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廖文儒这次看懂了地图上面标志的意思,就是流寇进入河南之后,可能的行军路线。
开封府城来的情报,禀报的流寇行军路线,与吴宗睿所画的几乎一模一样。
“文儒,乔明俊,你们过来。”
廖文儒和乔明俊走到了桌子旁边,看着桌上的地图。
“洪承畴大人出任五省总督之后,没有马上调集重兵围困汉中,还是慢吞吞的稳住了延绥、大同和宣府等地的局势,接着才部署大军,围困汉中的流寇,可惜啊可惜,洪承畴太小看流寇了,总以为朝廷大军出动,流寇就不战自乱了。。。”
吴宗睿长长的叹了一口气。
吴宗睿耗费气力创造出来的机会,被洪承畴不费吹灰之力就浪费了。
如果后金鞑子还在大同和宣府一带肆掠,那么洪承畴就没有办法集中精力来剿灭流寇,可是因为盖州、复州和永宁等地遭遇到偷袭,皇太极不得不返回沈阳,且其主力也悉数撤回到沈阳、辽阳以及抚顺一带,这个时候,机会实际上出来了,洪承畴大可以调遣精锐的边军,前往汉中剿灭流寇。
可惜洪承畴没有什么动作,湖广以及河南围剿流寇的大军,也是原地不动。
这就给了流寇足够的时间,人家如果还等在汉中,等待与朝廷大军的决战,除非是脑子里面进水了。
高迎祥、张献忠和李自成等人,身经百战,早就清楚应该如何调遣军队,如何避实就虚,如何与朝廷大军抗衡。
“流寇进入了河南,已经攻陷陕州、灵宝和渑池等城池,得到了大量的补给,引发了巨大的震撼,我想,他们绝不会停下来,会继续朝着东面的方向进攻前进。”
“洛阳府城他们是不可能拿下的,也不会重点去进攻,不过汜水和荥阳等地就危险了,流寇是一定会拿下这些地方的。。。”
廖文儒的脸色有些发白,眨了眨眼睛才开口说话。
“大哥,不会吧,以前流寇也曾经大规模进入河南,不过都是朝着南方的方向进攻前进的,他们曾经进入湖广和四川等地,这一次难道他们要改变进攻的路线吗。”
吴宗睿看向廖文儒。
“文儒,你来分析一下,若是你率领大军进入河南,下一步该怎么选择。”
廖文儒仔细看了看地图,字斟句酌的开口了。
“若是我进入河南,一定选择往南面进攻,经过了汝州和南阳府等地之后,进入湖广,接着伺机进入到四川,四川的地形复杂,山高林密,人人都说蜀道难,难以上青天,进入这样的地方,行军是困难了一些,但能够完全避开朝廷大军的围剿。。。”
廖文儒刚刚说完,吴宗睿跟着开口了。
“文儒,既然你能够想到如此的行军路线,那么洪承畴大人会不会想到,还有驻扎在湖广行都司的卢象升大人能不能想到,他们会不会沿途布下重兵围追堵截。”
廖文儒搔了搔头皮。
“大哥说的有道理,可是流寇没有其他的选择啊,要么掉头回到汉中去,或者回到陕西去,要么就是朝着东面的山东以及南直隶而去,要么就是朝着北面的北直隶而去,可这样的行军,岂不是找死啊。”
吴宗睿看了看廖文儒,扭头看向了乔明俊。
“乔明俊,你在京城时间不短了,见识广阔,你来说说,如果是你领军,你会朝着什么方向行军。”
“大人,属下的想法与总兵大人一致。”
吴宗睿看着两人,微微叹了一口气。
“文儒,乔明俊,我可以肯定,流寇一定不会朝着湖广的方向而去,至于说北面,要么进入山西,要么进入北直隶,山西方向,洪承畴大人率领的大军,已经从大同方向压过来,流寇明显不会选择,至于说北直隶,我想流寇还没有那么大的胆子,也不可能如此的嚣张,湖广方向,我已经说过了,卢象升大人正在等着他们,剩下的就只有东面了。。。”
廖文儒倒吸了一口凉气,脸色微微发白。
“这,难道流寇准备进入到山东吗,如此一来,登莱之地怕也会遭受到影响。。。”
吴宗睿摇了摇头。
“流寇进入山东的可能性不是很大,你们来看,流寇若是进入到山东,其活动的区域明显遭受到限制,要么就是往北进入北直隶,要么就是往南进入南直隶,至于说东面,等待他们的就是大海了,当然,流寇若是一意孤行,一定要进入山东,甚至是进入登州和莱州,那我就送他们到大海里面喂王八。。。”
廖文儒松了一口气,再次看了看地图。
“大哥这样说,我倒是放心了不少,难不成流寇准备进入南直隶吗。。。”
站在廖文儒身边的乔明俊,也是一脸的质疑和震惊。
“大人,不会吧,流寇若是选择进入南直隶,要么选择经过归德府,进入到徐州,要么选择从开封府或者汝宁府,进入到凤阳。。。”
乔明俊还没有说完,廖文儒就扭头了。
流寇经过归德府进入到南直隶所辖的徐州,这还说得过去,可流寇进入凤阳府,怎么都不能够让人相信,凤阳可是大明王朝的中都,防御不知道有多么的严密,流寇进攻凤阳府,岂不是找死,再说了,凤阳府若是遭受进攻,南京兵部尚书以及漕运总督府,都会调集重兵围困,岂能让流寇得逞。
乔明俊大概也觉得自己的分析过于的惊世骇俗,看着吴宗睿不好意思笑了笑。
“大人,属下这是信口胡说,不足为信。。。”
吴宗睿转过身子,看着廖文儒和乔明俊。
“很多我们无法想象的事情,都有可能发生,不要以为守卫严密的地方,流寇就不敢去,他们经历的生死之战还少了吗,大不了就是一死,有什么了不起的,所谓兵行险着,越是旁人不敢想象的地方,就越是容易被攻陷的地方,所以说,一切皆有可能啊。”
说到这里,吴宗睿微微的摇头。
“文儒,告知罗典明,从现在开始,情报每日都要传递,命令信义押司,以每日六百里加急的速度传递从开封府城送出来的情报,我想,不要多长的时间,怕是有大事情发生了。”
第三百三十章 可持续的问题()
进入腊月,登莱之地特别热闹。
两年时间过去,还算是风调雨顺,免去田赋的百姓,家中都有了存粮,吃饭的问题是不用担心了,而且随着商贸的发展,不少农户家中的青壮,农闲时节会选择进入到城池之中找事情做,商贾也需要大量的劳力,有些青壮索性留在了城池里面,专门为商贾做事情,赚取到银两,一方面可以增加家中的收入,一方面也能够学到不少的技术。
不管是登州府城、莱州府城,还是其他的州县城池,都是熙熙攘攘的人群,购买年货的人络绎不绝,大家脸上都有着舒心的笑容,特别是那些经历过劫后余生之人,更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祥和。
登莱巡抚吴宗睿的名声,在登莱之地可谓是如日中天,登莱之地的老百姓可能不知道皇上是谁,但绝对知道登莱巡抚吴宗睿。
腊月初,曾永忠已经为吴宗睿找好了府邸,打算让吴宗睿搬家,巡抚衙门的后院还是略微的小了一些,显得拥挤,随着小孩子的增多,后院怎么看都不大合适了。
吴宗睿本来是不想搬家的,他知道自己在登州也不大可能呆上很长的时间了,可能不要多长的时间,就会再次搬家,不过在曾永忠等人的坚持之下,在陈灵雁等人的默许之下,吴宗睿还是搬家了。
府邸位于登州府城的南门外不远处,距离登州新军军营距离很近。
登州府城的南门外,早就成为了富庶繁华的地方,不少的商贾选择在这里购买土地,修建府邸,南门外纵横的几条街道早就成型了,而且登州新军军营距离南门距离不远,给了所有人安全感,登州知府史可法本打算向京城学习,设立专门的登州外城,可惜因为军营无法搬迁而作罢。
搬家的事情,自然不需要吴宗睿操心,陈灵雁等人完全可以筹划下来。
腊月初二搬家的时候,廖文儒调集了一千军士,仅仅用了半天的时间,就搬家完毕。
按照朝廷的规矩,以及地方上形成的习惯,腊月十五之后,府州县衙门基本上休沐了,一直到来年的正月二十左右,府州县衙门才会正式上班,官吏休沐的时间长达一个多月。
这样的假期,对于登州知府史可法、莱州知府卢发轩、蓬莱知县崔云辉等府州县衙门主官来说,没有太大的意义,他们也不大可能趁着假期回家去看看,毕竟路途遥远,再说了,登州和莱州,与其他的地方不一样,商贸特别的发达,越是到春节,交易量越大,商贾不会歇息,市舶司同样不会放假,还是要征收商贸赋税。
商贸赋税以及成为各级官府收入的主要来源,早就压过了朝廷拨付的银两。
登州与莱州还有一个奇怪的情形,官吏的福利收入远远超过了俸禄,而所有的福利收入,全部都是来自于商贸赋税。
市舶司的官吏,腊月是无法歇息的,腊月十五之后,这些照常上班的官吏,能够拿到额外的补助,补助的标准很高,所以继续上班的市舶司官吏,没有丝毫的意见。
登州和莱州的总人口,已经接近三百万,超过了山东其他府州县人口的总和,史可法与卢发轩等人曾经担心,登莱之地的人口太多了,可能容纳不下,没有那么多的土地来养活,不过随着商贸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口被商贸消化,没有出现任何的问题。
人口增多,意味着消耗也要大量增加,消耗的大量增加,意味着登莱之地需要更多的商品货物,这必然促进商贸的发展,商贸发展了,市舶司就能够收取到更多的赋税。
登州货运码头已经在原来的基础之上,扩展了三倍,还是显得有些拥挤,交易市场则扩大了近十倍的规模,随之而来的,市舶司的规模也不短的扩大,总人数已经超过了两百人。
商会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协调商贾之间的纠纷,帮助收取商贸赋税,确定商贾应该缴纳的商贸赋税的额度等等,很大程度上面,做了本应该官府做的事情。
登莱之地发生的这一切,其他的地方是不可能出现的,这里面的核心问题就是商贸赋税。
以南直隶为例子,南直隶的商贸同样很发达,可是商贸赋税寥寥无几,因为南直隶的商贸与士大夫早就联合到一起了,南直隶在京城为官之人,在朝中拼命的呼吁,要求朝廷不能够与民争利,这个所谓的民,指的就是南直隶的商贾,一旦皇上和朝廷决定增加商贸赋税,则在朝中为官的所有南方人,都要跳起来反对。
朝廷需要赋税来维持,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特别是连年的征伐,消耗了大量的钱粮,无奈的情况之下,皇上和朝廷只好增加田赋,加重了农民的负担。
应该说,大明一朝的田赋也不是很高,如果按照正常的额度征收,农户还是能够承受的,可惜土地兼并破坏了这一切,士大夫家族不需要缴纳田赋,他们拼命的购买和兼并土地,被他们兼并的土地,其田赋转移到其他没有被兼并的土地上面,让寻常的农户不堪重负。
偏偏明末遭遇到小冰川时期的极端气候,灾荒连连,活不下去的百姓,只好造反了。
南方的情况稍微好一些,气候没有那么极端,百姓勉强能够活下去,北方就不行了,粮食产量本来就低于南方,连续数年遭遇到灾荒,有时候甚至是颗粒无收,不要说缴纳赋税,就连活命的粮食都没有,根本无法维持。
皇上和朝廷也数次免去灾荒地方的田赋,但免去田赋没有丝毫的作用,因为绝大部分的百姓和农户已经没有粮食吃了,要么等着饿死,要么就是铤而走险,或者造反,或者成为土匪,才有可能活下去。
收不到田赋,朝廷没有银子赈济灾民,眼睁睁看着大量的流民出现。
按说这个时候,朝廷应该调集南方的粮食,救济北方,可惜的是,一旦皇上和朝廷有了这样的打算,身为南方人的朝中官吏又蹦出来了,大声疾呼不能够与民争利,坚决反对征调南方的钱粮,因为征调南方的钱粮,必然会侵犯他们的切身利益。
风雨飘渺之中的大明王朝,就是在朝中这一帮大臣的疾呼声中,完全走向了覆灭。
而叫得最欢的朝中官员,就是一东林党人和复社成员为主的官吏。
东林党人本就是商贾与落魄的读书人相互结合的产物,一旦掌控了权力,他们就要拼命的维护自身的利益。
也正是这样的原因,吴宗睿对东林党人和复社极其的不感冒。
登莱之地不一样,吴宗睿身为登莱巡抚,从发展商贸的那一天开始,就明确了征收商贸赋税的制度,赋税的额度是十抽一,从海外来的某些商品货物赋税,甚至可能达到五抽一,这样的赋税额度是不可动摇的,如果某些商贾无法承受,那就不要想着在登莱之地做生意了。
增加商贸赋税的同时,也要关心百姓的疾苦,努力增加百姓的收入,增强购买力,这样商贸才能够真正的发展起来,商贾也才能够支撑下去。
登莱之地做到了这一点,真正的做到了这一点。
不管是军队的消费,还是百姓的消费,都是不断增加的,商贾在缴纳了商贸赋税之后,能够将所有的货物卖出去,如此也能够赚钱,只是不可能出现一夜暴富的情形。
商会从中协调,起到了润滑剂的作用,让商贾也能够真正的安心。
。。。
腊月十五。
登莱巡抚衙门,厢房。
曾永忠的手中拿着市舶司的赋税账簿,脸色颇为严肃。
“大人,市舶司今年征收到的商贸赋税,总计超过了两百万两白银,若是算是春节期间的赋税,预计能够达到二百五十万两白银。。。”
“先生,商贸赋税的收入很高啊,你怎么这么严肃。”
“大人,我听到了一些传闻,朝中有人说到了登莱巡抚衙门和商会,说市舶司征收的商贸赋税太高了,甚至有人说到了府州县衙门与百姓争利,我很担心,大人若是离开了登州,到其他的地方去了,登莱之地的商贸是不是能够持续下去。。。”
吴宗睿点点头。
“先生说到关键的地方了,至于说朝中某些人,肯定是要呱噪的,市舶司征收的商贸赋税,侵犯了他们的利益,他们当然要发声了,登莱之地的商贸形势,是我们辛辛苦苦创建出来的,当然要拼命的维护,绝不能让其他人搅乱和插手。”
“先生放心,我已经有考虑了,若是我离开了登州,一定会让卢发轩继任登莱巡抚,维持这里的一切,到时候先生怕也是要留在登州,维护登莱之地的商贸秩序。。。”
曾永忠看着吴宗睿,脸上的忧虑神情依旧在。
“大人,只怕这一点很难做到。”
“先生,不会太难,我们在京城的关系,关键时刻还是要发挥作用的,今年户部不是讨要二十万白银的赋税吗,给他们,去年十万两白银,今年二十万两白银,有了这些白银,我们的底气就硬了很多。”
第三百三十一章 局势骤变()
“大哥,流寇尽入河南了。。。”
进入厢房的廖文儒,手持信函,迫不及待的开口了。
“文儒,不用着急,慢慢说。”
廖文儒有些脸红,稍微平定了情绪。
“大哥,是我着急了,腊月底,高迎祥、张献忠、李自成、马守应和罗汝才等人,率领近二十万流寇,离开汉中,全部进入了河南,短短五天时间,他们攻陷了陕州、灵宝、渑池、新安等城池,路过洛阳,朝着汜水和荥阳的方向而去了。。。”
“高迎祥等人尽数进入河南之后,其余的流寇,也朝着河南而去了,除开高迎祥之流,还有革里眼贺一龙,左金王贺锦,改世王许可变,射塌天李万庆,混十万马进忠,顺天王高应登,扫地王张一川,过天星张大受等流寇,他们汇合之后,兵力号称超过了三十万。。。”
吴宗睿听得很仔细。
历史上的荥阳大会,农民起义军号称十三家七十二营,总兵力的确超过了二十万,接近三十万,但战斗力并非外界传闻的那么强悍。
荥阳大会,是农民起义的转折点,从这一刻开始,农民起义军开始了联合作战,也开始了相互的兼并,最终脱颖而出的仅有李自成、张献忠、马守应等人。
如果历史不出现偏差,那么十多天之后,大明王朝中都凤阳府城,将要被高迎祥等人攻陷,而皇上和朝廷也改变了策略,不再以招抚为主,而以剿灭流寇为主了。
大明王朝,已经乱成一锅粥,进入了苟延残喘的阶段。
“文儒,你是不是担心流寇一直往东,进入山东啊。”
廖文儒擦去了额头上的汗滴,用力的点头。
“大哥,有这样的可能,登莱之地富庶,流寇也许会盯着这里,大举进攻也是说不准的,我觉得,必须要加强戒备了,调集登莱新军的主力,赶赴昌乐,做好一切的准备,再说了,罗典明也分析到此等可能了。。。”
吴宗睿微微点头,拿起了桌上的塘报。
“中州已经乱了,洪承畴率领的大军,扑向了河南,贺人龙、左良玉、曹文诏,还有辽东的祖宽,都归于洪承畴节制,洪承畴节制的兵力达到了八万人,皇上已经下旨,令洪承畴与山东巡抚朱大典联合指挥作战,以洪承畴指挥为主,皇上要求洪承畴在半年时间之内,彻底剿灭流寇。”
“我已经在地图上面标注了各路大军,皇上大概是想到了,流寇可能进入山东,同时从山东取道,很有可能进入北直隶。”
廖文儒看向了桌上的地图。
“文儒,从兵力的部署上面看,洪承畴已经将流寇围的如同铁通,南面有湖广之兵围堵,主帅是卢象升,流寇可不敢碰卢象升大人,西面是陕西山西之兵,由曹文诏统领,流寇同样不敢碰,北面是洪承畴亲领的大军扑过来,流寇更是不会硬碰,剩下的就是东面了,不过东面也有朱大人亲率的大军,迎候流寇。”
“这四路大军,表面上看,山东方向是最弱的,流寇似乎会朝着山东方向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