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谋明天下-第1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百八十六章 想不到的危机(1)() 
这一夜,吴宗睿没有睡好,陈奇瑜表现出来的不屑的神情,深深印入他的脑海,按说两人是第一次见面,以前也没有什么交集,陈奇瑜怎么会有如此的表情。

    翌日,一大早,皇宫里面的太监来到了寅宾馆,宣旨让陈奇瑜和吴宗睿进宫。

    皇上在便殿见了陈奇瑜和吴宗睿。

    凡擢升三品及以上的官员,悉数要到京城向皇上谢恩,这是惯例,皇上接见的时候,照例会说一些鼓励的话语,表现的很亲切。

    这是穿越的吴宗睿,第二次见到皇上,而且是近距离的看到皇上。

    跪拜礼是少不了的,穿越的吴宗睿,不管如何的不情愿,也必须向皇上跪拜。

    皇上的面容颇为憔悴,有些打不起来精神,见到了陈奇瑜和吴宗睿,也是勉力表现出来兴奋,略微的嘱托了几句话。

    吴宗睿很平静,看见陈奇瑜感激涕零的样子,没有办法,也只好跟着学。

    对于陈奇瑜等人来说,皇权是神圣的,不可侵犯的,尽管士大夫阶层一直都在与皇权对抗,争取自身的利益,但他们绝不敢有推翻和取代皇权的意思表示。

    穿越的吴宗睿就不一样了,对于皇权丝毫没有敬畏之意。

    走出便殿,陈奇瑜匆匆对着吴宗睿抱拳,算是打过了招呼,急匆匆的离开了。

    走在后面的吴宗睿,微微皱眉,他再一次感觉到了不对劲。

    走出皇宫,吴宗睿略微的沉思一下,朝着朝阳门大街的方向而去,看看时辰,距离休沐的时间不远了,刚刚擢升为礼部尚书的贺逢圣,就居住在距离朝阳门大街不远的思诚坊。

    既然来到了京城,无论如何也要去拜访一下贺逢圣。

    走了大半个时辰的时间,吴宗睿没有感觉到丝毫的劳累,经过这么多年的锻炼,这副身子骨终于有了起色,与刚刚穿越的时候完全不一样了。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不能有丝毫的疏忽。

    虽然是第一次来到贺逢圣的府邸,但吴宗睿很熟悉周遭的地形,他的脑子里早就有了整个京城的地形地貌图。

    摸了摸胸口,里面有一个锦袋,装的是一副精致的眼镜,属于海外的舶来品,还有一个类放大镜,有巴掌大小,做工精细,便于阅读文书和奏折,也是海外的舶来品,第一次前往京城来拜访贺逢圣,吴宗睿仔细考虑过该携带什么礼品,如果送去黄金白银都黄白之物,贺逢圣肯定不高兴,说不定不会收。

    走到朝阳门大街的时候,吴宗睿看到了一家茶楼,他走进茶楼,买下了两斤西湖大龙井,这应该是如今最好的茶叶了。

    这些礼物,都是贺逢圣需要的。

    送礼也要有技巧,譬如说高起潜等人,喜欢的就是黄白之物,而贺逢圣是读书人,有着不一般的骨气,肯定看不上黄金白银。

    前面就是贺逢圣的府邸了。

    乍一看上去,府邸很普通,虽然也是朱红漆的大门,不过看上去有些陈旧,外面没有专人守卫,门房应该是在大门里面。

    吴宗睿没有着急去敲门,而是在不远处徘徊等候。

    不到一刻钟的时间,一顶两人抬着的轿子在府邸前面落地,贺逢圣从轿子里面走出来,府邸旁边的侧门打开,贺逢圣没有回头,也没有四处张望,径直走进去了。

    侧门关上的时候,吴宗睿慢悠悠的上前去了。

    敲门之后,侧门打开了一条缝,一个下人伸出脑袋,看着吴宗睿。

    “这里是礼部尚书贺大人的府邸,老爷很忙,请问您找谁。。。”

    下人的问话,让吴宗睿哭笑不得,既然到这里来了,肯定是要拜访贺逢圣大人,难不成没有事情敲着门好玩吗。

    由此吴宗睿也明白了,贺逢圣对于府邸里面的下人,要求肯定很严格,报上名号,说自己很忙,就是告诉前来拜访之人,自己没有多少时间,也不爱闲聊和结交关系。

    “我是兵部右侍郎、督查院左佥都御史、登莱巡抚吴宗睿,专程前来拜访贺大人,你去禀报吧。”

    吴宗睿倒也直接,报出了自己的名号。

    果然,下人的脸色变化了,连连点头。

    “原来是吴大人,您稍等,老爷刚刚回家,怕是还在洗漱,小的这就去禀报。。。”

    虚掩的侧门没有关上,下人倒也知道规矩。

    不过一两分钟的时间,脚步声响起,依旧是那个下人,打开了侧门。

    “吴大人,老爷请您到会客室等候,老爷马上就过来,吴大人请随小的来。。。”

    府邸不是很大,会客室在前院,很快就到了。

    会客室也不大,布置的很素雅,两张桌子,几把椅子,靠墙的地方摆着几盆文竹,其余就没有什么东西了。

    吴宗睿坐下之后,下人很快端来了泡好的热茶。

    会客室里面有些阴冷,毕竟是正月末,气候还很低,时刻能够感觉到严寒的气息。

    又过了两分钟的时间,会客室外面响起了脚步声。

    贺逢圣进入了会客室,下人跟随在他的身后,端着火盆进来了。

    火盆里面的木炭正在燃烧,热气一下子传播开来。

    “下官拜见贺大人。。。”

    吴宗睿连忙站起身来,稽首行礼。

    贺逢圣走近之后,仔细看了看吴宗睿。

    “原来是吴大人啊,怎么想到来我这里了。。。”

    吴宗睿的心迅速沉下去,他与贺逢圣之间,可谓是忘年交,当初在南京的时候,贺逢圣很是赏识他吴宗睿,这才几年的时间,无非是贺逢圣调到了京城,两人之间没有什么时间见面,按说贺逢圣也不该这样说话啊。

    “大人的意思,下官不明白,下官是到京城来叩谢皇恩的,刚刚出宫,就前来拜访了。”

    贺逢圣看了看吴宗睿,挥手让下人离开了会客室。

    “瑞长,你真的不明白老夫的意思吗。”

    “瑞长的确不明白大人的意思,瑞长是昨日来到京城的,在寅宾馆歇息,哪里都没有去,与瑞长一同来到京城的还有五省总督陈奇瑜大人,今日午时过后,太监前来传旨,瑞长与陈大人一同进入到宫中,叩谢了皇上。。。”

    贺逢圣没有坐下,依旧看着吴宗睿。

    “瑞长,按说你应该要知晓这朝中的议论啊,老夫前几日是听说了,虽然有些不信,但也无法反驳,你是崇祯二年殿试二甲进士,不管是年龄还是资历,出任兵部右侍郎,都是说不过去的,而且老夫知晓,你没有立下多大的功劳,凭什么出任兵部右侍郎。。。”

    吴宗睿不知道怎么回答,只要再次抱拳稽首。

    “大人说的是,瑞长也不是很清楚其中的关系,按说瑞长在登莱巡抚衙门安安心心做事情,压根就没有想过到京城来,更没有想到会被擢升为兵部右侍郎。。。”

    “对了,尚可喜反叛投奔了后金鞑子,你是不是派遣蓬莱水师占领了旅顺岛、金州和皮岛等地,还打败了前来进攻的后金鞑子。。。”

    “的确有这件事情,瑞长身为登莱巡抚,务必要护卫登莱之地的安全,若是让后金鞑子占领了旅顺岛、金州和皮岛等地,则登莱之地将要陷入动荡之中,故而尚可喜反叛归顺后金鞑子之后,瑞长命令蓬莱水师以及登莱新军,占领了旅顺岛、金州和皮岛等地,护卫登莱之地的安全和稳定。。。”

    贺逢圣用力拍了拍吴宗睿的肩膀。

    “这就是了,凭着老夫对你的认识,怎么也不会相信外界的那些传闻,你率领登莱新军和蓬莱水师,打败了后金鞑子的进攻,这等的功劳,若是不得到赏赐,怎么都说不过去了,好了,瑞长,跟着我到书房去,有些事情,我们好好聊聊。。。”

    进入书房,除开中间摆着的桌子和椅子,四周全部都是书柜,密密麻麻的书本摆放其中。

    刚刚坐下,吴宗睿掏出了锦袋。

    “这是瑞长专门为大人挑选的眼镜和放大镜,大人每日需要审阅太多的奏折,带上眼镜,或者用放大镜来看,会轻松很多的。。。”

    吴宗睿很自然的拿出了眼镜和放大镜,推了过去。

    贺逢圣拿起了眼镜,戴起来看了看四周,频频点头。

    接下来贺逢圣拿起了桌上的放大镜,站起身来,走到了书柜的旁边,取下眼镜,用放大镜看书柜上面的书。

    好一会,贺逢圣扭头,看着吴宗睿点头。

    “不错不错,比我的那副眼镜和放大镜好多了,这东西好,我正好用。。。”

    再次坐下,吴宗睿将纸盒子放在了桌上。

    “知道大人爱喝茶,刚才在朝阳门大街,买的两斤西湖大龙袍,也不知道怎么样,瑞长觉得,既然是京城,这些商家是断然不敢乱来的。。。”

    贺逢圣笑了。

    “瑞长啊,你还是没有多大的变化,依旧是直爽,我就喜欢你这种性格,与我有些相仿,不过你比我可强多了,当初在南京的时候,你就展现了年轻人的朝气,我本来还为你担心的,现在看来,是我多虑了。”

    吴宗睿连忙站起身来,对着贺逢圣稽首行礼。

    “这些年来,瑞长一直得到大人的照拂,无以为谢,唯有努力做事情,才不辜负大人的期盼。。。”

第二百八十七章 想不到的危机(2)() 
贺逢圣端起了茶杯,轻轻呡了一口,放下茶杯,神色变得严肃。

    “瑞长,我一直都在关注你,当初朝廷将你从淮安府调到山东青州,我是有些担心的,青州与淮安是无法比较的,殊不知你担任青州知府,治理好地方的同时,居然能够立功,拿下叛军老巢登州府城,让朝廷大军彻底剿灭了孔友德、耿仲明之流的叛军,我很高兴,尔后你出任登莱巡抚,我又有些担心了,登莱之地遭遇叛军的荼毒,已经是不毛之地,赤地千里,你年纪轻轻,就承担如此的重压,是不是能够承受。。。”

    贺逢圣的话语,让吴宗睿真的有些感动了,这才是关心。

    穿越以来,吴宗睿感动的时候太少太少了。

    “前些日子,皇上说到了登莱之地的变化,我才知道,你展现了不一般的能力,将登莱之地打理的井井有条,后来听闻你派兵护卫了旅顺岛和金州,且占据了皮岛,就觉得你应该要得到皇上和朝廷的嘉奖。。。”

    说到这里,贺逢圣鼻子里面轻哼了一声。

    “偏偏朝中有人对你提出了非议,一段时间,我都有些疑惑了,要不是今日见到你,想到了当年在南京经历的一切,我都要被朝中的某些人迷惑了。”

    贺逢圣说到这里的时候,吴宗睿的精神高度集中。

    “户部尚书侯旬大人,礼部员外郎张溥,翰林院编修吴伟业,还有就是刑部尚书胡应台大人等等,对你出任兵部右侍郎,都提出了异议,不过皇上没有采纳他们的建议,依旧擢升你为兵部右侍郎。。。”

    “你在南京的时候,与张溥和吴伟业等人发生过不愉快的事情,当时胡大人对此也是颇有微词的,至于说侯大人,本就是全力支持张溥和吴伟业等人,我想不到的是,这么长时间过去了,他们居然还记得过往的事情,在如此关键的时刻,四处散播于你不利的言论。。。”

    “瑞长,如果我记得不错,当初平定登莱叛军,监军是内侍高起潜,主帅是山东巡抚朱大典大人吧。。。”

    吴宗睿点点头,没有开口说话,他隐隐感觉到了什么。

    “瑞长,你曾经是不是为阉党说过话啊。”

    贺逢圣突然发问,让吴宗睿楞了一下。

    “大人,瑞长的经历,您都是知道的,阉党横行无忌的时候,瑞长尚在读书,而且远在家乡读书,对于外界的事情,茫然无知,就算是为阉党说话,谁会在意,后来瑞长殿试高中,阉党早就被皇上剿灭了,哪里来的瑞长为阉党说过话的情形。”

    “非也,我听说,你在南昌府城参加乡试的时候,有过为阉党辩解的言论。”

    吴宗睿微微的眯了眯眼睛。

    “大人,这世间以讹传讹的事情,多了去了,瑞长想不到,居然有人将瑞长在南昌府城参加乡试的事情搬出来,不错,瑞长在南昌府城的确说过一些话,但并非是帮着阉党说话,瑞长的意思是,危害四方的阉党,并非一件好事没有做,而声名显赫的东林党人,也不是做的全部都是好事情,事情总是辩证性的。”

    “先皇重用阉党,总是有可取之处才会如此做,要不然先皇岂不是昏庸无道了,而东林党人若是全部都做好事情,难道皇上视若无睹吗,再者说了,皇上登基,励精图治,剿灭阉党,大力整顿朝纲,期盼天下出现大治的局面,皇上对于东林党人信任有加,几乎将朝中大小事务都托付给东林党人,可几年时间过去了,情况究竟如何。”

    “瑞长在南京为官的时候,张溥和吴伟业之流,一味的庇护复社之人,瑞长所查办的两个案子,监生梁书田和徐名时,他们都是复社中人,做错了事情,就应该遭受到惩戒,可张溥和吴伟业等人,利用复社在南直隶的影响,居然想着干扰瑞长办理安江,瑞长岂能忍受。”

    “说到复社,瑞长有太多感受,当初瑞长在南昌府城参加啊乡试,见识了后来并入复社的江西豫章社,唯我独尊,凡是不愿意加入豫章社的读书人,被视作另类,极尽所能予以打压,瑞长就险些被他们打压,可惜瑞长没有屈服,和他们据理力争。”

    “后来瑞长到南京为官,复社在秦淮河聚会,瑞长同样与他们据理力争,瑞长记得,当时就有张溥、吴伟业、杨廷枢、吴昌时、陈贞慧、冒襄和贺耀廷等人,这些人都是复社的骨干,瑞长年轻,与张溥赛诗,让张溥当场认输,也算是大大扫了复社的颜面。”

    “此等的事情,瑞长早就不愿意回忆,若不是大人说到这里,瑞长是绝不会说的。”

    “瑞长无意冒犯东林党人和复社,但瑞长绝不会屈服,若是东林当人和复社之人,依旧在瑞长面前狂妄无礼,瑞长依旧会教训他们。”

    。。。

    贺逢圣听得非常仔细,等到吴宗睿说完,长长的叹了一口气。

    “我就知道事情没有那么简单,朝中诸位大人,盛传你依附太监,依靠太监的帮助,才能够出任兵部右侍郎,我是不相信的,不过他们说到你为阉党鼓与呼,我还是有些怀疑的,刚刚听你说了,我才彻底明白。”

    “南京发生的事情,我都是知道的,要我判断,就是张溥等人的不对,复社发展壮大了,就忘乎所以了,我在国子监的时候,听到了太多对于复社和张溥等人的议论,将他们鼓吹的神乎其神,张溥写下的《五人墓碑记》,居然被吹捧为天下第一文章,我都不知道怎么说了。”

    “不过,瑞长,你也需要注意。”

    贺逢圣话锋一转。

    “内侍高起潜身为监军,平定了登莱叛军,得到了皇上的信任,当时你身为青州知府,与高起潜之间有一些交集,这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不过登莱叛军被平定了,你就要注意了,我们读书人是不能够与阉党为伍的,此举必定会遭遇太多读书人的唾弃,这方面,你还是注意一些为好啊。。。”

    吴宗睿的心里有些发凉,应该说,在这件事情的认识上面,他与贺逢圣是无法达成一致的,细数历史上的太监,特别是唐朝末年的太监,横行无忌,留下了很不好的历史印象,尔后历朝历代,太监给人的印象都是很不好的。

    读书人不愿意议论皇权,而吴宗睿清楚,很大程度上面,太监代表的就是皇权,他们代表皇上出面,与那些对抗皇权的文武大臣对着干,他们做了皇上想做而又不能做的事情。

    明末这种趋势就特别的明显。

    崇祯皇帝一直到煤山上吊的那一刻,才明白自己被满朝的文武给害了,才明白当初否定魏忠贤所做的一切事情,是多么的幼稚。

    贺逢圣的态度,逼迫吴宗睿做两面派。

    这是吴宗睿不愿意做的,可又不得不这样做。

    “大人的教诲,瑞长记住了,瑞长日后一定会注意的。”

    “这样就好,至于说朝中的那些议论,你不要在意,我会帮着你说话的,要说你打败了后金鞑子的进攻,守住了旅顺岛、金州和皮岛等地,就是巨大的功劳,皇上擢升你为兵部右侍郎,就是应该的,而且你仅仅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就让登莱之地彻底稳定下来,此等的能力,谁敢站出来一比高下,我就是看不惯朝中的某些人,对他人品头论足,头头是道,落到自己来做事情,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贺逢圣后面的话语,吴宗睿几乎没有听进去。

    贺逢圣所说的这些道理,吴宗睿非常清楚,明末的东林党人和复社,品头论足之人太多了,他们嘴上说着高尚的话语,一心为了朝政,可暗地里做的事情,无不是争权夺利,排挤异己,唯我独尊,后来甚至发展到左右内阁首辅的人选,以完全贯彻自身的意志。

    崇祯皇帝登基之后,彻底剿灭和清除阉党,信任东林党人,换来的是东林党人利用权力,为自身的集团谋利益,他们与南方的士大夫商贾联合起来,废除了几乎所有的商贸赋税,疯狂的兼并土地,将所有的田赋都强加于农户的身上,导致农户无法承受、揭竿而起,当朝廷遇到困难,无钱可用的时候,准备从南方调集钱粮驰援北方,驰援朝廷,又是这些东林党人,以藏富于民、不可盘剥百姓为由,阻止了皇上的决断。

    更是这些东林党人,在崇祯皇帝上吊身亡、大清铁蹄踏进中原的时候,卑躬屈膝,甘愿做大清的臣子,成为了满人的奴才。

    所有的历史,吴宗睿是不会忘记的,鲁迅曾经说过一句话,表面上道貌岸然,骨子里男盗女娼,吴宗睿以为,用这句话形容某些东林党人和复社之人,再合适不过了。

    。。。

    看见吴宗睿的态度诚恳,贺逢圣当然是高兴的,吩咐下人备下酒宴。

    吴宗睿连忙起身告辞,说是后日就要离开京城,回到登州去,还有很多的事情需要处理,就不叨扰了,贺逢圣倒也没有勉强,将吴宗睿送到了府邸的门口。

第二百八十八章 断了念头() 
回到酒楼,吴宗睿直接到了后院,他住宿的地方安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