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回陛下,大汉地广人多,别说数万,十数万甚至数十万人都能拿出,但这些到底是新兵,面对数百万黄巾逆贼,控发挥不了什么作用。当务之急,不若把边军调回剿匪如何?”张济诚惶诚恐的谏言道。
刘宏闻言顿时也没办法反驳什么,几十万的新丁对付数百万的黄巾贼怎么都不靠谱。但是要让他调边军回来,那也是不可能的。边军的职责就是戍边,若是调了回来,那些探听到边界虚实的鲜卑人,只怕就要南下入侵了,而且那些南匈奴也不是什么好鸟。
到时候且不说能不能平定黄巾叛乱,且说并州和幽州大部分州郡被异族夷为平地,这个代价未免也太大了一些。
“哼,新兵又如何?就算是如今的禁军,大部分也是没上过战场的新兵蛋子!陛下,若能招募数万甚至十数万大军即可,至于如何让他们从新兵变成精锐,那是统兵将领的责任。若是连这点能力都没有,那还当什么将领,打什么仗?”杨赐却是出面禀报道。
“老大人,虽说如此,但空有新兵没有将官”张济最大努力的反驳了句。
“不是还有不少禁军吗?选拔一批禁军或者禁军的军官加入,充当中级和高级将官就好,至于什长和伍长,则在新兵里面自行选拔即可!”杨赐早就想好了对策。
“可那是禁军啊,让他们放弃禁军的身份去当一支新军的军官他们如何甘愿?”张济快要哭出来了。禁军牵扯到多少世家大族的利益,多少人在里面混日子,让他们去上阵打仗,真亏杨赐说得出口。
“不都是为陛下打仗,为我大汉当兵?若是如此,禁军如何,新军又如何?再说他们是要去升官的,天下间有不想当官的?”杨赐当即反驳道。
“我大汉的校尉哪里是那么好封的?”袁隗看不过去了,提醒了句。按照杨赐所言,招募数万甚至十数万大军,里面需要多少个校尉?还有那些副官呢?!
大汉的正规校尉都是有名号的,几乎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再多也就没了。一下子拿出十几甚至几十个校尉和副官的名额,这自然是不可能的。
“所以老臣这才打算向陛下讨要那么多校尉的名额!”杨赐拱手说道。
大家瞬间就明白了,原来不是要正统校尉称号,而是打算组建一大堆的杂号校尉。这玩意和正统校尉比起来根本不值一提,基本上是要多少就有多少,甚至一些边防的城镇里面就有不少这样的杂号校尉。
只是问题又出来了,杂号校尉含金量可不高,别人哪怕是禁军的一个士卒只怕都比它要高得多,更别说那些将官们了。让他们放弃身份去新兵营当个杂号的校尉,谁愿意?他们愿不愿意还是一回事,那些将官的家人愿不愿意也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禁军,到底牵扯到了太多人的利益,军方和世家,甚至是阉党都有人在里面。
“就这样吧!太尉说得好,不管是哪里当兵都是朕的兵,若是连这都不愿意,那禁军也别当了,由这种家伙保卫京城,朕也不放心!好了,谁来负责统军,你们推举些人选吧!”汉帝刘宏知道该停止这喋喋不休的争吵了,本来吵起来也没什么意义。
“尚书卢植允文允武,当为统兵将才!”自然有世家派系的人站了出来,卢植本来就是世家中人,而且还是难得的允文允武的存在,完全可以作为世家的代表。
“要说允文允武皇甫嵩也是难得可贵,可为大将!”却不想阉党的人却是跳了出来,保举皇甫嵩,实则在近几年,皇甫嵩也的确投向了阉党。在阉党之中,目前能拿得出手的人才来说,唯有他最合适。
“朱儁为人稳重,虽寒门出身但却是积功升任太中大夫,对战阵之法也是非常熟悉,可当大任!”太尉杨赐见状也是直接跳出来,把朱儁推了出来,也算是还他个人情。朱儁也代表军方,所以军方的那些将领们也有不少支持他的。
其他人也有推荐别人的,不过最后汉帝还是选中了这三人。其实朝臣们争来争去,无非是想要各自的派系能够多占一个名额。早些时候对新军不屑一顾,如今涉及到权力的问题,这帮家伙又和菜市场的大妈一样争执不休。
在汉帝看来,每派各一个人正好,既平衡了各方的势力,也更方便他掌控。于是这三人就在诏令上前觐见,汉帝宣布了对他们的任命,也告诉他们要由他们来组建新军。
这三人也提出了他们认为最合理的要求,唯有卢植这个死读书的腐儒提出要解除党锢提拔贤良这点,让汉帝多少有点不爽,暗道这家伙还在为光和元年的八策心存怨念呢?
至于皇甫嵩要求战马,汉帝也答应允许三万匹战马投放进去,换言之每路大军都能分到一万匹战马。节省点用那就是一万骑兵,若是按照正规骑兵组建,那也有五千骑兵可用。
只是粮草和军饷方面,司徒袁隗表示粮草没办法,但可以调集一批应急,剩下只能由几个将军自己筹备,至于钱财方面袁隗看向了汉帝。
刘宏无奈,他知道今年的财政收入不行,最后不得不忍痛拿出了内帑补贴军用,看得出来,他此刻是真的心痛了。
钱不算多,至少分下去数万人的话的确不多,不过他也只能拿出那么多。再加上国库补贴的一些倒是勉强够用,剩下的只能让他们三个自行想办法。好在甲胄和兵器还有不少存货,否则怎么打仗都成问题。
第32章 朱儁的烦恼()
经过廷议,封卢植为北中郎将,封朱儁为右中郎将,封皇甫嵩为左中郎将。
这里面也有些道道,古代以左为大,右次之,南北再次之。换言之卢植在三人之中算是地位最低的,排中间的是朱儁,最高的是皇甫嵩。
其中皇甫嵩代表阉党、朱儁代表军方,卢植代表的是世家。自古阉党其实也代表着皇家,是故不难看出皇帝对世家其实已经颇为不满了。只是这种小手段,对于世家来说根本不痛不痒,自然不屑一顾。
中郎将秩比二千石,几乎是太中大夫的一倍,对于三人来说也算是升官了。只是面对少得可怜的粮草,一大堆也不知道能买多少粮食的五铢钱,还有大量的甲胄武器和战马,三人此刻却是哭笑不得,毕竟东西是有了,但人却需要他们招募。
朝廷给他们只有一个月的时间,一个月不能整兵出征的话,那么他们也要被责罚的。
皇甫嵩还好,阉党会帮他谋划;卢植更不必说,有世家这个庞大的集团帮助他,数万人马能够第一回时间凑出。唯有朱儁苦了一些,他家中倒有五百家丁可以加入军中,甚至可以在禁军之中调集一批将官,但士卒如何招募他却是犯难了。
皇甫嵩受了他的好处,知道这位老朋友的难处,表示他可以帮助他解决三五千士卒的问题,这已经是他能力范围内最大限度的支援了,再多他自己也要受到损失。
朱儁谢过了皇甫嵩,关键时刻见真情,也不枉他送了一尊琉璃雕刻品。一念至此朱儁不由一愣,毕竟当初让他送这玩意的可是他侄儿朱成!当时皇甫嵩只是北地太守,能管辖的地方其实不多,权力也不大(毕竟南匈奴也在那里一带),比起袁隗或者杨赐来说根本不值一提,为何朱成会让他送厚礼给他?!
不管如何,事实证明朱成的建议倒是给他带来了好处。先不说如今皇甫嵩支援过来的兵力,且说这份友谊,在之后讨伐黄巾贼的时候,也会继续发挥作用,到时候相当于在战场上,他有一个可以引以为助力的存在,这对于他的讨伐行动,也会有不少帮助!
想起这点,他不由得想去问问朱成,他当时到底是怎么想的。不过他很快意识到,只怕就算询问朱成,他也未必会说,到时候反而尴尬。
不过找他还是要的,他似乎也属于禁军序列,而且能够以二百人讨伐恶虎岭,那应该有点本事。反正他也要在禁军里面选拔一批人当将官,正所谓举贤不避亲,便打算征调朱成入伍!
只怕他也没想到,这才是朱成一开始的打算!讨伐黄巾可是一个积累战功,甚至是累计经验和能量值的重要事件,数百万的黄巾贼哪怕只能杀死十万,那也是一笔非常巨大的收入。否则的话,他有了系统之后,也未必需要继续到京城投奔朱儁。
他完全可以组建一支义勇军,加入到讨伐的序列之中。但和朝廷正规军比起来,义勇军太被动,而且限制太多,战后得到的功勋也低,没看见刘备战后都只能当个县尉?更别说之后还被革职了!
他和张让还有一些浅薄的关系,这点关系也可以在战后进一步巩固。
如此在战后他就能利用这层关系,让自己的收益最大化。但也必须要控制一个范围,否则的话世家就会对他厌恶,毕竟世家的权臣和阉党所代表的皇权是对立的。
很不巧的是,他本来出身世家,算是世家阶级里面的存在。若是背叛了阶级,那么会比一般的那些穿越者,面临更加严酷的下场。首先,这辈子都别指望,能够招募到世家子弟出身的文臣或者猛将了;其次,世家会最大限度的抹黑他,那些寒门或者普通人都会对他产生厌恶,毕竟这年头世家掌控了绝对的舆论权。
这也是朱成在献上一个琉璃雕刻后,就没有继续和张让接触的主要原因。
“大人,新晋右中郎将召见!”本来在军营之中练武的朱成,却是看到杨浪急急忙忙的来到他面前说道,末了还低声补充了句:“长官您的三叔!”
朱成双眼一亮,暗道果然朱儁按照历史的进程,成为了右中郎将,如今前来找自己,只怕是要把自己叫到自己麾下听用了吧?如此一来,就能光明正大的讨伐黄巾贼了!
朱成哪敢怠慢,立刻离开营房来到营外,很快就看到了朱儁那熟悉的面孔。顿时大喜,上前拱手问候:“卑职见过右中郎将!”
朱儁见朱成公私分明,倒也是颇为满意,于是笑眯眯的说道:“这里只有我们二人,称呼某为三叔即可!”
“侄儿见过三叔!”朱成自然是非常乐意这样称呼,毕竟这样显得亲近一些。
“看来定国这段时间也没有疏忽了习武,为叔甚为宽慰。只是以前学过的知识,也不好忘记!”朱儁看朱成满头大汗,手中环首刀都没有放下,故而提点道。
朱成刚来,朱儁考校过他的学问,不算独一无二却也是平均以上,难得妙语连珠。只是他不打算当文官熬履历,反而要从军,又如此固执,以至于朱儁也只能安排他从军。却不希望他因此荒废了学业,故在此提醒。
“侄儿明白!”朱成还能说什么,哪怕他不喜欢看那些古书,此刻哪能说不?
“如此甚好!今天廷议,黄巾贼犯上作乱,陛下震怒,故而要组建三路大军征讨。为叔不才,却也被委任为右中郎将。只是如今缺少人手,而定国虽然入伍时间尚短,却也表现出色,为叔且问你,敢与黄巾贼一战否?要知道,黄巾贼可有数百万之众啊!”朱儁把今天发生的事情简单说明了一下,然后征询了朱成的意思。
“侄儿身为大汉军人,保家卫国当为己任!如今既然是国难当头,岂能贪生怕死?”朱成大气凛然的回道,其真正要参战的原因,只怕全天下人都不知道。
“好好好,不愧是二哥的儿子!本将且任命你为讨贼校尉,即日上任,原本麾下士卒也可以调入军中,各有升迁!只是如今为叔也有一个麻烦,那就是兵源不足,朝廷只给了为叔一个月的时间,至少要招募两万大军,却不知道贤侄可有良策?”朱儁大笑,立刻就给了朱成新的任命,虽然是杂号校尉,但好歹是校尉。只是最后,却是苦着脸问策。
朱成也没想到一上来就当了校尉,他不知道杂号校尉和正统校尉的不同,此刻还是沾沾自喜。毕竟一个人要从屯长升级为校尉,也不知道要花费多少年,他三月不到就当上了!
只是没想到,朱儁还面临着一个严峻的问题,为今之计,怎么都得想出个办法才行
第33章 杨浪荐二友()
大汉无人耶?司隶无人耶?当然有!但问题是别人根本不想参军!
有钱人都胆小,或者说黄巾贼作乱这种事情,对于生活在司隶地区的大小世家来说,还稍微有点遥远。关键是朱儁属于寒门出身,世家也没有真正接纳他。
故而世家手中大部分资源都放在了卢植身上,就算有剩余也放在了名门出身的皇甫嵩身上。至于以寒门身份出仕的朱儁,就被选择性遗忘了。说不得在他们看来,朱儁因为没办法及时招募士卒,只怕是要被革职的,到时候说不得可以把另外一个世家将领推上去。
好在杨赐也没有让朱儁难堪,联合其派系的臣子和世家提供了一万士卒,否则的话不仅是朱儁丢脸,他这个推举人连同那些保举朱儁的人也会跟着丢脸。只是这个支持的初衷,从保家卫国变成了纯粹的和其他派系的世家斗气这点,直叫人无语
换言之朱儁只需要解决一万到两万左右的兵员,那么差不多就可以开始整训出征了。
只是在百姓那边,响应入伍的人却是少之又少。黄巾贼对外宣传的是建立一个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家,饥者有其食,没有痛苦没有压迫的黄天盛世。对于那些本来已经失去一切,沦为佃户的百姓来说,是那么的充满诱惑力。
很多佃户,他们就算放弃耕种地主家的土地,也不愿意加入军队对抗黄巾贼。或许这帮家伙,很有可能会在黄巾贼杀到司隶的时候,直接就加入他们的队伍里面。
只有少数好吃懒做的存在,才打算进入军营里面混口饭吃。好在朱儁接受了朱成的建议,并没有招募这种存在。哪怕,他原本的确打算实在没办法的时候,招募一些也无所谓。
“叔父,可否向陛下申请,把司隶地区的死囚释放并加入军中,将功抵过?”朱成面对朱儁的提问,思考半响后提议道。
“卢子干已经向陛下申请过了,虽然只是解除党锢时期被关押起来的党人。不过这已经占据了死囚里面的九成以上,剩下的都是穷凶恶极的存在,这种人在军中为叔也不放心!”朱儁摇了摇头,然后叹了口气之后说道。
“那可否派出一批人,到司棣周边郡县招募百姓入伍?”朱成再次提议。
“叔父已经派人到周边地区招兵,只可惜响应者甚微!为叔也不好强行征召他们入伍,否则日后上了战场,这批人倒戈到黄巾贼那边,那对我们来说反而不利!”朱儁摇了摇头。
“那叔父可有交好的世家,或者可以联络的世家?咱们多许他们一些战功,想来总有些人没办法加入卢植或者皇甫嵩的队伍,但又想混点军功的吧?又或者叔父您有什么认识的军方将领,推荐他作为副手加入军队之中,以为臂助也可以啊!”朱成想了想又提议道。
“这倒是个好主意,为叔这去试试!”朱儁闻言觉得也只能这样了,于是转身离开。
只是朱成看来,这个办法能够招募到的人手也有限,关键是人手越多对他们越有利,那些世家没办法彻底发动的百姓,那些不属于‘良民’的百姓其实本身才是最大的兵源。关键是如何让他们认清楚黄巾贼的本质,提高他们的从军积极性?
换个角度来说,后世是怎么征兵的,朱成此刻开始思考了起来,结果想了半天都错过了饭点。不过至少他还是收获的,好歹他想起了宣传部和文工团这两大杀器!
甚至于后续士卒入伍之后,还可以设置一批‘政委’不断的宣传忠君爱国,鼓吹黄巾贼凶残,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爱国情怀和对黄巾贼的仇视意识。
“以前你在雒阳待过,有没有个擅长鼓动煽动,又或者口才不错的朋友?是不是文官都无所谓!”朱成直接找到了杨浪,或者说他认识的人里面关系最好的就是这货。
“主公要那么说的话,属下倒还真的有那么两个伙伴,正打算这段时间推荐给您。以前在雒阳,属下无家可归,可就寄宿在其中一人家中。
同时在他家还有一个充当食客的存在,也不知道现在还不在,那家伙的口才倒是不错,也看过几本书,倒能处理一些军中的杂务!至于家主,常常以墨家子弟自居,在机关学上有几分能耐,建筑、炼造、谋略和剑技也颇为不俗!”杨浪闻言当即向朱成推荐道。
“哦,带我去看看!”朱成立刻就来了兴致,这是杨浪成为他的属下之后,第一次向他推荐人才,由此也看得出来他是真心效忠自己的。
朱成属于外来部队,本来是不能随便出营,不过如今大家都忘记了他们的存在,而且朱儁又是他的三叔。早些时候朱儁已经把朱成调到了他的麾下,故而如今朱成这屯士卒其实已经不属于禁军序列,只要有朱儁的调令,那么他们就能随意走动。
对于朱成来说,要得到朱儁的调令还不简单?!
杨浪的朋友居住在朱雀大街,这里是雒阳的四条主干道之一,也是雒阳市集和商铺最多的地方,也可以看做是雒阳的商业区。
能够在这里居住,大部分都是有点家世的存在,每一个商铺更是寸土寸金,甚至有钱没有身份也未必能够拿下一个商铺来。
杨浪的朋友就有一个商铺,商铺的后面就是宅院,严格来说这个店铺的店面就是用宅院的正门改造出来的。只是它并不临街,而是在一个不是很繁华的小巷子里面。自然而然的,这里也没什么人。
“店家,这几样器械居然也买三贯,是不是太贵了?”两人刚要前去店铺那边,却是远远听到店里面有人在讨价还价,从语气听得出来,买方对价格不是很满意。
“材料虽然不贵,但贵就贵在这手艺!这铁耧比传统的铁楼有改进,犁地的速度提升了三成,别看只有这三成,若是土地广阔的话这三成的消耗就是一笔大数字了,节省出来的时间和力气,可以开垦多少新的土地?
省下来的部分,难道区区三贯还值不了”其中一个穿着儒袍的文人却是非常市侩的与之辩驳,把这几样农具说得头头是道,把好处夸了一次又一次,仿佛三贯他还打算卖了一样。偏偏又踩住了对方的底线,不至于让对方恼羞成怒,负气不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