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带个系统穿三国-第1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曹操功必赏过必罚,把京城治安管理的井井有条,显示了卓越的政治才华,曹嵩开始对这个儿子刮目相看,并从此鼎立扶持。
  很快曹嵩安排曹操出任顿丘令,后又辗转回京,出任言官议郎。
  到了黄巾之乱的时候,在曹嵩的疏通下,张让举荐曹操出任骑都尉,后因战功升济南相,任东郡太守。
  再到后来,曹操心灰意冷辞官退隐了,每天读书玩乐,汉灵帝设立“西园八校尉”,在曹嵩的安排下,曹操又成为了典军校尉。
  曹操的一步步崛起,曹嵩在幕后都起了巨大的作用。
  时局动荡,十常侍和何进争斗不休的时候,曹嵩辞官居于洛阳。
  后来因为董卓进京,洛阳已成是非之地,曹嵩就带着家资家眷到泰山华县避祸。
  去年的时候,曹操收服了百万青州军,就有些按捺不住了,青州元气大伤,占领了实力也增长不了多少,何况青州还在公孙瓒的统治下,曹操即便眼馋青州,此时也是不敢取来。
  毕竟如今袁绍还只能是勉强防守住,公孙瓒则是权势滔天,麾下白马义从更是风头无两。
  兖州南面是豫州,袁术的实力不比公孙瓒差,曹操也是不敢轻易和袁术起了冲突。
  兖州北面是冀州,曹操夹在袁术和公孙瓒之间,袁绍是他唯一的盟友,他自然是不可能去打冀州的主意了。
  西面是洛阳,是董卓,曹操若还是之前的热血青年,那他有了三十万青州军,又与董卓这么接近的话,肯定会第一时间选择攻打董卓,驱除国贼,振兴汉室。
  但是之前诸侯联军在洛阳的无所作为,已经让曹操看透了这些人,如今他已经明白,国贼?又岂是董卓一个?
  这天下诸侯,真正对汉室忠心的,还有几人?
  因而曹操选择了保留实力,他要默默发展,他的敌人不单单董卓一个,还有无数的国贼,几乎是全天下诸侯了。
  柿子挑软的捏,周边诸侯太强了,曹操唯一可以发展攻占的方向,自然就是东南方向了,那里正是徐州。
  曹操开始不断地在兖州和徐州交界的地方,和陶谦起一些小摩擦了,这泰山华县就是起摩擦的前线所在地。
  到了今年,也就在前不久,曹嵩隐居在这华县,自然感到不安全,就带着次子曹德与妻妾,打算离开这刀兵之地,前往曹操的大本营兖州。
  但是不料行踪泄漏,被陶谦派兵围住,曹操派兵将接应不及,曹嵩及次子曹德,夫人(曹操之母),姬妾赵氏皆成了刀下亡魂。
  至于三国演义里面说的,什么陶谦只是派人去护送曹嵩,但是他派去的手下都尉张辏В蛭茚郧嗑推鸫跄睿彼啦茚裕崛ゲ票μ幼吡耍吞涨挥泄叵怠
  这里面的说词是破绽百出的,首先曹嵩担任过大司农和大鸿胪,之后又花钱买官,成为了太尉,三公之一。
  大司农和大鸿胪是管理财务和礼仪的,也就是说曹嵩管理着国库,虽然大部分都被皇帝刮走了,但是手指缝里留下的一些,就足以让曹嵩富甲一方了。
  何况曹嵩本身也是经营有方,擅于利用权势来聚敛财富。
  总的来说,曹嵩就是非常地有钱有势,曹家也是大族,试问曹嵩身边怎么可能会不养私军,会需要陶谦来派军护卫吗?
  曹嵩有那么多钱财,他会不知道沿途肯定有盗贼起歹意吗?那他从华县到兖州,身边肯定是带足了护卫,随行的私军起码有上千人,而且还都是精锐之士。
  如此情况下还能被杀,区区一个张辏В皇翘涨窒碌亩嘉荆傻挠质乔澜僬庵肿曰偾巴镜氖虑椋芄坏鞫父鍪窒拢空饪隙ㄊ鞘艿搅颂涨闹甘尽
  当然陶谦也不是鲁莽之辈,他的本意肯定不是杀曹嵩,毕竟这杀了对他一点好处也没有,只会激怒曹操,估计他是派了张辏Т肴ダ菇刈〔茚裕胍源宋酥剩匆懿佟
  只是他没有想到的是,曹嵩带的钱财多了,能够花一亿钱买一个三公的虚职,就知道曹嵩是多么的富有了。
  张辏歉鲂∪宋铮饺绽锬募饷炊嗲庖皇敝洌澳畲笃穑臀ケ沉颂涨拿睿美菇厝斫甭荆笕×饲铺又藏病
  不管陶谦的本意是什么,他都逃脱不了干系,绝不可能像三国演义里面说的那样无辜,毕竟三国演义个人倾向太严重了,严重抹黑曹操,从而导致与曹操敌对的,大多都变成了正义勇敢或者是无辜的老好人了。
  实际上在乱世里面崛起的诸侯,会有可能是老好人吗?
  不过不管怎么样,事情已经发生了,曹操已经发狂了,带着新组建的青州军,往着徐州攻去。


 270 徐州有变

  曹操带着大军,状若疯狂地往着徐州杀去,心里想着的,自然是誓杀陶谦。
  陶谦也不少束手就擒之人,一边积极准备做着守城的准备,向着曹操解释着其中有误会,另一边则更是派士卒去找了刘备。
  陶谦祸水东引,他知道曹操猛将名臣众多,青州军的身体素质又是非常地强,他徐州厉害的军队很少,麾下也没有什么人才,失败的可能性非常大。
  陶谦自己是半百的人了,身死不要紧,只是他担心的是两个儿子。
  徐州是在陶谦的掌控之下,只是膝下的两个儿子,却都是被麾下的文武官军簇拥成为了两派,都想成为这徐州之主。
  这一个徐州牧给儿子,陶谦自然是愿意的,子承父业,再正常不过了。
  只是两个儿子之间的关系,被徐州的世家大族挑拨地有些太狠了,他们都是性情幼稚之人,没有什么胸襟,被隐藏于后面的世家大族玩弄于鼓掌之中,一直扬言要杀了对方,对对方是恨之入骨,却不知道很多事情,都是那些世家大族故意做的,用以挑拨他们的关系。
  陶谦得到了徐州所有世家大族的效忠,但是对于这种事情,他又不好发作什么,因为整个徐州的世家大族都卷入到了这里面,分成了两派,都加入了自己看好的阵营。
  这些世家大族想的不是背叛陶谦,只是站位而已。他们诋毁对方,只是本能地想保护自己,在陶谦心里提高印象,之后一旦自己支持的公子成为了徐州牧,那支持另一位公子的一半徐州世家大族,肯定都要遭到清算,这整个徐州,那么多的利益,这块大蛋糕就要重新划分了。
  手心是肉,手背也是肉。
  陶谦绝对不愿意看到。他死后,一个儿子成为了新的徐州牧,然后立刻就向他另一个儿子举起屠刀。
  这些年,陶谦一直在观察,努力停息两个儿子之间的仇怨。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仇恨倒是越来越深了。
  陶谦很无奈,他也发现,两个儿子都是心胸狭窄之人,若是没有徐州牧这个位置的勾引。他们还能够做到兄弟和睦,但是一旦牵扯到巨大的利益之争。那他们就都是恨不得对方立刻死了好了。
  在这种情况下,已经年老的陶谦放弃了传位于儿子的打算,他知道两个儿子的能力都不强,根本无法在这乱世建功立业。
  与其这样,那这徐州牧还不如给了别人,两个儿子没有了这个希望,也就可以和睦相处,成为普通的世家大族,不比去和其他诸侯争斗了。
  这就是陶谦的打算。他原本是打算请袁术来的,袁术实力要远比曹操强大的多,再加上徐州本身的实力,那曹操即便心中再愤怒,只要还有理智在,必然不敢攻击。
  但是袁术已经准备抽调五万大军,往江东去了。
  袁术的军队是不少。但是在豫州北部,要驻守十万防备曹操,南阳那边也要驻军防守刘表,真正能够调动的军队。也就是十万左右的人马了。
  如今有五万去往江东,还有五万活动部队,袁术是准备在寿春继续集结,然后作为征讨江东的第二拨人马的。
  赵飞毕竟有十一万大军,袁术为了稳妥起见,这十万大军还是派出来的。
  这样一来,陶谦派人来求援的时候,袁术就有些为难了。
  徐州和江东,都很重要,孰轻孰重,难以抉择了。
  大多数人还是劝袁术放弃进攻江东,让孙坚整顿人马,去占领徐州。
  徐州相比于江东,可是富庶多了,赵飞统一江东,也是没有方向可以发展了,到时候袁术可以从容攻之。
  但是徐州就不一样,一旦要是被曹操占领,要曹操增长的实力就太多了,就可以与袁术相对峙了。
  曹操有三十万青州军,在军队方面,已经不比袁术少了,手下人才大将,更是比袁术厉害,唯一欠缺的,只是青州军还没有训练完毕,成军时间尚短,没有袁术手下的士卒武力强。
  还有一个则是曹操的钱粮比之袁术要少很多,袁术得到袁家的大部分家产,袁家可要比曹家的底蕴深多了,钱粮无数,袁术一直在扩军中,不担心钱粮的消耗,实力在飞快地发展中。
  只是袁术的心有些大了,也有些急了,他没有听取这个意见,而是选择了第二种办法,江东和徐州他都要。
  孙坚五万大军继续派往江东,只是后续的五万援军没有了,而是改为纪灵统帅,再加上五万,筹足十万大军,往徐州曹操那边攻去。
  除了袁术之外,陶谦也向公孙瓒求援了,他不可能把希望放在一家身上。
  青州刺史是田楷,此时公孙瓒和袁绍正在激战中,抽调不出人马,但是徐州又不能置之不理,毕竟是一州之地,人口众多,得到了可以极大地增强公孙瓒的实力。
  于是田楷想来想去,就派了麾下单独成军的平原相刘备,带着一支偏军,往徐州奔去。
  刘备自然是不会反对田楷这个命令,他政治眼光非常敏锐,顷刻间就看出了这其中的利益和机会所在。
  这段时间,刘备作为平原相,并没有发展多少实力,毕竟他是公孙瓒的属下,再怎么发展,军队都是姓公孙的。
  刘备一边努力地拉拢麾下军队的兵心,一边也是极力地探访人才。
  除了雷打不动的关羽和张飞外,刘备在公孙瓒手下,也发现了赵云这个大才。
  赵云在袁绍那里参军了一段时间后,见识到了袁绍军中的黑暗,平民出身的他,不管怎么拼杀,所立战功都被其他世家大族出身的人给剥夺了。
  这让赵云非常愤恨,也看清楚了袁绍也非是成大事之人,只知道玩弄权术,聚拢世家大族,在势力中间玩平衡,却不知道拉拢手下军队,所依仗的颜良文丑二人,都是不怎么精通兵事的莽夫而已。
  颜良文丑应该是和典韦许褚这些人差不多的,他们俩统军能力应该要比典韦许褚稍微强一些,但是强的有限,领个一万人马还可以,但是袁绍居然是经常让颜良文丑他们单独统率数万甚至十数万军队,这就有些太过了。
  颜良文丑的治军能力要差一些,自然就无法做到公正严明了,他们不是张颌这样的统军大才,因而才导致军中乌烟瘴气,赵云这种平民出身的英才,难免就会感觉,太过于憋屈了。
  公孙瓒和袁绍则是恰恰相反,袁绍看重世家大族,轻视军队,但是公孙瓒,他本就是小家族出身,很少有世家大族会投靠他,公孙瓒唯一可以依仗的,就是他的白马义从。
  这也就导致了公孙瓒治军非常好,极其地严明,麾下士卒,有功必赏,有过必罚,有哪个人敢贪墨其他人的功劳,一旦被发现,立刻杀头,不管是谁,绝无幸理。
  为此,公孙瓒就曾经将他的一个违反军规的公孙族人,都是毫不留情地给杀了,至此以后,军中也是无人敢犯军规了。
  这也是白马义从实力强大的原因,每个士卒都愿意拼命,因为他们知道所有的奖赏,都可以靠着军功换来,没有人敢贪墨他们的功劳,有付出就一定会有收获。
  这样的氛围,自然就是极其符合赵云的胃口了。
  何况公孙瓒一直是以强硬的手段对付外族的,而袁绍在前期实力弱小,为了抵挡住公孙瓒的攻势,更是耗费了巨量的钱粮,请动了鲜卑异族大军,进攻公孙瓒后方。
  这也是赵云最鄙视袁绍的地方,在赵云看来,不管袁绍如何争斗,都不应该将异族引为臂助。
  公孙瓒性子强硬,他在异族面前强硬惯了,一身名头,多半都是在异族身上取得的,因而自然不可能像袁绍那样,耗费巨量的钱粮让鲜卑大军退军。
  再说公孙瓒也没有这么多的钱粮,即便有,他也会用来扩充大军,更不会向异族低头的。
  公孙瓒调派了大军去抵挡鲜卑大军,甚至反攻塞外,这样一来,进攻冀州的军队自然就少了,也就让袁绍有了喘气休整的机会。
  赵云越发地不齿袁绍的所为,就投奔了公孙瓒,他凭借着强悍的武力,开始在军中展露头角。
  毕竟公孙瓒这里是不会贪墨战功的,赵云武力如此强悍,想出人头地,比起在袁绍那边,就要容易多了。
  公孙瓒事务繁忙,没有太多时间理会下面的人才,因而还不知道赵云的厉害。
  但是刘备就不一样了,他只是平原相,政务不多,有的是时间结交公孙瓒手下的人。
  赵云是绝顶武将,这浑身的气质都是不一样的,刘备第一时间就发现了赵云的大才。
  刘备欣喜若狂,他的性格魅力本就绝伦,虽然地位不是很高,但是平易近人,这让赵云心中,对他起了相当大的好感。
  刘备本身武力不高,却能够凭借人格魅力,和关羽张飞结拜,并能够作为大哥,压服关羽和张飞,让他们心甘情愿、生死不离地辅佐自己,这份手段,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
  赵云本性纯良,初出茅庐,刘备这个魅力奇高的腹黑男,对于赵云这个纯洁的小羔羊,自然是手到擒来了。
  这次刘备前往徐州,就在暗地里,将赵云调到了他的麾下。


 271 猛虎渡江

  赵飞得到袁术派纪灵进攻徐州的消息,心中也是松了一口气。
  这样一来,他只需要击退孙坚的五万大军就可以了。
  虽然依旧还是很难做到,但还有一丝希望,不像之前,要是袁术再派第二拨五万人马来,甚至再有五万人马待命,那赵飞绝对无法击退孙坚了,至少这到手的丹阳郡和吴郡,就必须要退让出去了。
  “徐州,看来刘备也要正式登上历史舞台了,”赵飞心里默默地说道。
  曹操身后有更为强大的董卓,他要留兵防备,南方有袁术大军,曹操依旧要防备,那用来进攻徐州的人马,就不多了。
  刘备要是占领了徐州,北面的青州是公孙瓒的,和他是从属关系,不需要多加防备,东面是大海,只需要防备西南两面,面临的压力要比曹操小的多。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刘备就很有可能可以在徐州站稳脚步了,不会再像历史上那样,轻易地被曹操打败,被吕布夺取徐州。
  赵飞默默地看着地图,心里在验算这天下大势的变化。
  诸葛亮今年十二岁,他是出生于徐州琅邪郡阳都县的一个官吏之家。
  诸葛氏是琅邪郡的望族,先祖诸葛丰曾在西汉元帝时做过司隶校尉,诸葛亮父亲诸葛圭做过泰山郡丞。
  诸葛亮三岁母亲章氏病逝,八岁丧父,与弟弟诸葛均一起跟随叔父诸葛玄生活。
  在历史上,袁术占领淮南郡之后。将扬州视为他的地盘,就任命为诸葛玄为豫章太守,诸葛亮和诸葛均都是跟随叔父一起到豫章赴任。
  当然现在是不可能了,袁术没有占领江东,自然是不可能再任命诸葛玄为豫章太守,诸葛亮也不可能来江东了。
  此时的诸葛亮,还在徐州,虽然年纪还小,但是刘大耳就要来徐州了,这二人是天生的好基友。万一擦出火花来,那刘备以后也是一个大敌了。
  赵飞心里默默地推算着,他既然派人时刻关注颍川郡荀彧郭嘉他们,这瞌睡虫小鸡仔自然是不可能不派人关注的。
  如今豫章郡已经是被赵飞占领了,赵飞也曾经派人到琅琊郡那边,请诸葛玄来担任豫章郡太守,甚至整个江东九郡太守都可以。
  但是诸葛玄拒绝了,赵飞可不是袁术,他只是平民出身。就算诚心相邀,但是诸葛玄还是不看好赵飞。并不愿意做此决定,婉拒了赵飞。
  庞统是荆州襄阳人,他要比诸葛亮大两岁,今年十四岁。
  庞统是庞德公的侄子,庞德公本身也是大才,赵飞不管是为了庞统还是庞德公,他之前都派人请过庞德公来江东做官。
  可惜还是被拒绝了。
  庞德公这个人很怪,他的突出之点有两个。
  一是坚决不做官。他早先居襄阳岘山之南,以耕读为业。刘表为荆州牧。闻知他德高望重,数次请他进城府做官,但都是推辞不屈就。
  近在咫尺的荆州都不去做官,刘表还是当时八俊之一,又是皇亲国戚,都请不动庞德公,就更别说远在江东的赵飞了。
  二是庞德公有一套不做官的理论。
  由于刘表数次邀请都被拒绝了。刘表还是很有雄主胸襟的,他以为是他的诚意不够,就这么派人来邀请,是怠慢了庞德公。
  于是刘表就亲自登门拜访。那时候庞德公正在耕作,刘表也没有丝毫的架子,两人就在地里交谈了起来。
  刘表说,一个人不做官,只是保全自身,而不是保全天下!
  庞德公回答说,有一种叫鸿鹄的鸟,筑巢于高林之上,使其暮而得所栖;有一种叫鼋龟的动物穴于深渊之下,使其夕而所得宿。人们的趋舍行止也是人的巢穴也,且各得其栖宿而已。
  庞德公用此生动、形象的比喻,说明了物各有所求,人各有其志的缘由。
  刘表接着又问他,先生您辛苦地耕种在田间而不肯做官食俸禄,那么,在您百年之后用什么留给子孙呢?
  庞德公又回答说,当官的人都把危险留给子孙,我却把勤耕读,安居乐业留给他们。只是所留下的东西不同罢了,不能说我没有留下什么东西。
  庞德公是执意隐居不做官,刘表见劝说不动他,只好叹息而去。
  若是只有庞德公一人也就算了,他还有知己好友,那就是司马徽。
  司马徽和庞德公抱有同意的想法,有惊世之才,就是不愿意做官,两人志趣相投,都是一套理论。
  若是只有一人,有着安邦定国之才,或许无法长时间隐居下去,但是又两人结伴,那就不同了。
  庞德公送号“水镜先生”给司马徽。
  由于司马徽从来不说别人的短处,别人跟他说话,不管好事坏事,通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