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将试卷用砚台镇压好,吹干了墨迹,才把等熄灭,许仙才躺在了考舍内小小的单人床上,开始睡觉养神休息。
而此时,早已经是明月当空,到了深夜。
白天喧闹的应天府都彻底安静下来,贡院考场内,九成九的考生也已经睡觉进入梦乡,不再答题,呼噜声此起彼伏。
许仙才刚刚准备休息,他的努力程度,可见一斑。
天道酬勤!
科举考试格外符合这条定理。
不管你有多么惊人的天赋,才华有多么不可思议,可是如果不付出足够多的汗水与努力,想要在万千考生中脱颖而出,鲤鱼跃龙门,几乎就是不可能的。
历史上,从来就不缺乏天赋异凛之辈,才华足以千古留名,却始终连举人都不能考中,只能做个风流才子。
可想要金榜题名,甚至高中状元,从来不是一句‘天赋过人’就能概括的。
天赋与努力,缺一不可。
许仙如果只想做个风流才子,早就不用这样为难自己,凭借阅微书店就足以衣食无忧。
可他的娘子是白素贞,他知道前路有太多的坎坷与荆棘!
想要避免命中注定的悲剧,他就必须得让自己变得更强大!
第330章 明犯大离者,虽远必诛!()
三天一晃而过。
当第一场考试的试卷被密封收走之后,紧接着会试的第二场考试也就开始了。
第二场考试是整个会试最重要的一场,论、策两方面。
这一场考试的结果,占据最终排名的绝大部分因素。许仙现在能有如此大的名声,被誉为天下第一才子,除了他的诸多诗词天下闻名外,最主要的还是他曾在科举考试中,有两场策论太过于惊艳。
这两篇分别《六国论》和《茶马互市》。
第一篇在杭州府府试时所写的《六国论》,直接让他从籍籍无名到震动京师,让朝廷诸多大臣和皇帝都知道了他的名字,甚至专门为他举办了一场‘江南才子文会’!
后来在苏州府参加府试时,所写的《茶马互市》,更是让皇帝下了圣旨,让他一个月之内前往京城报到!到了京城后,直接以举人的身份入驻国子监,被封为茶马博士,堪称大离王朝数百年来的第一人!
所以可见,在科举考试中策论有多重要。
如果只是在诗赋方面有过人之处,可不会有如此大的影响力。只善于诗词者,最多只能在民间、青楼有很高的名望,朝廷根本不会重视。
“周秦外重内轻,晋魏外轻内重各有得论。”
许仙打开第二场考试的卷子,看见第一道题目就有些惊讶。
周朝、秦朝是这个世界历史上的两个王朝,对外态度十分强硬;晋朝和魏朝则是对外柔和,对内实行严压政策的代表。
这一场的题目,很显然是针对于北方蛮夷屡屡犯境,与当今朝廷的各种矛盾,让考生们发表自己的看法。
虽然这的确是当今大离王朝目前最大的问题,但从以往几次的科举考试来说,却是从来没有将这样的问题拿在春闱会试这样最重要的考试中来。
原因无他,因为现在朝廷的“主战派”与“绥靖派”已经是水深火热,争论从来就没有停止过。
虽然目前为止绥靖派的人数站了多数和上风,但主战派也依然有许多中坚力量,两者全是僵持不下的。
而会试的目的是为了给朝廷选官员,现在让考生们在会试中发表自己的见解,不但最终考试录取名单会有失公正,而且无疑是在让他们站队!
这一点,绝对是皇帝很不愿意看到的。
本来两派的问题就尾大不掉,难以处理。如果让还没有当官的诸多进士就开始站队,对朝廷就更加不利了!
所以这么多年来,大离王朝的最大问题,却从来都没有拿到会试考场上来过,最多只在府试、乡试中拿出来让学子们发表看法。
现在拿出来,就代表着一种讯号。
恐怕朝廷是不准备继续尴尬下去,不准备继续装鸵鸟了,要正面针对!
重病还需猛药医,若是不做出决断,大离王朝将只能一步步沉沦!
这种做法,许仙自然是十分赞成,在他看来朝廷早就应该有这样的魄力了!
只是许仙没想到当今陛下在病重的情况下,时日不多,不但没有人老昏厥,反而能一改逃避的作风,做出这样的决断,颇有种壮士断腕的决心!
看来这位皇帝,并不像很多人想的那般不堪。
面对这道题目,许仙几乎没有多想,只是稍微沉吟就立即就有了方向,想好该怎么写了。
关于对抗北方蛮夷的问题上,许仙从一开始就是坚定不移的,从来没曾改变过想法。
对待北方蛮夷,绝对不能采取绥靖政策!
主和,只会让大离王朝越来越孱弱,越来越没有一战之力,最终结果肯定是自取灭亡!
至于当今陛下现在究竟是何意图,是想主战还是主和,许仙也顾不得了。
在这件事上,没有任何缓和的余地。
哪怕这次许仙站错了队,最终会因此失去状元之位,他也义无反顾。
有些事情,总是不能自考虑自己的。
深吸一口气,许仙眼神坚定,作为答题开头的第一句话,他写下了九个大字。
“明犯大离者,虽远必诛!”
这九个字,也就定了许仙的立场与方向,毫无疑问的主战!
北方蛮夷的危害他比任何人都清楚,一味地求和,只求暂时的安稳,那最终只能是作茧自缚,整个大离王朝都会在北方蛮夷的马蹄下颤抖!
这句话,乃是前世汉朝名将给汉元帝的上书,全句为:宜悬头槀街蛮夷邸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这句话的大致意思是:应该把砍下的头悬挂在蛮夷居住的槀街,让他们知道,敢于侵犯强大汉帝国的人,即使再远,我们也一定要杀掉他们。
许仙现在将这句话,用在了大离王朝身上。
对待现在的北方蛮夷,不应该是低下头颅,向他们求和,奢望他们会满足与条件,可怜大离王朝所以不再来侵犯。
而应该用这样强硬的态度,将他们杀到怕为止,让他们再也不敢来侵犯大离王朝!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安全。
当许仙写下这几个字,体内的浩然正气在这瞬间奔涌起来!若是修炼有成之人,此时恰好在应天府,就能看见本来已经衰老不堪的金色龙气,忽然挣扎着升腾起来,盘旋在皇宫上空,大声咆哮着,威势骇人。
放佛在它衰老的体内,忽然注入了一股生机,让它因此恢复了不少!
轰轰轰!
整个大离王朝的气运,再此时也沸腾起来,犹如风卷残云般,朝着贡院涌过去。朝廷诸多大臣,在此时他们心中都隐隐听到了一道浩荡、宏伟的声音,犹如洪钟大吕,震耳发聩,放佛心灵都被敲打了一次。
“明犯大离者,虽远必诛!”
这道声音不断回荡,充斥在众人心间。
不管是绥靖派,还是主战派,心中都不由自主的被触动了。
若是能做到这一点,该多好?
这句话已经超越了普通读书人的范畴,而是上升到了整个国家的层面!所以这已经不再是普通的圣人之言,比圣人显灵更加不可思议!
“是谁,发出了如此宏愿?”
“应该是贡院的方向?难道说,是正在参加会试的考生之中,有人道出了如此箴言?”
众人震撼了半响之后,才回过神来,纷纷猜测是谁能引发天地异象。
很快,他们心中不约而同的都出现了一个名字:“许仙,许汉文!”
第331章 会试结束()
“明犯大离者,虽远必诛!”
这九个字,在所有人心中回荡。
他们觉得除了许仙,恐怕也没有谁能写出这样的句子来。
这不是说许仙的才华有多么出众,也不是说许仙作诗词有多厉害。这句话,其实算得上是朴实无华,没有任何的值得称赞才情可言。
这代表的,是一种立场与大无畏的精神!
只有初出茅庐,就敢写出《六国论》,毫不犹豫站在主战派,赞成强势对抗北方蛮夷的许仙,才能写出这种句子来。
这就是才子和国家栋梁的区别。
就算诗词再怎么精妙,也几乎不可能引动王朝龙气,让天地间的元气都为之汹涌!就像在元宵夜上元宴上,许仙做出了《青玉案元夕》这样的千古佳作,也最多在普通人中掀起热潮。
可是朝廷百官,并不是多么重视。
诗词再好有什么用呢?能对国家有什么帮助?对他们造成什么影响。
都不会!
但一句“明犯大离者,虽远必诛”,效果就截然不同了。能复苏大离王朝的龙气,以及让大离王朝的气运钟爱,就是最好的证明!
别人如何想暂且不说,贡院内正在考试的许仙没有精力注意其他的事情,并不知道他引发了怎样的轰动。
当写了开头之后,他就将全部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在了答题上面,围绕九个字开始阐述他的观点,如果一味的与北方蛮夷求和,不敢有一战之力,将来等待大离王朝的只有一步步被蚕食,一步步被削弱。
而如果强势抵抗,阻止最强大的力量与北方蛮夷硬拼,又有什么样的好处。
足足花了大半个时辰,将自己的观念完整的表达出来后,许仙又开始提出了几点关于如何抵抗北方蛮夷、削弱北方蛮夷的方针。
如此这般,在将近一个半时辰后,许仙终于停笔,一片策论就此完成。
轰!
停下笔的瞬间,已经积累许久的王朝气运,犹如雷龙一般从上而下,直接贯入许仙所在的考舍,注入许仙的体内。
就像是醍醐灌顶,声势骇人,本来一直压制着许仙的人仙境门槛,在这瞬间就被冲破了。许仙体内的小人元婴,也在这瞬间睁开了眼睛,一股截然不同,带着一抹高深莫测的玄妙气息逐渐从他体内散发开来。
这是属于‘仙’的气息,浩瀚却又缥缈。
只要许仙愿意,就在这间考舍内,他就能直接突破,跨入困惑他许久的人仙境!
“看来我这篇策论,是正确的。”许仙心中生出一股明悟。
这次的策论,比他之前几次科举考试时引起的轰动还要更加强大得多,已经不再是天降异象那么简单,而是整个国家的气运都因此有了不小的改变。
这一策论,足以动摇国家根本。
所以,哪怕许仙还没有考中状元,没有更强的文气加身,却也照样打破了瓶颈,可以随时跨入人仙境。
不过现在还在考场上,春闱会试才刚刚进行一半,后面还有好几天的时间呢,现在显然不是合适突破的时候,最紧要的还是得将考试完成再说。
否则万一他要是突破起来,就要好几天的时间,那这次会试就跟他没什么关系了,肯定最终榜上无名,还得等三年才能考中进士。
“还是先专心考试吧,突破的事情等考试结束之后也不迟。反正现在瓶颈已经被冲破,再无任何东西阻拦我。只要我想,随时都可以突破。”许仙在心里盘算道。
当许仙将体内突破的冲动压下去,重新开始答题,贡院上方的异象才逐渐消失。
只是,异象消失了,人心的躁动却是才刚刚起来。
不知道多少人,此时都在等待着看这篇能够引起如此轰动的策论,究竟是什么模样!
当第二天,会试的第二场结束,所有考生的试卷被密封收集上去,顿时所有的监考官都齐齐发力,第一时间审阅五千多分会试第二场的策论试卷,要将那份‘明犯大离者,虽远必诛’的试卷找出来。
一旦找出来,这张试卷不但要主考官亲自审阅,而且也肯定是会送往皇宫里的。
这番动静,想瞒也瞒不住。
就在诸多考官们忙碌的找着试卷的时候,许仙则是已经收心,静静的开始了会试第三场考试。
第三场考试,主要题目就是诗词歌赋了,这一场现在在大离王朝的科举考试中所占的分量越来越小,甚至多次有官员曾提议过,以后大离王朝的科举考试直接取消掉诗赋这一项好了。
因为科举考试是为了朝廷选拔治理天下的人才,而不是选只会吟诗作对的才子。
虽然这一说法很有道理,不过最终还是没能成功。毕竟作为读书人,如果完全不考诗词歌赋,那也是缺乏了很重要的一部分东西。
不能因为说诗词歌赋不是那么重要,就直接将其取消,否则文人也不能称之为文人了。
但不可避免的是,在大离王朝科举中诗词歌赋的地位的确是很低了。
关于这一点,对许仙是没有什么影响的。虽然诗词歌赋,是他的最强项,可以毫无压力的碾压其他任何人。但是他除了诗词歌赋之外,其他任何一方面也同样不差,状元之位也照样势在必得!
终于,在经过几天几夜的鏖战之后,会试考试终于来到了第九天。
也就是最后一天。
只要今天结束,今年的春闱会试就彻底结束了。
那些人能够考中进士,一跃龙门,也从某种以上来说是尘埃落地,只等最后的放榜之日。
这天许仙起了个大早,简单的洗漱了之后,就开始平心静气,将最后的几道题做完,然后检查了一遍,确定没有任何问题,才将其全部誊抄在答题卷上面。
做完这一切,正好是正午的时候。
会试有规定,允许考生提前交卷,但必须在最后一天的正午之后,才能提前交卷。也就是说,只能提前半天交卷。
许仙完成的时间刚刚好,正好是可以提前交卷的时间。
于是许仙也没有多逗留,试卷已经检查无误,便举手示意,让侍卫检查了一遍后,将他试卷密封收走。
又在一名士兵的看押下,离开了贡院,许仙回头望了眼,长长舒了口气。
九天的会试,总算结束了!
请记住本书:。。阅读网址:
第332章 缘起缘灭()
惠风和畅,天朗气清。
长达九天的会试考完,不管对于谁来说都不亚于打完一场硬仗,心里一直提着的一根弦,也算是可以松一松了。
毕竟不管怎么说,已经尽到了自己的最大努力,能不能金榜题名,都算是已经尘埃落定,结果不是考生们能左右的。
现在,他们终于有心思去游览京城草长莺飞的春色了。
这种情况大致就和后世的高考差不多,高考结束完了之后肯定就是彻夜不眠的狂欢,放肆的发泄一把。
考场外,也早已经有诸多考生家人等着,当看见认识的人出来,立即就会上去询问考得如何。
许仙此时心情也是很不错,一来是因为他这次考试发挥得很不错,并没有失误;二来则是漫漫会试终于结束,也就意味着他离回家的时间越来越近了。
会试阅卷的时间大致是七天,七日之后就是放榜的日子。
放榜之后又三日,就是殿试
殿试就没有会试那般复杂了,一日就可以考完。
因为能参加殿试的人数,比起会试的少太多,只有在会试中被录取为进士的学子,才有资格参加殿试。
而且只要有资格参加殿试,进士的功名是不会改变了。
变的只是进士之间名称的小区别而已。
比如一甲的三位被赐予状元、榜眼、探花的头衔;以及二甲若干名被赐予进士出身称号;最后的三甲若干名被赐予同进士出身称号。
也就是说,许仙最多还有半个月的时间,四月中旬以前,就能离开京城回杭州府了。
“娘子预产期大致是在五月中旬左右,赶回去时间完全来得及。”
许仙在心中盘算道。
走出贡院考场,看着外面依然熙熙攘攘的人群,许仙独自往回走去。
考试中,他再次被浩然正气灌体,体内人仙境的瓶颈已经被打破,只是碍于考试才没有突破。
正好刚刚科举考试完到放榜之日的七天,他依然处于放假状态,不用去茶马司坐班。
所以他准备立即闭关,将修为提升期待已久的境界。
人仙境,是修为路上一个极大的门槛。
当今天下修行界,元婴境就已经是盘踞一方的大高手,精魅鬼怪只要能够结成元婴,就被称为大妖而若是跨入人仙境,就已经算是超脱了凡俗界了,能真正追求成仙的机缘。
他们一般都很少行走于人世间,都会隐居山林,闭关苦修,以求早日能得道飞升,修成正果。
就像之前的白素贞,在山中修炼就是一千多年。
如果不是因为要找许仙报恩,她根本就不会入世。
而许仙现在若是跨入了人仙境,他自然是不会归隐山林,一心向道。只是他跨入人仙境后,又浩然正气的加持,他才有信心真正帮白素贞抵抗一切灾难
不管是像之前的四海龙王练手水淹杭州府,还是法海未来依然会发难,只要许仙跨入人仙境,这些他都有信心一肩挑之
“回家,闭关”
许仙心情很不错的想到。
杭州府,钱塘县。
应天府的春色已经很不错,可是比起这江南水乡,就差了很远了。
烟雨朦胧下的粉墙黛瓦、错落有致的马头墙、小桥、流水、人家,无一不美,所以才会又烟花三月下扬州的诗句。
白素贞肚子一天天变大,整日在家中呆得有些乏了,有时候也会在许娇容和小青的陪伴下,出门看看美景。
她心情还不错,没有产前忧郁症什么的,反而想着临盆的日期进了,官人回家的日子也进了,心中有些期待。
不过最近,白素贞却是再也没有这样的心情,因为她总是心绪不宁,晚上睡觉都睡不安稳,总是会在睡梦中时时听到佛经。
虽然白素贞此时因为怀孕,法力消散许多,无法像之前那样推测过去未来,预测福祸,但是她隐隐中还是有了明悟。
特别是有天,当她去西湖游玩时,忽然间看到了有一座塔,名叫雷峰塔,白素贞顿时犹如浑身坠入冰窖,遍体生寒
雷峰塔,雷峰塔。
白素贞没有忘记,当初她为了下凡报恩,消除体内的毒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