反应过来,秋君畏诛,已经自我了断了。

    “那就诛杀秋君世子,这事总得有人负责。”熊槐眼睛冒着寒光。

    昭鱼摇头道:“大王,如今楚国正处多事之秋,大王欲行大事,还需恩威并施,以免兔死狐悲,群臣恐惧。”

    欲行大事、群臣恐惧···

    昭鱼这是在提醒寡人从轻处理秋君之事吗?

    以免再次出现吴起事件!

    熊槐摇头道:“秋君罔顾国事,定然不可轻饶,负责寡人何以服众!”

    昭鱼行礼道:“大王,秋君之事,虽国法无情,但情有可原,秋君病重将死,这是人之无奈,但是秋君未曾出兵,这也是事实。”

    熊槐见昭鱼打算和稀泥。

    心中纳闷,昭鱼究竟收了秋君多少好处,连这种浑水也要趟!

    “那依国老之见,应该如何处理秋君。”熊槐看着昭鱼。

    昭鱼拱手道:“大王,秋君之事必须要有人负责,既然秋君已死,那么只能让秋君世子承担罪责,请大王赐死秋君世子。”

    “至于秋君的封地,请大王废秋君为秋侯,留一半领地于秋君之后,以示大王之仁。”

    熊槐沉思片刻,如果按照秋君病重的说法,那么将秋君的领地全部收回,也是合乎楚国之法的,而按照昭鱼办法处理,那就是向所有封君展示自己的仁慈,且秋君和世子皆死,也算对楚国的法律有交代了。

    熊槐摇了摇头,心中一叹,终究还是外患内忧太过严重,不得不进行妥协。

    若是如同汉武帝一般,拥有莫大的声望,那就可以直接说封君进贡的贡品质量有问题,然后通通收回领地,全部贬为庶人,这才是真正的楚王。

    当然这种事情现在只能在心中意淫。

    熊槐想到这,看着昭鱼道:“国老以为哪陵君一事应该如何处理。”

    昭鱼拜道:“大王,哪陵君罔顾君恩,欺瞒大王,其罪大焉。”

    “请大王收回哪陵君全部领地,赐死哪陵君,夷灭哪陵君全宗,以示大王雷霆之怒。”

    熊槐瞳孔一缩,昭鱼对哪陵君的刑罚,已经可以和谋反罪相提并论,唯一的区别,那就是并没有将哪陵君车裂。

    昭鱼这是要加重哪陵君的刑罚,以示楚王在楚国的权威,然后对秋君从轻处罚,以示楚王的仁义,对其他封君进行安抚,免得这些封君老是疑神疑鬼,怀疑自己要效仿楚肃王旧事,要对贵族下手了。

    恩威并重,昭鱼果然是老姜。

    但是对于秋君,也不能就这么简单的放过。

    熊槐想起汉武帝的推恩令,若是秋君和世子皆死,那么秋君就没有合法继承人,如果将秋君剩下的领地分割给秋君所有的子嗣···

    熊槐猛然摇摇头,现在的封君实力还是太强,这种有违礼制的行动,还是再等等。

    虽然不能分割领地,但是先逐步收回秋君领地的治权,却是可以进行的。

    只要封君的治权被收回,那么接下来的行动,就方便多了。

    收回治权那就从秋君开始。

    想到这,熊槐向陈轸问道:“贤卿以为国老之言如何?”

    见楚王和国老昭鱼同时看过了,陈轸俯身道:“大王,国老言之有理,臣附议。”

    昭鱼闻言微微颔首,轻轻一笑。

    熊槐道:“嗯,国老乃是老成谋国之言,就依国老之言。”

    “另外,秋君尹、司马、司败等人,在秋君病重期间,不能辅佐秋君世子,以至陷秋君世子于不忠,其罪大焉,寡人决定诛杀此三人,不知国老以为如何。”

    “这···”昭鱼眼皮一跳。

    楚王要诛杀秋君的臣子,这是不合规矩的,除非秋君的臣子同时也是楚国的贵族,否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