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之领主天下-第6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粮草充足,虽然因为萧毅被刺的消息有些惶惶,但是基本上还是稳定的。

    定北候府第三进院子中的大厅已经被改造成一个颇具现代化气息的作战指挥室。大厅中央摆着一条十米长的长桌,两边摆着十几把椅子,这是萧毅要求的会议桌。在会议桌顶端的墙上挂着一幅江淮地图。在地图上滁州的那一部分是分为的详细,哪里是河流,哪里是湖泊,哪里是矮丘,哪里是什么村,什么镇,哪里是官道,哪里是小径,都是标注的清清楚楚。滁州之外的区域则是有些大而化之,只有一些重要的城池和关卡的标注。上面用黑色的箭头标注了鞑子的进攻方向和路线。图上红色盘踞的地方则是定北军的防区。这样以来。敌我态势一目了然。

    这地图让现在已经成为萧毅的定北军参谋部唯一的参谋的陈子龙也是惊讶不已。大明虽然也有军事地图,但是却没有这么的详尽和方便。他好奇之下问萧毅这是怎么制出来的,萧毅却是笑而不答。当然不能答了。难道告诉他哥是因为有一个超级牛的系统帮助才搞出来的。就算说了,不被陈子龙当成精神病也会以为是萧毅在戏弄他,所以还是保持点神秘感比较好。

    关于鞑子大军的行程,不停的有斥候将消息传了回来。陈子龙则是一身定北军中级将领的衣服,坐在一边整理着汇聚起来的情报。然后将其中认为重要的汇报给萧毅。

    其实,只要鞑子进入了滁州城一百里的范围内,领主助理就会提醒他。连对方的兵力配备,领兵将领身份都是知道的一清二楚。但是这并不代表他就是万能的。毕竟他不可能去亲自指挥每一场战斗,所以部下的情报探测和分析能力都是要进行培养的。

    “侯爷,多铎带领的鞑子大军已经到了宝应县。看样子是要扎营了。”陈子龙道。

    “鞑子竟然才到宝应,看来是我被我们打怕了。担心天色晚了,被我军乘机夜袭。”萧毅道。

    “侯爷,另一路从徐州出发的鞑子已经到了宿州。行军速度却是甚快。而且凤阳的鞑子有调动的迹象。”

    “鞑子两路大军虽然是同时出发,但是徐州离滁州较远,所以这路鞑子自然要行军快些。淮安府离扬州较近,多铎为了稳妥起见自然会行的慢些。等到他们到了扬州城下的时候,另一路鞑子也差不多到滁州了。他们担心我们会利用这个时间差。所以准备同时进攻。而且看样子。徐州来的鞑子要和凤阳的鞑子合兵一处,然后再向我滁州而来。”萧毅听着这一条条的情报。大脑快速的运转着,做出准确的判读。

    萧毅的判断是准确的。多铎听了洪承畴的话,大军带着粮草辎重一起行进。虽然慢了些,但是也是保险起见。另一方面他却是也是在等谭泰和鳌拜的那路人马在凤阳会合当地的绿营兵之后到了滁州城下,他才会对扬州发起进攻。只要滁州的定北军被牵制住,那么扬州城凭着自己这次带的几十门大炮想拿下来也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范文程被多铎留在了淮安,洪承畴却跟着多铎出征了。

    退回徐州的李成栋自从那日偷偷潜入滁州城中见识了萧毅的赫赫军威之后,再加上当时现场滁州民众的热烈气氛,让他的内心更是触动。这让他明白大明此时并没有人心尽失,如果有人带领的话,那些看起来柔弱的百姓都会化身成一匹匹龇牙的狼。这天下毕竟还是汉人的天下,鞑子那十几万人往这人堆里一撒根本就找不着了。当年蒙古人那么厉害,横扫天下,可坐了不到一百年的江山还不是被汉人给赶跑了,如今沦为了满人的走狗。

    如今大明还有半壁江山,各地加起来还有几十万的军队。如果一定要说鞑子能得了天下,不仅他自己不信,恐怕鞑子们也是不太信的。若是再被那萧毅打上几场胜仗,那么鞑子这些年的积威恐怕也会荡然无存了。自己若是执迷不悟,跟着这些鞑子一条道走到黑,那可真的有些危险了。做人还是要给自己留条后路的。这乱世之中,你根本无法预料到谁会笑到最后。当年的朱元璋开始也并不是最强的一个,张士诚,陈友谅,哪一个不比他强大。可是最后还不都被朱八八给收拾了。

    所以,在接到多铎命令,让他率军和谭泰一起出兵攻打滁州的时候,李成栋是不愿意去的。但是他又不能不去,此时形势还不明朗,还不能贸然和鞑子翻脸。再说了,即时翻脸,自己手下这一万多人也不是鞑子的对手。这些江南兵早都被吓怕了胆子了。人一旦丧失了勇气,就是一只老鼠都会将他吓的魂飞魄散。

    想了半天,还是没有主意。忽然想起一个人来,连忙让亲兵将他叫进帐中。

    “舅舅,找我何事?”进来一个身材适中,相貌英武的年轻将领。

    “本深,舅舅有一事和你商量。这件事情关系这你我两人,甚至万余兄弟的身家性命,锦绣前程。舅舅想了半天还是没有主意,所以找你商量一下。”李成栋虽然看似焦急,但是眼睛却在盯着自己这个外甥。

    李本深虽然年轻,但是却也知道舅舅的意思。闻言起身走到帐外,吩咐了门口的亲兵几句,又四处看了看,感觉没有问题这次回到帐中。

    “舅舅,本深从小跟着你在军中磨砺,而且舅舅素来待我如同己出。只要舅舅有任何吩咐,本深赴汤蹈火,在所不辞。”李本深慷慨激昂道。

    自己的外甥自己最清楚,他这番做样子骗得了别人却骗不了自己。外甥是个聪明人,这样的人不用担心他在形势未明的情况下去告密。而且自己看着他长大,应该说是自己最亲的人。如果连他都不能信任,那么这世上已经无人可以信任了。

    打定了主意,李成栋便将自己的想法说给了李本深。

    李本深听了舅舅的话并没有显得特别惊讶,因为他在自己的心中也早有这个想法,但是毕竟这是舅舅的军队,他并不能做主。此刻听到李成栋的话,心中也是暗暗欢喜。

    “不瞒舅舅,此事本深心中也是斟酌过的。舅舅担心的很有道理,现在局势还未明朗,若是只凭那萧毅打了几场胜仗,就觉得大清取不了天下,那未免言之过早。舅舅,不如等这次战事结束后再看情况决定吧。”李本深道。

    “战事结束后再看,那时候估计我的兵都死完了。这就是你给舅舅出的好主意。”李成栋面现不悦,怒哼一声。

    他知道鞑子素来将他们这些头像的大明兵将当作炮灰,这次自然也不会例外。那滁州城城高墙厚,而且上面大炮也是不少,再加上那萧毅的人马精悍如此,自己这万把人上去估计能活着捱到战事结束的没有几个了。这些人是自己安身立命的本钱,有了他们,不管是到了那里自己都能混口饭吃,混个官当。若是将他们全部死光了,那自己也就屁都不是了。而且如此一来,便跟萧毅交了恶,到时候再想重回大明的怀抱,那就有些不太可能的。他记得这个萧毅对于那些汉奸可是恨之入骨的。自己虽然降了鞑子,可现在还没做过什么恶事。如果此时重归大明,倒是还有可能。可若是打完了滁州,再跑去跟人家说我愿意反正,那真的是等于找死。

    李本深看舅舅恼了,不气反笑道:“舅舅莫要生气,外甥我刚才说的只是下策,还有中策和上策没说呢。等我说完了,舅舅是打是骂,外甥我都受着,半句话都没有。”

    李本深刚才的话其实也只是试探舅舅而已,想看看李成栋的决心有多大。眼看舅舅着恼,这才说出了心里话。(未完待续。)

一百四十四章 反复小人

    李成栋听见李本深的话,这才知道这个家伙刚才在试探自己,但是却没有着恼,反而感到欣慰。他虽然经常自诩为有谋略,但是比起自己这个侄子来还是有所不及。听到他说还有中上两策,心中一喜,急声问道:“什么计策,快些说给我听?”

    “这中策,就是舅舅派人将鞑子此次进军的路线,兵力,粮草辎重。攻城日期等情况写一封密信派人送到滁州,交给萧毅。如此一来,不管到时候谁胜谁败,舅舅都可以从中权衡。若是鞑子胜了,那么舅舅自然也是鞑子的功臣。可是若是那萧毅胜了,舅舅也有暗中襄助之功。到时候再去投效,相信他必然会不计前嫌。舅舅以为如何?”李本深摇头晃脑的道。

    “还是不妥。舅舅又不是主帅,只是听命行事,万一鞑子又突然变更进军路线或是进攻日期,到时候那萧毅以为我故意诳他,那就麻烦了。而且这一路上到处都是被鞑子占领的地方,万一送信的人被鞑子抓住,那么后果不堪设想。还有,若是鞑子胜了,那封信日后落到了鞑子手中,以鞑子的凶残,那你我两人还有活路吗?不成,不成!”李成栋想了想,猛摇头道。

    “那就只有上策了。这上策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难啊,最重要的是一个时机的掌握。”李本深说到这里却是卖起了关子。

    “快说快说,这么聒噪。”李成栋有些不耐烦道。

    “上策就是见机行事。”李本深简言意赅道。

    李成栋一愣,那是什么意思。

    李本深附在舅舅耳朵上嘀嘀咕咕的说了一通,李成栋的脸色先是一惊,然后慢慢的高兴起来。

    “好,就这么办,舅舅没白疼你小子啊!”李成栋兴奋的道。

    在李成栋绞尽脑汁想着怎么留后路的时候,同是降将的刘良佐却没有想那么多。他想得比较简单,上次清军之所以会败给萧毅的军队,一是因为萧毅玩偷袭。二是因为他们没有固定的根据地。所以才让他们捡了便宜。这次清军浩浩荡荡二十多万人马兵分两路,目标又很明确,没有理由会败的。所以他对于李成栋上次的劝说全部都当成了耳边风。

    对于滁州城外豪格三万大军被灭的事情刘良佐却是自动忽略了。在他看来,那也许只是个意外。而意外并不是经常发生的。

    进攻滁州的清军主将谭泰的想法和刘良佐的想法基本上差不多。他没有在萧毅的手下吃过亏,而且认为豪格的失败被擒也许有着一些不为人知的秘密,所以他并不认为那萧毅的军队会像那些逃回来的士兵吹嘘的那样厉害。那不过是一群胆小的怂人被吓破胆后为自己的辩解而已。只有把敌人吹嘘的足够强大,那么才能为自己的失败找到一个借口。不是兄弟无能。实在是敌人太彪悍。

    谭泰率领大军到了凤阳之后汇集了已经集结好的一万绿营兵向滁州开进。他们要打到滁州城下,首先面临的就是清流关。

    清流关,在滁州市西郊二十里外里处的关山中段。为古代重要关隘。始建于南唐。此关形势险峻,深10余丈,用块石垒砌关洞呈拱形,南唐置关口以御北师。关洞呈拱形,深十余丈,巨砖块石垒砌,气势雄伟。关洞门额上嵌石刻:“古清流关”、“金陵锁钥”等。清流关昔为南北交通必经之道,号称“九省通衢”,历为兵家必争之地。

    清流关地处要害,南望长江、北控江淮,是出入金陵(南京)的必经之地。被誉为“金陵锁钥”。这里地形险要、悬崖峭壁。山高谷深,在此设关真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春秋战国。吴楚相争,清流关口已是用兵要隘;三国时期魏吴也曾在此兵戎相见当初楚汉相争。楚霸王项羽曾兵败垓下,经过这里,自刎于乌江(安徽和县)。汉高祖刘邦挥兵南下,过清流关至大丰山留有“汉高祖饮马池”的古迹;南北朝侯景起兵寿阳,南袭谯州,兵经清流山口,攻陷历阳(今和县),渡江取采石,破建业,史称“候景之乱”。

    如此重要的关隘,萧毅自然非常重视的。经过领主助理的加固,原来的关墙已经被加高了一丈有余,加宽了三尺。关墙上除过原本的的垛墙外,还多出了三个高大的圆形碉堡,这三个碉堡呈品字形的分布,中间有关墙相连。碉堡顶层上已经架起来一门门的大炮,,弩车,投石机等守城器具。而且关隘下面的悬崖也是被加深了很多,只要吊桥收起来,人若是想过关,只有长着翅膀飞过去。

    清军来袭的消息关上早已得知,守军早已经严阵以待,就等着鞑子们来送死了。

    清流关的守将是萧毅原来的亲卫队队长萧英,现在是第二营的主将。他带着本部三千人马还有萧毅配给他的一万僧兵驻守在清流关。

    萧英以前一直是负责保护萧毅安全的,虽然知道保护大人安全非常重要,可是作为一个军人,自然也是渴望能够到战场上领兵杀敌的。自从被萧毅外放成了第二营的主将后,心中特别兴奋,天天拉着二营的那帮子士兵狠狠的操练,一个个练得嗷嗷叫,都是摩拳擦掌等着胖揍来犯的清军。

    谭泰领主大军来到清流关前,远远的看着威武雄壮的关隘,眼中神色复杂。当年他们在山海关下使劲的折腾也没折腾进去,每次进关抢劫都要翻山越岭绕道走。后来能光明正大的进关,还是因为吴三桂的投降。眼前这道关今天却又摆在了自己面前。建功立业,就在次关了。只要攻下了次关,那么滁州城就如一个扒光了衣服的女人一般暴露在了自己的眼前,任由自己予取予求了。

    不过他并没有现在就开始攻打关隘,而是命令全军在距离关口十里处扎营安寨。近十万大军浩浩荡荡的扎开营盘,却也是星罗棋布,连绵不断,非常的壮观。要是这守关的是别的明军的将领,恐怕打都不敢打吓得就投降了。可是却是萧英这种根本不知道害怕是何物的家伙,就是再来一百万清兵他也依然是面不改色。

    看到鞑子暂时没有攻关的打算,萧英在城头上转了一圈。吩咐了几句。便下关回了关后不远的皇甫山大营。这座大营现在他就是最高指挥官。

    回到大帐,萧英叫来手下的一名副将问道:“山后的小道安排好了吗?”

    “将军放心,那小道早已经安排妥当。只要鞑子敢从那里过来,一定会让他们变成考肉串的。”那名副将自信道。

    “如此就好,本将军倒要看看鞑子这次打算如何过关。”萧英哈哈一笑道。

    “来,和本将军杀上两盘。”萧英拉住了正欲退下的副将道。

    “将军,您就饶了我吧。我那棋艺可真不是您的对手啊!”那副将一听要下棋,顿时哭丧着脸。

    “瞧你这熊样,上阵杀敌那是威猛无敌,怎么下起棋来却这般怂包。大人都说了,下棋益智,让我们这些带兵的多练习。难道你想违抗大人的命令吗?”萧英眼睛一瞪道。

    那副将被他用萧毅的话压的没办法,只好乖乖的拿出象棋摆好,被萧英虐待起来。

    “看着点啊,我一个当头炮,干掉你这个车。你认真点,大人都说了,这棋局如战场,棋下的好。这仗才能打的好。打仗是要用脑子的……”萧英边下棋便絮絮叨叨的说着从萧毅那里听来的话。那副将只得陪着耐心继续让他虐待。

    萧毅觉得这下棋能够益智,自然应该能帮助他手下的这些将领进化。所以就让徐华教了他们下象棋,然后在军中推广。本来想着连围棋也教吧,可是转眼一想,围棋那玩意太难了,自己这个主帅都不会,让他们却学会了笑话自己啊,所以也只教了他们象棋。

    几个营的主将里边就属萧英学的快,下的好,所以他没事的时候就揣着一盒象棋跑到其他的营的主将那里去找人家下棋。因为他总是赢,结果人家都不敢跟他下了。不管是因为面子的问题,而是因为这家伙下棋的时候老爱念叨他那几句从萧毅那里听来的棋经,什么战场如棋局,棋下不好仗也打不好之类的话,弄的人家不爱听。现在被派到清流关来了,便没事就拉着自己的副将解解闷。副将每次都输,现在一听到萧英喊他下棋,就哭丧着脸。要是能换的话,他宁愿一个人单枪匹马的去冲鞑子的大营,也比和将军下棋好受一些。

    “侯爷,鞑子已经在清流关外扎下了营盘。看样子今日不打算进攻了。”陈子龙向萧毅报告道。

    “鞑子劳师远征,必然疲劳。今日不攻城也是正常。只不过还是要提醒萧英小心戒备,莫要大意。”萧毅点点头道。

    “还有其他的消息吗?”萧毅又问道。

    “多铎带领那路鞑子已经到了扬州城下,也是扎下了营盘,暂时没有开始攻城。”

    “还有庐州的刘泽清部这两日调动频繁,不知有何图谋。”陈子龙又拿起一份情报道。

    “庐州?”萧毅走到地图前看了下,心中明了。

    “命令严密监视刘泽清部的一切行动。另外,命令全椒县城的守军加强戒备,严防来明不明的人混进城中。”萧毅转身沉声对陈子龙道。

    “侯爷,你是说刘泽清图谋不轨?”陈子龙迟疑道。

    “不错,此人乃是反复小人,不得不防。上次鞑子围攻扬州,他意在观望,所以没有投降也没有救援。但是此次鞑子两路大军来攻,他必然会以为我军失利,所以想在合适的时候图谋我军,作为投降鞑子的见面礼。反之也是一样,若是战况对鞑子不利,此人估计又会本侯示好。如此反复之人,还是得谨慎对待。”萧毅解释道。

    “侯爷所言极是,属下这就吩咐下去。只要刘泽清一有动静,我们第一时间就会知道。”陈子龙沉声道。(未完待续。)

一百四十五章 攻关(一)

    驻守在庐州府的刘泽清打的主意却是就如萧毅所说的一样。他就是个彻彻底底的投机分子,这种人一般不会有什么好下场的。

    刘泽清,曹县人。以将才授辽东守备,继加参将。以御敌功加官至副总兵,继为总兵官、左都督。以收复登州功,加官太子太师。崇祯十三年,命镇守山东海防,后奉调入河南,镇压李自成农民军,死伤甚众。清兵入关后,为福王政权江北四镇之一,封东平伯,驻庐州。都御史刘宗周劾其跋扈,他亦连上两疏弹劾刘宗周,朝廷只得温语相解。

    在原来的历史上。清军围攻扬州时,史可法命令他救援扬州,可是他却按兵不动。后来扬州被攻陷之后,此人觉的南明大势已去,所以才降了清,就这么一个货,就连鞑子都不待见,直接被拉出去杀了。

    上次多铎围攻扬州时,他对于史可法要求增援的命令视而不见,对多铎派来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