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很快,一个一身破烂锦衣,鼻青脸肿的人走道熊槐面前,战战兢兢的拜道:“儿臣拜见父王。”
这正是楚国太子横。
熊槐见状一呆。
卧槽,这究竟是不是苦肉计,太子被打而且没有被打死,这实在是太耸人听闻?
但是仔细一想,苦肉计是不可能发生的,不要说一向锦衣玉食的太子受不受得了被打之痛,而且太子被打这么严重的事情,一查便知。
这个庄周好生猛啊,竟敢在楚国的都城殴打楚国的太子,实在是···
熊槐愣了好一会儿,才道:“太子,这是怎么回事?”
熊槐小心翼翼的看了熊槐一眼,结结巴巴道:“父王,儿臣我···我···”
这种打架打输了然后告家长的话究竟没有说出来。
太子横叹了一口,拜倒道:“父王,儿臣无能,给父王丢脸了。”
熊槐闻言冷声道:“把话说清楚了,究竟是怎么回事,如何变成这副模样。我楚国的太子可没有被人白白欺负,而敢怒不敢言的窝囊废。”
“还有,你那群侍卫和好友呢?难道全都被庄周打了?”
太子横一听熊槐发怒,立即解释道:“父王,儿臣听说庄周到了郢都,心中气愤他当年对先王不敬,于是带人去找他理论,结果···”
熊槐听太子说找人去理论,结果被打成这样,呵呵笑道:“怎么,被打成这样,你们是用拳头辩论的吗?还有,庄周对先王不敬,这事寡人怎么就没有听说过?”
熊槐说到这猛然想起来庄周是谁。
这庄周不是别人,就是合称老庄中的庄子,后人都称老子庄子,刚刚熊槐猛然听到庄子的全名,一时间没有反应过来。
至于刚刚太子横所说的庄子对先王不敬,那是王室内部的说法,是指昔日楚威王和庄子发生一件事。
当年楚威王听说在宋国的庄子贤能,于是派遣两位大夫去请庄子出山,结果在濮水上找到了正在钓鱼的庄子。
找到庄子后,去找庄子的两位大夫说:“楚王听说先生贤明,愿意将国事托付给先生。”
庄子拿着鱼竿没有回头看他们,说:“我听说楚国有一只神龟,死了已有三千年了,先王用锦缎包好放在竹匣中珍藏在宗庙的堂上。这只神龟它是宁愿死去留下骨头让人们珍藏呢,还是情愿活着在烂泥里摇尾巴呢?”
两个大夫说:“情愿活着在烂泥里摇尾巴。”
庄子说:“请回吧!我要在烂泥里摇尾巴。”
这一件事在楚国内部传开后,许多王室成员认为庄子不识抬举,让楚威王受到羞辱。
南后一见楚王发怒,立即走到太子横身前,如护犊子的母兽一般护住太子横,一双凤目瞪得滚圆,反驳熊槐道:“大王为何如此善忘,庄子对先王不敬的话,不正是从大王口中的传出的吗?”
“如果不是大王昔日总是说庄周如何如何对先王不敬,如何如何让先王受到羞辱,太子今日怎么会找庄周理论!”
熊槐被南后这么一提醒,突然想起来好像还真有这么一回事,如果不是前任念叨,当时还在襁褓之中的太子,怎么可能知道这件事。
想到这,熊槐顿时脸色一僵,向两旁看了一眼,见大家全都低着头,不由讪讪笑道:“王后,寡人刚刚上朝劳累,不如我们一同用膳?在想想怎么处理此事!”
熊槐得知太子横是被前任影响了,立即岔开话题。
至于这种去找庄子算账的事情,那还是免了罢。
庄子在楚国名气太大,这种事情明显理亏,要是楚国太子输了然后楚王再上,无论结果如何,那都是丢人丢大了。
更关键的是,庄子的嘴很厉害,这是一个谁都敢喷的家伙。
如今这天下有两个喷子,其中一个是孟子,另一个是庄子。
孟子擅长喷现在的人,无论诸子百家的人,还是孟子去拜访过的国君,只要看不过眼,全都被孟子喷过。
最出名的一句话,就是孟子说还是太子时的魏襄王,只是一面过后,孟子刚从魏襄王那里出来,就对其他人说了一句评语:魏襄王远远看上去不像个国君的样子,走近他也看不到有什么使人敬畏的地方。
魏襄王:“···”
庄子在楚国很出名,不然楚威王也不会派人去请他。
如果说孟子是雄辩,那么庄子擅长寓言说故事。
但是庄子辩论起来,哪怕是以辩论为长的名家创始人之一的惠子,都不是庄子的对手。
而且庄子不仅擅长喷现在的人,还擅长喷古人,从孔子到尧舜,全被庄子喷过。
面对这样的庄子,太子建带人去找他理论,其结果可想而知,嘴上能说得过庄子,那就有鬼了。
至于熊槐自己找人去和庄子理论。
想了想即便是擅长辞令的屈原上,也未必是庄子的对手。
这种得胜没有美名,输了遭羞辱的事,还是算了。
南后闻言一呆,道:“大王为何顾左右而言他。”
“···”熊槐无言以对。
“太子,你来说说,为何去找庄子辩论,结果被打成这样了?难道是庄子打的?”熊槐怼不过南后,只好找上熊横。
熊横摇头道:“回父王,不是被庄周打的。”
“我们在和庄周辩论的时候,遇到了一伙路过的游侠,结果儿臣···”太子横讪讪道。
“然后被那群游侠行侠仗义了?”熊槐瞄了一眼太子,没好气道。
肯定是在辩论中被庄子惨败,然后气不过打算上演全武行,碰巧被一群游侠发现,遭到殴打了。
只是也太巧了点···
第七十三章 兵力集结()
“大王,国老昭鱼求见。”李秋过来禀报道。
“让国老来见寡人。”熊槐吩咐了一声。
昭鱼主动来找楚王,这可是稀罕事。
熊槐转首对太子横道:“庄子乃是天下名士,此事寡人自由主张,至于那群游侠,传令抓捕。”
来到大殿之中,昭鱼见楚王走进来,行礼道:“臣昭鱼拜见大王。”
熊槐示意道:“国老不必多礼,坐。”
昭鱼跪坐好后,熊槐问道:“国老近日一直在家休养,不知今日为何来找寡人?”
昭鱼答道:“大王,老臣今日一事向大王求情。”
“求情?”熊槐诧异的看了一眼昭鱼,问道:“国老要为何人求情。”
昭鱼道:“大王,老臣听闻太子和庄子在辩论中,遭到一群游侠的围攻,以至太子受伤所以特意来向大王求情,希望大王能饶恕庄子。”
熊槐心中了然,现在这时间点,需要求情的那就只有太子被打这一件事情了。
但是昭鱼未免来得太快了一些。
熊槐还没有想好究竟怎么处理庄子,昭鱼就急匆匆的来求情了。
此时,李秋再次走到熊槐身边轻声道:“大王,客卿陈轸求见。”
熊槐微微颔首,对昭鱼道:
“此时寡人已经知道了,国老不必担心。”
昭鱼离去后不久,陈轸来到大殿。
如今楚国的外交,公孙衍在外,陈轸在内,陈轸到来,肯定是有重大情况。
“贤卿去而复返,可是有什么情况?”
陈轸答道:“大王,微臣刚刚收到韩国传来的消息,不久前张仪到达韩国都城新郑,和公仲侈密谈后,一同面见韩王。而后,韩国正式对各国宣布,准备集结军队,与秦国合力攻齐。”
熊槐大喜道:“如此说来,张仪访韩是为了和韩国商议一同出兵齐国一事,如今各国全部同意伐齐了!”
陈轸摇头道:“大王,表面上看并没有错,但是韩国公叔哪里出了问题。”
“公叔怎么了?”熊槐问道,这个韩国的亲楚派重臣,对楚国来说是一个重要的人物。
虽然公叔和楚国是互利的关系,但是公叔出事,也是楚国的损失。
陈轸道:“据我们派去韩国的使者来报,公叔和韩相公仲侈面见韩王后,公叔就对外宣称病了,闭门谢客,不再见人。”
熊槐一愣,问道:“连我们楚国的使者也不见吗?”
陈轸点点头。
熊槐心突然冒出一个疙瘩,公叔和公仲侈相争,基本上都是胜少负多,彼此可能都已经习惯这种状态了,但是已经输习惯的公叔一怒之下闭门不出,连楚国使者都不见,那就有问题。
“韩国的兵力动态现在有消息吗?”
陈轸摇头道:“大王,韩国的消息是使者那里直接传回,速度要快很多,韩国的兵力动静,可能还要等两天,大王可以向工尹昭雎询问。”
熊槐点了点头,在如今的时代,消息的传递就是如此,快不起来。
“寡人明白,现在天下诸国,全都被战争的阴云所笼罩,但是赵魏齐已经相互牵制,如今只剩下我们楚国和秦韩两国没有出兵,虽然秦韩两国已经决定出兵,但是也不可不防。”
“传寡人之命,要求军方派出探子,打探秦国和韩国的动静。”
陈轸应承。
数天后,楚国朝议大殿中。
昭雎向楚王道:“大王,据韩国的探子回报,数日前韩国宣布伐齐后,开始频繁调兵,主要集中在两个地方,其一是宜阳,其二是阳翟。”
“其中宜阳的兵力是最多的,宜阳本来就是韩国防备秦国的重地,常备数万精兵,这几天陆续集结兵力后,估计将会达到十万之众。”
“而阳翟一地,从目前来看,韩国打算是以防守为主,并没有大规模召集军队,只是召集了附近地方的兵力。”
“从目前来看,宜阳之地的军队,就是韩国攻打齐国的主力,但是宜阳要地,韩国对秦国并不放心,肯定会留下一部分防备秦国。所以根据微臣的预测,韩国宜阳此次出兵的兵力大概在八万左右。而阳翟的韩军,进取不足,防守有余,可能只是为了防止我们楚国偷袭韩国儿准备的。”
熊槐颔首,而后问道:“那么秦国呢?”
昭雎道:“大王,秦国方面,秦国名将樗里疾已经到达函谷关,秦国的主要兵力也大都集结在函谷关,根据探子回报,目前函谷关的秦军,估计已经达到二十万之众,而且秦国各地的军队,还在陆续前往函谷关。”
“秦国全国之力,正常能征召的军队大概六十万左右。但是,这些军队分散在巴蜀南郑关中三地,其中关中人口众多,能征召的军队也最多,大约四十万至五十万左右。但是关中需要在河水一线防备赵魏韩三国,在西面防御义渠,在东南面防御我们楚国,哪怕是合纵伐齐,秦国也会留下军队布防。”
“所以,微臣预测,秦国最终在函谷关集结的军队大概三十万左右,如果加上韩国的八万精兵,那就有四十万秦韩联军。这些军队如果用来伐齐,那么加上赵魏两国数十万军队,就可以号称百万大军,伐齐一战足够了。”
熊槐听到樗里疾和秦军主力都在函谷关,才松了一口气,问道:“那么武关和于中的秦军呢?”
昭雎答道:“大王,之前和我们楚国大战的秦军,已经到达函谷关,于中地区的秦军已经全部撤离,而武关目前只有两万精锐秦军留守。”
熊槐兴致勃勃感慨道:“看来秦国是真的打算伐齐了。”
昭雎点头道:“大王,目前来看确是如此。”
屈原出列向昭雎问道:“敢问工尹,秦国能够征召军队有六十万,目前我们楚国已经知道的是三十万,那么巴蜀南郑以及秦国西面的军队呢。”
昭雎摇头道:“目前还没有消息传来,南郑和巴蜀道路崎岖,我们楚国要想获得这两个地方的情报,实在太过困难,再加上秦楚交难后,秦国一直守备森严,目前这两地的消息严重滞后。”
“至于秦国西线,因为要穿过整个秦国,所以哪里的消息传回,还需要几日时间。”
第七十四章 兵力配置()
陈轸闻言道:“大王,关于义渠的消息,臣这里倒是有一条消息。”
“奥。”熊槐问道:“不知客卿这里有何消息?”
陈轸答道:“大王,微臣这里得到不是秦国军队的消息,而是秦国不久前派出使者前往义渠国,用重礼贿赂义渠王,请求两国重归于好。”
熊槐闻言想昭雎问道:“贤卿,如果秦国和义渠国修好,那么秦国可以从西线抽调多少军队。”
昭雎想了一下,道:“大王,秦国几年前为了报复义渠过趁五国伐秦之际出兵攻秦,和义渠国陆陆续续交战长达三年之久,前年秦国大举进攻,夺取义渠国二十五座城池,逼迫义渠向秦国称臣。”
“如今义渠就算答应和秦国结盟,但是以两国的情况,都不会放心对方的,秦国要想防住义渠国,必须要有精兵五万,才能据城防守。”
熊槐道:“也就是说秦国和义渠讲和后,能从西线的十万精兵,最多抽调五万精兵。”
昭雎确认道:“大王,正是如此。”
停顿了一下后,昭雎再次道:“大王,秦国攻打齐国,并不是十年前那般,只是和我们楚国各自出兵伐齐,需要举国之兵才能伐齐争霸。”
“如今齐国引起天下众怒,陷入孤立无援之中,秦国有三晋以及燕国的支援,所以没有必要举国之力伐齐。”
“现在魏国已经在濮水有二十万精兵和齐国对持,赵国同样在燕赵边境驻扎了二十万精兵和齐国相持。而齐国举国之力不过七十万左右,就算倾国之兵,也不过百万之众。”
“所以,秦国出兵伐齐,二十万兵力足矣,三十万大军那就万无一失,如果再从西线调兵,那么秦国的出兵方向就值得怀疑了。”
熊槐明白昭雎的意思。
如果秦国单独挑战齐国,那么最低需要四十万兵力,才能打败齐国。但是现在秦国有众多盟友,哪怕只是二十万秦军,就可以挑战齐国,三十万秦军,那就是因为是秦国对齐国有阴影,如果四十万秦军,那么秦国就是来攻打楚国的。
除了楚国,其他国家都用不着这么多军队。
熊槐向昭雎问道:“贤卿,那么秦国西线的情报,究竟什么时候会到。”
昭雎答道:“大王,最快两天,最迟五天。”
“那么巴蜀和汉中呢?”熊槐继续问道。
昭雎不确定的摇头道:“大王,微臣不知。”
如今昭阳已死,前大司马景鲤离开楚国去魏国求亲,昭雎暂代大司马一职,接手楚国军务时间太短,能做到这些就已经不错了。
熊槐见状,没有太过苛刻,只好道:“算了,巴蜀南郑道路崎岖,贤卿尽力吧。”
谈完秦韩两国的动静,熊槐问陈轸道:“贤卿,如今魏国那边如何了,可有新的情况传回来。”
陈轸答道:“大王,最新的消息传回,令尹到底魏国后,秦国也派出使者到底魏国,一同向魏王求亲。”
“但是魏王没有答应秦国的无礼要求,以已经和我们楚国有言在先为由,拒绝了秦国。”
“如今楚魏两国联姻,已经进行到第二步合婚,只等挑选一个吉日,向祖先祷告进行占卜了。”
熊槐顿时感到头大,不满道:“占卜一事为何还要挑选一个吉日,难道今天不可以进行吗?”
陈轸看了屈原一眼,道:“大王,宗族一事由三闾大夫负责,微臣不知。”
屈原见楚王不满的看过来,急忙道:“大王,按照我们楚国的习俗,占卜一事自然随时可以开始。”
“但是,令尹将魏公主的信息送回的时候,还传回魏王的要求,要我们楚国一定要挑选一个吉日进行,否则会被魏王认为我们楚国对魏国无礼。”
熊槐一听就知道这是魏国的首鼠两端,在故意拖延时间,唯恐因为拒绝秦国求亲一事惹怒秦国,导致秦国不出兵或者和秦国交恶。
虽然魏国对占卜的事情比其他各国要重视一些,虽然魏国是儒家主导的国家,但是魏国也是会变通的。
要知道昔日魏惠王送魏美人来楚国的时候,那可是啥也没说,直接送来了。
虽然如此,但是魏王拒绝秦国的求亲,那就是魏王向楚国示好,这种小要求楚国只好认了。
熊槐无奈道:“既然魏王有言在先,那就这样吧。那么现在赵国如何,有没有答应我们楚国的善意。”
陈轸回答道:“据犀首传回的消息,赵王接受了我们楚国的礼物,并派出使者出使楚国,送来了回礼。但是,赵国对于和我们楚国交好一事,并没有同意。”
熊槐暗叹一声,虽然计划的很好,但是世界并不是围着楚国转,赵国还是打算和秦国结盟。
各国的消息询问完毕后,熊槐突然想起了越国,这个牛皮糖一般,一直骚扰楚国后方的国家。
如今齐国灭燕一事,天下各国全都参与进来了,但是越国还是没有反应,好像超然物外一般。
昭阳派遣昭滑入越也有一段时间了,同样没有消息传来,也不知道越国究竟是怎么打算的,是继续攻打楚国,还是转头围攻齐国?
难道越国就真的以为不主动参与进去,就可以万事大吉么!
此时越国,因为魏国使者和齐国使者到来,已经闹成一团糟,对于究竟是伐齐还是继续攻楚分成两派,各有说法,互不相让。
而秦国出兵齐国的消息以及秦国和楚国联姻的消息传到越国,昭滑先是一喜,然后大喜,立即前往越国王宫求见越王。
昭滑到越宫后,向越王行礼道:“臣拜见越王。”
“免礼。”越王在昭滑起身后,问道:“先生这次来见寡人,是再次劝说寡人出兵伐齐的吗?”
昭滑摇头道:“回大王,臣此次来见大王并不是来劝说大王伐齐的。”
越王一惊,疑惑道:“既然不是来劝说寡人的,那先生来见寡人有何指教吗?”
昭滑道:“大王,臣来越国已经快两个多月了,但是越国上下对伐齐攻楚一事始终不能下定决心,臣愚钝,不知道如何劝说大王与魏国结盟,共同出兵讨伐齐国。”
“故而臣诚惶诚恐,觉得有负魏王所托,今天特意来向大王辞行,打算回到魏国,向魏王请罪。”
第七十五章 昭滑说越()
越王一愣,如今越国还没有做出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