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罗典召身后的登莱新军军士,已经举起了手中的燧发枪。
只要罗典召一声令下,燧发枪开火的时刻,就是收割漕运兵丁性命的时刻。
罗典召不想杀死太多的漕运兵丁,他看着漕运兵丁副将开口了。
“卢大人有令,浙江各地漕运码头的漕运兵丁,悉数前往淮安府城漕运码头集中,总督府的文书你看过了,若是不遵守命令,后果你无法承担。。。”
副将看着罗典召,一脸的不在乎。
“不用说这些,兄弟们和我长期在这里守卫,就算是朝廷也不会调整我们,卢大人凭什么让我到淮安府城去,刚刚知府大人已经说了,要求我们留在杭州漕运码头,你们要是知趣,就回到淮安府城去,我们是不会离开杭州的。。。”
罗典召脸色发白,脸上露出冷笑的神情。
“以为知府大人的支持,你们就可以不遵从卢大人的命令了吗,有意思,看样子不给你们一点厉害,你们是不会服从命令的。。。”
罗典召挥舞起来右手。
第一排站立的登莱新军将士,扣动了扳机。
枪声响起,惨叫声瞬间出现,手持长枪钢刀的漕运兵丁,纷纷倒地,嘴里发出哀嚎的声音,他们扔掉了手中的武器,用手拼命捂住腿上的伤口,避免更多的鲜血流出来。
其余的漕运兵丁,虽然还手持长枪钢刀,但身体已经在微微颤抖了。
没有谁想到,对面的登莱新军军士居然真的开枪了。
副将的脸色瞬间变得通红,颤抖身体,指着罗典召开口了。
“你、你好大的胆子,居然敢对我漕运兵丁动手,你等着,知府大人一会就要到码头来,到时候我们让知府大人做主。。。”
罗典召笑了,看着副将再次开口。
“我的话说的很清楚了,卢大人的命令也很清楚,你是服从命令,还是准备抗命,一句话就说明白了,不必要拐弯抹角,这漕运码头的事宜,与知府大人没有多大的关系,好了,我最后问你一遍,到底服从还是不服从卢大人的命令。。。”
副将脸色发白,看着罗典召,咬牙开口了。
“我早就说过了,知府大人一会就来了,你我之间的争执,请知府大人做主。。。”
罗典召瘪了瘪嘴,再次的挥手。
数名军士扣动了扳机,他们的枪口早就对准了副将。
枪声过后,副将圆瞪着双眼,不甘心的倒下了。
罗典召看了看身体依旧颤抖的诸多漕运兵丁,面无表情的开口了。
“话我已经说的很清楚了,你们有两个选择,第一是选择留在这里,结局就和你们的指挥官一样,第二是马上上船,前往淮安府城,该怎选择,你们应该清楚,我给你们一刻钟的时间,不愿意撤离漕运码头的军士,原地等候。。。”
罗典召的话语刚落,诸多的漕运兵丁蜂拥着往码头上的漕船而去。
登莱新军面对他们的指挥官的时候,都能够毫不犹豫的开枪射击,他们算什么,如果不服从命令,接下来就是命丧黄泉了。
罗典召默默的看着拥挤着上船的漕运兵丁,他的内心,完全安宁下来,看来彻底掌控杭州漕运码头,没有什么问题了。
。。。
但杭州府知府来到漕运码头的时候,所有的漕运兵丁都上了漕船,副将的尸首也被抬到一边去了。
知府大人远比副将聪明,他看清楚了漕运码头的一切,什么都没有说。
对于知府大人来说,不管是漕运兵丁掌控漕运码头,还是登莱新军掌控漕运码头,区别都不是很大,反正漕粮的收购是知府衙门与州县衙门负责,抓住了这个关键,就不用担心了。
知府大人甚至与罗典召交谈了一会,对于登莱新军掌控漕运码头没有任何的意见,这可是漕运总督卢发轩下达的命令,将来就算是出现问题,也不需要他这个杭州知府承担责任。
离开军营的时候,知府大人脸上带着笑容态度特别的谦逊。
罗典召送出了军营。
到了这个时候,罗典召不得不感慨,大人的深谋远虑,绝非他可以想象的。
第七百八十七章 最头疼的事(1)()
登莱新军控制浙江以及北直隶境内漕运码头的进展速度很快,快的有些出乎了卢发轩的预料,本来以为地方官府可能插手其中干涉,但这样的情况没有出现,后来卢发轩总算是明白了,地方官府的利益没有遭受任何的损失,漕粮依旧是地方官府收购,他们依旧能够从中盘剥到钱财,至于说谁来管控漕运码头,与他们的关系不是太大,再说了,浙江以及南直隶一带,都知晓登莱新军骁勇,就连皇上和朝廷都不大干涉登莱新军的诸多事宜,地方官府也就没有必要自找麻烦了。
漕运贯通之后,漕粮源源不断的运送到北直隶,京城以及北直隶缺粮的问题很快得到解决,形势也基本稳定下来,如此情况之下,没有谁会跳出来弹劾蓟辽督师吴宗睿以及登莱新军,他们可不会自讨无趣。
乔明俊也开始了全面的安排部署,麾下的五万登莱新军将士,不仅要驻守浙江、南直隶和北直隶诸多的漕运码头,还要驻守江北四镇三州的诸多地方,兵力方面不是特别的充足,要知道漕运兵丁高峰时期,兵力达到了十三万人,他们仅仅只是驻守漕运码头。
按照吴宗睿的要求,乔明俊经过仔细的思索之后,明确了漕运码头驻守军士的数量,杭州、淮安、德州以及天津这些地方,属于大型的漕运码头,驻扎两千登莱新军的将士,其余的漕运码头驻守一千登莱新军将士,这样驻扎漕运码头的军士接近三万人,剩余的军士,重点驻扎在淮安府城、徐州州城、庐州府城等地,兼顾辖下的县城,至于说凤阳府城,因为其特殊的地位,暂时没有派驻登莱新军进驻。
仅仅用了半个月的时间,登莱新军全部安排部署到位。
江北四镇三州的地方官府,同样没有什么反弹的情绪,反正驻扎本地的登莱新军,没有插手官府的任何事宜,与他们没有太大的关系,相反,登莱新军进驻府州县,能够迅速稳定地方的局势,地方官府高兴还来不及。
登莱新军驻扎到位之后,卢发轩随即开始全面整改漕运之中的弊端。
吴宗坤兼任山东巡抚,曾永忠也抵达济南府城,协助吴宗坤管辖山东的所有事宜,戴明杰出任登州知府,实际负责登州和莱州的诸多事宜,行使登莱巡抚的职责。
安排完毕江北四镇三州以及漕运的诸多事宜,吴宗睿也回到了山东。
廖文儒则是直接回到了锦州,开始统领驻扎辽东的登莱新军。
离开淮安府城的吴宗睿,对于江北四镇三州的局势没有完全放心,他还有一个最为重要的事情没有处理,那就是整顿江北四镇三州各级官府的问题。
马上能够打天下,但马上不能够治理天下,这一点吴宗睿很清楚。
登莱新军掌控的登州、莱州以及辽东各地的官府,诸多官吏的理念早就改变了,至少他们明白,官府必须实实在在的为老百姓做事情,解决老百姓的困难,如若不然,地方官府和他们这些官吏就是不合格的,近半年时间过去,山东各地的官府,官吏的思想也在逐渐的改变,卢发轩曾经强力的整顿,那些鱼肉百姓、一心就想着自身利益的官吏,悉数被清除出去,这也迫使诸多的官吏做出根本性的改变。
不过在南直隶,在江北的四镇三州,改造和整顿地方官府的难度要大很多。
无他,南直隶读书人居多,士大夫家族居多,在朝中为官之人同样很多,这些势力盘根错节,有着共同的利益和在地方上的特权,他们做任何的事情,首先想到的就是自身的利益,他们甚至能够直接控制地方官府。
譬如说吴宗睿在登州、莱州、辽东和山东等地强力推行的市舶司,专门用来征收商贸赋税,这一点在江北的四镇三州,举步维艰,南直隶的士大夫家族,与商贾紧密结合,几乎成为利益共同体,很多士大夫家族之人,早就抛却了斯文,直接做生意赚钱了,与之对应的是,这些家族在朝廷之中为官之人,打着朝廷不能够与民争利的旗号,几乎完全免去了南方的商贸赋税,将税赋的负担全部转嫁给了种田的农户,而他们自身,则从商贸交易之中赚取到了大量的钱财。
众人皆知的东林党,就是由地方失意的士大夫官僚阶层,与商贾联合起来成立的。
吴宗睿最初的想法,是准备强行推开的,可他很快发现,这样做行不通。
原因就是吴宗睿的麾下,读书人少的可怜,能够治理地方的官员,更是寥寥无几,加之南直隶与其他登莱新军掌控的地方不一样,权势家族太多了,如果想要全面的整顿,吴宗睿必须有可以完全信赖和放心的地方官。
没有可以信赖的官吏,没有完全掌控地方的把握,如果强行的改造和整顿地方官府,其直接的结果就是无法保持地方的稳定,不仅无法真正的整顿好地方官府,还有可能引发大规模的反弹,导致地方官府直接陷入瘫痪之中去。
所以说,近一个月的时间过去,吴宗睿和登莱新军能够掌控的,也就是漕运,且浙江和北直隶等地漕运之中的黑幕,还不可能完全清除和摒弃。
山东,济南府城,巡抚衙门,厢房。
吴宗睿进去的时候,吴宗坤和曾永忠正在等候。
“宗坤,山东地位重要,一定要好好的治理,若是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多多向先生请教,务必要谦虚。。。”
吴宗坤连连点头,对着吴宗睿抱拳行礼,准备开口的时候,曾永忠开口了。
“大人,其实吴宗坤大人治理地方的能力很不错,登莱之地在吴宗坤大人的治理之下,井井有条,属下还想着,要求戴明杰向吴宗坤大人学习,好好的治理登莱之地。。。”
曾永忠的肯定,让吴宗坤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吴宗睿摇了摇头,他当然清楚吴宗坤的能力,不管是从学识还是从能力方面来说,吴宗坤比较卢发轩和史可法等人,差了很多,就算是与戴明杰比较,也有差距,不过吴宗坤是绝对忠心的,会完全按照吴宗睿的要求做事情,还有最为重要的一点,吴宗坤没有经历过科举考试,没有忠君的思想,也就是在此等的情况之下,吴宗睿才会让吴宗坤出任山东巡抚。
表面上看,吴宗坤是山东巡抚,其实真正负责山东诸多事宜的,还是曾永忠。
也正是因为曾永忠辅助吴宗坤,吴宗睿才完全放心。
“大人放心,属下一定会多多的请示先生,好好的治理山东。。。”
吴宗睿笑了笑,看着吴宗坤再次开口了。
“宗坤,你担任登莱巡抚,诸多的事宜处理的还是不错,守成有余,创新不足,好在登州和莱州的基础很好,山东各地与登州和莱州不一样,需要做的事情很多,譬如说大力支持各地成立的市舶司,大力的发展商贸,要求地方官府做事情以百姓为重等等,这些都需要耗费精力,有关山东诸多需要做的事情,先生已经列出了详细的计划,你就按照这个计划全力推进,罗典勇率领登莱新军驻扎在济南,我会告诉他,协助巡抚衙门,做好相关事宜。。。”
吴宗坤的脸色微微有些白。
吴宗坤离开之后,曾永忠看着吴宗睿开口了。
“大人,您如此说,吴宗坤大人心里怕是有些不满意啊。”
吴宗睿挥挥手。
“先生,我正要给您说及此事,宗坤的能力我是清楚的,若是身边有足够多的可用之人,我是不会让宗坤承担如此重任的,他的能力的确不足,这一点无法改变,近些年以来,宗坤在登州和莱州为官,做事情还是不错,但仅仅是守成,缺乏独当一面的气魄,这一点先生也清楚,我让先生辅佐宗坤,其实都是以先生为主。”
说到这里,吴宗睿叹了一口气。
“要不是先生不愿意围观,我早就向皇上和朝廷举荐,让先生承担重任了。”
曾永忠连连摆手。
“大人,属下愿意协助您做任何的事情,不过这出面为官的事情就免了。。。”
吴宗睿摇摇头。
“先生放心,我不会勉强您做任何不愿意做的事情,这为官的事情,暂时不提了,不过山东的治理事宜,还是要请先生操心,登州和莱州地方狭小,且有海运码头的支持,其治理的方式不能够代表全面,辽东就更不用说了,有互市的支持,山东的情形,能够代表中原的情形,如果将山东治理好了,其经验就可以推广到中原。”
“还有南直隶的江北四镇三州,同样具有代表性,譬如说庐州,没有漕运的支持,与南方很多地方相似,若是我们将庐州治理好了,同样可以将经验推广到整个的南方去。”
“我的想法是以点带面,山东与庐州等地都是点,这些地方治理好了,我们就有了足够的经验,就可以全面的铺开,目前山东已经起步,先期做的还是很不错的,一定要坚持下去。。。”
wxi7
第七百八十八章 最头疼的事(2)()
曾永忠知道吴宗睿专门找他是为了什么事情,也知道吴宗睿目前遇见了最大的难题,刚刚的谈话之中,其实已经牵涉到了。
曾永忠有自身的想法,其实以前他也提醒过吴宗睿,只不过读书人这个群体的确不一样,曾永忠很清楚,吴宗睿为了能够真正的笼络卢发轩和史可法等人,耗费了多大的精力,且最为关键的是,当你还没有真正的上位、还没有完全掌握政权的时候,那些真正有抱负有能力的读书人,不一定会依附于你。
如果用人不当,引发的后果就是灾难性的。
吴宗睿和登莱新军,已经处于最为关键的时期,大明的江山摇摇欲坠,北边后金皇太极虎视眈眈,中原李自成有了称王称帝的野心,南方的张献忠同样不甘示弱,皇上和朝廷面对这一切无可奈何,实事求是的说,皇上和朝廷基本失去了对中原地区的控制,失去了对于辽东和山东等地的掌控。
南方的局势也在迅速的恶化,譬如说湖广剿总兵官左良玉,拥兵自重,根本不服从皇上和朝廷的调遣,南方手握重兵的那些总兵官,也处于观望的状态。
更加危险的是,朝中的大部分官员,都是为了自身的利益,丝毫不考虑大明江山,当大明王朝已经苟延残喘的时候,他们依旧在朝中尔虞我诈,党同伐异,为了一点点的蝇头小利不惜算计对方,而且他们以各种各样的理由,阻止朝廷侵犯他们的利益。
如此情况之下,大明江山不可能维持多长的时间。
吴宗睿和登莱新军已经出手,掌控山东是第一步,掌控南直隶江北的四镇三州是第二步,接下来,登莱新军将要面对残酷而又惨烈的厮杀,一步步的掌控天下。
登莱新军已经足够强悍,可以打败任何的对手,但文官的缺乏,成为了吴宗睿进一步发展的桎梏,这个问题必须要解决。
“先生,南直隶江北四府三州的治理事宜,推行有些艰难,南直隶的情况与山东不一样,我们掌控登州和莱州的时候,其实对于山东各地的官员,就实施了一些渗透,他们也知晓登州和莱州的治理模式,而且我们在掌控山东之后,大量派遣登州和莱州的官吏前往山东各地,很好的整顿了地方官府。”
“整个的南直隶,乃是读书人云集的地方,东林党和复社,这类的学社都是在南直隶出现的,俗话说得好,百无一用是书生,看看东林党人和复社之人在朝中做了一些什么事情,先生就能够明白了。”
“包括整个的南方,商贸的发展是不错的,但商贸赋税根本无法收到,南方的商贾与士大夫勾结在一起,一边大肆的赚钱,一边逃避应该缴纳的赋税,这样的情形,决不能长时间的持续下去,必须得到改变。”
“先生应该记得,北方遭遇到世所罕见灾荒、老百姓挣扎在死亡线上的时候,皇上和朝廷根本无法从南方调集粮食驰援,更无法从南方调集到钱财,只要提及此事,朝中那些南方的官员,就会大肆的反对,而且他们的理由很充分,北方活不下去的老百姓,选择了造反,十多年时间过去了,李自成和张献忠已经成了气候,甚至危及到大明江山,这些官员依旧稳坐钓鱼台,还在嚷嚷着朝廷不能够与民争利。”
“这样的风气,在南方很盛行,所以我们整顿南直隶江北四府三州,就显得特别重要,我们必须在江北的四府三州杀出一条血路。”
“我以为,首要的事情,就是在江北的四府三州设立市舶司,开始征收商贸赋税,同时狠狠的打击官商勾结损害百姓利益的事宜。”
“想要推开此事,最为关键的就是官吏,必须要有能力的官吏,才可能推开此事,否则市舶司就算是设立了,也没有任何的作用。”
“我最为头疼的就是江北四府三州的官吏,这些官吏脑子里的认识早就固定了,而且他们本身与地方的商贾就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有着共同的利益,想要让他们来扭转地方上的不良风气,无异于与虎谋皮。”
“先生,地方官吏的事情若是不能够解决,我们就无法真正的掌控江北的四府三州。”
。。。
吴宗睿一口气说了这么多,脸上的神情稍微柔和了一些。
吴宗睿刚刚说完,曾永忠就跟着开口了。
“大人,这件事情,属下也思考了很长的时间,若是换做以前,属下会建议从登州和莱州抽调官吏前往江北的四府三州,不过现在不行了,登州和莱州已经抽调大量的官吏前往山东各地,现如今这个阶段,对于山东来说也是最为关键的。”
“属下也曾经想过,继续任用江北四府三州原有的官吏,需要改变他们的认识,不过刚刚听大人说了之后,属下的这个想法也改变了。”
“有一点属下可以提醒大人,南直隶的读书人居多,而且成立了各类的学社,看似力量很强大,其实大人不必在乎他们,这些读书人,说来说去就是一张嘴,如果真的遇见什么危险了,大部分的读书人都会退缩,他们成不了气候。”
“关键还是南方的那些士大夫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