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辈子在电影院里,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宋铮曾经想过,要事当时谷子地也在战场上被炸死了的话,是不是就真的一了百了了,谷子地本来就是无父无母无名无姓,如果死了,他也只是那些无数无名烈士中的一个,那么他那四十七个弟兄的事迹,也就会永远被掩埋在废弃的矿井之下。
幸而谷子地活了下来,这是他的幸运,也是他的不幸,因为活着,他就必须去证明一件事,正如原版电影的宣传词一样:每一个牺牲都是永垂不朽的。
那么什么是永垂不朽,指的就是躯体死亡,然而光辉的事迹和伟大的精神永远流传,不会磨灭。也就是说,永垂不朽的是精神和事迹,而不是牺牲的个人。
而这个故事的主题思想却在于说明每一个“牺牲者”都是永垂不朽的。
这是个浪漫主义的说法,一个人永垂不朽的方式无非是名留史册、永垂青史,故事的主线就是一个立了功的英雄连长不断的遭受委屈和误解,并想方设法为死去的战士“正名”的过程。
可以想象,最终能够得到证明的,毕竟是少数,大部分烈士还是没有名字,无边的墓地,墓碑林立,同样高度的木桩,用同样的字体印着“无名烈士”,他们无法彼此互相区分出来,然而,他们终究不是克隆出来的。
就像电影里,眼睛已经被炸得半瞎的谷子地趴在墓碑上,想找到自己的兵的名字,却只能是徒劳,最后化作一生悲叹。
战争打胜了,死去的战士那么多,他们就像“河里的一滴水,谁知道他是从哪个泉眼里面冒出来的”。
这个话说得很残忍,谁知道,还是谁在乎,但是如果从一个高度崇尚集体价值,个人价值被基本忽略的时代说出来,就不显得奇怪。
所以,谷子地的坚持,他的执着,他的一根筋,也就更显的难能可贵。
宋铮曾想过这个角色,他要自己来演,但是认真考虑过后,他最终还是放弃了,首先,这么一部大制作,一部注定要被载入新世纪中国电影史册的作品,他做了导演的话,再去表演,会显得力不从心,此外,宋铮尽管不想承认,但是尝试了几次之后,他又不得不承认,这个角色,他演不出来。
宋铮能演四道风那样的江湖草莽硬汉,却演不出谷子地那种,从骨头硬到了每一个眼神的铁人。
“老张!你觉得这个一根筋,要是你来演的话,怎么样!?”
宋铮嘴里突然蹦出来这么一句,还真的是把张寒予给吓着了,刚刚他在看这本的时候,也在想着自己能演里面的哪个角色。
宋铮找他肯定是为了演戏的事儿,谷子地这个角色,他也不是没想过,但是,他很自然的认为,这个角色,宋铮肯定是要自己来演的,根本就轮不着他。
那么剩下的角色里,炮兵团长赵二斗,一排长焦大鹏,还是机枪手罗广田,或者演他在生死线里龙文章的那种神枪手姜茂财?
结果谁知道,宋铮突然就来了这么一句,把张寒予问的直接愣住了。
“铮子!咱不开玩笑啊!”
张寒予的内心隐隐激动,却不想表现出来。
结果宋铮还是一眼就把他给看穿了,笑道:“老张!咱刚才还说不玩儿虚的呢!?你这是怎么了,我就问你,你想不想演吧!”
能不想演吗!??
虽然只看了一遍,但是张寒予实在是太喜欢谷子地这个角色了,浑身上下都是戏,他如果能演的话,事业肯定能上升一大块。
“想!”
张寒予也不犹豫了,机会就摆在眼前,能不能抓住,全都看他。
宋铮闻言笑了,道:“这不就行了吗?老张,你还跟着我面前装啊!”
张寒予被宋铮说的也不好意思的笑了。
“等着!”
宋铮又起身上楼,回来的时候,手里拿着一大摞的纸,往张寒予的面前一放,道:“全都在这儿了,剧本,我找来的资料,还有我关于谷子地这个角色的分析,全都在这儿,你先拿回去看,具体什么时候签约,你等我的通知!”
张寒予拿起一个笔记本,翻开之后,都不禁被吓了一跳,好家伙,密密麻麻的都是字,都是宋铮对于谷子地这个人物的分析笔记。
“铮子!你跟着我说实话,你为什么不自己演啊!”
为什么!?
我要是能演的话,还能便宜你!?
“我演不出来,我就看着你行,我这么解释,你满意吗!?”
得嘞!
张寒予也不问了,宋铮瞧得起他,把这么一部大戏的男一号都给了他,他还说什么啊!?
“铮子!放心,绝对不让你失望就对了!”
宋铮点点头,道:“俩月的时间,差不多你在天下无贼里的戏份也拍完了,到时候,咱们紧跟着就折腾这个戏,另外再跟着你说一点,我之前鼓捣那个盲井,犯了上头的忌讳,这个戏可是我将功补过的!”
张寒予闻言不禁笑了,他刚才还在纳闷呢,宋铮怎么突然就要拍这么一个主旋律题材的电影了,敢情是因为脖子上套着笼头呢!
“我还有个问题,铮子!你怎么就想拍这么一个故事呢!?”
第六百四十八章 为生得伟大讨回死的光荣()
张寒予确实不太明白,如果只是为了给上面一个交代,宋铮完全可以拍一部更能体现我党我军光辉形象的故事,可是集结号好像从某种程度上带着点儿讽刺的味道。
对此,宋铮的回答是,没有理由!就是喜欢!
宋铮要拍集结号,要拍一部真正的战争大片,在他看来,现在很多主旋律的战争片,都快要赶上玄幻了,因为打仗本来是很可怕的,但是在很多国产的战争影片中,却让这件本来很可怕的事,变得很好玩。
我们打敌人,枪枪毙命,例不虚发,敌人打我们,我战士身中数弹,依然屹立不倒,就算倒下,还要把身后事交代到**实现的那一天。
电影拍成这样,如果单单从艺术角度出发的话,称得上可笑,不过,宋铮倒也能理解,因为战争是政治的需要,以往的战争片同样也是一种政治的需要,那个时候国家成立不久,并且战胜了几乎所有的敌人,举国上下对未来信心满满,绝大多数人相信在我党的领导下,中国将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那时,“人定胜天”的精神直接作用到电影中,结果就是泾渭分明、标准统一的阵营对垒,在人物形象上,正方人物一概浓眉大眼,身材伟岸,平时平易近人,战时英雄无敌,即使不小心要挂了,也得喊个口号再去死,没力气喊口号的怎么也得交个党费才闭眼。
当然,这并不真实,它违背了自然规律,不符合人性特征,这种高大全的人物形象远远脱离了现实。
然而,脱离了历史背景去评价当时的战争片也是有失公允的,也许,那个时候的人们确很傻很天真,可从某种程度讲,人们又很纯很认真。
当这种认识到了电影中,就表现为敌人总是丑陋无能,不堪一击,而自己人总是那么英明神武,无所不能。
南征北战、英雄儿女、柳堡的故事、铁道游击队、林海雪原、地道战等等一大批被称为经典的红色电影都无法脱离这个模式。
在拍摄技法上,对于正面人物一概以仰角镜头表现其高大和正义,对反派人物基本以俯角镜头表现其邪恶和猥亵,甚至还要用光线在他们脸上造成阴影,人物一出场就知道他的下场。
虽然从纯电影技法角度看这是允许的,但它显然是种落后的电影表达理念,更欠真实。
国产的战争片,宋铮最喜欢的是冯晓宁的战争三部曲红河谷、黄河绝恋、紫日,他用西方人的视角去审视身处侵略战争中的中华民族,开创了一个全新的创作角度,并且敢于打破过去中外有别的隔阂和禁忌,不刻意描绘战争场面,但能从人性的角度去考量战争对人的影响。
更值得一提的是,冯晓宁的电影借鉴了很多西方电影的手法,例如对故事背景的诗意刻画和恢弘优美的配乐,都提升了影片的美学价值和艺术感染力。
进入新世纪,姜纹的一部被禁了鬼子来了给所有看懂它的中国人带来了震撼,这部以抗日战争为背景,但又超越了抗日战争的奇特电影,彻底暴露了姜纹卓越的才情和过人的胆识,那是一种对所谓“主旋律”的彻底颠覆。
同时,这也是一部可怕的,令人痛心的电影,可怕之处在于,它毫不留情地把人们本来不愿意看到的人性的真实面呈现出来,痛心之处在于,它进一步残酷的挖掘出了中华民族的某些劣根性。
可以说,姜纹的鬼子来了标志着中国的战争片,开始试图从更深的层面来描写战争,冯晓刚的集结号显然就是这方面的跟进者。
集结号作为一部战争片,首先是部男人的电影,体现了一种“战斗片”应该具有的血性,是一种古典主义英雄情怀的再现。
原版集结号的战争场面中,可以看到好莱坞战争大片的影子,这也是中国电影学习西方先进拍摄方式的直接表现。
从娱乐层面看,这样的战争片比从前的主旋律电影更具有视觉吸引力,从电影内容上看,集结号从一个政权内部对于为这个政权牺牲的人的态度来进行反思,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得到了彰显。
集结号的故事主线并不复杂,主要讲述了九连连长谷子地率领全九连战士在汶河阵地阻击敌人,听不到集结号不能撤退,在最后的战斗里,他的47名战友全部英勇牺牲,可事后他的战友却被定为“失踪”,他为了给47名兄弟讨回公道,不断写信上访,并且一直坚持要找回自己战友的遗骸,最后,他终于找到部队,还了他47名兄弟“烈士”光荣称号的故事。
电影本身,从单纯的讴歌、神话走向了凝重,走向了写实,不仅在人物造型和爆炸、枪击等视觉效果方面获得了更大的视觉冲击力,并且也更为客观地再现了战争场面的残酷和惨烈。
震撼,这是宋铮上辈子看集结号的时候,最真实的感受,尽管这部电影上映之后,同样争议不断,但是在宋铮看来,冯晓刚已经做的足够好了,特别是,那个时候兴起的大片,别说想打动人,没有笑场就是优秀了,很多片子连故事都说不圆就拿出来秀,被观众骂的找不着北,只能落下个年年无耻的形象。
集结号能让普通老百姓们一个个红着眼圈、沉默不语的走出电影院,而且还伴随着掌声,这本身就是让人很欣慰的事情。
至于那些所谓专业人士和嘴炮的质疑声,谁搭理他们啊!
对于一个普通观众而言,走进电影院希望看到一个动人的故事,或者一段视觉听觉的享受,这就够了,普通人本来就不专业,才不会关心这是个什么镜头、这是个什么手法、哪里有漏洞、哪里穿帮、哪里布景道具有问题,没有那么多伪装成艺术的脓包。
宋铮上辈子作为一个普通观众,他只记得自己被感动了,而且,整个电影院的人都被感动了,这就足够了。
人们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生命的脆弱,为谷子地的命运而揪心,为9连战士而落泪,作为一部电影能做到这一点,难道不就是成功吗?
但是偏偏有很多专业人士蹦了出来,大批特批,尤其是拿内战这一点说事,这也是最不能让人理解的。
华夏大地上5000年的分分合合,这哪一场战争不是自己人和自己人,难道必须是打日本、打美国才能拍吗,按照这个逻辑,是不是三国、水浒、春秋、战国都要禁拍了。
这是历史,活生生的历史,为什么掩饰,战争没有谁是赢家,要弘扬的不是抗击了日本的士兵才是战士,而是每一个牺牲的生命,无辜的百姓和饱受创伤的灵魂。
可偏盘有着那么一群无知、无趣、无责、无立场的人士,披着专业的、艺术的皇帝新衣,实在是很悲哀。
在宋铮看来,关于集结号这部电影根本没必要存在那么多争议,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这些难道还不够吗!?
从这部电影里,宋铮看到了人性,看到了坚持,看懂了一个老兵的内心世界,感受到了对战争的反思,这些难道不值得感动吗?
电影中有一幕让宋铮印象十分深刻,无名烈士墓地,一块一块的写着“无名”两字的木板做的墓碑,漫山遍野,当年战场,留下了多少厮杀声,又有多少血肉横飞,那时可想得到以后。
镜头拉开,那一望无际的墓地,整齐摆列的木板墓碑,让人止不住的难受,其实这样的镜头在电影里经常出现,镜头拉开,整齐的墓碑,一望无际,比如拯救大兵瑞恩,可是和拯救大兵瑞恩中的那个镜头相比,集结号里的这个镜头却带着那么强烈的荒谬感。
望着夕阳里一片又一片的无名烈士墓,谷子地惘然若失,喃喃的说道:“爹妈都给起名了,咋就无名了呢?”
一想想这些无名的战士,以他们的生命作代价却换不回一个有名有姓的烈士的称号,家属得到的只是一个“失踪”,补贴也比人家少的多,失踪是多么的不明不白,烈士又是多么的光宗耀祖,都是一样的牺牲,却得不到一样的待遇。
看到这里时,巨大的悲悯在宋铮的内心里涌动,就像原版电影的宣传语说的那样一一每一个牺牲都永垂不朽。
虽说当时宋铮在电影院里看集结号的时候没痛哭流涕,可是至少眼泪也在眼眶里打转来着,这的确是一部很有诚意的电影,前半部对人们的视觉感官狂轰滥炸,后半部分又似涓涓细流,一下一下挠在心坎上。
看过这部电影,相信很多观众都会有同样的一个疑问。
值得不值得?
47个英勇牺牲被埋在窑里的战士,被当作失踪处理,这就意味着他们的死如此不值得。
“人家烈士家属给700斤小米,失踪就只有200斤!”
失踪战士的家属这样跟幸存连长谷子地抱怨,这是从老百姓的角度出发。
而从连长谷子地的角度出发,那47个弟兄,全都是好样的,没一个怕死鬼,却连烈士的名头也没有,眼睁睁的看着他们像烈士一样舍身战场,却没有证据,而对于没有证据的事情,除了个人的争取,是没有人会为他解决的,战士们就这么白死了吗,值得吗?
顽强的拷问这个问题或许仍是一片茫然。
而谷子地为此付出的努力,求人寻找上级,自己动手去战场挖,这个过程里,47个人的死有了一个值得。
他幸存了,并且致力于为他们讨回公道,他的良心,他的固执,被人当作疯子,依然无怨无悔。
荒谬的事情永远不会少,被荒谬调派与捉弄谁又愿意呢,但是当无情的命运这样降临,有人选择了迎上去,与命运抗争,谷子地就是这样一个人。
虽然故事的结局未免太圆满,因为兴修水利,烈士遗体被发现,上级还亲授勋章、为烈士祭奠,但更多的人不会有这样的幸运,更多的人,被命运的荒谬捉弄之后,籍籍无名的走了,自己和家属都得不到该得的补偿。
生命应该被尊重,谷子地所做的就是这样一件事,出于兄弟情,出于人的良知,生命的逝去即使无法挽回,生命的价值是不能够被轻易抹杀的,每一个微小的生命,都是值得被尊重的,他努力去为每一个“死的伟大”的生命讨回“生的光荣”。
那些牺牲的战士,不应该是“无名”的,那些战士在谷子地的记忆里,每一个都是活生生存在着的。
相信谷子地也会时常回忆起他的那些弟兄,回忆着一切发生过的事情,比如排长焦大鹏写给家里的家信,提醒着照顾好老人,冬天不让儿子去井沿免得掉下,比如为了给他找一块手表而被敌军击中的吕宽沟,比如被打断了一只手,依然义无反顾冲向敌人坦克的姜茂才,比如二愣子一样的罗广田,比如老兵油子孟士林,这样一群活生生的人,粗砺,真实,他们都是真正的汉子,讲话直白,打起仗来玩命,举止粗鲁,他们并非高大全,可就是真实,这样的一群汉子都是有人味儿的。
宋铮要拍的就是这样一群人的故事,他的电影里,不需要那种迎着敌人的子弹冲锋,身子都被打烂了,还要一脸坚毅,怒视敌人的高大全,他要的就是一群活生生的人。
在集结号里呈现出来的,就是最真实的中国士兵形象。
没有石头炸飞机,没有肉包子手雷,没有手撕鬼子,没有那些烂七八糟,让一个中国人看着都觉得脸红的玩意儿。
第六百四十九章 这回自己干()
送走了张寒予,宋铮紧跟着也出了门,前往工作室,年前就想着要换一个办公地点,当时也让苏文文找好了地方,只是因为装修,到现在还没搬过去。
1+1工作室暂时也只能蜗居,不过和高小颂操持的那个音乐工作室相比,条件已经好多了,高胖子直到现在可还窝在他自己的那个简易录音棚里,忙活着宋铮和林欣如那张专辑的工作呢。
“文文呢!?”
“文文姐在楼上呢!”
宋铮上楼,到了苏文文的办公室门口,还没等推门进去,就听见苏文文在里面喊,好像说的是《疯狂的石头》尾款的一些事。
宋铮推门进去,苏文文看到宋铮也只是点头示意了一下,而后便接着和对方吵,闹了一通,大概是这姑娘累了,最后和对方形成了妥协,这才挂了电话。
宋铮看苏文文气呼呼的坐在椅子上,板着张脸,一言不发的,给她倒了杯水,放在面前,笑道:“又怎么了?这是谁惹你生气了!?”
苏文文气道:“还能是谁,还不是那些院线商,一个个都是黑心商人,让他们赚的再多,都不知道满足!”
宋铮笑了一下,也没有接话,苏文文生气的那些事,他其实都知道,虽然也有不满,可是这种事,在国内属于常态,院线商掌握着资源,而且好些院线原本就是国有的,一部电影在上映期间,瞒报票房,卡着制片方分成这种事,几乎每一部电影都遇到过。
“行了!别生气了,又不是第一次了!”
对这种事儿,宋铮也早就看开了,只要对方做的不是太过分,他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之前《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