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若是这方面能景翠唐昧能让熊槐松口气,那么这四十五万大军,则是让熊槐心中一紧。随着唐昧的开口,江汉之间的兵力基本已经被抽调一空,这是名副其实的举国而战了。
“可以,卿的要求寡人全都可以答应。”熊槐说着,转头看向昭雎道:“司马,从汉中以及巫郡调兵的事情,也要立即进行。”
“唯。”昭雎应着,顿了顿,昭雎又拱手道:“大王,昭鼠将军手中的楚军,以及巫郡的楚军,全是我楚国防备秦国的军队,如今秦楚两国正式结盟的盟书还未传到郢都。故而,臣以为,等盟书抵达郢都之后,我们就可以以秦楚结盟,秦楚两国交好为由,名正言顺的将汉中巫郡的军队调回,如此,以向秦国示好。”
熊槐点了点头,昭雎的这个调兵借口,可谓一举多得。
“嗯,此事可行,司马尽管安排便是。”
同意了昭雎的计划后,熊槐停顿了一下,接着又对昭雎道:“司马,至于接下与各国围攻魏国的事情,寡人依旧将此事交给你了。至于伐魏所需的兵力,陈蔡之地或许还有不足,剩下的不足之数,那就从江淮之地征召。”
“是,大王。”昭雎应道。
顿了顿,熊槐脸色十分严肃的开口道:“司马,此次寡人调兵人数之多,可谓远远超过以往,这一场堵上楚国命运的国战,寡人不允许任何人在此过程中拖后腿。无论是各郡县,还是各地的封君,全都提前两月通知他们,告诉他们寡人将要征兵的数量。
等到大军聚集之日,若是被寡人发现,有人用老弱病残抵数,或者有人到期不至,一经查处,轻则削地降爵,重则直接削爵去封贬为庶人。”
说到这,熊槐语气冰冷的道:“告诉他们,不要怀疑寡人的决心,若是因为他们的缘故,导致这次伐越失败,寡人不介意效仿先君肃王,再次在楚国清理一次勋贵。”
昭雎点了点头。
虽然楚王同时点出郡县以及封君,但是昭雎知道,楚王特指各地的封君。
每次打战,除非有很大把握会得胜,否则,各地的封君在出兵出粮这一方面,总是不甚积极,要么精锐士卒中参杂农夫,要么在粮草分量上注水,要么加入陈粮或者次粮,总之,就是消极应对。
不过,这几年来,这种情况已经有所好转,当然不是因为他们良心发现,而是因为这几年对外作战,楚国凭借盟主的地位,号召各国围攻他国。一方面楚王亲征,封君不得不表现的积极一些,另一方面,楚国的优势极大,各地封君本身也乐意积极出兵占便宜。
随着楚国的不断胜利,随着楚王的声望的不断提高,这种情况越发明显。
所以,此次明面上征召军队与各国围攻齐魏两国,在优势明显的情况下,昭雎有信心从各地征召足够的军队。
若是真有人顶风作案,在楚国准备十余年的灭亡越国的行动中拖后腿,昭雎也不介意清除掉两三家封君。
这种事,不用楚王出面,他这个朝中重臣司马就能搞定。
想着,昭雎一脸肃然地应道:“大王请放心,本次大战,臣一定让他们将手中最精锐的士卒派出来参战。”
熊槐点了点头。
然后还是不放心,便把目光看向一盘的景翠与唐昧,调兵的事情,也要让他们俩出面向封君们施压才行。
景翠身为柱国,而唐昧则是司败,虽然都不负责调兵,但是景翠是楚军明面上的最高将领,唐昧则是在朝中专门负责抓捕的,他们俩的震慑力,还是不小的。
况且,楚国之内,最大的封君贵族势力,除了昭雎所在昭氏,剩下的就是景氏与屈氏。只要昭氏与景氏牵头,那么,剩下的那些公族支脉,才会不敢有侥幸之心。
同样,唐昧出自楚国古老的异姓大贵族,在异姓封君中,声望也是极高的。有唐氏出面打招呼,那么那些异姓封君,才会不敢怠慢。
最重要的,景翠身为攻打越王的主将,唐昧身为攻打越国的主将,想要让他们不积极都不行。
想着,熊槐便开口道:“柱国,司败,督促各地出兵的事情,卿等也要从旁协助,帮助司马共同完成此事。”
景翠唐昧闻言立即点了点头,这种事情不用楚王多加吩咐,面对越国这一大块肥肉,无论谁敢扯后腿,那都是他们的敌人。
于是,二人一同拱手应道:“大王请放心。”
熊槐闻言点了点头,接着便没有继续刻意交代。
面对伐越这件大事,熊槐知道他们心中有数。
第四百八十三章 定论()
将调兵的事情进行安排之后,熊槐接着又问道:“诸卿,现在只剩下一个问题,那就是什么时候出兵。如今已经快到九月,今年出兵已经来不及,是来年麦米收获之后的五六月出兵,还是等粟米收获之后的九十月出兵,不知诸卿以为什么时候好。”
熊槐话音刚落下,景翠立即答道:“大王,如今我们已经与秦韩宋三国相约攻打齐魏两国,此事,自然是越快越好。不然,臣恐迟则生变,横生波折。”
“不妥。”昭雎在景翠说完后,立即摇了摇头。
景翠负责的是越国,打败越国并不困难,而他昭雎则不然,他明面上面攻打的是魏国,但是,实际上他的主要任务是防守秦国以及三晋的进攻。
原本,楚国的防御重心都在这里,自然没有什么不妥。
但是,现在楚王将这里的精锐调走了大部分,如何防守各国的进攻,重新部署防御,全都需要重新安排,这需要时间。
若是五月出征,那就只剩下半年多一点,这点时间,看似很长,但如果是重新构建防御工事,昭雎觉得有些勉强。若是九月份才出征,这多出来的四个月,昭雎的把握才更加大一些。
想了想,昭雎开口道:“大王,攻打越国的事情,我们已经精心准备多年,再加上昭滑在越做内应,攻打越国并不困难,真正的难点,乃是各国救越伐楚的战事。打下越国之后,恐怕我们楚国就会面对各国的干涉,那时,我们楚国的主要精力就是应对各国,而不是攻打越国。
另外,臣以为,在伐越之前,我们应该要尽可能的多收获一次粮食,以做好长时间被各国围攻的打算。”
昭雎一说完,斗由立即点头赞同道:“臣以为司马所言甚是。”
身为太府尹的他,自然是希望太府的仓库中储存的粮食越多越好,这样,无论发生什么战事,太府都不用着急。
此时,昭鱼开口道:“大王,臣以为柱国说的不错,攻打越国,应该放在五月份。虽然粟米收获后,我们楚国的积蓄会更好丰厚一些,但是,同理,各国的粮食储备同样也会更加充足。如此,一旦我们攻下越国,那么粮食充裕的各国,就有可能会立即将大军调到楚国的边境之外。
所以,臣以为,我们应该五月出兵,争取在八月之前打下越国。八月,九月,正是各国收获粟米的时间,这一个时间点,各国收获本国的粟米,需要调用大量的农夫,而不会大举调兵。这就可以为我们稳定越国争取一到两月的时间,请大王明察。”
另一边,唐昧开口道:“大王,按照计划,我们会鼓动公子玉自立为王,以引诱越王南返。若是如此,那么我们与齐魏两国开战的时间,就必须要放在五月。”
熊槐一怔,没想通这与越国又扯上关系了。
于是,问道:“司败这是何故?”
唐昧解释道:“大王,这是因为风向。臣在广陵呆了多年,那边的风向,夏季长时间刮南风,而冬季长时间刮北风。若是在冬季开战,一旦越王南返时遭遇我们楚国的大军阻截,那么越王情急之下,有可能会走海路,绕过楚军,直达江东。
若是在冬季,那么越王的船队,就能在顺风顺水的情况下,数日之内从淮北抵达江东。若是在夏季,逆风逆水的情况下,越王想要走海路,花费的时间将会比走陆路还长。故而,从天时这一方面来说,五月出兵要比九月十月要好。”
“这···”熊槐一愣,随后点了点头。
越王走海路的可能性虽然不大,但是也并没有可能。
越国的海船很多,而且航海技术比经常出海寻仙的齐燕两国还要发达。更重要,经过上次齐越两国的海战后,越国还有大规模用海船运兵的前列与经验,这就提供了种种便利。
所以,越王若是无路可走的时候,海路便是一条退路。
这不可不防。
想着,熊槐看了一眼昭雎,心中沉吟片刻,又考虑了一下其他的建议,便开口道:“与齐魏两国开战的时间,宜早不宜迟,故,寡人决定在来年五月出兵。”
“大王英明。”群臣应道。
熊槐点了点头,接着下令道:“传寡人之令,立即派人出使越国以及赵国,说服越赵两国出兵。
另,派人前往秦韩宋三国,就说寡人决定来年五月出兵与齐魏两国作战,请他们出兵助寡人一臂之力。”
······
越国吴城。
昭常又一次作为使者出使越国,与以前一样,离吴城还有十里地时候,就遇到了越国前来迎接的使者。
接到禀报,已经发现越国的迎接使者后,昭常立即带着数个亲随,快步向前走去。
另一边,越国的队伍里,公子玉同样也带着数个侍卫走了过来。
双方会面之后,昭常看着公子玉疲惫消瘦的面貌,大吃一惊的问道:“公子,数年不见,何以如此疲惫?可是公子身体有恙?”
公子玉听到昭常的询问,回想起他这几个月来的经历,顿时长长一叹:“唉,一言难尽。”
接着,公子玉摇了摇头,没有继续说下去,而是开口道:“使者远来敝国,还是先入城安顿,接下来再进行一叙吧。”
昭常虽从公子玉的言语中感到一分疏离之感,但见公子玉不愿意述说,也不好过度追问,免得公子玉不悦。
于是,应道:“既如此,就请公子安排吧。”
公子玉微微颔首,接着便命人开路返回吴城。
就在公子玉转身的一瞬间,昭常竟发现公子玉打了一个哈欠。
这一情况,顿时令昭常一滞。
接着,令昭常更加惊疑地是,这次进吴城,公子玉竟然给他单独安排了一辆马车。
要知道,以前昭常出使越国,他与公子玉会面后,都是同坐一辆马车前去吴城宾馆的,这次,公子玉上了另一辆马车。
第四百八十四章 公子之忧()
马车中,昭常心中隐隐有些不安了。
公子玉先是对他的慰问没有反应,接着又分车而行,这明显的疏离感,让昭常感觉不对劲。
不多时,队伍便在吴城宾馆前停下。
昭常从马车上下来,却并未在第一时间发现公子玉的身影,当下心中一沉,公子玉的这种举动,作为一位迎宾使者,这是极其失礼的行为。
正想着,便见公子玉从不远处的快步走过来。
还未到昭常身前,在距离昭常尚有七八步的时候,便正色拱手谢罪道:“先生,玉失礼了,失礼了。”
说着,公子玉的身体便来到昭常身前,而且身体已经弯到九十度。
见此,昭常立即一伸手握住公子玉的手,阻止了公子玉的大礼,将公子玉拉起,笑道:“公子,你我乃是多年之交,身为故交,哪里用的着在乎这些礼数。”
公子玉闻言一顿,接着笑道:“不错,玉与先生相交多年,自是如此,先生,里面请。”
说着,公子玉侧过身体,对着宾馆的大门抬手示意。
这一次,昭常明显察觉到现在的公子玉不仅精神了许多,而且言语之间,还透着以前的亲近之意,似乎又回到了以前。
心中默默按捺住思绪,昭常向公子玉笑道:“公子请。”
不久,公子玉与昭常二人,便并列而行,有说有笑的走进宾馆中一个院落。
进入院中,公子玉笑道:“先生,这个院子乃是我越国宾馆里面最好的院子了,以前先生来访越国,每次都是住在这里,这一次,还是住在这里吧。”
昭常看着这个熟悉的院落,向公子玉拱手谢道:“多谢公子美意。”
“哪里!”公子玉笑了笑,接着开口道:“先生舟车劳顿,远来疲敝,今日玉就不便多加打扰了,明日夜间,玉在府中设宴,到时,你我再进行畅谈。”
昭常闻言应道:“公子相邀,常岂敢不从,明日夜间,必登门打搅。”
“好。”公子玉笑道:“那么明夜,玉便在府中恭候先生了。”
公子玉离去后,昭常便立即收拢了脸色的笑容,看着公子玉离去的方向,久久不语。
公子玉的情况很反常。
对此,昭常心中很怀疑。
不久后,昭常便在宾馆中等到了第一个客人:昭滑。
驱散侍者,下令不准外人打扰后,昭常便与昭滑相对而坐。
昭常立即向昭滑问道:“滑,今日公子玉···”
接着,昭常便将公子玉的反常行为进行说明。
说完,昭常问道:“滑,不知这段时间越国可是出了大事,亦或者是公子玉那边已经生变?”
昭滑闻言摇了摇头:“使者不必多虑,对我楚国来说,越国最近并无变故,若一定要说有,那就是如你所见,公子玉疲惫不堪,这已经引起越王的不满,两月之内,越王已经训斥了公子玉三次,而且,其中两次,还是在朝中公开训斥。”
昭常大惊道:“出了何事,以致越王接连训斥公子玉,莫非越王已经决定立公子蹄做太子了吗?”
“越王还未下定决心。”昭滑摇头道。
顿了顿,见昭常狐疑的看过来,便解释道:“这事还得从越王率军归来后说起。自从越王率军回到吴城后,面对在伐齐一战中立下大功,军中声望势力全都大涨,在朝中行事越发咄咄逼人的公子蹄,公子玉便陷入焦虑之中,时常整夜难以入睡。”
昭常一怔,这个消息之前昭滑也曾传回郢都,昭常自然也有所耳闻,但当时大家都以为这是昭滑对公子玉焦虑的形容,而不是真的彻夜难眠。
想着,昭常便诧异的道:“怎么,公子玉彻夜难眠的事情是真的,而不是你对公子玉不安的形容?”
昭滑郑重的点了点头:“这当然是真的,公子玉的问题就出在这彻夜难眠上,一天两天还好,但长时间睡不好,白日难免就会无法集中精神。
于是,公子玉便出状况了。
在一次朝会中,越王突然向公子玉问话,公子玉迷迷糊糊间,竟答非所问,与越王的对话,南辕北辙,牛头不对马嘴。
结果,越王大怒,在退朝后,留下公子玉,将其训斥了一番。”
听到这,昭常若有所悟,便开口道:“莫非,遭到越王的训斥后,公子玉越发的惊恐起来,然后更加难以入睡,一直情况更加恶化,继而接连遭到越王的训斥。”
昭滑应道:“如你所料,正是这样。今日你初见公子玉时,恐怕是公子玉还未睡醒吧。接着,公子玉在车上补睡一阵,这才恢复了一些精神。”
“···”昭常顿时无语,过了一会儿,才感慨道:“今日,常发现公子玉神态不对,还以为越王已经打算立公子蹄为太子,公子玉已经失去机会,彻底向公子蹄认输了呢。不想,竟是这等缘故。”
昭滑笑道:“现在这种情况,可是对我们楚国扰乱越国的行动更加有利了。”
“不错,正是如此。”昭常笑了笑,接着正了正衣冠,郑重的开口道:“滑,这次我奉楚王之命出使越国,目的有二,其一是请越国出兵攻打齐国,其二···”
说着,昭常看着昭滑,正色道:“灭越之战将在明年五月开始,大王有命,让你在越王大军离开越国后,开始鼓动公子玉自立,以此扰乱越国。另外,还需联络吴地那些对越国不满的人群,煽动他们反叛越国,迎接楚军进入越国。大王的意思,这些对越国不满的人,未来将是我们稳定吴地的重要力量。最后,大王还让你准备好大军的向导,引导我楚军快速攻打越国各地。”
昭滑闻言立即郑重的应道:“使者请放心,滑在越国多年,一直都在准备此事,必不会让大王失望的。”
“如此就好。”昭常点了点头,接着继续开口:“滑,本次邀请越国攻打齐国,乃是重中之重,不容有失。而你在越国多年,与公子玉等人交好。故,这次还需你联络越国的大臣,鼓动越王出兵。”
昭滑应道:“请使者放心,让越王离开吴城,这是此战的前提,这等大事,滑自然知道轻重。”
昭常昭常闻言轻轻的点了点头。
第四百八十五章 相邀伐齐()
翌日。
越宫中。
昭常向越王道:“大王,上次攻打齐国的事情,因为魏国的突然背叛,而未竟全功,以至于楚国虽然帮助宋国打下了薛地,却也让宋国丢失了滕地。对此,宋王虽然没有对楚国有所不满,但是,寡君心中一直心有遗憾,感觉辜负了宋王的信任。
同样,贵国攻打琅琊,夺回故都的事情,最后也不了了之。此事,寡君也引以为憾。”
说着,昭常向越王拱手一礼,语气带着激愤道:“敝国决定,来年五月,联合各国再次出兵攻打齐魏两国,以报上次的一箭之仇。故,寡君希望,大王能履行昔日的盟约,与敝国一道,出兵伐齐。”
昭常说完,越国君臣便是一惊。
与楚国一道,出兵伐齐。
听楚国使者的意思,似乎楚国除了要与魏国开战以外,还想同时攻打齐国啊!
之前,楚王与韩王会盟的消息传道越国,就令越国怀疑接下来楚国将要把目标从齐国转移到魏国身上。。。
而后,秦楚两国结盟的消息传来,更加验证了越国的这种猜测。
不想,楚国使者一开口,就是要越国协助楚国攻打齐国,加上之前的魏国,也就是说,楚国下一次会同时攻打齐魏两国。
以前总是听说某国同时被几个国家围攻,但是,同时对两个大国开战这种事情,少有。
哪怕是魏国最强大的时候,也只能一面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