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罗旭升的任职,也在其他那些人事任免宣布的第二天下发,只不过他的任命没有公开。
李海阳到军部任职,负责特种作战事务,罗旭升接任他的职务。
小范围内流传的这条任命,让很多人失望,但也让更多的人欢呼雀跃。
本章完
第1982章 也满意了()
凌若楠获得新职务的通告比罗旭升接管龙腾的命令早一天下达。
凌若楠任新职的事情早已经有定论,只不过择什么时机发布不是很清楚而已。
因为早就知道结果,再加上凌若楠对此也不是很期待,因此,在这个消息宣布后她并没什么激动。
“妈,你现在是真正的高干了,”罗子凌在知道这个消息后,忍不住打趣凌若楠,“以后,我也是高干子弟,真正的官二代了。看以后,谁还敢欺负我!”
“瞎说什么?”凌若楠有点恼怒地敲了一下罗子凌的脑袋,同时告诉罗子凌,说她兼任另外的职务后,以后会更加的忙。
“妈,你的意思是,二胎的事情不考虑了?”罗子凌品出了另外一层意外。
“不考虑了,”凌若楠俏脸微红,“都这么大年龄了,还生二胎,要被人笑死的。”
“可是我想有个弟弟或者妹妹。”
“你不是已经有姐姐了吗?”
“那不一样!”罗子凌摇头,“我喜欢逗小孩子玩。”
“那你赶紧自己找人结婚,尽快生一个。”凌若楠这话,成功地堵住了罗子凌的嘴巴。
第二天,罗旭升被任命为龙腾的消息出来后,凌若楠和罗子凌、罗旭升都很兴奋。
晚上的时候,凌若楠还烧了一桌好菜,以示庆贺。
在他们吃晚饭的时候,罗旭升给凌若楠打来了电话,说他已经接到命令。
不过,他还不会马上就进京履职,因为那边一些事情还没做好,接替他的人也没安排,因此不可能马上就离开。
凌若楠理解罗旭升这样安排的用意,他是希望把事情做的更完美。
因此,她没有表示任何不满,只是让罗旭升把事情都安排好,别出乱子。
“事情还算好了,”罗连盛对这场争斗最终取得了这样的效果还是挺满意的。
对于他来说,什么官职升迁都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自己的儿子一家能团聚,那就是最好的事情。二十年的期待,一朝能实现,还有什么比这更让人开心的事?
因为高兴,他和罗子凌一道喝了好些酒,酒喝多了,他的话也多了起来。
他催促凌若楠,尽快把婚礼办了,说华夏人最重视仪式,仪式有了,一切都算完整。同时,他也督促罗子凌,尽快帮父母把婚事办了。
罗子凌几次说过,要亲自帮凌若楠和罗旭升主持婚礼,罗连盛也把罗子凌的话放在了心上。
罗子凌自然连声答应,并说要为凌若楠和罗旭升筹办一个中式,非常浪漫、有轰动效应的婚礼。
凌若楠倒是很扭捏,她心里虽然很期待这场迟到的婚礼,但面对罗子凌和罗连盛,她却不好意思说出口。她只是说,一切等罗旭升来燕京后再说。
这场争斗,虽然为一些人作了嫁衣裳,但自己能得到的结果也不错,罗子凌还是比较满意的。
父亲罗旭升能接任龙腾负责人的职务,有这个,罗子凌就挺满意了。
在罗旭升的任命下达后,凌明瑞和凌若楠说了一些内幕消息。
原本,陈家的人也就是陈如常死活不同意让罗旭升接任龙腾负责人的事,他还当场质问凌明瑞,是不是想把龙腾变成自己的私家军?
大家都知道,李海阳是凌明瑞提拔起来的人,李海阳身体瘫痪后,很多人想把他赶走,让其他人的取而代之为。只不过,凌明瑞不松口,以李海阳还有机会治愈,而且他是为龙腾的建设而受伤,如果他受伤后,就将他赶走,那也太不讲人情了。
因为有凌明瑞顶着,再加上李海阳的威望很高,因此龙腾的负责人位置一直没人取而代之。
陈如常非常想把自己的一位亲信安排进去,并为此做了大量的工作,甚至不惜和凌明瑞当众争执。但因为陈一静和陈一宁的事件影响,他在和凌明瑞的争斗中失败了。
军部下达了任命罗旭升为龙腾负责人的命令。
凌明瑞说的其实挺轻巧,但凌若楠清楚中间争斗的激烈,她也挺感激自己的父亲为这件事情而付出的努力。
虽然她也知道,父亲这样做,也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但罗旭升终于有机会来京,他们一家子能团聚,她还是感激凌明瑞。
罗子凌也得了一些好处。
燕大医学院设立传统医学专业的事情,在三月底的时候有了定论。
卫计委和中医药管理局同时发文,在燕大医学院设立传统医学国家级实验室,并和教育部门一道发文,在燕大成立传统医药专业。下个学期,传统医药专业就将招生。初步设立的传统医药专业有三个类别,分别是针灸学本科、中药学本科及临床中医本科。
很多人觉得肯定会开设的临床中西医专业并没有设立,这让一些人挺遗憾。
中医药专业,基本不和现代医学放在一起,因此大部分中医药专业都成立专门的大学或者学院。
像燕大医学院这样,中西医专业都放在一起的,可以说是比较罕见。
在这个决定宣布后,引起了一定的社会反响。
怦击和反对的声音也比较大,特别是其他那些中医药大学或者中医药学院。
被罗子凌挖来的那些中医药界的高手,很多是他们的客座教授,会为他们学校的学生讲客,但燕大医学院传统医药几个专业设立后,这些客座教授,都到燕大来专职授课了,他们当然有意见。
但行政安排之下,他们的叫喊并没起到效果,燕大医学院传统医药三个专业得以火速成立。
著名的中医药专家吴三民,也就是上次中医药年会时候和罗子凌有过交集的这位中医药界的前辈,被任命为负责传统医药专业的副院长。传统医药专业筹备小组成员包括:中医药专家郭春成、董氏奇穴传人董其昌、鬼门十三针传人王许云、三才针法传人程不识、火针传人贺炎、中医药名家顾建安,还包括罗连盛和罗子凌这对爷孙。
这些人,全都是传统医药界的翘楚,在传统医药界的名声非常响亮。
筹备小组成员一公布,马上就引起了轰动。
很多人断言,燕大医学院传统医药专业的含金量,很快就会超过其他老牌中医药大学。
不过,罗子凌并没直接参与传统医药专业及国家级实验室成立的筹备事,他接到了另外一项重要的任务。
陪凌锦华要下江南了。
第1983章 下江南()
凌锦华其实早就打算到江南走一遭了。
他已经好几年没离开燕京,原因很多,最重要的一个原因自然是身体因素。
这些年,他的身体越来越羸弱,可以说每况愈下。
大部时间都呆在老宅内,除了特别重要的事情或者会议,基本不参加公开的活动。
但即使这样,也没有人敢无视他的存在,依然把他当成定海神针一样看待。
老爷子的部下及门生遍布全国各地,大部分都在很重要的岗位上,他的影响力不是一般人可比。
不过,有一点不可否认的是,随着他身体越来越差,很多人自然觉得,他即将驾鹤归去。他病重的消息虽然被严格保密,但依然被很多人知道,一些人觉得他不久于人世,因此对他也慢慢看轻。
凌锦华的影响力,随着他身体的每况愈下而慢慢减少,这是不争的事实。
凌家的影响力,也随着他身体越来越差而少了一些。
这是凌锦华不能容忍的。
因此,在感觉自己身体慢慢好转后,他就想出去转转。
他要让大家都知道,他精神还好着呢!
三月中,去江南的最好季节,但因为燕京风起云涌,凌锦华也只能暂时打消了念头。
会议结束,人事安排尘埃落定,凌锦华的心下放了下来。
结果比他预计的还要好一点,他当然松了口气。
“烟花三月下扬州,”正是农历三月初,燕京的春天姗姗来迟,还没到百花盛开的时候,江南已经春盛,凌锦华再次动了去江南走一趟的想法。
在和凌明瑞商量了一番,并和罗连盛交流了意见后,也很快就下决定去江浙一带走一遭。
为了老爷子身体考虑,罗连盛肯定要随行。
凌锦华则要求,罗子凌也一道去。
凌锦华直接点名,凌若楠也要求他陪凌锦华去,罗子凌不可能推拒。
凌锦华决定去江南后,行程很快就定了下来,就在他下决定的两天后。
于是,很多人就为此忙碌开了。
凌锦华的秘书黄晨最为忙碌,所有一切安排,都要他负责。
黄晨的母亲,在经罗子凌和罗连盛几个月的治疗后,身体已经恢复了很多,只不过,还没到真正恢复健康的时候。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绵延了几十年的老毛病,可不是那么容易就治愈的。
只不过,老人家在燕京呆了这么久,有点怀念家乡了,再加上黄晨要忙事情,罗连盛和罗子凌也要去江南,没有人再帮他的母亲治疗,因此黄晨决定,先把老母亲送走再说。
罗连盛也帮黄晨的母亲制定了后续的治疗方案,让她秋天时候再来。
这几个月,先服几剂药,再按他所授的一些自我疗养方法进行治疗。
“其实,夏天时候治疗效果是最好的,”在做出安排的时候,罗连盛有点遗憾地说了这样一句。
但黄晨也没办法,他的母亲不喜欢燕京这样的大城市,喜欢住自己的家里。几个月没回家,她已经说了至少几十次想回家,黄晨也只能先把她送回去。
当然,他没时间亲自送老人家回去,而是让自己的哥哥过来接。
订车票,送老人家去车站这些事情,还是他的老婆负责的。
老母亲病情缓解了很多,黄晨对罗连盛和罗子凌还是挺感激的,因此很多事情会私下和他们说。
在即将出发去江南的前一天晚上,罗子凌和罗连盛去帮凌锦华检查身体的后,黄晨送他们出来的时候,和罗子凌悄悄说了几句私密的话。
黄晨告诉罗子凌,这段时间,老爷子时不时说起他,说罗子凌小小年纪,就有这般的谋略,实是不一般。只不过,老爷子这样说,并不完全是赞美,还有点提防的意思。
黄晨提醒罗子凌,想办法改变在老爷子心目中的形象,不然以后肯定会有麻烦。
黄晨这样提醒,罗子凌自然感激。
对此,罗连盛轻描淡写地评价了一句:“知道感恩的人,值得帮助。”
既然要出远门,罗子凌自然要和杨青吟告别一下。
上次被子弹擦伤,差点中毒后,杨青吟调养了好些日子才恢复健康。
这段时间,她一直没去上课,在自己的房子里休养。
罗子凌也每天过去陪她一段时间。
因为两人的身体都处于康复阶段,因此两人在感情方面都比较克制。
亲吻有,身体的抚摸也有,但更进一步的动作就没有了。
两人都怕被对主方挑逗的情难自禁,那就不爽了。
“要不,你也一起去江南,”在见了面,一番长吻后,罗子凌揽住杨青吟的肩膀,笑着说道:“上次去江南,还没玩够,再去玩一次,怎么样?”
“你觉得,你陪凌老爷子去江南,有机会出去玩吗?你每天要做的,肯定是陪侍在身边,自由活动的时间都很少,对吧?还有,如果我这个杨家的孙女和你一道陪着凌老爷子在江南出现,很多人的神经又要被触动了。”
杨青吟当然想和罗子凌一起出游,但她也清楚,跟着凌锦华出去,她肯定不适合跟着。
无论从哪方面讲,都是这样子。
杨青吟很多时候还是很理智的,因此她没想过和罗子凌一起去江南。
“等我们身体都康复,就可以去西北,登天山去,”看罗子凌有点郁闷,杨青吟这样安慰了句。
“身体康复了,不是还有更要紧的事情要做吗?”说这话的时候,罗子凌一脸的猥琐。
杨青吟怔了一下,马上明白过来罗子凌指的是什么,顿时红了脸。
“流氓,”她伸手掐了罗子凌一把,恨恨地说道:“整天就想着这些事情,不理你了!”
罗子凌一脸的冤枉,“我哪有整天想着这些事情啊?”
“对啊,确实没有整天想着这些事情,”杨青吟点头认同了罗子凌的话,马上来了个神转折,“你还有很多时间要想另外那些小姐姐、小妹妹,你很忙的,很多美女想找你喝茶喝咖啡吃晚饭吃夜宵……”
杨青吟的吃醋话没说完,就被罗子凌掐了一下腰部。
杨青吟惊叫一声后,整个人马上就软在了罗子凌的怀里。
而罗子凌趁机吻了下去,两手也不老实起来。
在把杨青吟折腾的气喘吁吁,软了身体的时候,罗子凌附在她耳边,轻声说道:“等我身体允许了,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你就地正法。”
杨青吟再次红了脸,只不过,这次她没有恼羞成怒,而是主动吻向了罗子凌……。
第1984章 两个老头的针锋相对()
凌锦华这么大的年龄,身体又不是很好,已经不适合乘坐飞机出行。
因此,舒适速度又快的高铁,是他不二的选择。
其实,像老爷子这样级别的人出巡,弄一个高铁专列也完全不为过,但黄晨知道凌锦华的性子,这是绝对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因此在警卫局提出安排一个高铁专列的时候,他没考虑就拒绝了。
他只要求,铁路部门提供一个商务座的高铁车厢就行了。
这个要求,并不为过。
大部分的高铁商务车厢,入座率都很低。老爷子出行,把商务车厢包下来,也不会影响其他乘客。
但警卫局的负责人不是很同意这种方案。
因为乘坐普通高铁的话,行程就要根据铁路部门的安排,而不是由他们决定。为了老爷子的安全,他们还是建议安排一个高铁专列,这样的话,保卫人员及服务人员也可以安排足够。
没办法说服警卫局的负责同志,黄晨最终只能征求凌锦华的意见。
凌锦华却是连黄晨替他安排商务车厢这种事情都不太同意,说他和普通乘客乘坐二等座位就行了。
于是,黄晨就把负责这次出行安保工作的警卫局负责人带到了老宅,让对方直接和老爷子交流。
老爷子一句话,就让警卫局的负责人改变了态度。
“听黄秘书的安排吧,他代表我的意见。”
于是,黄晨的意见就成为最终的决定。
一节商务车厢,就成了凌锦华此次出行的活动空间。
不过,就一节车厢,完全不能满足安保需求。
商务车厢内空间虽然挺大,但座位却不多,人全挤那里肯定太拥挤。
凌锦华身边的工作人员,及一些陪同人员可以在那里就座外,其他人,包括其他一些工作人员,及大部分安保人员,都不可能呆在那里。因此,警卫局就安排了两个车厢。
一个是普通的一等座车厢,供安保人员及其他工作人员乘坐,并利用这个车厢,把凌锦华乘坐的商务车厢与其他乘客的车厢隔断。商务车厢在车子的最后面,这样能最大程度地保证安全。
凌锦华出巡江南的消息,当然被严格保密,除了随行的工作人员,及警卫局的几位负责人,还有最高层的那些官员外,其他人都不知道。车站的负责人,只知道有大人物乘车出行,并不知道是谁。
无论哪个车站,都有军代处,有一位级别不低的军人负责军列事务。
不过,这次凌锦华的出行,绕过了所有渠道,直接由警卫局的人安排车子。
凌锦华所带的人并不多,除了黄晨等几位身边的工作人员,警卫局的一个负责人,安保人员,再加上罗连盛和罗子凌这对爷孙外,连其他官员都没有一位。
凌明瑞倒是亲自到车站送行,但凌家也只有他和凌若楠到车站送行,其他人都不知道凌锦华要去江南,因此也没来送行。
凌明瑞和凌若楠亲自将凌锦华送上车后,再叮嘱罗子凌,要好好照顾好老爷子,特别是要注意他的身体。他们不好吩咐罗连盛,只能让罗子凌转述他们的要求。
罗子凌自然答应。
凌锦华到江南的第一站,就是最靠近北方的南方重镇金陵。
位于长江边的金陵,也算是六朝古都,是一座历史氛围非常浓厚的古城。
凌锦华是个很会体察民情的人,他清楚,越早出发的高铁上座率越低,因此,他选择了最早一班高铁列车,从燕京南站到中海红桥的G101次列车。
这班高铁,从燕京南站出发时间是早上七点钟不到,中间运行时间四个半小时,正点抵达金陵南站时间为中午十一点十五分。
“正好可以到金陵吃中饭,”在上车后,罗子凌嘻嘻笑着对凌锦华说道:“太姥爷,今天中午,可以吃到金陵的板鸭了。”
“今天中午,你们爷孙三代人,都陪我喝一杯,”虽然起了个大早,但凌锦华的精神看上去还是挺不错的,“希望你的父亲,备有好酒。”
“我爸他应该会来接站,到时我问问有没有准备好酒,如果没有,叫他自己掏钱买,”见凌锦华心情挺不错,罗子凌也顺势开起了玩笑,“我想,他应该不会这么小气。如果他小气,爷爷会教训他。”
“你教出了一个能干的孙儿,”凌锦华看向罗连盛,神色平静地说道:“年少如他者,有他这般能耐的人,少之又少。至少,你和我这个年龄的时候,没有他这样的能耐。”
“所谓时势造英雄么,”罗连盛并没有谦虚,而是一副很自得的样子回答凌锦华,“我在西北同等于流放,也没什么事情,整天琢磨的就是怎么把这小子养大,教育好,让他以后有抵御危险的能力,别像我和他父亲那样窝囊。”
“你对我们还是充满了怨气啊!”凌锦华意味深长地说道:“事情都过去了,就别耿耿于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