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宋王不由长叹一声,似乎太子贞回到宋都已经成为定局。
只是一想起太子贞头上的那一缕白发,即便太子贞还没有回到商丘,还没有出现在他面前,宋王依然生出阵阵厌恶。
接着,宋王厌恶的目光,透过殿中,仿佛又回到了数月前,也就是楚王强行索要太子贞之女后不久。
当时,一向强健的宋王偶感风寒,不得不将朝政托付于太子贞。
宋王偶然风闻太子贞在他病重期间,于府中大摆宴席,好像一副高兴的样子。而且,据说宴会中,许多大臣都对太子歌功颂德。
同时,国中还有一些谣言,说他宋王病重将死,太子即将即位为王,这让宋王顿时心中大不痛快。
不过因为这种谣言在他射天鞭地,与齐魏楚等国为敌时,就时常冒出来,宋王时常听到国中有诅咒他的谣言。
所以宋王心中恼怒归恼怒,虽然对太子有些不满,但也并没有生出废太子的想法。
可是就在第三日,当太子贞前来问候的时候,却发生了一件令他大为恼怒的事情。
那一日,他竟然看到往日额头总是微皱的太子贞,在他养病期间额头竟然舒展开了。
这不是在暗暗欣喜还是什么?
更过分的是,他还从太子贞的头上看到了几缕白发。或许太子贞的头上以前就已经冒出白发,而他没有在意,或许是这几天才冒出的。但,当他看到太子贞头上白发的那一刻,他彻底懵了。
许久他才恍然大悟,原来太子贞已经快做了快三十年的太子,也是快五十岁的人了,而他这个太子之父,这个宋王,也快到七十岁了。
一念及此,宋王顿时勃然大怒,然后将一脸茫然的太子贞臭骂一顿,将他赶出宫去。
其后,宋王每见太子贞,看着他头上的白发,总是冒出一股无名火,父子关系每况愈下。
直到秦楚两国开战,宋王这才找到机会,一举将太子贞贬到淮北,来个眼不见为净。
而且,为了让防止太子贞再次出现在他眼前,宋王已经决定废了太子贞。
这几个月来,直到现在,宋王还在心中迟疑,究竟是立三十岁以下的儿子,还是立二十岁以下的,亦或者是···干脆立那个刚刚出生不久的儿子做太子!
想着,宋王目光渐渐回到现实,看了看群臣,然后又看了看楚使,最后心中的千言万语全都汇聚成一句话。
寡人还没老!就算太子贞回到商丘又能如何,他终究是太子,而寡人才是宋王,宋国的太子···终究还是寡人说了算。
想到这,宋王笑了笑,然后看着上官大夫笑道“楚王之意,寡人知之矣,还请贤卿回去告诉楚王,就说寡人从未有废太子之意。之前让子贞去淮北,不过是因为淮北之地,乃是楚王送给子贞的聘礼,故而在淮北筑城,唯有子贞出面最佳,而不是寡人另有他意。
如今淮北的淮泗城即将筑成,子贞只待城池筑成,自然就会归来。
还请贤卿回去禀报楚王,让楚王放心,让宋美人也放心,楚宋两国的友谊,绝不会改变。”
此时群臣一听宋王在楚国的压力下松口,已经有了让太子贞回都的意思,顿时松了一口气。
如此,太子贞满意了,楚国也满意了,宋国暂无兵患之忧,大善。
“大王意思,臣已经知道了。”上官大夫一听宋王说完,立即笑着行了一礼,接着,直起身体后,再次看着宋王道“但是,臣奉寡君之命来宋,必须要得到一个确切的答案,如此才能不负寡君之望。”
说着,上官大夫看向宋王,笑了笑,拱手道“不知大王打算什么时候让太子回商丘,请大王明告于臣,也好让臣能回去禀报寡君。”
。
第八百六十二章 驱逐出境()
此言一出,宋国群臣顿时一怔,然后大吸一口冷气,接着纷纷冷冷的看向上官大夫。
刚刚宋王明明已经答应让太子贞回都,而这个楚使竟然还逼迫宋王给一个确切日期,若是宋王给了,这不就是楚王使者在宋国宫殿中斥责宋王,然后宋王被楚使训斥,接着奉楚王之命,让太子贞回来吗?
这事要是传出去,他们宋国岂不是变成了楚国的属国,往后他们君臣还有什么面目与各国君臣相见。
宋国群臣气愤间,大殿的正前方却传来了宋王的怒笑声“使者,这事恐怕不是一国使者应该问的吧!”
上官大夫闻言,笑了笑,然后诧异的问道“楚宋两国乃是姻亲,太子贞乃是寡君宠妃之父,臣来宋国,代宋美人问候其父,这有何不可。”
宋国群臣闻言,顿时惊恐交加,尤其是见王位上的宋王,脸上已经充满着愠色,纷纷对楚使怒目而视。
现在宋国最害怕的,就是太子贞借楚国之力回都,引发楚国内乱。而比这更可怕的,那就是楚国趁齐国无暇他顾,打着帮助太子贞的旗号,出兵干预宋国内政,强行扶持太子贞上位。
此时楚国使者在宋王松口许诺之后,依旧不依不饶,很明显,楚国已经打定主意,要主动出兵宋国了。
想到这,不少宋国大臣气愤的指着上官大夫大叫道
“楚使此举失礼,这非人臣问候人君之礼,还请使者立即向寡君道歉。”
“道歉···”
上官大夫瞥了一眼那些开口要求他道歉的宋臣,露出一丝不屑的笑容。
在他逼迫宋王的情况下,这些大臣不仅没有强硬的表态,反而在气愤的外表下,却仅仅只是要求他道歉,如此的外强中干、色厉内荏,无疑将宋国的虚弱尽数展现在他面前。
看来宋国在无法获得齐国援助的情况下,仅凭现在的宋国,无法抵抗楚国的压力。
这说明宋国内部的矛盾,远比楚国所预料的要严重。
想着,上官大夫无视了宋国群臣,然后直接看向宋王道“大王,难道这就是贵国的待客之道?”
宋国群臣一见楚使傲慢的态度,以及对宋王的无礼,不由勃然大怒。
但在楚强宋弱,楚国有意寻找伐宋借口的情况下,许多人却也是敢怒不敢言,免得成为楚宋之战的牺牲品。
但这些却不包括田不礼,此时,田不礼见楚使一副咄咄逼人的架势后,却是不由大喜。
宋国害怕遭到楚国攻打,宋国群臣担心此时开口惹怒楚使,会成为楚国伐宋的借口与陪葬品,但是他却不害怕,他背后可是还有齐国。
相反,在齐国需要稳定内部的现在,如果有一个国家能吸引楚国的注意力,避免楚国趁机窥探齐国,这实在是一件天大的好事。
而且,宋国虽然不比楚国,但是宋国也不弱。尤其是,一旦楚国打着宋太子的旗号出兵宋国,想要强行扶持太子贞上位,那宋王必然会与楚国决裂,而不会向楚国投诚。
战事一起,就算在与楚国的对战中接连失利,但宋王依据彭城之坚,商丘之固,足以坚守数年。
等到那时,齐国已经稳定下来,而楚国陷入伐宋的泥塘,早已疲惫不堪,一旦齐军出兵救宋,必能战而胜之。
最后的结果,则是宋国彻底倒向齐国;宋王废了太子贞,另立亲齐的太子;齐国援宋破楚,声势大振;最关键的,他立下这等功劳,必然能获得新即位的齐王地的宠信,只要齐王开口,那宋相的位置,还不手到擒来。
唯一的问题是···
田不礼看向王位上怒气冲冲的宋王,不由皱了皱眉。
唯一的问题的就是这个宋王年纪太大了,若是楚宋交战,宋王突然驾崩,楚军乘势送太子贞回都即位,那他这个始作俑者,恐怕无法继续在齐宋两国立足。
一边是一步登天,一边是万丈悬崖。
这···
田不礼迟疑了一个瞬间,便下定了决心。
想着,田不礼立即激愤的从群臣中走了出来,指着楚使的鼻子大骂道“竖子,着实无礼,别说寡君没有废太子的意思,仅仅是让太子在外魏国效力。就算是寡君有意要废太子,那也是我宋国的内事,别说是外嫁到楚国的宋美人,就算是楚王乃是寡君的亲兄弟,也无权插手我宋国之事。”
宋王闻言,顿时点了点头。
虽然宋国不比楚国,但是宋国也不弱,这种屈辱,岂是他堂堂宋王会忍受的。
就在宋王打算开口赞同之际,那边,田不礼骂完了楚使后,依旧激愤难耐的下拜请命道
“大王,我宋国乃是堂堂大国,非是楚国属国,大王乃是一国之王,非是楚国属君。楚使擅自干预我宋国内政,着实无礼,臣激愤难耐,深以为耻。
臣虽不肖,但也明白君辱臣死的道理。臣请大王下令,斩杀辱及君王的楚使,臣愿率军与楚国决死一战,虽死无悔。”
田不礼话音一落,殿中顿时变得死寂。
战争的帷幕被揭开了,而且还是宋臣揭开的。
接着,一瞬间之后,就在诸多大臣惊慌失措之际,亲齐派大臣立即纷纷附和道“大王,君辱臣死,臣请大王诛杀楚使,与楚国决一死战。”
此时,上官大夫见状,立即向前走了三步,看着宋王怒喝道“大王,难道宋国已经有意与我楚国一战了吗?”
宋王闻言,双目饱含恨意,冰冷的瞥了一眼还在地上请命的田不礼。
田不礼一开口,他就知道田不礼打得是什么注意。
此刻齐国不愿遭到楚国的兵锋,难道他宋国就愿意遭到楚国的兵锋了吗?
更何况还是在这种情况下,无缘无故的替齐国挨刀。
虽然现在他恨不得直接杀了这个唯恐天下不乱的田不礼,但是,在楚使面前,在田不礼打着一心为国的旗号的情况下,他只能忍了。
想着,宋王又将目光转向楚使,他很怀疑,这个上官大夫来宋,是不是就是给楚国找伐宋借口的。
宋王心中略一迟疑,便沉声道“楚使,寡人虽与楚王有兄弟之谊,但是楚王插手我宋国内事,寡人受国于历代先君,请恕寡人不敢辱及先祖,万万不敢从命。
而战争乃是寡人所厌恶的,和平才是寡人所向往的,虽然使者无礼在先,但寡人也不愿轻启战端。
不过,若是楚王一定要插手敝国内事,那寡人也只好奉陪到底,在这彭城等着楚王的到来。”
说着,宋王不给他人开口的机会,立即一摆手“传令,送楚使离境。”
说完,宋王立即拂袖而去。
。
第八百六十三章 暗潮涌动()
会稽。
熊槐将上官大夫出使宋国的情报仔细看了一遍,然后猛然将手中的情报往桌案上甩,大怒:“混账东西,他想干什么,明明宋王已经有了松口之意,他为何不趁势退下,然后让宋臣出面游说宋王,反而在众目睽睽之下逼迫宋王。
此举凭白恶了宋王,导致寡人送太子回都的筹算落空不说,还给各国以我楚国盛气凌人的印象。
该杀,实在是该杀。”
此时,亲手献上情报的陈轸,见楚王大怒,张了张口,却没有任何劝说之词。
接着,熊槐再将上官大夫臭骂了一顿,然后露出迟疑之色,看着陈轸沉默许久,然后开口问道:“贤卿,不知卿以为上官大夫这是有意挑起楚宋两国的战端,让楚军伐宋,以解昔日受辱之恨。还是,别有所图?”
陈轸闻言,沉默了一下,然后应道:“大王,上官大夫前往宋国之前,柱国与司马已经说的很清楚了,眼下我楚国应以修养为主,不宜大兴刀兵。柱国与司马议论之时,上官大夫就在现场,他听的很清楚,不会不明白大王的心意。”
说到这,陈轸看了看楚王,见楚王脸色一冷,接着道:“上官大夫一向忠于王事,肯定不会为了报自己的私仇,而罔顾大王的王命,擅自挑起楚宋的两国的战端。”
说着,陈轸拱手道:“大王,臣听说,上官大夫离开会稽之前,曾有人连夜拜访上官大夫,二人相谈许久。”
熊槐闻言瞳孔猛然一缩,接着看了看陈轸,立即问道:“谁?”
陈轸摇了摇头:“不知是谁的门客?”
熊槐顿时倒吸一口冷气,不知是谁?那就有可能是越人,也有可能是楚人,还有可能是其他国家的人,这些人全都无法排除。
不仅是拜访上官大夫的人,还包括上官大夫本人。
上官大夫这个人他自然是知道的,办事的本事自然是有的,而且还精通阿谀奉承挑拨离间,而熊槐这次让他出使宋国,除了让他出一口恶气外,更是因为他最大的缺点同时也是最大的优点,那就是不会忤逆他这个楚王的意思。
但是,现在,上官大夫到宋国,竟然擅作主张,明目张胆的背弃了他这个楚王的诏令,挑起楚宋两国的战端。
这···
熊槐默然。
或许江东的变法,已经引起许多人的警惕,而且,现在许多人都不想让楚国或者说江东继续稳定下去啊。
想着,熊槐心中颇为沉重,顿时沉默了下去。
接着额,沉吟许久,熊槐才抬起头来,看着陈轸问道:“贤卿,事已至此,如何是好。”
陈轸应道:“大王,宋国的内应来报,宋王驱逐了上官大夫之后,立即下令宋军做好了战争准备,并战事为由,将太子贞手中的筑城的人调走了一半。
眼下宋国已经做好了准备,而我楚国内忧重重,不宜妄动刀兵,是故,臣以为,眼下还是以稳妥为主。”
熊槐闻言皱了皱眉:“如今因为宋国之事,天下各国正看着寡人,若是寡人就这么轻易地放过了宋王,岂不是让天下各国以为我楚国外强中干,若是各国在有心人的窜梭下,再次连横伐楚,岂不是大事不妙。
而且,经此一事,楚宋两国翻脸,若是寡人不能逼迫宋国倒向我楚国,那么宋国一定会趁机倒向齐国。
如今我楚国周边,就只剩下韩宋两国可以争取,齐魏秦三国全都恨寡人久矣,宋国不保,寡人担心各国见楚国内乱,会趁机伐楚啊!”
陈轸闻言,立即拱手道:“大王,宋王年事已高,而太子贞的实力根深蒂固,是故臣以为短时间内太子贞依然还可以保住太子之位。
只要太子贞依然是宋国的太子,那么宋王就不会冒着与楚国决裂的风险,彻底倒向齐魏两国出兵伐楚。
而宋国不出兵,那齐魏两国的目标就只剩下陈城。陈城高大坚固,柱国曾多次加固陈城的城防,而且汉北三郡设郡县后,国家掌控的实力大增。陈诚如今背靠汉北三郡,齐魏两国短时间内攻不下来。
而且···”
陈轸停顿了一下,然后压低了声音道:“大王,若是齐魏秦三国在汉北三郡作战,那时,为了提高士气,为了挡住三国的压力,大王可趁机下诏,以土地收买军心。”
熊槐一怔,想了想,摇头道:“不妥,江东还未彻底归附之前,战端一起,容易横生事端。”
说着,熊槐长叹道:“此策过于急促凶险,而如今的寡人,可经不起再次失败,是故,寡人宁可缓行,也不愿急于求成。”
陈轸点了点头,亦长叹一声。
接着,熊槐沉吟了一下,然后开口道:“陈卿,传诏给柱国,让柱国收聚士卒,聚集五万楚军,寡人要去淮水。”
陈轸一听楚王要从江东调兵,立即劝导:“大王,江东变革刚刚开始,眼下还需稳妥为主,一旦楚宋交战,若是江东那些对新法不满的人趁机起事,臣担心大王这数月来艰辛将会付诸流水。”
熊槐笑了笑道:“贤卿放心,寡人这次可不是去攻打宋国的,寡人此行,乃是为宋王送礼的。”
“送礼?”
一日后,上官大夫回到会稽。
殿中,上官大夫哭诉道:
“大王,那宋王实在无礼,臣去宋国好言相劝宋王让太子贞回都,不想,那宋王不仅没听臣的劝说,反而还将臣驱逐出境。”
说着,上官大夫大哭:“大王,宋王侮辱臣不要紧,反正臣也不是第一次被宋王羞辱了,但是,这次臣可是以楚使的名义访宋,而不是宋国的臣子,这宋王哪是羞辱于臣,这是在羞辱大王啊。
常言道,君辱···”
听到这,熊槐心中的怒火顿时难以忍耐,这个上官大夫刻意搞砸了出使的任务,此时竟然还敢欺骗于他,激他怒而兴兵伐宋,以达成他那不可告人的目的。
想着,熊槐右手猛然用力一拍身前的桌案。
“砰!”得一声巨响。
上官大夫听到巨响,浑身一颤,接着抬头一看,却见楚王正大怒的看着他。
此时,熊槐将刚刚拍击桌案的手收回,然后看着上官大夫大怒道:“混账,安敢欺我如此!”
“这···”上官大夫见楚王暴怒的看过来,打了一个寒颤,立即解释道:“大王,这是宋王···”
熊槐一听上官大夫还想将拉宋王下水,立即拿起将案上的情报木简,然后用力的甩在上官大夫的脸上,将他砸的头破血流,大怒道:“真的是宋王吗?你自己看看你在宋国干的好事!”
第八百六十四章 大雪纷飞()
上官大夫猛然被木简打脸,又听见楚王如此言语,顾不得头上的疼痛,立即拾起地上的木简一看,见是自己在宋国的所作所为,顿时浑身一僵。
接着,心中大恐。
这怎么可能,我自离开商丘,日夜兼程返回会稽,宋国的情报怎么可能这么快,竟赶在我的前面传到会稽,以致先入为主,造成既成事实的目标失败!
想着,上官大夫瞥见一旁的陈轸,顿时心中大恨。
但,一瞥间楚王满脸怒色,只能连连叩首请罪“大王,臣有罪···有罪。”
熊槐闻言,冷哼一声,然后直接下令道“传诏,上官大夫因私废公,误国误民,免去其所有官职,着令其立即返回封地静思己过。”
“大王···”上官大夫闻言大恐。
熊槐没有理会上官大夫,继续下令道“传诏,寡人决定在江东设江东郡,下辖江东二十六县,以司马唐昧暂代郡守一职,总领江东所有事物。”
唐昧闻言立即应道“臣领命。”
熊槐点了点头,然后看着昭雎道“柱国,因宋国事变,寡人决定率五万楚军前往巡视淮阴寿县,柱国随驾主持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