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昭雎听襄成君说完,向楚王道:“大王,如今大将军被围二十多天,情况刻不容缓,丹水的渡河点一个离秦军主营太近,另一个太远,请从滔水渡河。”
熊槐点头道:“可,不知谁愿意率军前往滔水渡河。”
襄成君闻言请命:“大王,既然渡河地点是微臣选择的,而且微臣已经来此数日,休整已毕,对那里韩军了解颇深,臣愿为大王前驱,率先渡河。”
熊槐问道:“卿需要多少军队,才能为寡人夺取一个渡河的渡口。”
襄成君答道:“大王,臣只需战船五十艘,精兵五千就可以为大王攻下秦军的营地。若是想要打开缺口,守住渡口,那么需要士卒一万,才能在韩军的围攻下坚守渡口。”
熊槐想了想道:“寡人从郢都带来的水师一万人,战船三百余,寡人给你精兵两万,水师一千,战船五十,只需要攻下秦军大营坚守半日,寡人就会帅兵来援。”
襄成君行礼道:“臣谢大王。”
熊槐接着问道:“我们如何将秦韩大军的主力吸引过来,为接来下偷袭秦军营地提供机会?”
昭雎道:“大王,请主力佯攻前方秦军营地,派兵偷袭丹水二十里处的秦军大营,将秦军吸引到此处,促使秦军向韩军求援,如此滔水必然空虚,必能一战而成。”
熊槐点头问道:“诸卿谁愿率军强攻河对面的秦军营地?”
众人相互看了看,昭雎道:“大王,微臣愿往。”
“好。”熊槐同意后,接着问道:“谁愿意去偷袭丹水秦营。”
偷袭丹水的那五百秦军并没有大问题,问题是要将秦军和韩军吸引过去,就需要一场短促的艰苦恶战,死死的守住渡口,才能将韩军也吸引过来。
鄂君想了想,出来道:“大王,微臣愿往。”
熊槐看着鄂君出来,顿时点了点头。
鄂君本人也是久经战阵的大将,他曾经几次随令尹昭阳出征,参加过之前楚国对魏国的大战,并在楚国攻取魏国襄城一战立下功劳,前任对他感观极佳。
熊槐也对他的感观极好,不是因为他立下的战功,而是鄂君立下功劳后,并没有要求扩大封地,而是向前任请求减税。
然后前任给了鄂君五块令牌,直接免了鄂君每年五十辆车一百五十艘船的商税。
鄂君的商队只要经过楚国各地的关口,只要出示令牌,就可以免税,而对于不免税的马牛羊这些大件,各地关口同样不能向鄂君征税,而是由楚国最高财政机构太府(大府)直接进行征税。
因此,鄂君是楚国极为富裕的封君,是一个官商,一个商通各国的超级大官商。
熊槐想到笑道:“卿需要多少军队!”
鄂君开口道:“大王,臣的情况您是知道的,微臣这次将还在领地内的军队全部带来了,但是现在只有精兵一千和民夫一千。若是攻下秦营,微臣自己所带的这些人就够了,要是吸引韩军来援,则需要精兵一万,另外还需要五千兵力架设浮桥,造成我楚军想要在这里渡河的迹象,用以逼迫秦军向韩军求援。”
第八十七章 渡河战起()
熊槐同意道:“寡人同样给贤卿五十艘战船,一千水师,并一万精兵,五千兵力架桥,五千兵力负责接应贤卿撤退。”
鄂君行礼道:“谢大王。”
熊槐继续道:“军中传讯多有不便,待我楚军主力调动秦韩联军后,寡人会在丹水南岸点燃狼烟示警,一见狼烟,卿可立即佯攻秦军。”
鄂君点头道:“敬遵大王之命。”
对襄成君道:“卿见到狼烟后,就知我楚军已经开始从两处佯攻秦军,至于什么时候攻击韩军,卿可自决。”
襄成君点头道:“唯。”
熊槐接着看向北方道:“虽然战争不是今天爆发,但是今天也不能让他们闲着。传令各军,移兵北上,和秦军隔河对持。”
“传寡人之令,令水师派出二百艘战船,其中二十艘战船前往丹水巡视,二十艘战船前往滔水巡视,以丹滔交汇处为起点,巡视百里河道。其余一百六十艘战船,逼近秦军营地,击鼓示威。”
“得令。”
很快,楚军的水师就分出两百艘战船驶向丹滔交汇处的秦军营地。
秦军防河大营。
“报,将军,楚军已过汉水,正在向我们赶来。”斥候来报。
公子华问道:“向我们赶来?楚军还要多久才能赶到对岸?”
“回将军,再过两个时辰就会到达。”
公子华道:“立即再探楚军的行军路线,一旦楚军扎营立即来报。”
“诺。”
斥候离开后,公子华吩咐道:“立即请韩国申将军前来议事。”
自从五国伐秦战败被俘后,在秦国做客两年多的申差,在秦国和公仲侈的支持下,成为韩军主将。
申差到了秦军大帐后,向公子华拱手道:“不知公子邀我前来有何事相商?”
公子华道:“据斥候来报,楚军现在正在向丹水赶来,本将意欲趁楚军立足未稳之际前去偷营,故请将军前来一议。”
“原来如···”申差的话还没有说完,就被打断。
“报···”
一个斥候进来禀报道:“报将军,一只两百艘战船楚军水师出现在丹水下游,以极快的速度向我军靠近。”
“什么?”公子华与申差同时惊道。
二人对视一眼,立即起身前往河边。
二人带着军队来到河边不久,就见一只密密麻麻的船队从丹水下游逆流而上,转眼之间就到了附近,而且速度不减,向岸上秦军方向驶来。
申差震惊道:“楚军疯了?难道仅凭水师就想来攻打我等!我们去不了河中,难道楚军水师的战船还能上岸不成。”
公子华先是点点头,接着脸色一变,道:“不好,水师,恐怕···”
申差闻言脸色变得很难看。
公子华没有说出口的话,他同样想到了。
秦韩联军没有水师,面对楚军的水师,那就是一个绝对劣势,要想防住丹水,难度将会大增。
“传令,弓箭手准备。”公子华对左右吩咐道。
一支弓箭部队,很快就在秦军将领的组织下,来到河边,分成三组,准备防备楚军的战船。
楚国水师的战船来到河中间后,立即响起一阵震耳欲聋响彻云霄的战鼓声。
听到鼓声后,公子华冷笑一声,道:“我倒要看看楚军水师究竟是如何上岸的。”
只是鼓声响起后,预料中的冲锋却没有出现,相反,楚国战船开始减速。
最后两百艘战船,停在秦军弓箭射程之外,继续敲着战鼓。
申差道:“楚国水师战即不战,退又不退,停在河中擂鼓,这是在挑衅我等。”
公子华无可奈何道:“可惜我们没有水师,否则···”
楚国水师的战鼓声响了一炷香后,终于停了下来。
接着两百艘战船一分为三,左右各分出二十艘战船,一西一北分别向丹水滔水上游而去。
公子华见状,眉头紧锁,望河兴叹,道:“传令各地军营,小心戒备,一旦楚军来攻,立即点燃狼烟示警。”
传令兵走后,公子华对申差道:“将军,先前偷营一事就此作罢,请你守滔水,在下守丹水,一旦楚军来攻,立即示警传讯。”
申差点头道:“请公子放心,在下一定谨守滔水,不会让楚国得逞的。”
申差正欲离去,秦军斥候又有斥候到来。
“报将军,楚军已到三十里外,而且楚王的大旗出现在楚军之中。”
二人听到楚王的大旗出现在楚军大营之中,顿时长吸一口冷气。
申差震惊道:“先前听说楚王亲自救援屈匄,我还不以为然,没想到楚王真的来了,这···这该如何是好。”
既然楚王来了,那么楚国各地的地方军,必然云集响应,哪怕其中精兵不多,但是军队的人数必然极多。
如果野战,秦国自然不惧,但是如果楚国只是防守,那么秦国就算再来二十万精锐,都难以击败楚国。
公子华长长的叹了一口气,默然无语。
最后传令道:“来人,向将军传讯,就说楚王亲来,有水师相助,可以随意攻击我秦军的防线据点,本将恐怕守久必失,难以抵抗楚王的攻击,请将军早作打算。”
当天日落时分,熊槐带着楚军赶到丹水南岸,和秦军隔河对持。
夜幕降临后,丹水下游,一只百艘战船从丹水逆流而上,经过丹水滔水交汇处后,船队一分为二,分别向丹水滔水上游而去。
经过一夜休整,第二天一早,昭雎开始准备进攻秦军营地。
此次因为水师的主要战场是丹水,所以来到此处的都是军中数量最多的战船,一种船身瘦长,桨手众多,速度极快,被称为大翼中翼小翼的主力船只,大翼五艘,中翼百艘,其余都是小翼。
而长江上活动的楼船,以及超大型船只号称艅艎的旗舰,因为吃水的缘故,并没有跟随楚王前来。
大翼有十丈长,长度超过二十米,宽度超过三米,满载能载九十人,中翼小翼都是同一种船型的缩小版。
一百多艘战船,停在南岸,船首站着两排拿盾持剑的士卒,其后是数位弓箭手,水师早已准备就绪。
楚王和楚军主力都在此处,秦军自然会对这里戒备森严,三万秦军同样也已经准备就绪,两千秦军持矛在前,三千秦军持剑在后,其后一万秦军持弓戒备,一万五千秦军在后机动,随时为援。
第八十八章 战船上岸()
看着对岸战船上进入战备状态的战船,秦军副将不解问道:“将军,楚军的战船好像是要作战啊?但是我们秦韩联军在丹水之上并没有水师,楚军这是准备和谁交战?”
公子华不以为意道:“不必理会,楚国水师虽然厉害,但是楚军的战船还能上岸不成?”
副将想不通楚军这是要干什么,只能同意道:“将军英明。”
公子华接着看到楚军准备的木筏,迟疑道:“我有三万大军在此防守,可谓固若金汤,楚王为何如此不智,竟打算在这里渡河,若是本将所料不差,这其中必然有诈。传令其他各部,小心警惕楚军的偷袭,楚军的渡河地点必然在他处。”
“是将军。”
南岸楚军。
“将军,水师已经准备就绪,随时可以出战。”水师统领向昭雎汇报。
昭雎看着北岸,道:“好,此战若成,水师可为首功。”
“谢将军。”水师统领拱手一礼后告退。
不久,昭应过来道:“将军,末将已经准备妥当,随时可以一战。”
昭雎点头道:“好,你且回去,大战即将开始。”
昭应行礼道:“是将军。”
昭雎接着对左右传令道:“去,速向大王禀报,我已准备妥当,只待大王下令。”
熊槐接到昭雎传递消息使者的汇报,对使者道:“你回去对工尹说:此战由他全权指挥,寡人不会做任何干涉,请工尹只管放手一战。”
“唯。”使者行礼后迅速离去。
不久,南岸传出一阵震耳欲聋的鼓声。
随着战鼓声响起,水师立即行动起来。
战船在桨手的划动下,如同离弦之箭,迅速向北岸杀去。
战船出动之后,数万楚军,拿着襄成君这几日准备的木筏,向北岸冲去。
秦军主将公子华见到水师战船冲过来,脸色为之色变。
惊道:“不好,难道楚国打算用战船做渡河的工具?”
接着痛心疾首:“竟然将战船当做一次性木筏使用,暴殄天物,暴殄天物啊,楚军欺人太甚。”
然后脸色难看的下令道:“传令,立即将剩下的军队全部压上,一定要将楚军封锁在岸下。传令主营,再调一万秦军前来支援,另向韩军求援,请将军申差调两万韩军前来支援。”
副将擦了擦额头上的冷汗道:“将军,如今战争还没有开始,就向韩国求援,会不会让韩军轻看我秦国。”
公子华怒道:“此时此刻哪能顾及颜面,要丢人也是本将无能丢人,与秦国有什么关系,本将都不怕丢人,你害怕什么,还不快去传令?”
“是将军,末将领命。”
丹水不比长江,同样也不比汉江,乃是汉水的支流,即使是两河的交汇处,河面宽度也并不离谱。
水师很快掠过河中,杀向对面。
楚军水师受到的第一波攻击,就是弓箭。
箭矢或直接射空,或落在船身,或被盾牌所阻,杀伤力极少。
遭到秦军弓箭手的攻击后,楚军战船上的弓箭手开始还击,但因为人少的缘故,杀伤力并不明显。
而在船内划桨的士卒,完全不受弓箭影响,战船始终保持最大速度,从河中杀到北岸,直至搁浅。
按照秦国与其他国家的攻守经验,抢滩登陆战,一般都是用毫无防护作用木筏或者小船做渡河工具的。
这种情况下,只需几波箭雨,对方就会死伤惨重,而剩下的人杀到岸上,也会毫无威胁,而被岸上的军队迅速清理掉。
现在楚军用防御力极强的战船作为登陆工具,打了秦军一个措手不及,直接渡过了渡河中最危险的阶段。
战船搁浅后,盾兵立即弃盾,拿着长剑向秦军杀去。其后战船里负责划桨的士卒,拿起武器离开船舱,杀向秦军。
而战船果如公子华所说,直接被楚军遗弃了。
五千秦军已经在秦将的指挥下,分成一百多个部分,意图将楚军压制在战船范围之内。
而楚军大船有近百人,小船也有八十人,一百多艘船加在一起那就是近万人。
这些军队全部离船后,迅速对秦军取得优势,片刻之后,就有几支船只的军队突破了秦军的封锁,向秦军的弓箭手杀去。
双方交战不久,秦军的援兵进入战场,重新在数量上占据优势,迅速稳住阵线,清理了突破的少量楚军,将楚军的攻势压了下去。
此时,楚军乘坐木筏的军队,领先者已经到了河中间,很快就要进入弓箭手的射程内,支援第一批渡河的楚军。
公子华冷笑一下,将目光从看着南岸剩下的那些战船道:“传令,弓箭手继续向河中射击,本将倒要看看,楚国究竟有多少战船可以当做木筏使用。”
木筏的防御力基本为零,面对秦军的射击,只能顶着弓箭向北岸前进。
好在丹水并不十分宽广,木筏顶过数轮弓箭后,第一波乘木筏的楚军以伤亡过半的代价,成功登上北岸,开始支援岌岌可危的楚军先锋。
随着楚军援军的不断到来,楚军巩固阵线,双方在丹水北岸再次陷入胶着,并且优势逐渐趋向楚军。
一炷香后,秦军主营的一万援军到来。
公子华黑着脸传令道:“令援军即刻投入战场,将楚军赶回河中。”
昭雎在对岸见秦军援兵到来后,立即被投入战场,大喜道:“大事成矣!如今五万秦军已经有四万被投入战场,秦国势穷矣。传令将军昭应,加紧进攻秦军。”
“诺。”
接着对左右道:“准备点燃狼烟,通知鄂君行动。”
“诺。”
不久,楚军的营地中,冒出一道浓厚的灰黑色狼烟。
公子华一见楚军营地冒出狼烟,脸色立即变得苍白,向左右吩咐道:“传令,向韩军求援,请韩军派一万军队前往秦军主营。”
狼烟的作用只有一个,那就是传讯。
既是传讯,那么楚国果然是打算偷袭其他地方。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公子华看着停在岸边的战船,眼睛中都快冒出火来,只可惜心中的怒火并不能化做烈焰,将那些战船烧的干干净净。
此时,鄂君站在一艘水师战船的船首,一动不动的望着楚军大营方向。
第八十九章 速成浮桥()
见到楚军大营上空飘起狼烟后,鄂君下令道:“传令,十艘战船在前开路,其余小船在后跟上,剩下的四十艘战船在后为援军,向秦军大营出发。”
与秦军主营所在的环境不同,那里可以支持数万人登陆进行大会战,而鄂君进攻的河岸则不行。
防守的秦军虽然只有五百人,但是地形施展不开,五十艘战船不能全部一拥而上,如果可以,楚军也没有必要佯攻秦军大营,直接三百艘战船杀过来就行了,三百艘战船如果全部装满人,少说也有几万人。
因此,鄂君观察了那里的地形后,只安排了十艘战船,其余的人所乘坐的,要么是小船,要么是木筏。
军队出发后,十艘战船在前,后面密密麻麻跟着为数众多的小船,顺流而下,向秦军杀去。
离秦军营地不到十里时,鄂君看见秦军军营上空,飘起一道狼烟,鄂君笑道:“既然已经被发现了,那就全速前进。传令水师,加快速度,全速杀向秦军。”
“诺。”
随着鄂君一声令下,当前的十艘水师,速度立即提高了一大截。
翼船的速度本来就快,加上顺水而下加速度,十里不到的距离,几乎就是转瞬即至。
不得不说秦军在对阵水师的经验十分匮乏,对战船的性能估计严重不足,完全没有想到楚军的战船速度会如此之快。
秦军发现楚军出现在上游后,第一反应是立即组织士卒对楚军半渡而击,结果士卒才刚刚离开大营,楚军的战船已经快杀到面前,秦军只好撤回军营,打算闭营死守。
鄂君见状喜道:“这样的秦军就想守住丹水,简直是痴人说梦,哪怕我们楚军强攻丹水,恐怕秦军也守不住。”
鄂君司马秦和应道:“北方习马,南方习船,若是论车骑作战,秦军自然凶悍,但是论水战,还是我们楚越两国为首,哪怕是同样拥有水师的齐国,水战也不是我们两国的对手。”
鄂君脸上露出赞同之色。
战船到达河岸,鄂君抽出宝剑,一本正经道:“既然秦军闭营不出,如此好的机会,怎么可以错过。传来众军,留五百人建筑防御工事,其他人随本将前去向秦军挑战。”
秦和拱手道:“诺。”
鄂君带着楚军下了船,派出五百人修建防守设施,自己带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