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楚怀王-第1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现在来看,第二种情况可能性更大,但是也不能排除这是齐魏两国障眼法的可能性。无论是哪一种情况,只要我们还没有攻下薛城,宋军必然要回师自保,这只是时间的快慢问题。”

    “只要宋军撤走,那么我们就可以打着履行盟约的幌子,对宋国进行救援。这样薛地之围自解,而齐楚宋魏四方的地位也将发生扭转。我楚宋两国将会扭转地利人和的不利局面,并且齐魏宋三国变成局中人,而我楚国将会成为局外的援军,这就是一举三得的事情。”

    熊槐听到这,接着开口道:“同时,我们也可以将诈退的事情掩藏在救宋的过程中。若是田甲不出,那么我们就直接前去救援宋国,若是田甲出兵,我们就全力打垮他。”

    景翠拱手道:“大王英明!”

    楚军这里商议完,景翠返回前线指挥楚军攻城不久,呆在宋营联络的上官大夫匆匆进来禀报道:“大王,宋王来访,如今已经在赶来楚营的路上,很快就会抵达大营外。”

    “宋王来了?”

    熊槐对宋王没有提前派出使者约定时间,就径直往楚营赶,不由愣了愣。

    随后,立即反应过来,宋王肯定也得知魏国的事情了。

    “传令,打开营门,寡人将亲自迎接宋王。”

    “诺。”

    就在熊槐起身前去迎接宋王的时候,公孙衍跟着起身,然后跟在熊槐身后,一边向外走一边开口道:“大王,宋王此来肯定是为了魏国的事情。魏将公孙喜驻兵济北,直接威胁宋国北部重镇陶县。而齐国声子呆在平陆,威胁宋国新占领的滕地。面对齐魏两国的进攻,如今宋国主力在薛,恐怕难以自保,所以,臣以为,宋王此时前来,除了商议魏国的事情,可能还会提出退兵的事情。”

    “退兵?”以己度人,熊槐听到魏国有变的消息,也曾冒出退兵的念头,更何况身在局中的宋王呢。

    前行的步伐不变,熊槐点头道:“不错,这种可能性很大。要是寡人,在不知能否攻下薛城的情况下,自然也要先保住原本的土地了。”

    公孙衍接着道:“不仅如此,宋王如此迫不及待的赶来楚营,可能还会向我们楚国求援的意思。齐国被三国围攻数月,现在行事扭转,自然要进行报复。齐魏联合,那么报复的对象,十有八九就是宋国了。”

    “救援宋国···”

    按照计划,若是事有不谐,宋国自然要去救援,但是这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薛城真的攻不下来。

    而且,在救援宋国之前,楚宋两军还得再为攻破薛城尽最后一次努力才行。

    公孙衍接着道:“大王,现在情况还不明朗,魏国聚集兵力需要一些时间,而且齐国北部的兵力南下同样也需要时间。所以,目前的局势还没有到崩坏的局面,我们依然还要保持信心,。一旦宋王提出退兵,那就要稳住宋王,让宋王暂不退兵。”

    公孙衍所说的,是最不利的情况,一旦宋国退兵,三国联军必将解散。

    想着,熊槐点了点头道:“好,寡人知道了。”

    还未走出楚营大门,熊槐就见一支打着宋王旗号的队伍,已经匆匆来到楚营外,并且正在减速,而后停在楚营之外的不远处。

    熊槐微微皱眉,宋王来的太快了一些,也太急促了一些。

    上官大夫前脚返回楚营禀报,这宋王后脚便抵达楚营,中间几乎没有停顿,可想而知宋王是如何的紧迫。

    将宋王迎入楚营,进入营帐,带宋王做好后,熊槐故作轻松的看着眉头紧锁的宋王问道:“宋王,此时来楚营与寡人一会,不知有何要事?”

    宋王沉吟了一下,没有开口,而是对身侧的惠盎使了一个眼色。

    惠盎会意,从宋王身侧走出,来到大帐中间,对熊槐拱手行了一礼,然后开口道:“大王,不久前敝国得知,魏将公孙喜聚兵于济水之北,与敝国陶邑隔岸相对。寡君担心魏国在敝国国中空虚之际,趁机攻打敝国,故特意前来与大王商议。”

    惠盎说完,宋王接着开口道:“不错,寡人还听说魏国不久前罢免了亲近楚国的魏相楼庳。魏国这不仅是针对寡人,而且也是针对楚国,故,寡人想与楚王商议一下如何针对魏国的事情。”

    熊槐迟疑的看着宋王以及惠盎,宋王来的很急,但是话却不急。

    君臣来到楚营丝毫不提起撤兵自保之事,反而摆出一副要针对魏国的模样,这是故弄玄虚以退为进,还是宋国另有打算呢?

    想了想,却并没有想出一个所以然来,但见宋国君臣都不急,那楚国也可以缓缓,表示不急。

第四百一十三章 贪婪与忧虑() 
    另一边,公孙衍也迟疑的看着宋王,想从宋王的面色上看出什么来。

    结果,自然是一无所获。

    公孙衍微微皱额,莫非猜错了。

    见宋国君臣这幅模样,熊槐沉吟道:“对于魏国的事情,寡人已经知道了。虽然楼庳与寡人相善,但楼庳毕竟是魏相,魏王罢免自己的相国,实乃魏国内部之事,寡人虽深表遗憾,但也不能横加干涉。”

    宋王心中颇为不以为然,当年在魏王被立为太子的时候,你楚王派重兵杀入魏国境内,逼魏惠王立亲近楚国的公子高为太子。连立太子的事情都干涉了,更何况是相国这种事情呢。

    当然,宋王知道这只是楚王的借口罢了,现在楚国还在攻打齐国,魏国仅仅只是表现出对宋国不怀好意,并没有明确表示背叛楚国,所以楚国还有所迟疑。

    楚国可以不急,可以在观望观望,但是宋国耗不起。

    “楚王,寡人闻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与微澜之间,如今楚宋两国正在与齐国作战,而魏国罢免了亲近楚国的相国,并且对宋国不怀好意。再加上魏国还是齐国的盟友,所以寡人已经确定魏国是要背叛与楚宋两国的盟约,要站在齐国那边了。”

    宋王说到这停了下来,此时惠盎接着道:“大王,敝国的忧虑,魏国大国也,齐国大国也。要是魏国与齐国联手,无论是合兵一处,还是兵分两路,敝国都抵挡不住。

    宋国局势糜烂,势必影响楚宋联军攻打齐国的事情。如今我们眼看就要攻下薛城,若是因为魏国的插手而功亏一篑,不仅会让我们楚宋联军损失惨重的情况下丝毫无获,而且也会影响大王您的威名。届时,臣担心三晋全都倒向齐国,成就齐王的霸业。”

    这话一出口,熊槐顿时松了一口气,看来宋王此来并不是想要撤兵回国,而是想要楚国出力制裁魏国,以便楚宋联军能顺利攻下薛城。

    不过想想也是,为了攻打薛城,宋国付出了远高于楚国的代价,放弃薛地,楚国无所谓,但是宋国就未必了。

    而且楚宋联军伐齐失败,接下来所要面对的,极有可能就是楚宋越三国与齐魏两国的拉锯战。这种情况对宋国来说,无疑是天大的灾难,因为陷入拉锯战后,无论在哪里打,都会把宋国扯进去,最要命的,就是以宋国为战场。

    除了对薛地的贪婪,更有对未来的忧虑,这才是宋王此行的目的。

    摸清宋国的脉络后,熊槐彻底放心。

    接着,见公孙衍与陈轸同样露出了然的神色,熊槐眼神转向公孙衍,与其对视一眼,然后微微一笑。

    公孙衍点了点头,于是,起身道:“惠子之言,于我心有戚戚焉。只是魏国终究还是楚宋两国的盟友,现在魏国并未明确表示背叛盟约,我们就针对魏国展开行动,似乎不太合适。”

    公孙衍说完,陈轸接着道:“不知惠子可有妙计,既能采取行动限制魏国,又能不引起魏国的恶感。”

    陈轸询问后,熊槐同样也将目光放在惠盎身上。

    惠子点头道:“如今公孙喜跑到敝国陶邑的附近,这让敝国甚为忧虑,因为这不是魏国身为宋国盟友所应该做的。大王乃是盟主,故臣希望大王能取信询问魏王,魏国这是何意,是否打算背叛合纵联盟。”

    熊槐闻言点了点头。

    魏国出现这样的动作显然是不正常的,此时楚国去信询问,对魏国施加压力十分正常。不闻不问,坐观魏国改变,这才是不正常。

    所以,听到惠盎的请求,熊槐直接开口道:“这是当然,寡人稍后就信询问魏王。”

    说着,熊槐看向宋王道:“魏国派公孙喜观望陶邑一事,还请宋王去信询问才是。”

    宋王点头道:“楚王放心,对于魏国的举动,寡人深为忧虑,已经命令使者前去魏国,问问魏王是否打算对敝国有意。只是寡人国小力弱,恐怕难以引起魏王的重视,所以希望楚王也能去信一问,集楚宋两国之力给魏国施加压力。”

    听到宋王已经拍使者前去魏国,熊槐放心的点了点头,再次保证道:“好,寡人必定会去信询问魏王。”

    “大王英明!”惠盎拱手行了一礼,然后接着道:“大王,臣担心魏王心意已定,打定主意要攻打敝国为齐国解围。所以,仅仅是派出使者以及去信询问,臣以为还不能有效制止魏王的侥幸心思。”

    “故,臣请大王派一位重将坐镇陈地,然后聚集兵力,以观望魏国形势,一旦魏国出兵伐宋,楚国能在陈地出兵牵制魏国,减轻敝国压力。”

    公孙衍迟疑了一下,缓缓地摇头道:“不妥,魏国目前还没有打算背叛我们,现在我楚国就在陈地聚集兵力并安排重将,摆出一副要攻打魏国的样子。这不仅不利于稳住魏国,为我们攻打薛城赢取时间。相反,魏国很有可能因为我们的行动,而心生疑惑,然后坚定不移的站在齐国那边。”

    熊槐点了点头。

    除了公孙衍所说的理由以外,更重要的是,楚国不想将战争进行扩大,再次从国内征召兵力。

    因为这对楚国接下来的行动很不利。

    惠盎见公孙衍说完后,楚王同样也赞同的点了点头,便知楚国对这一提议排斥。

    对此,惠盎心中有些不解,魏国倒向齐国的迹象已经很明显了,此时楚国为了维护霸主地位,应该全力与齐国争夺魏国才是,为何楚国会对刚才的提议表示反对呢?

    须知,在陈地聚兵的举动,虽然表面是为宋国解围,但是实际上却是为了逼迫魏国与齐国解除盟约,继续留在楚国的联盟之内,维持楚国的霸业。

    突然,一个想法突然从惠盎的脑海中跳了出来。

    莫非楚国接下来的目标就是魏国?

    以宋国为饵,引诱魏国攻打宋国,主动背叛楚国,然后楚国名正言顺的进行报复,借此削弱魏国。

    或者说,宋国从齐国那里夺取很多城池,吞并了滕国,现在又想吃下薛地,这已经引起楚国的警惕,楚国想要借齐魏之手削弱宋国,然后将宋国牢牢的绑在楚国的战车上!

    想着,惠盎迟疑了一下,然后开口道:“犀首,我宋国被齐魏楚三个大国包围,现在公孙喜在魏国之内看着陶邑,声子在齐国平陆盯着滕地,而我宋国主力在薛,要是齐魏两国作难,恐怕我宋国留在国中的军队难以抵抗,必需主力回援,才能力保宋国不失。”

    说完,惠盎向熊槐拱手行了一礼,然后退回宋王之侧。

第四百一十四章 借相() 
    “这···”

    听着惠盎半是解释半是威胁的话,熊槐不禁有些迟疑。

    的确,现在宋国不仅是攻打薛城的主力,同时还将直面齐魏两国,若是楚国什么实际行动也没有,恐怕难以安抚宋国,让宋国继续留在薛地。

    另一边,惠盎将自己的猜测小声的告诉宋王。

    宋王听完惠盎的猜测,心中不由升起一股怒火,同时也生出一股失落。

    心中不禁暗想:

    这几年宋国是不是壮大的有些快了?

    已经引起齐魏楚三国的警惕了?

    想着,宋王的目光渐渐变得颇为沉重,而后目不转睛的盯着熊槐,开口道:“楚王,如今齐魏两国对宋国虎视眈眈寡人心中甚是忧虑。故,为了请楚国帮助宋国牵制魏国,寡人愿与楚国重新分配薛地,薛城为界,东面归楚,西面归宋,薛城作为薛君封地,归楚国管理。”

    宋王此话一出,熊槐想也没想,直接拒绝道:“宋王何出此言,寡人虽不肖,但也一言九鼎,已经答应宋国的东西,断然没有再次反复的可能。

    况且,魏国要是攻打宋国,这也是因为宋王你响应寡人的号召,想要教训齐国的缘故。此事因寡人而起,寡人自然责无旁贷,理所当然的应该维护宋国的利益,请宋王不要多虑。”

    熊槐说的十分诚恳,好像宋王刚才的话是他人品的侮辱一般。

    “楚王高义,是寡人失言,失言了。”

    宋王虽然说着道歉的话,但是神色没有半分改变,依然紧紧的盯着熊槐。

    熊槐此时产生一种,似乎宋王的目光有些刺眼一般。

    心中知道,楚国必需要有实际行动才行,否则难以安抚住宋王。

    沉吟了一下,熊槐开口道:“魏国乃是楚国的盟友,此时魏国还未背叛寡人,寡人不能因为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就对魏国展开行动。但是魏国现在动作显然也不正常,不得不防。

    所以,寡人决定以楚国司马昭雎为将,坐镇陈地观望形势,一旦魏国有变,立即召集陈蔡之兵,一月之内,必能出兵魏国,从侧面呼应宋国。陶邑乃是宋国重镇,坚守一个月,想来应该不是难事。”

    “一月时间,寡人还是有信心的。”

    宋王得到熊槐的答复,瞬间松了一口气,虽然楚国没有现在就聚集兵力,但是司马昭雎前往陈地,还是能对魏国形成压力的。

    熊槐顿了顿,又开口道:“宋王,魏国一旦倒向齐国,这就是对我们合纵联盟的背叛,所以寡人希望宋王能与寡人一道,写信给燕赵韩三国,让三国一同给魏王传讯,请魏王三思而后行。”

    宋王闻言一喜,若是能说动三国一同对魏国施加压力,那么无论如何,魏王也得掂量一二,再次考虑是否对宋国进行用兵。

    虽然韩国弱小,赵国自顾不暇,燕国既弱小又没空,三国未必愿意趟这趟浑水,但是只要去做了,总有机会不是。

    更何况这是楚王自己提出,算是意外之喜了。

    想着,宋王应道:“此策可行。”

    宋王说完,接着又对惠盎使了一个眼色,然后闭口不言。

    惠盎会意,知道这是宋王的提示,让他说今天来楚营最重要的目的。

    于是,惠盎再次开口道:“大王,宋国小国,遭到齐魏两个大国在旁窥伺,我宋国上下辗转反侧,彻夜难眠,唯恐遭到齐魏两国的攻击。臣思前想后,要想改变宋国的这一现状,恐怕需要向贵国求助,还请大王不吝相助。”

    听到惠盎的话,熊槐不由一愣。

    难道我们刚刚说的事情不是在为宋国的解围的事吗?

    怎么惠盎再次说起这事呢。

    想着,熊槐向身旁的公孙衍与陈轸看了看,见他们二人也全都露出迷惑的目光,不由开口道:

    “寡人愚钝,不知惠子这是何意,难道还有其他地方需要寡人相助的吗?”

    惠盎笑了笑:“大王,上次齐国屯兵薛地,多亏大王派左大夫来宋任职,这才震慑住齐国,让宋国免于战乱之祸。如今齐魏两国虎视,臣再三思量,要想避免灾难,恐怕要估计重施,从楚国请一位大贤来宋才行。为此,敝国已经腾出相国之位,虚位以待楚国大贤。”

    “······”熊槐震惊了。

    宋王竟然要想从楚国大臣中寻找一位相国。

    这种对楚国百利而无一害的事情,寡人是答应呢,答应呢,还是答应呢!

    念头在脑海中转了一圈又一圈,熊槐实在也想不出什么坏处,身边的臣子也都皱着眉头,苦想宋国的意思。

    于是,熊槐试探的向宋王问道:“不知宋王属意何人?”

    宋王笑道:“寡人这几月以来,与贵国的上大夫相交甚欢,认为上官大夫乃是一位可以托付国事的大贤。故,寡人愿意以一子为质,并请贵国上官大夫担任宋相一职,加强楚宋两国关系的友好关系。”

    熊槐一滞,随后脸上浮现出一丝笑意,接着看向一直在一旁沉默的上官大夫。

    只是,见上官大夫脸上露出一丝惊愕,一副难以置信的样子。

    不由一怔。

    上官大夫在宋营数月,难道宋王没有与上官大夫沟通,或者宋王与上官大夫沟通过,但是却遭到了上官大夫的拒绝,结果却依然向他这个楚王提出这个请求。

    想想上官大夫的情况,他在楚国的地位绝对不低,也是楚国的一个大家族出生,在楚国的人脉很广。

    不仅如此,上官大夫算是太子一党的人,是南后与太子在朝中的重要力量,现在楚国太子的位置还很稳,不需要借助他国力量,所以上官大夫也不会在轻易离开楚国跑到国外,毕竟在朝可比在国外方便许多。

    更重要的是,上官大夫可是知道楚国伐越的内幕的,应该不会傻傻的现在前去宋国任相,然后用不了多久就被驱逐回来。

    何必呢。

    想到这,熊槐不由怀疑起宋王的用意来。

    不管怎么说,宋王用上官大夫担任宋相,无疑可以拉近楚宋关系,对楚国极为有利,但是对宋国呢?

    宋国有什么好处。

第四百一十五章 答应() 
    上次左大夫能吓住齐国,诚然有楚国的关系在,但这并不是主要原因,更重要的还是齐国内部出现了问题,而且楚国还跟其他合纵国达成协议,共同针对齐国,孤立了齐国,所以齐国才会给楚国这个面子。

    狐假虎威也只能吓住其他狐狸小鹿豺狼这些小兽罢了,绝对吓不住另一头老虎,齐魏联军都敢正面与楚宋联军扳手腕,难道还会对楚国的一个大夫畏惧。

    所以说,惠盎的话仅仅只是一个借口。

    那么宋国的目的何在?

    熊槐没有想明白。

    但是现在的这个情况,不仅宋国需要楚国,楚国同样也需要宋国。

    想着,熊槐开口:“宋王看上了寡人的大臣,不惜以相位相邀,这是寡人的荣幸。虽然如此,但寡人还需询问上官大夫才是。”

    说着,向上官大夫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