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楚怀王-第2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目前,陈轸所说的迹象,已经越来越明显了。

    如今大战不过半年,已经有越来越的大臣在战事的压力下,出于病急乱投医的心理,而走上投机冒险的道路。

    并且,熊槐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还会有越来越多的大臣会支持伐宋,以解决这场战事。

    若是他这个楚王一味的阻拦,与群臣背道而驰。

    那么,他很有可能就会被群臣抛弃。

    此时,熊槐突然想起从寿县返回郢都之时,齐国所施行的乱心之策,其目标也是直指他这个楚王。

    如果说之前的乱心计策还只是处在于谣言的层面,那么伐宋这一场辩论,就给了乱心之策施展的空间。

    若是伐宋之议,与之前的乱心之策真的搅和到一起。

    熊槐毫不迟疑,他肯定会众叛亲离,若是这种情况下,楚国爆发一场内乱,那么···

    楚国完了!

    而且···

    熊槐想起昨日太子一党的议论,毫无疑问,此事已经将太子扯了进来。

    想想宋国,宋国群臣已经楚国的支持下,准备推太子上位了。

    或许不久的将来,楚国也一样,诸多大臣在各国的支持下,也准备让太子取代他这个楚王。

    而要要想阻止乱心与伐宋合流,那么就只能让群臣相互争辩,难分胜负。

    他这个楚王万万不能直接下场。

    否则,那就只能学宋王了。

    想着,熊槐轻咳了两声,郑重的问道:“三位贤卿,不知你们能不能顶得住群臣的压力?”

    话音一落,公孙衍与陈轸立即看向景鲤。

    若是仅凭他们二人,早就被群臣淹没了,楚王真正问的是,其实是令尹景鲤能不能压制住群臣,不让楚王直接下场。

    此时,景鲤想起昨日太子一党加入辩论之后,群臣顿时激奋不已,瞬间就有超过一半的大臣支持伐宋。

    想着,不由脸色难看的道:“大王,若是仅凭臣出面,恐怕只能压制群臣一月,若是能请柱国司马上书议事,那么应该能压制群臣二三月。”

    “二三月?”熊槐不禁摇了摇头。

    然后熊槐沉吟了一下,看了看景鲤,又看了看陈轸,再次沉吟良久,才开口道:“陈卿,可知昨日,为何州侯等人突然参与伐宋之议?”

    此言一出,殿中顿时一滞。景鲤立即抬头看了看楚王,然后又看向陈轸,他今日入宫,就是为此而来,提防陈轸在楚王面前进太子的谗言。

    陈轸在熊槐三人的注视下,斟酌着道:“大王,臣听说不久前析君尹,还有阴君盛君等人的令尹,去拜访了州侯与潘君。”

    “嗯?”熊槐一怔,迟疑的问道:“如今叶公他们还在与秦韩联军对持,丹淅防线并无战事,他们为何主动参与此事?”

    “这···”陈轸听到熊槐的询问,低着头,没有回答。

    另一边,景鲤似乎以及知道州侯昨日突然参与此事的原因了。

    只是景鲤见陈轸没有把太子牵扯出来,于是张了张口,终究还是没有开口说话。

    而公孙衍则是直接闭上了嘴巴。

    熊槐见无人回应,顿时知道这事牵扯太子,他们不愿参与进去。

    于是,熊槐冷哼一声,以表达不满,然后便自己思考了起来。

    很快,熊槐便将丹淅之地的封君推动伐宋之战的目的理清了。

    显而易见,他们这么做的目的也与郢都群臣一样,都想早点结束这场战场。

    只要楚国伐宋,无非胜败两种结果。

    楚国大胜,让齐魏两个震动,进而领兵回援,那么这场战事自然就结束了。

    若是楚国大败,那么留给楚国的路,只有一条,那就是从撤军割地赔款。

    如此,这场战争同样也结束了。

    而他们,只需坚守丹淅防线,就有功无过。至于战败的罪责,则是全力推动此事的左尹昭常以及上官大夫的,乃至其他参与此事的朝中大臣的,完全与他们无关。

    如果说,昭常等人是私心极重,并且病急乱投医,那么析君他们,更多的则是牺牲大局,顾全小我。

    只是···

    这并非普通的战事,而是楚国与各国的决战!

    想到这,熊槐不由猛地大拍桌子,大怒道:“混账东西,其心可诛!”

    景鲤三人一见楚王震怒,顿时心中一颤,同时拜道:“大王息怒!”

    熊槐对三人的劝解不为所动,接着怒极反笑,冷冷笑道:“这群混蛋,莫非以为寡人遭到各国围攻,需要他们全力镇守防线,暂时有求于他们,就没有办法处置他们了吗?”

    景鲤唯恐楚王暴怒之下的做出傻事,立即开口道:“大王,当务之急还是解决伐宋之事,以及如何应对各国,其他事情全都可以放在一侧。”

    “大王,令尹所言极是,只要朝中能压制住伐宋的声音,其他问题都不是大问题···”

    在三人的反复劝解下,熊槐狠狠的吸了两口气,勉强压制住心中的怒火,开口问道:“不知三位贤卿可有平息伐宋之声的策略!”

    

第六百二十一章 诏令() 
“这···”景鲤三人听到楚王的询问,全都摇了摇头。

    熊槐见状,不由同样也摇了摇头,而后思绪许久,冷笑道“既然寡人还没有开口询问,他们就急不可耐的跳出来,那么也就别遮遮掩掩的,干脆摆在明面上好了!”

    说着,熊槐开口道“传诏今日朝中群臣争议伐宋利弊,群臣各持己见,各有利弊,寡人难以决断。寡人尝闻,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且伐宋一事,关乎我楚国大局,值此生死存亡之际,寡人不愿轻下决断。故,特将争辩一事通报各处,请父老兄弟建言献策,以为寡人分忧!”

    说完,熊槐便对景鲤道“令尹,将寡人诏令传到各地封君的手中。告诉他们,无论赞同与否,还是跟寡人一样难以分辨,都必须要上书议事。

    以两月为期,封君的上书必须传到郢都,否则以渎职无能之罪论处。

    两月之后,寡人将会专门召开朝议,让群臣一同讨论伐宋之事是否可行。”

    景鲤闻言,想起淮水一带的封君,顿时了然,知道楚王要引江淮的封君对抗江汉封君的压力,于是,拱手应道“大王英明!”

    接着,熊槐又想起太子横来,心中一阵头疼。

    虽然昨日太子没有发声,但是州侯等人的议论,明显是向楚国表明了他的态度。

    这是太子的第一次发声,在这个国家内部即将动乱的前奏,熊槐不想亲自出面打击太子,因为让群臣百姓以为楚国君臣父子不和,导致国内进一步动荡,更导致事态进一步复杂化。

    但是,太子因为封君的鼓动,无视出兵的凶险,而交好地方封君,这种行为,熊槐更加不能忍。

    想着,熊槐迟疑了许久,然后开口道“令尹,请卿去一趟太子府,传寡人诏令。就说伐宋一事,寡人难分利弊,故欲听听柱国本人的意思。斯事重大,不可不慎,故,寡人欲让太子代表寡人,亲自前往寿县询问柱国,不知柱国有何高见?”

    景鲤一听楚王没有处罚太子,并且还打算让太子跳出郢都这个漩涡,让柱国景翠亲自向太子说明,便松了一口。接着又想起景阳与太子的亲密关系,顿时便知楚王的用意所在,于是应道“大王英明!”

    ····

    楚国内部的争论本来就瞒不住各国,此时,楚王的诏令一下,很快,变为各国所知。

    宋国。

    宋王听说楚国的事情后,长长的出了一口气,心中的石头终于落地,而后又不屑道“楚王大张旗鼓的议论伐宋,这是想恐吓寡人吗?寡人是可以被吓住的吗?”

    “传诏,让前线的将士们不必迟疑,以楚国的现状,楚国根本不敢出兵!”

    ···

    齐国。

    齐王将楚国的情报放下,然后向储子问道“不知楚国之事,相国以为如何?”

    储子笑道“大王,看来楚王是不准备出兵伐宋,故而才会下诏全国议论,以拖延时间。”

    齐王点了点头,沉吟道“值此大战之时,战机转瞬即逝,岂能大张旗鼓的举国议论,花费数月时间让人议论。看了楚国还是能人辈出,竟然能用这种办法破解困局!”

    储子不以为然的道“大王,楚国出此下策,证明我们的计策已经成功,若非楚王已经顶不住压力,也不会下诏地方。现在楚王的做法,不过是将出兵伐宋的时间暂时延后罢了,根本无关大局。

    而且,从宋国出兵那一刻开始,楚宋两国就已经入局。接下来,只要我们继续推动此事,楚宋两国一战,在所难免,因为这是楚王唯一的机会,楚王根本无从选择。”

    齐王大喜道“相国所言甚是。看来寡人也该开始针对楚国布局了,上一次楚国一口气吃掉寡人十万大军,这一次,寡人一定要吃掉二十万楚军,否则难消寡人心头之恨。”

    说着,齐王想起一直按兵不动的燕国来,心中隐隐闪过一丝忧虑。

    接着,问道“相国,推动燕国北伐的事情如何了?虽然有我六国的压力,但是严峻一日不动,寡人就担心一旦齐国大军尽出,燕国会在寡人与楚国决战之际,出兵偷袭齐国,以进行报复。

    须知,不仅利令智昏,而且仇恨同样也会蒙蔽人的双眼!”

    储子应道“大王放心,经过近一年的布局,燕国北伐的呼声已经越来越大,据燕国的内应来报,燕国的准备已经差不多了,只等时机成熟,燕王就会出兵北伐。”

    齐王闻言长长一叹,想起北面那个复国的燕国,给齐国造成了无穷的后患,想着,不由感到心中一顿气闷“希望如此吧!”

    顿了顿,齐王开口道“相国,秦韩两国在丹淅之间已经与楚国对持半年之久,也该给他们施加压力了。”

    “大王的意思是?”储子迟疑的问道。

    齐王笑道“寡人欲再次会盟五国之君,重申六国盟约,并给楚国施加更大的压力,逼迫楚国走投无路之下,尽快孤注一掷起兵伐宋。”

    “大王英明!”

    九月。

    六国之君再次在洛邑会盟。

    六人寒暄过后,齐王脸色冷若冰霜的道“秦王,韩王,上次各国商议伐楚之事,是你们二人力主攻打江汉,以逼迫楚国从越国退兵的。

    但是,现在伐楚之战已经过去七个多月了,我齐魏赵三国已经强攻陈城七月,损失惨重,同时宋国已经攻取楚地五百里。而你们秦韩联军却依旧在丹淅之间按兵不动,坐观我四国与楚国厮杀。

    难道让我四国与楚国两败俱伤,这就是你们力主攻打汉北的用意吗?”

    齐王话音一落,魏王等三人立即与齐王站在一起,脸色不善的道“齐王所言不错,我等也想问问,秦王与韩王,你们两国究竟是怎么想的。”

    “这···”秦王荡脸色有些难看的张了张嘴。

    此时,韩王见秦王为难,立即开口道“诸位,非是我两国不愿出兵,实则是淅水太凶险,而且楚国在丹淅之间经营多年,箭阵投石俱全,石如雨降,箭云遮日,我秦韩联军曾试探渡河,结果大军连一个楚军士卒都没碰到,就全军覆没。是故···”

    。

第六百二十二章 再次会盟() 
韩王的话还未说完,魏王便阴沉的打断道“淅水凶险,难道陈城便不危险了?我三国围攻陈城七月,大军死伤超十万,若是我们三国见陈城危险,便也拥兵不前,那么六国伐楚,这不就成了笑话了吗?”

    韩王一听,立即后退半步,站在秦王荡的身侧,然后看向秦王。

    秦王荡还未开口,齐王便笑道“秦王,韩王,既然淅水凶险,秦韩联军难以渡过,那么依寡人之见,不如秦韩两国从丹淅之地退兵,然后率军前来陈地。我们五国大军聚集百万大军围攻陈地,不出两月,陈地必然为我联军所取。”

    秦王荡闻言立即摇了摇头。

    陈城之地远离秦国,若是联军全都去攻打陈地,就算能够成功攻下陈蔡,那对秦国又有什么好处?

    况且齐国帮助魏国攻打陈地,那是因为秦国割让了少梁韩城给魏国,而魏国让出了薛地给齐国。

    若是攻打陈地,那秦国就亏大了。

    想着,秦王荡立即开口道“齐王此言差矣,如今各国已经将楚国逼到极处,若是秦韩联军此时撤走,无疑是告诉楚人,我联军已经坚持不住,只能无奈撤退。如此一来,岂不是让楚国士气大增,人心振奋吗?”

    齐王嘲笑道“那秦王意思是,秦韩继续与楚军对持,然后坐观我们四国与楚国两败俱伤?”

    秦王荡陪笑道“齐王放心,我秦国既然力主攻打江汉,自然也不会一直按兵不动。我秦国大军这数月来,一直都在强攻楚国汉中巫郡,用不了数月,就能攻下获取战果。那时,我秦军便可打通汉水江水,绕道丹淅之地的后方,让楚国苦心打造的丹淅防线毫无作用。故,请诸位不要怀疑我秦国破楚的决心。”

    齐王摇着头冷笑道“敢问秦王,这数月是多久,是一个月还是十一个月?难道等我三国联军攻破陈蔡两地,大军杀到叶地,秦国才能在联军的接应下攻破楚军的防线吗?若是真到了那时候,我联军要秦韩联军何用!”

    “这···”秦王荡顿时一滞,然后看着齐王道“巫郡险阻,汉中有长城之固,都不是短时间内就可以攻下的,寡人无法保证多久能攻破楚军防线,但是···”

    说着,秦王荡一字一顿的道“但是,寡人可以再次派出援军,以表明寡人的伐楚决心。”

    “好!”齐王立即大声应道“如此,寡人就相信秦国是真的要伐楚,而不只是想要让我们与楚国两败俱伤。”

    说完,齐王立即露出一丝笑意。

    如今,经过这一轮交锋,秦国已经全面落入下风,他已经取得联盟的主导权。现在,可以正式商议伐楚的事情了。

    想到这,齐王立即开口道“诸位,寡人这次请诸位前来会盟,其主要目的,乃是商议如何尽快打破目前的僵局,如何尽快打败楚国。”

    早就与齐王通过气的魏王,一听齐王开口,立即开口道“我等六国与楚国作战大半年,一直相持不下,不仅士卒损失惨重,而且百万大军的粮食消耗,也不再少数。

    寡人听说,楚国为了这一战,准备数年之久,粮食物资囤积如山。若是继续与楚国消耗下去,寡人担心我们六国加一起,都耗不过楚国。

    故,寡人也觉得我们六国应该想出办法,尽早结束此战才是。”

    说着,魏王扫了一眼各国之君,然后看着齐王道“不知齐王可有对策?”

    众人看了一眼一唱一和的齐王魏王,哪能不知道齐王已经有了主意,于是,众人全都将目光看向齐王。

    此时,齐王轻咳了两声,开口道“诸位,上一次会盟之时,寡人与赵王魏王宋王商议后,定下了以宋国为饵,诱歼楚军主力的计划。如今计划初见成效,在宋国受辱的楚国重臣,返回楚国后,已经在全力推动伐宋了。”

    说着,齐王停顿了一下,然后看向并不知晓内情的秦韩两国之君,见他们露出震惊之色,这才满意的点了点头。

    然后接着道“想必诸位已经得知楚王已经在下诏,让各地封君上书议论的事情了吧!”

    众人全都点了点头。

    各国正在与楚国大战,基本上有一半的心思都在关注着楚国,楚国郢都的那些破事,根本就瞒不住他们。

    只是之前楚宋两国所发生的一切,他们还以为宋王已经老糊涂了,不仅羞辱楚国重臣,鲸吞楚国土地,还弄得国内众叛亲离,国中一片大乱。

    当时秦王与韩王还担心宋国会出事,不是说楚国伐宋,而是担心宋王摆不平国内的群臣,在楚国伐宋之前,就引发群臣反叛,提前让太子即位。

    如此,宋国则会因为内乱而与楚国讲和。

    现在看来,宋国的这一切,都是计划好的。

    目的,就是为了给楚国足够的借口伐宋!

    想到这,秦王与韩王对视了一眼,突然隐隐有种被孤立的感觉。接着,秦王荡开口道“楚国的事情,寡人也有所耳闻,不知齐王有何需要秦国效力的吗?”

    齐王笑道“诸位,如今楚王下诏,让群臣议论伐宋之事,这就足以证明楚王已经难以抵挡群臣的压力,想要通过询问各地来拖延时间。所以,寡人希望,诸位能全力发动本国在楚国的势力,尽可能的联系更多的楚国大臣贵戚,推动楚国出兵伐宋。”

    说到这,齐王正色道“只要楚国之内,十之七八的大臣要求出兵伐宋,那么楚王就没有选择的于地。”

    此时,秦王荡开口道“齐王,如今楚王向各地询问,就已经表明楚王并不想出兵伐宋,若是楚王一直不愿出兵,难道我们各国就跟楚国耗着?”

    齐王冷笑道“那也无妨,若是楚王真的一直按兵不动,与群臣相左,那么我们之前在楚国散步的谣言就有了用武之地,正好可以用外部的压力,诱发楚国的内乱。”

    说到这,齐王意味深长的道“寡人听说这一次楚国伐宋的争论,楚太子已经表态,支持伐宋。若是这个楚王不愿伐宋,那么我们就换一个楚王,让楚太子提前即位好了。”

    。

第六百二十三章 图穷匕见() 
众人闻言,顿时大吸一口冷气,为齐王的破楚计划暗暗心惊,这简直就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啊!

    接着,众人又不由自主的想起楚国之前几年对齐国的大举征伐,看来齐王已经将之前的遭遇的屈辱全都算在了楚国头上。

    现在,齐王又不遗余力的谋算楚国,想必···

    接下来的几十年,齐楚两国没法和解了。

    这对其他国家来说,是好事!

    就在众人为齐王的计划震惊间。

    此时,一直处于半隐身状态的赵王突然哈哈大笑,顿时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齐王听到赵王大笑,不由向赵王看去,疑惑的问道:“不知赵王何故发笑?可是寡人的计策有何不妥?”

    赵王摇了摇头,笑道:“齐王的另立楚王计策很好,寡人深以为然。只是,寡人听齐王要立楚太子为楚王,寡人觉得其实我们还有一个更好的人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