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之领主天下-第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若李成栋肯和我军里应外合,鞑子这西路大军也是朝夕可破啊。”萧毅欣然道。

    历史上的李成栋虽然降清之后后来也反了。但是那都是鞑子占了大半个天下之后的事情了。而且当时的李成栋是作为江西提督,因为不满鞑子的薄情寡恩,再加上他一个爱妾以死相谏,这才幡然悔悟,决定反清复明,和金声桓;王得仁等人起兵反清。最终成为了南明朝廷忠贞不二的大忠臣,直到最后战败溺死。

    历史上的李成栋是一个具有争议性的人物,难以简单的用忠或者奸来盖棺定论。后人读史的时候,总为史可法、张煌言、陈子壮、夏完淳、瞿式耜、何腾蛟、李定国等等这些明王朝的忠臣赤子扼腕叹息,也常常因马士英、阮大铖、马吉翔、孙可望、刘承胤、陈邦傅等等奸臣佞贼而切齿欲碎。

    至于吴三桂、耿精忠、尚可喜这样一直食明朝俸禄最终而又因个人私利反复多端的“贰臣”,无论生前死后,都为人们所不齿。上述诸人,黑白忠奸分明。一生事业易辨。就连曾为明朝浴血苦战,最后在内外交困之下不得不降附清廷并“竭尽忠心”的祖大寿、洪承畴等人。也早在乾隆帝年间被明白无误地列入“贰臣传”,棺盖而论定。毋须多言,恭事二主再诚心,道德上的污点无论如何难以拭揩干净。因此,忠心耿耿与首鼠两端,气宇轩昂与猬琐低贱,刚毅伟岸与懦弱虚伪,坚贞爽直与狡诈奸滑,皆淋漓尽致,一眼望穿。

    在波澜壮阔、血肉横飞的明、清交替之际,惟独有一个人的一生历程难以用“忠”或“奸”加以定夺,更难以用“好”或“坏”来对他个人加以形容——“扬州十日”大屠杀中有他为清兵卖力杀戮的前驱身影,“嘉定三屠”则完全是由他一人屠刀上举发号施令而造成的惨剧,他是击灭南明诸帝之一隆武帝朱聿键的“首功”之将,还是生擒绍武帝朱聿鐭的“不替”功臣,又是满清攻灭南明江浙、福建、两广等广大地区的第一功臣;不可思议的是,也恰恰是忽然之间,这个人良心发现,摇身一变,又成为南明永历帝的不贰忠臣,与金声恒、王得仁一起在南中国“反正”,重新成为明朝的“忠臣义士”,而且蹈死不顾,死而后已。为报答一位红颜之死,这位曾经杀人不眨眼的三心二意的将军最后竟能置安危于不顾,乱流趋敌,赴水而亡,被南明天子亲口谥“忠烈”二字,赠太傅、宁夏王——这个人,就是臭名昭著、大名鼎鼎、难以定论的明末大人物李成栋。

    若是萧毅晚穿越上几年,到了李成栋反清的时候再起事的话。李成栋若要投他,他绝对是不会接受的。这种对自己民族和同胞犯下滔天大罪的人,万死也难以赎其罪,怎么可能接受他的归降。但是这一切都因为萧毅的到来而改变了,扬州十日不会再有。嘉定三屠更不可能有,李成栋自然也不会成为这些惨案的刽子手了。所以,他在此时要投靠,萧毅自然心中是没有什么芥蒂的,反而要大大的欢迎。

    “来人,将萧贵,陈子龙都叫过来,大家一起商量一下这件事情。”萧毅给门外侍立的亲兵吩咐道。

    这件事情他自然是完全可以当场拍板的,乾纲独断的。但是他却不能这么做。他要让手下众将有一个存在感,归属感,被重视的感觉。再说自己也并非能考虑的面面俱到,也需要众将来为自己查漏补缺一番。

    萧贵和陈子龙刚睡下不久又被唤醒,也不知道什么大事需要连夜商量,急忙穿戴整齐匆匆的向侯府而来。

    待两人到齐后,萧毅将李成栋的信传与两人看后问道:“大家以为这件事情如何?”

    萧贵一看萧毅满面春风的样子,自然是知道自家大人已经心中定了主意。再加上他又不知道原本的历史是如何,自然赞成,觉得可信。

    陈子龙看完信后沉吟半响才道:“若是李成栋真的愿降,那自然是好事。可是侯爷也不得不谨防他诈降。毕竟此人曾是大明将领却投降了鞑子,此时又要投靠侯爷,反复无常,不得不防啊。”

    陈子龙虽然如今是侯府的百户参谋,但是毕竟是文官出身,生性谨慎,而且一向以忠贞报国为志向,极为鄙视那些卖国求荣,为虎作伥者。如今这么说已经算是客气的了。

    萧毅淡淡一笑道:“陈参谋顾虑的不无道理。兵者,诡道也。我们还是要做些提防的。这样吧,萧英,你就按照李成栋约定的,在第三日的中午以三声炮响为号。若是李成栋听到炮响之后,依计行事,那么萧贵就带着一万骑兵出关接应。双方里应外合,鞑子必然大败。若是号炮响了之后,鞑子营中没有动静,我们也不会有什么损失。”

    众将一想,确实如此,便齐声应诺道。

    众人再将一些需要考虑的细节问题商议了一番,觉得没有什么纰漏后便散了去。

    萧英心系关上的事情,于是也连夜赶回了清流关。(未完待续。)

一百六十一章 坑爹的炮声

    在距离清流不到二十里的皇甫山的西麓脚下零零散散的坐落着几户人家。住在这里的百姓们平时都是与世无争,安静的过着自己的小日子。没想到这里的宁静却被一群不速之客给打破了。

    这一日,一群骑马披甲,脑袋前额光秃秃,脑后却留着一条细长发辫的壮汉来到了这里。他们径直闯进了一户姓赵的人家家中。

    这赵家父母早亡,只剩下兄弟二人相依为命。哥哥赵大勇三十多岁。弟弟赵小勇,将近二十岁。这伙壮汉闯进他们家中的时候,兄弟俩一个正在院中晾晒刚从山上挖来的药材,另一个正在给今天在山上猎到的兔子开膛破肚。

    兄弟俩被这群奇装异服的不速之客吓了一跳,不知道他们为何而来。

    这群不速之客其实就是鳌拜派出来寻找知道能够绕过清流关的小道的人马。

    自从鳌拜那日听了刘良佐讲的故事后,鳌拜就派人在这附近四处查问,找寻知道那小道具体位置的人。找了两天,终于从一个百姓口中得到了一条线索。在皇甫山西麓脚下住着一户姓赵的人家,据说是当年北宋丞相赵普的族人。也许他们会知道一些消息。

    得到这个消息的鳌拜大喜,背着谭泰,派刘良佐带着自己的几十个亲兵亲自去找那赵家兄弟。所以才有了刚才的一幕。

    天气异常的闷热,刘良佐抹了一把头上的汗水,扯了扯都快粘在身上的衣服,跳下马,来到那一脸惧色的兄弟二人面前,审视着他们。

    哥哥赵大勇看起来一副憨厚的样子,一双小眼睛惧怕的看着自己。弟弟赵小勇却是虎头虎脑,肤色黝黑,看起了倒是很健壮,眼神虽然中掩饰不住的害怕,但是却是护在哥哥身前。

    刘良佐看到弟弟这个动作。微微一笑。心中顿时有了主意。他指着赵小勇喝道:“来人,将他给我抓起来。”

    身后的几个亲兵闻言顿时如狼似虎的扑上去将赵小勇双手一扭,擒了住。虽然赵小勇极力反抗,但是却根本不是那几个亲兵的对手,只是恨恨的看着一脸得意的刘良佐。

    刘良佐伸手拉过一条长凳,坐在树荫下,对神色惊惶的赵大勇阴测测的道:“本将军问你几个问题。只要你好好的回答,我就饶了你弟弟。若是你不好好配合,或者敢诓骗本将军,那我会将你兄弟二人剁成碎块。听明白了吗?”

    赵大勇兄弟情深,急声道:“军爷请问,只要不伤我弟弟的性命。只要小的知道的都会告诉您的。”

    刘良佐满意的点点头道:“很好,若是你兄弟两人好好配合,这一次一定会立下大功的。日后说不定朝廷会封你们个小官当当的。”

    赵大勇闻言,脸上一喜,想问什么,但是欲言又止。

    刘良佐观察了半天,觉得毕竟是乡野小民,只要威逼利诱之下一定能够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听说你们祖上曾经做过北宋朝廷的大官?”刘良佐问道。

    那赵大勇闻言顿时脸上一惊。失声道:“军爷连小的祖上做过大官的事情都知道?”

    刘良佐得意的一笑道:“这不算什么。本将军还知道你们的祖上就是那宋朝皇帝赵匡胤手下的丞相赵普,本将军说的可对?”

    赵大勇更是惊讶。但是脸上既有些自豪又有些惶恐之色。自豪当然是因为自己这位祖先太有名气,惶恐的则是不知道眼前这伙凶神恶煞的鞑子找自己问这些做什么。但是他却不敢问,只好乖乖的点头承认。

    刘良佐听他承认是赵普的后人,心中大定,急忙又追问起了关于那小道的事情。

    赵大勇一听,想了半响道:“军爷,小的倒是小时候听爹爹说起过祖上帮助宋朝皇帝大破南唐军队的故事。但是那条小道却是没有听爹爹提起过。”

    刘良佐一听这话,心中顿时有些失望。要是他们也不知道,那自己这一趟不是白来了吗?

    刘良佐仍不死心,有些气急败坏道:“你再好好想想。本将军看你们也是经常上山采药,打猎的人,对于山上的地形路径应该都很熟悉的。好好想想,你们老爹以前有没有无意中给你们提起过那条小道,或是上山时候有没有指过那条小道?”

    在刘良佐的循循善诱和耐心启示下,被那几个亲兵抓住的赵小勇想了半天终于迟疑道:“我记得九岁那年,爹爹带我上山采药的时候曾经带我从一条小道绕到了山的那一头。当时我还小,只记得那条小道旁边就是悬崖深涧,路窄的只能容一个人通过。后来爹爹嫌那条路太危险,叮嘱我不要再走那条路了。现在军爷这么一问,也不知道是不是就是军爷说的那条道。”

    刘良佐看到自己的循循善诱终于起了作用,本来有些失望的心情顿时又充满了希望。他让人将赵小勇放开,将他叫道自己跟前急声道:“那你现在还能记得那条小道的位置吗?”

    赵小勇一脸自信的道:“当然记得,我的记性一向很好,只要走过一遍的路都会记得。以前爹爹在的时候还经常夸我呢!”

    刘良佐闻言大喜,霍然起身道:“你们跟我走,只要这次你们好好表现,本将军送你们兄弟两人一场大富贵。到时候你们不仅能娶上媳妇,而且还会住大房子,再也不用像现在这么苦哈哈了。”

    兄弟二人闻言神色一阵激动,互相对视了一眼,眼中却是有着一丝戏谑的笑意。

    不说刘良佐喜滋滋的带着兄弟两人回了大营。且说李成栋派李本深将自己的书信射进了关中之后,便是满心焦急的等待着关上的回应。他的心中也有各种各样的担心。一会儿担心萧毅会不会因为他的反复无常而拒绝接纳,一会儿又担心那信会不会没有被发现,一会儿又在担心鞑子会不会已经知道了扬州兵败的事情而提高警惕。

    整整一个上午。李成栋都是坐立不安。虽然表面上看起来不动声色,但是却是心急如焚。李本深虽然自忖萧毅应该会接受他们的投诚,但是心中也是忐忑不安。他毕竟年轻一些,这种忐忑就表现在了脸上,被李成栋说了提醒后才稍稍收敛了一些。

    日头已经升到了中天,眼看着信中约定的时间就要到了,可是却还是没有听到关上的约定好的三声号炮,饶是李成栋也坐不住了,霍的一声站起身来,正想对李本深说话的时候却听到“轰轰轰”三声清晰的炮响声。

    两人一愣,顿时大喜,相视一眼,都是一脸的笑容。直到此刻那颗忐忑的心才终于落定了。

    双方约定的是三日之后的晚上动手,到时候李成栋所部为内应,在鞑子熟睡之后趁机潜入辎重营点燃粮草,然后在营中四处放火。关上看到火起,萧毅便会派大军出来趁乱进攻。双方里应外合,一举攻破鞑子西路大军。

    李成栋之所以这么做,也是为了彰显自己的诚意。他知道自己本是明将,却投了清,现在又要归明,确实有些反复无常。担心萧毅会以为自己诈降,所以才决定自己这边先动手放火,然后萧毅那边再派人趁乱冲阵。

    这一招也是风险颇大。若是萧毅不遵守承诺,他李成栋放了火,人家却没有派人出来。那李成栋无疑是将自己和麾下士兵的性命至于了险地。他就要以自己不到万人独抗剩下的所有鞑子大军了。这个计划对于萧毅来说几乎没有任何风险。所以萧毅才认定李成栋是真心归降的。

    鞑子这几日的攻城似乎都成了出早操了。早上起来,先是一阵炮轰,然后派人去冲上一阵,然后在关下丢上一些尸体。太阳升高的时候,天也热起来了,便又鸣金收兵回来吃饭了。谭泰也知道这样没有什么效果,他的目的也很单纯就是让关上的守军不得安宁,精神紧张。顺便再让他们浪费一些炮弹,箭矢。

    鞑子的士兵大部分都是从关外来的,不管是辽东的,还是蒙古的,都是受不了这江南的闷热。一到中午就一个个蔫不拉几的。

    所以到中午最热的时候,双方心照不宣,很有默契的都是一片安静。你吃你的,我吃我的,谁也不干扰谁。

    可是今天,谭泰刚吃完饭,喝了两口小酒正准备在榻上眯一会的时候却听见外面传来三声炮响。

    谭泰一个激灵翻身坐了起来,以为关上守军发动反击了,急忙让亲兵给他披甲戴盔,急匆匆的冲出大帐。可是出来一看,关上静悄悄的,一点出兵的迹象都没有。

    看着头顶上火辣辣的太阳,再看看自己身上这几十斤重的铁甲,心中极度的窝火。指着关上骂了几句,又回到帐中解了甲胄,喝了两口小酒缓解心中的火气后又一次卧塌打起了酣。

    除过李成栋之外,其余的将领也不知道关上为何忽然鸣炮,都以为是关上出兵了,纷纷披挂整齐跑了出来。发现什么事情都没有之后,都是对着关上一阵咒骂,以为是关上的守将闲的没事干消遣他们呢。(未完待续。)

一百六十二章 请君入瓮

    清晨的皇甫山西麓笼罩着一层薄薄的轻雾。郁郁葱葱的密林中不时的传来百鸟的鸣叫声,朝阳照在翠绿的树叶上,将那一颗颗的露珠映照的晶莹透亮。山下的几户百姓家中鸡鸣狗吠,房顶的烟囱中钻出了缕缕炊烟。好一个静谧的夏日清晨。

    可是这清晨的静谧被一群不速之客给打破了。随着几声马匹的嘶鸣声,无数密集杂乱的脚步声在山脚下响起。

    今日一大早鳌拜就带着上万人马押着赵小勇来到了这山脚下。除过鳌拜的心腹和刘良佐等人外,没有人知道他的目的。他昨晚进入谭泰的帐中,不知两人说了些什么。门口守卫的亲兵只是听见两人的短暂的吵嚷声然后迅速归于平静。他们只知道副帅鳌拜走的时候是一脸的得意,而主帅谭泰却是满脸忿忿不平之色。

    结果第二天早上,鳌拜就带人离开了大营向皇甫山西麓而行,谭泰也没有说什么,其他将领更是没敢多问。

    鳌拜带着赵小勇上山自然是给他带路,但是却将赵大勇羁押在了军营中,留了几名亲兵看守。这样做的意思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鳌拜走后,谭泰又是下令开始了每日例行的攻关早操。照例,又是先放炮,然后再就是人海战术,一拥而上。

    参加攻关的清兵以为今日跟以往也是一样的,都是例行公事。我们这边放几炮炸烂你们几块城砖,撂倒你们几个人。你们也用枪炮和弩箭撂倒我们一些人。然后大家收兵回营,各吃各饭。

    鞑子的炮击一结束。参加攻关的清军就冲了上去 ,个个心中都想着只要自己小心一些,别成为那为数不多的几个倒霉蛋,赶紧完成任务回去吃饭才是正道。

    可没想到大队的清军刚刚涌到关下时,关上的城墙后却忽然冒出来了密密麻麻的士兵,有张弓搭箭的弓弩手,还有很多手中拿着震天雷或者是大石头的士兵。随着萧英的大旗挥动,各个区域的指挥官纷纷下达了开火的命令。

    顿时无数的箭矢铺天盖地的向清军头上射去。将很多的清军射成了刺猬。无数的震天雷在清军密集的人群中炸响。四面飞射的铁砂铁钉将很多清军打成了麻子脸,致使很多人在捂着脸痛苦的嚎叫着,翻滚着。城头上的石头也是雨点般的落下,砸出了一地的血肉模糊。

    于此同时,关上的大炮,火箭车,投石机则在向后面的清军宣泄着怒火。这个场景。可称的上是乱石穿空砸倒一大片,炮弹飞舞炸死一大群,弩箭飙射串成一长串。

    清军由于猝不及防,被这突如其来的猛烈打击所惊呆了,很快伤亡就上千了。而清军的阵势却因为突然遭到打击而乱成一团,到处都是嚎叫的士兵。到处都是乱奔的人群,你挤我,我挤你,根本就无法迅速撤出战场。这样的混乱场面让关上的定北军更是抓住机会更加猛烈的向清军头上宣泄着炮火。

    定北军的突然发难让谭泰一时有些发蒙。片刻后他才明白过来,自己这是在战场上,却妄想着敌人按照自己的游戏规则来。如今吃了大亏,这才醒悟过来了。

    “开炮,开炮。狠狠的给我轰死那些该死的南蛮子!”谭泰大怒。大声的命令着。

    当清军的大炮响起的时候,那些原本在城头上密密麻麻排排站的守军却忽然消失了。只有关上的大炮和清军的大炮在礼尚往来,轰响声此起彼伏。

    趁着守军的火力减弱,关下那些劫后余生的清军纷纷撒丫子向后跑去,没有人再愿意待在那死亡之地等着找死了。

    看到攻上去的人马已经撤了下来,谭泰也命令炮队停止了发炮。远远的看着关下那一堆堆的尸体,谭泰心中窝火之极,下令各部清点人数。

    等清点完了之后结果报到谭泰这里后,谭泰听得是心中滴血。刚参加进攻的人越有五千多人,回来的就只剩下不到三千了。就这短短的半天时间,自己就折了两千多人。而敌人看起了却是损失微乎其微,这仗还让人怎么打啊。

    昨晚鳌拜找到他说有能破关的方法,但是当他询问的时候却秘而不宣。而且话语中还透着威胁之意。若是自己不答应他的出兵请求,那么就回头在豫亲王跟前告自己一状,说他嫉贤妒能,以致贻误战机,部下伤亡惨重。谭泰也实在是心烦不已,听他说的那么自信便随他去了。他想的是若是能攻下清流关,自己作为主帅,那功劳自然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