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文儒,此次信义帮出事,秦志锐殒命,是我们重大的损失,此事也提醒了我们,还有很多做的不好的地方,如果我们能够提前预知信义帮处于危险的境地,及早告知秦志锐,让其想办法应对,就不会有如此重大的损失,就能够避免处于如此被动的局面。”
廖文儒有些不明白,看着吴宗睿开口了。
“大哥,根据情报来看,杨一鹏是突然动手的,筹谋计划了很久,几乎做到万无一失,我们也没有办法预知啊。”
吴宗睿摇摇头。
“不,杨一鹏不可能做的神不知鬼不觉,如果我们在他筹谋和运作的过程之中,就能够查到蛛丝马迹,得知消息,就可以避免后来事情的发生。”
“这,这怎么可能知道啊。”
“没有什么不可能,只是我们没有想到,有些事情,以前我们没有精力做,也做不好,现在需要全面筹划,开始动作了。”
廖文儒马上明白其中意思了,跟着开口。
“大哥说的是斥候吗。”
“是这个意思,不过斥候是军中需要的,地方上并非是斥候。”
廖文儒的身体微微颤抖了一下,他知道朝廷有此等的机构,那就是锦衣卫和东厂,锦衣卫遍布全国,随时侦查各个方面的情报,让人防不胜防,东厂的探子完全控制了京城,包括朝中文武大臣在京城的一举一动,以及平民百姓的诸多事情,东厂的探子都知道。
朝廷建立这样的机构,名正言顺,谁也不敢说什么,尽管有太多人不满意锦衣卫的跋扈,不满意东厂的肆无忌惮。
想明白了这些,廖文儒没有继续开口说话,看着吴宗睿。
“文儒,从现在开始,着手组建情报机构,这件事情由你直接负责,情报机构所有的事宜,你直接给我禀报,除你之外,其余任何人不得插手情报机构的事宜。”
“情报机构成立,目前重点为四个方面的侦查,其一是京城,其二是南直隶,其三是陕西和山西等地流寇的情形,其四是后金鞑子的情况,必须在这些地方形成情报网络。”
“人员的构成方面,从军中抽调合适的人员,组成专门的情报机构,成立的情报机构暂时不对外宣布,秘密运作,情报机构在登州府城内购买一处僻静的府邸,人员全部在府邸里面做事情,不穿军装,一律身穿百姓的服装。”
“情报机构内部的设置事宜,我来考虑。”
“现在需要重点刺探和掌握的情报,有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漕运的一切事宜,包括漕运总督府,漕运码头,漕运帮派的情况,这方面我们有一定的优势,漕运总督府知事龙建宏是我们情报机构的内线,你们需要将龙建宏完全争取到我们这边来。”
“第二,陕西、山西以及河南等地流寇的情况,包括他们兵力的多少,首领的情况,活动的情况等等。”
“第三,辽东、辽西后金鞑子的活动情况,永宁、复州、耀州、盖州和海州等地后金鞑子活动的情形,是情报机构目前侦查的重点。”
“第四,朝中的大小事宜,尽量掌握,包括南京六部和督察院的情况。”
说到这里,吴宗睿的神色变得阴沉。
“还有一个方面,那就是登莱之地的一切事宜,包括巡抚衙门、府州县衙门官吏的情况,登州新军、莱州新军以及其他卫所军队的情况,皮岛军队的情况。。。”
吴宗睿说到这里的时候,廖文儒的身体禁不住颤抖了一下。
“怎么,文儒,是不是觉得我太过于多疑了吗。”
“没、没有,大哥,我没有这样的想法。”
“想到什么就说出来,不用吞吞吐吐,这一次,信义帮的教训,给了我最大的提醒,信义帮为什么这么快就轰然倒塌,杨一鹏为什么能够轻而易举的掌控整个的漕运,究其原因,还是信义帮内部出现问题,如果信义帮内部团结,杨一鹏未必敢于这么快动手,所以说,我们同样需要注意,内部不能出现问题,堡垒都是从内部攻破的,先小人后君子,信义帮的遭遇,决不能重演。。。”
廖文儒用力点头,其实这方面他也想到了。
“文儒,我们成立的情报机构,不同于朝廷的锦衣卫和东厂,情报机构负责侦查,负责提供准确的情报,还要根据情报做出分析和判断,预测事态的发展,但情报机构不准有任何的行动,不准暗地里动手,这一条是铁的规矩,任何人都不准违背。”
“文儒,这一点我再次强调,朝廷设立的锦衣卫和东厂,初衷是不错的,可是赋予锦衣卫和东厂太大的权力,能够随意抓人审讯,甚至能够处决案犯,性质就不一样了,说到底,还是上位者推卸责任,其实是自身的意思,却要求锦衣卫和东厂去执行,到时候所有的怨气都在锦衣卫和东厂,真正的背后之人,却没有了任何的责任。”
“我们不会这样做,也不能这样做。”
“情报机构的人员,素质非常重要,忠诚是首要条件。”
“情报机构需要的开销,从军费之中单独列支,账目有情报机构专人管理,不能与军中的开销混同。”
。。。
吴宗睿说的非常详细,诸多的细节都考虑到了,他不得不这样做。
情报机构等同于喉舌,可以帮助吴宗睿掌握诸多的情况,做出决策,信义帮这样惨重的损失再也不能出现。
情报机构的开销是巨大的,诸如结交关系,通过三教九流掌握各个方面的情报,诸如贿赂官吏,从他们的口中套取情报,诸如直接花费银子购买情报等等。
这方面的开销是必要的,决不能节省。
穿越的吴宗睿,当然知道情报机构的巨大作用。
第二百五十三章 效率()
三月初,吴宗睿离开登州府城,前往登莱之地巡查,他此番巡查的主要任务,就是查看春耕生产的情况,从最西面莱州府辖下的潍县开始,一路往东,一直到最东面登州府辖下的威海和文登等地,全部都看了一遍。
登莱之地恢复的情况,吴宗睿大致是满意的,他知道,任何事情都要慢慢来,想想登莱之地,天启年间人口接近两百万,如今只有五十万出头,减少了七成左右的人口,想要恢复以前那种繁华富庶的情形,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绝大部分的土地都耕种了,只是迁移到登莱之地的农户和百姓,所住的房子不是很好,有些是利用以前留下的断壁残垣,稍微整修一下就入住了,有些甚至还是搭建的窝棚,好在迁移到登莱之地的农户和百姓,都是能够吃苦的,他们耕种了土地,情绪普遍不错,相信粮食丰收之后,生活会越来越好。
这让吴宗睿很是感慨,大明时期的农户和百姓,文化水平的确不行,文盲占据了绝大部分,可是思想还是淳朴的,对于官府的敬畏之心是存于内心的。
四月初,吴宗睿回到了登州,前往已经修建完毕的货物码头和货运仓库巡查。
已经有十余艘东印度公司的商船来到了登州货物码头停靠,每隔一段时间,都有海运的货物源源不断的卸载码头上,转运到货运仓库之中,越来越多的商贾来到了登州,租下了商铺,而登州府城内的房屋,价格也在逐渐的上升。
货运码头和货运仓库的繁华景象,让吴宗睿打内心高兴,每一艘的商船来到登州货物码头,都意味着一笔不菲的商贸赋税进入巡抚衙门,市舶司收取的赋税,可不仅仅是商船船主缴纳的赋税,还有从北方和南方送来的诸多货物的赋税,这些货物在市舶司缴纳了赋税之后,被装运到商船上面,运送到海外去。
随着商船进驻登州货运码头,信义押司的押运任务也空前多起来,不管是从登州押运到北方与南方去的货物,还是从北方和南方运送到登州货物码头的货物,几乎都是信义押司负责押运,每一艘商船停泊货物码头之后,船主会迅速找到信义押司,一方面委托信义押司将他们带来的货物押运到南方和北方,一方面也请信义押司将他们需要带走的货物押运到登州货物码头。
随着信义押司业务的不断壮大,人员也逐渐增加,当然,这一切都是信义押司的掌柜刘友松直接负责,那些从淮安府城而来的、原信义帮的帮众,几乎全部进入了信义押司。
登州知府史可法,与蓬莱知县崔云辉,对吴宗睿佩服之至,不过半年多时间过去,登州府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繁华的景象迅速出现,商贸交易比比皆是,府州县衙门的收入也大幅度的增加,这样的情形,就算是在南直隶,也不大可能出现。
各级的官吏都清楚,府州县衙门的费用是非常紧张的,官吏的俸禄低的可怜,如果仅仅依靠俸禄来生活,能够吃饱饭就不错了,而大明绝大部分地方的府州县衙门,压根没有经费这一说,官府不会给官吏发放俸禄意外的钱财,府州县主官聘请的幕僚,则是主官自掏腰包。
当然知府、知州和知县,有其他方面的收入,借以维持幕僚的开销,同时维持府州县衙门必须要的开销。
登莱之地的情形不一样,巡抚衙门明确了府州县衙门的开销费用,且明确了官吏俸禄意外的钱粮收入,这份收入甚至高于俸禄。
其实各级官府开销需要的钱财不多,因为府州县衙门的官吏人数不多,叛军作乱之后,巡抚衙门对于府州县官吏的数量,进行了严格的控制,不允许随便增加吏员。
当然府州县衙门的主官,手中还单独握有一部分的钱财,用于自身的开支。
这种在大明王朝不可能出现的情况,在大乱之后的登莱之地出现了。
究其根源,就是吴宗睿大力发展商贸的结果。
所以在登州和莱州,几乎所有的官吏,都是支持发展商贸的,他们从中获取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刚刚回到巡抚衙门,廖文儒就来了。
进入厢房,廖文儒轻轻掩上门。
“大哥,情报司探查到有关登州新军的情报。”
“哦,说来听听。”
“莱州新军军士情绪不稳定,都督同知、莱州总兵杨御蕃可能维持不了很长的时间,莱州新军有闹事的迹象存在。”
吴宗睿点点头,这在他的预料之中。
廖文儒抬头看了看吴宗睿,继续开口。
“从二月份开始,巡抚衙门不再给莱州新军军士提供军饷,莱州知府卢发轩大人给莱州新军划拨了近两万亩耕地,杨御蕃组织军士进行了耕种,不过从二月份开始,莱州新军军士就没有领取到军饷。”
“情报司探查到,莱州新军军士有一定的承受能力,至少能够承受半年左右的时间,加之杨御蕃在新军之中的威望很高,军士短时间之内拿不到军饷,不会出现问题,不过杨御蕃没有估计到,登州新军军士全部领取了军饷,莱州守备衙门的军士同样领取了军饷,这让莱州新军军士很不服气,认为这不公平。”
“情报司分析,杨御蕃应该稳不住局面,至少不可能长时间压制军士内心的怨气,所以最多两个月左右的时间,莱州新军军士就很有可能闹事。”
。。。
吴宗睿的脸上,浮现出来冷笑的神情。
其实他不想算计杨御蕃,哪怕杨御蕃当初来到巡抚衙门,说话很不客气,毕竟人家包围了莱州府城,立下了巨大的功劳,可是杨御蕃向朝廷写去弹劾奏折,建议朝廷罢免他吴宗睿,这就无法忍受了。
吴宗睿其实想着,通过登莱之地的实际变化,改变杨御蕃的看法。
在水师码头的附近修建货运码头,这在数百年之后根本不算什么事情,但这个时代不一样,因为朝廷对于海运是深恶痛绝的,也不会大力支持和发展海运,所以吴宗睿的做法,必定引发朝廷和官吏的关注。
其实朝廷对水师的投入也少得可怜,几乎就没有怎么关注水师。
吴宗睿用心是良苦的,他不愿意算计杨御蕃,可惜事态的发展,让他不得不对杨御蕃动手,而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断绝莱州新军的饷银。
杨御蕃想着找到朝廷拨付军饷,这是不可能的事情,皇上不会答应,户部更是不会答应,朝廷的府库本来就捉襟见肘,再说朝中不知道有多人对登莱新军有意见,当初投入那么多的银子,换来的却是大部分新军军士的背叛,现如今叛军被镇压,朝廷怎么可能继续给登莱新军提供饷银。
可以说,杨御蕃想不到解决饷银的办法。
依靠屯田来解决军饷的问题,那是自欺欺人,卫所采取屯田的方式养活军士,那是因为卫所军士早就习惯了屯田,而且他们算不上是真正的军人,好多卫所军士一辈子种田,根本就没有摸过兵器,没有丝毫的战术素养,而卫所的军官,通过盘剥这些种田的军士,来养活自身和少的可怜的军士,这些军士基本属于军官个人,为军官及其家人服务。
明末卫所军队早就烂成一滩稀泥。
吴宗睿也算准了,杨御蕃无法解决莱州新军军士饷银的问题。
廖文儒禀报完毕之后,吴宗睿开口了,有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他需要答案。
“情报司探查到莱州新军军士有怨言怨气,有可能闹事,他们针对的目标是谁,他们对杨御蕃是不是有意见。”
“大哥,莱州新军军士主要是对莱州府衙有意见,他们不会怪罪和埋怨杨御蕃。”
吴宗睿脸上再次浮现出来冷笑的神情。
“难怪杨御蕃一点都不紧张,也没有找过地方官府,原来他心中有数。”
廖文儒脸上浮现出来阴云。
“大哥,这件事情,该怎么应对。”
“严密监视,关注莱州新军的一举一动,随时禀报,至于说其他方面,不予理睬,我倒是要看看,杨御蕃到时候怎么收场,另外,巧妙告诫卢发轩,让他小心一些,不要搭进去了。”
“是,我马上去办理。”
廖文儒离开之后,吴宗睿脸上浮现出来笑容。
情报司成立刚刚一个月的时间,就搜集到大量的情报,效率很高,更加关键的是,情报司已经能够针对琳琅满目的情报做出分析,不管分析是不是准确,至少迈出了这一步,相信随着情报司的逐渐成熟,对于情报的分析,也会越来越精辟。
这一次搜集到杨御蕃和莱州新军的情报,非常重要,也非常关键。
走进厢房的里面,吴宗睿坐下,一边思考一边研磨。
必须要提前做好准备,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最好是年内,请走杨御蕃这尊大神,包括驻扎莱州的新军军士,杨御蕃也可以一同带走,辽东兵力不足,那里倒是杨御蕃施展抱负的好地方。
想清楚之后,吴宗睿提笔开始写信了。。。
第二百五十四章 京城()
乔明俊抬头看了看京城的永定门,内心涌现出来一股复杂的情绪,从现在开始,他将要长期在京城生活了。
短短几年的时间,乔明俊经历了诸多的惊涛骇浪,从四海帮的帮主到阶下囚,从必死无疑之人到登州新军的千总,一言难尽,这里面的历程,其他人难以理解。
如今,乔明俊再一次转变身份,离开了登州新军,赶赴京城,在这里建立起来情报网络,将京城、辽东和山海关等地的诸多情报,源源不断的送到登州去。
临行之前,吴宗睿专门召见,与乔明俊进行了长达一个多时辰的交谈,吴宗睿的嘱托,乔明俊记得非常清楚,也明白了自身的职责和任务。
作为曾经的四海帮帮主,乔明俊见多识广,正是因为这样的经历和素质,让他能够沉着应对任何事情,处变不惊,能够在登州叛军之中潜伏数月的时间。
也是因为乔明俊有着这样的能力,所以吴宗睿亲自做出决定,让他赶赴京城,成为京城四周情报网络的总负责人。
来到京城,乔明俊就要再次的施展自身的才能,大展宏图了。
从内心深处来说,乔明俊愿意接受这样的挑战。
他只带了五名军士,这些军士都是原来四海帮的帮众,乔明俊对他们知根知底,完全可以信任,用起来也是得心应手。
京城的客又来酒楼,就是乔明俊扎根的地方。
客又来酒楼,是已经身故的信义帮帮主秦志锐秘密购置的,就连吴宗睿都不知道,一直到秦志锐感觉大祸临头、命将不保的时候,才让黑衣小组将客又来酒楼的房契等物品带到了登州,而秦志锐也专门附上信函,将诸多的事情都说清楚了。
进入京城,乔明俊没有表现出来异常,他以观察的眼神关注这里的一切。
客又来酒楼,位于京城的外城,靠近宣武门方向,距离宣武门不足二百米,在宣武门大街右侧的大儿胡同,相对于酒楼来说,这个位置很不错了。
对于开酒楼的掌柜来说,京城的内城和外城区别很大,几乎所有的掌柜都不愿意在内城去开酒楼,这是因为内城的管控很严格,居住着太多的达官显贵,且经常宵禁,在内城开酒楼,如果没有强有力的背景,遭受的盘查很多,遭受难以预料情况的机会也很多,几乎无法正常的营业,而且内城房屋的价格高昂,租赁费用高,一般人无法承受。
也不是说内城就不能开酒楼和客栈了,内城繁华地带为数不多的酒楼和客栈,背景绝不一般,五成兵马司压根不敢巡查那些开在内城繁华处的酒楼和客栈。
外城就不一样了,大都是平民百姓居住的地方,五成兵马司的军士很少巡查外城,几乎不存在宵禁的情形,每天的戌时三刻,宣武门、正阳门和崇文门都会关闭,外城不管如何的嬉戏,都不会对内城造成任何的影响。
“客又来,千总,看,那就是客又来酒楼。”
“老四,你怎么又忘记了,我已经不是千总,是客又来酒楼的主家,你们也不是军士了,是客又来酒楼的掌柜和账房。。。笑什么笑,你们要马上转变,要知道你们的身份已经不一样,在登州的时候,你们不需要考虑迎来送往的事宜,现在你们必须要考虑,看看你们,走路的姿势笔直,酒楼的掌柜和账房,怎么可能有这样的姿态。”
乔明俊说话的时候,身后的五个人脸上还是带着嘻嘻哈哈的神情。
终于,乔明俊的神色变得严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