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北境之王-第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一道‘羊方藏鱼’的菜。

    这道菜烹调方法是将适量的羊肉和鱼,以及密制汤料合烹,鱼是本来就非常鲜香的食物了,还要再加上薄如纸片的羊肉片,再煮成一锅汤,散发着诱人的香味,既无羊肉的膻味,又无鱼的腥味,更具助阳补精血之功效。”

    蔡琰所说的这番话,让紫姑瞪大了眼睛,她吃惊地说:“少夫人真是见多识广,居然识得我家的招牌菜。没错,我家的羊肉汤之所以比别人更鲜美,就是按照彭祖流传下来的秘方。”

    说到这里,紫姑又望向韩湛说道:“亭侯应该还记得在我店里见过一个叫小凡的姑娘吗?”见韩湛点头表示肯定,她又接着说,“小凡就是专门给我送鱼的。”

    经紫姑这么一解释,韩湛立即想到了那个倾国倾城的小姑娘,自从紫姑卖掉店铺筹钱为葛别赎罪之后,就再也没有见过了。不知以后有机会回涉国县时,能否再见到这位漂亮的姑娘。

    看到韩湛站在门口发呆,蔡琰拉了一把他的袍袖,低声说道:“亭侯,我们回去吧。”

    等韩湛和蔡琰调头朝州牧府走去时,不管是跟在身后的补丁,还是陈到派出的护卫,都不约而同地松了口气。至少在羊肉汤馆里的经历,让他们都意识到,在冀州城内并非可以高枕无忧,就算没有袁绍派出的刺客,但那些地痞流氓也足以让人头痛。

    韩湛一回到州牧府,便吩咐跟在后面的补丁,“去把荀长史和郭先生我的书房,我有要事和他们相商。”打发走补丁,他又笑容满面地对蔡琰说,“昭姬,走了这么久,你一定累了吧,我先送你回房歇息。”

第0157章 永业田的计划() 
    荀彧和郭嘉两人听到补丁的传话,得知韩湛有要紧事,连忙放下手里的工作,匆忙地赶到了韩湛的书房。

    等三人坐定后,韩湛先望着荀彧说道:“舅父,你可记得你刚到涉国县时,所断的第一件案子吗?”

    荀彧听后点点头,慢悠悠地说道:“记得,一个羊肉汤馆的厨子,为了教训一个暗恋女老板的菜农,找了几个地痞流氓,将其暴打一顿后,扔进了漳水河里,到现在都是活不见人死不见尸。我当时将他们都判了秋后问斩,不过羊肉汤馆的女老板,也算是有情有义的,居然倾家荡产为厨子凑够了赎罪钱,使他免于一死,然后他们几人就不知去向了。湛儿,你忽然问这事做什么?”

    “我今天在城里的一家羊肉汤馆里,遇到了那几个人。”韩湛笑着说:“说来也巧,我和昭姬刚坐下,便有一群地痞流氓冲进来捣乱。带头的还说,假如女老板不肯从了他,他就让人将小店砸得稀巴烂,然后再一把火烧掉。”

    听到这里,荀彧猛地一拍面前的桌案,怒气冲冲的说:“岂有此理,简直是岂有此理!他的眼中还有王法吗?”

    “舅父,我已经将此人抓了起来。”韩湛将当时所发生的事情,向荀彧、郭嘉两人讲述一遍,最后问道:“我把你们请到这里来,就是想问问,该如何处置此人?”

    “冀州初定,民心未稳。”荀彧皱着眉头说道:“在下认为,为了稳妥起见,恐不宜随便杀人。”

    “长史此言差矣。”荀彧的话刚说完,郭嘉就反驳说:“此事正是主公立威的最好机会,如果能杀掉此类为非作歹之辈,冀州百姓定会欢欣鼓舞。”

    一向合拍的两人,居然就在如何处置肖虎的事情上发生了分歧。荀彧主张怀柔为主的,当堂杖责一顿,再关上几天就差不多了;而郭嘉则主张除恶务尽,必须将肖虎这种为非作歹之人斩首示众,以儆效尤。

    见两人唇枪舌剑地争论了半天,也没有争出任何结果,韩湛连忙冲两人摆摆手说:“行了,舅父、奉孝,你们不必再争论了,本侯已经做出了决定。”

    两人停止了争论,同时望向韩湛,想听他究竟会说些什么。韩湛轻轻地咳嗽一声,清了清嗓子,吐出了一句话:“首恶者必办,胁从者不问。这个肖虎必须杀掉,他的那些手下倒可饶他们一命,让他们都去做苦役。”

    “做苦役?!”荀彧不解地问道:“做什么苦役?”

    “舅父,我打算在开春后,在冀州境内鼓励开荒。”韩湛望着荀彧,说出了自己心中的打算:“不光百姓要开荒,兵士们也要参与开荒。当然,我不会让他们白干的,冀州军中的每个兵士,都可以授予永业田。开荒人手不够时,就将这些游手好闲的地痞流氓抓去做苦役开荒。”

    听到韩湛提到了“永业田”,郭嘉不解地问道:“主公,不知何为‘永业田’?”

    韩湛看到郭嘉的表情,才猛地想起“永业田”的说法,还是南北朝时期才出现的,连忙向两人解释说:“就是授予将士们的土地,可以世代承耕,用不收授。”

    荀彧和郭嘉都是聪明人,听完韩湛的解释后,都赞许地点了点头。荀彧说道:“如果兵士们得知自己分到能传给子孙的田地,一定能士气大振的。”

    韩湛的心里很明白,这个时代的人对土地的热爱程度,远远超过了后世。只要能让他们分到土地,将来在战场上,他们一定会拼死效力。

    不过考虑到自己对内政方面的事情,还属于门外汉,因此他有些尴尬地对荀彧和郭嘉说:“舅父、奉孝,虽然本侯提出了‘永业田’的设想,但如何给冀州军的将士分封土地,还要靠你们拿一个章程出来。”

    荀彧连忙站起身,躬身对韩湛施礼:“湛儿,舅父代表冀州的将士和百姓,向你表示感谢。如果真的军民在开春后,进行大规模的屯田,兴修水利,那么若干年之后,冀州再也没有饥荒之虞。”

    “舅父不必再夸奖了。”听到荀彧的夸奖,韩湛还真的有点不好意思,他连忙说道:“在制定分封土地的章程时,若你们二人拿不定注意,可以让荀友若和田元皓也参与其中,一人智短众人智长嘛。”

    郭嘉等韩湛说完后,也站起身,先向他表态已经努力制定好分封的章程,接着又将话题一转:“主公,据邺城的细作汇报,沮授沮公与因为阻止袁绍出兵攻打馆陶,被袁绍关进了大牢。”

    “沮授下了大牢?”听到郭嘉这么说,韩湛总算明白为什么在馆陶之战时,始终没有见到沮授露面,原来他早就被袁绍关起来了。韩湛知道沮授是一个难得的人才,一直想招到自己的麾下,便望着郭嘉问道:“他现在的情况如何?”

    郭嘉摇了摇头说道:“袁绍从馆陶兵败之后,想起沮授曾经劝阻过自己出兵,有心将他从大牢里放出。奈何逢纪在袁绍的面前进谗言,使袁绍不再提释放沮授一事。”

    韩湛知道郭嘉不会无缘无故地向自己提起沮授,便反问道:“奉孝,不知你有什么办法,能将沮先生从邺城的大牢中救出?”

    见韩湛猜到了自己的想法,郭嘉的脸上不禁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停顿了片刻对韩湛说:“主公,早在馆陶之战时,嘉就派出了若干亲信,前往邺城,收买大牢的看守。就是想着有朝一日,能将沮公与从大牢里救出。如今只要主公一句话,我就会立即吩咐这些心腹,想办法将沮公与救出来。”

    “还是奉孝考虑得周到。”韩湛想起在馆陶之战时,郭嘉曾经找自己要了十几个人,说要让他们派大用途。自己出于对郭嘉的信任,也没有追问他要这些人做什么,便爽快地答应了,没想到居然是被派往了邺城,准备择机营救沮授的。他想到这里,冲郭嘉点了点头,说道:“既然你已经安排好了,就让邺城的弟兄立即行动,尽快将沮公与救出来。”

第0158章 釜底抽薪() 
    负责营救沮授任务的郭嘉,第二天一早,便到州牧府来找韩湛,商议营救任务的一些细节问题。

    两人在书房落座后,韩湛便开口问道:“奉孝,去邺城的人手,都安排好了吗?”

    郭嘉点了点头,答道:“安排好了,我打算让姜豺负责此事。”

    “姜豺?!”听到这个陌生的名字,韩湛皱着眉头问道:“好像从来不曾没听说过此人,他能行吗?”

    “此人是荀友若手下的一名细作。”郭嘉见韩湛对姜豺一无所知,便向他解释说:“昔日耿武闵纯二位大人被关押,以及亲近韩家的冀州官员被袁绍所抄家灭族的消息,就是他冒死送出来的。更重要的是,袁绍领兵到界桥迎敌,冀州城内空虚的消息,也是他连忙赶到广平报的讯。”

    得知姜豺居然立下了这么大的功劳,韩湛的眉毛往上一挑,问道:“不知他在军中担任什么军职?”

    “他原是军中的一名伍长,”郭嘉笑着说:“在武安城的时候被荀友若看中,将他派到冀州来充当细作。”

    “伍长的官职太小了。”韩湛想了想,随后对郭嘉说:“他既然立下了这么多的功劳,就先提拔他当都伯。等这次成功地救回了沮公与,本侯再论功行赏。”

    郭嘉点了点头,将韩湛的话记在了心里。他停顿了片刻,接着说道:“嘉昨日去见过沮公与的兄弟和儿子。”

    “沮授的兄弟和儿子?”听到郭嘉这么说,韩湛先是一愣,随后反问道:“奉孝是说沮宗和沮鹄二人吗?”

    “没错,是他们。”郭嘉向韩湛介绍说:“据嘉观察,沮宗此人资质平平,不足为奇;相反,公与的儿子沮鹄,颇有才华,若能劝服他为主公效力,倒可以授他一官半职。”

    郭嘉的话,给韩湛提了一个醒,他连忙问道:“奉孝,若姜豺能有沮家人亲笔所写的书信,到了邺城见沮授时,更容易获得他的信任。”

    “主公,嘉早已考虑到此事。现有沮鹄的书信在此,请主公过目。”说着,他从袍袖里取出一封信,恭恭敬敬地递给了韩湛。

    韩湛接过书信,简单地看了看,都是沮鹄给沮授写的一些家庭琐事,便重新递还给郭嘉。想到后世评价沮授,说他的才能不逊于诸葛亮、郭嘉,但因为遇到了袁绍这个不认货的主,还没来得及施展平生所学,便白白送掉了性命。韩湛叹了口气,说道:“沮家父子俱有大才,若能为我所用,乃是冀州百姓之福啊。”

    听到韩湛这么说,郭嘉试探地问:“主公是否打算与沮鹄谈谈,请他出来为官?”

    “再等等吧,”韩湛摇着头说,“只要我们一日不将沮公与救出,他就一日不肯出仕为官,免得连累自己的父亲。”

    “主公担心的是,”对于韩湛的这种说法,郭嘉表示了赞同:“以袁绍的心胸,一旦知道沮公与的儿子,在冀州为我们效力,一定会将沮公与杀掉泄愤的。”

    “袁绍如今龟缩在邺城,跟随他的那些文武官员的家眷,都在冀州吗?”

    “除了冀州原有的文武官员外,其余的官员家眷,都在南皮城内。”郭嘉不知韩湛忽然这么问的目的,还特意追问道:“主公是打算在这些家眷的身上做文章吗?”

    “没错,本侯是这样考虑的。”韩湛笑着说:“奉孝,你想想,当年楚霸王被围在垓下时,若没有四面楚歌,他会那么快就自刎乌江吗?既然我们要派人到邺城,不妨先去联络那些随袁绍到邺城的原冀州官员的家眷,看他们是否能帮我们劝说自己的亲人归顺我们。”

    对于韩湛的这种提法,郭嘉皱着眉头想了一会儿,随后说道:“除了沮公与外,只有辛仲治兄弟的家眷有分量,不过这两人对袁绍忠心耿耿,就算我们去劝说,也没有什么效果,相反那些信使还会有危险。”

    韩湛知道辛评、辛毗两兄弟效忠袁绍后,一直深得信任,要想让他们改弦易辙,跟着自己混,那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他从来没有考虑过劝降两人。他见郭嘉误会了自己的意思,连忙向他解释说:“奉孝,你误会了。辛家兄弟对袁绍忠心耿耿,根本无法劝说成功。我说的是其余跟着袁绍去冀州的文武官员,哪怕他们官卑职小,但只要能拉过来几个,也能削弱袁绍的实力。扬汤止沸,何如釜底抽薪。”

    郭嘉离开州牧府之后,回到了自己的官邸,招来了姜豺,向他布置韩湛安排的任务。听完郭嘉的安排后,姜豺一脸迷茫的问:“郭先生,您所说的这些人,大多不过是队率和未入流的小官,就算将他们劝降,又能有什么好处吗?”

    “积沙成丘,积水成渊。”郭嘉笑着对姜豺说:“你们给那些待在邺城的冀州官员,带去了家人的书信,就算他们不愿意归顺,但为了他们家人的安全,也不会明着与我们作对。此消彼长之下,袁绍的实力就会被大大地削弱。”

    郭嘉说完之后,忽然想起了一件重要的事情,连忙问道:“对了,高校尉遇刺一事,查出是谁主使的吗?”

    姜豺摇摇头说:“一个活口都没有留下,而那些死去的刺客身上,又没有任何能证明他们身份的物件,以至于到现在,都没有丝毫的线索。”

    “这事你们还需要继续追查下去,”郭嘉吩咐姜豺说:“如果迟迟不能搞清楚对方的身份,我担心他将来行刺主公时,我们将会是防不胜防。”他停顿了片刻,又补充道,“还有一事,主公已任命你为都伯。我希望这次邺城之行,你可不要辜负主公的期望。”

    听说自己被韩湛提拔为都伯,姜豺迟疑了片刻,连忙跪在地上向郭嘉表决心:“请郭先生和主公放心,小的这次去邺城,不成功便成仁,若不能救回沮先生,绝对不会活着回冀州城。”

第0159章 家书抵万金() 
    姜豺被派往邺城已半月有余,但却没有半点消息传回来。相反,荀彧派往长安的人却有回音。除了向李傕、郭汜赠送了礼物,获得了两人的好感外,还带回了一份蔡邕的书信。

    韩湛等议事完本,立即带着这封价值抵万金的书信,匆匆地回到了后院,朝蔡琰所住的房间走去。

    距离蔡琰的住房还有十几米远的时候,韩湛听到了屋里传出的悠扬琴声,于是他便停住脚步,站在院子里聆听起来。

    一名韩湛送给蔡琰的侍女,掀开布帘从屋里走出来,看到韩湛站在院子里,连忙过来向他躬身施礼:“参见亭侯!”

    韩湛将食指放在嘴唇边,做了个噤声的动作,随后小声地问侍女:“蔡小姐在屋里坐什么?”

    “回亭侯的话,”侍女听到韩湛这么问,心里觉得挺奇怪的,心说你不是听到她在弹琴,为何还要多此一问?不过她还是如实地回答说:“蔡小姐在抚琴。奴婢要去厨房,帮小姐取熬的莲子羹。”

    “哦,本侯知道了。”韩湛冲她一摆手,“你先下去吧!”

    等侍女离开后,韩湛走到了门口,略站了站,随后重重地咳嗽了一声。听到门口的咳嗽声,屋里的琴声戛然而止。

    见屋里的琴声停了,韩湛没有立即掀开布帘进去,而是笑着问道:“蔡小姐,本侯可以进去吗?”

    “亭侯请进吧!”他的话音刚落,屋里便传来了蔡琰甜美的声音。

    韩湛掀开帘子走进了屋里,只见蔡琰跪坐在一张矮几前,几案上摆着一张琴。见到韩湛进来,她连忙起身,向韩湛施礼:“奴家见过亭侯!”

    “昭姬不必如此多礼。”韩湛背着手来到了蔡琰的面前,笑着对她说:“昭姬,本侯今日为你带来一份礼物,想必你一定会很喜欢的。”

    蔡琰听后只是淡淡一笑,嘴里说道:“多谢亭侯的美意,奴家这里吃的、用的,应有尽有,亭侯就不必再破费了。”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的诗,韩湛在得意之下不禁脱口而出,他将蔡邕的信件递到了蔡琰的面前,“这是令尊从长安托人捎来的书信,你确定不想要吗?”

    “什么,父亲的书信?”听到韩湛这么说,蔡琰顿时眼前一亮,她一把抢过书信,坐在几案旁专心地看起来。

    韩湛站在旁边,笑眯眯地看着蔡琰。没想到蔡琰看完蔡邕的信之后,居然抹起了眼泪。韩湛连忙在她的身旁坐下,用手揽住她的肩膀,关切的问:“昭姬,你怎么哭了。”

    蔡琰抹了一把眼泪,冲着韩湛说道:“亭侯,奴家这是高兴的。都好几年没见过父亲,也没接到过父亲的书信了。谢谢亭侯给奴家送来了父亲的书信。”说完,她就将头靠在了韩湛的肩上。

    看到了蔡琰泪流满面的样子,韩湛从袍袖里掏出一方丝帕,爱怜地说:“昭姬,把你脸上的泪水擦擦。”

    没想到蔡琰用明亮的眼睛望着韩湛,脸上飞起一片红晕,扭动身子,娇声说道:“亭侯,奴家要你帮我擦。”

    望着蔡琰近在咫尺的美貌容颜,韩湛伸出手,在她的脸庞上轻轻地擦拭着。蔡琰微闭着双眼,将头依偎在韩湛的肩头,身体在微微地颤抖着。一种从未有过的奇异感觉,让韩湛浑身一震,他将丝帕往几案上一扔,张开双臂紧紧地将蔡琰抱在了怀里,嘴唇不由自主地贴上了蔡琰的额头。蔡琰低低地哼了一声,身子软软地朝一旁倒去。

    去厨房为蔡琰取莲子羹的侍女,端着托盘走到了门口时,听到里面传出了奇怪的声音。她好奇地掀开布帘的一角,朝里面望去,却看到了让人脸红心跳的一幕,吓得她慌忙放下布帘,逃也似的离开了。

    良久,室内的两人终于重新坐了起来。蔡琰将头依偎在韩湛的肩头,“亭侯,奴家想父亲了,不知什么时候才能见到他。”

    韩湛揽着蔡琰的肩膀,对她说道:“昭姬,不要着急,等来年春暖花开之时,我陪你一起到长安,去拜访蔡先生。”

    两人正说着话,外面忽然传来了重重的咳嗽声。韩湛和蔡琰都听出咳嗽的人是补丁,韩湛倒无所谓,而蔡琰却羞得满脸通红,她挣脱韩湛的怀抱,起身朝后面的卧房走去。

    韩湛望着她的背影笑了笑,随后起身走到门口,冲着外面说道:“补丁,进来吧。”

    他的话音刚落,补丁就掀开门帘走了进来。也许是怕看到尴尬的一幕,补丁进来后,双眼是紧紧闭着的。韩湛看到他的这个样子,真是又好气又好笑,抬手在他的头上拍了一巴掌后,笑着问道:“你有什么事情吗?”

    补丁虽然挨了一巴掌,但依旧没敢睁开眼睛,闭着眼睛向韩湛禀报说:“公子,郭先生在议事厅里等您,说是邺城那里有消息了。”

    “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