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楚怀王-第27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于这支秦军,肯定是提前赶到巴地,意图稳定各地的第一批援军。”

    说着,瞫宣露出心有余悸地神色:“幸好米仓古道难行,否则南郑的秦军快速赶到巴地,以震慑各地百姓,如此,我等能否成功起事也两说!”

    衽隰露出深以为然的样子。

    其他人不知道,他这个在充国各地逃亡许久的公子,可是对米仓古道知道的清清楚楚。

    这条古道人迹罕至,一路全是崇山峻岭高山峡谷,常人连行走都要小心翼翼,更别说大军行走了。

    若是秦军这么快就从咸阳走米仓古道杀到阆中,他心中是万分不信的。

    这就是他刚刚失态的原因。

    驺然一听秦军从米仓古道而来,犹如天兵天将一般,实在太骇人了。

    此时,瞫宣突然哈哈大笑道:“米仓古道行军异常困难,秦军远道而来,肯定没有想到阆中此刻已经落入我们手中,此时秦军肯定已经饥寒交迫,士气低弱。故,此时只要我大军杀出,与秦军一战,必然可以一战而胜,说不定连黄豚与李茂都可一战而擒。”

    衽隰一听,看着秦军脸色一变,急忙摇头道:“瞫将军,此事万万不可,方才夺取阆中,贵我两军损失惨重,此时贵军已然疲惫不堪,而我军乃是百姓临死拼凑起来的乌合之众,这样的军队,面对秦国精锐之师,怎可出城与秦军正面对阵?

    故而依在下之见,不如坚守城池,让秦军知难而退。”

    秦军一来,关于是否出兵的问题,衽隰与瞫宣呈现出与刚刚截然相反的意向。

    此时,瞫宣见衽隰不愿出兵,心中顿时大怒。

    虽然他不愿出兵堵住米仓道口,打算放秦军到充国一战。但是,那是建立在秦军疲惫,且无法从充国各地获得补给的情况下。

    现在这种情况下,秦军还控制这各地,可以从各地获取粮食,待秦军休整完毕。那时,即便楚巴充三国联军能战胜秦国,恐怕杀敌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这样的结果,是刚刚复国的巴国所不能接受的,万一楚国

    想着,瞫宣立即劝道:“公子,如今充国除了阆中,其他地方全都还在秦军控制下,秦军新至,不趁秦军立足未稳之际,杀退秦军,然后趁机收复各地。难道还等秦军在各地获得补给之后,缓过劲来,然后守住米仓古道,坐等秦军主力到来。

    倘若真到了那时,数万秦军杀来,在下担心阆中城不守。”

    衽隰脸色一僵:“这这”

    就在衽隰难以抉择之际,城外的秦军中,黄豚看着阆中城中紧闭,而且城头上还插着的充国巴国旗帜,脸色极为难看。

    “可恶,本将千里迢迢从南郑赶到阆中,一路轻装急进,光是路上意外而死的士卒就超过百人。结果,这一路急赶,吃尽苦头,到头来还是晚了。”

    一旁的李茂同样叹恨道:“黄将军所言甚是,不过,好在我等也不是太晚,最起码我们昨日路过的那座小城还在我秦国手中,还未被巴人夺走。”

    黄豚闻言点了点头,心中好受了一些。

    接着,二人对视一眼,看到了对方眼中的退意,异口同声道:“传令,退!”

    阆中。

    衽隰还在犹豫中,城外的秦军突然传出一阵动静,接着,大军以远比来时快的速度向后退去。

    见此,衽隰一愣,突然发现自己好像错过了些什么!

    此时,瞫宣一拳打在城垛上,叹恨道:“可惜,可惜!”

    衽隰看了看瞫宣,然后又看了看城外正在退走的秦军,开口道:“瞫将军,秦军仓促而走,必然军心大乱。不如你我两军杀将出去,此时趁胜追击,必可大胜秦军。”

    “不可!”瞫宣摇了摇头:“秦军主动退走,已然远离。而我军疲惫不堪,贵军仓促成军,不是秦军的对手。万一再追逐中我军阵型一乱,秦军趁势反击,我们必败无疑。”

    说完,两人再次相互一视。

    衽隰:“”

    瞫宣:“”

    良久,瞫宣清了清喉咙,然后拱手道:“公子,秦军已退,此时已经不可能堵住米仓道口,秦军杀到充国已成定局。故,当务之急,还需趁秦军主力未至,快速平定各地,然后坚壁清野,接着收拢各地的勇士,齐聚阆中,以坚守待援。”

    衽隰点了点头:“善!”

    https: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阅读网址:

    

第七百七十一章 蜀地张若() 
就在阆中那边紧急备战的时候,西边的成都正在举行一场盛大的庆祝宴会。

    而庆祝的原因,正是巴人收复都城垫江的消息传到了成都。

    垫江秦军溃散,各地巴人纷纷起事,巴国复国已成定局。

    这个消息传来,顿时令蜀侯辉大喜过望。

    如今司马错被阻金牛道,他这次率十万大军前来,铁定是劳而无功了。

    而巴国复国,充国那边同样起事在即,如此一来,蜀国北有金牛道之险,东有巴充两国为屏障,可谓勿忧矣。

    此时,蜀侯辉接受了麾下群臣的敬酒后,看了看坐在他旁边不远的蜀地守张若,露出一股笑意,然后拿起一杯酒来,得意洋洋的走到张若身边,笑着开口道:“张卿,孤起事之后,卿不是说孤此番行动必定会失败吗?

    如今孤占据蜀地近两月,司马错被阻于金牛道,如今巴充两国复国,不知卿现在还以为孤会事败身死吗?”

    而后,蜀侯辉见张若摆着一张臭脸,坐在原地闭口不言,对自己不理不睬的。

    见此,蜀侯辉不仅不气恼,反而哈哈大笑,接着一口将酒杯里的酒水全都吞了下去,然后大笑:“爽快···爽快!”

    此时,周围的群臣纷纷赞道:“大王高瞻远瞩,计略深远,岂是区区凡夫俗子所能理解的。”

    蜀侯辉闻言,笑得更加欢快了,冲群臣大喊道:“来来来,请美人上歌舞,今晚我等不醉不归。”

    “哈哈哈······”

    一时间,大厅中到处都是欢快的笑声。

    此时,张若脸色极为难看的看着厅中欢快的众人。

    他原本是蜀候通的蜀相,但是十年前传出蜀候通私通楚人后,秦惠文王便杀掉了蜀候通,接着立自己的儿子公子辉为蜀侯。

    而他这个蜀相,也因为蜀候通而被罢免。但是,秦惠文王在杀掉蜀候通后,并没有发现他这个蜀相的罪行,同时因为他监管蜀侯通甚严,并没有让楚国得逞。

    于是,不久后秦惠文王便在相国张仪的劝说下,将他放了出来,因为当时蜀侯辉已经有了蜀相,便让他做了蜀地守。

    从此,他便与蜀侯辉开始了十年的合作生涯。

    蜀侯辉负责安抚蜀国遗民,而他则是与蜀相一同处理蜀地事物。

    一晃过了十年,他万万没想到,这个他看着长大的蜀侯,这个秦王的亲兄弟,竟然心怀谋逆之心,趁他不备,在他入府之际一举将他软禁,然后伙同蜀相陈壮一起反了。

    接着,没过几天,整个蜀地的蜀人纷纷响应,转瞬之间,蜀地便完成了割据自立。

    数代人的努力,十几年的辛劳,就此毁于一旦。

    而他,若不是他在蜀地中以及在秦人中声望甚高,蜀侯辉打算拉拢他稳定人心,恐怕他已经死了。

    想着,张若默默的拿起桌案上的酒杯,然后一饮而尽。

    一杯一杯复一杯,酒不醉人人自醉,不多时,张若便彻底醉了,然后直接伏在桌案上嚎啕大哭。

    哭声在一片欢歌笑语中格外显眼,厅中的其他人顿时全都看着大哭的张若。

    此时,杨阔见张若大哭不止,立即大怒的向蜀侯辉拱手道:“大王,张若君前失宜,其罪不赦,请大王降罪。”

    蜀侯辉一愣,然后笑着摆了摆手:“无妨,张卿这是醉了。来人,送张卿回府,好好照看!”

    “唯!”

    张若被带走后,厅中很快再次响起欢乐的笑语。

    张若府中,张若被送回房间后,趴在床上,哭声依旧。

    不多时,张若正哭着,突然,一道极其突兀的声音在房间耳中响起:“先王与大王都对阁下有大恩,如今国家不幸,出此大难,难道阁下就在这里一哭了之,而不打算为大王为秦国做些什么吗?

    难道先王与大王都看错你了吗?难道你已经放弃反抗了吗?难道你已经打算投靠新主公子辉了吗?”

    “胡说,张某深受先王之恩,岂会附庸叛逆!”醉醺醺的张若并没有听出这声音的主人,但是一听这人污蔑他要投靠蜀侯辉,立即大声反驳。

    说着,张若回头一看,却是昔日的故友冯喜。

    当年冯喜是张仪的门客,而他张若也曾在张仪手下用事,蜀相的位置还是张仪推荐的,有过一同共事的经历,张若对冯喜比较熟悉。

    同时,张若也知道冯喜在张仪死后,便投靠了现在的左丞相甘茂。

    一想到甘茂,张若顿时打了一个激灵,顿时醉意全消,然后连连向外一看,结果,见房门紧闭之后,这才松了一口气。

    “是你!冯喜。”

    “正是在下。”

    “你如何进来的?”

    “走进来的。”

    “那些守卫如何会放你进来?”

    “都是老秦人,一人一百金足矣!”

    “···”

    “你为何而来?”

    “奉左丞相之命,为蜀地而来。”

    见冯喜如此坦白,张若顿时沉默不语。

    见张若没有说话,冯喜开口道:“张将军,公子辉据蜀而反,国尉被阻金牛道,楚国大军来,巴地反,大王与丞相心急如焚。此时此刻,大王与丞相全都认为能在蜀地力挽狂澜的人,大概也只有将军你了。

    故特派在下来蜀,希望将军能出面解决眼下的危机。”

    张若摇头叹道:“大王与丞相高看在下了,如今公子辉占据成都,城中群臣百姓纷纷归附,在下势单力孤,哪里有什么办法。”

    冯喜沉吟了一下,开口问道:“若是公子辉猝死,敢问将军能控制成都城的局势吗?”

    “嗯?”张若迟疑的看着冯喜,沉默许久,然后点头道:“可,当年相国张仪担心蜀国遗民不服我秦国统治,不仅新建了成都城,而且还从关中迁移了万户百姓来此。十几年过去,当初的万户秦人,如今已经快扩大到一万五千户。在下治理蜀地,所依靠的正是这老秦人,才得以震慑蜀人。

    若是公子辉猝死,秦人与蜀人的纽带断裂,在下便可取得城中秦人的支持,然后重新控制成都。”

    “好,有将军这句话,在下就放心了。”

    “···”

第七百七十二章 驰援垫江() 
另一边,庄蹻与巴王率军抵达垫江后,巴王便留在垫江准备正是即位仪式,而楚巴两国联军则以庄蹻为主将,巴犊为副,共率领两万人继续北上。

    大军离开垫江五十里后,阆中的消息传了过来。

    庄蹻一听秦军已经控制米仓古道的入口,将秦军拦截在巴地之外的策略失败,于是立即加快了前往阆中的速度。

    接着,大军再次前进三十里后,垫江方向派出的信使迅速追上大军。

    大军正前行中,巴犊一脸焦急的找到庄蹻:

    “将军,不好了,刚刚寡君从垫江传来消息:两日前,蜀地守张若以投靠蜀侯辉为名,将蜀侯辉邀请到他府上,结果蜀侯辉就在张若府外遭到刺杀。蜀侯辉当场被杀,随后张若出面控制成都,成都城中的秦国官吏除了蜀侯辉的死党外,其他秦人全部倒向张若。”

    庄蹻闻言一脸沉重,接着,急忙问道:“那么成都城中的蜀人呢?蜀人是否与秦人发生大规模的冲突,可知成都现在如何?”

    巴犊沉重的摇了摇头,然后解释道:“张若出面之时并非独自一人,跟他一同出面的还有蜀国前朝王室杜氏之人,正是因为杜氏的人出面安抚蜀人,结果蜀人官吏大部投降,小部亲近蜀侯辉的被杀,连蜀相陈壮也被处死了。”

    庄蹻脸色顿时变得很难看。

    蜀国历史也很悠久,但是蜀国也并非自始至终就是一个单独的王朝,而是已经经历好几个朝代了。

    所谓的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说的就是蜀地的两个朝代的开国之君,而不是一个朝代的两个明君。

    被秦国灭亡的蜀国乃是开明朝,而开明朝之所以夺取蜀国,乃是一百多年前逼迫鱼凫朝蜀王杜宇禅让的。

    而开明朝开国之君鳖灵本是楚国人,因为彻底平息了困扰蜀国数十年的水患,让蜀国百姓重新安定下来,故而得到了蜀人的支持,才一举谋反成功。

    篡位后,鳖灵为了更好的融入蜀国,不仅将自己改姓为杜,而且还认前蜀王杜宇为父。

    因此,前杜氏虽然遭到了蜀王的多年打压,但因为父子的名义在,却始终还过得下去,虽然实力不行,但是地位以及爵位很高。

    更重要的是,鳖灵建国后,不少蜀人为了纪念被夺国的杜宇,还编造了杜鹃啼血的故事。

    一百多年过去,连鳖灵的开明朝都灭亡了,但是杜鹃啼血的故事却流传的越发广了,以致于蜀人都视杜鹃鸟为国宝,自发的保护起来,即便是蜀地的五岁稚子,也不会去伤害杜鹃鸟。

    所以,杜氏的人出面安抚蜀人,蜀人的情况可想而知了。

    想着,庄蹻不由叹恨道:“可恶,大好局势瞬间毁于一旦。”

    巴犊跟着长叹一声,然后急忙开口道:“将军,不仅如此,据探子来报。那张若彻底控制成都后,当日便在成都城中征召了一万秦人,并派这些秦人去金牛道迎接司马错入蜀了。”

    庄蹻闻言脸色大变。

    眼下的局势,司马错率领大军入蜀的大势已定,不是明天就是后天,说不定现在就已经成功进入蜀地。

    如此一来,他率领大军区支援阆中已经完全没有必要了。

    而且,一旦司马错从成都而来,那么首当其冲的便是巴国都城垫江。

    垫江失守,则守住充国将毫无意义。

    对他来说,去阆中乃是自陷死地,对楚国来说,遥远的充国,远远没有巴国来的重要。只要巴国在,即便秦国再次占据蜀国,对楚国的威胁也下降的几个层次。

    想着,庄蹻便有了退意。

    此时,巴犊正期待的看着庄蹻。

    对他而言,巴国才是正经事,至于充国是死是活,跟他没有半毛钱关系。

    如今巴国已经遭到秦国的威胁,那么充国···就让充国去死吧!

    二人对视了一眼,同时点了点头。

    接着,庄蹻当即下令道:“传令,大军立即改道,前军变后军,后军变前军,即刻返回垫江。

    传令,立即派人去通知司马将军,让他速派援军前往垫江。”

    “诺!”

    与此同时,巴犊也在对着一人吩咐道:“快,立即去阆中通知瞫宣将军,让他即刻率军返回垫江。”

    “诺!”

    军令一下,大军立即折返。

    一日之后。

    阆中城中。

    衽隰看着请辞的瞫宣,差点急哭出来。

    费心费力的起兵反秦,死伤数千人,结果,连半日安稳日子都没有过,国家就将再次面临灭亡。

    不过,衽隰心中还有一点小小的庆幸,还好秦军来的快,否则,晚来两天,等他即位后,他这个中兴之君还没做天国君便国破家亡,那时,充国百姓如何看他,各国百姓如何看他。

    恐怕真到了那时,他就是想走也走不了了。

    想着,衽隰立即义正言辞的道:“瞫将军,我充国收复阆中,有巴人出力。如今巴国遭难,在下岂能弃之不顾。故,在下决定,与将军一同南下驰援垫江,以尽充巴两国之谊。”

    “公子,这···”

    “将军不必劝,我意已决。”

    “···公子多带些人!”

    “···好。”

    “还有,秦人远来,粮食乃是关键,还请公子先派人将充人控制的各地府库清空!”

    “这···”

    “若是公子不舍得烧掉,那就请公子将这些钱粮全部分给百姓。”

    “也罢!”

    接着,衽隰与瞫宣又在充国耽搁了一天,然后尽起大军向南而去。

    另一边。

    江州。

    正在城外修建长墙围困江州的司马翦,接到巴王传来的消息后,顿时看着死气沉沉的江州城长吁短叹。

    噩耗来的太突然,以致于他完全没有准备。

    本来以为巴蜀两地,以及眼前的江州城,都已经大局已定。

    但是,万万没想到,蜀地风云突变,刚刚复国的巴国再次陷入风雨飘摇之中。

    巴王向他求援,可是他能怎么样。

    江州城中依然还有八千枕戈待旦的秦军,这些秦军可是随时都有可能出来搞事情,他怎么可能就这么离开江州,放任江州不管呢。

    不过,如果不去援助垫江,恐怕也不行。

    垫江的军队,大都是临时拼凑的乌合之众,战力低下,唯一高涨的士气,恐怕也会在秦军围城的瞬间而降到低谷。

    若是他不率军前去,恐怕垫江不保。

    想着,司马翦突然看见江州城外滚滚而去的江水,接着,眼前一亮。

第七百七十三章 上庸之战 一() 
    数日后,司马翦带着三万楚军来到垫江城。

    紧接着,瞫宣与衽隰也带着两万充巴两国援军赶到垫江。

    一时间,垫江城中聚集了十万大军,以备随时到来的秦军。

    另一边,司马错被迎接入蜀后,直接将阻路的万余降军以及接应的一万秦军全部整编,然后直接率领十二万大军直扑垫江城。

    半月后,当司马错赶到垫江城时,走米仓古道的三万偏师已经抵达垫江三日,并且已经在城外修建好了大营,正在紧张的打造攻城器械。

    司马错赶到垫江后,一时间,一场大战的阴云便笼罩在垫江上空。

    而在垫江大战一触即发的时候,另一边的战事,却已经接近尾声。

    二十几天前,郧关外楚军大营。

    楚国原上庸刺史黄克向昭雎禀报道:“柱国,奉刺史令之命,知北涯各部全力协助柱国联系上庸各地。经过近二十天的联系,在下已经在上庸各城联系好了内应,只待柱国大军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